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2024-06-24

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精选8篇)

篇1: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产业工人的培养和培训的重任,担负着培养未来合格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然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以来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弱势群体中挣扎生存的中职班主任,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遭受了诸多的压抑,这种压抑不仅仅来自收入、社会声望和个人的工作成就感,还来自中职学校管理的特殊现状。笔者通过对十多家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1.职业倦怠,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中职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直面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精神状态,究其原因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相应变化。产生了新的问题,厌学、辍学、早恋、网恋、叛逆、说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良习惯、多元化性格,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毅力、见识等等现象可谓是层出不穷,为此中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就繁琐而紧张,都是一些重复的常规工作,每年如此、每月如此、每周如此、甚至是每日如此,由于长期持续的疲劳和压力的积聚,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中职班主任产生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影响中职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2.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专家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失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觉得自己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然而根据访谈资料显示,对于中职学生的负面看法影响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既有社会对于中职学生存在的偏见,也有来自于其他老师的抱怨。比如社会中存在这样的一些偏见,认为中职学生是被社会所淘汰的,读职校将来没有出路,有的班主任也抱怨这帮学生没法带,更有的则干脆认为中职学生是无药可救的一批人,这种消极的替代性经验对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有较大影响。

3.参与学校管理的无力感,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的班主任自我效能感中,影响决策的自我效能感是最低,比如影响班级规模,影响学校政策的制订等,在这些类似的选项中,中职班主任的得分都比较低。这说明中职班主任普遍认为自己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必然会影响到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一方面班主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更容易表现出工作上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往往更多的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其评价、激励等措施就很难如同民主化的管理那样公平、公正,而这一点对于工作量较大,回报又偏少的中职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影响。

4.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据调查显示,中职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效能感并没有特别的突出,甚至相对有点偏低,部分班主任本身对职业指导本身就不了解,对职业指导的意义,方法知之甚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应该从理解职业开始,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对职业指导工作不重视,职业学校自身的职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毕业指导,突击讲座等阶段,更无从谈起对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进行培训和管理,这些都影响了班主任在职业指导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二、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的思考

1.提高中职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一个班主任要有高的教学效能感,首先是他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业务功底,因而中职班主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一个班主任一旦拥有了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有底气自信地、游刃有余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自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2.创造新班主任工作的良好开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它更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新任班主任在工作经验上往往有所欠缺,尤其是突然面对职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工作开始时的经验对于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考虑成立类似班主任委员会这样的组织,共同探讨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落实完成,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训,教师才会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创设适当的目标,循序渐进,可以帮助自己有的放矢的校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失败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3.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班主任人格形象

成功的体验会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不断的失败将打击人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一时的失败不能说明自己就没有教育教学能力,而应该相信,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一个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的教师,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教师,必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自己的形象,爱心、民主、求真、践履是班主任人格形象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同时体现了班主任情感品质和理智品质的统一,它应当是所有班主任的毕生追求。

4.制定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体制,提高集体效能感

班主任的工作有时很难衡量,学校应当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来对班主任的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采取民主的方式,集思广益,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如此中职班主任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班主任们就会摆脱害怕打压、得过且过的负面情绪,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中,通过相互听课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影响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学校的和班主任个人的因素。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和力度的大小又可分为基本因素、经常因素、偶发因素。而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则可以着力从学校的管理层面,和自身发展层面,两者相互关联,共同提升中职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本文系启东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2: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莫金莲

写作是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作文作为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写作过程必定要受到自我效能机制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较低,中职生,就更低了。增强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写作前的消极退避行为,引导学生学会调控心理,对于写好作文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力图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教师通过提升中职生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其积极性,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浅析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他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主体因素对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性潜能发挥的决定性。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兴趣、动机、自信、自尊等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发挥,对调节人的行为有着重要作用。

在写作中,那些对自己写作有信心的学生比没有信心的学生更能坚持、越肯付出努力。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写作策略的同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先分析好学生作文的现状。因笔者在中职学校任教,其探讨对象是中职生。

目前的中职生的作文现状主要表现是:

1.结构零散,语言拖沓,错字连篇。

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时,不打草稿,不列提纲,拿起作文本就动笔,结果导致丢三落四——猪八戒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语言拖沓,错字连篇的情况常在。据统计,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上交的92篇作文,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的作文寥寥无几,出现三、四个错别字的占45%,更有甚者在短短600字的作文中错字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竟达30多处。

2.缺乏创意,人云亦云。

在学生的习作中,总能看到千篇一律的开头、结尾,甚至文章的事例也大致相同。比如,学生们在写《难忘的一件事》时,学生在文中所提及的难忘之事大都是自己生病发烧,父母连夜把自己送去医院。诸如此类内容陈旧而又大同小异的作文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学生中流传着一句时髦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烦,老师累,没有实效,以至于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一旦上作文便无精打采,或者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或是无话可说,作文模式化,行文内容空洞、干涩,其结果是扼杀了兴趣,泯灭了灵性,熄灭了灵感。如此状况,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而又普遍的问题。

