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全过程

2024-07-29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精选9篇)

篇1:装配式建筑全过程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分析

建筑业2016年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约占GDP总量26%,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的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今后建筑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改变成本会增加,国家很多地区予以财政奖励及很多优惠政策。新工艺和传统工艺会产生多大差异是今后企业成本经营要分析的重要任务。

建筑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是很重要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带来好的收益。本文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对比方法分析成本因素,先从投资运营角度考虑,其次从施工管理(制作、运输、安装流程环节)角度考虑,而后从建筑定额内预制与现浇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对比分析。课后用运了建议讨论话题论述了当今适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借鉴了以往历史经验综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史。资金成本的价值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阶段最前期就要投入资金的,开工之前就要交给预制构件厂商正式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现浇混凝土施工一般企业是主要材料在施用期前5天采购进场的,人工费是随着季度或年假期发放,与预制混凝土相比,现浇材料、人工资金投入置后很多时间。

【案例】估算单体建筑18F为参考,每户120m2,一梯两户统计,建筑面积为4320m2。主体框架结构混凝土含量0.39m3/m2,钢筋含量0.048t/m2,工期按7个月完成估算。具体比例详下表:

由上表求得投入资金数额为150万元,甲方付款时施工至楼层12层时为4个月时间,按市场贷款利率1.5分月息计算,150*(1.5% * 4)=9万元,折合建筑面积为21元/m2。垫资数额计算如下表: 资金成本对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很重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计算贷款利息要算很多成本。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现金不足是常态,一般运营模式是通过形象进度款拨付或月进度款拨付充盈流运资金的。在中小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比较复杂,往往是已建工程款垫资到新建工程项目上运作,通过资金调拨方式维持日常运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建设方(甲方)先预付工程款方式充盈施工企业的资金不足,但是小规模的房地产运营还是资金困难,往往是通过市场融资渠道或预售方式得到资金快速变现方式运营。整个项目运营周期在开工建设阶段建设方资金也正是个缺口,购地皮、规划设计、招投标时间占去了整个项目运营一年多时间,房子建到主体结构完成可以预售还需要一年时间,也正是“青黄不接”的阶段先做预付款也是增加成本的。

预制厂商在建厂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刚刚投产运营阶段垫资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要预付款订制构件的交易。按照以往同类货物交易方式预付款是5%,交货时付款95%,如若钢结构工程要预付25%~30%才会制作构件。当前现状是预制厂商针对一个项目分批次生产,一栋高层分两批或三批生产完成,这样的生产工艺购置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

不管是施工企业、建设方、生产制造方都在资金方面是个缺口,谁投入谁就得增加成本。本文通过一栋18层住宅楼预制60%测算求得增加成本每建筑平方米增加21元,虽然是理论计算出的数据,但有合理性也是实际现状情况。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分析

新的施工工艺的施工对建筑企业来说技术、风险都要考虑周全,人力调配、穿插、协调等方面都是一个新概念,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能力具有不小的挑战。施工管理过程中构件的运输环节、现场堆放条件场地要求、垂直运输机械选用、施工工期、图纸变更以及交易税负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周全。人工费用占总成本价格的30%计算,新工艺会增加人工成本10%以上,PC构件率60%时,可增加成本5元/m2。

构件运输环节很重要,特别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上运输,要考虑构件的体积尺寸也要考虑交通拥堵时间段,商砼搅拌车车身短与小货车尺寸相同,而预制构件预制必须加大空间增加车身长度尺寸才能保证构件无损耗。如若超大车辆限行只能夜晚运输,现场存放条件要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现场堆放区域硬化面积达到,车辆调头场地限制和构件堆放场地要比现浇泵送时条件标准要高很多。预制厂必须设在偏僻的地区,用地成本低而且靠近沙石料开采地近,这样有可能增加了运输距离,而增加高速收费和汽车燃油消耗,成本也会增加。

