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

2024-07-20

《化石吟》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精选2篇)

篇1:《化石吟》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

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而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具体有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重点词句, 精讲多读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精讲”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 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情感。哪些是一篇课文的重点词句呢?这要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

2.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是识记的需要, 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 学生觉得新奇, 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平时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以“读”为主, 抽读, 自读, 齐读, 默读, 强调读, 领读, 范读、引读、分角色读等, 多种形式交替出现, 使孩子在读中得到感悟, 使课堂目标在读中得到落实。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感人的情趣, 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达到“美读”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注重重点词语精讲时, 也要注重它的朗读指导, 这样也能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情感

在许多课文中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很多, 通过对课文中相关词句的解析, 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在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词句, 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在教学中,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 通过品词析句, 并反复研读, 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重点词句方法指导,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促进阅读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和运用。“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 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三上教材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在三下教材中对这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的句子, 都是依附特定的语言环境的, 对每一句话的理解都必须联系有关的语境, 而不能将其从课文中单独抽出来, 进行孤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丰富语文的内涵, 使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2.在联想和想象中理解。有些句子,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含义不怎么丰富, 有的甚至读起来淡如白水, 可是一旦对其内容展开联想或想象, 则会发现内含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样的句子时, 可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3.在朗读中理解。对句子的理解最终是晓其理, 悟其情。而朗读是调动情感的最好办法。因此, 要注重读中理解, 理解中读。

4.在比较中理解。对课文中结构复杂, 内容含量大, 文字较多的句子, 可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比较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 (1) 扩、缩句的比较; (2) 换说法的比较; (3) 换词比较法。

总之,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 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 教给不同的理解方法, 那么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三、抓住重点词句, 巧设练习, 体会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达到上述目标, 老师就得深挖教材, 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 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 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篇2:《化石吟》的写作特色品析

一.思路严谨, 结构巧妙

作品的前两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之门, 引起读者想象远古神秘的世界和倾听神奇故事的兴趣。接着, 其主体部分 (3-6节) 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以“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作过渡,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得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证明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 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 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 就能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第6节诗人将飞扬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巧妙地告诉读者开篇的疑问。第7节回应1、2节, 以“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使全诗结构完整, 有放有收, 有问有答, 开合自如, 自然地完成了衔接与转换, 浑然一体。真可谓思路严谨, 构思巧妙。

二.科学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本诗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科普作品。但诗中尽量避免科学术语, 以趣味盎然的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化石的科学知识, 增添了诗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将科学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 富有韵味, 妙趣横生。首先, 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样式, 在这里就含有赞颂之意。“吟”字统率全诗, 使全诗突显“赞”的思想感情。有对化石的赞美, 有对研究化石的科学工作者的赞扬, 更包含着对繁衍不息的伟大的人类的赞颂。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 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 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 是化石,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 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 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 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 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 诗人直抒胸臆, 由化石推及大自然, 盛赞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 卓越的雕刻家”。至此, 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 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 又弘扬了唯物主义进化论真理, 诗歌主题因之而深化。

三.语言生动优美, 亲切自然

本诗语言生动优美, 亲切自然, 富有情感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化石。运用拟人手法, 诗人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 并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化石, 使人感觉亲切自然。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诗人将冷冰冰、硬邦邦的化石赋予了生命, 赋予了思想感情, 它可以和我们交流, 为我们讲述神话。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索:恐龙猛犸是在引颈长吼吗?化石的脸上有皱纹吗?拟人手法的运用, 使那些化石更加栩栩如生, 亲切自然。比喻手法的运用, 使语言更为生动优美。例如“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形象生动地把生命的信息比作生命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这句很自然地使读者想到人, 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 但作者并不是在写人, 而是在写化石。把化石比作人的脸, 那么, 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生物的档案吗?另外, 本诗节奏鲜明, 声调和谐, 音乐性强, 也增强了行文的生动优美, 亲切动人。比如诗歌开篇运用排比的疑问句, 富有节奏感和启发性, 读来亲切自然, 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情感冲动, 调动我们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诗人能够将《化石吟》这首科学诗写得生动感人。化石啊, 化石, 你是人类活的历史!是你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线索!你的神奇与魅力值得我们为你热情赞美!

万红丽, 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教师。

摘要:《化石吟》是当代诗人张峰所写的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科学诗, 现收编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人以其巧妙的写作艺术, 表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文谈谈其写作特色。

上一篇:社保平均工资下一篇:杭州住房公积金_公积金_买房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