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2024-07-16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共13篇)

篇1: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心小学何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运用到作文中去,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有趣,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发挥情感在习作教学中的威力,我指导学生写作时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贴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实际中获得选材。

不会观察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思考,就难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意义。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我们除了开展各项活动外,还应让他们走出校园,去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握住了生活的契机,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才能使学生有说话的愿望,想表达、想倾吐,情真意切的佳作才能诞生。如写一次参观游览活动,课前要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参观游览活动,让学生注意观察,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各自的写作中心,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再如描写人物的动作场面,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动作,在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表达思想的同时用上既准确有形象的动词,要通过对这个场面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活动。

二、提倡多读多记,从阅读中汲取习作营养。

文章写得好有赖于大量阅读,并从中得到丰富营养。我平时重视指导学生读背重点段落和佳句,学习课文立意、选材、剪裁的方法,让每一篇课文真正发挥范文的作用,成为习作“指南”。作文教学前,我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拓宽视野,丰富词汇,汲取营养,学习和掌握多种写作方法。

比如教了《一夜的工作》一课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一些文章,让同学们来读一读。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时间表,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说感受。这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为这单元的习作“读后感”进行了一个前提训练。再如教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去收集一些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资料(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还利用班堆活动课进行反馈。

学生的兴趣很高,对地球的目前生态环境也确实有了较深的了解。同学们还写了计划书,如《保护地球计划书》、《保护生态环境计划书》,习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提高已掌握知识的利用能力。

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往往是片段和零碎的,要用到作文中去,还得通过联想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在指导学生读背重点段落和佳句时,我常常回选择其中的几个重点词语来让学生进行联想,回忆,试背。把别人的东西,的的确确变为自己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我还经常出上几个字词,让学生来联想,把它说成几句话,乃至一段话。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将知识和信息与当前的生活和问题联系起来,与头脑中储存的各种表象联系起来,就能灵活运用储存的素材,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从实践中获得运用语言的经验。自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围绕作文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寓作文训练于学生自己创设的有趣活动之中,组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大量作文素材。如开展“迎国庆,办小报”活动。首先同学们得查找有关国庆的资料,收集有关国庆的材料,必要时还要采访其他同学对“迎国庆”的想法、感受等。口头采访对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做“编辑”了,进行编保活动。他们在查找、收集、编报的过程中要进行剪裁、整理和编排。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就获得了对些语言运用的经验。从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获得习作的成功经验和反面教材。在这样多次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获得了运用语言文字的经验,提炼主题的经验,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

篇2: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微笑如春风,拂去你心头的忧愁;微笑如泉水,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微笑如桥梁,沟通彼此的内心。正如国文大师季羡林所说“人生似一首诗,微笑着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可又有几个人能笑着走过来呢?笑使你变得冷静,如果我们在社会交流中经常笑,那么你的笑容就会赢得很多朋友。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表现出烦恼不快乐,一个严肃冷漠的人往往是不愿与人交往,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对人际交往方面产生影响,让你更加烦躁。在别人伤心落寞时给他一个微笑,在别人处境困窘的情况下给别人一个微笑,既温暖了他人,又快乐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微笑只是一种选择罢了,有人用一颗热忱的心灵真心微笑,这样的微笑才是最可贵的,而有人却错误的追求微笑。

有这么一个故事:作家毕淑敏在乘坐飞机时发现每次航空小姐为乘客演示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小姐满面笑容地站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不顾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僵化的职业微笑,让人们看到了脸上悬挂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

她的微笑已经职业化了,这让人很难看出她的诚恳和善意。这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周幽王为了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这种笑容也是不真实的。在不经意间的笑容才是最璀璨的。微笑,实实在在的是一种处世的技术。