【案例】估算预制构件厂到施工现场需要超运距65km。以北京市为例,项目施工地在城东而PC构件厂建在石景山的西侧,运输距离要超运距。以每户120m2面积为例,18层楼4320m2。增加运输费用详下表: 高层施工时塔吊选用很重要,预制构件吊装期间垂直运输机械占用时间长,每个构件从起吊开始到安装结束都离不开塔吊作业。塔吊全负荷运转期间其它材料垂直运输就无法完成,全现浇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塔吊只吊运周转材料及钢筋就可以了,预制构件占多数时间价格成本也就增加了。叠合层浇筑和现浇楼板是工序相差不大,只是胶合板模板减少和泵送混凝土量减少了,其支撑体系也不会减少人工和租赁成本。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垂直运输费和泵送费用对比。已知:泵送20元/m3 预制比率 :60% 混凝土含量:0.5m3/m2

工料机消耗分析因设计结构不同,只能参考地区定额消耗量暂行做出分析结果。按定额分析每立方米混凝土体积可增加1.37工日,叠合层用工要比现浇用工消耗浪费,若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预制率60%计算,求出每建筑平米超用工量0.37工日(详课程内讲解)。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工期有人认为能节省工期,其实是浪费工期的。叠合墙、叠合析的工序作法要比现浇浪费工时,混凝土泵送只是多泵几立方米混凝土的时间很快,但在安装预制构件的时间要花很长,模板支撑体系在现浇结构中和钢筋绑扎能穿插作业。一般情况下现浇混凝土结构7天一个楼层面施工是综合考虑的,也是最低标准,但装配式构件增加工序实际施工也是7天甚至更长。如若全部预制构件拼装能节省工期,但是住宅结构现行标准还没有完全适行也没有可行性研究方案。

施工过程中图纸变更是难免的,只要变更预制构件绝对不会有占优势。现浇构件开洞变更施工中只要没有浇筑混凝土前变更都是损失很小,而预制构件就不同了,预制构件凿穿构件最要大量人工并且还要考虑结构安全因素。现浇构件位置变更可以重新植筋移动变更,而预制构件位移就是废品就得重新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速时间生产出来,不然该部位缺失影响到整体施工工期。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工期对比,以高层建筑18层为例,建筑面积4320m2,每户120m2,正负零以上选用预制构件60%。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和施工安装企业是一个交易环节,要产生交易税。虽然建筑行业“营改增”的具体方案仍未出台,但是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可知建筑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原则上适用于一般计税方法。这样税负对施工企业而言增加了,不可抵扣的材料增加,实际成本就增加了。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结构税负变化。已知预制构件比率60%,增值税率11%,混凝土含量0.5m3/m2,构件价格:1200元/m3。计算1200*0.5*60%*11%=40元/建筑平米。现浇结构钢筋的税负可以抵扣总承包税,而人工和混凝土的税负可开具普通发票,这样就不会产生增加税负情况。什么样的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低

我国从建国初期至今预制构件的使用没有停顿,从80年代的大板房全预制到90年代的预制空心楼板建筑,可借鉴到很多经验。一代技术革新都有着重要意义,30多年大板房如今已经成为危楼,而90年代的预制空心楼板在汶川大地震中显得更不安全,2016年国家为了改良气候环境污染付出了代价。房屋要么更安全,要么更经济,要么更环保,总之一代技术革新都是向更需要的方向发展。

日前,标准配建的工程适用于装配式结构,如宿舍楼、办公楼、酒店公寓楼、还迁楼等,房间尺寸标准生产制造模数简单。房屋产权年限少的建筑也适用,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结构质量问题发生,但使年限短的建筑维修成本低。

大跨度工业厂房工程、车间、水塔,因建筑的特殊性,跨度空间大楼层较高,采用预制构件能节省工期和相应的措施以脚手架及支撑系统。还有地下管廊、排水沟、地沟等这类的工程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方便节省场地并且标准构件较多。市政工程中的桥梁、涵洞、隧道、路灯基础、设备基础大多也采用预制构件,或是现场预制形式,集中供应构配件能节省场地费用,线条式的施工现场只有集中供应材料才会节约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

装配式建筑当今施工只是增加成本的,也只有通过国家大力推广下发展。如若牺牲小的成本换来自然环境的清新,代价还是值得的,每建筑平方米增加100多元成本并不是每个消费者消费不不起的,按每户90平方米计算,只是每个购房者增加了不到2万多元的费用。西北地区可适用装配式建筑,国家政策性要求,国家投资项目可使用装配式建筑,市场主导因素较小。人口密度大的华南地区,由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需求量大。建设新区(雄安新城),国家统一配建,公共租赁性质或出售,规划时做统一。东北地区也适用装配式建筑,因冬季停工时间长,预制能节省工期。

