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2024-07-30

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共8篇)

篇1: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岳阳县人民医院医患纠纷现状汇报材料

近年来,医患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2011年至今,全国已发生多起杀医、伤医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医患矛盾的突出,成为医疗机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此次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再次将医患矛盾推上社会前沿,就医患纠纷现状我院做了积极的工作和细致的分析,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通告》宣传力度,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1、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我院于当日在网上下载该《通告》,立即传至住院楼的电子显示屏上,进行滚动播放。同时,将该《通告》制作成宣传窗立于门诊楼前,让所有病友清晰了解卫生部、公安部为维护广大患者的权益,整治医疗秩序及环镜的决心。

2、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我院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议上宣读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就《通告》中的第二条进行了详细解读,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技术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增进医患沟通,积极预防化解医患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我院设立了医疗投诉办,公布投诉电话,专门负责患者的投诉,积极处理医患纠纷,并在显著位臵公布医患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及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医患纠纷现状和困难

1、社会对于医疗常识的认识不清。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就必须把病

治好,病情恶化或愈后不好就是医院的责任;对于手术中的风险认识不够,不能正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认为是人为故意造成;对于现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医院无法治愈的原因不能理解;患者医疗常识不够,是造成其无法理解意外事故、并发症等突发状况的一大原因。

2、患者不走正常司法途径,“医闹”现象严重。对于院方无明显责任的纠纷,患方不愿意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解决。往往采取聚众闹事,停尸堵门,甚至殴打医护人员等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行为发泄情绪,有些还借助社会黑恶势力进行“医闹”,妄图通过扩大事端来争取谈判地位,获得更高的医疗补偿。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医疗纠纷处臵的难度。

3、患者对于医生的情感不理解。患者到医院来,总认为医院是要在他身上获得多少的利润,而不会尽心救治。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或者是并发症等突发状况,患者会给医护人员戴上“故意而为之”的帽子,将医生摆在自己的敌对面,情绪上过于激动,不利于事情的处理。

4、媒体引导的方向不正确。近年来,医改的深入开展将医疗机构推到了社会监督的最前沿。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群体是高收入,低风险。实际上,目前国内医生收入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是严重不成比利的。作为高危工作人群,精神压力巨大,而且缺少社会的关爱和理解。近期发生的杀医、伤医事件,表明社会对于医护群体的仇恨有愈演愈烈之势,之后的调查报道,更是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在拍手称快,这不得不让身为医护工作人员的我们寒心。就我院而言,也曾有多起医疗纠纷被媒体炒作,院方实际上并没有明显责任,但媒体的错误引导,将医疗机构的社会地位进一步险恶化。

5、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局限性。我院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近2

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已经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不够,硬件设施上也多有不完善,发生不可抗拒性的意外事故难以避免。

6、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医者,要有仁心仁术。医院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场所,有时候是治愈,经常是帮助,但总是抚慰。在技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部分医护人员还缺乏仁术,对于患者的痛苦理解不够,缺乏仁爱之心,这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大原因。

三、医疗纠纷处臵的对策

面对新的、复杂的医患纠纷形势,我院根据自身和当地社会环境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1、高度重视医患纠纷的处臵。加强医患纠纷处臵的领导,以喻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立了医疗纠纷处臵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成立了医疗纠纷投诉办公室和医患关系治理办公室,归口医务科管理,有专人负责接待、登记、解释、处臵。业务副院长邓敏负责医疗纠纷的现场处臵,行政副院长负责外围工作的联系,后勤副院长负责安全保障,办公室负责接待、对外联络等。形成了医疗纠纷处臵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集中处臵的局面。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从源头减少医患纠纷。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通过完善医院、科室、质控员三级质控体系;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医疗文书写作;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学习和再教育,每年选派3-5名表现突出的优秀医务人员到省级综合医院进修深造,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了行政查房的力度,每周二、周三医院行政领导下科室进行全面的督查;医务科加强了安全教育和质量监督,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议、医疗纠纷原因剖析会,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控制和减少病人转归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缺陷的发生。3

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病房,弘扬“微笑、沟通、回访”的服务,规范医护人员的服务细节,服务礼仪,控制因服务态度而引发的纠纷。

3、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正确引导患者。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收费公开、透明,让患者明白消费,放心看病。重视正面事件的宣传,结合电视媒体,报纸、网络、院内宣传窗等途径,正确引导患者。

4、为保障医院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医护人员人生安全,成立了一支由本院医务人员组成的护院队伍,并配有专门的装备,在配合政法、公安平息事端,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震慑了社会上的无理取闹的行为。下一步将逐步规范,组织、培训好这支队伍。

5、积极主张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对于医疗纠纷的处臵,以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为原则,还医院以清白,给患者以公道。如果协商解决,只能在公平、合理,没有过激行为的前提下协商,医院绝不会向黑恶势力妥协。

医院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医患纠纷不可避免。医院将正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通过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改善整体服务,尽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我院全体职工将在上级部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团结一心,抓业务、抓发展、保稳定、保安全,努力将医患纠纷的处臵带入法治轨道,在医患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相互理解,相互原谅,创造医患和谐美好的新局面。

岳阳县人民医院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篇2: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是各级医院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它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县人大常委关于开展医患纠纷有关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对我院2011年以来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2011年以来我院医患纠纷基本情况:

我院是X级X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主要的医疗救治任务。业务量占X城X所X级医院业务总量的XX%以上,且急危重及疑难病例多,手术病人多,高龄患者多,发生纠纷风险高,处置难度大。20XX年我院发生医患纠纷X起,共赔偿付XXX万元,平均每起赔付XX万元。201X年发生医患纠纷X起,共赔付XX万,平均每起赔付X万元。201X年发生医患纠纷X起,共赔付X万,平均每起赔付X万元。X年发生医患纠纷N起,赔付N万元,平均每起赔付N万元。在以上N起纠纷中,经医疗事故鉴定仅N起,鉴定结果N起不属医疗事故,N例为医疗事故(医院负轻微责任1起,次要责任X起)。

二、医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患方因素:

1、患方对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缺乏认识。有的患者认为到医院治疗、花了钱医院就应该把病治好,起码应该有好转,病情恶化或愈后不好就是医院的责任;有的对手术风险认识不够,不能接受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认为是医生失误所致;有的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缺乏基本认识,不能理解和接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医疗风险。

2、“医闹”因素。有的受“医闹”影响,明知医疗上不存在任何过错,也借机采取“医闹”方式追求经济利益,向医院索要经济赔偿。有一例外伤死亡的病人,家属将尸体运送回家的时候,再三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回家后受到“医闹”因素 1 的影响,又把尸体运回医院,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我县某乡镇卫生院一例“医闹”纠纷,最后赔偿款患者家属只分得十分之一,其余由“医闹”分子瓜分。

3、社会矛盾的转移。有的患者社会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对社会存在偏见或不满。把不满情绪带入医院,在就医过程中寻找借口,制造医疗纠纷,谋取经济利益。

4、医疗费用的因素。一些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治疗效果较差的疾病,患方以医疗事故为由向医院索取赔偿或要求免除费用,以解决经济困难。如外伤的病人无责任方或责任方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患方故意制造纠纷要求院方承担费用。

(二)医方因素

1、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差或忙于日常诊疗工作,未能有效地和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患方对疾病诊断、治疗、费用、医疗风险、预后等缺乏充分理解。一旦发生超出患方预期的结果,患方常常不能理解而闹纠纷。

2、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缺乏耐心、细心和热心,服务方式不够人性化,对病人的诉求不能热情及时回应,造成患者对医疗行为不满意,成为医患纠纷诱因。

3、极少数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较低,经验不足或疾病不典型、一时难以诊断,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凶险来不及抢救治疗,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导致出现医患纠纷。

三、医患纠纷的特点及处置过程中主要困难

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但不依法依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依法维权观念淡薄,当纠纷发生时往往不按法律程序,而采取闹、缠、无休止上访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我院XXXX-XXXX年发生的纠纷中仅有X例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赔偿金额越来越大。医患纠纷赔偿数额具有导向作用,一旦出现大额赔偿,就被以后的纠纷作为参照,造成赔偿额越来越高,解决难度越来越大。

3、上访、“闹访”现象多。与以往不同,出现医患纠纷后,一旦院方不同意患方要求,患方就反复上访,甚至“闹访”,希望通过上访、“闹访”来达到目的。

4、基层组织不能依法依规调解医患纠纷。大部分医患纠纷的调解都有患方居住地的乡镇、村组代表参加,村、组二级组织调解医患纠纷能起到防范患方过激行为的作用,但又往往站在患方的角度为患方争取经液济利益,很少引导患方依法依规解决。村组等基层组织参与调解的医患纠纷除少数特例外,患方都得到了经济补偿。

四、我院为防范医患纠纷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纠纷防范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问题,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相关规定责任到人、到科室;三是明确措施,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院科二级监控体系,定期考核质控,严格兑现奖惩;四是注重医患沟通,通过及时、耐心、细致的交流、告知,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理解和信任。

2、加强医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一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文明行医、诚信诊治,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二是教育医务人员自觉加强医德修养,把“敬生命”放在日常医疗行为的首位,传承和发扬“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三是拓展服务内涵,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主题,尽最大努力把方便留给患者,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

3、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保障医疗安全。一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二是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质控组织管理职能;三是注重重点部门的重点监管,针对急危重疑难病例的诊疗,交接班时区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监管,落实好首诊负责制。四是严格依法执业,加大对医疗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

4、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院技术水平。一是注重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公开、透明、择优竞争”的选人机制,提高新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注重在岗人员培训工作,设立三基培训中心,购置培训器材,在全院开展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练兵和临床技能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术活动,通过请上级专家来院讲课和输送人员外出进修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三是注重新技术引进和临床科研工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5、严格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做到“三个合理”。一是加强医疗作风整顿力度,严禁医疗服务中的“红包”、吃、请、回扣和商业贿赂行为,二是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四是严格控制贵重药品及高值耗材的使用,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6、高度重视医患纠纷的处置工作。加强医患纠纷处置的组织领导,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设立患者投诉接待室,成立医患纠纷处置领导小组,制订医患纠纷处理预案。高度重视纠纷苗头化解。

五、对进一步缓解医患矛盾、化解纠纷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2、成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健全和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组织的职能。

3、认真落实《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处理医患纠纷事故。在医疗纠纷原因未查明,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必须坚持进行医疗鉴定。

4、依法打击 “医闹”行为,确保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医疗纠纷处理走上法制轨道。