篇3: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教语文

一、拼音教学生活化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假如我们一年级教师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理解认同,拼音学习很可能成为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实践表明,拼音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优化拼音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如教学拼音中的四声,就告诉学生:这四声啊,就如我们坐汽车外出游览观光一样,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平走是(一),汽车爬山坡是(/),汽车上坡又下坡(V),汽车下坡是()。然而仅仅是生活化的语言还不够,拓展拼音教学时空,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拼音的生活大环境,显得更为有效。开学初,把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使用拼音化的课程表,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把水果、蔬菜、动物用拼音配上精美的插图抄贴在墙上。并为每个孩子制作一张名片,名片上画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相互拼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音能力,再则让家长配合学校,也给家里原物体贴上“拼音标签”,鼓励学生在家讲给家长听。还可以安排学生观察各种带有拼音的广告牌、标语牌、指路牌、街名、店名等,比一比谁拼得准、认得多,孩子们拼读音节的热情相当高。如此种种,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并很快地掌握了拼音。

二、识字教学生活化

识字不是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教识字也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数学、音乐、美术、品德等各门学科哪一门能脱离汉字?报刊、图书、影视、广告哪里缺得了汉字?学校里各任课教师、学生的家长、同学亲邻,哪一个不是的汉字“拥有者”和“教育者”?现实生活就是识字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生活化识字教学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绝不可忽视的。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主动识字。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寓识字教学于学生认识校园、家园及周边环境中;寓识字教学于学生人际交往中;寓识字教学于学生游戏、课外活动中;寓识字教学于“亲子活动”中。

三、阅读教学生活化

让阅读的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即阅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在教学《雪孩子》这课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化”,学生很会理解,有的学生说,夏天里吃雪糕含在嘴里就化了;有的说把糖含在嘴里,糖也会慢慢地化了;还有的说把塑料做成的东西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塑料也会慢慢熔化了。就这样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化”。教学中还可以把整个文本还原成生活场景,以《自己去吧》一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模仿日常生活中孩子与父母的对话口吻,并让学生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进入课文情境,促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

四、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堂是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口头交际的最佳场所,是学生开展口头风采的沃土。师生不断锻炼口头语言,优化课堂语言,比如“我认为”“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使口头交际能力得到升华。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交际面很窄,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与同学交往。学校的口语交际活动,儿童生活沟通,了解、收集那些来自于生活中的问题,积累口语交际的好素材。由于我们不可能总是等到发生问题后再去学习交际,因此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习,不知不觉掌握交际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五、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就是生活,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应运而生,走进生活,处处都有写作素材:节假日后,向朋友讲述外出旅游的经历;谈自己的理想;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小伙伴之间的矛盾……那么怎样把这些写生动具体呢?

(一)让学生练说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练习中都安排口语交际。如五年级(上)口语交际一:“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我让学生辩论,还未板书课题,学生就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有的说“作家小时候爱看书,才写好作文……”有的说“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影响,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出现在我们周围,难道开放这些书有益吗?……”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他们一副不说不唱的架势,我索性给他们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口齿伶俐,个个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引导学生把刚才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写下来,这就是作文。

(二)让学生写好想象性作文

当学生忘记了对作文的恐惧,享受到生活这一源泉时,个性化语言就会在课堂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氛围中迅速滋长起来,学生想象的翅膀立刻舒展开来。如续写《去年的树》这个故事,学生发挥自主能力,激励他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过了很久很久,被砍伐的大树留下的树桩终于长出来一些小枝条,那只守信用的小鸟又飞回来唱歌,小鸟又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有的说小鸟伤心极了,它哭着离开了那片树林,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那片树林里的树越来越少,小鸟也越来越少。最后那儿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荒山;有的说小鸟那种历经千辛万苦,遵守诺言的做法很值得人们歌颂,树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伐木工人的所作所为应该严厉批评……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个性化语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摘要: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篇4:在生活中学会作文

关健词:表达欲望;生活实践;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向是个难以破解的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教师从选题到结尾,一直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就这一情况,笔者经常反思,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谈一谈。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一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而写作,为了作文而写作。一般情况下,笔者都会给他们足够的写作时间,但效果还是不佳。就这一情况,主要是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1.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促使学生创作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使学生语言贫乏,思想僵化,缺乏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2.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激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生活实践——写作的素材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积累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学让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验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便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农活艰辛,诉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大扫除时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有了这份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体验中学生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学生在《喂羊》的一篇习作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学生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怎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三、自由表达——自然流露

1.选材的自由

课内作文的选材要求不可过严、过细,可以有限度地放宽。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那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要求学生围绕一张家庭照片选材,可以放宽至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去选材。课外练笔,可以更加宽松,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教师就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即便是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也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细致耐心的疏导。

