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技巧小课

2024-07-24

音乐技巧小课(精选2篇)

篇1:音乐技巧小课

第一, 学生评教的不准确性。根据罗伯特·费尔德曼1977年的研究, 当学生评估的数量达到或超过20人时, 学生评估的可靠性就能胜过最好的客观测验。 (1)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音乐类专业技能小课教师每人平均带8名学生, 有的教师只有3名学生, 因此, 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偏低。同时小课采用“一对一”授课模式, 情感因素常常会影响学生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 音乐专业的独立性以及音乐专业授课模式的特殊性, 导致同行和专家评教的困难。作为音乐学院除声乐、钢琴专业需要大量教师外, 其他专业小课教师往往只有一个。专业的隔阂以及授课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同行、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困难。

二音乐专业技能小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就是人们在课堂活动当中, 主体对教学客体的认识活动, 也是主体对客体教学活动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凝聚着人们价值意向、情感特征和行为习惯。音乐类专业技能小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由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价三部分构成, 但是三者的比例要进行适当调整, 笔者建议比例为50%、25%、25%。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调整) 。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 学生评教指标的设计 (2) (总分100) 。学生评教指标分成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交流互动五个方面。评定标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划分, 具体指标如下: (1) 教学态度 (20分) :明确告知课程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要求严格, 保证上课时间;敦促我的学习, 关心我的专业发展。 (2) 教学能力 (20分) :因材施教, 深入挖掘学生专业发展潜力;思路清晰, 表达流畅, 举例清晰明确。 (3) 教学内容 (25分) :曲目布置和技能培养成系统、有体系;启发我从多个角度理解技能提升, 激励我努力学习;提供课外资料和艺术实践平台。 (4) 教学效果 (20分) :掌握技能的方法, 拓展专业技能发展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独立思考。 (5) 交流互动 (15分) :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活跃;将课堂教学作为平等的探讨机会;诲人不倦。

第二, 同行评教指标的设计 (总分100分) 。同行评教从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能力与效果四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1) 教师基本素质 (20分) :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持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处事认真公平;尊重专业, 不断探索和追求;关心爱护学生, 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 言传身教, 引领学生发展, 深受学生爱戴。 (2) 课堂教学 (30分) :授课能力强, 教学效果好。专业技能精湛, 具备召开个人音乐会的素质和能力。 (3) 教学改革与建设 (20分) :积极参与教研室活动和教改工作, 在课程资源、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 有教改论文、项目以及著作等。 (4) 教学能力与效果 (30分) :教学基本功扎实, 无教学事故, 参加教学示范音乐会, 公开课得到认可, 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第三, 专家评教的指标体系 (总分100分) 。专家评教指标体系由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态度、艺术、效果和主观性评价几个部分构成: (1) 讲课内容 (25分) :内容充实, 重点突出, 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 (25分) :深入浅出, 启发思维, 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态度 (20分) :严谨认真, 备课充分, 精神饱满, 讲解透彻, 关爱学生。 (4) 教学艺术 (10分) :讲课熟练, 教学规范, 语言精练, 层次分明, 有感染力。 (5) 教学效果 (20分) :出勤率高, 气氛活跃, 秩序井然, 留有思考, 富有启迪。 (6) 主观性评价:该教师在教学上值得肯定之处和应改进之处。

三相关保障措施的建立

相关保障措施的建立: (1) 建立同网评相适应的评教手段, 以最大化地去除个人情感因素为基本, 保证公平、公正。 (2)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做好定期、定质、定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建立有效、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 (4) 建立教师发展追踪系统, 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归纳存档, 建立网上档案, 通过对比分析研制教师发展的追踪系统, 保障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李慧燕.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周永凯、田红艳、王文博.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篇2:音乐技巧小课

一、大课的“利”与“弊”

1. 大课的“利”

在当下这个物质充盈, 欲鹤填膺的社会里, 无论从事哪行哪业, 激烈的竞争都是无可避免的。高压竞争中只有通过知识技能武装自身才有可能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 自身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大课学习, 指由30~50人不等的学生组成一个班, 由一名教师上课的模式。而国内音乐额主要普及方式为大课学习, 尤其是专业课, 如声乐、器乐学习。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家长们越发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但由于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且单独授课的课时费较高, 大多数工薪阶层家庭无法接受高昂的课时费, 故多数选择上大课。大课学习虽然人多, 但大课学习可使学生除自身演奏水平的提高外, 对他人的演奏技能、水平也会有一定的了认识与了解, 在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指点的同时亦能获得许多“意外的收获”。如通过“听”他人演奏及“揣摩”教师的指导意见以取长补短, 从而使得个人专业认识不断提高。再者, 刚开始接触音乐的孩子, 由于年龄尚小对新接触事务兴趣较大且更倾向于参加集体活动, 故将孩子放入以轻松快乐为主的集体环境下接受音乐专业学习, 同学间互相学习、比赛, 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轻松学习、快乐交流, 劳逸结合。在紧抓兴趣与专业的同时做到“乐学乐玩”, 何乐而不为呢?