5、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引导公民利用法律手段维权,保护自身权益。

篇3:医患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 医患纠纷的现状

现如今, 我国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 并且已经从原有的和平协商解决转到现在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局面。有资料显示, 我国有发生过患者因不满意治疗结果而扰乱医院正常诊治秩序, 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医院有59.63%;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威胁、暴力殴打、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的医院有73.33%;61.48%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后, 患者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和设置灵堂的不和谐事件;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 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在过去, 大多数的医患纠纷只是单纯的针对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现在由于一些媒体的负面渲染, 有的患者或家属为了得到高额补偿, 联合一伙人专门为所谓的受害者打官司, 有的甚至勾结黑社会组织刻意地对医院各方面吹毛求疵, 以所谓的讨个说法无理取闹, 到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去闹[1]。这种有预谋、有组织、有实施的干预是当前非常严峻的问题, 使医疗纠纷的处置变得日趋暴力化。众所周知, 医疗是一项风险程度非常大、技术含量非常高、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 医师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可现在这种环境不容乐观, 若医务人员人人自危, 不再尝试有些危险性大的手术, 坚持进行“自卫性医疗”, 长此以往下去, 我国医疗发展势必会受到重创[2]。

2 医患纠纷原因分析

我国医患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原有的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外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因素, 下面笔者就导致医患纠纷的原因做一细致分析:

2.1 沟通不到位引起纠纷

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不足, 加之患者不了解治疗方案, 对医师开具的处方、检验项目及实施的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持怀疑态度, 最后对正常的治疗效果也存在疑虑[3]。由于患方存在误解,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发生变化, 医师为了保护自己便不敢果断开处方, 甚至为了防备打官司而为患者开了全部检查。医患沟通不足的客观原因是受医疗条件所限, 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 医疗资源有超过八成集中在大中城市, 而高端技术力量的知名专家又集中在少数大医院, 条件比较差的社区医院、中小医院便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不同规模的医院收费标准相近, 同样的病种治疗费用相差无几, 对于患者来说, 他们更倾向于花最少的钱请最好的医师诊疗, 所以患者会选择到大医院看病。患者的这种想法导致医院级别越高, 医师工作负荷越大, 与患者的交流时间少。在有限的就诊时间内, 医护人员面对众多患者很难做到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医师超负荷的工作使其精神压力很大, 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 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会对医师的做法产生误解甚至对医院不满。此外, 一些医院为注重医疗技术服务, 根本没有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没有摒弃原来的“重疾病轻患者”的服务意识, 他们依然把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放在首位, 忽视了患者基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4]。

2.2 医疗体制不健全导致纠纷

现如今我国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渐凸显,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增强外, 尚未建成完善的体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5]。首先, 由于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 有研究指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疗事业的社会定位存在偏差。我国的医疗体制至少要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体系[6], 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 两者应配套, 缺一不可。但是我国的医疗体制在转轨过程中, 二者并不同步, 我国在将医院从计划经济体制中推向自我生存机制体制的同时, 医保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当患者自掏腰包看病时, 就会产生更多更高的期望, 医患关系中矛盾的一面就更加突出。其次,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法律法规具有不协调性。目前, 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有十多个, 均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出台的。在这个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过程中, 法律规定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歧义, 甚至起到了紧张医患关系的作用, 需要补充修订。

2.3 新闻媒体的介入

某些新闻媒体为了能够报导出轰动性的新闻, 在对待医患纠纷这个问题上就从主观上将患者一方推定为“弱势群体”, 媒体往往听取患方一家之言, 不经任何推断和调查, 凭借主观臆断推定责任在医方上, 而忽视医疗活动的高风险性, 治疗结果难以预测性等特征。媒体的不实报道对社会大众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甚至改变了大众对医疗机构原有的看法, 有时还可能影响到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媒体报道与现实情况的严重偏离, 对医患关系的紧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2.4 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确有诊疗、护理上的过失

某些医患纠纷确实是由于医方出现了过错而导致的。例如有的医务人员上班时漫不经心, 接外线电话、发短信、上网、打游戏、干私活, 有的甚至对患者的呼叫爱答不理, 不集中注意力救治患者, 以至于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 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据统计这类问题发生在节假日或中午、夜间的比例为70%;还有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疗过程中不严格履行常规制度和操作规范, 该检查的不检查, 该术前讨论的不讨论, “三查七对”制度不认真执行, 因而出现发错药、打错针、输错血、开错刀的情况, 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众所周知, 这类过错的后果十分严重, 有的甚至会给患者直接带来残废、死亡、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 此类纠纷几乎都是患者及其家属为保护自身权益而引发医患纠纷。

2.5 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态度问题引发纠纷

有统计显示, 有超过八成的医患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解释不到位引起的。在诊疗过程中, 有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 态度生硬, 甚至不负责任。有的医务人员在患者痛苦哀叹的时候与别人说笑, 有的在诊治患者时不理睬患者的言语而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 有的医师对患者缺乏耐心懒得对患者解释医学术语而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信任感, 有的医师夸夸其谈地给患者频频许诺打包票使患者非常反感, 还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而使本已倍受疾患折磨的患者在心理上又雪上加霜。以上种种行为都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做法产生了不满, 以至于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医患纠纷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各种医患纠纷的案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甚至演变成了一系列的袭击医师事件。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引起的。除了由于医疗过错引起的医疗纠纷外, 有时, 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 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 也会引起纠纷。这类纠纷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 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 也可以是由于患者的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了解医患纠纷的形成和特点有助于缓解医患纠纷, 以便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现如今, 医患纠纷主要是通过协商方式解决, 故有关部门应当规范和完善医患纠纷协商处理机制。医患双方在协商解决纠纷的过程中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坚持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 完善医疗机构处理医患纠纷的机构设置, 统一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名称, 明确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范围, 妥善解决医患纠纷。

摘要:目的 分析当今社会医患纠纷的现状以及产生纠纷的原因。方法 通过分析医患纠纷的现状, 阐明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结果 根据现如今医患纠纷的状态总结出了导致医患纠纷的原因, 依次为医师和患者之间沟通不到位、医疗体制的不健全、新闻媒体的介入、医疗机构人员确有过失、医护人员态度和服务质量不好等。结论 我国的医患纠纷现状不容乐观, 医师、患者以及社会上的多种因素导致医患纠纷多发。

关键词:医患纠纷,现状,原因

参考文献

[1]许建伟, 巴音巴特.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特点和防范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 2009, 6 (2) :15-17.