2.表达上的自由

学生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有不健康的思想流露出来,教师才更便于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差距和不足是教育资源的财富。

篇5:在生活中学会坚强作文

冬天的寒风呼呼地吹着,窗外,大地穿上了一套时尚银色风衣,美丽极了。我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吵醒了,我想起了我对妈妈的承诺。我忍着寒冷,硬是从被窝里爬了出来,穿上了凉嗖嗖的衣服,换好了鞋,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家门。

外面还下着雪,我看见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其间有几点灯火在若隐若现。我跑了起来,跑在空无一人、滑滑的马路上,好几次脚都一滑,摔了一跤。每次摔倒以后,我都想:“我不能到此结束,我要坚持跑下去!”就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花,继续跑了起来。我心中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我!白白的雪花飘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凉凉的。我跑着跑着,就感觉越来越疲惫,“不能停下来!”心里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声音在回荡。我咬了咬牙,坚持跑了下去``````眼看就要到终点了!我非常激动,一不小心滑了一跤,一头栽到了路旁的沟里,当时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过来,看看表,已经是晌午了,我缓缓站了起来,大半天劲还没缓过来。“坚持就是胜利,你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啊!你是最棒的!”那个神秘的声音又在我心里响了起来,响了一遍、两遍``````我拍拍身上的积雪,艰难地爬出了沟,继续跑了起来。

那个神秘的声音第三次响了起来:“你真棒,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男子汉!”我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暖洋洋的!

又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路上还是同一个人,还在坚持完成自己的承诺!那个承诺就是:爸爸经常不在家,没人照顾妈妈。自己要成为一名男子汉,一位名副其实、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保护妈妈,照顾妈妈,关爱妈妈,更要学会坚强。而那个神秘的声音就是自己。

篇6:在生活中学会坚强初二作文

我怎能相信陪伴我度过无数美好日子的老人就这样永远的离我而去?记忆中,他是个瘦小却刚强,笑起来嘴还有点歪的老顽童。童年时,多少个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都是他让原本孤单内向的我变成了一个阳光、活泼、外向的女孩。想到这儿,我的鼻头一酸,心中滑过几滴豆大的泪珠,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那个悲伤的夜晚。

一家人都在熟睡中,妈妈的手机铃声突然想起,接完电话后,妈妈的情绪立即失控了,平日里端庄大方的她一边哭着一边换衣服,在爸爸的再三询问下,她才哽咽的说:“我妈打电话来说,爸心脏病又犯了,在医院,医生说可能,可能……”这一刻,一家三口都从梦乡中彻底醒悟过来,没来得及换衣服,我们就一起赶往医院。

“叮,叮,叮”外公心脏跳动的每一声都无比清楚,只是那声音好像是越来越衰弱……全家人都站在病床前,那一刻,时间如同冻结了一般,最先打破这静默的还是外公。“你们都先出去吧,孙女,你留下。”外公费力的说着。“过来,孩子。”他嘴角一咧,仿佛让我看到了平日里的他,我终没忍住,滴下几颗剔透的泪水,他用苍老无力的手抹去了我脸上的泪,虚弱的说:“孩子,外公的时间不多了,你爸妈都大了,不需要我烦神,这……最牵挂的还是你。”我忍不住的抽泣着。“看吧,我就知道你会哭,我要走了,你一滴眼泪都不准淌,坚强乐观的走下去,即使没有外公的陪伴……照顾好外婆,改变从前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哎!人生苦短,孩子,你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坚强的,微笑着面对,外公永远守护着你,永远……”还没说完,他就永远的睡了过去……

篇7:微电影:在生活中学会节约(详)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的含义,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2.尝试和同伴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逐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讨论过生活中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要节约用水用电。

2.拍摄三组节约能源的微电影: 第一组——节约用电 第二组——节约用水 第三组——节约粮食

3.材料:卡片、黑色水笔、透明胶带、剪刀。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水和电的作用

师: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

(师:小朋友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平常生活中宝贵的资源,今天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 先说没有电---接着说没有水---各3-5人)

