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的历史典故

2024-07-13

失信的历史典故(精选12篇)

篇1:失信的历史典故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生活中我却有一件失信的事情,这件事情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一天,早晨我的婶婶来我家里找我妈妈,婶婶刚来到家的时候告诉我,说今天我弟弟放学,说下午要带着我和我弟弟去公园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就在我婶婶和我妈妈说话的时候,妈妈的手机响了。

我接了电话以后,才知道原来我的好朋友――彭嘉豪,邀请我去他家玩,我听了顿时很高兴,连忙答应了,但是在我挂断电话以后,才想起来我已经说好了要去找我弟弟玩了,这下子我可为难起来了,一时间不找到到底去找谁玩。

我婶婶走的时候,便对我说:“武佳硕走啦!我们去接你弟弟。”这时候我心想:我弟弟好不容易回来以后,而且我婶婶还要带着我去游乐场玩,还是下一次,再找彭嘉豪玩吧!

但是就是因为我这一次的失信,我的好朋友彭嘉豪因为他让他妈妈来我家接我的时候,我已经跟着我婶婶走了,他就被他妈妈训了一顿,所以有一个月没有理我,没有在找我玩。一开始我还觉得,不就是一次失信吗!至于这样吗!但是后来我就有些后悔了,因为这一个月里没有人找我玩的,事情真的是让人难以忍受呀!

今天我们学了诚信这个以后,我更加的后悔了,觉得当初自己不该那样不守信用,不应该随意答应别人的请求,我觉得彭嘉豪之所以不再理我了,就是因为我们有遵守信用,以后我要遵守信用,不然的话我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好朋友。

以后我一定不能再失信了。

篇2:失信的历史典故

爷爷的家门口很安静,我们说:“王爷爷在吗?”“当然有”和蔼的王爷爷走出来说道,“你们是不是玩累了?你们想喝水吗?”

我们迫不及待的回答:“当然想喝呀!”“我都快渴死了!”

王爷爷拿出了四杯温开水和一罐白糖,然后一边把白糖放入温开水,一边对我们慢慢地说:“热着喝,好喝,你们这些小伙子多喝些吧。”

“真――甜。”我们一边喝一边说道。这时亮亮看到了一片向日葵,他问道“这瓜子能吃吗?”老爷爷说:“当然可以吃,只不过要过了秋天才能吃。”“那我们秋天来吃!”“不!不!不!我们每个周六都来!”我们抢着说。

王爷爷十分高兴,我们问为什么,他说:“你们这样陪伴我,我十分高兴。”明明说:“我们以后每个星期六都来!”爷爷听了,就更高兴了。在爷爷家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回家了。

也许我们年纪小,也许是我们有事,这么一件事情,回到家后我们都不记得了。只有王爷爷还记得。他给了我的妈妈一封信,信中写着: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还记得那件事吗?在每个周六的晚上,我特地买好了很多水果,可我等到深夜,还是没有见到你们,我希望你们以后能守信。

爱你们的爷爷

篇3:失信的历史典故

1.1 会计基础工作紊乱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财政部1999-2006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却显示相当多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紊乱, 突出表现在:①会计人员未经职业培训就承担工作。②记账随意, 手续不清, 账证、账账、账表不符, 差错严重。如2002年被查处的许昌卷烟厂购进原材料未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造成存货不实280万元。③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④账目混乱, 账外设账, 私设小金库。

1.2 伪造虚假信息, 欺诈上市和操纵股价

①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患有“资金饥渴症”, 但到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门槛较高, 一些企业依靠自身正常经营活动达不到融资条件, 就千方百计利用会计造假骗取上市资格。如2000年以欺诈发行股票罪受到处罚的红光实业就采用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财务处理等手段, 将1996年实际亏损5377万元的事实改变为赢利5428万元, 虚报利润共计10805万元, 得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骗取资金4.11亿元。而2001年受到处罚的黎明股份更是采用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账、假成本核算等“一条龙”造假手段, 虚增1999年主营业务利润1.53亿元得以上市。

②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升降受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影响较大。有的企业为配合庄家炒作, 使股价达到预期波动水平, 以便从中获益, 往往采用诸如虚构交易事实、虚增资产等会计造假手段来达到目的。