未来5年以后,技术已经成熟,质量合格并且可以降低建造成本。10年以后,工厂化建造是最优越的选择。每个建造技术从创新发展到成熟必须经过时间来完成,也正是我们所有人讨论的共性问题,技术创新是社会需求,也是我们共同希望的!Measure Measure

篇2:装配式建筑全过程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现在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装配式建筑主要指的是使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省劳动力、可以有效摆脱气候条件限制的优势,并且建筑的墙体可以进行反复的拆卸,有效实现墙体的重复利用,避免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也逐渐提升,住宅建筑工程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住宅建筑说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新的压力,所以需要不断对该技术进行完善。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通常情况下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讲,主要指的是在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搭配使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将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使用加工的方式对其进行工业化的加工以及制作,在这个环节当中,主要是对混凝土构件的梁、板等部分进行生产与制作,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情况装配好建筑的阳台或者是楼梯的部分结构。

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优势

3.1绿色节能优势。因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所以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源。同时因为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于能源的节省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虽然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办法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看,建筑企业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钢筋以及水泥等施工材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在时光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水泥等特殊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多,这样就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2性能优势。装配式建筑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强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保障居住者的`安全。构件在实际加工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采用大量的保温材料,并且具备非常好的密封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使建筑工程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装配式建筑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主要的构建就是钢筋混凝土,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会使用刚柔合并的施工原则,有效增强施工构件对于外界环境的时候能力,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装配时混凝土构件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以及模式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房屋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经济效益要求装配时混凝土构件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标准以及科学化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房屋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行业机构都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化以及模块化的研究。另外,我国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单一,对于新技术的研究以及改进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加强同各方面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实现多项技术、工作人员以及行业的融合,对此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发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5、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分析

5.1安装技术要点。建筑工程在安装施工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多,比如:楼梯板、阳台、预制墙板等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安装PC板,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固定架,这样可以为后期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奠定基础。如果是安装飘窗,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保证螺栓以及螺母之间的连接位置,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飘窗安装的施工质量。如果是安装楼梯,需要有效保证楼梯的支撑强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楼梯在安装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有效投入到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是安装阳台,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叠合阳台的高度,同时还需要落实好叠合阳台的固定工作。

5.2预制构件的吊装操作。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在具体吊装施工的过程当中主要分成两个系统:(1)湿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吊装环节主要为:进行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相关外墙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最后一步就是楼板的灌浆工作。对于湿式墙板来讲,具体安装方式主要是:在墙板的上部进行预留锚筋施工,锚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到叠合浇筑层。在对楼板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墙板上部与其结构体使用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施工,在墙板的下部需要使用铁件合理地进行连接,需要流出一定的滑动空间,这样能够子啊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跟着进行晃动。(2)干式系统。对于干式系统来讲,其主要的吊装施工工序是:选取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楼板的灌浆→完成相应的结构体→最后进行外墙的吊装工作。

5.3PC、PCF技术。PC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建筑楼梯、阳台、内隔热板等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中,而PCF技术主要指的是使用在以叠合楼板预制板作为代表的预制混凝土模板制造的过程中,在电梯井、内部剪力墙与部分内隔墙结构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通过对PC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全预制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装问题,并且还能有效地解决窗框以及墙板、保温等预制构件施工的相关要求,有利于改善窗框渗漏的情况,降低工程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并且避免繁杂的后期施工。

6、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体系在具体什么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装配时混凝土构件符合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建筑行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创新精神,在原有的技术支持之下,创造新的施工技术,在工程街上的过程当中不能一味的青睐现浇混凝土,在这装配式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大投入力量,就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促进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兰,宋萍萍,杨震卿,等.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5(3).

