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7-15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9篇)

篇1: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苍溪县五龙中学 王友荣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篇2: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德国数学家HermannWey 进入初中,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负担加重了,难度也增大了,学习数学感到力不从心,且经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加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要求更加严谨,与生活及学科间联系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但学生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从而适应不了初中新课程的变化,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需要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回顾教学、寻找理论

作为施教者,我使用以下的手段,发现了一些问题:

1、订立规矩,学生统一执行,学生反映束手束脚,放不开。

2、上课进程千篇一律,回忆旧知识——提出新问题——例题讲解——练习

3、习题讲解过多过细,过早的提供思维模式,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能力,无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实施自主学习

4、做题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评判的标准就是是与非,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显然,我们熟知的一些教学手段在我们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在新课程指引下的现代数学教学应该是怎么样一个模式呢?经过请教和探讨,我发现: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一个显著转变是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教会的,不如说是学生学会的。因此在现代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现代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现代数学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

二、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

经过探索,我初步构建了现在的新的一个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1、上课直接发言,采纳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组织加工给与答复。

2、例题讲解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学生的思路出发,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一些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

3、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总结交流,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树立学生的信心,认识自己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进程的改进方面,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要顺利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呈现序列等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数学知识相互作用的顺利进行。

结合以上的学习体会以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构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尝试:在我的教学中前30分钟的时间十分紧凑,新课程的进入呈现多元化,保留了传统的对旧知识回顾进入新课,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措施,例如:在讲授菱形时,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自发的进行探究其性质;画旋转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观察了实际生活中的电扇,自做的风车等,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取信息。而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大量启用了类比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关键内容的总结更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大胆发言,自己陈述观点和归纳总结。例题的讲解也完全由学生的观点出发,广纳各方意见,最终一同整理归纳。而每课时的最后时间由随堂练习和个别问题指导组成,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有助于我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学生接受情况。

三、指导学法,自主发展

学生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目前我根据随堂练习掌握的情况,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主战场,而我在教学中一贯的强调要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思维过程,寻找原因,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矫正。例如拿出一些典型的问题故意放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或者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陪同暂时落后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往往是我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我的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得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目的。

四、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激励学生,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励的方法有:

1、对部分学生要提出期望,主要是针对较优秀的学生,要不断抬高对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以消除他们自满的情绪。当然教师也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单独谈话,多用类似“我觉得你的能力没有全部发挥”、“你在某某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为什么不展示出来”等激励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信心得以增强。2、多表扬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意表扬、不能批评,教师要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要注意他们每一次得进步,要及时给于肯定,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对于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悉教师的肯定的评价和对他们的期望,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主学习方式,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4、要培养学生成功的意识,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指导,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经历,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不同层次我对他们课外的要求也不同,给的练习也分了好几个层次,并在逐步将低层次的练习减少。常拿学生的长处与优秀的兄弟学校学生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总结经验,再寻新法

篇3: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的观念的转变与提高, 而教师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最佳途径在自己的课堂, 也就是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客体的位置,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参与中, 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强调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文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通过情景的创设, 滋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土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种主体性, 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 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 给予点拨、激励, 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 引他们“入景入情”, 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 求得快乐。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 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 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但这种“创造、体验和感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毕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 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 手拿一张纸, 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 并无限次对折, 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 大吃一惊, 兴趣也随之大增, 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引进三角知识时, 让学生亲自设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 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 再让他们归纳“结论”, 讲讲、证证。就这样, 每教授一个知识点, 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 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 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二、通过课堂上知识探索, 滋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动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自己发现, 能够深刻理解知识, 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过程, 并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情形, 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一题多解或题目的改编的探索,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1 如图1, 在梯形ABCD中, AB//CD, ∠A=90°, AB=2, BC=3, CD=1, E是AD中点.求证:CE⊥BE.

对于这道题目, 我不是简单地就题论题, 而是对其证法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探究。 (下面CE是学生探究得到的几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2, 作CF⊥AB, 在Rt△CBF中, 由勾股定理易得:CF=22, 又E是AD的中点, 故DE=AE=2, 分别在Rt△CDE和Rt△BEA中, 由勾股定理易得:CE=3, BE=6, 在△CBE中,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CEB是Rt△, 即CE⊥BE得证.

