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6-02

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共9篇)

篇1: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工程2015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把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培训工程的重点工作,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助推“双联”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积极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把培训工程做细、做实,做好。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县举办各类培训271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7387人,占目标任务的57.8%。其中:培训现代农业实用人才4737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840人,旅游从业人员460人,新型职业农民350人。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6800余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培训工程整体深入有序推进。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上下齐心、部门联动,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培训工程。

一是强化管理,进一步靠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定下发了《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2015年实施方案》和《山丹县贫困村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将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进行量化分解,与各乡镇、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培训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村,签订培训工程专项责任书,分项目分班组制定了培训安排计划,明确了培训单位和各培训班组负责人。各责任单位将培训项目、定点挂项、评价认证等工作与下属单位、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不断推动培训工程深入实施。

二是上下联动,全面开展培训的途径不断拓宽。结合实施农民增收重点行动计划,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根据日光温室、肉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采取外请内聘等方式聘用培训师资,深入村社对群众开展发展思路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市场需求,依托县职教中心和乡镇劳务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联合办学和“订单”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根据订单农业技术规范要求,彩色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微型薯繁育、蔬菜脱水加工等8家龙头企业和25个专业合作社,积极跟踪指导农民标准化生产;围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了各级班子协调一致、各级党政组织协同联动、上下齐抓共管同步深入推进的“大培训”格局。

三是抓查并促,落实培训任务的机制逐步完善。配套制定农民技术指导员工作职责及管理办法、培训名师管理暂行办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帮扶贫困村等6项工作制度,完善了《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和8类27项实用技术培训标准、培训流程及结果评定认证办法,对工程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各司其职,规范有序推进工作的格局。县培训办先后采取“听、查、测”等方式2次对8个乡镇的培训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调研,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督促 2 检查机制。

(二)创新培训理念,实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四化”目标。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努力树立“全员培训、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务实现代农村劳动力培训理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实效,着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四化”目标。

一是创新全员培训的理念,着力实现培训模式多元化。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学用科技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一起抓的方针,积极把握新形势、新市场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确立高起点、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业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1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7387人,推广新技术18项、新品种22个,各乡镇先后组织村、社干部到周边县市实地观摩学习新农村建设、产业化经营、特色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切实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生产效益,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清泉镇祁店村以全省发展农耕食文化活态工程建设会议精神为契机,组织小微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11人,于5月29日至6月4日赴陕西咸阳实地考察学习,让大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认识,以抱团取暖的精神,率先在祁店村创建农耕食文化活态工程。

二是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实现培训方法多样化。坚持贴近群众需要,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和内容,突出培训工作向农村劳动力个性化需求转变,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转变。按照分行业组织、分系统管理、自主选课、统一考核的办法,采取讲授式、调研式、案例式和 “菜单式”等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县乡技术干部通过驻村蹲点、培育科技示范户、赴外考察等途径,加大实践锻炼力度,逐步形成一个以在业自学为基础、相关部门单位集中培训为主导、“菜单式”普及培训为重点和实践锻炼、赴外考察、现代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鼓励120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现已有60人取得了大专学历,40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5人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有利地提高了培训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分产业举办骨干培训班12期,300人,推动了全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发展的理念,着力实现培训内容精品化。将服务理念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大投入,创新方法,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效,使理论学习更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突出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班次的同时,大力推选“菜单”式全员培训,科学安排教学和培训内容,重点举办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适时举办研讨班,进行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致富带富能力。今年以来,举办新型职业农 4 民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350人;菜单式培训82期,培训1645人;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培训240人。

