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2024-07-14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精选8篇)

篇1: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出它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成为经济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某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又在不断加快,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暴露得较充分,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不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措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例如通过加强立法来约束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内外监督,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管

一、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中小企业中,会计无证上岗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企业中,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此外,他们在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几乎停顿。更为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普遍存在着“任人唯亲”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的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二)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未能真正地发挥

实行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有些中小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甚至将是否会做假账作为能否被录用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从未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四)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六)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仍不按规定设岗。如只设一个会计人员,该会计人员既当会计又当出纳,既管钱又管物,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但有些中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七)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中小企业由于不按规范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有些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以表代账,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另一方面,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愿让会计人员规范操作,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该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得不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调节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

(八)财务会计制度得不到落实,偷漏税现象严重

从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中发现,无论从问题发生的大小或税款查补的多少来看,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都比大中型企业高,原因是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制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领导集权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人员无法真正行使自己的职权,由于受雇的原因,只能听任领导,再加上会计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的作用自然受到影响,从而又滋长了领导的集权作风。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不了解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掌握不够,错用和乱用政策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也加重了企业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如全国人大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部公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都是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战略决策。这些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改善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

一、创新能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及时地补充、完善并颁布其他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二)重视会计控制

1、恰当的岗位设置。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有关的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

2、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改变那种发生经济业务后却不记账的做法,要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填制凭证,无论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在入账之前必须经过认真审核,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入账的正确性及合法性。

3、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为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以及管理人员数量、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包括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

4、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证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项工作往往有利于发现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三)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加强外部监督至关重要,只有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给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中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齐美华,全胜.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J].冶金财会,2003(8).2、郭娟,田志威,张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3).3、陈丽文.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4、张淑华,朱锦仙.谈如何对中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5、陆建军.重视中小企业会计规范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11).6、张芳.浅论中小企业会计的规范化[J].经济论坛,2004(18).7、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我国会计监督行为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2).8、陈新环,梁艺英.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0(4).

篇2: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监督的法律法规规定笼统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出台和修改了大量会计监督法规、规章,比如重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等,

从现行的这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监督中发现的大量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关于民事赔偿责任规定不完备,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较为笼统,相互衔接差,可操作性较弱。

我国证券立法中关于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比较完善。

比如:对注册会计师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执业、撤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予警告、暂停执业资格和吊销职业资格证书等处罚;涉及相关犯罪的,送交司法部门。

我国《公司法》中有如下规定:“相关责任人在信息披露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属于妨害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证券监督及经营机构提供虚假信息,

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刑法中对于以上各种犯罪行为都有明确处罚规定。

(二)会计师事务所中心业务偏离审计业务

根据《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指南准则》中规定:“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同时从事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非鉴证业务可以包括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财务咨询等。

我们知道,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同时从事安然公司的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甚至非鉴证业务的收入超过鉴证业务收入。

试想,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于报酬丰厚的咨询业务时,那么我们怎么可以期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会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高度的职业谨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服务呢?这种独立性早就淹没在“利益驱动”之下。

因此,美国在安然事件之后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其中就对中介机构从事的非鉴证业务进行了限定,这一点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三)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

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

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

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

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

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

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

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

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

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

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

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

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篇3: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探讨

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看,各地林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与《会计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与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的挑战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内部管理薄弱,会计监督不力

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形同虚设,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处理与经营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经济业务时往往按领导意志行事,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2.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组织结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并且许多林业企业管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任命,而非民主选举,任命干部大多重政治表现而非业务能力,厂长(经理)负责制未真正落实,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许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由此必然约束了林业企业领导者创业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会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很难激发员工活力与动力,也必然影响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目前,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审计、财政、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各有侧重,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监督合力远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其鉴证可信度比较低,起不到应有的公正监督作用。例如:现有的国有森林资源监督制度还是1989年建立的森工企业外部监督制度,实际上是外部监督内部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级派出的监督体制难以形成系统监督的整体合力。目前监督机构的设置仍然是分级派出、分级管理,成网络不成垂直管理的体制。二是被监督者决定监督者的使用、任免,监督干部有后顾之忧。这种由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决定监督者命运的干部管理办法,束缚了监督者的手脚。三是监督者的吃住行由被监督单位承担,难以克服软监督。现在驻各森工企业的监督机构的衣、食、住、行、工资、福利待遇仍然依附于被监督单位,影响监督力度。四是赋予的监督权力不到位,影响监督的制约力度。

