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2024-07-30

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精选9篇)

篇1: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实习的目的:

(1)掌握常用的常见科120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中文名、所属科

(2)强化韧劲、磨砺意志

(3)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的意义:

认识了常见的150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所属科与中文名,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地点:吉林市马虎头山左家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6月21日至25日

三、实习的内容

(1)对野外植物的识别,包括归属的科与形态特征

(2)压制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植物的保色等

(3)写实习报告

(4)老师考察学习的情况

四、实习的体会

6月21日,我们各小组分批在校园内、校园外采集植物。6月22日,我们离开了学校到马虎头山跟随老师一起采集。在山上我们开始一次论理联系实践的活动。

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挖植物、标序号并进行记忆。认识了一百多种常见植物,并从植物的特征等区分了外形较相似的物种,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各科的特征,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了基础。有趣的实习活动使我们学习并快乐着。

在马虎头山上,我们艰难的往上爬,寻找着每棵具有特点的植物,然后老师很细心地给我们讲解,好学的同学们早就分工合作了,有的负责采样品,有的负责贴标签,有的负责记录…..植物各种,我们时而闻气味,时而观察花序,时而比较果实和叶子;平常人看来是一棵棵野草,在我们眼里却是一个个宝贝,她的科、种和特征都被老师们描述的淋漓尽致!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不怕爆烈的太阳,不怕山坡的陡峭,不怕各种虫子,不怕长途跋涉的辛苦,我们互相说着话、互相关怀着,想想李时珍,我们这些又算什么呢。为着更好地辨别各个物种,为了能学的更多,我们谁也没有怨气过!最后我们爬到山顶了,虽然都已经汗流浃背,但成功的喜悦冲淡了我们的疲惫,大家一起吃着、玩儿着,很是开心。

在短短的一周实习中,我们感到时间的匆忙,在稍纵即逝的光阴里,我们怎么才能用有限生命在中药学领域下做出贡献呢?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活动都是按组各自进行,紧张但十分有序;学习中我们看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中我们认识到经验继承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老师和工具书,我们会一直手忙脚乱!

在数不胜数的植物中,我们遇见了非常漂亮的花、草,在强大的生态自然里,她们也算得上“美女”,大自然真的好伟大啊!我们,一棵等待进化的小草,正接受着阳光的沐浴;实习让我们开了眼界:大自然是一本学不完的书。

篇2: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野外实习中, 学生往往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几百种植物, 而认识植物仅仅靠观察植物体的外部特征。学生在短短的十天左右时间中, 脑子里要装下这几百种植物的性状特征, 确实很难, 实习过后, 往往很快就遗忘了。因此, 我们认为野外实习的目的, 不仅是增加学生记忆库中的植物名录, 而且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因此在制订实习计划时, 应该有效地充实野外实习内容, 增加药用植物生境等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每种药的植物名、科名、入药部位及其功效, 能用准确的术语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并要求其会查植物分类检索表 (简称检索表) 等, 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课前精心准备, 确保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野外实习教学的安排由于限制因素较多,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明显的效果, 必然要求学生对植物形态学、解剖和分类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在野外实习教学开展前, 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野外实习前, 教师应到预定实习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实习地点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周围环境情况, 确定实习路线, 尽量选择实习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 食宿条件较好, 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地点。教师在摸清这些情况后, 应告诉学生当地的情况, 并将要学习的药用植物种类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和分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查阅相关资料, 搜集植物图片, 对将要学习的植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 也可以在本地的植物园进行一次预实习, 初步认识植物的性状和特点。这对保证学生野外实习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3 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对野外实习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实习内容上,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若干种药用植物, 而且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知识, 利用检索表对所看到的未知植物进行鉴定。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等方法, 使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向学生自主式学习转变。为此, 在野外实习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植物以及植物生长的环境特点, 进行必要的植物解剖实验, 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 判断植物的分类, 学会自己利用检索表来推导植物的名称。