四是创新现代培训的理念,着力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化。坚持合理布局、方便参训、有利发展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工作合力。多方筹措资金10万元,改扩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教学场地,购置电教设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培训条件不断改善,培训能力明显增强。创新现代农业培训示范基地,以清泉镇祁店村为重点,新建集现代农业示范、旅游观光、饮食休闲、培训学习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培训示范基地,形成了一个以市县培训基地为主阵地、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站点为延伸,以县外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多元化开放型培训基地网络,体现了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开展培训基地回头看活动,实现培训基地高标准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培训基地服务“三农”的功能。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回头看”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再检查。按照张掖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基规范化管理建设、运行标准,对全县5个市级培训基地和21个县级培训基地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通过排查彻底解决了培训基地上存在的投影仪等设备损坏、台帐不全、培训场地管理不善、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等问题,确保培训基地 5 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二是对基地管理制度再完善。通过查阅记录、入村调查等形式,对各培训基地的制度落实及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各培训基地将工作制度统一上墙,而且规范了各站点的培训计划。同时针对培训组织安排不合理、培训记录填写不真实、不规范等问题,县培训办统一制定下发了《培训基地制度汇编》、《培训基地管理册》等规范性文件和表册,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培训基地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对基地管理人员再培训。县培训办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强的干部,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施教和编发教材的办法,分乡镇、分基地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包村干部(协管员)包教责任制,采取“一对一”包教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至目前,已集中办班8场次,培训102人次;分散培训25场次、200多人次,印发培训资料120多套。

四是对培训基地工作再部署。为确保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培训作用,在“回访整改”工作中,县上采取查阅档案、召开座谈会、入户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等形式,对全县各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下发了督察通报,对完成任务好、培训质量高、工作比较规范的4个乡镇和16名工作责任心强、态度端正且工作出色的基地管理员进行了通报表扬;对工作不规范,任务完成不到位的6个培训基地进行了通报批评,促使各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措施,查漏补缺,确保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筛选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实现精准培训与精准扶贫 6 的有效对接。为持续深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加快推进“1236”扶贫攻坚进程,切实增强扶贫对象“造血功能”,我县全面落实选派优秀轻干部挂职帮扶、技术干部联村指导、乡镇干部包村服务三项措施,抓实贫困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实现了精准培训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

一是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职帮扶。从机关、事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中选派13人到13个贫困村挂职帮扶,进一步强化了精准扶贫村的领导力量。其中,8名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5名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挂职期一年。13名挂职干部结合各贫困村实际,积极帮助“两委”理清脱贫思路、制订和实施发展规划,挖掘资源潜力,培育新产业,主攻脱贫目标;在为群众送文化、送技术、抓服务的同时,指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农产品的加工、营销业务;落实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扶贫帮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促进了贫困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遴选专业技术干部联村指导。扎实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强化提升农业专业技术人“联乡包村挂项”活动,从102名技术骨干中遴选了26名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精英,联系指导13个精准扶贫村的产业发展。结合不同村产业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特点和个人特长,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及时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生产中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 7 能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切实提高精准扶贫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技术干部结合贫困户产业需求,贴近实际,帮助联系户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套致富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真心实意办实事、做好事、破难题、促发展。让贫困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使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至目前,联村技术干部在贫困村开展专题培训42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860人次,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15项次。

三是精选乡镇干部驻村服务。各乡镇党委立足村情民意和驻村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干部队伍、工作岗位和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精心选派驻村干部,按照“以老带新”原则为每个贫困村安排至少2名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任期不少于2年。每名驻村干部重点联系帮带4名贫困户、2名致富带头人、2名党员重点发展对象,在结对联系服务中培育典型、树立标杆。至目前,全县26名乡镇驻贫困村干部组织各类培训52场次,培训贫困村劳动力1560人次,联系帮带贫困户104户、致富带头人52名、党员52名,解决贫困村劳动力生产生活难题80余个,培育致富典型26名。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上半年,我们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也还存在贫困村农民群众培训热情不高、个别县级培训示范基地特色不够突出、培训工作宣传教育深度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重点抓落实,抓住关键求突破,积极创新显特色,注重细节 上水平,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向纵深推进,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在调动贫困村农民参训积极性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在继续推行菜单选学、基地示范、现场指导、赴外培训等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培训,利用优质远程教育资源解决技术难题,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农村创新能人巡回宣讲、现身说教,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观摩、技能比武、成果展示活动,培育树立先进典型,集中展示培训成果,提升培训工程的影响力,依靠实用的培训内容、灵活的培训形式、显著的培训效益来调动贫困村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实效。

