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2024-07-31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共8篇)

篇1: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1.除杂题: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2CO3: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PO4: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

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2】 现有六种物质:铁粉、NaOH溶液、Ba(NO3)2溶液、稀硫酸、Fe2O3和CuSO4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7个B.6个C.5个D.4个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

2SO4)。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NH4)2SO4。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

【1】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

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3】实验室制取H2、CO2、O2时,只需固体药品制备的气体是______,既能用稀硫酸又能用稀盐酸制备的气体是______,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4】.有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一些固体不溶物。向固体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5.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2CO3。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部分溶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

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1】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

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D可能为。(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F可能为。

【2】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

2、KCl、HNO3。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请回答: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3】 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

A.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Al,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 B.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C.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盐酸有剩余 D.分别加入24.75g Al和24g Mg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4】(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

2-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篇2: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马原部分,理解的知识点居多,以理解记忆型的考题为主,考单选、多选、判断。考法很灵活,可以以直问直达的方式考,也可以结合古谚语、古诗词、时政热点、生活常识等来考,问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1.概念式

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

_____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

2.判断式

例: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A)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3.对应式

例: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应正确的是(B)

A.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主要矛盾决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

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案例式

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时,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考什么

马原考的内容有这么几个,基本原理(理论依据)、特征、方法论意义、相互关系。

1.基本原理(理论依据)

例: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D)

A.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

B.人们喜新厌旧

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

D.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相互关系

例:下列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B.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C.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3.特征

例: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AC)

A.盛年不重来 B.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C.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4.方法论意义

例:长江这条令人骄傲的母亲河,如今因为过度的开发而满负着污泥浊水,生物资源濒临奔溃,中下游地区近岸水质已经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这警示我们应该(D)

A.事情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C.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D.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长江

三、怎么做

篇3:简析高考中函数的几种常见题型

而在高考中, 恒成立、存在性 (有解性) 问题作为函数的一个知识点, 也经常出现。下面就简要分析这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常用思路。

一、恒成立

(2006年江西) 若不等式x2+ax+1≥0对一切 (0, 12]恒成立, 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

解法一:图象法。

f (x) =x2+ax+1, 开口向上, 对称轴x=-a2, 且f (0) =1, 对对称轴分三次讨论:

(1) -a20, 即a≥0时, f (x) x (0, 12]上单调递增, 又因为f (0) =10, 合题意。

(2) 0-a212, 即-1≤a<0时, 要使f (x) 0, 在x (0, 12]恒成立, 则

Δ=a2-4≤0, 即-2≤a≤2, 所以-1≤a<0。

(3) -a212, 即a<-1时, 要使f (x) 0x (0, 12]恒成立, 由f (x) 的图象知,

f (12) 0, 即a-52, 所以-52a-1

综上所述:a-52

解法二:分离变量。

x2+ax+1≥0对一切x (0, 12]恒成立a- (x+1x) x (0, 12]恒成立a[- (x+1x) ]max, 令f (x) =x+1x, f (x) x (0, 12]上单调递减, 所以[- (x+1x) ]max=- (2+12) =-52, 所以a-52

简析:恒成立问题一般只有两种做法。一是图象法。一般是在出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常见函数时所采用, 优点是做法简单, 易操作, 缺点是有时需要讨论, 会漏解。二是分离变量法。, 分离变量的目的是把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最值问题。当然, 在分离变量的时候, 有些题目往往也需要讨论。

下面再分析一题。

(2007年山东济南模拟) 若不等式2x-1m (x2-1) 对满足|m|2的所有m都成立, 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如变量分离, 则要对x2-1讨论正负, 较繁。

如采用图象法, 易陷入误区, 把2x-1m (x2-1) mx2-2x-m+10, 当成是二次函数小于0恒成立, 忽略给出范围的自变量。

正确的解法是:令f (m) = (x2-1) m-2x+10, 对-2≤m≤2恒成立。因为f (m) 为一次函数, 所以

{f (-2) 0f (2) 0

, 解得-1+72x1+32

注意:图象法解决恒成立问题, 应该注意变量, 给出那个变量的范围, 就整理出关于这个变量的方程。

二、存在性 (有解性)

1.等式有解

(2008年广东理) 设aR, 若函数y=ex+ax, xR有大于零的极值点,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法一:分离变量。

y′=ex+a=0, ex=-a, 因为x>0, 所以ex>1, 所以-a>1⇔a<-1。

解法二:图象法。

也可理解为ex+a=0有正根⇔y=ex+ax轴正半轴有交点, 所以 y=ex的图象至少向下平移一个单位⇔a<-1。

简析:等式有解的做法一般也是分离变量, 然后让等号两边的值域相同。也可以画图。

下面再分析一题:

(2010年全国理) 若x2-|x|+a=1有四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分析:这是加了条件的有解问题, 此题着重考查数形结合。变量分离后, 因为不仅是单纯的有解, 要求解的个数是四个, 必须结合图形。x2-|x|+a=1有四解x2-|x|=1-a有四解y=x2-|x|y=1-a有四个交点, 画出两个函数图象, 由图可知:1a54

2.不等式有解

(2007年广东文) x (1, 2) , 不等式x2+mx+4<0,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法一:分离变量。

x (1, 2) , 不等式x2+mx+40x (1, 2) ,

x2+4-mx4x+x-m-m (4x+x) minm-4

解法二:图象法。

f (x) =x2+mx+4, 且f (0) =40, 所以x (1, 2) , 不等式

x2+mx+40f (1) 0f (2) 0m-4

简析:不等式有解和恒成立的解题方法一样, 有两种。区别在于:af (x) 恒成立,

af (x) max, af (x) 恒成立, af (x) min, af (x) 有解, af (x) min, af (x) 有解, af (x) max

三、恒成立和存在性的联系

1.共存

(2008年山东模拟) 已知函数f (x) 的值域[0, 4] (x[-2, 2]) , 函数

g (x) =ax-1, x[-2, 2], x1[-2, 2], x0[-2, 2], 使得g (x0) =f (x1) 成立,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本题考查了函数值域的应用。由题意知, f (x) 的值域是g (x) 的子集。当a>0时,

g (x) [-2a-1, 2a-1]a52;当a<0时, g (x) [2a-1, -2a-1]a-52。综上:a (-, -52][52, +)

2.互斥

例:已知函数f (x) =4x2-2 (p-2) x-2p2-p+1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得f (c) 0, 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f (x) 在区间上要求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得f (c) 0, 只需f (x) max0, 又

f (x) 开口向上, 在[-1, 1]上最大值是f (1) f (-1) , 所以f (1) 0f (-1) 0-3p32

解法二:从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入手, 存在性命题全称命题, 且真假性相反。f (x) 在区间上要求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得f (c) 0f (x) 在区间上要求任意实数c, 使得

f (c) 0{f (1) 0f (-1) 0p

32或p≤-3, 取其补集:-3p32

四、隐蔽的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

(2007年上海) 已知函数f (x) =x2+ax (x0, aR) , 若函数f (x) x[2, +) 上为增函数,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令2x1x2, f (x1) -f (x2) 0恒成立⇒a≤16。

解法二:x[2, +) , f (x) 0恒成立。

(2009年福建理) 若曲线f (x) =ax3+lnx存在垂直于y轴的切线,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f (x) =3ax2+1x, 因为f (x) 存在垂直于y轴的切线, 所以f (x) =0有解⇒a<0。

(2010年课标全国理) 设函数f (x) =|2x-4|+1, 若不等式f (x) ax的解集非空, 求a的取值范围。

解:由函数y=f (x) 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 当且仅当a12a<-2时, 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交点, 故不等式的解集非空

a (-, -2) [12, +)

篇4: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一、基本题型: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规律: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注意:(1)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可以合并计算。

(2)当分子中含有多个原子团时,可先将原子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来,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例:计算碳酸铵[(NH4)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在化学式中,有两个铵根(NH4)原子团,先算原子团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2。

解:碳酸铵[(NH4)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

2+14+16×3=96。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规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注意:根据化学式先计算出物质中所含元素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列出比例式,再化简成整数比值。

例:计算NH4NO3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从NH4NO3的化学式可知:组成硝酸铵的三种元素是N、H、O,再分别计算各元素的相对质量,然后再计算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4×2)∶(1×4)∶(16×3)=7∶1∶12。

3.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规律: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注意:1.求谁的质量分数,就用谁的量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100%。

2. 注意写公式,不要忘记百分号。

例:计算(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2/(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4×2/

[(14+1×4)×2+32+16×4]×100% =21. 2%。

4. 化合物的质量与某元素的质量的相互换算

规律: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注意:1.注意单位参与运算,综合计算质量分数不用写公式。

2. 要用已知量直接乘以或除以该元素质量分数的原表达式,便于约分,求解简便,结果准确。

例:多少g尿素CO(NH2)2的含氮量与80g硝酸铵NH4NO3的含氮量相当?

