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2024-08-05

高校教师教学现状(共6篇)

篇1: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4.1重视岗前培训,提高认知水平

对于新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对从事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具备从事体育教学的师德素养,从而为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2指派指导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

针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沟通交流等方面问题,高校部门应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出发,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指导,对教案编写、课程设计进行辅助修改,并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跟随指导教师随堂听课,参与课后谈论,撰写听课心得,逐步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4.3建立青年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言,应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关的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地搬用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客观地反映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反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为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4.4完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培养制度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应形成稳定科学的制度。只有相关制度的保障,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5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组成。主要存在体育教学基本功较差、体育专业技能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不同步、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不高、体育教学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能力结构的构成,针对存在的问题与瓶颈,采取相关优化路径,科学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彩红.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生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黄大海.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分析与智能评价系统设计[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4]李爱民.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5]周卫,黄美琼,兰润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篇2: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1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释析

从哲学上讲,能力是指主体对于所完成任务的作用。教学能力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学活动任务被完成的条件和方式的反映。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应在教学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来阐述其特殊性。籍此,笔者认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以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带有体育学科特征的专业能力。

2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体育教学的一般程序可分为教学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和教学总结活动。因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这五项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来讲,这些能力的表述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些能力所要求的内容缺一不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见。

2.1体育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就是常说的备课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体育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原则、教材内容的规定性原则、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原则、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原则和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原则进行备课。根据这五个原则,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处理教材和使用教参的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能力、教具设计和操作能力、教案编写能力等4个方面。

2.2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组织能力是指将备课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实施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作技术示范能力、因材施教能力等3个方面。

2.3体育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对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评价诊断的目的是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成功度,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思,一是可以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由此修定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可以判断一些差生不能进步的原因。除了教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非教学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在促进体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体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揭示教学问题的本质,得出科学结论,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创造性教学的一种能力。

3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教学基本功较差

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而言,由于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不久,尚未完全适应从学生向老师角度的转变,对于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往往难以驾驭。例如,部分青年体育教师在编写体育教学教案时常常在网络资源上下载,直接套用。能够参考体育教程,自己编写体育教学教案的老师较少。在体育教学教案设计、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掌握事实、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转换与衔接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此外,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传授体育技能,往往忽视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少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2体育专业技能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不同步

比较而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一般都具有1~2项专业技能,持有相关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能够完成相关体育运动技能。因此,在体育专业技能的展示与示范方面,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能够将体育专业技能完成过程进行清晰呈现,并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讲解体育专业技能的基本原理、动作要领等方面较为欠缺,体育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储备不同步,致使学生难以深层次地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效果。

3.3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不高

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而言,除了完成高校基本体育教学任务之外,还应积极从事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体育教学效果与改进措施。实际上,多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较少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交流,并且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育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不多,从事体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水平有限。

3.4体育教学责任感不强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体育教学能力、增强体育教学责任感方面的意识不强。多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没有为明确职业生涯设计规划,没有在专业发展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相当一部分青年体育教师甚至连自己的工作职责都不清楚。此外,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责任感方面的意识也不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练习不闻不问,较少对自由散漫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的甚至听之任之,将“体育教学”视作“养家糊口”的工具。

4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4.1重视岗前培训,提高认知水平

对于新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对从事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具备从事体育教学的师德素养,从而为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2指派指导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

针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沟通交流等方面问题,高校部门应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出发,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指导,对教案编写、课程设计进行辅助修改,并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跟随指导教师随堂听课,参与课后谈论,撰写听课心得,逐步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4.3建立青年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言,应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关的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地搬用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客观地反映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反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为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4.4完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培养制度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应形成稳定科学的制度。只有相关制度的保障,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5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组成。主要存在体育教学基本功较差、体育专业技能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不同步、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不高、体育教学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能力结构的构成,针对存在的问题与瓶颈,采取相关优化路径,科学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及热点[2]。教育部2001年发文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3]。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和重要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种种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师资极度欠缺

实施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素质。但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困难较大,而外语教师虽然语言过关但不能担当其他专业课教学。有些教师勉强采用双语授课,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将一些错误信息传递给学生。

2.课程设置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双语教学的推行时间较短,除公共课程外,其余课程都是围绕一个狭窄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置,文科生的课程设置缺乏自然科学的渗透,理科生又缺乏人文知识的熏陶,因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术视野局限。

3.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双语的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和目的。大部分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进行。