1.3 操纵利润, 业绩变脸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同一交易和事项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就通过变更或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 人为操纵利润, 达到改变业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①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或提前确认成本费用、推迟确认收入。如2006年被查处的中国华源集团公司2004年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收入, 多计投资收益1.13亿元;2007年被查处的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为避免2003、2004年连续亏损, 将以前年度发生的费用1859万元及欠缴税款786万元推迟计入2005年度。②使用不恰当的借款费用和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如2001年被处罚的四川金顶在1997年采用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3415.17万元。③任意变更利息、折旧与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如2007年被处罚的闽越花雕在2005年资产置换中, 将拟置换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由原来的账龄分析法改为个别认定法, 从而少提坏账准备644.05万元达到虚增利润。

1.4 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交易或事实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 我国在《证券法》等法规中明确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是, 不少企业仍然对重大交易或事实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主要涉及:①大股东占用资金。大股东占用企业资金名目繁多, 金额巨大, 甚至彻底掏空。如2001年被处罚的三九医药隐瞒大股东从1999年至2000年采用借款等方式直接占用资金超过18亿元, 占上市公司净资产的70%。②担保。担保可能因承担连带责任, 造成巨大损失。如2006年被处罚的中科健在2004年半年度报告中未披露其尚未到期的对外担保合同34份, 涉及金额14.11亿元, 其中报告期发生担保合同14份, 涉及金额5.77亿元。③关联交易。包括与母公司、子公司的资产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等, 对企业利润有很大影响。如2005年被处罚的重庆实业在2000-2003年度报告中未披露在对外股权转让中, 与实际控制人德隆控制的关联企业发生的5笔关联交易, 涉及金额3.57亿元。④诉讼事项。诉讼一旦败诉, 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如2007年被处罚的深信泰丰2003年、2004年中分别未披露重大诉讼事项33笔和39笔, 涉及金额1.5亿元和0.33亿元。

2 企业会计失信的危害

2.1 破坏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 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又有赖于会计提供的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载并及时报告的信息, 从而降低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 改善决策效用, 促进资本趋利性流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但是, 企业会计失信却意味着会计信息是通过造假或舞弊等手段“加工”出来的, 是虚假的, 只能对资源所有者或经营者产生误导, 将资源投入到那些已无发展前景或深陷亏损甚至根本不存在的项目中, 待真相暴露后, 蒙受重大损失, 导致大量资源浪费。

2.2 损害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

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是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具体情况的最主要渠道。因此, 金融市场的运作是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维持, 以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企业会计失信却破坏了金融市场的信用基础, 侵蚀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赖, 形成恶性循环:会计信息越不真实使投资者与债权人越不信任企业, 反过来企业越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这样使诚信的企业也不能融资, 从而导致不诚信的企业把诚信的企业挤出金融市场, 即“劣币驱良币”, 最终使金融市场无法正常运转。

2.3 滋生腐败现象

我国社会经济正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转型, 由于市场经济中自然人固有的利益动机, 加上分配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使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 社会公众无不痛心疾首。企业会计失信已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源泉之一, 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毒瘤”。

3 企业会计失信的成因

3.1 防范会计失信的企业内部机制失效

(1) 企业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 董事会运作流于形式, 这种治理机制的缺陷使实际控制人事实上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 权利少了制衡, 存在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掠夺相关利益者权益的动机。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2年组织的调查显示, 分别有45.48%和48.41%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治理不到位、起主要作用的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而银广厦、蓝田股份、麦科特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情况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2) 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内部会计控制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会使经营者行为失去应有的制约机制和纠错机制, 导致造假与舞弊。我国许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突出存在财务管理松弛、资产流失、营私舞弊以及经营者凌驾内控之上等问题。财政部在2001~2004年先后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等6项具体控制规范 (试行) , 但效果还不理想。一方面许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了解甚少, 或视内部会计控制为额外负担, 缺乏积极性, 或流于形式, 形同虚设, 处于“要我控制”而非“我要控制”状态。另一方面规范本身偏重控制标准, 缺乏控制措施与监督评价, 可操作性不够。

(3)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由于会计要面对多方的利益冲突,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及精湛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诚信。而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较为普遍, 如有的个人利益膨胀, 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监守自盗,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有的不能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 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账;有的不学习、不关注会计法规, 甚至不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守法意识淡薄;有的业务素质差, 知识贫乏或老化, 专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等等。

3.2 制约会计失信的社会约束机制失灵

(1) 独立审计失败。

独立审计被视为防止会计失信极其重要的外部约束力量, 但从银广厦、麦科特等会计造假案看, 独立审计人员对会计造假行为视而不见, 甚至合谋。众多研究显示, “独立性”丧失导致了独立审计的失败。究其根源, 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陷使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审计关系的严重失衡使独立审计陷入“囚徒困境”, 默许会计造假成为“理性选择”;另一方面独立审计的组织形式多采用“有限责任制”, 其风险低、责任有限给予了独立审计人员为个人利益而置公众利益不顾的机会。