另外, 野外实习教学往往受地域、季节、气候的限制, 不容易看到一年四季的植物种类, 有些植物看不到花和果实。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内容, 这样学生就可以观看到生动、形象的植物图像, 建立感官认识, 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4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药学专业的扩大和发展, 近年来, 开设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逐年增多, 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而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限的野外实习基地面临着植物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威胁。以庐山风景区为例,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植物自然种群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个别地区为发展经济, 不顾后果地过度开发野生植物资源, 使得野生植物资源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例如, 以前比较常见的七月一枝花、半夏、太子参等植物, 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仅在一些人迹罕至的树林中才能偶尔发现。因此, 在野外实习中, 要教育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适度采集标本, 不多采, 不滥采, 不要采集植物的幼苗, 对于数量较少的品种甚至可以不采, 不要践踏植物, 尽量采用观察、拍照、对照植物图谱等方式来辨认植物。要通过环保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资源是有限的, 必须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 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保护资源, 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 制订严密的安全措施

充分的后勤保障和严密的安全措施是保证野外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 从学校领导到带队教师一定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实习前, 做好经费预算、落实, 学生的交通、住宿、伙食等事宜应事先联系并妥当安排。由于野外实习教学多在高山密林进行, 远离市区, 危险因素较多, 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制订严密的安全措施, 根据野外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包括野生动物的伤害、植物的毒害、食物中毒、中暑、受伤、迷路等, 建立一系列预防和处理体系。只有保障人员的安全, 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穿高帮厚底鞋, 着长衣长裤, 不穿高跟鞋和裙装, 同时要求学生服从指挥, 遵守纪律, 不私自外出、不猎奇探险、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 教育学生要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精神,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确保安全。必要时随队配备一名医生,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 以备急用。

总之,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专业训练,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教师只有进行周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安排, 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对培养全面发展、适应实际工作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等手段,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质量。

篇3: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药用植物学作为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并且将野外实习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整个过程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20%,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种类、分别、数量)、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首先,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后,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爱护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09):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7(03):125-127.

[3]申志英.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1):47-49.

篇4: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础课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等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野外实习是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加深和拓展课堂书本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野外实习作为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特殊而重要的环节,备受各医药院校重视。

我校至上世纪70年代设立中药学专业起,即组织该专业开展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变化,近些年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药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也相继开始野外实习教学,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由起初的几十人到现在每年近300人。诸多新问题随之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就当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1问题剖析

1.1教学内容设置缺乏新意

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是老师说出植物的种名和科名,讲解植物重要识别特征和相应科的辨别要点,要求学生掌握识别20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其实质是强调植物特征的记忆,鉴定植物完全依赖老师,通过短期的教学,该模式虽可使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淡忘,特别是缺乏繁殖器官时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往往会随环境变化而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学生经常出现离开实习地后,对原本认识的同种植物表现出不认识或不确定的现象,而对原本就不认识的植物,更是无所适从,对未知植物的鉴别能力并未得到有效培养。

1.2教学师资薄弱

近年来随着实习人数的不但增加,师生比过低的矛盾逐步凸显。我校近年参加实习带教的老师约7~8名,而每年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多达近300人,师生比远远低于规定标准,使得实习小组人数偏多,学生不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据了解该现象在其他相关院校中也普遍存在。同时,实践性极强的野外实习教学老师不仅需要熟悉野外工作,并经常性在野外熟悉和辨认各种植物,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但是,当前承担药用植物学授课的青年教师多为中药学背景或者是农学、生物学背景,即使是植物学背景也很少专门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这些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强但实践经验匮乏,植物分类经验较缺乏,带教困难,因此成熟带教老师的培养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1.3实习考评模式不当

野外实习考核内容通常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进行:教师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由学生进行辨别种类及其所属科。此过程对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以及资源调查等涉及较少,且野外实习成绩仅作为《药用植物学》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体现,所占比例低,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野外实习不够重视,抱着避暑度假的心态,缺乏学习主动性,仅在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导致所学的知识难以巩固,教学效果不明显。

1.4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各院校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本课程课堂学习结束后的学期末,约6月底至7月初,而此时并非为绝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花果期,因此无法掌握作为主要辨别依据的生殖器官的特征,严重制约教学效果。