4.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由于财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会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而在大部分林业企业中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同时大部分林业企业缺乏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仍依靠手工操作,这样也增大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监督弱化,不少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相当严重。

5.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林业企业的管理者,未受过高等教育,也未接受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负主要责任,因此低素质的管理者必然会弱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体系的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再加上半路出家的会计人员也不少,本身基础较薄弱,造成不少会计人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落后于会计实践和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林业企业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0.45%,而且大部分林业会计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

二、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林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造成林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既有其内部原因又有其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

(1)单位领导对会计法规认识不足,法纪意识差。

一些林业企业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会计监督丧失效力。比如违反回避原则,安排亲属在本单位从事重要会计岗位工作,在资金使用上为自己大开绿灯,侵吞国家财产;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领导干部带头私分预算外资金;法人代表指使会计人员隐匿收入、转移资金、偷逃税金,会计人员畏于权势,共同作弊。

(2)管理体制滞后,内审形同虚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过去旧的会计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当多的林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自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种弱化。同时这种管理体制也没有解决好会计监督对谁负责的问题。由于林业企业财务人员的人事、工资、职工福利等都由所在林业单位管理,使财务人员履行监督的职责时受到影响。按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在业务上要受国家财政部门的领导,但会计人员作为监督主体并不具备独立地位,他们是单位的一员,其利益关系依附于本单位和本单位领导人,会计工作是在本单位管理者领导下进行,这使得会计人员对单位产生依赖性,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无条件地服从管理者的意志,按领导意图办事,使林业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3)林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对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办法,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一些林业单位管理者出于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考虑,指使、授意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做假账,使得会计工作者受制于管理当局,直接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4)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会计工作同国际标准的日渐接轨,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表现明显。如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对辨别经济活动的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执业风险意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懂得预算会计、基建会计、林业会计和会计核算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财务管理和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的具体规定,还要熟悉林业生产和经营的业务流程,并有较强的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林业会计监督工作。

2.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作为会计的基本法律,如对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合理,记录不准确不完善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确保账证、账款相符等规定都是比较笼统和抽象的,缺乏操作和定量要求,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不相适应。目前,会计质量的补充规定往往还以各种文件形式出现,显得尤为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另外,会计方面一些必要关于林业企业的专门的法律尚未出台,已经出台实施的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缺乏严密性,可操作性差,如量刑标准不具体,执法主体不明确。从现实情况来看,会计监督的执法力度远远不够,仍然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对事不对人”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很少有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因违反《会计法》的有关条款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个别人因经济犯罪受到了法律制裁,也往往是从个人犯罪和刑法的角度处理的,很少能够让人总结会计监督方面的漏洞并吸取教训,难以起到法律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致使依然有人铤而走险。

(2)监督职能界定模糊,国家监督效率较低。

相关规定明确了内外部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其实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职能和责任不对称,影响了监督的效果。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中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协调沟通性差,造成监督资源浪费,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监督目的不太明确,有的当作平衡财政收入或创收分成的一种手段,表现在查处违纪金额达到内定指标就草草收兵或双方讨价还价。另外,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更有少数执法人员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弃原则。

(3)社会会计监督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积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会计监督体系中新生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他们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以“民间裁判”、“经济警察”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该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现行的制度还不能做到有效落实,一些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不强,执业质量不高,甚至协助林业企业做假账,搞假验资。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总之,由于我国林业生产起步较晚,基本上套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因此林业会计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在林业企业中顺利地开展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随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近几年,经调查发现许多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尚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单位领导法制意识差;内审形同虚设;约束机制欠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国家监督效率较低;监督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林业企业,林业会计,会计监督,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国双,柏连玉.我国林业转轨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01(6):56-58.

[2]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等.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194-198.

[3]郭永航,等.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2(3):1-3.

[4]郭丽华,等.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J].山东林业科技,2004(1):62-63.

