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团队建设

2024-07-11

学校的团队建设(共6篇)

篇1:学校的团队建设

学校招生团队的管理与建设

一、营销队伍的建立

营销团队的建立要从作用、目标、策略、结构、规模、报酬六个方面来考虑。

A、营销队伍的作用 营销团队是联系学校与客户的纽带作用,同时是学校的象征,能为学校带回许多相关的客户信息;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学校市场营销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营销队伍及其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招生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以我们的课程顾问应该是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营销队伍也是运营成本最高的一种市场策略。

B、营销队伍的任务目标

收集信息:寻找、发现、发展客户; 咨询:向客户传递学校以及相关课程信息;

推销:精通课程“推销”艺术;

客服: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并对客户的问题提供咨询解答意见;

市场分析: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搜集,工作并填写访问报告,收集相关的业务信息。

C、营销队伍的主要工作策略

1、课程顾问与家长个别接触:课程顾问通过电话或面对面与潜在客户或现有客户交谈;(电话营销与顾问式销售)

2、课程顾问与家长群体接触:课程顾问向家长群体作系列

教育讲座;(公益讲座)

3、营销小组向家长群体作成果展示:营销小组组织各类学生或家长活动(冬令营、夏令营、节日联欢、亲子互动、开放日等)向家长群体作成果展示;(活动营销)

4、营销会议:课程顾问通过展示课+演讲会的方式进行课程介绍;(会议营销)

5、专家报告会:营销小组联系专家到学校里举办教育性的研讨会,讲解和介绍英语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或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营销、公关营销)

6、定期客服:课程顾问定期有目标的进行学员回访,了解客户满意度,采集客户信息,把握市场需求。(服务营销)

D、营销队伍的工作结构

1、区域式组织(按学校划分)

将学校的目标市场以学校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课程顾问负责一个或几个片区校的全部市场业务。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它具有如下优点:

A、便于考查工作绩效,激励工作积极性;

B、有利于课程顾问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有利于细分市场,拜访客户比较省时省力,有利于单向纵深挖掘市场。

D、但是如果学校课程众多在无法兼顾的情况下,课程顾问会偏好热报的课程,而无暇经营所有课程或具有潜力但目前市

场需求一般的课程;(例:以启蒙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

E、学校的核心市场会把控于个别优秀的课程顾问手中,有一定的风险性。

2、课程式组织(按课程划分)将学校的课程分成若干类,课程顾问(组)负责销售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课程的销售组织形式。其适用于课程类型多、专业性较强、课程间无关联的课程销售。(剑桥组、牛津组、3L组、新概念组等)最大的优点是课程顾问专项推销,可集中精力并趋于专业化。最大的不足是学校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课程顾问(组)向同一客户销售不同的课程,这种多重推销不仅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也常常容易使客户产生混淆。

3、年级式组织(按年级划分)

将学校的目标市场按学员的年级来进行分类,课程顾问负责向特定年级进行销售活动。适用于同类客户比较集中时的课程推销。(低幼年级、中高年级、初中年级、中高考等)

其优点是课程顾问可以深刻地了解他所接触的客户的需求状况及所需解决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销售活动。

不足是当同一类型的客户比较分散时,会增加课程顾问的工作负担,影响销售绩效。

4、混合式组织(按需混编)

当学校的课程类型多、客户的类别多而且分散时,往往综合考虑区域、课程和客户等因素,来考虑销售的组织形式。根据诸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相互间的关联状况,可以分别组成:课程——区域混合式;年级——区域混

合式;课程——年级混合式;区域——课程——年级混合式。混合式销售组织中,每一位课程顾问的任务比较复杂,面对的上级比较多,因此,非不得已一般不采用这种组织。

E、营销队伍的规模确定

营销队伍的规模可以用下列方法设定:工作量法、分解法、边际利润法。

工作量法:由塔利所创。通过计算拜访客户、潜在客户的次数,来决定课程顾问人数。

1、确定每个客户(学员)年拜访次数;(例:3次/年)

