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制度书面报告

2024-07-29

财务会计制度书面报告(共8篇)

篇1:财务会计制度书面报告

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

一:作为一个危化品生产单位,我公司存在二个重点部位,五个关键装置.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部位进行监控,落实到人,实行定点承包,具体情况如下: 1:李风雷承包片区:磨粉空压机.

2:孙广坡承包片区:锅炉房.

3:于培常承包片区:乳油灌装线,桶区,罐区.

4:苏文勇承包片区:冰机房,反应釜.

二:各承包人要定期参加片区单位的安全活动,每月至少参加或组织一次安全动活动.活动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活动内容包括:

(1)指导帮助定点联系(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2)监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3)检查关键装置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督促隐患治理项目的整改;

(4)参与或参加事故调查分析,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执行情况;

(5)协调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6)参加基层或班组的安全活动,检查装置的安全生产情况,督促事故隐患整改

三:承包人要在安全活动记录上签字确认.重点查看一下几方面的情况

(1)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的检查;

(2)设备运转,电气线路,管道阀门的检查;

(3)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的生产清况;

(4)物品摆放是否定置摆放;

(5)应急器材的备用状态;

(6)组织应急演练情况;

(7)合理利用时间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等.

四:各承包人在活动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能现场解决的必须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在24小时内以书面的形式传达安保部.有安保部督促落实解决,对于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传达安保部.对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适情节扣承包人20~30分.

2010年8月26日

篇2:财务会计制度书面报告

1、关键装置和重点岗位安全检查及书面报告制度是公司员工向公司或公司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岗位安全工作中相关事项的安全管理制度。

2、公司员工对所负责的安全责任区域内的关键装置和重点岗位,要按照安全检查制度规定的检查项目、内容和频次实施安全检查。当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上一级分管领导提出书面报告,如觉得隐患重大需立即排查,也可直接向公司调度室或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直接交送书面报告。

3、书面报告中应包括安全隐患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整改措施等;报告安全事故应包括发生时间、地点、经过、人员伤亡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等。

4、值班人员要向公司值班领导报告当天的值班情况,对值班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或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司领导报告,并妥善处理。

5、公司安全分管领导每月30日前要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口头或书面汇报本月安全工作情况。

篇3:会计法律制度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

(一) 过度强调财务报告的法律形式

财务报告不仅具有经济报表的实质, 更具有法律形式的特征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二者的比重, 一直是让会计从业人员为难的问题, 其实二者关系处理标准的实质是对于官方程序政治化的落实程度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息传递的速度成为企业追求的重点,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产生了走形式的问题, 只要求形式上符合规定, 按照相关的要求与规定制作了报表, 希望能够快速地通过审核, 继而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 而不愿意在报表的质量以及实质方面下功夫, 不去顾及这样的财务报告根本不具备经济文件的参考价值。

(二) 选择性公开信息

负面信息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形象, 更可能使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审查与暂时的停业, 所以财务报告在编制过程中便选择了对负面信息的筛选与剔除, 避免负面信息带来的员工信心下降、股价下跌或者合作关系破裂等一系列的恶劣影响, 而这种有意识的人为制作与干预明显违背了可靠性与客观性的原则, 损害了财务报告的参考价值。由于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以及行业准则, 财务报告在考虑了政治因素的情况下, 会在政策鼓励完全公开的条件下按照最小限度的公开标准进行报表制作, 导致建议性质的政策几乎没有约束力与现实指导意义, 企业最小限度公开信息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相当少, 不仅能减少相关的经济成本, 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经济安全, 但却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 削弱了其信息质量与价值。

(三) 只保证满足审计工作的最低限度

由于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审计人员, 所以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很难为了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而去完善或者丰富报表内容, 这就导致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只能够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实现基本目的, 不会深化审计目标或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这些只能满足法律层面最低要求的报告明显不具备合格质量。

(四) 单纯强调减少报告成本

财务报告编制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部分, 为了节约开支, 很多企业单纯地减少报告编制成本, 希望能够通过此种办法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这种对于成本的不科学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低下, 缺少远见的成本管理很难促进财务报告的发展。

二、会计法律制度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

(一) 会计法律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

法律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影响着会计报告的直接内容, 也影响着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 其中成文法与判例法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又表现在不同方面。