(幼:没有电:没有路灯容易摔倒、不能看到好看的动画片、不能打电话联系到家人---(没有水:口渴了没水喝、衣服脏了不能洗、也不能洗澡、不能煮饭煮菜------(幼儿简单交流。)师幼共同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如果没有了水和电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为了保护水和电的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做到不浪费)

二、观看微电影,感知和理解节约用电、用水与浪费水电造成的影响,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导入: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段影片,看看影片中小主人公在节约用电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师:现在,请节约用水、用电的微电影小主人公给大家看一段他生活中在节约用电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小主人公先后发生了的哪些变化。(引导幼儿对比式地观看。)● 观看第一组微电影---节约用电(分三个环节播放)第一次播放: 讨论:①小主人公做完作业出门,他忘了做什么?(关灯)没有关灯会怎样?(浪费电)

②说说有哪些浪费的现象?(幼儿讨论)

③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如果小主人公没有关灯就会怎样?--浪费电,是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浪费电的现象,比如说:幼儿讨论---没有及时关灯、关电视、夏天时,人离开房间忘记关空调、不用的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但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请大人做等等;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结合地震、自己,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不节约甚至也会给别人带来不便。)

第二次播放:

讨论:①当我们没有节约用电时,山区小朋友家里灯怎样了?(不亮了)(是的,因为电资源也是很有限的,小朋友没有关灯浪费电,就会导致供电不足,山区很远,电不容易供,灯就暗了)

②讨论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怎样才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生活上便利,我们要做到?节约用电,有什么节约用电的好方法?幼:离开房间关灯、关电脑、不用的电,尽量用节能灯等等;影片中小主人公一定也听到了大家的好意见,我们来看看他怎么做?)

第三次播放:

讨论:小主人公回房间做了什么?山区小朋友家怎样了?(关灯,灯亮了)

小结:当我们每个人都节约用电的时候,就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让我们一起来做到小节约大光明。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水资源,有了水我们可以做什么?洗手、煮饭、做卫生、洗衣服、洗澡、口渴的时候喝水等等可结合地震。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浪费水的现象?比如:--------)

● 观看第二组微电影---节约用水

师:水是很重要的资源,我们要节约,接下来看看影片中小主人公在节约用水方面是怎么做的?

主人公:①发现水龙头没有关是怎么处理的?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②结合生活中我们洗手擦肥皂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③想一想还有什么节约用水的方法。

三.师幼共同小结,提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节约的好办法,小朋友不光自己要做到,也可以将好办法告诉给身边的人,让大家一起加入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队伍中。延伸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①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按照节约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时表扬会节约的幼儿。②设立班级“资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幼儿游戏、区域活动。

篇8: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写作

一、在校内生活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生大多数时光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学校生活紧张而有序, 看似平淡而无趣, 但只要留心观察, 你就会发现枯燥中蕴藏的甜蜜, 无趣中蕴藏的有趣。

1. 通过课堂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获取大量知识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组词、造句、说话、口语交际等, 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 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给出一个字, 让不同的学生来组词, 他们会组出好多个不同类型的词;造句也一样, 生活经历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学生的思想也不同, 他们自然会造出各种类型的句子; 在口语交际中, 学生的表达经常也是异彩纷呈。

2. 通过活动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每周一次的“ 升旗仪式”场面壮观, 气势庄重而严肃, 偌大的操场上, 站满了身着浅绿色校服、颈系鲜艳红领巾的学生, 两千多人齐聚旗台四周, 无需强调, 面对着徐徐上升的国旗, 校园内鸦雀无声、肃然一片。 聆听着那激动人心的国歌, 学生像是受到了无形的教育和鼓舞, 国旗下的演讲更是字字铿锵有力, 句句感人肺腑。 作为教师, 对学生们经历的这些校内活动, 要及时引导他们“ 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 从而产生体验。 当学生有了这些零零碎碎的体验后, 教师要有目的地导演“ 情境”, 通过语言描述、 音乐渲染等手段, 让学生如临其境, 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写作的灵感。