4.缺乏适合的教材

教材选用得当是双语教学正常进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外语教材的编订基本上是以外语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主旨,很少有学科类的外语教材。原版教材更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能够提供最新科技动态,启发性强。但我国学生外语水平尚未达到直接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程度,将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5.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会产生课堂教学质量与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势必要减小课程容量,因而,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内容和进度,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要求

双语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及水平,是保证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及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科学的双语教育理念

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双语教师对双语教育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看法,是决定或调节双语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是双语教师在对双语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双语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活动观,将有助于发挥双语教育既为人的发展服务,又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双重功能。双语教师只有明确双语人才的标准和规格,树立与时俱进的双语教育理念,才能更加自觉地为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而不断钻研、不懈努力。

2.完成多种教师角色

在双语教学这个特殊的信息传播系统中,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而是以推动、辅助和交流课堂教学为目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体系中应充当下列几种角色:(1)信息提供者。双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运用外语传递给学生。(2)交流参与者。双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内容交流的环境。(3)组织者。双语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4)语言指导者。双语教师应该适当保持传统外语教师作为语言指导者的角色,可以直接展示新的语言现象,通过改正错误,提供正确的用法,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

3.合理的双语教育知识结构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非双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的学科知识。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才能从事该学科的教学。(2)精深的双语专业知识。双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母语修养,而且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双语专业知识处于双语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层面,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4.复合的双语能力素养

(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表达能力是指双语教师借助汉英两种语言文字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4]。双语教师的双语应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双语基础和接受能力,力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要遵循教育性和启迪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引导学生思想向上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功能;要讲究表达技巧,逐步形成简明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风格。(2)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是指双语教师驾驭双语教学、体现双语教学水平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4]。双语教师应具备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即对双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媒体等各个要素进行有序、优化安排并形成教学方案的能力。根据科林·贝克(Colin Baker)的观点,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科与主题、学生语言背景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两种语言[5]。

三、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推动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师资建设还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倡导和关注,需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培养制度和激励策略,不断推动双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主要是指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专业化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新的素质[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

要保证双语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帮助双语教师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应引导教师从与国际接轨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出发,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双语教师的培养应从语言向语言、学科并重的方向发展,才能处理好外语和专业在双语教学中的关系,保证专业课中专业知识讲授的质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格局

作为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必然要经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大阶段。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格局的建立与实施,将有利于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有利于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三方面:(1)对外语教师进行某一学科培训。主要是促进其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对某一学科教师进行外语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外语口语培训,使其学习各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专用术语,以及阐述和评论本学科问题的外语表达能力。(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合格的教师出国培训,为适应国内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证制度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我们可借鉴外国的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尽快对我国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资格认证[7]。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修完相关领域的学分,上岗前双语教师应该获得双语实习的学分,拥有成功进行双语教学的经验,考核合格后,才能颁发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4.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能正确引导双语教学健康积极地发展。首先,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例如:双语教师与双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其次,要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提高双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双语教师的劳动,为双语教师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在教师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双语教师更多的照顾。第三,为双语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自主、积极的双语教学氛围。通过健全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文贵芳,刘慧平.对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张虹.CAI课件制作的双语教学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5).

[3]刘君雯,魏书敏.体育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05,(5).

[4]姜宏德.试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

[5]郭燕,龙晓明.从双语教育的特点看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6]秦平.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2).

篇4: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软实力

近年来,各类地方高校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攀升,导致了英语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2004年前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陆续进入地方高校。据粗略统计,2000年以来进入地方高校的新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外语专业教师总人数的近2/3。在很多院校的外语专业,45岁以上的老教师已经屈指可数。国以才强,校以师兴。青年英语教师是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生力军和重要保证。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已经受到地方高校领导和学界的高度关注。笔者拟对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探析,并就如何提高青年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对策建议。

一、青年英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方面的观察和评教,以及授课竞赛的结果,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方面的问。

(1)课程切入点单调,缺乏刺激“亮点”。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课堂内容导入不够新颖,缺乏亮点和诱惑力,表现在导入方法单调、程序化,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性。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老师在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词汇—语法—课文”的模式,或“词汇—语句解释—段落大意总结”的模式。英语阅读课与精读课导入方式雷同,显得呆板和俗套。

