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2024-06-29

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精选7篇)

篇1: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加入学生会感想

很幸运地加入了学生会,进入了一个大家庭,有一点点的小激动呢!也许因为自己太内敛,不善于交流,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一个将对我有意义的大家庭。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坚持,一切的一切都会好的。

还记得第一次开例会的时候,我生病了,你们都很关心我,真的很感动,加入这个大家庭很开心哎!

手心在冒汗呢!面试的我是那么紧张,你们问的问题我觉得我都回答不上来,但你们的笑容让我感觉好亲切,好温暖,觉得即使失败也不会后悔来面试。当我知道成为女生部的一员时,真的很开心的,就决定一定要好好干。

第二次开例会的是宣布换届的事,说实话真的感觉好激动。这是我进入学生会要干的第一件事,是那么的期待,也许因为自己不自信,当听说要做礼仪颁奖的时候,是那么的害怕。那一天的来临好快,穿上了那身衣服,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开始。来回的走动,使自己更加紧张,变坐了下来。一会儿便开始了换届大会,进行了颁奖,站在最后的我也没有那么地害怕,感觉参加这个部门对自己是个很好的锻炼。

十月二十号的运动会,其实真的有一点害怕自己犯错,因为好多事情不能做。运动会的第一天早上,我只是坐在那里倒水,感觉有一点小无聊,到了下午有一点想动了,便和朋友溜去看人家比赛了。其实这一天真的不怎么辛苦,但更多的是感觉到学生会的团结,运动员的努力拼搏,大家一起想把运动会举办好的决心,为学院争光。

虽然我进入女生部才两个月,但我想,在女生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可以变得更加开朗,可以学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更相信我们部的所有人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我想得到回报,所以我一定要懂得付出,哦一定会好好负责任地去做,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为我指正。

接下来面临的是大型的走秀活动,女生部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我作为女生部的一员,更有责任做好部长给我布置的任何任务,好好努力吧!

在这里预祝摩登秀能够举办成功!

篇2: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大学对于一个刚进入其中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怀着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我进入了学生会,进入学生会以前,在我眼中学生会是一个学生组织,为同学服务,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学长。在学生会的这几天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组织,它的宗旨是为同学服务,在学校和同学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举办的各类活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

学生会是一个服务广大师生,锻炼学生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的组织,能够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我的荣幸,也是组织对我的肯定,既然组织给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么我就要干出一番作为。我作为新生中的一员应该积极相应组织的号召,配合学长的工作一起让计算机系更团结。我会把常规性活动尽心尽力地协助好,同时,也尽量办出新意。在以后工作中我不会因为个人私事而影响工作,保证努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务。尽力为同学们多做实事,想同学之所想,做我们所能做。在工作的时候要合理分配时间,最少限度的耽误其他部门的工作。

最近这几天校运会的训练虽然有些幸苦但也挺快乐的,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以后会一起工作的同学们,能够认识那么多朋友我也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互相协作一起来把我们的纪检部建设的更好!

虽然我进系学生会的时间不长,但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因为这里有好的领导、好的宗旨、好的服务信念、好的组织机构。学生会有着明确的办事宗旨,能够在自身组办一些活动的同时协助其他部门办好学生会举办的各项活动,而且部长对下属也很关心。

篇3: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五年级第一册的内容,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既然是基础, 说明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纵观几位老师上课, 我发现他们几个人的授课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用数学的思想引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进行操作、观察、探索活动, 使学生经历分割和添补等方法,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感悟平面图形的空间感, 从而使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和生长, 同时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 在教学中几位老师都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景:客厅面积、墙的面积, 以及中队旗的面积, 这些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解决生活中图形的面积, 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 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刘慧老师讲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新课, 教学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 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充分把握主题, 渗透新理念, 发扬教学民主, 注重合作学习。如, 在教学客厅面积时, 她先让学生动手利用多种方法把组合图形分解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做到了干脆利落, 不拖泥带水。