篇4: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管

一、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中小企业中,会计无证上岗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企业中,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此外,他们在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几乎停顿。更为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普遍存在着“任人唯亲”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的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二)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未能真正地发挥

实行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有些中小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甚至将是否会做假账作为能否被录用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从未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四)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六)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仍不按规定设岗。如只设一个会计人员,该会计人员既当会计又当出纳,既管钱又管物,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但有些中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七)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中小企业由于不按规范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有些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以表代账,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另一方面,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愿让会计人员规范操作,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该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得不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调节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

(八)财务会计制度得不到落实,偷漏税现象严重

从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中发现,无论从问题发生的大小或税款查补的多少来看,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都比大中型企业高,原因是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制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领导集权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人员无法真正行使自己的职权,由于受雇的原因,只能听任领导,再加上会计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的作用自然受到影响,从而又滋长了领导的集权作风。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不了解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掌握不够,错用和乱用政策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也加重了企业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如全国人大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部公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都是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战略决策。这些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改善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及时地补充、完善并颁布其他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会计控制

1、恰当的岗位设置。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有关的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

2、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改变那种发生经济业务后却不记账的做法,要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填制凭证,无论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在入账之前必须经过认真审核,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入账的正确性及合法性。

3、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为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以及管理人员数量、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包括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

4、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证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项工作往往有利于发现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三)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

(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中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齐美华,全胜.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J].冶金财会,2003(8).

2、郭娟,田志威,张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3).

3、陈丽文.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

4、张淑华,朱锦仙.谈如何对中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

5、陆建军.重视中小企业会计规范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11).

6、张芳.浅论中小企业会计的规范化[J].经济论坛,2004(18).

7、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我国会计监督行为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2).

8、陈新环,梁艺英.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0(4).

篇5:企业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概述

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而形成的对会计信息的一种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完整治理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虚假的财务凭证不予认可,对于具有漏洞的原始凭证进行退还,当发现整个账簿的记录与真实发生的业务不符合时,不进行处理,并及时地向有关的领导进行报告。

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一门专业性非常高的工作,这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政策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企业的组织管理公开化有着严格的要求。

但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随便聘用员工开展企业的财务工作。

无证上岗的财务人员比比皆是,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知识也不了解便上岗操作,使得错账的现象屡屡发生。

再者,现在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难以监督,普遍存在着轻打轻罚的情况,大大减弱了整个会计监督应有的结果。

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意识薄弱使得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工作不上心,难以协调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力量共同监管。

同时,监督体系过多使得各方的监督个体对于自身的利益过度关注,导致整个监管的质量以及效率都不高。

尽管部分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其本质上的分裂也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经历了多次的检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整体现状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财务信息的合理化运用成了社会的监管部门,多方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各方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渠道。

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地合理化运作,保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符合会计教育的基本职能。

但是在近几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的大量资产不断地流失,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以及负担。

对国有企业而言,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方面是经济情况不能真实地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税款的跑冒滴漏现象,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了损失。

首先,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发展的最终话语权,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但是企业管理的封闭性导致内部关键岗位由“自己人”进行担任,缺乏外来经理人引人制度。

这种缺位的方式使得由少数人士直接决定公司的业务往来,这将引起在职工作人员的过度消费以及企业的短期形为等诸多问题。

由于企业内部的资产主体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压迫,使得整个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现象变得尤为严重,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优化管理者将被趋于中庸的平庸管理层所替代。

其次,公司的董事会监管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以企业的所有股东的信任为基础,进行企业业务的决策关系,是公司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董事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去留。

但是我国现下的大部分企业的董事会运行仍然延续了旧有的国企决策机制,使得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的经理层不受董事会约束,以及名人担任董事会理事等国家现象。

由于企业的大部分董事人员身兼数职,使得彼此之间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有所替代,没有充分地进行整个股东大会的动作。

而相应的监事会则牌游离的边缘,对于企业的执行层起到的监督作用不大。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三者由一人进行担任,使得最高领导者的权力过于集中,极易导致职能的错位以及自身权力的膨胀,加大犯错的可能性。

因此,建立合适的会计监督体系可以防范这几类风险的发生。

最后,由于企业中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同产生了大量的内部争端,使得管理者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朝着贪腐化的趋势发展,而执行者则消极殆工,阻碍企业的生产力。

这两者的不平衡使得企业的劳动人员的付出与其收入水平存在着极大的不符。

长此以往,易助成企业的贪腐风气,使得整个领导层的管理作用大大下降,不利于企业长久健康的发民。

而对于某些先进的企业,其通过建立分股计划,加大了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有效的会计监督方案,极大地避免了矛盾的产生。

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策略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是进行全面的内控制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职能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财会效率,比如将会计监督的职能分为“职工,政府,所有者,经营者”等不同的监督制度。

对于经济相关的进行全面的分类,有便于进行细致的会计监督策略。

首先,经营者会计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的内审部门对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划分,对管理层人员进行财务信息上的审查,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与各个来往单位人员的关系。