台湾学者吴锦钗先生认为影响学生作文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认厌恶写作;自认是逃避者或拖延者,不肯下笔书写;对写作有高度的焦虑和烦恼;不耐烦于花长时间写作;苛求十全十美,1不允许自己有错误;害怕被批评、被评鉴;缺乏写作技巧。”显然,吴先生分析的多因

素中包含着自我效能感。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开发,将有利于推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本文试探提升中职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三、提升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作文教学策略,提升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

1.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地写作成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品味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尝试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往往高于成功的。失败的体验多了,成功的体验少了,自然导致写作自我效能感偏低。失败越多,就越不想写,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讨厌作文,不想写作。对中职生而言,初中时,只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好,而绝大部分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经验比较少,因而就不能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以往写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亲身体验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水平,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地写作成功体验,就应该在日常的写作学习和生活中让他(她)们多体验成功。

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的、近期的、挑战性的要求。对全班学生可提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涵盖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清晰等,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达到的共性要求;发展目标蕴涵对学生作文的发展期待,包括富有文采、生动形象、思想深刻、富有个性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提出基础目标要求,使其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水平,促使他(她)们向更高、更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性写作目标前进,形成良性循环。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鼓励他(她)们力争达到发展性目标,如果还是用低目标要求,他(她)们可能会感到被“轻视”,容易打击他(她)们的写作积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如通过“小步子”、“低起点”、“低标准”等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临界点上体验成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每一点一滴的成功体验都将为开启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内驱力增添动力因素。

2.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榜样示范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是靠榜样的影响,并通过他(她)们的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这是一种替代优化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

其一,教师要以强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学生。

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个体能力的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受那些被个体认为是重要他人或权威人物的观点的影响。对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她)人之一。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言语反馈,尤其是在课堂上这一环境下,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鼓励的还是批1林崇德.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75-176.评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对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学生的文章给予积极的、鼓励的、肯定的评价反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效能感高的教师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作品,做专题课件,渐而形成论文,发表于杂志上,对学生的说服力更强。此外,有条件的话,教师将自己现在的作文与过去的作文(或是自己当时读高中写的作文)加以比较,让学生发现教师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也可以是教师帮助指出学生文章的进步之处,以及须改进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的进步。

其二,让学生在同辈的替代性经验中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

这就是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写作进步行为来获得自信心。名家作品,普高学生习作,离我们中职生的距离远了些,不易为中职生所接受;同辈的榜样的成功经验往往更利于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一般来说,当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写作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假定给一名写作成绩居中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是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易使其接受,让他(她)感觉自己也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努力争取进步。同校的师兄师姐的佳作,尤其是获奖作品,也能促进我们中职生写作的原动力。

就具体地操作而言,教师可以将来自学生的佳作加以展示,尤其是来自同级甚至是同班学生的榜样示范,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审题、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比较优秀的一类作文,也可以是二类文章中的优秀段落或是闪光之处。作品可以是教师挑选出来,也可以由学生互批讨论推荐来的。这些作品贴近学生实际的榜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

其三,指导学生以自我为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加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不仅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还受到自我强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说:“在个体化班级结构里进行自我比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中下水平的学生,如果常以写作优秀的同学去对比,会觉得自己怎么总不如别人强,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别人的好,这样,只会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写作发挥的动力。倘若引导他(她)们同自己的以往相比,个人的进步会使他(她)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优化作文评价策略,提升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

1.优化写作评价标准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对于习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程目标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以上各个学段对写作的要求,其称呼让我们不难看出:写作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写作之目标是有层次差异性的。

对于中职生,大都惧怕写作。中职生在初中时都是处于中等水平,从心理上来说,他(她)们没有形成很强的自尊和自信;从行为习惯上说,进入中职后,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也愿意凭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改变学习落后的局面。针对此种情况,写作评价应当变相对评价标准为绝对评价标准。写作中运用绝对评价,给中职生以满分鼓励,将有助于提高写作效能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平时学生作文很少满分。这种评价标准也就是相对评价。但仔细想想这种相对评价标准是最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的。倘若我们用的是绝对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常模来评定学生每次的作文成绩,只要学生的实践水平达到“常模”,就达到了标准,就可以获得高分。教学中经常提的一句话是“跳一跳摘葡萄”,即

目标必须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达到的,它的达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原动力,并有可能在写作活动中持之以恒,进而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