石门教育辅导站陈慧老师讲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前教师首先复习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 以“今天为老师的新房进行装修”这一情境引入课题。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要教给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合理分割、分块探究、加减组合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重要方法。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知识的时候, 就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生就会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六年级北师大版本上册中学过的内容, 但与人教版的内容比起来, 北师大版本重点讲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绘制方法, 而对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附带而过。听了几位教师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增加了一些知识, 而且让我深深体会到, 几位老师都将抽象的事物,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 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如, 城关小学的徐发霞老师在讲解本课内容时, 先从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纵向条形统计图, 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很快对比出两个统计图的特点, 接着出示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统计图的特点, 又掌握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 能很好地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 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 既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同时, 统计内容都是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几位教师讲授这节课时概念界定很清楚, 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都利用转化思想、猜想的思想、验证的思想。学生表达得也很到位, 可见老师在备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短短两天时间, 使我收获颇多。总体感知几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展示给我们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不再是以前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 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 并不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如何解题, 更多展示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题, 并从中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加以归纳, 因为解题策略和思想方法要远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这也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 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结合我校实际, 认真反思我的工作, 特别是在发展尖子生方面要有所突破, 在如何用艺术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 力争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摘要:简单谈论了聆听几位教师的评优课后的感想。总体感知,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篇4:学生军训经历后感想总结

这十几天对我来说就像是几个世纪一样的难熬,好想为自己找一个逃避的理由。教官教诲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一切任务,争取一切荣誉。”我的思想开始转变,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生中有好多的关口要过,有好多的责任等我们去抗,又有好多的义务等我们去尽。

军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意志的磨练,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团队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是在不断的磨练中长大的,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经历风雨后才能变成参天大树,军人的气质和钢铁般的意志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正如一首军歌歌词描写的一样:“还硬比钢还强”。在我们军训中我们军人、学生一家人,了解不少的军中生活,体会到了军人的艰辛,感受到了军人的豪迈气概,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苦中的乐,教官说:“当兵后悔二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解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在这里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这些就像不灭的音符跳动不已,我们是充实的,我们是快乐的,苦与累已化作美与甜,军训——我们不后悔

军训已过去十天快接近尾声了,这十天中我的感触很深。感觉到我比以前坚强多了,总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力量,叠被子是我在军训前几天中觉得最难的,因为以前没有叠好过被子,叠起来就头大,怎么也叠不好,尽管教官一而再的教,可我还是叠不好,使我都觉得我没有喝方面的天赋,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还是会叠了,军训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它们都会影响我的一生。

篇5:加入WTO后我国外资政策的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一直采用各种鼓励措施积极吸引外资。例如, 建立经济特区和各种名目的经济开发区, 允许外资企业适用优惠的税收政策, 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也竞相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待遇。然而, 近年来,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反映了以往对外资热烈欢迎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自2008年1月1日起, 取消以往对外资企业的“免二减三”的优惠税率, 内资外资企业从此采用同一种所得税率, 即25%。对于那些不符合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企业, 无论中资还是外资, 地方政府均要求其关闭或搬迁。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外资政策正在由各种差别性待遇转变为中性待遇。过去, 我们对外资采用两种政策, 一种是超国民待遇, 即给予外商优惠的税收减免待遇, 另一种是低国民待遇, 即对外商有各种限制性措施, 如出口比例的限制, 国内成分的要求, 外汇自求平衡的要求。自从加入WTO后, 这些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都被调整或取消, 以便使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这也符合WTO非歧视待遇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此外, 入世以来我国在外资引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迫使政府不得不调整外资政策。由于看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光明前景, 自2001年起我国吸引的外资总额持续高涨, 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发展中国或地区, 如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 仅仅港台资本就占一半以上。这些发展中国家 (地区) 主要投资于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额的连年剧增。巨额的贸易顺差, 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例如, 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另外,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 竞相给予外资优惠待遇, 甚至突破国家政策底线, 而由此产生的劳工标准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鉴于上述这些情况, 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我国外资政策的现行方针

2005年, 我国政府公布了第11个五年计划, 其中关于利用外资是这样描述的,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 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2006年11月, 我国又出台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 它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提供了总体战略目标, 即“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根据这些文件, 我们可以看出, 近年来政府对于外资的引进更加注重质量, 选择外资的三个标准分别:是否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否有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准。这三个标准在《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里都有体现, 尤其重点强调了外资企业对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及管理上的引导及辐射作用。