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反映公司内部数据信息的财务报表,以进行正确的决策分析,保障公司的利益,防治因为管理层的权力膨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大胆地抛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整个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

其次,债权人的会计监督是指对企业具有一定债务追溯能力的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一种监督模式。

可以通过对债权人运用实地工作地点以及问询等两种方式进行会计信息上的监督,以便了解企业的资金往来善。

同时,也可以委托当地的相关审计机构进行监督任务的开展。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农发行认为建立层次分明的五层监督构架是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方法,这五部分体系如下:县支行会计出纳部经办人员一线事前、事中监督;会计坐班主任事中、事后监督;

会计部门负责人的事后检查监督;主管行长会计事后检查监督;上级管理行会计事后检查管理监督(会计辅导)。

通过检查监督,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落实检查责任,进行后续检查,跟踪整改情况,实行“连环责任追究制度”。

(二)积极进行外部会计监督

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是指除去企业本身的一个监督,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税务部门或者银监会)开展的监督。

例如,财政部门进行的会计监督是指财政部凭借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对所存在的公司进行常规性的财务信息的检查,也可辅助一些相关的社会审计机构等。

这种财务工作的开展使得政府部门类的监督成为主体部分。

同时,国家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司法机构也将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以明确整个审计法律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是否匹配。

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会计失真的出现,因为虚假的信息可以使一方或者几方的人员进行受益,而导致其它人遭受不小的损失。

基于这种环境,建立高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必须平衡其中的矛盾,使得各方的利益有所平衡。

对于企业而言,独立的会计部门与财务人员并不能组成一个合理的会计监督的系统,仅仅是财务数据记录的部分。

而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则应包括企业的负责人,外部的审计机构以及单位的其他部门,只有把利益相关者统一起来,才可能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

当前,财政部门不仅仅要抓好制度建设工作,更要强化会计管理的行政职能,对于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注会行业、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等特别有影响力的事件上。

(三)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企业,应将优秀的上市公司做为企业发展的标杆,建立自身内部的信息披露规则。

通过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公开化的报告,使企业的员工以及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

在信息公开的渠道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例如,建立专业的网站以及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更新。

如果有条件,可以建立网站上的讨论板块,使得大众可以畅所欲言,详细地表达对企业发展的观点。

公开化的操作手法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报表改动的这一问题。

例如,四川的长虹集团在2月21日进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这份信息的披露透露出了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结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加强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的关键环节。

会计既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经济组织正常运转的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规范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

会计监督的出现,极大地平衡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以及矛盾,也保障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力量,可以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减小企业的债务压力,向企业管理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客观公允地展示企业的资产债务情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

篇6: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中坚力量,它占据着我国税收收入的一大半。随着国家的发展,优秀人才的不断增加,对于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核算不健全等等问题,他在不同程度上一定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会计的监督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使一个企业更加强大既能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又能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本文结合现有中小企业的特点就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的提出一些会计监督的方法及意见,使会计监督发挥它真正的意义,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下,能有效的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实施,在执行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发展;意见

在企业与国家联系中,会计是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这样造就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会计最大的岗位职责就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是根据经济业务内容所发生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审核,及时准确地登记入账。只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满足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核算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是实况,以及资产的购存、流转、流量的实况以及利用效率、效益的差异,但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中小企业中一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他们不能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消息和政策,在层层上报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因此,合理的会计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在不同方面的会计监督下,既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合理的进行,也能保证国家及单位、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失,能够更加快速的响应国家政策,使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监督工作,就是凭借所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依照科学的方式开展活动,为企业合法性发展提供保证。其内容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会计监督在会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两方面:

(1)能强化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他能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各方面进行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在这过程中更能监督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2)有序合法的进行国家财经法规,所有的会计活动都要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进行,它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单位能有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会计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新时期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不健全

在当前的形式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机不健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业务较少,没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专门负责会计业务,缺乏相关的会计人员;另结合当下情况,中小企业多为私营家族企业,这样,在会计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账务处理比较混乱,会出现公私不分的状况,面对制度的条条框框也会视若不见,因此账面就会比较混乱,相应部门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真正能经营状况的流量很难区分,非常不利于内部监督的进行。

2.会计人员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对岗位的认识度是不够的,因此好多账务处理会存在主观意识,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同时他们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度是不够的,他们没有定期的相关培训,没有渠道知道最新的政策,因此,在税务稽查的时候就会出现好多问题,满是漏洞。