1.5植物资源破坏严重

实习期间的教学、学生复习以及最终考核期间均需要采集大量植株,实习的路线也往往为山林的羊肠小道。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圆心聚集,常对所经之处的地被草本植物和小灌木造成破坏,且各实习地点都会云集与植物有关的各专业、层次的实习生,导致实习点自然植物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6实习经费短缺

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期间除生活费外的其它费用均由学校承担。随着人数的增多以及近年景区门票、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等不同程度的上涨,总体实习开支逐年攀升,特别是当前不少院校面临校区建设中不同程度的银行还款负担,学校的经费预算承受了不小压力。

2改革措施探讨

2.1改革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着重能力培养

实习教学中可安排药用植物识别、使用分类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检索鉴定常见的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等内容,注重学生观察、鉴定、采集、制作、调查等能力的培养锻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生境、分布、蕴藏量、合理采收、保护利用、调查研究等药用植物资源学内容以及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中药学内容的介绍,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野外实习效果。

2.2分批实习,加强师资培训

对于师资短缺的现状,我们的现行做法是将学生分批进行野外实习,提高师生比,同时聘请熟悉实习地野外资源的资深教师指导,每年定期安排青年教师进行野外培训,以保证后续野外实习教学活动的持续进行。

2.3改革考核模式

在实习最终成绩评定方面,野外实习应作为单独的课程对待,而不是作为《药用植物学》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考核内容可包括学生平时表现,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种类识别、未知植物鉴定、标本采集制作等方面,甚至可以尝试让不及格学生自己承担实习期间的各项费用,双管齐下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2.4调整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应根据实习地绝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花果期来确定,而不是仅仅为了学校方便而安排某个固定时间。植物繁殖器官形态特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相对稳定且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因此花果期是野外实习的最佳时期,这期间可方便学生对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察,并进行检索鉴定等。

2.5限制标本采集数量

在药用植物识别环节强调以观察记录为主,对于能认清的植物尽量不采,并可辅以数码相机等设备留存植物原貌。腊叶标本制作环节强调标本采集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减少没有意义的采集浪费。可以尝试在实习基地人工栽培少量药用植物,专门用于标本采集、制作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杜绝随意采挖、丢弃、恶意损毁践踏等现象。

2.6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降低实习成本

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挖掘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如此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进行野外观察,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联系,增强学习效果,引发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减少经费开支,甚至可以建设校内药用植物园,以强化对常用药用植物的辨识。由于实习经费短缺,实习人数众多,师资短缺等因素,我校自去年起压缩了参与野外实习的学生人数,校园药用植物的挖掘利用,正好也可弥补部分专业学生野外实习缺失的负面影响。

3结语

篇5: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植物学 野外学习 改革

0 前言

植物学,它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一门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植物的长生发育、植物的生理结构以及植物的生态分布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发现,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着许多弊端,因而对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传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制约

大部分高校植物学野外实习安排时间都较短,通常为5至10天,因而,要在这有限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就必须提前做好准确工作,提前制定出完善的实习计划以及组织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可有效避免出现“一把抓”的现象。在实习之前,要教会学生一些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术,让学生掌握一些野外自我保护方法以及急救措施。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指导教师无章可循,会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降低教师的责任心,与时同时,松散的环境下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实习效果。

1.2 师资队伍以及实习基地不完善的制约

近年来,在我国从事植物学分类的人员越来越少,教师队伍更是缺乏,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缺乏的现象更是凸显,甚至许多高校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候都需要外聘教师,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对植物的生态分布、植物的分类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如果缺乏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必然会影响野外实习效果。

同样因为高校的扩招,植物学野外实习队伍的持续壮大,植物学实习基地却没有因此而壮大,这就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不平衡,然后要寻求新的理想型实习基地并非易事,并且许多学生也难以承受过高的实习费用,因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野外实习工作的良好开展。