写作除了作为考试内容外,老师们还应举行作文比赛和随笔展示,每个作文的分数都应被记录在档案中作为该门课程分数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在每次作文得到一个好分数非常有价值的。采取“百字新事”来进行训练,可以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在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优化写作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绝对评价机制,是提升写作自我效能感有效的途径。

2.改革写作评价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采用固定、简单的评语模式,诸如“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种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多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中职的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亮点”。

23在作文评价上,须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肯定、鼓励提高、激励赏识为

原则,写得好的地方要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作文实行最低限度批改原则。最低限度批改,顾名思义,就是把作文的批改降到最少。如果不给学生的作文进行任何反馈,那么学生的写作动机就激发不起来,因为学生没法知道自己在写作方面进步的情况,从而也就无从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过度的批改却又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动机。海兰德就曾经说过:“显然,太多的红墨水是令人灰心丧气的。

4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到处都是用红墨水纠正过的痕迹,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尊重学

生的劳动成果,最好是本着“能不改则尽量不改”的原则。对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来说,让他(她)们经常获得成就体验尤为重要。

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作文当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当某位学生写出一篇非常超群的作文,教师最好能够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朗读。这样,一来能够激励这位写出好文章的同学,二来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能够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从中受到鼓励。另外,改革写作评价手段,还可以尽量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群,建立多元性的作文评价反馈系统,使学生的写作效能感在多元、及时的反馈中得到强化。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心理学修养,对学生作文效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教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且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作文教学的“主体性”强度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有相当的了解和把握,这对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较好的帮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该论文发表于2012年5月第3期总第96期《作文教学研究》P65-68)参考资料:

[1]莫书武,王珍源.增强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J].语文学刊,2009(7).2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评价, 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两个常用的评价概念。最先由斯卡里温(Michael Scriven)提出。

篇3: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威客,项目教学,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班上的“差生”。从小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都没有勇气去尝试。中职生如何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提升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探讨和实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达到练习或强化本阶段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属于行为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1]。

(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概念[2],旨在深入揭示自我认知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的感受。自我效能感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某种能力的判断[3]。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认为自己能完成、能胜任,这样他们成功的几率就较高,反之亦然。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日益增多,中职学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其就业问题也备受关注。然而,学业上屡次受挫的经历导致他们对未来的学习乃至就业充满困惑,加之年龄尚小、情绪易受波动、心理不够成熟等现实问题,都迫切要求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在教学形式上做出调整,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在前期试测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年级、性别等分层标准随机选取300名学生作为正式施测对象。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共计298份,有效率为99%。(6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专业部各2个班级。后期实验主要是两个对照班、两个实验班,分别在美工部、网络部选取了1门课程。)

(二)调查工具

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为0.788,与该量表在多国测定的信度(0.75-0.91)基本一致。其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已为广泛研究结果证实。结合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个人信息等内容,笔者制定了学生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如图1)。

(三)调查方式

严格遵循心理测试程序,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使用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测试无时间限制,大致完成时间为15分钟。

(四)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自我效能感每题平均值略低于我国高中生常模,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目前已有的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中得到的数据看,2.41这个平均值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属于“正常值”,这表明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

根据笔者学校的教学实际,学校主要的专业是理工科为主,而这些专业课程都涉及到大量的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实训课程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实践中的项目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岗位的关联度不高,学生并不能将当前所学的知识与将来从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缺乏学习的动力,积极性不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一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三、威客特点和优势

威客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为交互平台,将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互联网新模式[5]。威客网指为威客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常见的威客网如:猪八戒威客网、威客任务等。威客任务是指威客网上发布的各种赏金任务。它的种类很多,涉及了程序开发、LOGO设计、照片处理、室内装潢、平面设计等[6]。用户只需注册即可以威客身份从网上承担任务。

借助威客这样的互联网模式,模拟威客的运行机制,笔者所在学校创建了威客平台,平台上的任务发布者除了来源于学校专业课教师,还有来自社会多领域的发布者。威客模式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其真实性,所有的任务都是社会工作中需要的真实任务。

本研究试图将威客引入模式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威客实践时,需要开展针对性的项目训练,将所需岗位技能与日常课程教学、实训指导相结合,并贯穿到学生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

四、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法提升自我效能感的课程实验

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专业选取的是美工部和网络部部分班级,同一个教师,两个平行班展开实验。实验的假设是:通过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四个班级的前期自我效能感调查中,根据GSES评分标准,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其中美工部(2个班)和网络部(2个班)前测结果如表2所示:

从测量结果来看,实验班(2个)和对照班(2个)的结果相近,实验班的平均值略高于对照班。按照整体水平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相近。

(一)实验班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实验,课程教师制定了一系列与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1. 班级推广奖励策略。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为班级制定统一的积分规则,对中标的个人或小组要及时公布结果、提出表扬,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2. 威客任务设置策略。