2、用总客户数(总学生数)乘次数,得到总次数;(例3000×3

3、设定每个课程顾问年可拜访的次数;(例:900次)

4、总次数除以每个课程顾问平均年拜访次数;(例:3000÷900)。工作量法适合于年级式组织或区域式组织来进行队伍规模确定。

分解法:

预计年招生总额除以预定每个课程顾问的年招生总额;(例一名课程顾问年招生最低不少于200人,计划年招生1000人以上,则需要5名教育顾问)课程顾问年招生数额要通过成本核算与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来确定。

边际利润法:

源于经济学概念。当毛利大过增加一位课程顾问的成本时,学校将增加净利润。该方法需要考虑:增加一位课程顾问所增加的毛利;增加一位课程顾问的成本;潜在市场空间和课程顾问要相匹配。

F、营销队伍的报酬

课程顾问的收入通常由固定底薪、销售佣金及奖金构成。课程顾问比行政内勤人员经历更多的挫折并感到沮丧,要激励课程顾问不畏挫折,薪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想留住优秀的推销人才,学校必须发展一套吸引人的薪酬制度。

工资基准:工资水准主要是考虑到底要多少薪水才能够吸引住课程顾问愿意留在销售岗位上努力工作。工资基准要充分考虑课程顾问的:

工作量;难易程度;同行业水准;资历和能力。工资制度: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不可能有不吃草的马。良好的工资制度既要能激励课程顾问尽其最大努力推销学校课程,也要使学校能在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法下达成招生目标。

学校通常采用的营销人员工资制度有三种:薪金制(固定工资);佣金制(零底薪);薪佣制(底薪+提成+奖金)。

薪金制(固定工资)

即提供课程顾问固定的薪水,无其他佣金或奖金收入。薪水一般也不受实际招生数额影响,招多招少都得一样的工资。

薪金制在以下三种情况时常采用:

第一,当课程顾问的努力并不能显著影响销量时;

第二,当课程顾问的个别招生贡献及努力很难衡量时;

第三,在课程顾问工作职位中,包含许多非营销性的服务工作。

薪金制可以保证课程顾问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工作努力度

与薪金高低,并不直接关联,无法激励课程顾问尽其最大努力。薪金制适用于在学校前台负责接待咨询的咨询老师。

佣金制(零底薪)

根据招生量(金额)按一定比例计提的工资方式。其可以鼓励课程顾问集中精力于营销招生上。看上去十分公平,学校也不必支出固定的人员营销费用。然而佣金制下的课程顾问较没有安全感,学校对他们也缺少控制力。同时,佣金制使课程顾问顾及眼前利益而常损害学校长期利益;客户无须课程顾问长期维护。(此为保险业采用的薪资体系)

薪佣制(底薪+提成+奖金)

固定底薪和佣金,是目前最普遍的营销工资制度。建立薪佣之间的比例是其中核心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建立不仅不能结合薪金和佣金制的优点,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薪佣制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实际课程顾问招生成本估算出优秀的课程顾问完成年度招生任务后的年总收入。把估算的年总收入合理分解为年度底薪部分和提成+奖金部分,再对佣金部分进行细分。

二、营销队伍的管理 营销队伍的管理从招聘、培训、管理、激励、评价五个方面考虑。

A、营销队伍的招聘

优秀课程顾问必须具备的品质:精力异常充沛;充满自信;经常渴望金钱;勤奋成性;耐挫力强;忠诚。这些细节要考察到。

不合格课程顾问的典型特征:缺乏强烈的成就感,对家长实际需要漠不关心,对学校业绩也不在乎;专注于学校提供的价格

策略与优惠条件;对家长花言巧语或死磨硬缠;用嘴说,不用心;成交后立马像断线的风筝;警觉性差,被动工作。

招聘工作中要遵循的几点用人原则:为工作挑选合适的员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刚开始就不能胜任工作以后一定也不能胜任。优秀的员工不是培养出来的!宁缺毋滥,优秀员工可遇而不可求!