3. 通过阅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上大量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书籍, 让学生增长见识, 吸取养料。 每读一篇文章, 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体验, 读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自己的体会, 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大量的课外阅读会使学生开阔眼界, 提高认识。 因为习作水平的提高无法“ 单科独进”, 必须让学生博闻广记, 多方面阅读课外书籍, 建立起更高层次的“ 写作素材库”, 在作文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校外生活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

比起单一的校园生活, 校外生活则显得更加精彩, 更加新鲜。 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做一个摄影师, 聚焦校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抢拍精彩的一瞬, 体验校外生活的美好。

1. 义务劳动时的体验。 每年的3 月5 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这一天,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 打扫大街上的卫生, 捡拾绿化带里的塑料袋, 清除墙面上的小广告。 大家不怕脏、不怕累,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这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镜头用素描的方式快速画在本子上, 写作文时再将这些体验归纳整理, 形成一篇文章。

2.爬山时的体验。 星期天的早上, 全家人身着运动装, 带上午餐去爬山, 来到山脚下, 仰望高高的山峰, 孩子顿觉难以爬到山顶, 在父母的鼓励下, 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要征服山峰。 学生有了爬山的体验, 也有了克服困难的体验, 尽情快乐饱尝胜利喜悦的体验, 写作时就不愁没“ 米”下锅。 这既磨练了学生果敢、刚毅的品格, 又为学生的习作建立了“ 写作素材库”。

3. 做家务活的体验。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过惯了“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日子。 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 又怕耽误孩子的学习, 所以总是阻止孩子做家务。 其实,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不仅能使孩子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领, 还能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 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除此之外, 还能让孩子体验生活, 积累丰富的“ 写作素材库”。

篇9: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一到班上要写作文,不少学生就愁眉苦脸的,有些还咬着笔头子,写不出两三行字。看到这里,我着急学生也难受,真是没办法。后来,一次假期,县里让我们学校派一名教师同其他学校教师一起到省里接受语文新课改培训。我有幸前往。在培训会上,我接触了一些中语会和省里的语文教学中的专家,聆听了他们新课改的讲座。其中一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说得太好了。他说,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在几天的培训中,我深刻领会了这位专家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我决定要改变我的作文教学思路,我满怀希望地做着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新学期一开学,我将假期写好的作文课教案重新梳理一遍后,开始了我的开学作文第一课:《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同学们听得非常感兴趣。我说,作文时我们要学会观察,要在生活中,要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对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鲜花小鸟都要近距离地观察,然后才能写出最真实、最美丽的景色。

在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细节描写的技能训练后,我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带到了山上,让他们带上本子,只要看到觉得很美的景色就既可以画出来,也可以记下来,然后回学校或者回家后进行归纳整理,用文学的语言将这些景色加以渲染处理。

同学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像过节一样兴奋,在玩玩耍耍的同时,将他们认为好看的、美丽的景色画下来、记下来。既亲近了大自然,又学到了作文知识,他们都非常高兴。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作文变了,不再是空话、假话、口号式的话了。从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我看出了他们都在对大自然进行由衷的赞美。后来,只要有机会,我就带同学们上山观察景物、描写景物。一年下来,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还时不时地将班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在班上念给大家听,让大家共享,有些特别好的我还向学校和县上推荐参赛,不少同学的作文都获奖了。

让作文走进生活,我并不满足于让同学们在本乡本土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和写作,我们黄渚乡比成县其他乡镇要繁华一些,我们黄渚的铅锌矿蕴藏量位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里的人们好多都因为开矿、做矿产生意赚了钱,而这里的街道和社区环境也改变了许多,因此我们这里比起其他山大沟深的乡镇要繁华得多。但是,这儿毕竟是乡下,其文化氛围和环境毕竟比不上改革开放多年的成县县城。基于这个问题,我开始鼓励在成县县城里有亲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进城去亲戚家玩耍,并在县城内和城郊像成县杜甫草堂、新大桥、三桥、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去成县八大名景的地方旅游参观,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一位同学在《街头中》是这样写的:走出小巷,来到县城中心,那里很热闹。我在一个平台上坐下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蹦跳的儿子的手走过我的前面。突然,儿子挣脱妈妈的手,捡起一个易拉罐,把它扔进垃圾箱。儿子调头冲向了妈妈,妈妈兴奋地张开双臂抱住了儿子,他们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样一张“社会新风尚”。