(1) 成文法国家会计法律制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成文法国家的会计法律体系多数以宪法为支柱, 联合其他的法律规章形成自己的会计法律体系, 并将这一体系制度体现在相关的商法、公司法以及破产法等法律中, 从而创建了法典式的会计制度格局。如法国的会计规范内容具体涉及到财务报表的格式、报表的合并、计价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变更程序、资产折旧的算法以及准备金的提取等具体内容的操作办法。现代会计制度体系不仅准确而全面地体现了国家会计收益与税法收益相一致的原则, 而且解决了财务报表在编制、调查与合并等方面的操作难点, 对于具体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 提高报表制作的规范性以及标准化程度, 遵循了真实与公允的基本原则, 从法律角度为报表的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又如德国, 其对会计行业的相关规范主要体现在商法、公司法以及税法当中, 其详尽具体的规定是现代会计制度体系的支撑与构成, 不仅规定了会计报表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更规定了财务处理的原则、货币量度的统一以及资产计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细节性问题, 从而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确认、计量以及记录等工作都有了具体的操作标准以及详尽的衡量规范, 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好地维护了财产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能够为现在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信息, 从而提高了会计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权威性,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判例法国家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在判例法的国家, 虽然也有着相似的财务报告制作规定或者相关的操作准则, 但这些国家对法律纠纷的处理, 参照与依据的重点则是类似的先例, 遵循先例的法律原则使得这些国家的会计报表制作有着不同的标准与原则。如英国, 权利法案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宪法性质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 其确立的原则与精神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与标准, 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法律建设, 加上契约法与财产法的辅助与弥补, 构成了会计法律制度的上层部分, 其中财产法中对财产的划分、继承以及产权的维护都进行了相关的细化规定, 为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及参考。此外, 破产法以及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对会计报表的项目计算以及相关的处理办法进行了规定, 完善了会计制度的内容, 提高了会计报表的规范化程度。但是, 判例法国家中成文的法规在法律纠纷中的参考决定作用不如成文法国家, 加上判例法国家的法律侧重的是对财务报告制作的原则性指导与建议, 所以相比于成文法国家, 其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并不充足。

(3) 两种类型法律制度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异同。相同之处表现为:从法律体系的构成来看, 两大类法律体系都具有自己的基本法典或是基础性地位的法规, 对于整个法律体系的构成起着基本的决定作用与根本的影响作用, 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与支柱;同时两大类法系都对财务报告的制作与质量进行了规范, 体现了基础法律的精神与财产的不可侵犯性特征, 进而体现了国家权益与公司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不同之处包括:成文法明确规定了在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以及会计审核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法律制度与规章的内容标准去执行, 否则便视为违法违规操作, 尤其是在成文法国家, 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与银行的资助, 要求企业公开其运营情况以及资金使用信息, 从而保证资金链的顺畅, 构建企业与资金源泉的坚固联系;通过信息公开, 国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判断企业的行为是否违规, 报告编制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统一性。而在判例法国家, 法律对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只是提供原则上的指导与建议, 并没有具体的规范以及操作准则, 所以企业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目标与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财务报告, 只要制作的财务报告满足了公正、真实合法以及可靠有效的原则, 能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参考即可。从上述异同可以看出, 成文法国家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规范性以及谨慎性, 强调其税收收益以及会计收益的一致性,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二者很难实现真正的统一与同步, 因此这种会计制度实际上会对会计工作灵活性以及公允性价值运用产生阻碍作用;而判例法国家的法律制度由于注重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所以企业财务报告只要没有数据方面的错误或是造假问题, 便可以按照报表使用者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以及删减, 其着重强调的是满足相关利益者的要求与愿望。

(二) 会计制度协调性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专门制定会计法的国家之一, 除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进行了规范之外, 我国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等相关法规也都对会计行业的标准以及操作准则进行了规范与界定, 对财务报表的编制与质量进行了指导,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法律彼此之间的不相归属性, 造成了财务报表制作标准的不统一, 反而阻碍了财务报表功能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会计法与审计法以及税收征管法不协调。三个法规都明确规定了税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有权要求企业提供真实的数据以及当期的账本与财务报表, 检查当期的税收缴纳情况以及报表质量, 这就使得报表编制与监督出现了多头领导的情况, 不仅导致注册会计师工作负担加重, 更使得财务报表编制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标准, 也就难以提高报表质量, 相关的监管机构基于自身利益考虑, 也使得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以及客观性越来越难以保证, 所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权限, 进而规范适用不同部门工作的不同报表的编制方法, 才能够真正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为经济发展助力。

(2) 会计法与公司法以及证券法不协调。虽然会计法从根本上确定了行业标准以及报表编制标准, 但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由于适应的范围与目的不同, 在报表的相关规定以及编制细则等方面与会计法的规定仍有着不同程度的冲突与不协调, 如对报表信息不公正、弄虚作假的惩罚方面, 会计法在最初并没有对造假行为进行民事处罚的规定,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形势的变迁, 其对造假行为的补充规定为“违反本法规定, 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 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这就可能出现不同人员的同一种违法行为受到了不同方法与依据的处罚, 虽然不至于出现一事重罚的现象, 但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性以及严明性, 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性。

(3)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协调。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无论是在基本假设、原则还是会计要素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冲突性与不协调性, 这就为企业财务报表编制提供了不同的指导建议, 造成了报表编制标准不统一, 影响财务报表质量。