B、营销队伍的培训 未经严格训练的课程顾问,投入招生会产生以下问题:

1.经常遭拒绝而无解决问题方法,对学校及自我失去信心; 2.家长对学校和课程失去信心。(散播负面口碑); 3.课程顾问流失率大,学校招生量始终不能改善。培训周期:初期上岗培训8-12周为宜。

C、营销队伍的过程管理

建好队伍必须管好队伍;管不好浪费的是金钱,收获的是负面口碑加坏心情。有效的管理是简单的目标责任体系(校长的事);计划预算体系(校长的事);绩效管理体系(校长的事);薪酬激励体系(校长的事)。

高层决策要理性(计划明);中层落实要担责(分解细);基层执行要到位(行动实)。

一、做好营销目标分解

按权责对等方式来确立目标:高层——经营责任;中层——增量的实现;基层——执行力。

二、每周必须抓好的几件事

跟进检查,建立每周例会、每日报表制度,收集部门工作信息;衡量工作进度及其结果; 评估招生总额,并与工作目标进行比较;及时向部门反馈结果并对

下属的工作进行辅导;在追踪的过程中发现严重的偏差,要找出和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或者变更调整营销计划。方法并不复杂,但关键是要能细致,并不断坚持。

三、扎实抓好报表工作

精简实用,“宁缺毋滥” ;建立流程,提高效率;责任到人和部门;建立资料库,方便使用;制度化,纳入考核;反馈及时;尽快答复,及时响应;及时处理分析,利于决策。

日报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掌握招生进度;各新招班级累计生数和完成率; 监控实时招生总量:各片区校的当天日招生量; 掌握招生有效信息量;课程顾问每天新增有效信息量与失效信息量。招生危机预警,帮助学校随时监控招生进度和明细,及时发现异常,跟进问题区域和课程。

D、营销队伍的工作激励

物资激励:佣金制度;招生竞赛(奖品);奖金。

精神激励:表扬;荣誉称号;颁奖;晋升;更佳的工作条件。

E、营销队伍的业绩评价

评估的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综合素质;为员工以后的能力提升提供依据。

评估的信息来源:业务的量化分析;客户的反馈;课程顾问的工作情况;其他同事的评价。

业务量化分析:招生数;费用额;指标完成率;同期增长率;团队中的排名。

篇2:学校的团队建设

“全团带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年龄接近并相对成熟,能更好地按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工作,同时团在带队过程中自身又能得到实践与锻炼。少先队事业还是整个党、团事业的源头,共青团带领好少先队,少先队事业就能蓬勃发展,共青团事业才能基础牢固,才能使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转折点,是由一个单纯的少先队组织向一个单纯的共青团组织过渡转变的过程,也是少先队员积极向共青团组织靠拢,并加入团组织的一个重要转折过程。正由于初中组织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即团队共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因此如何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各自的优势,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全面推动团队工作一体化,成了目前我市各初中关注的问题。

我们针对目前初中团队工作的具体情况,通过到中学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并制定的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团队组织,配齐班子人员,创建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平台。

1、引起领导的重视,增强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意识。我们认为要加强与教育局的联系,召开全市性的中学团队一体化工作会议,邀请初中校长、分管团队工作的领导、中学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引起学校领导和广大团队干部的重视。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团队一体化的号召力。要求健全团队组织在坚持“民主选举,集中领导”的原则和“以团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团建”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支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初中队一体化”领导班子。

3、加强培训交流工作,深化团队一体化的认识。组织全市初中的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进行业务交流培训,通过学习日、培训班、交流观摩和“初中团队组织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中队辅导员培训,让他们深刻理解团队一体化对于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团队干部的培养,使之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养成了勤奋工作、务实求真、开拓创新、严于律己、率先示范的工作作风,形成素质好、作风正、观念新、能力强、效率高的强有力的团队领导班子,从而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组织的号召力。