三、入世后外资相关政策的调整

(一) 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外商投资环境

WTO倡导公平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 并力图为所有成员国创造一个透明、非歧视的, 可预期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而我国在入世之前的与外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包含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 与WTO的宗旨和原则相悖。因此, 入世之后, 这些条款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例如, 1986年版的《外资企业法》中规定, 只有出口额达到年产量50%以上的外资企业才有资格成立独资企业。这一条已经被删除。另外, 《2004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类、允许类、和禁止类, 倘若外商投资鼓励类行业, 则可以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但是, 对于那些产品全部出口的外资企业, 它们也可以享受鼓励类行业的优惠待遇。目前这一条款在新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已被删除。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里不再赘述。

(二) 实行以制度为基础的中性政策

过去, 为了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我们给予外资企业各种优惠待遇,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免二减三”税收减免优惠。即凡是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外资企业, 从开始获利年度算起, 头2年免税, 第3年至第5年税负减半, 仅为15%不到。而同期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却高达33%, 这使得中资企业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自2008年1月1日起, 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这项优惠政策已被取消, 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适用于同样的所得税率, 即25%。此外, 2007年《劳动法》的出台改进并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 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据欧洲商会的一份报告, 自从2008年1月1日劳动法实行以来, 欧洲在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由于提高劳工待遇增加了40%。另外, 2007年7月, 我国还宣布取消许多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或者大幅度调低出口退税率。种种现象表明, 过去实行的以优惠待遇为主的利用外资政策已经开始转变成以制度为基础的中性政策。

(三) 实现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过去, 外商到我国来一直以绿地投资 (新设投资) 为主。事实上, 国际上更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不是FDI, 而是证券投资, 且以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证券投资为主。而在对外直接投资中, 跨国并购所占比重又远高于绿地投资。例如, 2000年, 全球80%的FDI都是以并购方式进行的。而在我国, FDI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地方政府鼓励外商绿地投资, 因为它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并购则会带来裁员下岗等社会问题;二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没有多少优质的企业值得外资并购;三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对封闭也妨碍了并购的可行性, 股票市场缺乏透明度、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四是与外资并购相关的法律模糊复杂, 加之政府对于并购行业的干预,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并购在我国FDI中所占比例较低。

近年来, 我国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2002年, 外国银行可以购买中国银行的股份, 但是单个投资者的股份不能超过20%, 多个外国投资者加起来所占股份不能超过25%。同年, 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QFII可以参与A股市场交易。2005年,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 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合同转让或发行新股的方式购买上市公司10%以上的股份 (A股) , 但是3年内不得转让。另外, 为了明确外资并购方面的规章制度, 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

(四)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

近年来, 一系列重大外资并购事件让人们开始关注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据中国产业地图报道, 在我国已经对外资开放的所有行业里, 排名前五的都是外资企业。外资已经控制了28个主要行业中的21个。目前三个问题正困扰着我国产业界, 一是在已经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里, 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成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二是一些外资在并购我国老字号后, 将传统的中国名牌商标雪藏、弃之不用, 用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 最终导致传统名牌的消亡, 而洋品牌却充斥国内市场;三是一些并购案例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例如, 目前我国66%的食用油厂商是外资企业, 它们控制了全国食用油85%的生产能力。而这些外资企业所用的原料大豆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或巴西, 因为它们的大豆比我国大豆便宜, 这导致我国的大豆滞销, 农民无力再种植大豆。众所周知, 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 因而外资并购问题开始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2006年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及2007年出台的《反垄断法》里都明文规定, 凡是外资并购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 都需要经过特别审查;而那些涉及到国内重点行业和驰名商标的并购事件, 则需要经过商务部的审批。

(五) 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过去, 除了税收减免优惠待遇以外,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 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今, 环保问题也开始提上我国利用外资的议事日程。在上述“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 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因而, 我国选择外资的标准之一即是否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四、结论