证法二:如图3, 分别延长CE、BA交于点F, 易得△CDE≌△FEF, 则CE=FE, AF=1, 又AB=2, 所以BF=3, 又因为BC=3, 所以BC=BF, 在△BFC中, 由三线合一定理得:CE⊥BE.

证法三:如图4, 取CB的中点F, 连结EF, 则EF是梯形CDAB的中位线, 易得EF=2, 则EF=CF=BF, 则∠CEF=∠FCE, ∠FEB=∠FBE, 在△CEB中,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CFB=90°, 即CE⊥BE。

通过对本题多种证法的探究, 不仅复习了几何当中几个重要定理的用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学生思维的开放, 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问题提出,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 只有主动地去探究, 才会有所创造。因此, 在教学中, 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通过观察、尝试操作参与探究知识的规律, 为知识掌握消化创造条件。教材中处处有探究的内容, 生活中的情景的再现, 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钻研教材并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我们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 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并主动获取知识, 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 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 但是, 在做综合练习题时, 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 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时, 可设计这样一些实用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做适当的归纳总结.会启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1:如图1, 在△ABC中, AD是高线, AE是角平分线, AF是中线

问题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 若x的值为偶数, 则x的值有 (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问题4:如图2, 在△ABC中, AD是高, AE、BF是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 ∠BAC=50°, ∠C=70°, 求∠DAC, ∠BOA的度数.

例如: (原例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 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 周长为14, 求底边长。 (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前两题相比, 需要改变思维策略, 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 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像。 (与前面相比, 要求又提高了, 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 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

在教学中, 例题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 将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 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更能通过学生参与, 不断地发现新的结论, 新的体会。学生的解题视野就变得开阔了, 解题过程也就不枯燥乏味了,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 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通过分层次的课堂练习, 深化学生自主探究

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 形成技能获得能力培养, 深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 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确实课堂分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围绕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能力从多角度, 全方位设置几组强化练习题, 包括引伸性练习, 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以起点低, 解法多, 能体现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为主, 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成功。又包括思考性练习, 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自主探究精神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 在上完“分式”后, 我设计了以下三组练习:

A组:

(1) 当____时, 分式1x2-9无意义.

(2) 若分式x2-4x-2的值为0, 则x的值为____.

B组:

(1) 若一个分式含有字母x, 且当x=1时, 它的值为12, 则这个分式可以是____. (写出一个即可)

(2) 请将式子:2a- (a+1) +a2-1a-1化简后, 再从0, 1, 2三个数中选择一个你喜欢且使原式有意义的x的值带入求值.

C组:

(1) 有一道题“先化简, 再求值: (x-2x+2+4xx2-41x2-4) , 其中x=-3” 。小玲做题时把“x=-3”错抄成了“x=3”, 但她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 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2) 给定下面一列分式: (其中) -b2a, b5a2, -b8a3, b11a4

①把任意一个分式除以前面一个分式,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根据你发现的规律, 试写出给定的那列分式中的第7个分式。

五、通过学生知识之间网络的整理, 寻找解题规律、技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授复习内容时,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复习方式, 注重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要复习的知识点, 让学生结合所整理的知识点, 提出问题, 全体学生共同思考, 教师起到点拨作用。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与课堂教学, 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功的乐趣, 必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来培养各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展示探索过程、开放思维和理清知识线索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数学教育学报, 2005, (3) .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越岭.数学解题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4]曹学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观.天津教育, 2004.