解:80k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80g×(14×2/80)×100%=28g。

尿素的质量=28g÷(14×2/60)×100%=60g。

二、延伸题型

学生在学完化学式的计算后,只能做几种简单的基本计算,对于知识延伸所涉及的计算无从下手,现对几种延伸题型作以下总结:

1.根据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化学式

例:已知由N、O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12,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分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先设出此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利用物质中两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的计算关系式,求出原子个数比,写出化学式。

解: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

14x∶16y=7∶12

x∶y=2∶3

∴该化合物化学式为N2O3。

2.有关纯度的计算

例: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根据氮肥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求其纯度。

标签的内容:硝酸铵(NH4NO3)

净重: 50kg 含氮量:34.3 %

分析:纯度是指不纯物质中含纯物质的质量分数。解此类题可用以下三种解法:

(1)先求不纯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再求纯硝酸铵的质量,最后求纯度。

(2)设纯度为x,根据 50kg不纯氮肥与纯硝酸铵的含氮元素质量相等列方程,解出x。

(3)用公式,由方法2可得公式:纯度=不纯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4)用关系式法,设纯度为x,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解出x。

解法一:

氮元素的质量=50kg×34.3%=17.15kg,

硝酸铵的质量=17.15kg÷14×2/80×100%=49kg,

纯度=49kg÷50kg×100%=98%。

解法二:设纯度为x。

50kg×x×14×2/80×100%=50kg×34.3%(此式把两边的50kg约掉即可得方法三的公式),x=98%。

解法三:纯度=34.3%/35%=98%。

解法四:设纯度为x。

由化学式得关系式如下:

NH4NO3——2N

80 28

x 34.3%

80∶28=x∶34.3%

x=98%。

总结:四种方法相比较,第三种方法更简单,但必须记住公式,而方法一、二更好理解,方法四也经常用到,应该掌握。

3. 已知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求可能含有的杂质

例:有一不纯的硝酸铵化肥样品经测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且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杂质,则可能混入了( )。

A. NH4Cl B. CO(NH2)2

C.(NH4)2SO4 D. NH4HCO3

解析:此题需用“平均值法”解决,先计算NH4NO3、NH4Cl、CO(NH2)2、 (NH4)2SO4 、NH4HCO3五种物质中含氮量分别为:35%、26.2%、46.7%、21.2%、17.7%,样品中含氮量平均值为38%,高于纯净的NH4NO3的含氮量35%,所以应含有杂质的含氮量应高于38%,才有可能混合成此题的样品。故答案为B。

总结:NH4NO3、NH4Cl、CO(NH2)2、 (NH4)2SO4 、NH4HCO3五种物质中含氮量分别为:35%、26.2%、46.7%、21.2%、17.7%,这些计算结果以后还会经常用到,为了减少计算,以便直接运用,可让学生记牢。

4.已知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另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已知在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仔细观察,会发现钠与氢相对原子质量相加正好等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看成MgS、 MgSO4、Mg SO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再把MgS看成一体,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如下关系

Mg(或NaH)——S

24 32

3/4 a% a%

则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3/4 a%=1-1.75 a%。

5.已知混合物中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或两元素的质量比,求物质的质量比,或由物质的质量比,求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或两元素的质量比

例:(1)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

①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②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④碳元素的质量比是 。

解析: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8∶44=7∶11,要使两物质质量相等,则分子数之比为11∶7(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倒过来即可),氧原子的个数比可用分子数乘以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即11×1∶7×2=11∶14,氧元素的质量比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相等,同理可求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7。此类题还可反过来问,如含氧元素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两物质的质量比、分子个数比等。

答案:①11∶7,②11∶14, ③11∶14, ④11∶7。

6.已知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或质量分数,求含某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

例:24g的木炭在盛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全部生成CO和CO2,则生成CO和CO2的质量可能为( )。

A. 30g B. 50g C. 70g D. 90g

解析:此题可用“极值法”来解。极值法是假设所研究的问题无限接近极端情况,来简化问题。若24g碳全部转化为CO,质量为56g, 若24g碳全部转化为CO2,质量为88g, 所以生成CO和CO2的质量在56g~88g之间,因此选C。

篇5:初中化学题型总结

①答题稳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② 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③ 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④ 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⑤ 巧联系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 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

① 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④ 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然后,表达书写: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①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 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 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 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⑥ 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⑦ 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