上述政策变化反映出我国政府对待外资态度的转变。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动机一般包括两种分为:水平型 (或称寻求市场型) 、垂直型 (或称节约成本型) 。两税合一、劳工标准的提高、环保标准的提高、出口退税的取消, 这些措施对于那些垂直型的外资企业的影响最大, 因为这类企业来我国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它们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优惠的税收政策, 宽松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 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出口到第三国, 上述政策的改变将提高这类企业的成本, 影响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急需大量建设资金发展经济, 对外资的到来, 无论大小, 一律持欢迎态度。如今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居全球第一, 对资金的渴求已不似当年那么强烈, 出口型中小外资的大量涌入反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连年增长的贸易顺差导致我们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发。实际上, 这些出口厂商很多都是韩国、新加坡、日本投资的出口型企业, 我方赚去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 大部分出口利润都被这些国家投资者获取, 反而由我们来替它们背负贸易顺差的黑锅。而且, 巨额的贸易顺差又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 大量热钱疯狂涌入我国, 加重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 这种情形使得外资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上述政策的变动对于水平型FDI影响并不太大, 它们来我国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 将其产品打入我国市场, 这些企业往往有着长远的发展规划, 将在我国的投资看成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短期的利益得失不是它们首要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允许外商投资我国的银行业, 完善外资并购国企的法规, 这表明我国政府对于水平型FDI并购国有企业持支持态度。自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 大多数现存的国有企业都属于大型基础工业类, 而水平型外资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销售渠道, 它们与国企的联姻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国企完成技术改造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经过15年的艰苦卓绝的谈判, 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WTO的一个成员国, 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进入一个新的里程。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 并针对目前外资政策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WTO,利用外资政策,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产业地图2005-200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篇6: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1 加入WTO后会计问题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加入WTO对会计管理实践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影响, 必然给会计研究提出许多暂新的课题, 要求学术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去指导新的会计实践。

1.1 会计环境的新转变问题

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 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加入WTO, 必将给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 而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又是全方位的、决定性的。

1.1.1 政治环境的转变

虽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 但是加入WTO后,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政府工作的重心和国家的一些重大经济方针将有所转移和变化, 这将决定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工作特征的转变。另外, 更加民主的政治环境和连续稳定的政策将为会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1.1.2 法律环境的转变

法律环境是对会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的因素。可以说, 不同的法律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会计体制, 如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会计”模式和英美等英美法系国家的“民间会计”模式就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总体上属于大陆法系, 因而目前我国会计总体上也属“立法会计”模式。但加入WTO后, 英美法系的一些惯例必将更多地渗入我国的法律体系, 从而必将使我国的会计模式中探入更多的“民间会计”模式的成份。

1.1.3 经济环境的转变

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规范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 其根源在于会计环境中的经济方面, 也即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稳定程度、政府基本经济策略和重大经济政策、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经济组织现状、企业筹资体制、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加入WTO后, 固然会给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但也必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国际竞争, 我国经济环境的以上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巨变, 这必将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 企业跨国经营和引进外资的明显增加, 我国会计必将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改革, 企业中新的国际会计业务将层出不穷, 努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将迫使财会工作为之做出更大贡献, 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

1.1.4 科技教育环境的转变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推动着会计的发展。首先, 科学技术的进步, 必将大大丰富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容。如, 目前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在欧美国家发展迅猛, 我国加入WTO后, 电子商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以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为主要资产的网上实体 (虚拟主体) 也必将大量涌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工艺流程、成本结构、消耗水平将发生巨大变化,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的传统会计理论必将受到冲击, 很多目前还闻所未闻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其次,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加入WTO后, 随着电子商务的更快推广, 我国传统的手工记帐方式将更快地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电算化会计的网络化程度也将跃上不止一个台阶, 从会计的电算化走向会计的信息化, 从而对会计软件的开发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 教育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途径, 也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社会成员尤其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还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会计作用的发挥。加入WTO后,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 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此外, 会计人员还必须懂外语, 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 具有较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改革教学方法, 调整教育内容,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已成为正规院校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的需要。

1.1.5 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

我国加入WTO后, 西风东渐, 国外主要是西方的社会文化观念肯定将渗入我国的经济生活, 从而影响我国的会计发展, 导致我国的会计模式发生变化。如, 在会计管理上, 将更加强调行业自律;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 将更加强调灵活性、可选择性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会计职业上, 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将不断提高, 从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信息披露上, 偏向于透明公开;在会计处理方法上, 强调真实反映, 保守程度降低等;在会计观念上, 会计人员将逐渐树立风险观念、外向经营观念、遵从国际惯例的观念。

1.2 会计观念的新转变问题

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的20多年里, 人们的会计观念 (主要是指导思想) 发生了第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在改革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产品经济决定了会计是生产的附属物, 资金需求、成本开支、收入取得、利润分配都由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决定, 是一种适应型、服务型会计, 在会计观念上认为会计是被动适应生产需要的服务, 会计工作的优劣要以生产经营计划完成的好坏来衡量。企业会计计划纳入部门会计计划, 部门会计计划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企业会计是一种无风险财务, 如果有什么风险都由国家财政承担 (如亏损补贴、坏帐冲销等)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市场经济是利润导向的经济, 财务的盈利目标一跃而为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目标, 财务则由计划经济件下的适应型、服务型摇身一变为主导型、控制型财务;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规模、结构产生了主动的导向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劣要以财务目标完成的好坏来决定。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经济, 会计也由计划经济下的保守会计向风险财务转变。