(2)教学缺乏激情,课堂气氛沉闷。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激情。如课前备课不充分,讲解时眼睛不离教案,无暇施展讲课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缺乏美感和幽默感,辅助语言及肢体语言欠缺,情感运用不够充分;教学过程设计不尽合理,课堂讲授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强;教学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和沟通,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与启发性较弱等。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预期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授课照本宣科,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目前,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在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中仍较常见。很多青年教师仅限于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而没有对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边界知识、前沿信息进行合理的补充。尽管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添枝加叶”或“离题万里”,以免冲淡主题和核心教学内容;但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或背景资料对于理解核心内容不可或缺,是课程内容必要的延伸。如果教师忽略课程开发能力,在讲授过程中就难于进行知识的融合和补充,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方法单一,课件运用失当。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综合英语,阅读还是或听力教学,很多青年教师习惯于采用先词汇后句子再到语法的讲解方式。然而课程性质有异,教学目标有别,课文体裁不一,内容丰富多样,如果教授方法雷同,必然降低教学效果预期。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有的甚至整堂课都在逐字逐句地读课件,与学生缺少互动,课件与板书的互补功能丧失,造成课堂教学过程“僵化”“满堂灌”“教案搬家”等,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5)教研能力较低,制约教学效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水平和尺度。部分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等方面积淀不够,对教学基本规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体会不深,反映出对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教学研究积淀不够,从而在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了讲授内容乏味、课文讲解生涩、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欠缺等现象,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青年英语教师教学效果存在问题的

原因探析

上述问题在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中普遍存在,令人深思。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1)青年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调适过程。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又跨入另一所大学校门,走向了新的教学岗位。他们的角色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由知识学习者转变为知识传授者和学习引导者。角色的转变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窗口”期,初时往往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而心理适应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需要诱导和摸索、需要感悟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青年英语教师出现种种不适应是正常的,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平稳渡过心理适应期,需要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也需要学校和院系的政策帮扶、教学培训和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2)青年英语教师的内隐知识薄弱,且与外显知识结合力不够。根据Polanyi(1967)的观点,知识分为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两类。他认为,内隐知识是属于个人的,与特殊情境有关,且难以形式化与沟通。赵士英(2001)认为,内隐知识是以个人知识为逻辑起点,通过具体分析和论证建构起的理论体系,是从结构和功能上对非语言表达的认知过程的分析。内隐知识“是完全默会的知识,是学习者无意识的知识,即学习者不知其所知。”外显知识则指可以形式化、制度化,并可言语传达的知识。外显知识是“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成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知识”,换言之,外显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知识。“一般来说,外显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课程知识;而有关学生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认知程序的知识、教学观念取向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等则属于内隐知识范畴。就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而言,外显知识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会能力上,属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它是广泛的,具有整合性、多功能、多元化的特点。而内隐知识则涉及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堂设计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激情、教学艺术与技巧,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它是内化的、隐含的、离散的,是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和感悟而获得的。内隐知识极具个性化,且难以形式化,不易沟通或与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作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知识不仅仅是头脑和书本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且还包括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时动手操作与行动中所包含的东西。”endprint

地方高校的教学培训情况或课堂授课竞赛结果表明,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外显知识相对较为丰富和扎实,如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口语表达等比较令人满意。而他们的内隐知识则明显缺乏,如驾驭课堂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而且与外显知识的整合能力欠缺,不相适应和匹配,从而导致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激情不足、课堂设计单调、教学技巧失当以及教学研究缺位等前述种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

三、改善青年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思路与对策

Sternberg(1995)等人认为,内隐知识“是行为定向的知识;是在没有他人直接帮助的情况下获得的;是个体为了达到有价值的目标而掌握的”。具体来说,内隐知识具有三个特征:(1)内隐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为密切相关;(2)在日常生活中,内隐知识具有实用性,它是人们达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就越有用;(3)内隐知识是一种不能言传的知识,通常靠自己去获得,而不能在别人的直接帮助下获得,因此内隐知识是在环境支持最低条件下获得的。内隐知识的获得具有渐进性、累加性和漫长性的特点。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青年教师在不断强化外显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去观察和磨练、体验和感悟。从课程导入、激情教学、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文化解读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去把握,深刻领会,逐步丰富和完善内隐知识。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青年教师本人和高校教学部门及外语院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求得实效,以期提高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