二是在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上下功夫。为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继续深入农村、培训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主动了解农民需求,听取基层同志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思路,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三是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上下功夫。按照培训示范点建设标准,在贫困村建成集农民培训、技术推广、产业培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基地6个,形成以基地带动技术培训、以技术培训促进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实现培训示范基地的扩容升级,把培训示范基地打造成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提高贫困村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下功夫。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土地流转、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措施,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民增收链条,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五是在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上下功夫。把引导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抓手,以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创建、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引导和支持农民创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及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协调相关单位在土地、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营造良好地干事创业环境。同时,挖掘和报道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六是在加强督促检查上下功夫。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根据月督查制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每月对各乡镇、责任部门的培训进行备案登记。县直农口部门要注重平时抓培训,各乡镇、村、驻村技术干部要日常工作抓记载,资料图片重收集,并注重创新总结常报道。全年开展两次以上评估工作,全面掌握培训工程进展情况,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客观分析工作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培训工程深入实施。

篇2: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市培训办: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大纲》和2010年市、县培训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和市场两个航标,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发展思路、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实施“1221”培训计划,依托特色产业,加大培训力度,扎实开展质量提高年活动,推进全县特色优势产业的长足发展。着力开展培训师资素质提升、培训基地“星级”创建、技术技能全面提高、能人示范带动、培训结果认证评定、服务体系优化“六大行动”,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79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4228人、18653人次,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2.5%,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320人,占105.3%(劳动预备制培训1009人,转移就业培训1803人,“阳光工程”培训1508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442人,占195.4%(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4792人,林果栽培技术培训2096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156人,农机具操作维修技术培训1108人,节水技术培训290人);乡企从业人员培训207人,占103%;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领

办人培训86人,占122.8%;农村能源技工技能培训40人,占200%。并建立培训示范基地13个,其中:温室葡萄培训基地 个,羊产业培训基地 个,牛产业培训基地 个,劳务产业培训基地 个。

一、主要做法

(一)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培训工作实效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着眼于培训对象面广量大,技能需求千差万别等实际,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注重突出培训范围的广泛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规范性,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延伸培训链条,坚持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需求相吻合,与培训对象的层次相一致,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切实增强了培训工作实效。一是乡村两级“全员”轮训。根据“一业一训、一技一训”的要求,综合运用入户指导、集中办班、“菜单”选学、典型示范、巡回辅导、现场操作等方式,着力办好领导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六大课堂”,深入组织开展普及式“全员”轮训。今年以来,共编印技能培训“小读本”、“口袋书”等培训资料12000多份,刻录培训光盘800多张,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79期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4228人、18653人次。二是部门单位“骨干”调训。按照责任单位“建好基地、配强师资、重点培训”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级开展以乡村干部、种养大户、产业化经营带头人、合作组织领办人、致富能人为重点的主体

班次84场次,培训196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骨干力量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龙头企业“订单”联训。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技术力量,积极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培训工作机制,实现了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瑞达淀粉公司选派6名技术骨干到马铃薯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合同8000多吨。今年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对口技能培训3500多人次,签订合同5000多份,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带训。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培训中上接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支部加协会”、“合作社加农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引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李桥乡永盛双孢菇种植协会与永昌客商签订“订单”150吨,培训会员200多人。五是专业人才“下厨”促训。充分发挥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和驻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通过入户指导、巡回辅导、联促帮带等形式,开展培训360多场次,培训5000多人次,实现了培训服务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整合培训资源,着力夯实培训工作基础

紧紧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及劳动力技能需求,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技能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积极整合培训资源,配强师资力量,建好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核心推动力。采取外聘、内选等方