教师针对所教学生的情况,提前挑选或帮助学生选择和设计任务。任务要具有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等特点,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否则太容易或太难的任务都会让学生失去积极性。

3. 工作小组创建策略。

在威客任务开展中可以仿照公司模式,将全班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混合编组,每小组4~6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中开展工作。

4. 教师辅助策略。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对于任务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例资料供学生参考。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关注后进生的融入情况,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争论、交流,相互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将学生的网络利用掌控在正常情况之下。

5. 学生评价策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及投标、中标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并纳入课程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可在传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基础上,加入“第三方”评价,如投标、中标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处理。

(二)实验班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教学策略,笔者设计了如图2所示活动的具体流程。以学校美工部《包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叶老师对其中所教的一个班级使用了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模式,采用类似于工作室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形成设计制作小组,在威客网中选择威客任务,通过“设计——讨论——指导——完成——投标”组成任务教学,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对照班则采用以往的项目教学模式。

实验班主要的教学流程如下:

1. 课前:任务收集与任务发布

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先将基础项目任务发布到威客网上,并让学生按要求注册威客网用户。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并为各组确定一名负责人。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后,就可以发布任务。

2. 课中:实施项目教学

(1)小试牛刀:学习体验使用威客网

这一阶段以入门训练为主,教师设置相对简单的任务,学生更容易完成相应任务。任务完成后,由每组负责人依据作品质量评价标准选出本组最佳作品,上传到威客平台中,参与本班竞标。教师和学生当场投票参与选标,教师通过最终的投票结果分析,得出最佳作品,宣布中标,并兑现相应威客积分。整个过程能够促进小组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沟通合作,通过思维碰撞,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创意和想法,同时通过小组内选择最优这一过程,组内竞争的形式也让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积极投入到任务完成的工作中去。

(2)上岗实战:挑战真实威客任务

本阶段训练任务来自于企业或个人发布的真实任务。首先,与客户在威客平台预留的联系方式进行沟通,然后在记录表中记录客户的具体需求。接着每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的技术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完成项目制作。

作品完成后,就是客户终验。教师统计学生的中标情况,给中标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以附加分的形式加分。作品能否获得认可,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学生作品的接纳程度。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能力,并体验社会要求。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发现客户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的差距,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不一定客户也满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工作中应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

五、课程实验后测与分析

(一)自我效能感后测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试发现,与实验前相比较,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如表3所示。对照班在正常教学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随着时间迁移也有所提升,这表明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但通过引入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法,实验班在最大值和平均值两方面相比有更大提升。

(二)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法优势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将威客模式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

在班级通过逐级评选机制,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全面的评价。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解读分析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过程。每一个作品都是各组精心打造并经过组内竞争才最终得以展示,展示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形式。

2. 设置阶段性工作目标,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时,就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例如,自身能力差、运气背、命运不好等外在因素,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导致目标未达成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

3. 提前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增强目标感。

学生充分利用威客资源,真正将工学结合贯彻到底,通过社会实践经验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凸显了开放性、职业性,强化了岗位技能。学生在以后的职业中会更快地进入角色,有利于今后的成长。

(三)实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站在高访问量情况下不稳定,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部分学生过多关注经济报酬,而不在乎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认为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定位学习目标与价值观。此外,一部分学生上课过程中上网,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流程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各种流程和形式来促使学生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

六、结语

引入威客模式开展项目教学,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平等的、对话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一个紧密的互动网络,使教育工作更富有创新性,更具激励性和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继续摸索基于威客的项目教学的激励措施,这对于激发中职学生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变目前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何志勇.项目教学法及其在中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9).

[3]肖海峰.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4]李威丽.国内外学业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2,(11).

[5]王靖华.基于“威客”模式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刍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8).

篇4: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1.职业倦怠,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中职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直面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精神状态,究其原因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相应变化。产生了新的问题,厌学、辍学、早恋、网恋、叛逆、说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良习惯、多元化性格,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毅力、见识等等现象可谓是层出不穷,为此中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就繁琐而紧张,都是一些重复的常规工作,每年如此、每月如此、每周如此、甚至是每日如此,由于长期持续的疲劳和压力的积聚,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中职班主任产生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影响中职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2.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专家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失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觉得自己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然而根据访谈资料显示,对于中职学生的负面看法影响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既有社会对于中职学生存在的偏见,也有来自于其他老师的抱怨。比如社会中存在这样的一些偏见,认为中职学生是被社会所淘汰的,读职校将来没有出路,有的班主任也抱怨这帮学生没法带,更有的则干脆认为中职学生是无药可救的一批人,这种消极的替代性经验对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有较大影响。