二、主题活动开展好,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凝聚力。活动开展是学校团队组织的凝聚力所在。要组织广泛开展适时新颖、丰富多样,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满足青少年需要的“文明成才”活动,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凝聚力,达到团队共兴的目的。可以利用团队纪念日、清明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纪念团队组织成立学习座谈会、演讲赛、看望慰问老团干等活动,从理论到实践,身体力行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同时各校也可以结合全校中心工作或阶段性工作重点,通过举行班队会(课)、校园文化艺术节、讨论会等活动,使团队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团队队伍建设好,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战斗力。初中团队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寻找一种新的初中学生组织形式、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初中团队员队伍。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数量大、质量精、作用强、素质高的初中团队员队伍是我们初中团队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强提高团队员队伍战斗力的核心所在。

1、通过“争章推优”等系列教育活动,把好团组织发展质量关、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初中团员队伍。小学里实施的“雏鹰争章”活动到中学阶段就变为“争章推优”活动了。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施方案也发生了变化。各校按实际情况制定争章方案、争章目标和要求,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中队辅导员和大队委员手中。争章过程也定为:定章、报章、争章、颁章四步工作。争章推优活动一般在初一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凡在第一学期争满所规定的章数的,可以在下一学期进入“少年团校”学习。这是团队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高素质的团员队伍和团队干部,实施以团带队,以团带班的“一帮一”活动。入团的目的不仅是要促进中学团员的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带动一大批的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也加入团组织。因此积极调动广大团员学生的积极性,让中高年级的团员(或班级)与初一的学生(或班级)结对,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通过学法指导、经验交流等,帮助初一学生适应由小学升入初中的环境,调动他们向团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引导帮助教育广大少先队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通过开办“中学生团校”,开展青少年“文明成才”系列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的队意识教育。初中有些队员随年龄增长不愿佩戴只有小孩子才愿意戴的红领巾,这在全国各地都带有普遍性。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初中实行团队组织并存,少先队员佩徽章,继续参加少先队活动。同时,完善并充分发挥中学生团校的作用,对队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培训,并从中推荐优秀队员入团,团队员仍保留队籍,留队带队,充当团代表的角色,体现以团带队的组织传统。通过中学生团校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帮助教育团队员成长、成才,提高青少年素质。

四、活动阵地管理好,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生命力。活动开展是团队组织凝聚力的所在,而活动阵地选好、建好、管好、用好是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是团队组织生命力的象征。活动阵地可以选择校内也可以为校外,校内包括班级、学校的整个校园、家庭阵地以及社会这个大环境。当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可以作为活动阵地的,我们要选择那些对学生思想教育有帮助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如良好的家庭环境、青少年宫、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同时要加强对活动阵地的管理,有选择的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五、课题研究效果好,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实效性。由于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是近年来加强团队建设的一项新研究的重要内容。各校都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因此加强团队一体化的研究、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求各校选好研究课题,针对团队一体化花大力气、下足功夫开展调研,将团队一体化工作做好。

六,要正确处理团队工作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好团队自身、外部环境和来自团员青年方面的工作关系,就是开展工作、打开局面的过程。团队工作自身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领导要求与青年意愿之间往往有一定差距。团干部在中间,要处理好这一关系,要善于寻找共同点,转化分歧点,沟通不同点。万事开头难,开起头来没有完。团干部要打开工作局面,怎样入手?有人希望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人希望稳扎稳打。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出发,要出彩,三把火后仍有后音和后劲。稳扎稳打也不要过稳,不要闷得时间太长,有成绩才能稳得住脚。在团队外部环境方面,与党支部的关系关键一条是多请示、勤汇报、勤沟通,让党了解团队的情况,知道团队工作开展的进度,以此得到支持。与上级团委的关系,关键要善于吸收消化,即生动、行政交给的任务也是团组织发挥作用、做贡献的需要,关键是急行政领导之所急。对团员青年,组织活动既要有吸引力,又要有组织约束,要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真正认识团员的权利和义务是持久地调动团员积极性的关键。