从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后, 人们的会计观念迎来第二次根本性的转变。第二次根本转变的动因是WTO带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紧密连结成一个国际大市场, 企业会计收益不仅来自国内, 也来自国外, 企业会计风险也由国内会计风险与国外会计风险构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 市场竞争也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重点转向跨国公司与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由于国外会计风险相对于国内会计风险而言不可控的程度更高 (外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与政策变化不如国内那么易于预测) , 风险更大, 在会计观念上则不仅是主导型、控制型理财 (着重于国内生产经营活动) , 更要重视竞争型、风险型理财 (着重于国际会计活动) , 要重视与外国 (或地区) 发生经济往来的企业签定好会计合约, 并认真监督执行。在会计风险大的情况下, 会计安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企业在外国 (或地区) 进行投融资或取得收入, 进和分配, 都要考虑会计安全的需要, 事先采取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避免和减少会计损失。总之, 由于会计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要求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从比较既定的国内理财环境下的理财问题研究, 向经常变动的国际理财环境下的理财问题的研究转变。这就不仅要研究国内会计法规与财务, 更要研究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法规和惯例, 要求具备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财务、国际法规的多方面知识, 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 建议我国设有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 应由原来开设一门国际会计课程或国际财务上升到在专业内开设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或财务国际化专业方向。随着形势的发展, 是否单独设置国际会计专业与国际财务专业的问题也可以探讨。

1.3 会计战略的新转变问题

加入WTO之前, 我们对企业会计战略的研究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方针出发来研究企业资本投入产出 (收益) 的方针与基本原则 , 这对于会计活动仅限于我国国内的企业而言, 无疑是适当的。在入WTO后, 随着企业走出国门, 到其他国家 (或地区) 进行投资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活动也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企业的会计战略制定所考虑的因素除本国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与战略外, 还要考虑国际的宏观经济与政治发展趋势 (如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发展还是走向战争) 和东道国 (或地区) 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长期发展还是较长时间的衰退) ,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关于企业长期与全局的会计发展方针与基本原则。企业会计战略的执行与调整是要立足于国内与国际的宏观理财环境来进行。例如, 我们分析了欧元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长远趋好的形势, 预测欧元在几年后可能由软货币变为硬货币, 企业在结算货币的选择和外汇资产的结构上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采用美元的格局, 规划在几年后作到美元与欧元并重, 这就是企业外汇管理的战略调整。总之, 加入WTO后, 企业的会计战略由国内会计战备转向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国际会计战略, 对会计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调整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暂新的课题。

1.4 会计问题研究范式的新转变问题

会计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在从事会计现象分析、概念归纳、逻辑推理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技巧的总和。从大的方面看, 会计问题研究的基本范式可分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两类。规范分析主要是从事物的性质分析入手, 提出概念, 分析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进行逻辑推理,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得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用以指导人们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由于规范分析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认识事物, 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方法也是科学的。现在有的人认为规范分析不科学, 只有实证分析才科学的说法是片面的。实证分析主要是从事物的数量变化分析入手, 提出假设, 建立数量分析模型, 进行真实性论证 (证实) 或不真实的检验 (证伪) , 从而做出事物变化之间的相关或不相关的结论, 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这也是一种科学的分析范式。