篇3:装配式建筑全过程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缺点

在中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装配式建筑得到了较多的运用,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利用预制的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关于这种建筑方式, 笔者认为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优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墙体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 并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防火性和耐用性。除此之外, 由于该建筑模式将预制构件带到现场装配施工, 因为其有助于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并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和建筑垃圾的制造[1]; (2) 缺点。当然, 装配式的建筑方式也由于实际情况的局限, 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 由于该模式是将预制构件带到施工现场进行装备的, 这就导致了实际的施工进度受到厂商构件生产的效率、运输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外, 由于相关的建筑配件都在施工之前进行预订生产, 这就导致了一旦施工环节中对相关方案作出变动, 就会导致前期的构件生产需要重新开始, 这就导致了施工成本的增加以及工期的延后。此外,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装、漏装、碰损等多种情况的情况出现。此外, 还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 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制作、安装环节都缺乏技术指导和专业性。

2 BMI和RFID技术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基于预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 导致了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继而不利于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在实际的环节中引进了BIM和RFID的技术, 从而推动预配式建筑以及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1 BMI技术的原理和运用

所谓的BMI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其指的是以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为基础, 并由此建立起相关的建筑模型, 之后再利用数字信息仿真技术模拟处建筑物所包含的确凿信息。现阶段运用的BIM技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分散在各个建筑环节中的单一构建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数据库;二是将建筑环节中的各个构件的多种各种信息集和在一起, 构成一个项目信息的数据化建筑图元。三是其所构建的模型信息具有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特点。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施工场地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可视化技术交底这三个部分。

所谓的施工场地管理, 指的是在施工前, 将BIM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进而模拟施工场地的布置, 并具体到主要的施工机械的施工过程, 该技术的实际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实际建设环节中的场地布置和建设管理, 继而避免了在场地布置过程中的二次搬运, 、并最终提高了建设的效率。

所谓的成本控制, 主要采用的是以BIM技术为基础的5D动态成本管理。在实际的运用中, 主要是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关的模拟, 继而推测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工程进度以及相关的建设资金的投入是否合理。通过这种技术模拟能够在施工环节开始之前就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评估, 进而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相关的资源配置, 并对相关的资金运用都作出适时地安排, 从而加强了对于成本的控制。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可视化技术交底。该方面的实现主要也是在施工之前, 利用BIM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模拟化展示各种施工环节中的工艺, 尤其是对那些还不为人所熟知的新技术或者是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全尺寸的三维展示。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因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错误, 继而使得在实际的建设环节中, 能够再大程度的推动相关建设技术的合理运用, 继而推动了相关建设的合理、高效的发展。

2.2 RFID技术的原理和运用

所谓的RFID技术指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该技术在本质上是是一种无线电波通信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无线波通信技术就在于, 其不用通过建立光学、机械接触就能够凭借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受就能够识别特定目标以及该目标所包含的相关信息。RFID技术主要通过应答器、阅读器、中间件以及软件系统进行运行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RFID技术主要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可以不接触的方读取相关目标的信息, 并且再次过程中不受覆盖物的干扰, 穿透性极强。二是能够同时接受多个电子标签的信息, 读取信息的便捷性更高。三是该技术的抗污染能力、耐久性较高, 能够多次重复使用[2]。

不同于BIM技术作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前期模拟中, RFID实际上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个环节中, 包括:制作、运输、入场、存储、吊装。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制作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利用相关的读写设备将构件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在编码后输入到RFID的芯片中, 然后给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参考和使用, 该技术的运用, 能够保证建筑环节的有序性。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环节中, 将RFID的芯片植入到相关的运输车辆之上, 该技术的这样使用, 能够帮助运输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实际的路况制定出最优化的运输路线, 进而加快了运输的速度, 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运输的时间和费用, 从而推动了工程的建设并缩减了工程建设的成本。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入场及存储管理阶段, 由于事先在门禁系统中安装了RFID技术的读卡器设备, 所以当运输车到达施工现场之后, 门禁系统就会自动通志质检员进行相关的检测, 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的缩减了工程建设的时间, 此外, 质检员将配件检查之后的信息又录入RFID的芯片中备案, 继而方便了日后的查询和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进行吊装的环节中, 地面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在施工机械上进行操作的人员各持RFID技术的阅读器和显示器, 通过RFID技术的无线电波获取到相关的数据, 之后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通过相关的数据, 进行相应的分析, 继而有序的实行相关构件的吊装。在此环节中, RFID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吊装的过程, 在实际的吊装过程中, 由于RFID技术的运用, 使得构件的吊装往往一步到位, 从而推动整个建筑环节的发展, 此外, 由于RFID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中, 具有在小范围内实现高度精确定位的特点, 基于这种特点, 提高了吊装工作的效率, 继而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和应用[3]。