3.会计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会计制度来规定会计人员具体的工作事务,因此会计活动发生的责任会非常模糊,导致人员互相推脱,单位的负责人员也没有相关的会计知识,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的界限也非常模糊,造成会计工作的起点不高。

4.缺乏相关的宣传

宣传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仅体现在会计人员上,还体现在企业领导人员和国家,在自身不足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本身会存在自身素质不高,知识度不够等缺点,同时没有太多渠道知道国家的知识,使不健全的机构更是满是疮孔,工作范围模糊,工作内容不合格,导致最后的质量上不去。就像一辆车如果没有人提供最新的道路信息让他前行,那么一旦发生什么就会造成障碍,使前进的方向受到影响。因此及时的会计信息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和国家的发展。

三、会计监督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内部机构管理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它将法律的内容实施到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实施,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将一切活动变得合法性。因此,内部监督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有很多方面:

(1)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人提供好的工作氛围和心情,给员工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一切的工作变得有序,很好的推动内部会计监督的工作;

(2)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制度既能越约束内部人员还能星辰良好的习惯,在但前的形势下,会计人员也需要良好的自控能能力,抵制住外部诱惑,对自己、对单位负责,不能除了问题就推脱,减轻自己的责任,这样会严重阻碍会计监督的进行;

(3)制度明确化,加强单位负责人员在会计监督过程中的`责任,对于工作做到明确化,分配到个人的事,要积极完成,这样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责任明确化,就不存在太多富裕的利益关系,这样就能使会计监督的人员没有后顾之忧,不会阻碍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

(4)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制,有些法人认为单位是他的,所有的事情都要听他的,但是,在《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法人的责任,法律不仅会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还会追究授意人员的责任,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出现问题将责任推给会计人员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会计监督的进行。

2.加强认识会计监督的意识,提高宣传意识

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好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都没有相关的知识,存在很多盲区,造成好多违法事情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造成的,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要尽量避免犯错,因此,我们要在会计行为进行的初期就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使会计监督能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

(1)企业内部多多宣传会计法律知识,由于会计知识不断的更新,企业可能无法及时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企业应及时与外界联系,加强获取知识的及时性;

(2)法律是我过最高的权利机构制定的,他们才是第一时间的发布人,所以只有政府机关多举行相关的知识宣传,并要求他们要及时积极的参加,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将会计监督工作进行,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职责;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有着强大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做好会计工作相关的服务工作和秘密保守工作等方面。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还不够完善,实践的经验还不够多,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整个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能够大大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宣传工作,来逐步形成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够打造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保证整个会计工作的良好的工作秩序。

四、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时代的变革,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会计监督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也重要,在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现有的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何更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小企业的重要问题,要想企业真正长久的发展,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它是会计监督中重要的职能,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这企业会计经济活动的进行,它最终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程度,来最终实现会计监督的职业化,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良好的发展基础,也为国家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瑞.关于中小企业会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7):218.

[2]全润贤.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完善途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15):136-137.

[3]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4X):121-122.

篇7: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探讨

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形势的变化下进行了相应的重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经营和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其中,管理体制以及会计监督机制就包含在内。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这对于提高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事实上,在国有企业进行相应的改革重组之前,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其他工作的管理。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会计的功能相对单一化,管理职能从会计原有的职能中分化出来,要求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把握新的工作方向,采用新的工作方式进行会计管理。然而,当前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认识和行为上却依然沿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导致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秩序混乱,无法调节和提高正常的会计工作,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1.2内部控制工作不够到位

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采用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国有企业确实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审计制度,但是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总是程度不足,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也使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难度进一步加大。例如,少数工作人员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暗箱操作,影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使会计秩序更加混乱,不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3人员素质问题较多

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要求企业能够建立高素质、专业的会计人才队伍,但是实际的国有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却是:会计人员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素质发展情况来看,现有国有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年轻的工作人员,不仅在会计工作经验上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而且少数人员属于“无证”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另外一部分为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员工,虽然业务技能较为熟练,但是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在新事物的学习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从职业道德观念方面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自身监督意识不足,甚至在工作中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做出有害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对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均十分不利。