篇3: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一、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

1.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 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 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 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 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 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 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实现共同发展, 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2]。

2.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特征。

(1) 共同的目标。目标是团队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没有目标, 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应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目标, 开展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改革, 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3]。 (2) 知识技能互补。教学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且成员之间在知识技能上应该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 合作性。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成员愿意公开且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积极主动聆听别人的意见;成员间相互信任, 相互帮助, 有畅通的渠道交换信息;成员具有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大家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发展[4]。 (4) 合理的组织结构。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具有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团队带头人的双重角色, 除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教育思想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5]。教学团队成员在年龄、职称、知识结构上科学合理, 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有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 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课程之间、专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 教学活动日益复杂, 仅靠单个教师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 其成员之间可以互补知识、技术与经验, 有利于有效处理复杂的教学问题,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

2.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 重点对有学术造诣、热心教学改革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 或以他们为核心, 组成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的教学团队, 让团队成员在科研课题、教学改革、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才能,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的传帮带作用, 也锻炼了教学团队, 有利于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7]。

三、当前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 行政化倾向明显[8]。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为100个, 这100个团队带头人的平均年龄为56岁, 年龄最大者为91岁, 最小者为42岁, 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 (60岁) 的有40位, 占总数的40%。在这100位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中, 担任校级领导职务 (正副校长、正副书记) 的有16人, 占总数的16%, 担任处级 (不含学院正副院长及与学院级别相当的正副系主任) 领导职务的有3人, 占3%, 两项合计19人, 占19%。教学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或者担任行政职务后, 就很难保证其有充足的精力或时间投身于教学团队建设, 从而造成团队建设的弱化, 甚至虚化[8]。

2. 教师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大学教育经过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发展, 在“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思想的支配下, 逐步形成了较少约束、突出个性的自主化的教育教学传统, 这一传统被称为“浪漫主义”教学观, 它甚至成为大学教育的精神支柱, 从而导致大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立王国”, 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师的“领地”[9]。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只专注于自己的教学, 教师之间互不相干, 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即使在教学中碰到困难和问题, 也不相互交流沟通, 更谈不上协作, 难以在教学中产生重大的成果。

3. 教师对教学团队建设不够重视。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学校应该自始自终把教学放在中心地位。然而,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对教师考核时, 往往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 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大, 而且考核结果经常与职称晋升、岗位津贴、评奖评优等相联系。一些科研能力强而教学业绩一般的教师往往能获得较好的评价, 而那些教学能力强而科研成果较少的教师往往获得较低的评价。在这种科研导向的考核制度下, 教师不愿意将时间与精力放在教学上。当然, 对教师而言, 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没有吸引力。

四、对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些建议

1. 选择合适的教学团队带头人。

作为团队的核心与灵魂, 团队带头人应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 具备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标;能有效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 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能规划组织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认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10]。除此之外, 建议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宜超过57岁, 学校领导及中层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不适宜担任教学团队带头人[8]。

2.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

教师团队带头人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沟通, 尊重成员、关心成员, 积极疏导团队的建设性冲突, 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减少内耗, 营造坦诚、和谐的工作氛围, 尽快使团队工作步入健康运行的轨道[11]。

3. 应采取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考核方式。

篇4: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团队;学习型团队;和谐型团队;创新型团队;高绩效的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7-01

一、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学习型团队

要在团队中营造一种合作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知识,共享课程知识、教学经验、教育信息和学习能力的文化机制和环境氛围,构造团体协作学习的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以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有浓厚学习风气的集体。从严格意义上讲,教学团队并非一个正式的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主要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毋庸讳言,目前不少教师依然满足于自身渐现陈旧的知识储备,把学习看作是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在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中,除完善基本的组织网络外,浓郁氛围的营造、教师团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带头人只有站在更高层面上体会、把握学校办学思路,带动全体成员创造性地学习和开展工作,学校的办学思路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教学团队要大力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在学习中,倡导教师结合教改过程、热点话题、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学习,并结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进行反思。通过学习,促使团队成员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更有效的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和谐型团队