篇4: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不同题目的解法,却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地去思考、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注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沉闷乏味,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为主,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以学生为本,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具有无限潜力的学生,充分认识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效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与喜悦。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要适时引导、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课堂,设置自学环节,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最后自主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答疑解惑。在这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去获取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和光彩,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愉悦教学,营造自主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是在教师的强制管理下进行,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这样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教师授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觉得沉闷乏味。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积极,学生态度也转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境之一。首先,在初中数学的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低姿态,走下讲台,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与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会感到压抑。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鼓励自主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容易引起烦躁情绪,教师应更加耐心与学生交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思维共鸣,让学生在聆听和自主思维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融洽平和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学教“相离”现象比较严重,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放开教学思路,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想空间,积极发言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自主学习有效引路。

1、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互启、互教、互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这对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很大帮助。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来进行合作方式的建构,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组建“帮扶型”小组。

2、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单靠一味的学习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或者以典故、趣事的方式,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层层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数学的运用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积极采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选取相关的数学开放题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处处服务于生活。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现在各大商场的抽奖活动为背景,所学知识,计算获奖的概率问题。通过这种题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转变自身角色,关注每一位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活力四射!

篇5: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走出角色误区,做好课堂引路人,实现主体换位。初中数学,逻辑性强,忌墨守成规,倡导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本。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走下 “圣坛”,放下 “架子”,甘当教学配合者、组织者,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体会遨游数学王国的快乐。

一、更新观念---走向自主学习的路径。

作为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敢于变革观念,善于发现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建议将提问作为课堂智慧,通过更新观念,立足于现有知识和课程内容,巧妙引导,得体串联,配合创设课堂情境,发挥学生自主解疑释惑的能力。

[案例] 三角形教学。

教学任务是形成对三角形初步感知,体会内角与边长的特点,同时,试着用数学语言表达自主学习所得。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自主思考的魅力,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我先让学生用彩纸条剪成三角形模型,用量角器测量三内角大小,记录相加,再测量三边的长度。

最后,与教材理论形成对照,很快就理解并掌握: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等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能启发学生自主意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解决心中疑问,体会数学原理。有助于深入领悟并开发数学能力、养成自主习惯、在探讨与佐证中强化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二、循序渐进---铺设自主学习的台阶。

传统数学课堂重视吃透教材、灌输知识,唯恐有所遗漏,课堂沉闷、学生被动、教师疲惫,然而效果极差。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的成功发自于疑问和乐趣,”新课改要重视以乐趣为引子,点燃学生的数学灵感火花。

教师要运用所学知识讲究提供 “台阶”,引导学生 “拾级而上”,缓解数学学习的压力,杜绝 “揠苗助长”.通过不断获取基础知识,培养日常技巧,学生会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学会主动交流,在合作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渴望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 方程应用题教学。

面对这一难点知识,如果直接出示复杂应用题,学生只根据教材例题的认知功能,无法形成饱满的思路,容易打击其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做基本训练: 利用书中习题,训练揣摩题意列方程式,并自主纠错。再展示相关信息: 李明买 5kg 柿子和 8kg 菠萝,共计 23.04元,其中柿子1.92 元/kg,菠萝1.68/kg.要求学生找到5 个重要信息,作为条件自主编写方程应用题,正确解答并思考用方程式解答法和算术式解答法,谁有优势? 小组自主学习之后,85%的学生利用数量特点,找到正确方法。结论: 依照数量关系分析,可以直接由题意得出算式,则适合使用算术解答法; 反过来,则是方程解答的思路更有优势。

这样,通过灵活转换题型,把教材任务化难为易,通过理论知识自主探究,教会学生分步骤解决问题。从 “同题异解”的方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奥秘,由静态训练到动态组合,最终解决问题。一题多变,使自主学习由易到难,思维空间由窄变广,更符合“全员投入、总体受益”的自主教学理念。数学之路任重道远,一蹴而就绝无可能。唯有选择自主教学路径,积累乐趣品尝收获,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学会钻研,拥有坚韧的自主精神,数学教学何愁不能成功?