3结语

近年来, 中国的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在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之外, 中国建筑行业也遭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高效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BIM和RFID技术被逐渐引入到建筑行业, 并在实际的发展运用中, 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 中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实际的建筑发展过程中, 多种高新技术的运用, 高效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分析探讨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RFID,装配式建筑,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家昌, 马从权, 刘文山.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 :39-41.

[2]常春光, 吴飞飞.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 :170-174.

篇4: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从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长达8年的阵痛。作为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同样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各种挑战。2016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就建筑业而言,技术研究向哪转?怎么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集成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装配式集成建筑源于欧美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并不断创新。国家住建部、各地政府、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企业为例,万科、远大住工及正奥科技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的来看,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形成了以模数化精准设计、钢结构技术、围护墙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和智慧化部品配套集成体系为主的核心技术。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由技术创新推动,呈现出以下7个方面的创新特征。

1.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装配式集成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行业在工地上建筑施工的建造方式,转变为在现代化工厂制造生产部件并在工地上装配的制造方式。由建造方式转变为制造方式是传统建筑企业向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而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基础性变革。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由于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自己从做工程变成了做产品,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2.销售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参与招投标,寻找承接工程项目的机会,销售的是一种局部阶段性服务。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广泛地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建筑构件等产品。而且是从传统建筑企业小规模短距离的销售方式转变成大规模远距离的系统销售方式,从城市市场扩大到农村和海外市场。

3.产业链转变。传统建筑企业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收入基本靠获得施工费用。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投融资等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获取更高利润,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开发商,获取综合开发的垄断利润。

5.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只能依靠节流施工环节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大数据管理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

6.创新手段转变。传统企业创新有太多局限性,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既可以依靠互联网沟通市场信息,实现网络销售、线上指导、售后服务,也可以分享互联网金融服务,甚至开发国际市场。

7.市场外延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可依靠制造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里可以做到包括医疗、教育、文化、智慧交通、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跨产业联动,迅速扩大其外延。

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业是与新型装配式集成建筑业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把主要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的建筑企业称作传统建筑企业。

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建造为主、以承包工程为主。一般很难掌握项目的开发权和主导权,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命运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开发者手中;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分阶段中的一个环节,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产业链两端挤压,盈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单一,创新空间有限,科研动力不足;其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设备资源浪费、资金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成长空间。传统建筑业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上。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核心优势

装配式集成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95%以上的构件可拆解、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目前,中国的建筑材料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都可以满足未来装配式集成建筑的需要。装配式集成建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核心优势如下。

1.低碳环保。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在选择材料时完全倾向于低碳环保,大量应用低碳、生态、环保科技,所以会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实行了工厂化制造,循环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非常少。

2.节约能源。装配式集成建筑可以是零能源建筑,其所需的电能、冷能和热能全部来自建筑本身的蓄能装置产生的自然能量,而无需外部供应,其节能指标最高可达50%以上。

3.缩短建设工期,加快资金周转。装配式集成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一般而言,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一座大楼,工期为两年,而按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建造时间大约会缩短为5个月,可加快资金周转。

4.提高抗震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装配式集成建筑不管是木结构、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都可抗9级以上地震,适用于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这种建造模式中集中使用了经过防火技术处理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阻燃耐火性能。在钢结构模式中,还大量使用钢材这种具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

5.节约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用钢材作框架,保温墙板作围护结构,可替代黏土砖,减少了水泥、砂、石、石灰的用量,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建筑拆除垃圾极少,便于“建筑迁移”,还可节约原材料的5%以上。

6.增加建筑面积。由于结构体系基本采用了重钢、轻钢、薄壁轻钢、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传统建筑使用率一般为75%左右,而集成房屋使用率可达80%-90%。增加建筑面积8%-12%。