3.参与学校管理的无力感,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的班主任自我效能感中,影响决策的自我效能感是最低,比如影响班级规模,影响学校政策的制订等,在这些类似的选项中,中职班主任的得分都比较低。这说明中职班主任普遍认为自己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必然会影响到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一方面班主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更容易表现出工作上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往往更多的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其评价、激励等措施就很难如同民主化的管理那样公平、公正,而这一点对于工作量较大,回报又偏少的中职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影响。

4.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据调查显示,中职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效能感并没有特别的突出,甚至相对有点偏低,部分班主任本身对职业指导本身就不了解,对职业指导的意义,方法知之甚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应该从理解职业开始,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对职业指导工作不重视,职业学校自身的职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毕业指导,突击讲座等阶段,更无从谈起对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进行培训和管理,这些都影响了班主任在职业指导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二、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的思考

1.提高中职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一个班主任要有高的教学效能感,首先是他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业务功底,因而中职班主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一个班主任一旦拥有了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有底气自信地、游刃有余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自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2.创造新班主任工作的良好开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它更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新任班主任在工作经验上往往有所欠缺,尤其是突然面对职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工作开始时的经验对于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考虑成立类似班主任委员会这样的组织,共同探讨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落实完成,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训,教师才会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创设适当的目标,循序渐进,可以帮助自己有的放矢的校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失败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3.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班主任人格形象

成功的体验会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不断的失败将打击人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一时的失败不能说明自己就没有教育教学能力,而应该相信,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一个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的教师,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教师,必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自己的形象,爱心、民主、求真、践履是班主任人格形象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同时体现了班主任情感品质和理智品质的统一,它应当是所有班主任的毕生追求。

4.制定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体制,提高集体效能感

班主任的工作有时很难衡量,学校应当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来对班主任的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采取民主的方式,集思广益,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如此中职班主任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班主任们就会摆脱害怕打压、得过且过的负面情绪,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中,通过相互听课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

可以看出,影响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学校的和班主任个人的因素。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和力度的大小又可分为基本因素、经常因素、偶发因素。而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则可以着力从学校的管理层面,和自身发展层面,两者相互关联,共同提升中职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篇5: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摘要】: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一同应用到创业当中,可以通过创业将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海峡两岸为了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实现创业,都采取了积极办法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项策略研究对分析和指导大学生行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本论文在研究海峡两岸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时,以相关架构和实现自我效能感的维度为出发条件,总结了自我效能感量表,用来指导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还进一步提出培养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验证,证实了策略研究方案的作用及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自我效能感 海峡两岸

前言: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被称为“认知理论之父”,他曾经对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之后,许多学者都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展开了研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可分为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动作复现阶段以及动机阶段,简单来说,如果要开展某一项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应该对前者的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和吸收前者的经验,寻找最佳时机,表现最优秀的行为。依照该理论,学生的学习以及在未来的发展都受到海峡两岸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来决定。本论文以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为基础,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到创业当中,从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一、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的研究

就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来看,他是将人们在一些活动过程中所要有的信念进行了总结,例如执行过程、演示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信念等,假如只依照自己的理论经验去推导,则无法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就班杜拉教授定义的自我效能理论来看,我们发现所有的大学生在希望获得创业成功的时候,或者选择工作时,他们都具有某些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创业项目,对于工作,他们也拥有某些优势可以去胜任,而这些优势或能力都来源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

二、自我效能感涉及的问题:

1、主体负责人执行创业计划,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以期实现预期目标。

2、身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是否有信心完成预定目标。

主体在执行项目以及完成项目的活动过程中,会受到效能信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只是起到客观因素的作用,它还能在创业中将个体的意图渗透进去,这种意图决定了主体付出的努力能达到何种程度,刚刚创业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较多,此时创业主体会遇到资金匮乏、决策不当等错误,他们能否像创业前一样,满怀豪情一直坚持下去,换言之,他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寻找成功的能力,或化悲观为乐观的精神,这种信念对个体决策起到了绝对影响作用,个体面对这些困难时,是要放弃还是要坚持,是受困于妨碍,还是自我帮助。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格局纷繁复杂,所有参加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加强尝试和体验,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同时表现出自己的个人修养。

提升自我效能感时,可选择进修的方式,此时应依照个体掌握的知识、信念、自学能力、模仿能力等进行主观判断,在海峡两岸提升大学生创业领域时,自我效能感通过上述内容得以表现,掌握自我效能感,就能获得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自我效能感的学习可以指导已经创业的大学生,也能为那些想要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三、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方式的影响