(1)反思教学,不断体验教学元素。教学过程是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它不仅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力支撑、内隐知识的深厚底蕴,更需要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学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青年英语教师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匹配和运用。外显知识尽管无论是从其逻辑性上还是从其清晰性上都比内隐知识容易把握,但是如果不能将其与内隐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形成,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实情况是,教师们了解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仍然受到内隐知识缺乏的制约,往往陷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学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查找内隐知识的缺陷,并不断加大和丰富内隐知识的积累,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2)潜心求教,逐步感悟教学真谛。在教学实践中,青年英语教师应主动深入到老教师的课堂之中,聆听老教师讲课,领会教材文化,感悟教学文化,体验课堂文化,汲取营养,获得经验。比如,要认识到课程的切入点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意义,它始于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原点,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当然,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引入教学;判断课程导入方法的好坏就是看该方法是否得体、合理、有趣。要全方位考虑课程的文本、题材、主题和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与语言表达,使课程导入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彰显教师个人的风格。

(3)投入情感,深切领会教学乐趣。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教学需要情感投入,需要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外露,它能让人兴奋,充满活力,能使人出色地展现自我。激情会让人更自信,让教学充满快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饱满、声音洪亮,表情丰富,学生积极参与、聚精会神,师生充分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达到此种状态,师生才能分享教学的乐趣,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才能上升到新的高度。

(4)开发课程,切实拓展知识视野。教书不仅仅限于教材内容本身,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编写教材,这一要求将促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并为教师提供平台,使教师从被动地使用教材到主动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运用于课程资源上来。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本身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其他辅助读物和材料。由于学时有限,教材内容的删减与增加都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而决定。教材撰写人的编写思路不同,同一门课的教材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和把握。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既要审视鉴别课程教材、开发和使用教材,同时又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合理增减。青年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只有不断开发自己,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打破认识上的误区,突破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的诞生和课堂教学创新才有可能。

(5)自主探索,主动促进教研相长。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实践经验证明,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学离开科研,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教学能否体现教师的教学魅力、知识魅力也会部分反映在教师本人的教研能力上。课程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内容的挖掘与解读都与教师的社会知识、内隐知识及研究水平相关联。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密切跟踪和关注国内外英语教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本校校情、系情和班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而执着耕耘。

(6)政策导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要使青年英语教师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内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及其外语院(部)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是关键。首先,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重视教学,尤其是公共课、基础课教学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从教师聘任与考核、职称评聘、师德建设等方面引导教师,尤其是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他们钻研业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后,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措施,如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有组织地实施岗前培训,坚持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和评课工作,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加强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深造和自主学习,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李银芳. 高校激情英语教学之我见[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2).

[2] 郑岭. 激情教学法与英语教学改革[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3]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洪自强,冯明. 践智力和内隐知识的研究进展[J]. 人类工效学,2000,6(1).

[5] 杨洪,朱德全. 论教学知识的统整[J]. 课程·教材·教法,2009(1).

[6] 刘岸英. 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视角[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7] 李鲁平. 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山东外语教学,2003(6).

[8] 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9] 姚淑婷.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J]. 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4).

[10]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5: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培养

摘要:教师是学校发展中的实力,作为后备力量的青年教师,其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在摸索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之路。在对青年教师下大力气培养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对于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给与认同和发展。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现状 培养

高水平的人才是国家的竞争力,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实力,是学校各项工作最主要的依托力量。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及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关系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和速度。愈演愈烈的现代教育竞争,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水平提升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甚至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他们目前的实际状况是:

(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教学历练导致教学经验不足,对教育的意义及教育科学的规律知识理解不够。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都是校门对校门,一旦参加工作,就要迅速进入角色,登上讲台,实现身份的转变,这使他们未及熟悉就已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以外,也进行了教师上岗培训并通过了考核,但这些考核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考试,而无法实现大学对青年教师职业修养及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学教育工作者们“懂得教育”的途径,除了极少数出身师范院校的教师外,大部分人都只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达到,而学习效果又因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而通常不够理想。

(二)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的视野不够开阔,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高。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两只羽翼,教学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和责任,科研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总结与内在支撑。如果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是不可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更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许多院校认识到了青年教师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可目前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到位,方法不够很有效,政策不够支持,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许多高校的管理者认为教授经验丰富,科研力量强,就纷纷把出科研成果的“宝”押在他们身上,而对年轻人才只重视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而忽视科研能力培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很不利于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法回避的生活工作现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干扰。

高校不断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励青年教师奋斗的机制,然而,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超负荷上岗、职称低、工资收入也较低,面临着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组建家庭、照顾孩子、老人等实际生活困难,对于生活磨练还不多的青年教师在不同 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甚至一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进而产生了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或固执偏激,自卑感强等心理问题。更由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青年教师在治学态度上缺乏严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教学上敷衍了事,科研成果也往往经不起推敲。