团队的和谐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要条件,这种和谐关系既包括与外部如各系部、学校教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团队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团队内部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人本主义作用,是保证教学团队长足发展、独具特色的重要保证。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简单说就是“人和”。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倡导形成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提倡师生共同学习。师生互学不仅是教师学习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和氛围。它必须建立在广大教师切实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师生共同学习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彼此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完善发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倡导教师间的横向交流与分享。无论是富有学科特色的教研组内交流,还是跨学科的研讨,都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提倡教师之间的当面交流沟通,着力改善教师人际沟通的理念与技能。这种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的改善过程,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的过程。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既要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又要及时发现教师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诚然,教师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学团队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追求。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离不开和谐,即团队成员之间和谐、每个团队成员与学生和谐、团队整体与外部环境和谐。

三、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创新型团队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1+1>2”的教学效应,更多更快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全方位打造立体化高水平的具有创新性教学团队。创新型教学团队是组建的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学团队,它的价值在于汇聚创新队伍、凝练教改方向、创造标志性成果和构筑教学科研学术综合基地,创新、远见、发展是创新型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创新型教学团队是当前教学建设中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新生力量,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产生。优秀教学团队不仅要成为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要成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与建立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要成为既是教学团队又是创新团队的全面发展的团队。

四、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高绩效的团队

建立高绩效团队的策略是目标一致、有凝聚力、有责任感三大基石,要使团队成员明确认知、认同团队的建设目标、教学目标,并通过增进团队成员彼此的理解增强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共同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建设任务负责。与此同时,不能把团队建设等同于团队合作,要认识到团队建设中的竞争机制也非常重要。对竞争的控制基于内部目标管理,即将团队的工作目标细化为团队成员的工作目标,并进行集中控制。团队负责人要对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公平的内部评价,甚至通过选拔淘汰机制使得最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与岗位和角色相适应,以创造更高的团队绩效。教学团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多样化能力的团队,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提高整体能力。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对于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教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加强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只有以合理的规划提高教学团队的水平,学科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通过教学团队方向的探讨,对建立学校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队伍,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为学校做出新的贡献,争取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改变现有的观念,建立具有实战性的教学团队方面提出新思路,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使学校教育团队更加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丁钢.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

[2]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5).

篇5: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建设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及学校布局的调整,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出现增多。我校便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要在此接受小学和初中连贯性、一体化的教育。实行一贯制以来,我校团队工作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做到环环相扣、面对面交流,同时团、队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活动,逐步呈现团队工作的连续性、层次性及递进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教育提供良好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氛围。

一、端正态度,在全体师生中树立团队一体化思想

人心齐,泰山移。在工作中,要积极向教职工宣传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帮助全体师生逐步增强一体化意识,树立一体化思想。此外,充分利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影响力进行全校表彰。

在此基础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联合开展团队活动,实现团队一体化。如:(1)团课走进毕业班活动,请初三年级各班支部书记给六年级少先队员上团课,少先队辅导员给初一年级的中队辅导员做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的讲座。(2)一年级小学生入队仪式,请初中的共青团员为小学生佩戴红领巾,并共同宣誓。(3)定期开展全校师生联谊活动。通过一系列团队活动的开展,缩短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距离,团队一体化思想初步树立。

二、确定团队一体化的工作管理模式

团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统一领导,形成分条管理、分块负责、条块结合的团队管理模式,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这个模式有三个特点:(1)打破原中小学的界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一体化的管理;(2)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取长补短,以全局的观念思考工作,实施管理;(3)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渗透和融合。