三、会计法律制度完善建议

(一) 调整我国会计制度内容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经济环境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较大差别, 即便是改革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也要分析好我国国情, 避免在完善过程中照搬照抄, 只有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融合,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目前, 会计法、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等相关的法律规范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从表象与作用来看, 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更加接近成文法国家的做法与规定。面对着经济形势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会计行业标准的变革, 我国应在维持自身谨慎性与规范性的同时, 吸收与借鉴判例法国家的灵活性, 适当借鉴判例法国家对某些环节与项目的要求与控制, 增强报表编制的灵活性, 提高财务报表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 拓宽国际市场, 还有利于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

(二) 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协调性

鉴于目前会计法律制度间的不协调性, 需要对法律体系进行改革, 为会计行业提供基本的行业准则与操作标准, 而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我国目前的立法思路。 (1) 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虽然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但在立法的指导思想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以及不科学性, 所以在立法过程中应明确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使用者以及服务对象, 明确不同的报告要保护的利益主体以及要实现的价值, 才能使会计项目的设置与计算方法更加科学, 进而确定报告的形式, 制定科学的立法思想。最早颁布实施的会计法是为了保证政府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 所以立足点在于政府对于信息的获取程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逐渐转变, 会计法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及利益保护者也不再是政府, 所以应该发挥会计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保证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 (2) 借鉴他国经验。从法律规范以及相应的作用来看, 我国更适合借鉴成文法国家的法律规范, 通过借鉴他人的发展成果, 不仅可以适应国际化的会计标准与报表标准, 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进程, 还能通过分析他人法律的形成过程, 为我国今后的法律制定提供相应的指导思路, 进一步促进立法事业的发展。在借鉴过程中, 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形式的要求, 不能为了放宽会计法律的灵活性而照搬他国的经验与制度, 反而对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破坏我国现有的经济成果。在形成新的法律体系之后, 要注意对原有法律体系进行清理, 保留那些仍能够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法律条款与制度, 废除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条款与规章, 或者对其进行补充与更改, 进而提高会计法律的适应性, 协调法律体系内部各个法律间的关系, 进而提高法律体系对于报表编制指导的科学性, 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晓玲:《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金融经济》2010年第7期。

篇4:财务会计制度书面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制度缺陷

因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差。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其价值的大小,受时效性影响很大,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很高。然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采取的是定期报告制度,即企业要编制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报表,并且,对报送时间要求过于宽限,特别是年报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的4个月内报出就算是及时,然而4个月的时间经济形势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用这样的会计信息,其后果是无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甚至使决策失误。

二是会计信息的广泛性不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财务会计报告对无形资产的反映不够充分。报告对那些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正面效益,但没有取得相应权利和保护的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反映不够充分。其次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不足。第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结果没有体现。第四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职工的素质等没有反映。

三是会计信息提供方式的局限性。会计信息的提供一直是以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无论什么性质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也无论提供给什么单位和部门,都是相同的报表格式和报表项目;报表附注所要求列示的项目也是固定的大类,都是围绕着编制基础、遵循准则的情况、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确定、或有和承诺事项等进行的说明。这种相同的信息提供模式,忽略了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和使用上的差别,使一些信息对部分使用者无用,也会出现部分信息使用者感到信息量不足,会计信息的总体有用性降低,价值下降。

四是会计信息计量单位过于单一。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部分是会计报表,而报表中所有栏目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无法看出资产的数量,只能看出资产的价值,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情况,是否经常有存货积压,是否有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等情况都无法掌握。

五是财务会计报告的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性。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数据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得到的数据,而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数据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量得到的数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会计报表的编制难度,造成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另一方面,使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得到的数据与企业的真实收益情况有差距,甚至是很大的差距,造成企业的会计利润与其真实收益不相符的现象。

二、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建议

一是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时间,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建议一方面将会计报告的报送期缩短。将报送期最长控制在15天之内,因为现在大多数都实行会计电算化,账户数据转化已由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结束,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另一方面是改变报告形式,将原来的纸质载体报告改为通过网络报送,提高报告的时效性。

二是调整报告构成要素,扩大披露范围,减少会计信息的片面性。完整的会计信息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企业经营过程所形成的一切财务性和非财务性信息。应增加对报表有关数据分析和定性分析内容、非财务指标、增加一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正面影响,但没有取得相应权利和保护资源等方面的反映,还应增加更多关于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并加强对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等内容的披露。

三是建立财务报告体系,增强报告的针对性,满足会计信息的个体化需求。建议建立由统一报告和简化报组成的报告体系。信息提供者对政府和宏观调控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使用统一格式、固定项目和确定范围的统一报告模式,为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要求确定提供方式、项目和内容,如选择简化报告形式。

四是财务报告中增加实物计量指标,全面科学地反映会计信息。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中只能看出资产的价值,无法看出资产的数量。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报告主体对资产的管理情况,看不出报告主体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因此,建议财务报告引入重要资产的实物计量指标,将货币金额和实物数量一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使决策者的决策更加科学与准确。