7.比较建安造价降低。此模式以建筑结构主体为基础,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各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节能墙体、建材、内外装饰、配套电器家具、装配新能源系统、智能系统等部品,最终交付可以使用的各类完整建筑产品。如果同一建造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其造价会低于传统建筑造价。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难点

1.小规模企业很难覆盖成本。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高于传统建筑成本,市场就难以接受。

2.一次性投资大,风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首先需要一个具有现代化工厂的集成制造基地。基地建设一次性投入巨大,这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进入门槛,带来较大投资风险。

篇5: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又称建筑工业化,就是像制造汽车一样来建造房子,首先在生产厂生产好预配构件,比如板、柱、梁等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装配,拼接所构成的建筑物。

2.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2.1 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

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可以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大厅小居室以及小厅大居室都可以形成。

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者使用一些轻板。

2.2.2 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而且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所以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2.3 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

篇6: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2.1.1 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

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蜮小厅大居室。

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2.1.2 功能现代化

(1)节能,外墙有保温层,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4)防火 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5)外观不求奢华,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

(6)为厨房、厕所配备务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

(7)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2.1.3 制造工厂化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仅出现色差而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

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工艺就可以轻易做到这点;木窗,钢门窗,薄壁铝门窗日渐淘汰。

塑钢门窗正在兴起,其制造工艺也更为先进;散装保温材料完全被板、毡状材料所替代;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及连接件,尺寸精确,都是机械化生产;楼板屋面板为便于施工亦应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才能制造出来。

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强调,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进行控制。

把房屋看成是一个大设备,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是这台设备的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经过严格的工业生产可以保证其质量,组装出来的房屋才能达到功能要求。

相比之下,采用一些水泥、砖瓦石灰、砂子、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利用人工的方法在施工现场建造房屋,就相形见拙了。

2.1.4 施工装配化

由于装配化建筑的自重要比传统建房自重减轻一半,因此,地基也简化了。

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来后,在现场工人们按图组装,工地上再也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规模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用了。

装配化施工具有下列优点:

(1)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使用;

(2)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

(3)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

(4)施工现场噪音小,散装物料减少,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5)施工成本降低。

2.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2.1 施工进度快工期短造价低,据统计,按传统建筑施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需2.5个工日,而装配式建筑仅仅一个工日,可节约人25%-30%,降低造价10-15%,工期缩短50%。

篇7: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

2.工艺科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并与使用车间、设备科共同确定新设备安装地址并绘出平面示意图、地基图委托技改办施工。

3.基础施工完成后,由设备部门向机修车间下达设备安装任务。

4.安装单位负责对设备进行调试,调试中后设备的平稳性、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等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规范并详细记录在自检凭证上。使用部门派将专职人员共同检查记录。

5.安装部门凭自检合格凭证向设备科申请验证。

6.设备部门会同计检科和使用单位,对照设备按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7.设备投产使用前,由设备科负责设备编号,装订固定资产标牌,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建立设备档案,并会同使用单位确定操作人并负责考核及发放操作证,同时通知生产科设备已交付使用,通知财务科确定设备使用年限,折旧率,建立设备折旧台帐。

篇8:装配式建筑全过程

1 施工准备工作

1.1 底座浇筑

夯实原地面后硬化场地, 同时作好场地排水, 浇筑砼底座, 底座砼标号为T型梁相同标号, 并且在底座两端3m~4m处留30cm~40cm间距以便于张拉压浆封端砼达到设计强度后移梁吊装。由于T梁长度一般不小于20m, 在底座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反拱。

1.2 模板制作

T型梁模板要求采用组合钢模, 具体要求如下:具有足够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的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荷载;保证梁的设计形状和尺寸;构造制作力求简单, 装拆方便。模板接缝必须严实, 紧密, 确保在强烈振动下不漏浆;浇筑砼前必须将模板内侧锈除净, 并刷脱模剂, 禁止使用机油。

1.3 钢筋制作

首先已对进场的钢筋通过试验进行质量鉴定, 合格后, 经整直、除锈、去污后, 再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下料及弯制工作。