(1)大学生会制定怎样的创业目标,这取决于他们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哪些影响,大学生的目标选择对创业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创业个体掌握了自我效能感,便可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因此也会较容易获得成功,通过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我们发现他们借助自我效能感的帮助,选择的创业目标往往都是既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又充满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在创业中获得成功的人对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他们拥有较高的期望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他们的内部动机明显,为了能够创业成功,他们付出了许多努力,因此才能成功。但反观一些没有正确运用自我效能的学生,他们没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也没有兴趣去实施创业目标,他们并不期望自己有高成就的未来,这种消极思维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他们过多的关注娱乐以及满足自我需求,一些学生为摆脱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沉溺在网络中,或只对娱乐活动感兴趣。一些学生在选择环境时,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不会选择有挑战性的环境,因为他们担心不能控制未知环境。这些例子都是自我效能感低的现实反应,这些个体面对创业情绪消极,无法发挥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2)学生可通过学习,掌握自我效能感能力,从而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和挫折,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创业结果,自我效能感掌握的好与坏,影响个体在创业困难期做出的反应,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毅力,通常情况下,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决定了一些事能否成功。通过对比可以证明,假如创业主体的自我效能高,他们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很好地控制,将精力投入到某些值得注意的方面,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较强,随时充满着主人翁意识,面对挫折,从不放弃,他们知道创业结果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困难,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可以减少重要决策的失误,能够获得成功的创业结果。如果创业主体的自我效能不高,他们面对困难就会产生畏惧,这种消极思想会让他们放弃或过分依赖外界,他们缺少恒心,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遇到困难。

(3)创业主体的非智力因素也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对创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他们的目标就会清晰,也会努力去实现价值,实施创业时,他们热情积极,当遭受挫折时,还会积极学习,找到办法,这些学生都有很强的毅力。相反,如果自我效能感不强,他们的责任感也不会很强,他们被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吓倒,影响自己的情绪,经常担忧,影响了自己的创业发展。

四、培养大学生创业中自我效能感的途径策略:

(1)在制定行动指标时,可以加强对成功的期望,或投入更多的总结。自我效能感能够判断自己和创业环境的彼此作用,这种判断是主观性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它是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创业者的总结或灵感,这些都可让创业者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评估创业前期的能力或风险时,依照自己的经验以及前人的经验可更好进行评估,但如果一直面对失败,那么创业者的预期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假如创业者一直享受成功,就会增加足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会加强。因此对海峡两岸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指导,从而迈向成功,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2)想要提升效能感,还可以通过替代性经验来获得,替代性经验就是一些刚刚创业的人观察别人的成功经验及活动,替代性经验并不是自己的经验,但它能够起到间接评估自己能力的作用。替代性经验无法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虽然它只有借鉴性,但它可以被评估或相信,创业者可以设想如果自己也遇到相同的境遇,应该如何去做,替代性经验也能让创业者达到相同的预期。这也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一个有效方法,它运用的是榜样的作用。一些同学在创业时看到其他创业的同学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和自己的水平不分上下,实战经验也比较相似,这时他们就有了创业成功的信心,当他们在创业时遇到困难,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像其他人一样获得成功。

(3)要想提升自我效能感,还可采用语言说服的办法。语言说服包括其他人的意见、鼓励、解释等,它们能够让创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生改变。例如,如果正在创业的学生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和鼓励,那么他们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此时他们也会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外界评价劝导起到的影响作用是有差别的,如果评价方缺少威信,评价影响作用偏小,如果评价方威信高,这种评价对创业个体的影响也会增加。

五、以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策略

中国有句谚语叫“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促进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过程中,合作共赢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通过团队的力量,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还能够让团队核心成员更有自我效能感。在一个合作共赢的团队里,人与人的之间的互动功能尤为突出,团队成员间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经验互补等方式,更快实现创业团队所制定的目标。当一些创业项目陷入困境之时,团队的力量以及相关的指导性思想,还能够帮其共度难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人际互动理论基础上,通过群体的力量而产生的团体策略才是真正现实可行的。

① 关于群体动力学的概念

所谓群体动力学,是指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互动关系,任何一个团队的产生与壮大都离不开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对其他群体的相互促进。当群体内部成员的动力与团队相悖之时,团队的核心成员就应该从中调和,使成员与团队的方向相一致。群体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库尔特·勒温教授曾经指出,一个团队的建立,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人叠加。团队的方向并不会因为单个成员的意向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团队的特征也取决于内部成员的共同特征。在任何一个团队中,其内部成员之间的状况和行为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能力。目前世界上有很多专家都对库尔特·勒温教授所提出的群体动力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从民主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团队群体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以及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能否使团队本身更具有创造能力。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团队成员的行动力多数取决于团队核心成员的内聚力,一个团队的内聚力高度集中,可以让团队成员的士气更加坚定和壮大。只有当团队核心成员拥有明确的目标,引导团队个体成员围绕团队来进行各项工作,才能使做事及创业的效率大大地提升。