(2) 会计信用机制建设滞后。

①缺乏统一、科学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其一, 缺乏会计信用评价指标, 无法对会计信用作出准确的评定。其二, 缺乏统一的会计信用数据库。我国信用数据主要掌握在财政、工商、税务、法院、银行等机构手中, 由于对信用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未有明确的规定, 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其三, 缺乏独立运作的信用评价机构。②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其一, 会计信息披露未全面公开。只有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其他企业采用的是会计信息报告制度, 只向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报告, 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无法了解。其二, 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层次性。对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与未上市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上的差别未能作出明确的规定。

3.3 追究会计失信的法律效力不到位

由于操纵会计信息可以获得经济或政治利益, 支出的成本主要是被发现而受到惩罚, 如果收益远大于成本, 会计失信便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反之守信则成为追求的目标。因此, 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大会计失信行为的违法成本, 使其无利可图是最有效的监督。现行《刑法》、《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会计失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但法律追究效力不到位。其一, 忽视民事赔偿。如新《会计法》第42~49条规定了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因违法应承担的行政与刑事责任, 却没有民事赔偿责任。而2003年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虽确立了民事赔偿责任, 却又设置以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为前提等诸多前置条件。其二, 责任偏轻。如对直接责任人的最高罚款, 《会计法》为5万元, 《刑法》为20万元, 《公司法》与《证券法》均为30万元, 刑事责任仅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实际处罚还要低, 被追究刑事责任更少见, 无法实现让失信者望而止步的法律追究目的。

摘要:分析了企业会计失信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提出其成因在于企业内部防范机制失效、社会约束机制失灵以及法律追究效力不到位。

关键词:会计失信,表现,成因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

[2]黄世忠, 张胜芳, 叶丰莹.会计舞弊之反思[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8) .

篇4:失信的历史典故

“成本”低廉的“变脸”买卖

2011年9月29日和10月12日,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和芙蓉分局分别对沃尔玛超市雨花亭店和家乐福超市芙蓉广场店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为这两家店销售的汤圆等食品的包装袋上“竟然有两个不同方式印上去的两个不同的生产日期”。工商部门给出的处罚是对有问题的食品予以没收销毁,对销售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对修改生产日期的工具予以没收,按照法律规定的顶格进行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后,10月18日,工商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在沃尔玛雨花亭店再次发现在速冻食品区域有一种商品被篡改了生产日期。

这是新近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案例。

这让人想起了已经死去的南京“冠生园”。整整10年前,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披露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回收及霉变的陈年馅料生产月饼,举国哗然,给正在进入中秋节日状态的国人以兜头凉水。据称,当年各地冠以“冠生园”名号的企业深受其累,减产量均在50%以上。学者则指出,必须警惕短视的商业行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负面影响。此次事件,最终使辉煌一时的南京冠生园彻底淡出人们的俗常生活,并进入食品安全课程的反面案例中。

相较于10年前南京冠生园的回收月饼、重新加工、冷库保存以待来年再次利用,现在的不良企业已来得更明目张胆更肆无忌惮更干脆利落:直接篡改生产日期,随意延长食品寿命。一经如此篡改,尚未过期的食品,其保质期“被”延长了,已经过期的食品被“起死回生”可以入口了,而可怜的消费者就在懵懵懂懂之中成为了大号冤大头。这种罔顾律法肆意妄为,无异于从消费者口袋中抢钱,更是对消费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极度漠视。

我国对食品生产日期的标注方式、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所以,专家给出的识别“真伪”生产日期的方法,只能是普通人都能够理解的几种,比如:尽量选择生产日期印制比较清晰的,而且一定要在保质期内的商品;商品的包装应该是完好的、规整的,如果其包装出现变形,特别是封口处有被烧烫或者裁剪过的痕迹,一定不要购买;如果能透过包装袋看到商品,那么应该从商品本身的颜色、形态判断商品本身的品质是否良好,而不应仅仅信赖厂家给出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等等。

这已经类似于一个普通“质检员”的工作了。但是,它还算是一般消费者可以习得的消费常识,相较于让消费者使用试纸鉴别瘦肉精猪肉、粉肠之类,这已经大为简便且容易得多了。可是,平头百姓的日常消费如果都得增加诸多心眼,如此习得百般技艺,那这种俗常日子就过得累而且有点烦了。把“质检员”的工作转嫁给消费者,就把生产者、销售者以及监管者必须承担的相应前置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而且,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者只需稍微增加一点成本运用一点“科学技术”,完全可以破解消费者辛苦习得的俗常经验。在被媒体曝光的造假者的实践中,以“天那水”、“香蕉水”之类技术水准的产品,就足以轻松擦去原来的生产日期,几乎“雁过无痕”,再重新标注的生产日期,令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据说,一瓶500毫升的“香蕉水”售价仅5块钱,而这样的剂量至少可以涂改5000个生产日期。换句话说,企业只需花5块钱就可以将5000袋过期的食品“变脸”后重新上架出售。

这是一笔怎样的买卖!