我国传统会计问题研究的主导范式是规范性分析, 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 绝大部分企业为国有企业, 企业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只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生产车间”, 企业的人、财、物各生产要素和供、产、销各环节的决策权均在企业主管部门、计划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 企业会计活动主要表现为国家批准的会计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以及执行国家的会计规章制度, 企业不需要进行会计预测与决策, 也就不需要以数量分析为主的实证分析。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企业的性质与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会计预测与决策成为会计管理的主要工作, 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会计预测与决策又有新的发展, 这些都对会计实证分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这就是近几年实证分析逐渐兴起的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会计预测与决策所依据的因素增加了国际性因素的内容, 且不确定性程度更高, 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外资本市场日益融合为大的国际资本市场, 这些都要求实证分析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新的形势下, 会计问题研究范式将由过去的规范分析为主转向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范式并重的局面。对于会计制度选择与战略问题研究, 可以规范分析为主, 辅以实证分析;对于会计具体政策方案选择与策略问题研究, 可以实证分析为主, 辅以规范分析。如果两种分析的结论不一致时, 应反复研究, 慎重决策, 切不可粗心大意。例如, 我国某一跨国公司是否应在东南亚国家从事投资问题的研究, 我们运用规范分析研究东南亚国家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的趋势, 得出可以投资的结论;我们再运用实证分析, 研究东南亚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经济复苏情况不同, 得出某些国家、某些产业暂不能投资的结论, 这就可以筛选出现在可以投资的国家与产业, 从而做出正确的结论。总之, 质与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某些情况下可能侧重于质的研究, 另一些情况下可能侧重于量的研究, 但总的要注意质与量的统一。本文认为, 加入WTO后, 会计问题研究范式应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 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有所侧重, 但不能用一种范式去取代另一种范式。

2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行业应做出哪些调整

2.1 调整我国当前会计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1) 会计法; (2) 企业会计准则; (3) 会计制度。根据WTO设立协定第16条第4款规定, 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发布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 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应用, 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 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 也不利于来华投资合作的外方了解中方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我国原有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在又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 (新颁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这与WTO要求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国际间的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因此, 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 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从这个角度看, 《会计法》目前规范的会计行为应该有所发展, 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应该修订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可能地注重国际化, 削弱国家化。

2.2 调整现有会计模式

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而长期以来, 我们只重视了其核算职能。经济越发展, 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 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 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 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 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 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要强化内部管理, 严格监督,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 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 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 参与国际流通, 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 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应尽快建立管理会计的专门机构——国家会计局。

2.3 调整企业资产管理的重心

我国加入WTO正值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从会计角度看, 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 对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 它的比重基至位居企业资产的首位。据有关资料介绍, 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 而目前列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只有六七项, 多数无形资产没有得到确认, 导致企业价值计量的不充分。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使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联营、兼并及其他贸易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为避免处于竞争劣势, 我国应进一步改进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如研究与开发费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会造成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越多, 利润越低, 不利于企业进行研究开发, 增强竞争能力。具体说, 可考虑在以下几方面改进:①扩大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②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或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应允许部分资本化处理;③应允许某些无形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④应适当扩大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弹性。

2.4 调整一些特种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加入WTO后, 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国际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的介入, 要求我国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要熟知国际惯倒, 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有效利用互联网;我们既要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又要具备丰富的创新精神;既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又要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新世纪的挑战, 使之成为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相应的高级会计人才。为此, 应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进行整顿改革, 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会计教育现代化。同时, 搞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测试, 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权威性;搞好会计人员继续职业教育, 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只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从业人员。

2.5 调整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

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融入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 而竞争对手也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的不完备性、不确定性以及滞后性, 都将增大贸易双方或多方的经营风险, 企业恰当地提取坏账准备金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我国对坏账计提的规定比较保守, 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较低, 致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 与同类企业相比经营风险加大, 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甚至导致破产。因此, 我国应根据经济、贸易环境适当放宽对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限制, 让企业根据市场条件, 灵活使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销货百分比法, 并根据相关企业资信评估来确定坏账准备。我国现阶段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除了在某些高科技行业外, 绝大部分行业都是采取平均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关后, 这些限制将使我国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固定资产更新周期延长, 企业资金筹集难度增大, 成本提高, 加剧了经营风险,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 折旧方法和折旧率的调整是很多国家调节经济的一项有利措施。因而, 适当推广加速折旧法, 制定合理的折旧率, 不仅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还会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华胜.世纪谈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台前幕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2]石广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3]孙安稳.试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J].山西财经, 2005, (1) :28-29

[4]赵丽红.入世后如何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03, (1) :35-36

[5]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 (入世文件) [J].经济日报, 2002-02-06

篇7:加入学生会后总结感想

1. 我国产业技术标准的层次

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上述四个标准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如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标准, 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但需要某个行业内统一实行的, 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必要在全国和行业统一施行, 但又需要在省级单位统一施行的工业产品安全和卫生要求, 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相应的标准, 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以作为其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