② 关于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分析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柏恩,他创立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即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指导性分析。这一方法主要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突破口,对于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如果将这一方法运用在团体当中,则能帮助团队成员发现他人的优势以及自身的弱点,从而不断完善和加强自己的行为方式,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互补关系。此外,创业个体想让自己的意向得到认可和采纳,也必须促进团体间的人际关系。现实中可能有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施展,可是在一个团体中,与其他成员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却能给自己带来全新的认知以及更多的机会。良好的人际关系策略能够促进团体中的互动作用,让团体成员对于自身或者其他成员具有更高的觉察能力,共同为团体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并且使创业重点转化为团队的核心重点。

③ 关于团队策略的学习

大多数行为专家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极低,那么他通常不会轻易采取其他更具创造力、更见效果的做事方法。这样的人通常对自己掌握的技巧及防范策略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无法根据自身的优势去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行动方案,使自身的行动力受到限制,也很难将行动付诸于实际。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极高,那么他在自身以及事业上的突破正好与班杜拉教授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就是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对创业者自身的素质以及创业方案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最终影响到创业的结果。每一个大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不过现实中的各种制约会让他们举步维艰,甚至因为某些打击而对创业本身心怀畏惧。如果想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就要从创业者本身开始,也就是将自身所拥有知识及经验充分运用到现实的创业活动中来,而不仅仅像纸上谈兵一样,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现中来。现在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这种学习策略进行讲解和分析:

(1)创业者应该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在之前所取得的成功,并且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

(2)创业者应该试验性地制定出现实可行的创业活动方案,通过比对自己与其他创业者之间的差距,从他人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中获取有关的经验,为团体成员提供相互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另外还要制定好实战的策略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计划。

(3)在分析和制定创业实施策略的过程中,要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实施步骤也要考虑到每一位成员的方案及想法。

(4)在创业活动中运用自我效能感行动模式也要采取团队共同制定的方案。

六、以自我效能感的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策略

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促进效果,这种心理暗示也就是权威人士通过一定的环境及语言影响团队成员心理的过程。团队成员在进行自我暗示之后,可以根据暗示所取得的功效划分为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一般情况下,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而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帮助个体扩展自我思维能力,并且产生更多的正能量。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暗示与自我效能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人们制定了一个行动方案,假如能够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发掘自身的优势,并且获得充足的自信心,那么在重重困难的拦阻下,仍然能够将方案顺利地实施。而且,积极的自我暗示还可以让创业者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者的积极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篇6: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

1.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

由于一些非能力因素会制约活动质量的高低,所以,人们在评价自我效能感时,往往要同时斟酌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对于自己行为成败的作用。因此,除能力因素外,一些非能力因素,如活动任务的难度、个人努力和程度、外力援助的多少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如果任务很难,或者个人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没有什么外力援助,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这时的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任务简单,或者活动中费力很大,或者外力援助较多,这时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性经验。

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这种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种是社会比较的过程,学习者采用与示范者比较的方式,参考其表现以判断自身的效能。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从示范者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些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影响观察学习的诸因素,都可能对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发生作用。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简便它成为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就会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此外,如果言语说服与个人的直接经验不一致,也不大可能产生说服效果。

篇7: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该概念被提出以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开始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1)成败经验。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2)替代性经验。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

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言语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自我归因的线索。例如,有时当学生感知自己失败时得到的是老师的同情而不是不满,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同情通常被认为施于弱者,从而使学生做出自己无能的归因,进而挫伤自信心。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是不满反而会加倍努力,这样做会保护学生的自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容易任务(任务难易相对于学生本人实际能力而言),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降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困难任务,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使其做出能力强的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斟酌。

(二)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往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帮助。但要因任务难度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格雷厄姆和巴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未受帮助的同学相比,一个受教师主动关心和特别帮助的儿童不仅会被判断为较不聪明、将来较不可能成功,而且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因此,教师不应“无缘无故”帮助学生,否则会降低其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而是要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三、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学生因在学习中投入较大、成绩较好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其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要想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就得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日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目标(如期中考试目标、初中毕业目标)显著相关。因此,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正如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葡萄”,即目标必须是经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它的实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

(二)帮助学生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

在教学中(尤其是邻近中、高考之际)经常会看到成绩平平、又不肯下功夫的学生制订出这样的学习目标——考上某某重点学校。其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应有多高,对能否成功毫无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帮助他制订一个具体的、各学科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刻苦、努力、一步步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使其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

(三)引导学生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为自己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高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又会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更加努力,最终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从而得到更大的自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信念系统是人类动机、幸福和个人成就的基础。除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促使人们去面对困

难并坚持不懈。可见,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行为动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定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四、改进学生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学习策略运用水平越高,学生自信心越强,学习就越有效,成绩也越好。学生在自身的调整与摸索中,在学科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渐获得较高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它是学生的行为和期望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会把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五、感染学生积极情绪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效能期待;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很重要。