三、生活为源---验证数学理论的生成。

真正的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往往又佐证着数学理论。新课改要求教师引领学生由盲从教材、生搬硬套走向挑战权威、自主思考和验证理论。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作为鲜活源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明智的教师懂得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开放型数学题,教学生运用数学视野去看待生活,懂得以生活为源头,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无限。

[案例] 直棱柱求解侧面积教学。

传统教学法: 这一数学知识讲授,传统上是直接给出直直棱柱的侧面积公式,让学生硬背公式,套用并计算出侧面积大小。如果在考场上,出现紧张、慌乱等原因而忘掉公式,学生就难以解答。自主教学法: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直棱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可以怎样证实? 很快就有学生讨论出用作业本纸粘合,制作简单直棱柱模型,再用剪刀沿着一条侧棱剪开模型,证明学生猜测是长方形完全正确。再稍作引导,学生就自主得出: 直棱柱侧面积 =底面 ( 顶面) 周长x 侧棱,或者几个侧面长方形之和。同时,计算得出直棱柱模型的侧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加以印证。

正如笛卡尔的观点: “数学这一知识学科,讲究精密逻辑,更需要着眼生活的泉源。”运用实际生活材料,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手脑并用,一把小剪刀、一张作业纸,简单的生活素材却体现出用生活印证数学的逻辑。这种教学思路,既能让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更能让学生化数学主动意识为生活运用能力。

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决定初中数学课堂质量必须完善,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立足新课改、走好教学路。把自主教学奉献给学生,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特点、贯彻以生为本新理念、鼓励和开发学生数学能力的良苦用心。愿莘莘学子开辟自主学习蹊径,找到生活应用源头,获取数学课堂的特有快乐。

参考文献:

[1] 赵国庆。 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 05) .

[2] 吴志丹。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 电化教育研究。 ,( 07) .

[3] 赵国庆。 知识可视化 定义的分析与修订 [J]. 电化教育研究。 ,( 03) .

篇6: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多维互动性等特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要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三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关键词:自主

主动

民主

引导

日前,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满堂灌”仍然充斥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屡见不鲜的现象。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将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和意义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是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区别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演,学生是配角,甚至是观众,教师与学生“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学习。人本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参与的主动性,在于他们积极思维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主实践,主动探索,创造性的学习。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然而,“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鲁塔戈语)”学生被动地听课,会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愿主动地学习,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其实,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耽误时间。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就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无须动脑筋就可以获得现成的知识,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获得知识,自主思考的范围大,力度大,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点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自学,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

(3)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的洪流如何迅速奔腾,仍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格式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从实践中提炼了“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基本格式: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应用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出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谐一致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2)自学讨论。出示教学目标后,要围绕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创设自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自学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启发诱导。在自学讨论后或自学讨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艺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启发式教学虽然历史悠久,是教育界始终推崇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如把“问答法”当成“启发式”,所以一上课就连珠炮似的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等等,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小,思考的含量太少,学生有问必答,热热闹闹,这实际上还是注入式的变种。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启发诱导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应用评价。在经过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三个阶段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发、指导下,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要把预先设置好的练习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结束后,接着便是达标测试,教师通过投影、小黑板或预先打印好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做到当堂达标。

三、课堂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学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活动的效益就会成倍增长,所以,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呢?

(1)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学说,对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有积极的意义。所谓“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有可能达到的较高的发展水平,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最有利于学生生成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是因为,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学生具有能够掌握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想转化为现实性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心智活动必然高速运转,各种能力也因得到最有效地磨练而逐步形成与发展。同时,成功的喜悦又必增强自信心与学习热情。这就为学习奠定了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如果学习材料难度大,学生将其视若天书,不知教师所云为何物,或者教学速度过快,快得使学生没法跟上,学生就进不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反之,如果学习材料的难度过低,或者教学的速度过慢,学生也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还要使学生明晰地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不应该仅仅单纯地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意义,它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娴熟地掌握了它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娴熟地掌握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利害关系非常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相信学生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3)通过有效地预习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有效地预习是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佳策略之一,预习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预热”,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入自主学习的广阔海洋。

只要我们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努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一定能培养起来。

篇7: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

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4(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做的却是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

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篇8: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采用多种办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一) 加强情感教育, 用爱心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觉得难, 没有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 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 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耐心是爱心的延续, 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