一位同学在《朋友家》中这样写道:坐够了,我又来到朋友家。一位疲倦的母亲从外地工作回来,女儿立刻迎上去接过母亲手中东西,并端来一杯温开水。“妈,您辛苦了,先喝杯水。来,我帮您揉揉肩。”说完便帮母亲揉起肩来。母亲满意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还有一位同学在《归途中》这样写道:暮色渐临,但太阳的余晖还洒在大地上。在途中,我观察到有下班归来的父母满足的笑,有放学回来莘莘学子放松的笑,还有温馨的笑,友好的笑,开朗的笑……一张又一张生活中的笑脸彰显出一份又一份生活中的美。那天,我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美,坐在窗前细细回味。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每一个角落中都会有美好的存在。它们带给你的不是一瞬间的存在,而是永久的回忆……

一位同学的亲戚在武都,他假期去武都看望亲戚,回来时就写了《武都小吃》:武都人特别重视吃和穿,所以小吃的花样特多,比较有名的小吃有以下几种。洋芋饺团: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将煮熟去皮的洋芋砸成泥糊糊,相当于南方的糯米糍粑,必须是甘肃武都特有的淀粉含量高的洋芋。汤汁是武都特制的醋加武都安化辣椒、武都大红宝花椒粉做成。玉米面面鱼:将玉米面在大铁锅中搅成糊糊,并煮熟。用特制的勺子做出醋辣汤汁或武都酸菜汤。米皮:武都两水汉王大米,先泡一下,再打浆,在特制的木板笼床上蒸熟,汤汁与饺团同吃,可以加蒜汤。面皮:小麦粉洗成面汁,用铁皮蒸盘。酸菜面片:武都酸菜解热消暑的效果很好,手擀面片。豆花子酸菜面:刚刚点出的清香豆花。面条可以多样化,但一般要求是手擀面、荞面、玉米面、小麦面、杂面。荞粉:武都特产山荞,用荞麦贞子洗面汁,煮熟,汤汁和洋芋饺团同吃。鸡蛋面茶:武都茶叶炒熟,泡成茶水,加熟面粉,在特制的陶罐中煮熟,加入炒好的土鸡蛋。炕包(子):包子在平底锅中炕熟。荞面叶子:养面摊成荷叶一样的薄饼,加洋芋丝、青椒丝炒吃。

几年来,我再也不愁学生上作文课没啥可写的了。今后,我还要不断地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寻找更好的、更适应农村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篇10:最美在生活作文

这本书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隔一章描写一次高中学生成人的场景,其余的则是校园里的事。这种写作手法并不常见,因此我一拿到书便眼前一亮。

作者为什么会把人物与故事情节写得真实,如现眼前。初始我想不明白,但是重读几次后,我终于想通了悟透了。她是想通过对小事件的描写,更加突出地告诉我们:不是只有优雅和品位才是生活,轻轻松松,关注身边的事物,哪怕只是和同学之间的一次郊游,以后回想起来,也会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瞬间。年龄越大,越持久弥香!

我的老家门口有一口水井,里面有几条伯父钓回来的鱼,欢乐地在水中游着。有一天太阳很大,我去门口吹风,不去还好,一去不得了。我惊奇地发现,太阳光照在水里,反射出了七彩的光芒,就连鱼身上的水珠也闪闪发亮。

这不就是最美的风景吗?

其实细心观察,落在荷中上的露珠也会折射;挂在枝丫上的冰也是亮闪闪的;雨后的校

园尽管空气潮湿,也是我们心中是美的地方。细细品味,最美的景色不在远方,不在梦中,而在现实生活里,在你我身边;最好的朋友不在天涯,不在海角,而在方寸之间,在你我心里。

篇11:美在生活作文

――题记

大多数人认为,生命在于实现更多的价值。但人生短暂,又何必为那些事情而放弃美好的慵懒生活呢?