三、规范一体化衔接制度、组织规范

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顾问,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为辅导员,团员队员干部为组员的实验学校青少联合委员会。委员由团支部、少先队双方民主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团员、队员担任,分别根据需要设置委员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联络员等岗位。工作范围以我校为主,在岗位安排上,团支部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与总队辅导员联系做好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组织管理规范,在学校团队工作中建立适合团员、队员的管理机制。如:小学设计并使用“我写童年”的少先队员个人光荣档案,此档案伴随队员升入中学,直至离队。这个“我写童年”的少先队个人光荣档案,小学毕业后将以档案形式移交给队员所升入的中学团支部,作为小学少先队组织向中学团队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为发展团员的培养对象。中学团支部建立了“我的初中生活”个人档案,由个人定期记录,各支部负责保管。这样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个人档案。

四、做好团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的有效途径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共青团是青少年的群众组织,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他们所处的时间段正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全面实现一体化,做好团队衔接是关键。本着团建带队建,队建促团建,团队一体化全程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实现途径:

途径一:通过团队日常工作,促进衔接。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下沉工作重心,学校加强对中队干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初中少先队领导机构,在学校团委会中设立大队部,实现团队工作领导一体化。同时,加强初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中小学辅导员联系制度,聘请有经验的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为中学的辅导员进行讲座,召开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专题研讨会,将小学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延伸到中学,为团队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途径二:通过初中团队建设,促进衔接。按照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原则,实行“初一建团,初三离队”的组织机制。即在初中实行团队组织并存,团的建设向初一乃至小学高年级扩展,队的建设则一直延续到初三结束。同时,充分发挥中学生团校的作用,对队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团队员仍保留队籍,留队带队。在初一普及团知识教育,加大推优入团力度,实现建团强队的目标;初三延伸少先队的建设与教育,加快推优入团,实现强团带队的目标。

途径三:通过典型引路,促进衔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开展团员队员手拉手,支部中队心连心系列活动。在管理中建立适合队员心

理需要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在组织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篇6:学校的团队建设

前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和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效果。中等职业学校要上水平、有成效、大发展,就离不开一支业务精、技能强、理念创新、师德崇高的高效专业师资队伍。本文结合本校的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现状,围绕如何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的专业师资队伍展开研究。

关键字:中等职业教育

专业教师

团队建设

双师型

正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学历教育,同时带有明显的职业特色的教育教学体制在我国解放后尤其是近二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职业教育的师资,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科技经济水平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打造一只高效的专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特点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起步晚、结构不合理、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使得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在整体水平稳步提高的大趋势下还存在着许多其自身的特点和问题。归纳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师资总体数量严重短缺

我国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计划招收学生规模将达到800万人,而如果按照1:20的比例计算我们的专业教师至少缺额15万人以上。师资的严重缺乏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短板。

2、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就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职业教育本身又具有投入大、周期慢、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等特点。这对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我国现在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强、授课水平高、人员数量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则呈现出数量严重不足、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技巧和理念相对陈旧等问题。总体来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在基本结构上分布不尽合理。

3、教师素质不够理想

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还没有普通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制度和体系那样健全和完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从普通基础教育中数学、物理等学科转行过来的,也有一些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也就是没有师范教育的学习经历,同时还有一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留校生,同时由于近年来教师数量的补充使得教师的梯队不够合理年轻教师比例大等等。总的来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准入制度还不很严格,使得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在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也呈现出一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差异大,年龄偏低教师梯队分布不够合理等问题。