[2]谢娟, 朱方.积极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8 (6) :48-49.

[3]刘志敏, 方兴旺, 易高林, 等.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 2010, 9 (9) :22-25.

[4]周芸玲, 杨永太.医疗纠纷的现状与防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1 (3) :162-163.

[5]乐虹, 向雪瓶, 贾红英, 等.患方对医院投诉管理的认知和诉求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4) :3-5.

[6]丁佑平.医患双方学《条例》共同加强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176 (1) :88-89.

篇4:医院门诊常见医患纠纷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门诊医疗;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R-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32-02

前言

门诊医疗纠纷的增加,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加重了医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权益,影响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医疗纠纷对患者和家属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现就门诊医疗纠纷的起因、防范方法做简要论述,报道如下:

1 原因

1.1 门诊医患纠纷的成因

1.1.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实际上是大多数医疗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醫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

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全新“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是上帝”的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脆弱,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并非空穴来风,甚至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医疗纠纷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社会公德方面的缺陷成为深层次的社会学、道德观问题。个别人不理解别人,不尊重别人的劳动,包容性太差,出言不耸,甚至威胁、恐吓,给医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也成为现在医疗界对患者普遍“冷漠”的社会原因。

1.1.2 医方因素

门诊就诊高峰相对集中,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沟通少不描述病情,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平等治疗权得不到充分保护产生纠纷。对病情危急者检查抢救会诊不及时:病人大多数为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变化而来就诊者,医生缺乏临床经验,检查、会诊不及时,造成漏诊、误诊,甚至对患者病情轻重估计不足,抢救不及时。有些医生很随意的讲“不要紧”,成为患者家属的把柄。

医护患沟通不足,避重就轻交代病情,风险操作不作沟通,诊断治疗含糊其辞,治疗护理不到位。病历资料不完整,不认真书写病历,问诊不详细,查体不细心,病史记录不完整,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拷贝病历,漏洞百出。发生问题修改病历。

医疗质量存在问题,部分医护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不高,治疗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造成差错或事故,导致医疗纠纷。

医疗服务作风存在问题,服务部分工作人员对业务知识不够熟练,无论是收费还是药房人员,表现出对本科室专业知识掌握出现病人排长队,走回头路现象,引起病人不满,有些医生由于对各种药的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不够了解,也产生纠纷的原因之一。

医疗管理存在问题,部分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多头管理,无序工作,流程不清。在处理病人时效率低下,各科室之间互相推诿,后勤保障差,财务部门收错费、多收费等,极易引发纠纷。

1.1.3 患方因素

病人患病后心理的改变:大多数病人患病后性格会有所改变,变得急躁不耐烦,对一些辅助检查显得极不耐烦。病人如为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加重,病人及家属在对其尚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急躁、愤怒及过激言语等一些不理智的表现,而医生正确的诊断,辅助检查结果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病人却觉得太繁琐,浪费时间,也有由此而产生不满成纠纷。

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是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例如个别患者认为应按时间顺序就诊,当后来的危重患者提前被诊治后,引发前者的不满,稍不如意就指责,谩骂,投诉。导致纠纷。

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此类情况也易导致纠纷。特别是婆家与娘家不睦,往往将矛盾转嫁给医院。

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的故意行为,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以医疗纠纷谋求经济利益。

2方法

2.1 医疗纠纷的防范

关于社会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引起的作用我们难以控制,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宣传、呼吁,并寄希望于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于患方因素,我们也难以控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医疗科普宣传,提高国民的医学素质,同时与公安、宣传部门合作,打击利用纠纷达到谋利目的的犯罪分子。

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重点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自身入手,减少纠纷的发生可能。

2.2.1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医学的特点加强对各科室的建设

医疗质量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根本,只要提高医疗质量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诊治,特别是加强“三基”训练,保证医疗过程无过错,把握好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医院管理中要针对易发纠纷的重点科室、重点人员进行干预性处理。

2.2.2 医护人员对于有关法律法规应进行认真的学习

医护人员对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应认真学习,强化自身法律素质,在工作中养成保存数据的意识,提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素质,从源头上减少由于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纠纷。

2.2.3 加强对病历书写和保存的管理

病历应该准确、及时、清楚地反映三个问题:病情、诊疗过程及治疗意见、责任。这要求通过描述,把疾病的特征、治疗意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交代清楚,为避免医疗纠纷埋下伏笔。医生要在纷乱嘈杂的环境中,在短时间内通过对病史和查体记录的寥寥数语,准确的描述出疾病的特征。

2.3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乃是做医生的首要问题,白求恩、吴孟超式的好医生永远值得大众崇尚。医德和医术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接诊时对病人冷漠,留观时无视病情变化,值班時脱岗,无特殊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不完成病历的大夫,很难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往往是一些事物、纠纷喜欢“光顾”的对象;而由于言语生硬、态度蛮横,更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和猜疑,实际诊疗并无失误,但仍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例也不少见。