让失信者“书写”“墓志铭”

如何砸碎造假者的美梦,考验监管者的态度与作为,考验消费者的智慧与力量。从本文开头所述案例来看,对其中的几个细节必须保持警惕:一是流通中的食品存在篡改生产日期现象;二是存在篡改生产日期问题的食品在流通环节被查处;三是查处之后短期之内再次在相同的卖场发现相同的问题;四是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发生这样的“失信”问题。

对这些细节应该追问的是:在流通环节发现了某一两种食品生产日期被篡改的事实,那么,对于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者,是否应该迅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加大巡查力度,并且顺藤摸瓜刨根究底追本溯源直捣老巢,力争杜绝违规违法现象?而针对我们国家现有的监管体制,是否应该建立健全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监管部门之间某种高效的通报协作和联合查处机制?同时,为了根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癣症状,是否还应该在严厉查处的同时及时向社会发出相关预警,在将查处结果昭告天下的同时建立和公布违规企业和企业主黑名单、建立并公布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以接受全社会查询和监督,建立上“黑榜”企业和企业主的食品行业禁入制度和食品行业退出机制?

这一系列的追问,再次逼向国家现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设计。根据《食品安全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由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为了杜绝以往“多头治理”的弊端,大大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尤其重要。只有始终睁开监管者的“法眼”,才能随时洞穿造假者的“迷雾”。比如前述案例中长沙市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发现的违法线索,在积极查处的同时是否立即主动通报质监部门对生产环节进行调查和处理,这对于食品行业“全流程管理”、“全流域治理”至关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是并非细节的“细节”,那就是外企的“胆子”似乎已经越来越大,那些中国消费者曾经十分信赖的洋超市、零售巨头已经“团身”加入到“售假”的行列。“入乡随俗”的他们,在为国内的失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监管者提出了全新的监管课题。眼下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完全依靠商家的自律重建企业道德与诚信,已经是一个十分奢侈的梦想了。那么,只有大大增加商家的失信与违法成本,以社会道义强大的软力量和法律条款坚挺的硬约束,双管齐下,以图根治。

在我们期待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的时候,中国企业社会评价体系的探索近年已在悄然展开。最新的一份相关报告,是11月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人员分别调研了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共300家,从商业贿赂制度、产品合格率、社保健康培训、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社会责任得分都低得可怕,按百分制评价,平均得分仅为19.7分,甚至有26家企业得分为0甚至是负数分!而在这26家企业中,“入乡随俗”的外资企业就占了19家,包括阿迪达斯、戴姆勒·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等在华知名外企,其中阿迪达斯(中国)有限公司以-4分成为倒数第一。

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社科院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但是,再奢侈一点说,与其由研究机构这样“隔靴搔痒”,与其等待法律体系“身强体壮”,笔者更期待企业、产品以及商家的监管者,端正态度,主动担当,立即行动,尽快建立和发布第一手的、最权威的企业、产品以及商家的质量档案、诚信档案、社会责任档案,让失信者“书写”失信的“墓志铭”,从而给企业一个忠告和提醒,还社会一个公道和正义,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和安安心心。

篇5:失信的成语

自食其言 指说了话不算数,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言而不信 见“言而无信”。

徒托空言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贪而无信 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食言而肥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轻言寡信 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关于失信的.成语大全》()。

墨汁未干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口血未干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口惠而实不至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覆雨翻云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篇6:失信的代价850字作文

你知道猫一见狗就跑,而且狗一见到猫就猛追是为什么吗?关于这个事情可有一段故事呢!以前有一位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的小蛇,这个年轻人把这条冻僵的小蛇带回了家,从此以后,这个年轻人精心的饲养这条小蛇,有一点儿好吃好喝的,就和它一块儿享用,所以这条蛇长得非常快。直到有一天,这条蛇长得很大,于是年轻人就把它扛到一个山上的山洞,对它说:‘‘我已经不能在饲养你了,以后你就在这里修炼吧。