还有,满分法宝:先准后快先易后难

① 试卷发下后,不要急于做题。应先按要求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姓名、学校等,然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及注意事项,接着浏览一下试卷的页码、题数和题型,做到心中有“卷”,当答题铃声响起后,再集中精力投入答题。

② 不必拘泥于试题在试卷上的编排顺序。可以先答化学,或先答物理,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和思维的转化。再就是根据经验和感觉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答,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比倒数第二、三题简单,可以先做最后一题,再做前面的题。

③ 心静方能发挥好。理化合卷题量较大,许多学生心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完,所以做题时不认真思考,怕耽误了时间做不了后面的题,于是没看清题就匆忙作答,结果造成能得分的题没得到分,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毛躁,要静下心来,先准,再快。

最后,答完检查

① 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题目;

② 检查题干所标关键字是否考虑周全;

篇6:初中化学方程式的几种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有的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中存在着“猜测性”和“盲目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四种配平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例1.的配平

(1)找出式子两边原子个数最多的氧原子(2)求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0(3)10除以5等于2,2就是P2O5的系数,写在P2O5前面,同理可得O2的系数为5。

(4)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P的系数为4。

(5)配平后要注反应条件和划上等号(有时还要注“↑”和“↓”)。即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础。初中大多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用这种方法,要求初三学生能够熟悉地运用它。练习:

二、用奇数配偶数法

用这一方法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各端的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

配平方法:选定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把奇数变为最小的偶数(即乘以2),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例2.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因为反应物里氧原子2个,是偶数个,生成物里氢原子3个,是奇数个,偶数个肯定不等于奇数个,所以我们可以先在化学式H2O前写一个最小的偶数2,再用最小公倍数进一步配平。

写上2后,左边只有2个H原子,右边有4个H原子,所以C2H2的系数应为2,要使两边碳原子总数相等,右边CO2的系数应为4,最后才确定O2的系数为5。即:

练习:C2H6+O2C2H4+O2

三、观察法

配平方法是:(1)通过观察,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3.赤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H2O+FeFe3O4+H2 显然,Fe3O4里的3个铁原子来自反应物里的铁,而Fe3O4里的4个氧原子又来自反应物水蒸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应物水蒸气化学式前必须写一系数4,而铁原子前必须写一系数3。

不难看出,在生成物氢气的化学式前要写系数4,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并划上等号(注:H2后面不要注上↑,因为高温下,反应物H2O呈气体状态)。

Fe+CO2 H2O+CO2 H2O+CO2 练习:Fe2O3+COFe3O4+CO

四、唯一元素法 Fe+CO2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也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首先提出两个概念“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

所谓“唯一元素”是指在反应物或在生成物中都只存在于一种物质的元素。例如: KClO3KMnO4NH4HCO3KCl+O2↑中的K、Cl、O三种元素 K2MnO4+MnO2+O2↑中的K元素 NH3↑+CO2↑+H2O中的N、C元素

所谓“准唯一元素”是指对于那些除唯一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当其所在的物质中仅剩下一种物质的系数没确定时,这种元素就称之为“准唯一元素”。例如KMnO4K2MnO4+MnO2+O2↑中,若只剩下MnO2,MnO2的系数没确定时,Mn元素是唯一元素,而当KMnO4、K2MnO4、MnO2三种物质的系数已确定时,O元素又成为“准唯一元素”。

下面以例题说明用“唯一元素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例4.KClO31.确定唯一元素

初学阶段可要求学生对唯一元素做出标记以免学生搞错。KClO3KCl+O2↑

2.假定系数

任选一种唯一元素,假设其所在的物质中一种,系数为1,并据此推出其所在的另一种物质的系数。本例中选定的K元素,定KClO3系数为1。1KClO31KCl+O2↑

说明:(1)为了使两边所选定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有可能出现分数系数,处理办法是等全部配平了,再把分数变为整数。

(2)为了减少错误,刚开始学时,可要求学生将系数1写上,等全部配平后再把1省略掉。3.由已知求未知

在已确定系数物质中,再选择一种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据此确定未知物质的系数。要求所选定的元素必须包含于一种系数未定的物质中。上面1中选定K元素为唯一元素 1KClO3去分母得

由已知求未知,不仅是一个步骤,更重要的是一条原则。分析历年来学生出错的原因,许多是没有掌握这条原则将未定系数物质有意无意当成系数为1而又改变已确定了的物质的系数,从而造成错误。