2.4 加强同患方的沟通

对医护人员而言,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固然重要,但赢得患者满意是工作中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病患毫无思想准备,死亡的恐惧,对科室里将会发生事情的不确定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充满了焦虑、不安。医护人员有责任学习必要的沟通技能,努力使医患双方对患者就诊的经历均感到满意。这些技能包括: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措辞用语上的谨慎,良好的言语态度。主动热情接诊,与患者沟通时,学会克制自己,任何时候都应避免使用刺激,不尊重对方的语言、语气、语调。护患纠纷的发生可能就是一句话,一项护理行为,一项护理操作瞬间的疏忽[1]有时由于病人太多,医生太忙或病人太急,医生解说病情时态度不佳、不够详细,或是无法让病人及家属理解时,当病人病情恶化时,家属就容易归罪于医务人员未尽心治疗病人,并认为医疗行为上有疏失。

2.5 加强对窗口科室的管理

门诊、急诊科、收交费处、药房等科室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医院和科室领导必须重视其建设和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协调与临床各科室关系,完善就诊流程、会诊制度,开设绿色通道,加强后勤保障,杜绝由于互相推诿和保障不利导致纠纷。

3 讨论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医疗纠纷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我们能够冷静的分析既往的纠纷,可以发现大多数问题是可以通过改善我们自身的工作而避免的。对患者要有仁爱之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善待之心,宽容之心,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2]因此,加强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识,积极自觉地改善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的发生,对于社会、医院、患者、医护人员都有极大的益处,更好的为医院及各科室的业务建设和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使敏,赵同刚,吴明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出版社.2002:5.15.

篇5:农村卫生院医患纠纷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

关键词:影像技术;农村卫生院;学历;设备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大致有技术操作存在误差、设备不够先进、患者对影像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下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科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

1人员操作原因

在农村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人员大多都是学历比较低,尤其是从事影像技术方面的人员学历更是普遍较低,接受专业的.正规的影像技术知识的人员很少,相当多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员多是专科毕业,更甚者有些是三流大学毕业,掌握的X线诊断知识面较窄,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对影像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了解不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医学影像结果存在偏差,此外,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能够取得专业执业证书的人数也比较少。对于这些学历专业水平不足的影像技术人员来说,农村卫生院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是快速提升其从业技术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问题,农村卫生院根本不能保证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得到及时的培训。

2设备不够先进

农村卫生院属于医疗卫生体系中等级较低的一个单位系统,在农村卫生院的日常运行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一些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尤其是影像技术设备,更有甚者,农村卫生院的影像技术设备都是当地县医院所淘汰的设备,使用时间很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重视身体疾病的检查,由于农村卫生院长期的机器设备落后,人们在检查身体时最基本的也会选择去县医院,这样就导致农村卫生院备受冷落,机器设备的更新与保养检查几乎荒废,一些机器的功能都损坏掉了,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非常困难,所以单凭平片对许多疾病就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3疾病本身的原因

篇6:县级医院产科25年医疗纠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提取我院产科1986年1月—2010年12月25年间医务科登记资料, 其中资料完整的医疗纠纷共21例。

1.2 方法

将25年间的医疗纠纷分成3组, A组:1986年

1月—1990年12月;B组:1991年1月—2000年12月;C组:2001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对3个阶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疗纠纷发生率

25年在我院共住院孕产妇26 913例, 发生医疗纠纷21例, 发生率为0.07%。A组住院孕产妇1 599例, 发生医疗纠纷3例, 发生率为0.19%;B组住院孕产妇7 024例, 发生医疗纠纷13例, 发生率为0.19%;C组住院孕产妇18 290例, 发生医疗纠纷5例, 发生率为0.03%。A组纠纷发生率与B组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 P>0.05) , C组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纠纷发生率 (χ2=17.28, P<0.01) , 说明经过近10年的改进, 我院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

2.2 纠纷发生的原因见表1。

2.3 医疗纠纷发生时家属投诉的内容

A组3例孕产妇死亡时医生不在场。B组3例产伤诉医生技术不高;3例切口感染诉医院消毒不规范;1例孕产妇死亡诉科主任态度不好。C组1例死胎诉医生态度不好, 并且没有讲明原发疾病可以引起死胎;另1例死胎诉主管医生责任心不强, 1 h未听胎心。其余病例未提出实质性原因。

2.4 医疗纠纷处理的方式

21例纠纷中1例臂丛神经损伤, 经省级鉴定, 多次调解付外出医疗费。3例切口感染和1例产伤免除医疗费, 余16例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补偿。

2.5 医疗纠纷处理的时限

A组3例属明显责任事故, 均在事发后2 d内处理。B组1例臂丛神经损伤调解4年, 1997年9月1例孕产妇死亡后, 患方不上诉, 院方不赔偿, 患方多次打伤管理人员及主管医生, 致产科3次、累计7 d停业, 主管医生8个月未出家门, 历经3年最终以补偿解决。C组发生纠纷后吸取B组教训, 积极主动沟通、协商, 所有纠纷均在3 d内解决。

2.6 医疗纠纷处理的态度

2001年后发生医疗纠纷, 全科医护人员重新审视自己, 认识理清医患关系, 权衡争执冲突、打官司的利弊, 端正态度, 先找自己的不足, 积极化解矛盾, 所有纠纷均在3日内得到解决, 杜绝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3.1 转变服务理念