五是统一报告各项目数据的计量基础,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有利于企业进行纳税计算,避免偷税漏税等情况发生,但不利于报表的编制,使报表编制难度加大,容易使报告编制者不按规程操作,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应该统一财务报告数据的计量基础,且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编制,企业的会计利润与企业的真实收益相一致,使信息使用者更加容易作出科学决策。

篇5:保安违反公司制度书面检讨

9月2日,在工作中,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听客户唆使替客户签字,被领导及时发现,才未铸成大错,两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领导及各位同学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两天来的思想反思结果向领导及各位同学汇报如下: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不严谨的必然结果,也是与我公司要求背道而行。经过两天的反思,我对自己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来,由于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公司也有了一定了解,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各位同学对我的关心 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客服人员,行为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公司形象,既然公司有该项制度,不仅仅是制约客户,同时也是制约我们员工自己,这充分说明,我从思想上没有把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起来,这也说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现在,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工作失误。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在向领导及各位同学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样私自为客户签订协议,那还要制度和法律干什么呢?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的观念,不良风气 不文明表现,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服务也只是纸上谈。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发生这件事后,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因此,无论领导怎样从严从重处分我,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同时,我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我们团队做出积极的贡献,请领导相信我,请各位同学监督我。谢谢!!篇二:违反公司制度检查书

检 查 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7月份里,我没有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公司实施的日计划制度。今天,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表示深深的歉意。

日计划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制度,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天的工作里计划的完成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同事包括我自己都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将本该当天完成的事拖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发现要做的事情更多,于是又将其中的一部分事情拖到了第三天,这样以此类推,发现手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于是心烦气躁,却也无可奈何,我们总在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却不知道是自己的拖延造成了事情越积越多的结果。归根结底,这都是我们工作没有计划的原因,如果我们每天都将自己的工作包括生活列一个计划,按照计划一个个的实施,问题就会一个个的解决,也不会将当天的问题带到明天去,日计划是公司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而我,虽然深知日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却没有把日计划贯彻到工作中去,这充分体现了我工作涣散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违反了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不仅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对公司新的工作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不良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跟我一样懈怠,那还能如何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在我们这个集体形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不良风气,任何工作都会出现问题了,一切都是一纸空谈。因此,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不利的。为此,我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深的自责 每一个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做到端正纪律,树立良好个人形象,也使我们的公司有一个良好的风气。每一个员工也都希望公司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工作,生活。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公司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家庭的份子,公司的规章制度应该时刻紧记在心。通过这次事件,我会努力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在此,我向各位领导保证,我会把公司的日计划制度贯彻到我的工作生活之中,让它很好的帮助我的工作生活,哈佛校训说:“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按制定的时间表来完成工作,决不再拖延。同时,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今后,我将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公司,端正态度,积极工作,无论是在纪律还是在工作上,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个金牌员工。

我将以此次错误所写的检讨书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拿出来看一看,检点自己,定时定期地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我应该知道羞耻而警醒自己。并且在今后

工作当中锐意进取,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做好工作,绝不在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永远不让领导为我失望。我必须去通过这个事情,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增强我的思想意识,在深感自责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因为公司的领导给了我及时的提醒,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裴磊2014年8月12日篇三: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1、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你好:

我于xx年xx月xx号,我没能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到达公司,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抛除所谓的一些原因,过年报道时我没去,值班时也没准时到达,开会也没去,我管的台区也没管好,我个人认为这只能说明我的工作态度极不认真,对工作责任心欠缺,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自己的思想中仍旧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应付思想,这种不良思潮只能说明我太自由散漫,只顾自己,置广大公司员工的集体利益于不顾;置公司领导人的威信于不顾;置公司规定的原则于不顾。自私自利,自我放纵,丢弃原则??我对我个人犯下的这个严重错误感到痛心疾首,感到无以复加的后悔与遗憾。

此时此刻,我只能怀着无比悔恨的心情,由于我个人的种种原因,会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想到这里,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为我所犯的严重错误感到后悔莫及,但深感痛心的时候我也感到幸运,感到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人生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以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亲爱的领导,我现在已经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所犯的错误时巨大的,后果可能导致别人和我一样,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完全于不顾,自由散漫,漫不经心。为了杀一儆百,让公司的广大员工不要像我一样,我忠心的恳请公司领导能够接受我真诚的歉意,并能来监督我,指正我。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我的过错,因此,我不请求领导对我宽恕,无论怎样对我,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同时希望领导能给我一次机会,使我通过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请领导相信我。

最后,我希望广大员工以我做反面材料,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从领导身上得到更多的智慧,得到你们的教诲和帮助,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在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有在犯,请领导重罚。