式,从涉农部门和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中确定了100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干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选择了86名符合条件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致富能人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信息库和管理台帐,不断壮大培训师资队伍。同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邀请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专家教授,组织开展兼职教师提高性培训45期次,培训农、林、水、牧、农机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600名,有效提高了师资的水平。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搭建实训场地平台。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采取制定标准规范建、领导联系指导建、部门结对帮助建、加大投入保障建、评估验收督促建“五建”措施,分区域、分产业、分行业新建培训示范基地13个。并制定创建“星级”培训示范基地的意见,引导培训基地从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特色产业的品牌示范基地,现已建成2个三星级培训示范基地、12个二星级培训示范基地,“星级”培训示范基地达到30%以上。三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功能拓展力。依托全县121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和8个涉农部门网站,充分发挥远程站点资源接收、视频播放、课件回放、信息反馈等功能,积极为群众提供现代科技知识、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今年,各站点管理员根据产业实际,开展各类培训180多场次,培训农民4200多人次,提供科技信息650多条。四是建活中心示范户,增强单元发展力。按照就近就地,便于培训的原则,确定以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养殖能手为主 的培训中心示范户400多户,通过以身说教、联户帮带,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技能咨询服务,有效发挥了科技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今年以来,中心示范户与周边农户结成技术帮带对子900多个,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1200多次。

(三)明确要求抓规范,努力提升培训工作质量

根据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结果认证评定办法(试行)》,从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方面精心制定培训项目流程和考评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培训工作质量。一是明确认证主体。根据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确定农办、农业、林业、畜牧、劳动、科技、农机、水务、供销、乡企等10个涉农部门为认证主体单位,负责本部门所涉及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管理、考评、认证登记等工作。二是规范培训流程。各认证主体单位根据行业标准,结合工作实际,从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方面精心制定培训项目流程和考评标准。县培训办统一印制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流程汇编,进一步规范了葡萄栽培、高原夏菜种植、肉牛养殖等36个培训项目流程。三是严格认证程序。各乡镇、村根据培训项目流程,邀请县乡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认真组织群众参加培训。县培训办根据培训实际,指导部门单位组成培训结果认证小组,采取书面测评、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认真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肉牛养殖、葡萄栽培等实用技术系统性培训189场次,并为考核合格的6328

名群众发放了培训合格证书。四是跟踪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果认证评定管理台帐,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提高性培训。同时,对单项成绩优秀、技术精湛或取得多项技能合格证的群众,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信息库,推荐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和农民科技指导员,并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四)紧密结合实际,协调推进培训工作开展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与创先争优、新农村建设、能人带动战略结合起来,以技能培训工作的成效促进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推动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培训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下发《关于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深入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讲政治理论、领导干部讲形势政策、专业人员讲实用技术、致富能人讲创业经验、培训典型讲受益体会“五讲”、“培训工作大家谈”建言献策和“创建星级基地、争当新型农民”等活动,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载体,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效应。今年共开展“五讲”活动126场次,征求到群众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24条。二是培训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抓住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全省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养牛养羊大县等机遇,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原

夏菜、红地球葡萄、油葵制种等新兴特色产业。今年,全县产业化订单面积达36万亩,种植高原夏菜5.13万亩,培育双孢菇栽培、砂田西瓜、花卉制种、肉牛养殖等专业村46个,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培训共有5000多名务工人员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资质,3100多人通过了焊工、瓦工、钢筋工、架子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等十多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培训工作与能人带动战略相结合。结合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传、教、帮、带等作用,深入开展双联双促、联户帮带、致富联合体、以师带徒、大机带小机、大工带小工等活动,帮助群众“换脑子”、“壮胆子”、“找路子”,形成了争做创业先锋、赶超“双带”能人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致富能人宣讲报告66场次,签订帮带责任书800多份,结成致富“联姻”对子1600多个,为群众提供创业资金45万元。同时,在能人的示范带动下,全县输转劳动力4.5万人,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78座,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

(五)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促进培训、保障培训的长效机制。

着眼于增强培训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一是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调整充实了培训工程工作