比如, 我班上有一位刚从外校转来的男生, 父母都外出打工了, 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他性格内向, 学习成绩又不好, 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 又害怕同学瞧不起他。经过观察发现, 他其实心里还是想学好。于是, 我就找了班上几个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 主动和他谈心, 解除她的思想顾虑。然后, 我也主动找他细谈, 进一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 让他渐渐的融入到同学当中。另外, 我也从生活、学习上尽量帮助他。他成绩差, 我找了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帮助他。同时, 我也耐心辅导, 在他作业完成得好时, 我就在他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给他, 而不该错的却做错了我就画一个哭脸给他, 这样他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当看见他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学习时的那开心劲, 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在教学中你只要对学生付出爱, 真心的关爱他们, 学生是会感受得到的, 他们才会真心的喜欢你, 乐于接近你, 并主动的想把你这科学好, 不然在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对不起你这个老师。所以,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 不得动辄打骂, 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 耐心地教育, 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 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 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上来。

(二) 根据学生心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自信中主动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 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 而且在他们成功时, 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 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 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 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走进课堂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 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

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看待分数, 正确对待自我。只要现在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 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因此, 我从教学中告诉学生, 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 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 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 都算是小有所成。另外, 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讽刺。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 适当选择方法, 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 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 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和分类指导, 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学困生跟得上, 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得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优化教学过程, 让课堂教学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 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 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 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 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 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 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 可以张开双手, 掌心面向学生, 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同时双手也演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变换, 让学生开阔了视野, 感受到身边时时有数学。以实例形象展示, 这样让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 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生活实例, 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 在讲相似三角形中, 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 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数学学习中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 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 达到熟悉内容、认识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 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预习时这些不懂的内容。

(二) 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环节, 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 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怎样听好课呢?

1. 在听课时必须专心, 桌上要随时放着一个演算本, 课前老师会巡视一圈, 时刻检查学习用具, 以养成习惯。

2. 抓住重点作上笔记, 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 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 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 以便复习巩固。

3. 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 多提问, 保证能听懂。

4.课堂上要跟随老师的思走,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要做到时刻抽问, 防止学生走神, 让学生互相评价, 最后教师作点评。这样, 教学课堂就活跃起来, 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提高。

(三) 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数学强调基本的数学思想, 那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 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 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 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 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 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 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 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 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 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 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 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启发引导, 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 还是课堂上的学习, 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生, 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 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 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 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 所以, 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 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 观察的结果还可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就养成了自觉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课后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 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重点在什么地方,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 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注意难易程度, 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学生逐步提高。

摘要:要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就必须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下足功夫。如何下功夫?通过何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篇9: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05

长期以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不同题目的解法,却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地去思考、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注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沉闷乏味,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为主,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以学生为本,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具有无限潜力的学生,充分认识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效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与喜悦。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要适时引导、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课堂,设置自学环节,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最后自主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答疑解惑。在这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去获取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和光彩,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愉悦教学,营造自主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是在教师的强制管理下进行,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这样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教师授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觉得沉闷乏味。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积极,学生态度也转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境之一。

首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低姿态,走下讲台,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与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会感到压抑。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鼓励自主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容易引起烦躁情绪,教师应更加耐心与学生交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思维共鸣,让学生在聆听和自主思维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融洽平和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学教“相离”现象比较严重,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放开教学思路,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想空间,积极发言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自主学习有效引路。

(一)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互启、互教、互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这对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很大帮助。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来进行合作方式的建构,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组建“帮扶型”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彼此的认知冲突中进行更广泛、更多元的思考,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探究能力。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单靠一味的学习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或者以典故、趣事的方式,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层层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数学方程式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未知数的变化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思 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的运用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积极采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选取相关的数学开放题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处处服务于生活。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现在各大商场的抽奖活动为背景,所学知识,计算获奖的概率问题。通过这种题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转变自身角色,关注每一位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李丽珍.刍议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

[2]杨振东.论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字化用户,2014(5) .

[3]侯进国.促进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 .

[4]方松.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究.读写算:教研版,2013(14) .

[5]傅喜.新课标下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1(4) .

上一篇:XX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参考下一篇:2023致青春里那么爱着我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