2. 我国制定标准的主要部门、单位

我国标准专项的制定, 目前主要有三个单位推动和制定, 即“科学技术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我国标准制定单位尚有264个专门委员会、386个分委会, 共拥有三万名技术专家。此外, 还有25个国家标准化研究所以及158个地方标准化研究所。例如,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负责信息产业部所管辖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近年来, 我国又陆续成立了12价国家级标准化协会, 以及257个地方标准化协会。可见, 我国标准制定单位系统由主管部委、技术委员会、标准研究所, 标准化协会组成。

二、我国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策略

我国目前实施的标准战略, 是以参考国际标准制定或者调整国内标准法规为主, 以符合国际潮流。纵观标准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之后的标准发展战略, 就其要点而言, 应有4点: (1) 标准制定主体由部委和地方为主, 转为以行业协会为主; (2) 为提高标准的适用性, 以企业参与为主; (3) 提高全社会标准意识; (4) 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活动中的地位;同时, 我国政府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加以努力:一是在食品、农业、资源、环境、卫生等层面或领域制定标准, 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二是强化高科技与服务业部门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2020年) 》, 我国标准体系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0年底, 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使我国的标准工作和标准本身赶上国际水平。到2020年, 努力使我国的标准成为制定国际标准的基础, 从而成为国际标准制定大国和强国之一, 由国际标准的输入国变为国际标准的输出国。

不过, 虽然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目标较为明确, 但是发展方式和策略并不是很清楚。在2020前, 我国的标准发展策略仍将处于形成阶段, 其具体的做法和实施过程可能面对调整。

三、我国技术标准制定与国际合作

一般而言, 发达国家的标准模式有两种, 即“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欧洲模式以政府和标准化机构为主, 而美国模式以市场导向和行业协会为主。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标准体系日益面临着科学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挑战。就做法而言, 我的标准策略较倾向于欧洲和日本的做法, 而与美国的市场导向和行业协会制定标准的发展方式有较大不同。我国目前被视为世界工厂, 在许多产业的供应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基于此, 欧盟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 更加积极地与我国互动和合作, 因而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 我国深受欧盟的影响。

因此, 在我国标准的发展过程中, 尽管我国不是全盘接受欧盟的规范和模式, 但是深受欧盟的影响。比如, 在GMO的标准方面, 仍然使用国内标准, 但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方面, 已经效法欧盟的做法。而我国对欧盟的架构计划 (Framework Programme) 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欧盟架构计划也针对几个重点领域如IT、航天、汽车、制药、生物科技等, 有意图地对我国标准规范施加影响。

四、我国技术标准发展与实际贸易障碍的形成

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 有自身的优势, 也有自身的劣势。就优势而言, 计有:广阔的市场, 以及跨国公司为争夺进入我国市场展开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技术能力和日益积极的研发政策;凭借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我国的战略产业将更具有竞争力。劣势方面, 我国的技术力量仍然薄弱, 部门利益分割仍然严重, 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等, 从而使我国保持一贯的标准策略显得尤为困难。

关于我国政府应当如何介入标准推动的模式, 目前存在着“市场主导论”和“政府干预论”两种观点。实际上,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当“灵活采用政府干预”政策。即首先掌握市场需求, 然后在政策上放宽或者软化政策的执行。这样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务实色彩。可以满足政府和企业界的不同需要:一方面, 使得国家能谋求政策目标, 另一方面, 同时允许多元化的企业界对市场做出反应。

大致而论, 中国运用标准策略以推动产业发展并未违反WTO的条款。因此, 考虑中国技术标准的发展, 不应局限于履行WTO框架的层次, 而在于可能在实践层面上造成的贸易障碍。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 必然承担许多WTO规定的义务, 同时原先的扶持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将终止, 并面临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巨大压力。此外, 在《技术性贸易障碍协议》框架下, WTO成员国所需遵守的主要原则有“国民待遇”, “统一本国标准”, 并要尽可能的协调“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以及“强化制定标准的透明度原则”。因此, 我国在推动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推动标准达到“一致性”和“透明性”两个原则, 尚有一定困难。本文就我国加入WTO后, 产业标准的层次与制定单位、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加以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技术标准,应对策略,实际贸易障碍

参考文献

[1]高敏杨静:技术标准中专利的作用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企业活力, 2008, (7)

上一篇:除夕祝福文案下一篇:白酒营销策划案1白酒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