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 人们崇拜、尊敬、听从医生, 致使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基层医院即使发生了医疗事故, 家属也不予以追究责任。90年代后, 随着物质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有了迅速的提高, 而我们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未发生变化或变化太慢。B组13例纠纷中11例发生在1997年9月之后, 与文献所述自20世纪末以来, 我国医疗纠纷日益增加相同[2]。痛定思痛, 进入2000年后, 经过从根本上改变服务理念, 我院产科第三阶段纠纷明显低于第二阶段, 而且纠纷发生的临床病因与第一、二阶段也不一样。

3.2 提高产科技术

21例纠纷溯根求源, 大多数可归结于技术问题。不能正确处理病理产科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造成孕产妇死亡;不能正确处理产程, 造成臂丛神经损伤;没有认识到某些因素能引起切口感染;在急诊状态下, 不能正确处理臀位, 造成新生儿下肢骨折。2000年以后, 我们持续改进产科质量, 对照产科处理指南及临床路径, 仔细认真处理每一位产妇, 使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

其次, 基层医院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应用未写到教科书上的方法[3], 1997年1例、1998年2例孕产妇死亡造成纠纷, 均因滥用米索前列醇晚期引产引起。

3.3 落实规章制度

A组3例纠纷均因孕产妇死亡时医生脱岗;C组1例死胎因交接班不到位, 助产士未在规定时间内听胎心, 没有及时发现死胎。所以县级医院持续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仍是目前需要努力的地方。

3.4 放宽转院指征

县级医院的职能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 转诊疑难危重患者。A组1例孕产妇死于风湿性心脏病, A组1例、B组3例孕产妇死于子痫前期, 这些疾病均属高危范畴。2000年之前, 我们从不转诊患者, 近10年, 我们认真总结经验, 发现疑难危重病例及时转诊, 保护患者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大保护[4]。另外, 产科有许多看似不重的病情即可引起不良结局, 如子痫前期及孕32周前的胎膜早破能引起围生儿死亡, 前置胎盘能引起子宫切除等等。虽然我们基层医院也能处理这些疾病, 但仍应持谨慎态度遇到这些病例时都应积极转诊。

3.5 加强责任心

21例纠纷中, 1例孕产妇死亡、1例死胎均因责任心不强引起纠纷, 患者发生危急或发现异常时, 主管医生敷衍搪塞, 家属不满意引起纠纷。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品质, 一个集体的灵魂, 持续接受责任心的培训, 仍是基层医院目前需要进行的工作。

3.6 持续改进服务态度

21例纠纷中, 矛头直指科主任的2例, 科主任行政事务多, 超负荷工作, 特别是自身对服务态度问题的不重视, 在患者需要救助时, 虽然在技术上也尽力了, 但表情和方式引起了家属的不满。上世纪90年代后, 我们的患者不像以往一样机械地接受医护人员的医治, 医护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的语气都与预后息息相关, 都可能引起或化解纠纷。

3.7 不断提高沟通能力

21例纠纷中, 2例因沟通不到位引起。1例孕31周胎膜早破宫内死胎, 另1例孕30周子痫前期引起死胎, 家属均因医生未讲明病情而要求索赔。所以, 充分的谈话沟通是避免纠纷的重要措施。

3.8 树立和谐的人文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目标。安全就医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处理好医患关系, 不利于社会和谐。产生纠纷后, 双方当事人直接协商解决矛盾的机制, 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国民人文观念[5]。所以在处理医患纠纷时, 院方保持积极、宽容的态度非常重要。

总之, 县级医院是基层患者的第一救助站, 如何提高医疗质量, 改进医疗服务, 减少不良结局, 降低医疗纠纷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县级医院产科医疗纠纷的因素。方法 将某县级医院25年产科医疗纠纷分为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10年我院产科医疗纠纷明显下降 (P<0.01) 。结论 提高产科质量, 放宽转院指征, 落实规章制度, 改变服务理念, 增强沟通能力, 有望降低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改变理赔补偿观念, 树立和谐人文理念, 有望降低产科恶性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县级医院,产科,医疗纠纷,分析

参考文献

[1]诸溢扬, 吴为玲, 任虹萍.产科医疗安全统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2) :826-829.

[2]郭音瑜, 刘宇, 曹艳林, 等.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解决中作用的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4) :279-281.

[3]卫素芳, 卫玮.县级医院20年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2) :3081-3082.

[4]秦洋, 张琪梅.妇产科为何医疗纠纷高发[N].山西日报, 2011-09-22 (C2) .

篇7: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关键词:医疗纠纷,自力救济,协商权限

1 医疗纠纷自力救济的现状与争议

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是指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根据纠纷处理的制度和方法不同, 可从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三种形式论述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自立救济主要指自觉与和解, 自觉是指纠纷主体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得对方服从, 而和解是指纠纷双方相互妥协和让步[1]。医患双方协商处理医疗纠纷即属于自力救济的范畴, 在理想化状态下双方协商处理医疗纠纷应当属于和解范畴。但实践中, 由于医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医学专业知识不平等的情况, 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等情形。甚至在部分地区演化成不问过错、不问因果关系, 只要出现了损害后果就闹;赔偿额度与过失程度、损害后果关系小, 与闹的程度成正比, 于是和解转化为角力, 发展为“店大欺客”与“客大压店”之间的恶性循环。