1.3 传统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制约

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首先通常是野外实习教师将学生带到固定的实习基地;然后沿着固定的路线,教师对植物物种进行简单的讲解,教会学生识别方法以及要学生做好简单的标本采集工作,回到学校之后,让学生对采集好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与识别;最后在野外实习结束之后,教师挑出一些教学生识别过的植物物种进行考试,实习任务也就此完成。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总的看来,似乎是完整的,既包括教师的讲解,也包括了学生的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但是其实习效果却不理想。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实习过后,学生通常在较短的时候内就会忘记所学内容,这样实习也便失去了意义。

1.4 缺乏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实习考核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考评。传统的考核,一般都是以学习认识植物种类的多少、学生制作标本的多少以及标本质量的优劣为标准,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植物学野实习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1 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宣传动员以及一切准确工作,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首先做好野外实习宣传动员工作,要求所有指导教师与后勤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成立一个实习领导小组,确定野外实习的准确时间与地点;其次,要求每个实习教师都制定好一份完善的实习教学计划,制定好详细的教学步骤,尽可能要求每一位参加实习的教师都提前去实习基地熟悉环境,保证心中有数,以此来确保之后的实习工作能够有序顺利地进行。

2.2 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

由于每年度高校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开展时间都相对较为集中,因而在这一时间内就会出现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但是仅为短时间的野外实习而另聘教师的话却不大可行。因此,各校应该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野外见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积累经验,以提高其教学指导水平。

尽管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有自身固有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而发现以及开发新的实习基地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要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实习基地,而且应该与附近院校、相关科研机构以及相关自然保护区等合作共建,要努力开拓校外资源,以提高实习效果。

2.3 加大对学生植物识别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一些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学会查阅以及使用植物志之类的相关书籍与文献,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书进行植物识别。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做好植物采集工作并且能够独立制作植物标本,让学生掌握一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

2.4 制定科学合理的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在原有的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将学生的参与性、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作为考核标准。建立这一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避免出现因实习而实习的现象,而且能够提高实习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席嘉宾,廖文波,凡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88-89.

[2]张海军,张淑兰,王长宝,程海涛,许龙.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2):145-148.

[3]胡变芳,郭生金,张钦弟,武玉珍,张谨华.植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109-110.

篇6: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稳定实习基地, 确保实习场所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1]P85-86。目前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限制野外实习方式的瓶颈[2]P66-67。经过多年的考察和实践, 目前我院已与祖山和小五台两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我们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1. 祖山自然保护区。

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0′~119°30′, 北纬40°05′~40°11′, 保护区东西长25km, 南北宽18km, 经营面积6400km2。祖山是燕山东段一座独立山体, 1000m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 主峰天女峰海拔1424m。该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水分条件好, 年降水量为715.6mm, 集中在6~8月份, 年平均温度8.9℃, 夏季最高温度29.3℃, 冬季最低温度为-15.5℃, 早霜期10月上旬, 晚霜期4月下旬, 年日照时数2853h, 植物生长期130~190d。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 阳坡土层薄, 为多砾石粗骨土, 阴坡土层厚, 为壤土或沙壤土, 富含腐殖质[3]P24-27。

2. 小五台自然保护区。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30′, 北纬39°50′~40°07′。保护区东西长60km, 南北宽28km, 总面积21833km2。小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 为区别于山西省的五台山, 故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 海拔2882m, 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 表现为北方山区的特点。具有年温差较大、降水大且时间集中、风大、寒冷、冻冷时间长以及无霜期短等特征。土壤垂直变化较明显:海拔1400m以下为栗钙土;1400~1700m为褐土, 局部有黄土分布;1700~2100m为山地棕壤;2100m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