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健全完善了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交流推进会,每年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今年以来,先后2次召开培训工作协调会议,对2010年培训计划、开展质量提高年活动、选聘农民科技指导员等工作进行了会商审定。二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落实月工作情况报告、定期督查通报、专项述职和信息反馈等制度,制定下发了培训考核评价办法、培训结果认证评定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培训结果认定、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并与8个乡镇和11个部门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年县培训办先后8次对培训工作进行了督查,对领导不重视、资料不完整的2个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三是健全完善联促帮带机制。督促116个部门单位与110个村和6个龙头企业建成了帮带对子,签订培训帮带责任书;30名县级领导干部和68名科级干部分别联系27个产业化经营示范村、23个科技示范户和37个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联村包户”活动,确定90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科技示范点和示范项目140多个,指导开展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工作。四是健全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加大

对发展主导特色产业的贷款贴息、资金补助、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扎实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培训成效显著

(一)受训农民思想观念明显转变。随着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几年前,农民种田施肥,对成份配方讲究的很少。通过农技人员指导培训,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家土壤和种植作物类别的专用肥料,已经日益成为广大新型农民的共识;在生产上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改变了过去不管遇到什么病虫害,都使用剧毒农药的做法,而是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有了种植绿色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卫生农产品的思想认识。

(二)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入户指导、集中办班、“菜单”选学、典型示范、巡回辅导、现场操作等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做大做强了草畜、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了高原夏菜、食用菌、红地球葡萄、沙棘、蜂蜜、砂田西瓜、药材、油葵制种等新兴特色产业,促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形成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产业化订单面积扩大到36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扩大到38万亩,种植高原夏菜5.13万亩,培育双孢菇栽培、砂田西瓜、花卉制种等专业村46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20多个,新培育专业养殖户1332

户。

(三)新技术新技能推广应用明显加速。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的机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组织培训,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在新农村广泛推广使用,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今年,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10多项,发展科技示范户20多个。

(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求,积极发挥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劳务培训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资源优势,通过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和现场操作、对比示范,农民参与培训、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技能培训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效益显著。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46元,净增485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部分乡村支柱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培训特色不明显;群众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差别大,参与培训热情不高;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作用发挥不好;培训市场驱动力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个别乡镇的培训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经费支撑脆弱等。下一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委对工程实施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

民收入为落脚点,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调查,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探索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工作亮点,为持续、高效推进培训工程的实施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深入组织开展质量提高年活动,深化培训师资素质提升、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培训基地“星级”创建、培训结果认证评定、能人示范带动、服务体系优化“六大行动”,丰富培训内容,务求使每一名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和提高一项以上生产技术技能,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二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结果认定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适时增加培训技术种类,完善培训流程,严格考核认证程序,提高群众持证率,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农民科技指导员工作日志、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发放农民科技指导员服务联系卡,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在规范办班、基地建设、档案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报送等方面进一步严格要求,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在营造舆论氛围上下功夫。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实际,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

培训网站,提高宣传层次和水平。要以发展劳务经济现场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契机,总结经验,培树典型,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以输出转移引导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向深入开展。五是在构建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培训管理体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体系健全、统一高效、协调配合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使师资、设施优化配臵,培训资源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重点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对提高农民素质的拉动机制。利用日趋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快捷的农产品信息,把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六是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轨上下功夫。培训对象由普训转向重点培训。以往我们培训的对象是所有农村劳动力资源,不管是否有培训意愿,都作为培训的对象。今后技能培训的重点转移到农村青壮年、初高中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上,切实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提高技能就业素质,实现由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同时,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短期培训向中长期培训转变,并以中期培训为主,使农民每接受一次培训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

篇3: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结合本地实际, 举措更有特色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结合新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 并在今年牵头组织开展了2010年全省该项工作的考核评价。

考评通报认为, 去年各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切实履行职责, 创新思路, 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各地工作举措不断创新, 结合本地实际, 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之路。如广州市实施“培训券”制度, 对广州户籍人员提供每人最多6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推动培训普惠化。梅州市把技能培训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机结合, 对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55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劳动力分类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云浮市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化、技能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工作,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肇庆市完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配套政策, 对农民工子女实行“保入学”、“保免费义务教育”, 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建设规划。