注意:这一步操作可以重复多次,到每一种物质的系数都确定为止。练习:KMnO4C4H10+O2K2MnO4+MnO2+O2↑ CO2+H2O 1KCl+3/2O2↑ KCl+O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具体要用哪种方法,要由便捷程度和你的熟练程度来决定,只要平时多练习,自然就会熟能生巧。

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

(一)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2KClO3==2KCl+3O2↑

(二)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写明条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

(三)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Fe3O4+4H2↑

【注】本词条的化学方程式中,未加粗体的为下脚标.配平诗集

这部分诗包括六首小诗,前五首向你介绍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五种配平方法,第六首诗告诉你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五种方法。如果你能记住并理解这六首小诗,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

岐化反应的简捷配平法

三种价态先标记,两者相减第三系。

若有约数需约简,悠然观察便配齐。

说明:

1、岐化反应又称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岐化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一部分原子(或离子)被氧化,另一部分原子(或离子)被还原。如:

KCIO3 → KCIO4+KCI

S+KOH → K2S+K2SO3+H2O2、这首诗介绍的是岐化反应的一种简捷配平方法。用该方法配平,简捷准确,速度可谓神速!

解释:

1、三种价态先标记:意思是说岐化反应简捷配平法的第一部是首先标记清楚反应式中不同物质分子中发生岐化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如:

S0+KOH → K2S-2+K2S+4O3+H2O2、两者相减第三系:意思是说任意两个化合价的变化值(绝对值),即为第三者的系数。

3、若有约数需约简:意思是说由第二步得到的三个系数若有公约数,则需要约分后再加到反应式中去。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在S和K2S中,S0 →S-2,化合价变化值为∣0-(-2)∣= 2,所以K2SO3前的系数为2。

在S和K2SO3中,S0→S+4,化合价变化值为∣0-4∣= 4,所以K2S前的系数为4。

在K2S和K2SO3中,S-2→S+4,化合价变化值为∣(-2)-4∣= 6,所以S前的系数为6。

又因为2、4、6有公约数2,所以约简为1、2、3,将约简后的系数代入反应式得:

3S+KOH → 2K2S+K2SO3+H2O4、悠然观察便配齐:意思是说将约简后的系数代入反应式后,悠然自在地观察一下就可以配平。

观察可知:右边为6个K,所以KOH前应加6,加6后左边为6个H,所以H2O前应加3,于是得到配平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S+6KOH = 2K2S+K2SO3+3H2O

说明:说时迟,那时快,只要将这种方法掌握后,在“实战”时,仅需几秒钟便可完成配平过程。所以说“神速”是不过分的。

双水解反应简捷配平法

谁弱选谁切记清,添加系数电何等。

反应式中常加水,质量守恒即配平。

说明:双水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强酸弱碱盐与另一种强碱弱酸盐作用,由于相互促进,从而使水解反应进行到底的反应。如:AI2(SO4)3和Na2CO3反应。该法的特点是可以直接写系数,可在瞬间完成配平过程。

解释:

1、谁弱选谁切记清:“谁弱选谁”的意思是说,在两种盐中要选择弱碱对应的金属离子(如AI3+是弱碱AI(OH)3对应的金属阳离子;NH4+离子是特例)和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如CO32-是弱酸H2CO3对应的酸根阴离子)作为添加系数(配平)的对象。

2、添加系数电何等:意思是说在选择出的对象前添加一定的系数,使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NH4+)的电荷数与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的电荷数相等。

3、反应式中常加水,质量守恒即配平:意思是说在两种盐的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后,为了使质量守恒,常在反应式中加上n•H2O。

举例:写出AI2(SO4)3和Na2CO3两种溶液混合,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⑴、根据水解原理首先写出水解产物:

AI2(SO4)3+Na2CO3 —— AI(OH)3↓+CO2↑+Na2SO4

⑵、因为要“谁弱选谁”,所以应选AI3+和CO32-。

⑶、添加系数电荷等,因为AI3+带3个正电荷,而在AI2(SO4)3中有2个AI3+,所以有6个正电荷;CO32-带2个负电荷,要使“电荷等”,则必须在CO32-前加系数3,于是得到:

AI2(SO4)3+3Na2CO3 —— 2AI(OH)3↓+3CO2↑+3Na2SO4

⑷、“反应式中常加水”。因为生成物中有6个H,所以应在反应物中加上“3H2O”。这样就得到了配平好了的双水解反应方程式:

AI2(SO4)3+3Na2CO3+3H2O = 2AI(OH)3↓+3CO2↑+3Na2SO4

奇数配偶法

出现最多寻奇数,再将奇数变为偶。

观察配平道理简,二四不行再求六。

说明:这首诗介绍了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步骤。该法的优点是能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而且简捷、迅速,可直接加系数。对一些有机物(特别是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显得特别有效。但该法不适合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此法常常很麻烦。

解释:

1、出现最多寻奇数,再将奇数变为偶:这两句说的是奇数配偶法的第一步。“出现最多寻奇数”的意思是说在反应式中寻找在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其中原子个数是奇数的一项;“再将奇数变为偶”的意思是说在找到的奇数前乘上一个偶数(一般是在分子前面加最小的偶数2)。

2、观察配平道理简,二四不行再求六:意思是说将奇数变为偶数以后即可观察配平,如果配不平,再依次试较大的偶数4,4若不行再用6,……

例一:请配平反应式:

Cu+HNO3(浓)—— Cu(NO3)2+NO2↑+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在该反应式中,Cu在反应前后出现了2次,H出现了2次,N出现了3次,O出现了4次。显而易见,氧是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而且生成物H2O中的个数为1,是奇数,故应在H2O的前面加系数2,使奇数变为偶数:

Cu+HNO3(浓)—— Cu(NO3)2+NO2↑+2H2O

在H2O的前面加上2后,右边有4个H,所以应在HNO3前面加上4,左边加4后有4个N,而右边有3个N,所以应在NO2前面加上2,于是得配平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例二:请配平反应式:

C2H6 +O2 —— CO2 +H2O

分析:观察得知氧是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故在H2O前加系数2,观察后不平,然后换4,但还是不行,再换6。观察配平如下:

2C2H6+7O2 = 4CO2+6H2O

氧化还原反应交叉配平法

升价降价各相加,价变总数约后叉。

氧化还原未参与,配平不要忘记它。

氧化还原分子内,从右着手莫惧怕。

叉后前后出奇偶,奇变偶后再交叉。

说明:这首诗介绍了用交叉配平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和应用该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用该法配平则比较方便。

解释:

1、升价降价各相加:这句的意思是介绍了交叉配平法的第一步,即:首先表明升价元素和降价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将升降价数各自分别相加,这样就得出了升价元素化合价的价变总数和降价元素化合价的价变总数。

举例:请用交叉配平法配平如下反应式:

FeS2+O2 —— SO2+Fe2O

3根据诗意的要求先表明升价元素和降价元素的化合价,于是得到:

Fe+2S2-1+O20 —— S+4O2-2+Fe2+3O3-

2根据诗意的要求再算出升价元素和降价元素的价变总数。Fe2+→Fe3+化合价升高数为1,S-1→S+4化合价升高数为5,又因为FeS2中有2个S,所以S的升价总数为5×2=10,故升价元素(Fe和S)的价变总数为1+10=11;O0→O-2化合价降低数为2,因O2含2个O,所以降价元素O的价变总数为2×2=4。于是得到下式:

4FeS2 + O2 —— SO2 + Fe2O32、价变总数约后叉:意思是说得出的升价元素化合价的价变总数和降价元素化合价的价变总数后,若二者有公约数,则需约简后再交叉(如二者是6和9,则约简为2和3)。言外之意,若二者为互质数,则直接交叉即可。

在这个例子中,11和4是互质数,故可以直接交叉,于是得到下式:

44FeS2 + 11O2 —— SO2 + Fe2O左右观察配平可得到答案:

4FeS2+11O2 = 8SO2+2Fe2O33、氧化还原未参与,配平不要忘记它:意思是说若有的反应物仅部分参加了氧化还原反应,一部分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应将交叉系数再加上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这样才是该物质分子前的系数。

举例:请用交叉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Mg+HNO3 —— Mg(NO3)2+NH4NO3+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Mg的价变总数为2,N的价变总数为8,约简后为1和4,故Mg前系数是4已是无疑的,而HNO3前的系数似乎应该是1,但观察生成物中有9分子的HNO3没有参加反应,故HNO3前的系数不是1,而是1+9=10。于是可得到如下配平好了的反应方程式:

4Mg+10HNO3 = 4Mg(NO3)2+NH4NO3+3H2O4、氧化还原分子内,从右着手莫惧怕:意思是说若是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则应该从生成物着手交叉配平。

举例:请用交叉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NH4NO3 —— N2+O2+H2O

根据诗意分析如下:

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典型的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从生成物着手交叉。N0→N-3化合价降低数-3,是N0→N+5化合价升高数是5,故N的价变总数应是∣5 +(-3)∣ = 2,O0→O-2化合价的价变总数为1。观察配平得:

2NH4NO3 = 2N2+O2+4H2O5、叉后前后出奇偶,奇变偶后再交叉:意思是说若交叉系数后某原子反应前后的个数出现了一奇一偶现象,则需将奇数(乘以2)变为偶数。

举例:请用交叉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FeS+KMnO4+H2SO4 —— K2SO4+MnSO4+Fe2(SO4)3+H2O+S↓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Fe和S的化合价升高总数为3(奇数),Mn的化合价降低总数为5,所以交叉系数是3和5,但Fe2(SO4)3中有2个Fe(偶数),K2SO4中有2个K(偶数),故应将3和5分别乘以2,变为偶数6和10,即6和10就是实际应该交叉的系数。由此得出:

10FeS+6KMnO4+24H2SO4 = 3K2SO4+6MnSO4+5Fe2(SO4)3+24H2O+10S↓

说明:交叉配平法在解释的时候似乎“较复杂”,但实际配平过程中,仅仅靠大脑瞬间的思维就完成了,所以只要把这首诗真正理解了,那么在实际配平中就会达到瞬间完成的效果。

万能配平法

英文字母表示数,质电守恒方程组。

某项为一解方程,若有分数去分母。

说明:这首诗介绍的是万能配平法的步骤。该方法的优点是:该法名副其实——万能!用它可以配平任何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把这种方法熟练掌握了,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该法的弱点是: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用该法则配平速度受到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其速度的快慢决定于你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如果解方程组的技巧掌握的较好,那么用万能配平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速度也就很理想了。

解释:

1、英文字母表示数:“数”指需要配平的分子系数。这句的意思是说万能配平法的第一步是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式前的系数。

举例:请用万能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Cu+HNO3(浓)—— Cu(NO3)2+NO2↑+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前的系数,于是得到如下反应方程式:

A•Cu+B•HNO3(浓)—— C•Cu(NO3)2+D•NO2↑+E•H2O……①

2、质电守恒方程组:该法的第二步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若不是离子方程式,则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

根据诗意的要求列出下列方程组:

A = C

B = 2E

B = 2C + D

3B = 6C + 2D + E3、某项为一解方程:意思是说该法的第三步是令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为“1”,然后解方程组。

根据诗意的要求,我们令B = 1,代入方程组得下列方程组:

② A = C

= 2E= 2C + D= 6C + 2D + E

解之得:A=1/4,C=1/4,D=1/2,E=1/

2将A、B、C、D、E的数值代入反应方程式①得:

1/4Cu+HNO3(浓)—— 1/4Cu(NO3)2+1/2NO2↑+1/2H2O……

说明: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到底该令那一项为“1”,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方程组简便为准。一般是令分子式比较复杂的一项的系数为“1”。

4、若有分数去分母:意思是说该法的第四步是将第三部解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若有的系数是分数,则要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各分母被去掉,使分数变为整数。

根据诗意的要求将方程②两边同乘以4得: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配平决策歌

迅速观察定类型,歧化水解首先用。

能否奇偶再交叉,四法技穷有万能。

说明:这首诗阐述了在实际配平时如何正确运用笔者介绍的这五种配平方法。

解释:

1、迅速观察定类型:意思是说在看到试题后,第一步是首先观察一下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反应式。

2、歧化水解首先用:意思是说若是岐化反应则首先用《歧化反应简捷配平法》,若是双水解反应则首先用《双水解反应简捷配平法》。

3、能否奇偶再交叉:意思是说既不是歧化反应,也不是双水解反应,那么再看一下反应物和生成物多少,若少则用《奇数配偶法》,若较多则用《交叉配平法》。

4、四法技穷有万能:意思是说若遇到万一的情况,即用前四种方法都解决不了,则拿出最后的绝招——《万能配平法》。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上述五种配平法,现提供如下几个练习题:

⑴、将FeCI3和Na2S两种溶液混合会产生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提示:用《双水解简捷配平法》。

⑵、配平下列反应式:

KCIO3 —— KCIO4+KCI

C2H2+O2 —— CO2+H2O

Zn+HNO3 —— Zn(NO3)2+NH4NO3+H2O

H2S+HNO3 —— S+NO+H2O

提示:各种方法都用一下,并比较对于某个具体的反应式用哪种方法较简便。

篇7: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云县幸福中学——张志美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 记忆方法