说完,他就回到了家里。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条蛇长得非常的粗大,从此以后,每当有人上这座山的时候,都会被这条大蛇吃掉,有一天晚上,这条蛇给他托了个梦,说:“这些年来,自己伤害了许多人,后悔不已,你那一把斧头和一块红布,把我的头砍下来,我会把头伸在洞口,包在红布里,上一炷香,说出你的愿望,就可以满足你的愿望,因为我杀的人太多了,我不想再杀害人类了,我想报答你。”醒来后,年轻人想:这是真的吗?还是试试吧。玉石他拿着斧头和红布上山了,蛇头真的伸在外面,他闭着眼睛一斧头就看了下去,他拿着红布把蛇头包了起来,回到了家,他心想:这能成真吗?于是他把蛇头放到柜子上,供上一炷香,他说:“我想要一碗饭和一些青菜,我饿了。”

说完,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碗饭和一盘青菜。他说:“真是个宝贝。”他把蛇头藏了起来,过了一天,他又想;我住的房子太破了,弄一间温暖的房子吧。他又在蛇头的面前拱了一炷香,说:“我要一个温暖的房子。”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座房子,他进去住了。从此以后,人们发现,这个年轻人以前很穷,可是现在大把大把得花钱,房子也盖起来了。人们仔细观察,原来他家有一个宝贝,上一炷香就可以实现愿望,从那以后,这件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不幸的是传到了一个小偷的耳朵里,又一次,他不在家,小偷上他家把宝贝给偷走了,从此以后,他和他养的猫和狗的生活水平就大大的下降了。

篇7:诚信的作文:我不能失信

回到家里,我好象平静了下来。我认为,我不再是以前的我了,而是另一个听话懂事的我。因为我战胜了乱买东西的恶习。

自从那次以后,我就不再见里好东西就买了。以后我可以放心的去商场了。

篇8:失信的历史典故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失信,原因

一、从个人原因研究学术失信

(一) 道德品行低下。

部分研究生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考取研究生, 根本不是为了锻炼学术研究能力, 他们既缺乏学术研究的兴趣, 也缺乏相应的能力, 很难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学习研究。有的为了顺利省心地毕业获得学位, 有的把学术研究当作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加之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 投机取巧、混水摸鱼的思想不断膨胀, 只求多发论文、多得荣誉, 不管学术道德, 不顾论文质量, 采取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增加署名等各种恶劣手段发表学术成果。

(二) 学术规范不明。

多数研究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专门培训。因此部分学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缺乏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常识, 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界定也比较模糊。对于严重的学术不端, 比如抄袭、剽窃、伪造和篡改等行为, 大家的认知比较清晰。

二、从院校原因研究学术失信

(一) 制度体制不健全。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但均未对学术失信的范围和惩戒措施作出明确界定, 目前国内院校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学术规范体系。一方面, 很多学校都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相应级别和数量的论文, 并且直接与申请毕业论文答辩资格挂钩, 加之学术刊物数量有限, 造成部分研究生学研压力过大, 为了顺利毕业, 只得铤而走险, 逐渐丧失学术诚信。另一方面, 对不诚信的学术行为还缺乏统一的约束和制裁标准, 依靠院校自行处理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对行政级别或学术地位较高的领导和教授有时不了了之;由于没有建立学术诚信档案, 有过学术不诚信行为的研究生可以照常参加各类评优评奖活动。

(二) 教育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 伴随着大学生扩招, 研究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但与此同时, 对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 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学术失信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多数院校缺少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品格的相应氛围, 既没有设置针对性的学术规范课程和讲座, 也没有要求研究生做出学术诚信的书面承诺, 单纯依靠口头上的提醒引导往往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另一方面, 校方对考试作弊的现象视而不见、老师对抄袭作业的学生置若罔闻, 平时一贯的纵容也使研究生的学术失信行为无所忌惮。

三、从社会原因研究学术失信

(一) 学术腐败现象泛滥。

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问题是与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获取信息的快捷化, 加之在社会腐败现象的持续影响下, 学术界有不少人步了腐败的后尘, “行贿”、“受贿”、“索贿”现象不亚于官场和商场。腐败的级别也越来越高, 动辄是院士、校长、博导、教授, 由于没有专门的学术腐败惩治部门, 很多学术腐败问题不了了之。学术腐败还是双向的, 有些部属和学生为了“讨好”领导和教授, 或者为了增加用稿概率, 便请领导和教授为自己的论文“把关”, 并在署名时主动退居“二线”。