“两送”解“两难”, 实现劳务对接

省人社厅农民工管理处处长黄华新指出, 各地通过积极开展“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劳务对接系列活动, 通过组织珠三角企业对粤东西北地区送岗上门、粤东西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提供优质劳动力送人上岗的“两送”活动, 不仅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而且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发展更加深化。

珠海市在揭阳、湛江、肇庆、潮州市和韶关市乳源等地建立了15个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基地, 中山市与茂名市共建首家省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基地, 有效实现劳务对接。各地充分发挥园区吸纳就业的集聚效应,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如茂名市通过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吸纳8.74万本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篇4: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基本思路

1.1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农业从业人员,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生产能手,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农民,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的农民。二是明确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农机维修等技术,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内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2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绩效管理。立足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培训资金和任务向监管有力、实施效果良好的地区集中。二是加强项目监管。通过全面和权威的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通过网络监管和实地检查,量化打分考核。

1.3三个结合 一是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结合。配合保供给、促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及全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等相关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尽量满足种养大户、示范户、防疫员、植保员、制(配)种员、农机手、沼气工等职业农民培训,形成合力,提升项目实施效果。二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结合,把合作社带头人和社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把合作社主要产业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把合作社产业基地作为重点实训场所。三是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相结合,把参加过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作为阳光工程的主要师资力量;把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农民实训的基地;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制度建设和工作绩效与农民培训任务分配相结合。

1.4四个转变 一是在培训方式上,从重课堂理论知识培训转变为重视田间地头实操技能的培训,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确定不同培训形式和时间,可以集中办班,也可到实地指导示范,手把手、面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让农民易学、易懂、方便、管用;二是在承担培训任务单位的确定上,从过去的以学校培训为主转变为推广单位、合作社、企业和培训机构相结合,特别是要重视利用合作社在农民组织、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培训;三是在培训任务分配上,从过去各省任务基数相对固定转变为根据上年绩效考核情况分配任务,引导培训资金向积极性高、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地区倾斜;四是在培训管理上,由过去注重培训过程管理转变为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既要重视培训的规范管理,更要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

2.培训对象和内容

2.1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内容,提高職业技能,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2农业创业培训 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以激发创业热情、教授创业技巧和相关农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两周。

2.3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 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特点,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简称合作社)发展,以主推品种、配套栽培和养殖技术、抗灾减灾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

3.申报程序

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开展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并汇总报送。各县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对本县农民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全面分析本县农村劳动力情况、产业特色、技术需求、农民培训意愿以及培训机构条件能力等情况,提出拟培训对象和人员数量,形成《 县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对于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调研报告中要明确拟培训的村名和数量。在此基础上,编写《 县2012年阳光工程申请报告》,填写《 县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表》,连同《 县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于2012年2月6日前一并报省阳光办。省里汇总后上报农业部。

4.有关要求

2012年阳光工程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变化,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结合前述基本思路,认真组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并加强对需求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实事求是地提出需求申请,保证申报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在组织阳光工程培训需求申报过程中,要加强与种植、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农垦、经管、市场、乡企等行业管理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沟通协调,认真听取其人才培训需求意见,做好人才培训服务工作,促进产业发展。(省阳光办 供稿)

篇5: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上半年工作总结2007-03-02 08:50:0

1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18人,其中市外转移2873人。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为使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

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针对今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县还未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培训、补助方式怎么操作还未敲定,采棉工补助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

4、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确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5、积极组织落实赴新疆新拾花民工,完成上级交办任务。

篇6: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中心工作在上级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真抓实干。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我中心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以促进城乡就业为宗旨,建立和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大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人,完成市下达指标1800人的70.3%。

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9人,完成市下达指标850人的66.9%。

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1人,完成市下达指标220人的68.6%。

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6人,完成市下达指标3000人的67.2%。

5、城镇登记失业率2.39%,低于年度目标任务(3.7%)1.31个百分点。

6、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情况。失业保险金扩面118人,基金收入219.32万元,基金支出90.49万元,其中为35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81.08万元,对稳定社会促进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7、综合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努力构建机制健全、统筹城乡的新型就业格局。对27家单位进 1