以上事件之所以发生,我认为要吸取以上教训。

1:不论业务多么的繁忙,不论手头的工作多么的重要,都要坚持微笑服务。2:客户是多种多样的,素质有高低。所以,我们在对话时要婉转,要讲究技巧。3:要坚定不移的正确理解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要记住,顾客的不理解就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客户的不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不积极。

此致 敬礼

检讨人: x年x月x日

2、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尊敬的xx: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非常羞愧,领导费尽心机教育我们,为我们操心主持大局,希望我们每一位员工能成为一个准员工,懂道德,讲文明的人!而我的行为让我现在感觉真是惭愧。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平时对这件事的认识不深,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在写这份检讨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我的错误,违犯了公司规定,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公司造成了极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做为公司的一员本应该听从领导教导,服从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的工作。而我这种表现,给同时事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公司文化建设!公司是多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而我却给领导找烦恼,添麻烦,所以我今后要遵守公司规定,听领导的话,充分领会理解领导对我的要求,并保证以后不再犯替人打卡的类似错误.希望公司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领导对我这种败坏风气的行为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公司领导对我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保证以后尊敬领导,不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领导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检讨人您的员工:

3、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领导你好:

对于前段时间我所犯的错,接样时没有看清楚就签字,结果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更甚出具报告时也没有认真的核对,由此造成对检验中心的恶劣影响,正是这种工作中的不细心、不负责任造 成的,这已严重违反了检验中心的规章制度,违反了作为一个检验员应有的谨慎与责任,也严重违背了我自己的做事原则,对此,我愿意承担领导给予的任何责罚!虽然有时候我不是很明白,但是我知道人和总是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的,所以,就算有想法也是能想得

开的!究其原因,是自己的马虎与自己对工作态度的放松造成的,其主要表现为工作懒散,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却有种碌碌无为的感觉!其次为试验中对于自己盲目的自信。第三是现在的自己似乎丢失了当初刚工作时的热情了。第五是由于一种习惯性的错误造成的而这次的状况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负责任对中心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让领导及同事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抱歉与不安

当我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庆幸,庆幸自己及时的清醒。希望各位同事以我作为反面材料,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相信这件事情在我人生中是种关键性的转折,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一些愚腐的想法,工作或是生活,都不该有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更不该因为世俗的偏见而抛弃了自

己。所以如果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如果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警示的作用,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而非不幸!其实在车间采样的时间关于这件事我也想了很多,也自我作了检讨,本来回来想向领导汇报,只是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我又何必抓住自己不放。

所以当大艳告诉我可能会受到处罚的时候我不是没有想法的,至于是种什么样的心理,我也无法分清,自私的来讲,我不知道这对我是种积极的督促作用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阴影。当然我明白,一个人作下的因必定要承受它带来的果,工作中尤其如此,我所犯下的错误,我也会承担后果!在此我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仔细认真,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xxx

4、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尊敬的经理:

非常对不起,我犯错了。这个错误很严重,我不应该违反工作规定,做出这样的事情。您说的对!一个人要是没有基本的规章规范意识,到哪里都要吃闭门羹,怎么也不会做好工作,总是会失败的。

我也开始觉得自己真的错了,本来咱们公司就规定不可以在公司仓库抽烟。虽然咱们公司是一家饮料厂,但是规定就是规定,不可以有丝毫的怠慢。

回顾错误,我就是在这一点上有所怠慢了。我不应该仗着自己知道一点自然常识,就擅自在仓库抽烟败坏公司规定。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历历在目,我当时是太嚣张了,我不应该朝您大喊大叫,还故意踢了一箱饮料。

现在我错了,真的错了,是大错特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听说我的错误引起了领导重视。不过我现在是认错了,肯定老实接受单位的处理,认真履行工作义务。

总之,我现在向您保证: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在单位仓库抽烟与单位任何地方抽烟了,希望领导能够从宽处理我吧!xxx

5、违反公司制度检讨书

公司领导:

由于我对公司的制度观念不强,公司明文规定不得带公司外面的人进入公司宿舍。但由于前几天带个朋友到公司里玩,并住在我宿舍,结果导致我的朋友被怀疑偷员工丢失的1000元钱。

虽然我可以以人格担保朋友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但毕竟我违反了公司制度。现对我的行为做出深刻检讨。我不经过领导同意就带朋友到宿舍住是错误的,是违反了公司的制度的。

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公司制度,学习公司企业文化,不做违反公司制度的事。我愿意接受公司对我的处罚。

篇6: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研究

当然,书面投票制度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由于股东本人不出席股东会,也未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因而,如果股东会出席过程中对原议案进行了修正,则书面投票的股东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意志。再者,股东仅以书面材料了解股东会所议事项,并不能像出席股东会那样方便提问,藉此作出的表决容易产生偏差。基于上述弊端,各国对股东会书面表决制度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于有限责任制度,各国均允许股东及公司章程自己决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并可经股东的一致同意不召开股东会议,而仅以书面进行表决。对于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是法律不允许股东以书面形式行使表决权,如我国台湾;另一种则是法律肯定股东的书面投票制度,如日本、法国及美国大部分州等。,