(二) 学术刊物把关不严。

学术期刊编辑部在以前是由国家支付日常费用的公共事业单位, 然而,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 他们不得不面向市场自负盈亏, 发表论文先交版面费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便应运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 一方面, 很多研究生感到自己付出艰辛劳动撰写的论文不但收不到回报, 反而要自己花钱支付“发表费”, 便逐渐丧失了从事学术研究的热情, 转而投期刊编辑部之所好。学术刊物编辑审稿把关不严造成了所谓的“学术成果”纷纷面世, 而那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却被束之高阁。

(三) 作伪渠道提供便利。

在市场经济时代, 有需求就有市场。由于投资小, 收益快, 买方市场巨大, 各种带有中介性质的代写代发论文网站、机构和个人逐年增多, 他们往往在学术刊物编辑部聘有“内线”, 甚至还依据刊物的级别制定了业内通用的价格标准, “包发表”的广告随处可见。由于上稿率太低, 等待周期太长, 加之对自己的论文质量“心里没底”, 一些研究生出于“花钱买安心”的考虑, 主动求助于代发机构, 尽快完成论文发表任务。还有少数研究生根本无心学术, 生性懒惰, 不惜花重金雇用“枪手”代写论文, 而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劳资”双方各取所需, 使这种学术作弊行为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在每年研究生毕业前夕, 这些作伪渠道的生意尤其“火爆”。

研究生是在院校及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学术失信会导致探索学术的空间丧失, 严重损害院校声誉, 破坏整个社会的学术氛围。因此, 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 净化研究生学术环境, 于公于私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 治理研究生学术失信问题, 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导师的示范引导、编辑的严格审查、教育的跟踪完善、制度的配套健全, 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然而, 学术诚信积弊已久, 不可急在一时, 需要着眼长远, 找准症结, 多管齐下, 合力解决。

参考文献

①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篇9:失信的种子

这已经是第四天了,主管并没有打电话给格临。应该是没有被录用。格临心里很明白。

格临走进主管办公室,“您好,张主管。我是格临,四天前来过这里,当时您说三天之内会给我打电话,可现在已经是第四天了。”“对不起,我忘了。”主管头也不抬。格临没再说话,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格临去了部门经理办公室,部门经理是张主管的直接上司。“您好,李经理。”格临把他求职的整个过程给李经理叙述了一遍,李经理当即就承诺会给格临一个满意的答复,并说三天之内给格临打电话。

过了一个星期,格临没有接到电话。格临没有再去部门经理办公室,他直接走进了董事长托思的办公室。托思微笑着跟格临说,“这件事公司一定会处理的,我保证一周之内给你打电话告诉你处理结果。”

等了两个星期,情况和前两次一样,格临没有接到托思的电话。这次格临没有再去找谁,他已经没有人可找了。

格临去了克泽的办公室,克泽是另一家物流公司的总裁。“您好,克泽先生。我可以让你在五年之内成功收购托思的物流公司。”格临斩钉截铁地说。

“年轻人,别说大话,你凭什么?”克泽已经心动了。托思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托思已经有了收购克泽公司的想法。

“我知道他们的软肋。”格临接着说。

“我可以录用你,不过你刚才说的得写进我们的合同,也就是说,要是你做不到,你得赔付我一大笔违约金。”

才过四年,格临就帮助克泽收购了托思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克泽把格临叫到办公室,“托思公司的软肋,你现在可以跟我说了吧。”

“托思撒下了很多失信的种子。”格临把他在托思公司应聘的事给克泽说了。“我调查过,每个去托思公司应聘的人都会得到三天之内打电话通知结果的承诺,而事实上能接到电话的只是被录用的那几个人。每年去托思公司应聘的不下百人,就这四年就有三四百人没有接到托思公司承诺的电话。当然,他们都去了别的公司。”

克泽盯着格临,“这能说明什么?”

“我暗中收集了每个到托思公司应聘但没有被录用的人的资料,我知道他们在哪里工作。这样,每当我们公司与别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时候我就会刻意去接近到托思公司应聘过的人,而且在跟他聊天的时候会特意提起我在托思公司应聘的经历。”格临接着反问:“你愿意跟不守信用的人做生意”。

“这倒是。可他们说话能算数吗?”