针对上述问题, 许多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关于限制公立医院通过双方协商的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的条款。例如京司发[2010]735号《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 患方索赔金额1万元以下的, 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索赔金额1万元以上的, 应当通过人民调解或诉讼方式解决。对于类似规定, 理论界与实践领域褒贬不一。《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第29条第3款规定, 索赔在1万元以上的, 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患方擅自协商。有业界人士认为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因闹而赔情形的发生, 将医疗纠纷处理引导向理性处置的轨道, 同时能够将医疗纠纷处理引导到医院外部[2]。针对《诸暨市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暂行办法》第25条中“索赔要求可能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人民调解”的规定, 有学者评论这一规定使得医方与患方之间进行“私了”的资格受到了剥夺, 医调会主任通过调解过程中的严格把关可让医患双方通过恶意串通达成合意进而侵占国有资产的做法成为不可能之事[3]。但也有学者反对“为了将医患矛盾引出医院, 要求达到一定赔偿数额必须到调解机构解决, 不得自行协商”[4]的相关规定, 认为上述规定侵犯了当事人对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权[5], 违反了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则。本文试图从意义及法律性质层面阐述限制协商权有无必要性, 为实践中协商权限规定提供合理、合法性依据。

2 对公立医院协商权加以限制的意义分析

2.1 有利于医患纠纷公平合理解决

医患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医患双方在法律上属于平等主体。但我们也必须承认, 医患双方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平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差异。在医患纠纷发生后, 医方很难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是非对错, 这与刑法中禁止自证其罪原则的原理类似;而多数患方不但从立场上无法客观评价医院的对错, 从专业知识方面更难知晓医疗行为有无过失以及切实的过失点, 只能更多依赖医方对医学问题的认识。而此时由于双方站在不同立场, 多数只能认可对自身有利的意见。这样的对话模式多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反而有可能促成矛盾升级。这时, 如果对医患双方协商权加以限制, 要求必须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中立第三方介入, 对医院的是非对错进行评价, 提出客观、公正解决方案则明显有利于矛盾的化解。

2.2 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中非理性伤害

诚然, 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医疗纠纷协商机制。例如某些医院, 在院内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发生医患纠纷时, 由专业处理医患纠纷的部门直接与患者沟通, 将案件整理后交本院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定责, 对于有责案件按法律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与患方积极沟通;对于无责案件或者患者无法接受的和解方案积极引导患方通过诉讼或鉴定程序解决。这样的体制下, 对于责任程度较高、赔偿数额较大的案件有利于其快速得到化解, 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隐私, 但是对于责任程度低, 尤其是无责案件, 则给某些试图通过“闹”解决问题的患方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些患方在明确医院有处理权限又不愿意通过其他维权成本高的途径解决时, 则有可能选择非理性维权途径即对医方工作人员反复纠缠甚至升级为“医闹”的方式解决纠纷。

能够建立上述院内纠纷处理机制及流程, 且在实践中较为通畅的运用已属难得。医患纠纷处理的实践中, 许多医疗机构自身并不能达到上述纠纷处理水平。再加上各地区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大, 更多医疗机构无法做到建立合理的院内纠纷化解机制, 最终还要依赖于中立第三方的评价处理机制。故而如在第一时间就对双方协商权加以限定, 则更有利于减少非理性伤害。

2.3 有利于减轻纠纷对医患双方心理层面的打击

医患纠纷本身对医患双方从心灵上都是一种伤害。日本学者和田仁孝、中西淑美提出从医疗纠纷双方当事者的需求来认识医患纠纷的解决。其中患方需求首先就是要从痛苦的遭遇中振作起来;而医方的首要需求同样也是从医疗纠纷所带来的悲痛中振作起来[6]。限制协商权限, 缩短医患双方在院内协商的时间, 把矛盾从院内尽快转移到院外, 既有利于医患双方更加理性地解决问题, 也有利于纠纷早日脱离事发地, 双方早日走出纠纷的阴影。

2.4 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如上所述, 有学者担心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纠纷途径有可能成为医患双方串通骗取国有资产的一种方法。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医疗纠纷本身的范畴, 实践中不一定常见。但必须承认, 实践中有较多的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在责任不明的情况下签署赔偿方案。众所周知, 公立医院的资产不仅仅是普通的国有资产, 更属于社会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大量不合理医疗赔付将加深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限制协商权限, 更多依赖第三方的评价, 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合理赔偿。

3 对于公立医院协商权限制条款的性质分析与完善建议

3.1 限制条款多属于地方规范性文件, 不属于法律法规

目前,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在医疗领域应当限制公立医院自行协商医疗纠纷的规定。必须强调, 从法律层面限制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自力救济的权限范围有悖民事权利处分的一般原理, 故在未来立法层面, 也应避免。

从现有部分地区出台的规定来看, 该类条文主要规定在地方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以及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条款当中, 如前述所提及的“北京市公立医院纠纷协商权限”规定在由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保监会共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之中。

结合上述法律性质分析与实践经验, 在未来的规范制定中, 该类条款制定在行政部门发布的内部文件之中, 最好由与公立医院具有隶属关系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台最为恰当。具体而言, 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求公立医院在遇到索赔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医疗纠纷时, 必须通过诉讼或调解等中立第三方进行解决, 不得私自赔付。从制度监管层面而言, 通过医疗责任保险、年终审计等手段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对于违规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罚。同时, 以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作为补充, 即超过协商权限赔付的部分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3.2 限制性条款对医患双方的约束力