行了劳动合同签证,签订劳动关系296人,解除劳动关系171人。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目标考核责任制

一是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中心召开会议传达了市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并部署今年就业工作。二是根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5年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的通知》(明政办【2015】64号)文的要求,我中心采取多种形势、多种渠道、充分用好现有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二)认真做好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

就业扶持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让群众充分了解就业扶持政策。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共申请办理小额贷款10人、发放小额贷款78万元。

(三)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帮扶活动

为了全面推进再就业政策,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我中心把“就业援助月”活动作为落实为民办事实工作的一件具体行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政策实效行动,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制定就业规划分析就业形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期间的最后一个年头,我中心着力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了“十三五”就业规划,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上半年的就业形势分析:一是从明溪县就业的总体情况分析;二是从转移就业情况分析;三是从被调查企业分析;四是从失业动态总体情况分析;五是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通过上述分析为下半年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加快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步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是我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一是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荐到县乡镇办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如福建斯特力气动工具有限公司、明溪县长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福建省明溪县雪峰竹木制品厂、南方红豆彬公司、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县知名企业都有转移的农民工就业;二是根据可靠信息向发达城市、城镇转移就业人员,适应跨地区企业招聘的需要,并为其提供可靠的服务。三是突出我县劳务特色,拓宽境外就业。通过上述县内、县外、国外等多种渠道转移就业。

(六)加强失业基金的管理,确实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加强了失业保险工作的宣传、征缴、管理、监督和审核、发放等工作。一是进一步宣传《失业保险条例》配合地税做好扩面工作,共同解决征收问题;二是严格按照《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办法》的规定,及时为失业职工办理申领手续,同时做到失业保险政策公开,认真做好失业职工建档、建卡组织管理、监督和审核等工作;三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金,确保失业职工基本生活。

(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加强内部自身建设,加强对劳动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广泛宣传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新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继续以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为指导,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研究解决问题和协调办事能力,促使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要顺利地完成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任务,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离不开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中的指导,离不开领导对这项工作重 3

视,离不开相关部门对我们工作中的支持,离不开干群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高度重视是前提。开展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人们摆脱生活困境,解决生活出路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新工作新任务,能否顺利开展,领导重视是前提。为此,我们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了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方案,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2、群策群力是关键。开展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因此沟通好上下级部门、相关部门,利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是关键。

3、树立典型是特色。积极鼓励失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他们走第三产业、自谋职业之路和多种形式就业,努力拓展就业空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就业服务,从而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并重点树立典型户,为开展这项工作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些典型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如下:

1、劳动力市场有场无市现象还存在。用工单位不到劳动力市场招工,自行解决招工问题。

2、解决特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还存在着一定难度。

3、失业人员重就业轻培训、直接导致生源不足现象还存在。2015年下半年就业工作将围绕“十二五”就业服务工作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推进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为核心,以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以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

1、加强宣传促进就业。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用工报备制度,促使用工、求职到劳动力市场;

2、全面积极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就业政策,以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扶持政策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就业援助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城乡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3、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更好的为就业服务。

4、加强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加强基础管理,做好失业登记工作。进一步挖掘潜力强化扩面征缴,加强基金征、管、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5、加强就业培训及服务工作。继续开展以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工作。

6、加快基层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

7、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工作,完善创业指导整个服务流程,协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效率,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范围。

明溪县劳动就业中心

篇7: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市阳光办组织全市5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350人,占全年任务的100%,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国家和省级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员50人,购机户农机操作手150人,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100人,农村骨干信息员100人,农机驾驶员800人,肥料配方员10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专项技术培训2000人(高产创建方1500人,肉牛育肥100人,生猪养殖100人,食用菌栽培200人,晒烟栽培50人,平欧榛子栽培5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创业培训50人,占全年任务100%。