“当然。都四年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早就在公司站稳脚跟了。”

篇10:失信的爸爸小学生周记

失信的爸爸小学生周记

星期天上午,外面依然下着大雨,我都不记清连续下了多少天雨了。这时爸爸说:“不能去户外活动,我带你去看电影吧!”。我高兴地说:“噢~太好了,爸爸万岁!” 忽然爸爸的电话响了,“喂,哦,好的,我马上过去!”爸爸挂了电话,一边收拾工具包一边说:“雨下得太大了,设备被洪水浸泡,已造成大面积停电,我得去看看!”“爸爸,电影……”我的话还没说完,爸爸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爸爸总是这样,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答应我的事。”我找妈妈诉苦。妈妈说:“爸爸是个普通的电力工人,担负着向千家万户送光明的重任。

今天他对你失信了,但只要抢修及时就可以帮助很多人。连续下这么大的雨,有的村子洪水都快淹到房顶了,你们学校也成了灾民安置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在我准备睡觉的时候门铃响了,爸爸像落汤鸡似的站在门口,衣服还散发着臭味。第二天,爸爸和同事们抢修的照片上了新闻,看见爸爸头顶工具包、趟着齐腰深的水,我觉得他特别帅,失信的爸爸是我身边最伟大的英雄!

篇11:中国电信产业的失信惩戒机制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这一背景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信产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妨碍中国电信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构建合理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电信业信用体系对中国电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电信产业信用惩戒机制

一、中国电信产业的失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中国电信产业失信行为的表现

1.企业信用缺失。

(1)企业之间竞争不规范。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擅自改变资费标准,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用户或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散布涨价或者降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订立价格联盟,损害其他经营者或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2)企业之间信用无保障。互联互通中,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的约定,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1]。

(3)企业自觉履约率低。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通信管理局或行业协会的倡导下,行业自律公约或自律协约签了不少,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个别企业言行不一,背弃协约条款规定,有的甚至擅自撕毁协议,在经营中仍我行我素,继续违规,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2.个人信用缺失。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样,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如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及网上商业诈骗等,蒙受巨额损失。

(1)用户的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行为普遍存在,致使一些恶意欠费者在不同运营公司消费而得不到追究。特别是取消入网费以后,恶意欠费的欺诈行为更加难以防范,已经使电信运营企业呆账比例增加、企业利润不实、资产流失严重。

(2)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少数电信用户或盗用他人电子密码通过电信网络侵害合法用户的利益,或伪造身份证注册和上网或盗打公用电话,或伪造电信卡使用业务,手段多样化。

3.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关键,起示范作用。电信改革已经走过十年的艰辛历程,围绕提高电信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两大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重组改革,但市场绩效并没有取得基于有效竞争的良性结果。政府在市场进入、互联互通、电信资费、普遍服务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令广大消费者失望:垄断定价、限制竞争、服务低质量、“不联不通”,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电信产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1.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失信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建立健全合理的失信惩戒机制,是规范信用交易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保障。中国电信产业存在大量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失信违规成本小。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诚守信用的立法明显滞后[2]。

2.电信产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适当惩戒,有效保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综合抓好信用道德文化、信用法律环境、市场培育和中介服务、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技术支撑体系等多个环节,全面考虑制度安排、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完全契约,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主要根源。

3.市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由于当前电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产权制度不明晰,国家代替企业成为社会信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成为自主经营主体,而由于产权边界不清,企业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很难使市场经济主体自觉讲信用,一大批企业会“搭便车”,坐收失信之利,却不用付出任何(失信)成本。因此出现了电信市场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2]。

二、构建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加快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电信产业乃至其他领域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关键在于长期以来缺少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部件——失信惩戒机制,这使得市场中信用主体的失信行为几乎不受成本约束,造成信用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普遍存在。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不是仅靠道德的软约束就可以形成的,还需要社会制度的硬约束。中国自20世纪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与之伴随的就是原有的社会规范基本丧失殆尽,社会各经济主体利益边界模糊,市场范围扩大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约束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发展,使得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承担责任条件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3]。

三、构建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理

(一)失信惩戒的内涵

失信惩戒就是对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和办法,对失信行为能够及时、适当地进行惩戒,造成对失信行为人的经济、道德或者其他约束,使其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并对其未来的预期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这是失信惩戒机制的内在含义。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失信惩戒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基于信用记录,通过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信用产品对失信行为进行的市场性惩戒,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的司法性和行政监管性惩戒以及对失信行为人的社会性和行业性惩戒。其运行机理在于以信用记录的形式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予以准确的记录、保存和标识,并将其置于全社会的监督控制之下,通过市场、行政监管、法律、行业自律及社会道德等综合惩戒机制给予失信者及时适当的惩戒,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

(三)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机理

1.通过生产、销售、购买、使用信用产品形成的市场性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拒绝进行交易,让其遭受种种不便。

2.通过综合利用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机制,记录和公示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和组织,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并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力量。

3.通过行政性监管性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经济赔偿或行政处罚,使之在财产、人身自由、资格准入等方面付出代价,同时,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减少重复建设。