二、校园植物识别和实习基地植物介绍相结合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 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 河北省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 约有高等植物2800种[4]。繁多的植物种类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 要指导学生学好《植物分类学》这门课程, 应打持久战, 而校园植物的识别是学生学好植物分类、认识植物种类最方便有效的途径。在理论授课过程中, 打破课本上固有的科类顺序, 按照春季校园植物开花时间, 针对性地讲解相应的科, 做到开花的具体植物都有对应的科属种特征介绍, 使学生在熟悉植物的同时深入了解其科属特征;在介绍植物的科属特征时, 有意识增加实习基地的植物特征,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映一些在以往实习过程中拍摄的植物照片, 并让学生与在校园及附近见到相应科的植物作比较, 加深对科特征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既认识了校园内的常见植物, 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兴趣, 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理论课程结束的时候, 每一位学生上交一份独立的身边植物普查作业, 同时编制检索表, 并将其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以此激励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巧。

三、野外实习和科研活动相结合

植物学是我校农学、园艺、生物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实习安排在大学第二学期。为了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兴趣, 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了解科研方法及科研过程, 创造我院浓厚的科研气氛, 我们将简单的科研训练融入到野外实习当中。在实习之前,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8~10人。同时召开全体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动员会, 还选取关于实习基地的多个小的研究课题, 要求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确定课题的主要方向。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 了解每个小组的研究情况, 并指导学生在一定深度上完成科研论文。此外, 学生也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立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

四、师资短缺与电子课件相结合

新形势下, 我院近年来在植物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学生多, 指导教师少”的现象, 平均每30~40个学生才有一个指导教师。因此, 学生跟着老师走, 沿着一定的路线采集标本, 老师边走边讲这种传统的实习方法, 往往在野外实习结束后, 老师已经筋疲力尽, 而学生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5]P292-294。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植物学教学团队积极探索, 打破了传统的实习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实习第一天, 每位指导教师带领3~4个小组在保护区的不同路线指导学生选择性地采集标本, 并讲述采集基本要领。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拍摄沿途常见的典型植物, 边拍摄边讲解植物照片的拍摄方法和技巧, 动员和鼓励学生运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手段从不同角度对植物进行拍照。回到住地, 收集每位指导教师和各组学生当天拍摄的所有照片, 并进行整理、挑选, 做成幻灯片。晚上, 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交流报告, 放映当天拍摄的植物照片, 并讲述每种植物主要的识别特征。通过一天的实地考察和相互间的交流及老师的讲解, 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当天所见植物种类, 同时对实习基地的植被情况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几天, 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 独立进行标本的采集及课题的研究, 每位指导教师每天跟随不同的小组活动, 现场答疑解惑。此外, 每个小组和指导教师都携带一个对讲机, 便于及时沟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够及时解决每位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多, 指导教师少”的难题。

在新形势下, 野外实习学生已不单纯是对植物“种”的认识和标本的采集、制作, 而是应该在实习中开展一些小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6]P286-288。此外, 通过专题研究, 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植物世界, 自觉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以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7]P94-95。

参考文献

[1]周越, 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10, (2) :85-86.

[2]周立彪.浅谈野外实习的组织实施及植物素材库的建设[J].陕西教育, 2009, (10) :66-67.

[3]龙茹, 孟宪东, 史凤玉, 等.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6 (1) :24-27.

[4]贺士元.河北植物志 (第1卷) [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徐燕红.森林植物野外实习存在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 2006, (12) :292-294.

[6]马纯艳, 卜军, 付亮, 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模式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5 (2) :286-288.

篇7: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总结 探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①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三个部分,野外实习往往安排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我校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中药学专业之初,即开始该课程野外实习,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模式,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和变革,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识别和鉴定常用药用植物,并熟悉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掌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熟悉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野外分布规律等。同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篇8: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现状,总结了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旨在为提高师范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现状

1. 1 学生人数大幅增加,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师资、器材、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导致动物学野外实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师范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实习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不协调,野外实习指导教师力不从心,工作难度大; 现代化的实习器材匮乏,如高性能摄像机、GPS定位系统、海拔仪、夜视仪等,教师只能采用老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学生兴趣不浓; 实习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难以保障教学计划正常运行。由于以上原因,部分院校只能采用增加班级人数、压缩实习内容、缩短实习时间、改变实习地点等方式被动适应,导致野外实习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团队精神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1. 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习场所面临挑战