2.主要措施

2.1严格基地认定根据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上,不但要求培训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而且要具有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但注重培训机构过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广大农民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2013年桦甸市新增农村新能源发展服务中心培训机构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全市培训基地达到5个。基地认定后,将培训基地名称、培训专业、培训补助标准、培训时间在市农网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突出专业特色按照注重素质提高,带动产业升级、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总体工作要求,在阳光工程培训专业的选择上,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培训内容与当前开展重点工作、农业项目相结合,开设了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当地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了肉牛育肥、晒烟栽培等专业;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了平欧榛子、食用菌栽培等专业。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资金,促进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3明晰职责分工为确保阳光工程项目扎实有效开展,防止因疏忽管理出现问题,对全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强了监督管理,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市阳光办负责培训任务指标落实、培训基地认定、项目进展信息录入及每个培训基地办班监管核查;财政部门负责对培训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经费使用进行监管;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招生、课程安排、师资建立、班级管理及培训质量保障等。阳光办、培训基地和财政部门之间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年终由市阳光办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阳光工程工作进行统一检查验收。

2.4注重办班实效本着方便农民原则,培训基地在培训班举办地点选择上不力求统一式模式。一是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凡是在市区周边乡(镇)招收的学员,培训基地办班时全部将学员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采取分散办班培训。针对部分乡(镇)招收学员较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实际,由培训基地将培训班办到村社;三是采取划区办班培训。对于每个乡(镇)学员招收都不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划区域培训的方式,将周边乡(镇)学员统一集中到某一乡(镇)进行培训。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参予,而且培训效果大为提高。

3.取得的成效

3.1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实践技能显

著提升特别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中,由于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组织广大农民到田间地头观察病虫害症状及手把手现场演示、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2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来,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在注重粮食生产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训力度,通过扩大培训规模,两年来,通过阳光工程共培养特产种植户1000余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和典型户的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下参、食用菌、林蛙、育肥牛等特产业种养殖规模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21%、42%和11%。2013年全市特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4.1%,比2011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篇8: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自查内容

1.1培训完成情况 按照省阳光办下发的《方案》要求,今年的培训要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专业培训规范进行培训,没有专业培训规范的,要根据各培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专业内容及专业需求,来制定该专业的培训规范。

1.2资金筹措情况 国家补助资金都已足额到位,这些经费用于教材费、交通费、教师授课费、食宿费、阳光工程参观考察费等,做到了专款专用,使国家补助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1.3项目监督情况洮南市阳光办和各培训基地按照省阳光办的要求,严格执行“三堂课”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台帐制度、季度报告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六项制度。

2.存在的问题

2.1招生困难 一些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2.2资金不足 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完全满足学员集中专业培训的需求。

3.成效

篇9:山丹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丰南区黑沿子乡设施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示范点及西葛镇泥鳅高效养殖示范区和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示范场,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汇报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席专家曹杰英对团队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2年多时间里取得的成绩,认为我们创新团队与生产结合紧密,工作做得实、做法新,效果好,辐射带动能力强,取得的经济效益好,在研究和推广领域带了好头。

省农业厅吴更雨副厅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指出淡水养殖创新团队的工作面向产业,聚焦发展;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注重示范,贴近渔民。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团队要扎根基层搞研发、做推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将先进技术落地、进场、入户;二要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利用团队的智力集成优势,着眼技术瓶颈和科研难题,统筹谋划科研项目,力争取得更多的、实用的重大科研成果;三要加强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打造亮点,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同时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领导、专家、生产经营者了解渔业、支持渔业发展。

省农业厅科技处吕月河副处长讲话时肯定淡水养殖创新团队工作扎实、细致,与产业辖区的工作衔接紧密,基地建设逐步走向规范、规模扩大。建议今后分工协作,岗位专家侧重技术研发,综合试验推广站侧重新技术落地示范推广;二是提倡与国家队对接,把国家队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来;三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需要什么,团队就研发推广什么;四是试验站要体现各自的特点和亮点,打造品牌。

淡水养殖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田建中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收到了预期效果。

上一篇:中小学法制讲座讲话稿1doc下一篇:品保工程师个人简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