1981年,日本修订了《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监察等商法特例法》,增设第21条第3款,将书面投票制度法定化。该条规定,《商法特例法》第2章所规定的大公司厂且其有表决权股东人数在人以上的,其不出席股东会的股东可以书面行使表决权。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适用书面投票制度。同时,也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就能适用书面投票制度,而不管该公司是上市公司或上柜公司。

美国大部分的州也设有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不过有一点区别于日本的规定,颇具特色,即书面投票制度可取代股东会的召开。如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法第228条规定,公司可以股东“非全体一致书面同意”(unanimouswrittenconsent)作出股东会决议,取代正式召集的股东会决议方式,但公司章程另有禁止规定的,不能适用此项规定。实践中这一作法经常为封闭式公司和公开发行公司所使用。例如,用于选任董事、解任董事,甚至用于进行公司购并活动厂我国引进书面投票制度的设计

我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公司法》有规定外,允许公司章程自主规定,亦即公司章程可以设置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也可经股东同意不召开股东会而对某一事项作出书面表决,这一点同国外一样;”然而对股份有限公司可否设置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现行《公司法》未予明确。从《公司法》第104条及其后的条文来看,股东会必须首先“公开”,在此前提下,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可否以书面形式行使表决权呢?《公司法》对此未予以禁止,解释上应理解为可由公司章程自主确定。事实上,我国实践中很多公司采取股东书面表决(又称通讯表决)的方式。在实行书面表决时,由于无法可依,产生过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将未收到的股东表决回执作“同意”议案统计,严重侵犯了股东的权利。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法》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明确设立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并对实行该方式的条件限

制作出详尽规定,以在方便股东行使权利的同时确保股东权利不受侵害。

1.强制适用范围的限制

为确保股东人数众多、股权分散的大公司的股东将其表决权行使意思如实反映于股东会决议的机会,对于此等公司适用书面投票制度,有必要在法律上予以强制。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股东会制度设计的本意在于股东能亲自出席,从而能直接了解公司情况,发表意思,参与讨论,形成有利于公司的意思决定。而书面投票制度的前提,是股东不能亲自出席股东会,这终究不是股东会的理想面貌。书面投票制度,可以说是为解决现有的股东会表决权行使方法的实务运作困难而例外设置的股东行使表决权的方式。如果强制规模较小、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适用书面投票制度,将相对提高股东会的开会成本。因此,该制度强制适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围,应予以适当限制。

从我国实际出发,本文认为,应以上市公司和上柜公司为强制适用对象。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持有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以上标准已足以认为上市公司有强制适用书面投票制度的必要。关于上柜公司,我国曾一度禁止STAQ和NET柜台交易,新近颁布的《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允许原先在STAQ和NET系统交易的股票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予以交易,其实质就是柜台交易。由于历史原因,股票在这一市场上公开流通的公司,股东人数极其众多,公司规模也较大,也应将其列入强制适用书面投票制度的公司范围。

综上所述,从安全性、必要性及效益性的角度考虑,强制适用书面投票制度的公司宜限定于上市公司和上柜公司。

2.书面投票制度的前提:议案内容的充分批露

我国《公司法》就股东会的召集,原则上仅要求将会议审议的事项通知股东,而实践中,公司也仅仅是简要列明审议事项的名称,具体内容并无说明。

书面投票制度的本意,就是要使不能亲临股东会的股东能通过书面形式行使表决权。但以书面投票形式行使表决权的股东终不能通过在股东会会场上质询、讨论,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有关审议事项的充分披露是股东切实履行书面投票权的前提。法律应要求,采用书面投票制度的公司,应于股东会召开前,在召集通知中详细列明拟审议事项的具体内容,并附上相关参考文件,以使书面表决的股东于作成书面投票之前能充分掌握必要信息,使书面投票制度得以合理运作。

3.书面投票的票面设计

书面投票,是股东在表决权行使书上记载其表决权行使意思,送达公司,直接构成表决权的行使,因此,书面投票的票面设计应以发挥以下两功能为目标:第一,使股东对股东会拟审议事项通过书面形式明确反映于股东会的决议;第二,使股东会能通过书面确切掌握股东的真实意志,确保股东会决议的公正性。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书面投票的票面设计必须要规范,详细记载必需的事项,包括:议案赞否记载栏;董、监事选任记载栏;股东姓名、持股数及其他个人资料栏以及股东盖章栏等。