2 T型梁预制

2.1 T型梁预制的工艺流程

钢筋绑扎-波纹管道布设-检验钢筋-模板安装-肋板砼浇筑-顶板砼浇筑-养护-拆模。

2.2 具体操作分述如下

2.2.1 钢筋绑扎

先放箍筋, 再安下排钢筋, 后装上排钢筋。钢筋要求Φ22以上采用机械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注意接头按规定错开布置, 钢筋交叉点用扎丝绑扎结实, 必要时采用焊接, 梁中箍筋与主筋垂直。

2.2.2 波纹管道布设

T型梁预应力钢绞线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 管道布设按图纸要求采用坐标法布设, 为确保波纹管位置准确, 波纹管道用焊接钢筋搭“井”字形或“U”字形于箍筋上, 梁中部分每隔50cm一个, 梁端3m范围内间隔25cm一个, 以防受力变形后移位。在焊接固定“井”字形或“U”字形钢筋过程中谨防焊锡掉至波纹管上, 使波纹管出现漏洞, 给以后钢绞线在波纹管内穿拉造成困难。波纹管接头重叠20cm~30cm, 采用塑料胶带缠裹密实, 以防砼浇筑过程中进水进浆。

2.2.3 模板安装

T型梁模板为钢模板, 接缝采用平缝, 为防止漏浆, 在接缝处衬压橡胶带, 浇筑砼安装模板前模板刷脱模剂, 以便脱模。安装模板时, 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 在侧模外设立支撑及底座拉杆固定。

2.2.4 砼浇筑

在砼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砼流动性和塌落度, 严格控制水灰比, 使用商品砼时禁止其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 具体工序如下:

该梁砼振捣采用机械附着式振捣器配合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振捣至砼不再下沉无明显气泡上开, 砼表面出现薄层水泥浆, 表面达到平整为适度。如果钢绞线在浇筑砼前穿进波纹管, 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拖拉钢绞线, 以免波纹管进水进浆后影响钢绞线张拉。

2.2.5 T梁养护

该梁采用自然法养护, 砼中 (普) 水泥为普硅525号。养护时间为7昼夜, 重庆地区现日平均气温夏季已超过25摄氏度, 气温较高, 蒸发快。在梁上覆盖稻草或草袋, 头三天白天每隔1~2小时浇水一次, 夜间浇水4次, 以后逐渐减少。

2.2.6 模板拆除

砼经过养护, 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后, 即可拆除模板。

3 预应力张拉

当T梁砼养护至强度达到张拉设计强度时, 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锚固。具体工序如下。

3.1 预应力筋制备 (以钢绞线为例)

T梁预应力筋采用Ф15.24钢绞线, 在使用前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查, 合格后方可下料。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增强型砂轮锯切割, 以防锯片裂飞出伤人, 钢绞线伸出梁端部长度为张拉端不少于75cm, 非张拉端不小于20cm。钢铰线端部在工作锚与工具锚接触部位应清除浮锈, 防止张拉时打滑, 如果钢绞线表面已形成降低强度与延伸率的腐蚀坑, 则不能使用。编束时各根钢绞钱宜尽量平行, 不得缠绕, 每隔1.5 m绑扎一道, 4股、5股, 分两小股绑扎后, 再总体绑扎, 6股、7股分叁小股绑扎后, 再总体绑扎。当个别预应力筋有硬弯时宜在弯曲处多绑扎铅丝, 使之与其它预应力筋等长。

3.2 孔道检查

钢绞线穿束前要对波纹管孔道进行检查, 用比波纹管孔径小4mm~7mm的刚制橄榄形通孔器进行通孔检查, 如发现孔道堵塞, 及时用钢筋芯棒通捣, 直至孔道贯通, 然后用空压机吹风清除孔道内污物积水。

3.3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 首先检查构件端部是否完好, 有无破损, 孔道端部预埋锚垫板端面是否跟孔道轴线垂直, 预应力锚具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其次, 严格按照张拉操作规程安装锚具和机夹具, 安装后经检查符合要求时启动油泵, 调节压力阀使压力表指针稳步升高, 在达到初应力时, 测量千斤顶活塞伸长量, 并作记录。在压力达到103%的锚固应力时, 打开调压阀, 关闭油泵, 测量千斤顶活塞伸长量, 作记录, 然后缓缓开启持荷阀使之锚固, 在压力表回到初应力时, 测量活塞伸长量作记录, 完全打开持荷阀使压力表指针回零, 启动油泵, 使活塞回程到位, 关闭油泵, 整个张拉过程结束。