对于限制协商权限条款的约束力问题应分为对内 (卫生系统内部) 及对外 (面向患方) 两个层面来论述。首先, 对内而言, 如果此类限制性条款被规定在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卫生系统内部, 则只应对医方存在约束力, 而不对患方存在当然约束力。只作为卫生系统内部行为评价的依据, 其违反的后果也只针对医方。如果双方已经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一方以此类条款为依据要求认定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显然不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对外而言, 该类条款实际发挥作用应依赖于民事权利处分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而非行政法的效力。依据民事纠纷处理的一般原理, 除诉讼之外, 对于和解、调解, 乃至仲裁, 都必须双方共同认可才可以选择该种途径作为化解纠纷的手段。一方不认可, 则不得通过该种途径化解纠纷。医方作为一方民事主体有权利拒绝通过双方协商解决矛盾。而上文提及的卫生行政机构对公立医院协商权限的限制规定在这时可以作为实践中医患沟通时医方拒绝直接协商赔付的适当理由之一。

上述做法从情理而言, 医院不同意协商, 而必须通过第三方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原因并不在于医方无解决纠纷的诚意或推诿患方, 而在于卫生行政系统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并非要规避医院责任, 相反是要明确医方责任, 引导患方合理维权;从法理而言, 一方不认可则不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 这符合法学一般原理;从实质公正的角度而言, 中立第三方介入解决评价专业性较强的医疗纠纷显然有利于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 医患纠纷中的自力救济权限条款在当前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医患双方理性维权, 有利于纠纷得到公正的评价;而自力救济权限条款受到的最大质疑是其与民事权利处分权的冲突, 这需要我们从法律原理入手, 厘清内部、外部关系, 使其从制度构建层面与实践应用层面达到合法性要求, 从而为医患矛盾合理处理提供合法性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建国.民事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7-8.

[2]宋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J].中国病案, 2013 (4) :43.

[3]刘加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时间模式及其启示[J].政治与法律, 2012 (5) :152.

[4]杜宁, 于广军, 厉传琳.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浅析[J].中国医院, 2012, 16 (1) :47.

[5]刘秋兰.试论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J].中国医院, 2012, 16 (7) :16.

篇8:县级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新时期的医患关系应该是由政府委托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维护人民健康责任和患者选择自己信任的医院(医生),把自身的健康委托给医院的健康维护者与被维护者的双重委托关系。

2 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3 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为了解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进一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 调查内容患者的一般状况,医患关系总的印象,就医时的总体感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知。

3.3 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合肥市某医院住院患者200名进行现场调查。

4 结果

4.1 一般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内、外科住院患者,共200名,其中工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城郊农民、教师、职员等普通社会成员占78%。年龄在30岁以上的患者占76%,年龄在30岁以下的患者占24%。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占了53%,大专以上的占47%。居住城郊和农村的患者占56%,居住城市的患者占44%。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患者占55%,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5%。在调查对象中42%的患者付费方式是自费,另外58%的患者付费方式是公费或商业保险。

4.2 医患关系总的印象

68%患者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比较和谐,11%患者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作出上述判断的患者84%是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16%患者是根据亲戚朋友或媒体报道。72%的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63%的患者选择医院的首要标准是服务态度好,其次是医疗设备先进,医疗环境优越。

4.3 就医时的总体感受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的占14%,比较满意的占74%。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对医生完全信任的占58%;认为医生开的检查、药品都是治疗疾病所需的占64%;55%患者认为造成部分医生过度检查的最主要原因是明确病因;42%的患者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看病太贵,其次是现在的医疗体制不合理。

5 结论

5.1 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

医患关系不和谐,表面上表现为医、患之间不和谐,但实质上有着经济、体制、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1)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公益性降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医院经费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不到10%,其余均由医院自筹。这种政策导向客观上迫使医院追求效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生存和正常运转,才能留住并不断引进人才。医院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仅使医药费上涨幅度过快,也使自身公益性质逐渐降低。(2)对医疗技术的有限性认知不足。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使医生的诊断更多地依赖于仪器,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物化”与“疏离”。医院服务的对象淡化了患者,突出了疾病,忽视了患者的整体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公众对医学技术的局限性认识不足。由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疾病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效果。但目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主观期望值比较高。部分患者医疗消费意识比较强,认为付出了费用就一定能有好的治疗效果。

5.2 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疗纠纷的暴力化倾向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每一次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提示着超出医患矛盾本身的范畴,它既影响了公共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缓解医患矛盾,应做好以下几点:(1)要有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从根本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要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角度,审视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充分认识医患关系恶化乃至产生医院暴力形成的这种医患危机,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冲突的突出表现。医患矛盾不仅对医院的医疗秩序、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生的执业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影响患者正常就医,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医患关系的紧张和恶化不是偶然的,所以要改善医患关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2)积极采取各种举措,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快速缓解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建立快速接纳处理医疗争议或纠纷的机构。从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角度,有效化解医患矛盾,避免医患之间的直接对抗,坚决遏制医疗纠纷的暴力化倾向,依法维护公共秩序,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3)建立健全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强化医患双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权利的意识,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活动中,要遵守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医疗服务道德规范,依法维护患者、医生的权益,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维护和改善医生执业环境要着力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医疗体制,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4)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患者是特殊消费者、服务对象的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钪。另一方面,要依法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改善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关心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稳定医务人员队伍。(5)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无主患者、特困患者、遗弃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救助,积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塑社会对医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医疗单位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健全和畅通与患者沟通的渠道,尊重患者的权益和要求,视患者如亲人,用优质和热情的服务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安全培训中心日常工作制度下一篇:关于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建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