这里笔者想着重谈两个问题:是否应设弃权栏以及对空白投票的处理。日本法允许公司在议案赞否记载栏之外再设“弃权栏”,其原意是利于股东意思的精确表达。然而实际运作中,弃权投票不记人赞成票也不记人反对票虽并无疑议,但是否计人出席股权数,则异议颇多,致使实务中几乎未见在投票上另设弃权栏的实例。因此,对我国而言,应无必要另设弃权栏,以避免引起无谓的争议。而空白投票,即股东在书面投票上末记载任何事项就将投票寄回公司。对此空白投票如何处理,日本法、美国法均规定应在书面投票上事先载明空白投票的处理方式。这是基于以下考虑:若将之定为任意规定,公司可任意规定是否在票面上记载空白投票的处理方式,若公司未在票面上记载处理方式,则难免引起争议。因此,笔者认为,应强制公司在票面上载明空白投票的处理方式,以免引起争议。

4.书面投票制度的盲点:对修正案或临时动议的处理

按我国《公司法》规定,临时股东大会不得审议临时投票和修正案,但年度股东大会上,则允许对审议事项进行修正,并提出临时动议。出现此种情况,在委托书制度中,股东至少可在委托书上载明对此等事项表决权的行使是否授权予代理人,然而对于书面投票制度,理论上股东仅能就票面上记载的议案行使表决权。因此,对于那些未载于股东会召集通知书,也未载于书面投票上的修正案、临时动议等情况,书面投票制度应如何处理,实是该制度的几个盲点。

对此,我们可借鉴日本现行实务作法。对修正案采行“股东意思拟制说”,即股东赞成原议案的,认为其意思为反对修正案;股东反对原议案的,以弃权处理。虽然该“拟制说”未必能真正符合股东的意思。然而相比将之以不出席处理而可能导致股东会流会的结果,该“拟制说”仍较为妥当。而对于临时动议,实非书面投票效力可及,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对临时动议另行开会处理,并商请持有相当数量表决权的股东亲自出席或委托他人代为出席。

5.收购书面投票

书面投票制度,是使不出席股东会的股东能通过书面投票而直接行使表决权的制度。本质上,股东应无假手他人的需要而可亲自行使。但是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是法律行为的一种,从学理上讲,股东可授权他人代理。故而,股东若将已记载赞否意思的书面投票交给他人代为提交给公司,甚至将空白的书面投票授权他人为赞否的意思表示,都应认为是有效的表决权行为。

但问题是,第三人能否向股东征求收购书面投票呢?对此,日本的相关学说予以肯定,认为只要不侵害股东的意识自治就不算违法。然而笔者认为,从书面投票的目的与我国股东会实务运作经验来看,对于第三人收购书面投票的行为应不予承认。首先,书面投票制度的原意在于排除传统委托书制度存在的代理人未必依股东的指示行事,而使股东的意思不能如实反映到股东会决议上的弊病,使不能出席股东会的股东能够不通过代理人,而通过书面投票的方式直接行使表决权,确保其真实意志得以体现。但若承认第三人可以通过收购书面投票的方式,接受股东的委托,在股东会上为赞否意思的表示,则书面投票制度所欲排除的传统委托书制度的弊病又将重现,采取书面投票制度将失去其本意。其次,委托书收购制度在表决权行使时,代理人的名义仍必须显现,因此尚能对之予以规范。然而书面投票制度,因其在理论上是股东表决权的直接行使,因此并无代理人名义显现的问题,故而,若承认第三人能征求收购书面投票,则对此等行为的监督将难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就书面投票制度,应明确禁止第三人收购书面投票的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引进书面投票制度,有事实上的必要性。但引进书面投票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避免该制度的可能缺陷。书面投票制度,终究也不能完全达到股东会制度设计的本意。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引进书面投票制度,并非以取代股东会委托书制度为目的,更无意取代传统的股东会制度,

而是希望股东表决权的行使能藉此得以进一步完善。

篇7:10 - 财务报告制度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公司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财务报告制度》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财务报告包括按规定编制的对外财务会计报告及根据管理需要编制的内部会计报表等。

第二条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公司所属各单位(下称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务会计政策和规定,规范会计核算,要根据全面、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本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进行编报。不得存在账外资产、设置账外账、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不得人为调节利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违反本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规定。

(二)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三)各单位应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按本制度的规定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定期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逐项进行认定、计算,不得计提秘密减值准备。

(四)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延迟。结账日为公历每年的12月31日;半、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各单位应按规定充分披露本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得对重大财务事项隐瞒不报。第三条 财务报告分、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条

报送时间及份数:

(一)各单位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纸质与电子版各一份于次月3日报送至公司财务资产部;公司财务资产部经审核汇编,于月度终了5日内(节假日不顺延,下同),报送股份有限公司一份。

(二)季度财务报告(半年报告与二季度财务报告合并上报)各单位于季度末次月8日报送至公司财务资产部一式三份(财务资产部一份、总会计师一份、审计一份)。公司经审核汇编后,于季度、半终了12日内报送股份有限公司一份。