(四)高校青年教师的自身优势和身心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多为70年代生人,80后的教师队伍大军也正向我们扑面走来。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他们学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积极肯干,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他们创新能力强,善于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来武装自己。同时,他们年纪轻,体力旺盛,心理复杂多变,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成熟时期,因此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波动较大。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其身上肩负着传承文化、批评文化、引导文化、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如何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科研要求,提高育人质量,完善自我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多年来,我国的各个高校不断探索,在摸索中前行,得出了一些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现汇总如下:

(一)从源头抓起,为高校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以往,只要每年教师招聘工作的序幕一拉,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录用通常采取的就是三步走:收取大量应聘者的简历进行筛选;进行必要的笔试;展开说课考察。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除此之外,现在增加了对应聘者的性格品质、道德情操、生活爱好、甚至责任感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这并非是对他们的苛责和刁难,而是由他们今后所肩负的巨大责任和艰巨使命所必然要求的。

(二)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1、坚持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品德素养的根本。

“德乃师之魂”,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问题,它还关系到一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才能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信念更牢固、判断更清楚、行为更自觉、实践更深入,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但只要具备爱岗敬业的道德素养,意识到教师的历史使命,就能在青年教师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2、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培训计划,长抓不懈,确保实施,重视效果。

各高校应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建设需要,综合教师培训的意向做出需求分析,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涵盖:(1)岗前培训;(2)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3)教师能力培训,在学校内部开展听名师讲座观名师授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实行助教制、导师制,开办短期培训班。在学校间进行校际的交流互访,取长补短。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做访问学者、留学研修等。在培训期间,学校应对老师的学习时间、学习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反馈。总之,高校应站在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有的放矢地规划和落实教师多学科、多层次、多方式的在职培训。

3、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从思想意识入手,引导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其使命感,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调动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调整学校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加快科教体制改革,推进教师以“教”促 “研”。

(三)改进学校相关制度及评价体系,为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学校目前的人事制度,在对青年教师实行评聘时,往往根据青年教师的潜在劳动能力(学历、资历、经验、工作态度)及工作绩效(教学量完成情况、科研水平)等评定教师的职称。管理者的目的是为了拉开档次,进而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该种评价的优势在于方便计算和相互比较,但在职称评定和岗位确定上,仅以论文数量的多少和发表的刊物的等级来评定教师的能力,容易造成某些青年教师急功近利和短视效应,不利于建立一支长期、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依据教师群体的不同特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与青年教师公平科学的评价和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198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提升为正教授后,九年间基本没发表文章。从大学校长到系主任,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也不管他在做什么。九年以后,他解决了世界数学界360年没有解决的难题——费马大定理,获得了当今数学最高奖——菲尔茨特别成就奖,到此为止他是这一特别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在1931年就曾说过:“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而一个大学未来发展所需之教授,必是从今天我们青年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来,我们应尽所能,保护好、培育好这块土壤,将理解、尊重与支持无条件的给与我们的生力军。参考文献:

1.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OO8(3):3-7.

2.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5):1-6.

3.李云先.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从业素质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16.

4.胡 琦.解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导向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oo6(5):38—39.

5.陈秉公.论教育省略了什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l一6.

6.王子猷,程结晶.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J】.高教研究,2005,(8).

7.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l15—117.。

8.谢焕忠.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上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9.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7,(1):85—87.