动物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其地区分布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地点和场所具有更高的选择标准,要求数个代表性实习区域。

人类活动的加强或者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一些传统的实习地点和实习场所受到较大的环境压力,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破坏常常导致野生动物迁移或者灭绝。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往年种群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如今可能再也找不到踪影。目前,衡阳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地点有衡阳市白鹭湖、衡南县江口鸟洲保护区、衡阳市南郊公园、衡阳市动物园、湘江沿岸等,这些地区生物种群数量正在减少,无法满足动物学野外学习的需要。

1. 3 教学管理弱化,考核机制欠缺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须手段,而教学考核则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要巩固野外实习成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动手能力、实习作品、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和考查。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野外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考核成绩主观臆断,弱化了教学考核在动物学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导致野外实习走形式,背离了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的初衷。

1. 4 教学方案单一,教学特色不明显

针对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单位在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单位的动物学野外实习缺乏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接地气的教学实习方案。师范类院校所属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加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设备条件的不同,这就要求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必须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经验

为强化教学环节,拓展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针对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 1 科学安排实习时间,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本院的动植物野外实习安排在每年9 月份,总时间为3 周,实习对象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其中动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约1 周半,每个实习点安排为1 ~ 2 d,由于师资、器材、经费等教学资源紧张,野外实习工作非常被动。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野外实习教学进行了调整,将动物学野外实习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单列进行并实行轮换制,将实习内容与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这样,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就可以延长至2 周,加上实习前1 周的动员准备和实习后1 ~2 周的标本整理和实习总结,实习时间得到延长,有效缓解了师资和器材不足的矛盾。

2. 2 合理设计实习内容,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野外实习是动态的专业工作,必须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确定内容,始终保持实习内容的新鲜度。在确定实习地点前,学校会组织专业教师赴多个野外实习候选地点进行生态资源考察,更新实习方案,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内容的野外实习。内容设有动物生态观察、动物标本采集、动物分类鉴定、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动物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估、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等。由于野外实习教学具有工作特殊性,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野外实习所需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积极开拓野外实习基地,增加野外实习教学运行经费的预算,选派骨干力量参与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制订了面向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倾向性政策,增加劳动福利,统筹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3 改革实习模式,强化实习考核

2. 3. 1 野外实习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 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观察为主,标本采集为辅的实习模式。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动物学野外实习读本、动物分类、动物志、动物鉴定图谱等参考资料,准备好实习必备的装备器材,通过记录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姿态、鸣叫声以及求偶、孵卵、取食等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领悟到生命的珍贵。通过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的交流,了解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迁,体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迫切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3. 2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通过调研论证,笔者决定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即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头进行动物的采集、观察、记录、鉴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中讨论和辩论。通过实习模式的调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领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有效提高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2. 3. 3 野外实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动物学野外实习除了要使学生加深巩固课堂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中,笔者利用参与衡阳市“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机会,采用了“项目带动实习”的教学模式,即指导教师设计小课题,学生围绕小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科研项目带动野外实习教学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识别物种、动物采集、制作标本等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从科研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撰写毕业论文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2. 3. 4 完善考核方式,巩固实习效果 完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业务能力和协作精神。近年来,笔者废除了“实习报告+ 标本制作”的二元考核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实习考核。1) 实习表现,即考核学生的参与情况、守纪情况、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和环保意识,成绩占总分的15%; 2) 标本制作,即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观念、细致程度和展板制作水平,成绩占总分的20%; 3) 标本鉴别,即考核学生绘制分类检索表、专业术语等基本技能,成绩占总分的35%; 4) 实习报告,即考核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成绩占总分的30%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标本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专业素质。

3 结语

动物学野外实习涉及面广,受益面大,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途径。此外,成功的野外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

篇9: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藦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紧张的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和内容会逐渐遗忘。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和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400余种1200余张图片库,这些图片有花、果实、种子、叶及重要特征的特写及植物的全景,有利于同学们预习和复习。

通讯作者:陈科力,男,博导,教授。

上一篇:我谈文员工作下一篇:幼儿园幼儿故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