(三)财务会计报告各单位依据年终决算会议要求的时间报送至财务资产部一式三份。公司财务资产部审核汇编后,依据股份有限公司年终决算会议要求时间向股份有限公司报送一份。

第五条 报告内容:

(一)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内容、种类和格式等各单位按照财政部、国资委对各月份财务快报编报工作的要求及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管理需要要求报送的表式的内容进行填报。

公司的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快报”表式二张和“企业债务监测补充指标表”。

(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由各单位按照公司管理的需求进行编报;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其格式和内容与上财务报表相一致,并提供中期比较数据,合并报表单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必须严格按照年终决算会议布置要求,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财政部、国资委规定上报的其他相关生产经营、管理资料及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合并要求需提供的信息资料等构成。会计报表包括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外部报表又分为主表、附表,主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基本情况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公司填列)、企业办社会职能情况表(职工医院、物业公司填列);附表依据每年年底股份有限公司会议的要求作相应变动。内部报表包括:存货明细表、应收帐款明细表、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备用金明细表、预付帐款明细表、应付帐款明细表、其他应付款明细表、预收帐款明细表、应收、应付内部单位款明细表、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表及续表(共六张)、期间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明细表、业务招待费明细表、其他业务利润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拖欠工程及清欠回收情况表、工程项目情况表(本年累计数、自开工累计二张)、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账销案存统计明细表。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必备附件与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报送股份有限公司。

除上述内容外,对于各单位向公司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将根据股份有限公司实际管理需要,适当补充内部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

第六条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工作准备:

(一)进行户数清查

各单位对下属单位及内部核算单位的户数、管理级次、经营状况等情况认真清理,规范界定财务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和应纳入的汇总单位,并按时向公司报送表,不得随意调整报表合并范围。

(二)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权、债务

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各单位应做好下述工作:

1、清理结算款项,包括各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费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 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各种材料、未完工程等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5、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各单位通过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公司董事会报告,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计提减值准备

在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各项资产质量,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确认减值损失金额。

(四)进行账务的核对检查工作

各单位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完成下列核对工作:

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

4、对于《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进行确认和计量,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对经查实后的账面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五)认真梳理本财务会计报表编报口径变更以及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情况和原因,合理确定需要调整年初数或者本期的相关项目。

(六)清理公司内部、本单位内部形成的内部交易及关联交易,为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与往来抵消及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奠定基础。

第七条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一)各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按照国资委、财政部的要求,做到“统一编报口径、统一编报格式、统一编报要求”。

1、要符合财政部、国资委规定的财务报表、月份财务快报格式、指标口径要求;

2、要使用财政部、国资委统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软件填报;

3、要按照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报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的财务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说明等资料。

(二)各单位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任意取舍。

(三)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除有特别规定者外,一般应当列示两期比较数据(其中反映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时点报表应列示期初和期末的比较数据,反映某一时期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变化情况的报表应列示本期和上年同期的比较数据)。

(四)会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应填列齐全,不得遗漏。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数字应相互衔接,保证构稽关系正确。

(五)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按本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六)内部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单位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

(七)公司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时,如果需要对下属非独立核算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的,对于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往来业务(包括内部往来、拨付所属资金与上级拨入资金、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上下级之间结转的收入、成本、利润,以及上下级资金缴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进行抵销。抵销的方法和操作程序,可以参照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

(一)公司向股份有限公司上报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由股份有限公司按国资委决算工作安排确定。各单位向公司上报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按本制度第四条规定执行。

(二)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应按财务会计报表填报要求填列齐全,并由单位相关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三)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 等,按《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四)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增补的内部管理用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附注,原则上只供公司系统内部使用,不对外提供。

第九条 财务会计报告由股份有限公司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报表审计由公司统一安排,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并按审计交换意见书做相应的账务处理。审计报告由财务资产部随同财务会计报告送至股份有限公司。

篇8:试论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

(一) 信息披露不完整

具体表现为:1财务报告长期忽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影响企业长远的经营业绩,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2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 某些特定使用者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 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二) 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 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 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 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 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三) 滞后性十分严重

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 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 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 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 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 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

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 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 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 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

(二) 满足需求原则

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 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 首先利用规范法来推断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动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 然后利用实证法来检验规范法结论的现实性, 两者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 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三) 有效披露原则

有效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来说都是有效的。对于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 超量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由此获利, 使用者也没有能力去运用过量的信息。在财务信息强制披露中, 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当企业自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时, 也需要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况, 确定哪些属于过量信息,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不再予以披露。

(四) 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时, 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 主要包括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诉讼成本、竞争劣势等。其效益是指企业在改进报告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 包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入更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提高的企业声誉等。当然, 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 要准确计算对外披露信息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 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 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三、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 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 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本质上看, “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 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既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 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 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

(二) 进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的报告体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 该模式是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 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 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 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

(三) 变革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

上一篇:孤独的星星诗歌下一篇:氧化还原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