朋友,请放下手中的工作吧。到一个海边小镇租下一间木屋。站在金色的海滩上,让冰凉的海水拂过脚面,聆听大海的波浪,欣赏那蔚蓝的海洋。如果你愿意,还可以买下一条小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捕鱼、垂钓、观看日出日落,让自己融入其中,享受一回美好的慵懒生活。

朋友,请放下手中的工作吧。坐在阳台边的藤椅上,轻轻摇晃,拿一份报纸,煮一杯咖啡。仰望天空,感受白云的悠闲自在与阳光拂面而来的温暖。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品味咖啡的醇香和文字的惬意之余,告知你的亲友让他们同你一起慵懒一回,品味生活,品味这美好的宁静。

朋友,请放下手中的工作吧。走在楼下的小路上,向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微笑、问好。与他们分享你的快乐,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旅游、读书、爬山;去你想去的地方:英国、瑞士、意大利。在这慵懒的休息中,跟随你的内心,寻找人生的美丽。

篇12:在自然在生活作文

在生活中没有一处不给我带来启示,在这些启示当中也有很多都是自然给予我的。小鸟的歌声带来的是美妙!小花的笑脸带来的是快乐!两三场细雨带来的是清脆的铃声!所有提示都来自于自然。我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即使大自然不在我的家里,但我的家里充满大自然的香味!

比如说:早上一般小孩家里都有闹钟,但我家却没有,不是不买而是不需要,因为我家后院有着不粗不细的葡萄树,葡萄树每年都会结一批葡萄又酸又甜,酸中带甜,甜中带酸,两种味道结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字“好吃”。一大早三两只小麻雀到我家来报道了,“唧唧喳”不想起来都被吵醒了,知道我为什么不用闹钟了吗?“嘻嘻”看看大自然的魅力还是响当当的。我家还有呢!看啦!我伸着懒腰起床了,走到厨房门口,一只只小麻雀等在窗户上等我上学呢!大家肯定不信,但是真的哦!

在别处你可看不到这样美丽的画面哦!夕阳笑着下山了,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头看夕阳仿佛明天就要破灭。回到家里,我便打开书包,写起了作业。我一边写一边听音乐,“拉拉啦”我还一边哼着旋律。写好作业后我去散步了,路两旁的狗尾巴草慢慢的弯下了腰,野菊依然展开着像白天一样的笑脸。大自然的神秘气息让我再一次陶醉。也许明天地球就要爆炸,但我希望这一刻依然是美好的。即使在昨天我还是落魄的卖火柴的女孩,但这一刻我已经是一位美丽的仙女。

篇13:作文教学“根”在生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十分头痛,觉得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话、假话、空话。缺乏写作素材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让作文走向生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些极具教育前瞻性和先进性的教育箴言,对我们今天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生活作文”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也感觉到: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让作文走向生活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因

作文训练“生活化”,是开放性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所谓“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写作的生活化。

1生活——作文的源泉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应缘于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充实性,离开了生活,即使勉强成文,也只能是“假大空”的无病呻吟。生活作文倡导作文与生活的统一性,没有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诚如叶老所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让学生的笔触回到生活,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情感体验,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他们纯真的眼睛里必定可以透露出一个个多彩感人的世界。

2生活——鲜活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可以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和启迪。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和自然生活实际中去,不断充实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丰富他们的知识。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或有意思的事,这种知识经验往往比任何教学中的经验要深刻得多。学生作文若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他们观察到的生活或他们思想认识上的种种微妙的变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必能得到发展。

3生活——作文改革的需要

我们知道,在传统教学中,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拷贝出来的没有什么特色和新意的东西,这种现象亟待我们用新标准、新理念去彻底扭转和改造。叶老谆谆告诫我们:“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陶行知先生也强调:“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生活化,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作文课中,我们大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生活,主动留心观察他们认为有必要的事情,在观察中收集和体验生活。只有细致观察,对观察的对象有比较深切的了解,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写好作文。

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生活又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都是一个大世界;同学老师、住行衣食、街巷田野处处皆可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过去未来,下笔可成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对此,首先必须将作文教学的重心必须移至“积累”上,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感情的积累。

积累生活的做法很多,如笔记、阅读、剪报贴报、参观访问、野游、社会实践等。

第一,做好社会调查。

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调查,也可以是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回家乡进行调查。这样的调查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进行安排。