教学 论文

初中化学历来就有“贝多芬”的美称,你只要把初中化学中该记忆的知识给它记住,不愁考不出好的成绩,而所谓“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回忆的过程又可称为再认,记忆的目的就是再认,能将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本人在近六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如何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以下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几则趣味记忆,与大家共勉。

歌曲记忆法:对一个学习化学的人来说元素符号就像是农民需要劳动工具一样非常重要,而学生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很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快速记住初中常见的元素符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因此,我们将元素符号谱成曲:

氧O 碳C铁Fe,氮N 磷P镁Mg,Cu铜钙Ca,钾K碘I钡Ba,Na纳Zn锌,He氦银Ag,Si是硅,Al是铝,Cl氯 S硫 Au是金,Mn锰Pb铅,Sn是锡,Li锂H氢,Br溴,W钨 氟F,氖是Ne,汞是Hg, 汞是Hg, 在化学课上还能学到歌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通过歌曲记忆学习法的尝试,发现许多的学生在刚刚学习了该歌曲以后,清晨起来上学,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唱该曲的声音。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将枯燥的记忆变成愉快的学习。

诗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记住这个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呢?通过实践我们将一个实验操作的全过程用诗歌的形式来描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因为学生不仅能准确的记忆而且能够朗朗上口的说出该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如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就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编写出诗歌:

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开始先通氢,赶尽空气再点灯。黑色变红撤掉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早出晚归是氢气,迟到早退酒精灯!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 化学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真正做到化学与其他科目的有机结合!学生用朗朗上口的诗歌来学习我们的化学,这不是很好吗?

故事性的记忆方法:只要说到故事,学生就会竖着耳朵听下文,如在讲分子的形成时,我以水分子的形成为例,编一个故事:

两个姓氢的人家分别有一个宝贝千金——一个电子,一个姓杨的人家却有6个潇洒的公子哥——六个电子,当孩子们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时候,杨家公子哥看上氢家的千金,就把人家的千金给拐走了!氢家怎么肯罢休,无论杨家走到哪里都要跟着杨家直至要回自己的千金,这不真是应了那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 生死不离

一个水分子里为什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原来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是有这样的恩怨啊!这样归纳后,我让学生以此类推,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为什么一个分子里就有那么几个原子构成的真正原因,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想出这个故 事情节,并很难忘掉!而且联系生活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只要你有了坚定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努力拼搏,团结奋斗,持之以恒总有成功的时候!

快速记忆法:用最快的速度把要记的知识给它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提高记忆的能力,如在记忆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时候,我采取让学生跟着我用最快的速度来读,方法是将前20号元素分为三小节:①氢氦锂铍磞,②碳氮氧氟氖,③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这样的记忆方法不仅能记住要记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再有 教材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题中,要求学生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定,并能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记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是今天记住,过几天有忘了,需不断的重复记忆,浪费很多时间。为帮助学生牢记这一顺序表,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时,归纳出“前置后”的规律,并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稍不留神,就很轻易被“置换”掉。教育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在“前”,而不落“后”。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定、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定”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猜谜记忆法: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形象比喻记忆法: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有趣的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不改变教学设备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下,不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中 应用,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学习方法十分凑效,这些记忆方法在我校学生中应用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我的课堂教学深的学生喜爱,深得师生的好评,在毕业考试中,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记忆方法——四川省莲安县新河小学校

张德明

篇8:直线与圆锥曲线常见的几种题型

一、“常规求值”问题

(1) 求椭圆m的方程;

这道题是向量与圆锥曲线的知识交汇, 具体解法如下, 将向量用坐标表示, 融合了消元的思想.

1°当k=0时, 显然-2

2°当k≠0时, 设l:y=kx+t

所以t>1, 将 (1) 代入 (2) 得, 1

所以t的范围是 (1, 4) .综上t∈ (-2, 4) .

二、证明定值问题的方法

例2已知⊙C1:x2+y2-x-a=0与⊙C2:x2+y2-2x-2=0交于P、Q两点, M (2, t) 是直线PQ上的一个动点. (1) 求⊙C1的标准方程; (2) 求以OM为直径且被直线3x-4y-5=0截得的弦长为2的圆C3的方程; (3) 过点C2作OM的垂线与以OM为直径的圆交于点N, 请判断线段ON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方法2:设

三、处理定点问题的方法

例3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焦点在x轴上, 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1.

(Ⅰ)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 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 B两点 (A, B不是左右顶点) , 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 求证直线l过定点, 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Ⅱ) 设A (x1, y1) , B (x2, y2) ,

上一篇:探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新教法下一篇:高中新生入学心得感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