2. 大课的“弊”

当今社会部分培训机构中音乐教育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部分教师不分学生年龄大小、程度深浅, 千篇一律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所造成的后果除极少数有天赋的学生能够最终走向成功之外, 大多数孩子都无功而终。家长不仅搭进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 最重要的是孩子只能在音乐殿堂的门前徘徊, 始终走进不了音乐的广阔天地。大课学习中, 因个人学习能力间的差异, 一段时间学习后, 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天生音乐细胞发达, 对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强, 加以教师的指导与自身课后的努力练习, 水平提高较快。相对而言部分学生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此时若教师选择将教学中心偏于后者, 进步快的学生则无法保证原有进步水平, 有甚者出现原地踏步的现象;反之偏向于前者, 将出现后者跟不上教学进度, 且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因而引发许多不良后果。继而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自信心受挫, 负面情绪增长, 加以“差生”家长加以诸多责问, 多方压力的介入使得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修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培养程度大打折扣。本该对学生进行性情陶冶、灵魂净化、心智启迪的课程异化成为加重学生负担、枯燥乏味的课程。与此同时, 家长不希望进步较快且求知欲较深的孩子长期缓慢前进或原地踏步, 继而提出进行课外辅导。如此一来, 原先的集体课堂便失去最初的意义。

二、小课的“利”与“弊”

1. 小课的“利”

上小课, 即是教师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选择地实施相应的指导与训练。此教学方式, 可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高度集中的指导训练, 其专业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其共性与个性, 因此对于每位学生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几乎不同。小课学习以此特性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了解、研究每个学生接受能力及原有程度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指导, 以此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挖掘其潜能, 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学资源, 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培养, 更利于“对症下药”。

2. 小课的“弊”

学生的高效学习是现如今许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苦苦追求的一种学生学习模式, 即在学生有限的精力中达到最优学习效果。近几年小课学习以它的高效性、针对性逐渐受到家长与老师的青睐。但正如一位名言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弊。“一对一”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一对一”以外的事物。如其他同专业学生的程度, 其长处为何且自身不足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出现学生如同一只井底之蛙, 自始至终视野范围内只有自己与老师, 以及网上的部分视频等。缺乏与其他人的交流、一味埋头沉浸在自身的音乐学习中, 不关心演出活动, 丢失舞台演奏经验, 认为只要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提高即可等问题。更重要的是,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历来被人们认为在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早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过分的闭门造车只会导致学生缺乏主观判断力、创造力、审美能力, 而音乐教育的本质也随之殆尽全无。

三、高效学习之我见

1. 初试大课学习

笔者在大学期间曾多次兼职于当地的培训机构, 发现多数家长皆有“不希望孩子输在其人生每一条起跑线上”的共识。音乐学习启蒙的阶段, 每位学生都从“零”开始, 笔者认为应选择集体大课的学习。从姿势、识谱、演奏、意识等各方面, 通过自身与他人的对比, 取长补短, 从起步阶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起初的学习是建立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能力, 不断夯实基础最佳时机。此时采用大课教学并利用孩子要强不服输的特点使其互相间形成竞争性, 引导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训练学生胆量, 增加学生见识。另外, 齐奏、重奏等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融入, 既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又能使学生共同进步, 培养了互相间的协作精神。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正如前文所说“乐学乐玩”。

2. 灵活转变

上文笔者提到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大课学习后, 学生之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现象。这个阶段, 应选择小课学习, 即教育模式中的“一对一”。使老师对每一位有一定基础的个体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此可高率且针对地改正基础阶段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方法, 并快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音乐专业学习经验, 总结出有关于大课学习与小课学习的利弊分析, 并提出初学者对于学习专业课的相关建议以减少学习中不必要的弯路。

上一篇:欧阳修诗词解释下一篇:第三版法理学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