10.贾焕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09,第四期

篇6:高校教师教学现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胥兴贵指导教师潘佳铭教授中文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发展主要靠教师而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分四部分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研究并试图从中找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大学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教书育人和知识创新这决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具有道德意识的明确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道德发展的社会性和学术科研精神的严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防止学术腐败树立严谨学风就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最根本的特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是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的需要是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解放积级进取尽忠职守。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教书育人方面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乏爱心。在知识创新方面学风不严谨学术腐败现象突出。当前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二是高校教师职业建设存在误区三是高校学术科研体制的扭曲四是高校科研监督惩罚的乏力五是教师队伍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解决当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摘要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其次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再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再次改革高校学术科研体制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再次加快反学术腐败的立法进程加大监督惩处力度最后要提高高校教师自身修养加强学术自律。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腐败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巧掣册血一。】船“锄锄弱‟嘶硼黝虢“南—‟�9�9“‰曲‟‟锄研内饥瑚百锄‟独创性声明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标注。学位论文作者首曩差签字日期衫年午胡二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晰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胥乒锭签字日期男年≯月阳导师签名签字日期易年午月勿貊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一章文献综述在人类文明史上教师职业道德活动历史悠久中关于教师道德的思想无论在我国或外国都是古已有之。进入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苏联等国都把研究和提高教师和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9�9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纵观中外教育史上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阶级性、传统继承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为当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服务。但是也要看到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人们对中小学的教师道德规范作了大量的论述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充分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仍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职业活动中出现了错综复杂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关系严重影响到教师集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大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确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高尚道德境界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教育界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目前关于大学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道德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可资借鉴的资料有限但从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现状看理论著述很多可以为本题研究提供理论方法上的支持。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在理论界、教育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已达成共识。揭示出教师职业道德的阶级性特点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形态不仅受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而且直接受到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的制约。罗国杰主编《伦理学》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王正平、郑百伟著《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对于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有系统的理论阐述。为今天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基础。孔子《论语》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苏季塔连科主编黄其才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教师集体中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关系的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道德与文明》等期刊王正平著《教育伦理学》李春秋著《教育伦理学概论》文秉峰、汪应峰主编《大学教师伦理学》等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从教师整体上给本文以实践、方法上的指导。特别是张向葵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从另一新的研究视角对今天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关系给以心理学意义上的阐释对本文关于高校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关于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期刊、学报《现代哲学》、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有论述主要有陈升《青年的伦理困惑向道德建设提出的任务》、檀传杰《论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的互补关系》、郑昌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何云峰《浅析高校师德建设的误区与对策》等提出的道德建设的途径可以为本文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两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引言第二章引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国春秋末期著名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主张教师应该立志重道与品德修养对学生循循善诱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被封建社会封为“至圣先师”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在“师说”开篇中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道出了人师的重要作用国外教育家也把教师职业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作为知识、文明和真理的传播者作为培育后代塑造未来的园丁是受人尊敬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与教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因此教师的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教师是支撑高等教育大厦的基石。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职业首先是指教师行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有着十分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就微观方面而言教师的品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宏观方面而言教师的品德不仅影响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影响其家庭及至整个社会。所以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的教育工作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工作也是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高等院校担负着造就继承、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的重任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与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的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语。作为教师怎样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怎样面对当今空前大规模、空前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革呢这正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关系的巨大变革无疑会带来人们切身利益的调整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冲击使高校教师价值观出现种种困惑。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改变了一些大学教师韵人生价值观。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为别人下海经商是为自己出现了学哲学的怀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经济的“一切向钱看”学历史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虚无主义情绪等等怪事有的自觉不自觉地向学生传授了某些错误观点有的牢骚满腹地对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二章引言学生说以后不要像自己一样穷酸诸如“出国热”、“学位热”、“经商热”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从政热”冲击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强烈地冲击了青年教师的思想“体脑倒挂”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面对高教战线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特别是近年来大学校园不时传来师德不淑的消息既有抄袭剽窃之类的学术腐败也有钱学交易、泄漏试题等招生考试腐败。在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逐渐提高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热门职业时教师的职业声望、道德水准却似乎并没有同步的高涨甚至有所下落。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伴随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教师队伍整体的年轻化如何有效地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希望能够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研究中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其原因寻求一条适用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行之路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一些初步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函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播知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重任。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言行举止、处世方法无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所谓“师德滑坡”问题特别是大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高等学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高等教育大厦的基石。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行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有着十分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就微观方面而言教师的品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宏观方面而言教师的品德不仅影响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影响其家庭及至整个社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设一支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的“师德”建①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一第版。②邓小平在全国教育作会议上的讲话年月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③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年。曲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函设问题很重要。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和关注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整体道德全面进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职业这些不同的职业又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呢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自从社会分工导致职业产生之后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部的人和人之间都必然要伴随职业活动而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也就产生了调节这种社会关系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职业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进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与人们的职业劳动紧密联系的。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并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职业道德表现着各种职业集团或个人道德调节的特殊方向比较稳定地影响着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范围内的具体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以至会影响到人们整个品德和人格的形成。就其本质来说道德和职业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范畴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也就有所不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以它不断完备的规范体系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人们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关系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它以大公无私、积极向上、奋发勇进等革命精神陶冶人们的品德引导人们向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积极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并使它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那就必定会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每种技术每种学科以及每种经过考虑的行为或志①李春秋主编新编伦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页。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函趣都是以某种善为其目的。”①也就是说每行每业都有各自规范和追求的目标那么教师这一职业是怎样产生的其规范和目标是什么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从孔子设立私学以来教师就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业也成为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一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去接人待物处理问题做.

上一篇:2022年秋季期体育工作教学计划下一篇:红河学院教学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