具体张拉时注意事项。

(1) 为能获得准确张拉力, 在张拉过程中构件不致出现裂缝和翘曲变形, 尽量减少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应按从下往上的顺序对称张拉, 先张拉马蹄部分, 且左右对称同时张拉防止出现挠度变形。如果因故不能张拉应将钢绞线包扎密实防止锈蚀。

(2) 张拉程序。为减少预应力松弛影响, 采用超张拉, 即:0-初应力-105%σk-锚固

σk为设计控制应力。根据标准规范后张法预应力其最大张拉应力不大于75%预应力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钢绞线的强度级别为1860N/mm2, 因此, 取张拉制应力:σk=75%×1860=1395 (N/mm2) 。超张拉应力1.05σk=1.05×1395=1465 (N/mm2) 。

(3) 安全事项。在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后不得站人, 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弹出伤人, 在油泵有压情况下, 不得随意拧动油泵, 或千斤顶各部位螺丝, 油管接油处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

3.4 清除钢绞线外露长度

采用电动砂轮机切割, 切割点距夹片距离30mm~50mm, 切割人员在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不要面对砂轮转动面。

3.5 孔道压浆

3.5.1 准备工作

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排除孔内粉渣杂物, 确保孔道畅通并吹走孔内积水。

3.5.2 水泥浆制备

压注孔道所用水泥浆, 用不低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浆标号不低于砼本身标号50% (7天龄期) 水泥浆水灰比为0.40~0.45水泥浆自调制至灌入孔道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45分钟, 水泥浆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经常搅动。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道饱满和出浆为止。

3.5.3 封锚

孔道压浆后立即将梁端水泥浆冲洗干净, 并将端面砼凿毛, 绑扎端部钢筋和安装封端模板, 浇筑封端砼。

4 结语

装配式桥梁是我们城市建设中遇到最多的桥梁形式, 工艺流程成熟、简单、易于掌握。以上装配式桥梁预制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和要点仅供参考, 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摘要:本文从梁片预制、张拉的基础工作谈起, 主要对模板制作, 钢筋绑扎, 砼的浇筑, 张拉注意事项予以说明, 该施工方式适合有预制场的工地。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后张法

参考文献

篇9: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模式设计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工程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设计

一、概述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现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计价定额》中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特征描述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适用性不强,导致在具体项目上招标人编制清单难度较大。本文正是针对以上问题,从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清单项目入手,解决如何编制装配式建筑适用的清单项目的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顺序

装配式建筑是将各类通用预制构件(Precast Concrete,简称PC构件)经专有连接技术提升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为主的专用建筑技术体系,其构件的生产、物流和现场作业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化特征。

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该施工顺序适用于一般装配式建筑施工安排,由于结构、现场条件、施工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对施工过程和顺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根据施工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施工顺序可能略有不同。

三、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在清单项目的差异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清单项目上的主要差异如表1所示。

四、装配式建筑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设计

根据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2位编码原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特有清单项目前加大写字母“Z”,“Z”代表装配式建筑工程,用于区分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与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一致性,补充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分类顺序码、专业工程顺序码以及分部工程顺序码都采用原有对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号,在相应的补充工程量清单项目中对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工程内容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补充。本文以后浇带及封堵工程、预制混凝土柱为例设计了其工程量清单项目,如表2所示。

五、总结

论文解释了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在构件生产、构件安装以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和建造特点,设计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条目,该研究将对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招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沈阳市软科学基金项目(F14-230-5-18)

参考文献:

[1]张荫,王波,张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土建筑综合效益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30-33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相关文章:

装配过程分析08-06

装配式建筑06-21

广西装配式建筑07-16

全国装配式建筑07-18

装配式建筑体系08-28

再制造装配过程06-14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08-12

装配式建筑培训小结09-10

装配式建筑学习总结09-13

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09-11

上一篇:创业经验总结毕业论文下一篇:2011年第三党支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