例如,在写作《家乡的变化》一文时,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长辈、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把调查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第一、家乡旅游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第二、家乡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吃、穿、住、行、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等方面的变化来说明;第三、家乡人民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听广播、听收音机,到现在看电视、旅游、蹦极、攀岩等。对于这些成果,我又组织学生将其写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

实践证明,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开展课外活动。

如果对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可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并使开展过程更有活力。

例如,日出是很美的,但学生平时未必会留意观察。如果教师组织观赏日出,学生肯定会欢呼雀跃、群情振奋。

在活动过程中,只要教师适当适时地进行点拨,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变成“有意注意”,其感知能力就会更进一层,写出来的文章也会血更加肉丰满、各具情态。

第三,组织环境考察

环保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对于这个问题,与其在教室里和学生大谈道理,不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眼去观察、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发现当前的环境问题。

例如,笔者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考察了长江、香山、双山岛、大寨河、青龙古街等地方的环境。回校后,我举办了环境征文竞赛。好作文出现如期而至。如《让长江水更清》、《最美暨阳湖》、《双山岛-家乡的明珠》、《保护东渡古遗址之我见》等。在文章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借助生活,指导作文

第一,课堂即景式。

课堂即景式不仅可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有自然生成性和生活原创性,还能使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得到激发。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突发事件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对其巧加利用,就会获得思想教育的好机会。

例如,有一次上课时,因学校基建还在施工中,一根钢管从高空掉落,“咣当”一声,先是吓得学生们大声惊叫,然后大家的心都飞到教室外去了。此时,课是没办法上了,但笔者灵机一动,决定让他们写作文。于是,让大家欣赏外面的施工场面,聆听施工中的声音,之后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热情很高涨,有学生写道:“只见一位工人拆除了一根钢管,他便斜斜的栽了下来,整个世界好像被放缓了节拍似的,我似乎可以听见钢管划破空气‘咻咻的声音,最后“咣”的一声呻吟般的巨响声后,钢管落地了”。还有学生写道:“紧接着一阵阵铜管掉落地上,回声回荡,工人们又开始了协奏曲,机器轰鸣声,铜管敲击声,不绝于耳,又有锤子敲地声,电钻钻墙声,百千齐作”。

第二,家庭生活剪辑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学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有着美丽清澈的小河,有着井水里浸凉的西瓜;那里有着一家人共享的天伦之乐和亲情关爱,有着居家环境的变化和变迁。儿时的回忆时时萦绕心头,现时生活的温馨感人历历在目。对此,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写成作文。学生的文章都十分精彩,《童年时光》拴住了过去的时光,《妈妈的手》总是呵护着我,《门口等候的奶奶》那么可敬可爱,《又搬新家了》记录着岁月留痕。

第三,集体生活掠影式。

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的,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很喜欢过集体生活的。集体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觉得弥足珍贵、格外珍惜。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巧设创作的平台,相信学生的笔下会有汩汩流泻的真性情、真感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生活,在集体中成长,在集体中培养责任感、荣誉感,在集体中学会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用心灵的感应器去感应,再用作文的形式记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如《上铺的她》、《302的疯丫头》、《我的铁哥们》等。

3融入生活,评价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在评价上也存有弊端,其表现为教师思想上对文章追求完美,评分上留有余地。这种做法会加深作文的神秘感,损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作文与做人的态度。

第一,作文评语生活化。

教师应该多从纵向的角度去多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上的些微进步,哪怕是一篇无甚特色的作文,只要字迹尚端正,依然可以得到“文面整洁”的肯定评价。教师的评语应“不揭疮疤”,而且应富于引导性和激励性。

第二,批阅方式生活化。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尽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尝试着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一经发现佳作或某一方面有特色的文章,就应作为推荐文章供师生共同品赏。坚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对象的多极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在多方评改和相互交流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使写作成为一个不断互补和自我完善的动态过程。

第三,批阅方法生活化。

教师可将批改时间由按时批改转为缓批,有时可让学生将作文收起来,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自改,让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而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教学“根”在生活,我们应将作文教学还原于生活,让作文跟着现实走,因为写作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中的一种冲动。总而言之,面对作文教学,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让作文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逐步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上一篇:物业内部管理模式下一篇:5s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