1.4企业领导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篇8: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相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 (企业) 会计政策之分。宏观会计政策是由政府制定或由政府设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 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 它具有法律效力, 如中国、日本、法国、德国等, 这些国家的会计政策, 明显地体现为宏观的政府会计政策。微观 (企业) 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 企业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经过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它不具有法律效力, 是一种指导性规范, 只有在被企业所接受时才能体现它的作用, 即成为企业的会计政策。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一些国家已开始重视宏观会计政策的作用, 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强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或约束力。如有的国家已改组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 逐步确立政府部门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中的地位, 或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的国家通过设立会计准则的审查机构, 审定民间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 以增强其法律效力。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企业会计政策逐步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 允许企业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其能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事实是这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也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 有其不同的动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考虑企业自身物质利益。大多数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往往从企业自身物质利益出发, 偏向于选择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政策, 尤其是对当前有利的政策, 而没有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更不可能考虑国家的利益。为了确保企业利益, 企业便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二是考虑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企业管理者的报酬一般与企业的盈利相关, 增加报告收益可提高管理人员的报酬。经理人员为了取得更多的报酬,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以体现较高的经营业绩。另外, 管理者的职位待遇往往与经营业绩挂钩, 取得什么样的业绩会授予相应级别的荣誉称号。经理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三是考虑筹措资金。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 为了进行风险管理, 必定会慎重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 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 因此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 为了能顺利地取得贷款, 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其偿债能力的会计政策, 以粉饰会计报表, 达到筹措资金的目的。

四是考虑上市。根据我国证券法规规定, 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有连续三年盈利的经营业绩。许多企业为了股票发行及上市, 通过选择平滑利润的会计政策来确保企业连续三年盈利。

五是考虑配股。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 希望增发新股或配股。但是,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有严格要求, 效益不好的公司必然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利润, 以成功配股。

六是考虑避税。企业管理者在研究现行税收法规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会计政策来尽可能地降低应缴税金。

七是考虑避免处罚。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业绩不好会受到各种处罚, 如停止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停牌交易等。但是有的企业为了多募集资金, 还是会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实现其目的, 防止连续三年亏损或者扭亏为盈, 上市公司为保住上市资格, 管理层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受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很大, 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等。

一是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 政府总是希望能够从企业较多地获得税收收入。因此, 在会计政策选择上, 政府往往偏于激进, 更倾向于选择可增加当期税前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 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二是投资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投资者是企业净资产的权利主体, 也是企业增值资产的主要权利享有者。投资者的目的是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 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为维护其权益, 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 投资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总是以资本保全为原则。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 投资者总希望将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因此, 在会计政策选择上, 往往偏于保守。

三是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 管理当局会想方设法从外部筹措资金。债权人 (不论是银行还是普通债权人) 只要将闲置资金投入企业, 总希望能获得现有资金的增值。债权人在贷款时, 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 详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并且在贷款还款期限内, 与债务人之间往往会订立一系列保护性条款, 限制企业管理当局选择对债权人不利的会计政策。

四是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由于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分离, 管理当局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这直接导致了管理当局和所有者在各自利益上的对立, 使得管理当局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 必然会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管理企业以及选择会计政策。企业管理当局通常就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 以显示企业“稳中有升”的形象;管理者被更换时, 现任管理者则往往偏好于提前使企业实现利润, 而选择把成本和损失向后期递延的方法, 相反, 继任管理者为保证其以后的利益, 则偏好于使企业留下潜在的收益, 而不愿有任何潜亏递延。

四、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科学性的建议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企业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 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所以对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应有一定约束, 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一) 完善会计政策选择体系

考虑到目前会计领域诚信水平较低的状况, 在会计准则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这是现阶段比较恰当和实际的做法。另外, 对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只有简单列举, 而要对各个具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和限定。随着会计环境变化, 给予必要、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会计政策选择体系。

(二) 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

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行为的规范。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是长期困扰我国企业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 使经营者的目标利益与所有者的目标利益趋于一致, 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 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三) 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尽可能减少法律法规的漏洞。现时期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缺陷和盲点, 这就给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达到自己非法目的提供了机会, 因此要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必须不断填补法律法规的漏洞, 修改其不当之处, 使其逐步趋于完善。

(四) 加强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

为防止管理当局根据其目标的需要随意变更自身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变更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地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 充分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信息

各个企业间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但是如果企业将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予以充分披露, 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可据此消除企业间的不可比因素。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的披露制度, 使企业将自己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具体、完整地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提高披露会计政策的信息量, 以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上一篇:论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下一篇:秋天的唯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