(一)教师的情绪

“当一个人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所以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绪,甚至以自身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来诱发学生的情绪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教师平时应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从衣着服饰、言语表达、举手投足中传达出来。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学生的情绪

除了可以借他人的情绪诱发自己的情绪以外,借助自己表情诱发情绪也是情绪生成的心理机制之一。伊扎德与前苏联学者合作训练演员的表情时发现,当被试者观察某一种情绪的面部表情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应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表情训练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表情训练,让学生自觉地经常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之更多地呈现出愉快、自信的精神面貌,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积极的自我情绪,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六、引导学生磨炼意志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小路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学生的求学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及生活的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使学生把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念,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并通过“质性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档案式评价。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发展的自我激励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对自己的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借助评价进行回顾、反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点滴进步和潜在问题,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习惯,发展和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八、个体兴趣驱动学生

提出兴趣说的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根据兴趣说,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支持他们发展这些兴趣。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使得兴趣与快

乐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最终成功。

九、积极期望看待学生

教师看待学生要有一种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指建立在学生现实能力基础上,同时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种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向困难挑战,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生消极的期望会使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容易悲观丧气,而失去许多体验成功、发展能力的机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十、榜样示范鼓励学生

利用榜样示范来鼓励学生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常用途径。成为榜样示范的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往往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特别是与某一学生水平相似的其他学生的替代性经验对该生尤其具有说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人物,并对学习者寄予一定期望,帮助他们学会与榜样作积极比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篇8: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人是具有预期行为目标且善于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积极行动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积极从事那项活动。自我效能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正好与现代学习社会语境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

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业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因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十分重要。

二、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四大信息源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建立在个体收集、加工关于自身能力信息的基础之上,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四种信息源:自身亲历的掌握性经验、观察他人的替代性经验、他人(尤其是教师)的社会说服、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1. 自身亲历的掌握性经验

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操作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1],它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作用最大。当学生在学业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通常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验往往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观察他人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相关信息并以此形成对自己能力预期的间接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到与自己年龄、经验、能力等特征相仿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往往会促使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在相似条件下取得成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可能认为自己也会遭受同样的失败,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3. 他人(尤其是教师)的社会说服

他人的鼓励、建议、劝告等说服性行为也为个体的自我能力判断提供了信息来源,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重要他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4. 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个体常常会将自己从事某一活动时呈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为判断其自身能力的效能信息。高焦虑、高抑郁的情绪反应和疲劳、发抖等生理现象通常被当作个体无效控制的信号,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如果教育者过分苛求学习目标的达成,往往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生理反应,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途径

1. 合理设定教育目标,增加学生成功的掌握性经验

由于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作用极大,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设定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成功的掌握性经验。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教育目标滞留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教育活动就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应有之义。并且,无须努力就能轻易获取的成功,无法帮助学生收集到反映其真实能力的信息,亦无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但是,如果教育目标设定得过高,学生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无法获得成功体验,也不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目标的设定既要高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达到激发学生向前发展的目的,同时又要为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提供较大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经验、能力、爱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育目标的设定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应当帮助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学生积累成功体验。

2.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良好途径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上,许多女生认为自己不如男生,甚至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2],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成为女生学习数学的严重障碍。为改善这一状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学校专门为女生开设了“进入科技中的妇女”等针对性课程[2],并通过邀请女性榜样作报告等方式使女生相信女性完全有能力学好数学并进入科技领域,这些榜样示范带来的替代性经验大大增强了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地提升了女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善于利用榜样示范,并注意搜集有关材料供学生学习、借鉴。树立的榜样应与学生在性别、年龄或经验、能力等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似性较强的榜样往往更具有可复制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及时反馈强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生尚未成年,往往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影响,享有学术权威地位的教师尤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以正面评价为主。教师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微笑、鼓励、表扬、奖赏等激励行为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外部强化,向其传递积极肯定的信息。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当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引导其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与努力,从而使其增强自我效能感;若学生学业失败,教师则应引导其归因于努力不够,淡化学生的无能感,激发其继续努力并寻求适当的学习策略。

4. 创设学习氛围,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对大脑的功能和学习有很强的影响。因此,高焦虑、高抑郁的情绪体验和身体疲劳等不良生理反应不仅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

在上文提及的改善女生学习数学科目的事例中,那些专门开设的针对性课程对女生帮助很大,其教学是先调整学生的焦虑情绪,改变学生的态度,然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女生能够在正式的数理课程学习上取得成功[2]。由此可见,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学习者的身心状态对学习结果的提高十分有益。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中去进行未知世界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五年级作文:我眼中的“亮剑”精神下一篇:建筑结构实训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