二、在专业技术教师的培养规律及梯队建设。

1、合格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就要具备以下职业素养,第一: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俗语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第二: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过硬的实践能力,我们要把学生打造成为合格的劳动者,那么我们自己先要成为一名劳动者。第三:要具有较强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技术和知识必须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要更快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第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人的教育,我们不但要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同时更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的学生都处在十七、八岁人生的黄金年龄,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这就更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将日常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人格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要较高的人格修养和师德师风。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教师的培养规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优秀的师资首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一名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理论学习、专业实践、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完善提高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过了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我们才可能锻造出合格的满足学校教学和社会要求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我认为我们刚刚步入职教行列的年轻教师可以学习师傅带徒弟的做法,拜师学艺、不耻下问,教师是一个对人的情商要求较高的职业,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不仅在要业务精湛、品德高尚同时与学生通过课堂上互动、生活中观察、情感上沟通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只有先信任、喜欢你,才能更好的学习你所讲授的课程,而这些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对职教工作的深入理解和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才可能做到。所以,虽然我们的年轻教师在知识上、业务能力上可以更胜一筹,但在教学经验、工作细节、方式方法上都是很需要老教师的言传身授的,这样我们的青年教师会成长的更快、更好。

3、专业技术教师梯队建设原则。

第一:以科学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学科梯队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校可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保障。学校应设立若干个经学校批准的学科方向,每一学科确定一到两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由治学严谨、师德优良、学历高、职称高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教师担任。要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培养手段,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入关口,优化教师队伍。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开设新专业的需求,从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校毕业生中有计划地引进专职(兼职)教师。引进教师应符合学科梯队建设的需求,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听课(包括理论与实际操作),评议合格后方可引进。

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建立教师校内培训制度。学校对具有一定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教师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学校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单位调研、学习,到现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达到现场需要什么我就能教什么的目的。

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操作技能 “双师型”教师是指除具有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外,有拥有本专业领域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近几年内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30%以上。

4、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能熟练开出本学科(相近学科)教学实验项目,对实验仪器设备能熟练操作运用;对缺乏实践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项实习和技能训练,也可以安排校内高技能教师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技能训练,如每周进行一项专项训练。

5、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要使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教师没有“一桶水”,是很难给学生“一杯水”的。因此,通过教师自学、函授、委培进修、技能训练等方式,使教师具备以一学科为主、多学科结合的广博知识,具有较强和较快的专业转换能力和精湛技艺,使多数教师能够跨课程、跨专业(相邻专业)任课,培养一支“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学是技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及技能高低影响巨大,因而必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专业理论教师的动手能力,可以挑选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教师,充实实习教师队伍。组派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加生产实践,选派一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参加高级工的培训,更新、完善现有实习教师的知识结构。

聘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实习教学的顾问,并组织参加教师师资培训、考核,合格的聘为实习教师。

提高生产实习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三个环节必须融为一体,力求“三者”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衔接。因此,一方面应提倡教师按专业活动的实用要求重新组合课程,提高生产实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作用,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备课、授课、实操能力、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督促生产实习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示范、多积累经验,多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可定期对生产实习教师进行考核和技能竞赛,使教师从中找出差距。

三、在师资队伍中培养和渗透校园文化和新时代的师德师风 现代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实践上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比拼,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传播。我们的每一名专业教师就是我们的宣传员和饯行者,那么怎样在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中渗透我们的校园主流文化,怎样把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师德师风注入每一名教师的血液中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除了给予专业教师必须的发展平台之外,还要关注到每一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把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行业能力提升、职业荣誉感、个体价值实现、归属感等考虑并通过多中渠道使教师的各种人格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和发展。从而可以极大的激励专业教师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自己,以达到逐渐形成具有行业导向、育人为本、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

四、探索如何将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师资管理机制中。职业教育作为一中与企业联系的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体制,本身已经吸收了很多企业管理中的营养。如果可以把一些企业人才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合理的引入到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师资管理机制中,比如:

人才选拔机制中我们可以学习大型企业在人才选拔中的一些理念,在考虑学识、技能的同时考虑到人的全面素质选拔出最适合教师岗位的人才;在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方面我们也可以考虑业绩与收入晋升挂钩、按照业绩定岗等方式等等方面。

总之,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我们的专业师资队伍也一定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北京,2006年11月16日

[2]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教高[2008]5号.北京,2008年4月9日

上一篇:寒假的雪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劳务作业分包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