4.通过行业性惩戒机制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对政府委托下对失信行为人进行行业资格准入的限制,甚至责令退出行业,使之在行业内难以立足。通过自律、互律和他律的约束机制,提高行业信用水平。

5.失信惩戒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信用水平和创造信用环境,因此要及时接受被失信惩戒机制处罚者的投诉和申辩,纠正记录错误和帮助失信者修复信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信用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电信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前提条件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早建立起政府推动、以信用服务业为主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能够如实反映市场交易者信用状况和应对措施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快信用立法,为失信惩戒提供法律保障

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要尽快推进《电信法》的出台,同时制定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内容,失信惩戒的实施主体及其责任。

(三)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基础条件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防止因授信不当以及因客户违约而发生信用风险,是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目标。鉴于电信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比较薄弱,没有形成防范信用风险的机制,所以应该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尽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把现代信用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四)推动行业协会建设,为失信惩戒提供客观环境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间体是行业性惩戒的实施者,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协会按规定承担行业性失信惩戒功能,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记录、披露所属企业信用行为,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约束,改善业内的信用状况。政府应当在法规建设、业务环境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支持信用行业协会,使协会得到培育发展,同时又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业协会能够诚信守法、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赵兴源,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EB/OL].http:///220/a153773.html.

[2]谭永智,李淑玲.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21-24.

★ 学生惩戒制度体会

★ 青岛惩戒学生作文

★ 高校受惩戒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之构建论文

★ 关于生活道理的作文:三思而后行

★ 应让学生的问题多起来

★ 学校德育应重视礼仪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

★ 升旗国旗礼形式应统一-论文

★ 公路工程建设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论文

篇12:失信的历史典故

为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理解并执行,现将《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发《办法》的背景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诚信建设”的工作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用是市场监管的金钥匙”。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打击严重税收违法失信行为,提高税法遵从度,优化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4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1号修改,以下简称《原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本《办法》。

二、主要修改内容

《办法》对案件公布标准、信息公布内容、信用修复、案件撤出等进行了修改。现就主要修改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名称的修改

《办法》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修改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主要考虑本《办法》是对税收违法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的重要制度,增加“失信”二字更能体现这一特点,同时各部门的“黑名单”制度多采用“失信”表述,修改后更为统一,便于部门衔接。

(二)关于案件标准的修改

1.修改逃避追缴欠税标准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办法》将逃避追缴欠税纳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的标准由“欠缴税款金额100万元以上的”修改为“欠缴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的”。

2.将走逃(失联)企业纳入公布范围

部分企业利用走逃(失联)等方式不履行税收义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经济秩序。为有效遏制当前走逃(失联)企业日渐增多的趋势,《办法》将“具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发票等行为,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走逃(失联)的”明确作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的标准之一,包括税务局稽查局作出行政决定前已经走逃(失联),以及税务局稽查局作出行政决定后走逃(失联)的。

为增加对走逃(失联)企业的震慑和打击力度,对于未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走逃(失联)案件,经税务机关查证处理,进行公告30日后纳入公布范围。同时,30日的公告期给走逃(失联)企业自我纠正、接受税务机关处理以及异议申诉的时间,有利于引导纳税人遵从,也保障了纳税人的权利。

(三)关于信息公布的修改

1.增加实际责任人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一致的处理

近年来,部分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借用、盗用他人身份实施违法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税收经济秩序。为维护被冒用信息注册、确无涉案行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联合惩戒的准确性和指向性,《办法》第七条增加如下表述:“经法院裁判确定的实际责任人,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涉案行为外,只公布实际责任人信息。”

2.增加信息更新条款

为确保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真实、准确,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办法》增加第十条信息更新内容,具体表述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变更。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变化后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经实施检查的税务机关确认,停止公布并从公告栏中撤出。”

3.延长公布时限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办财金﹝2018﹞424号)规定“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为三年”,为与其保持一致,并进一步增强惩戒效果,《办法》将公布时限由2年延长为3年。

(四)关于信用修复的修改

1.规范信用救济程序

规范信用救济程序能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办法》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当事人的信用修复按照公布前、公布后,分别在第九条第一款、第二款明确了相应的操作程序。

2.拓展信用救济措施范围

随着“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大格局逐步形成,失信主体对自身信用修复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建立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鼓励守法诚信也成为税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信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办法》进一步拓展了信用救济措施的范围,第九条第三款明确“具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发票等行为,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走逃(失联)的”“其他违法情节严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中偷税、逃避追缴欠税当事人也适用信用修复措施。

(五)关于惩戒措施的修改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普洱市农村信用社考试会计预测试卷下一篇:离婚上诉书撤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