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

2024-07-28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通用8篇)

篇1: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节

《汉字和书的故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探寻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神奇之处和特有价值。2.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3.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和欣赏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和造字特点。2.制作课件。学生:1.了解有关汉字造字的传说。2.收集汉字造字方法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1: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2: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

3: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4: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

5: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师: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你们认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l: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 生2:对这一点我们小组也认为不妥。不过我想,传说中写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3: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还是很相像的。

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

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 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生2:我也这样认为。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师: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师: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师: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 人、木、牛、册、眉

本、上、从、刃、中 从、休、暮、歪、掰 噪、澡、躁、燥、操

生:人、水、册、眉这些字很像实物。师:你们能说说看看这些字分别像什么? 师:这是连带相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

师:在生活中,我们的祖先还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符号。这就是指事造字法。(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一找与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师: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儿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出示:从、休、暮、歪、掰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师: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汉族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声、指事、会意”字,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出示:噪、澡、躁、燥、操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编识记口诀好吗? 师、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脚好烦躁。师: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 师: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两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

活动四:感受:汉字的神奇

板书设计 汉字和书的故事

假如没有汉字----------交流 记忆 写作

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结绳 刻木 图画 仓颉造字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字

篇2: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案

我讲授了《汉字的创造与发展》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比赛读的`方法,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很快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让学生们进行表演,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生,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应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篇3:汉字与创造教育

汉字的科学属性

科学是一门讲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的学问。汉字的科学属性, 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理性思维和规律有序性, 识字教育就是“以字为本, 科学识字”。

一、字源有序:字源于画, 书画同源, 有源可依, 有形可循

“表意图形文字”, 本质上是象形文字, 用字形表示事物形状或喻意。单一基本事物演化成独体字, 多个事物组合成情景演化成合体字。因而汉字字形有序地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形成自己规律有序的“形流”。

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 使今人系统地了解到汉字从图变成文字的途径, 比古人更全面掌控“书同文”的汉字发展史料。利用好甲骨文所提供的信息, 可完整地了解汉字的图画—图画字 (甲骨文) —图案字 (篆体字) — 表意图形文字 (现代汉字隶、楷、宋体字) 全过程。由上可知, 见字如见图, 联想画面来解读字义, 易学、易通、生动有趣过目不忘。从看图识字入手, 再学会汉字构字规则, 通过字源识字和解形扩大识字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字义有序:偏旁部首, 科学分类, 见形知义, 字义有序

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最早对汉字作了归纳和诠释。它将收入的汉字9353字, 依类分归540个标目 (部首的前身) , 明确将汉字属性做了科学分类。

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书同文”统一了汉字, 而且统一了字的分类和偏旁部首, 使得见形知义, 字义有序, 按偏旁部首形成规律有序的“义流”, 学习和阅读起来, 十分方便。

三、构字有序:笔画构形, 文字累进, 以字通词, 组词成句

汉字构字学:“笔画—字根 (独体字或部首) —合体字—词语—句子”, 从简到繁, 通过对笔画、字根的分析, 联想字义, 观其形而知其义, 据其义而记其形。集中识字, 通过图字联想、会意联想、组合联想、字词联想, 词序联想, 通读全文, 识字明理。

四、方块字形:信息密集, 视觉适配, 集形义声于一体, 内涵外延深远

每个汉字方块形中, 含有独立的“形、义、声”信息, 不仅其意旁表义, 声旁也都表义, 字形同所示的意义融为一体。方块汉字好像一片计算机IC, 比线性信息含量大得多。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分析, 方块形更与眼睛视网膜集中视点相匹配, 比阅读西文线性延伸的效率要高许多, 因而汉字是易读性最高的文字。

汉字的人文特性

汉字的人文特性, 也就是汉字的教育特性, 汉字教育就是“以人为本, 智慧育人”。

一、 适应儿童教育心理学:好奇、好动、好胜

儿童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 来发现世界、认识世界。他的大脑好像一张白纸, 总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讲授汉字发生、发展故事, 明白汉字演变脉络, 字理溯源, 形象感知, 引发好奇, 培养兴趣, 师生互动, 论古说今, 知道什么是汉字, 满足孩子探索汉字奥秘的求知欲望, 培养儿童对汉字的兴趣。兴趣是儿童快乐学习的原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二、先整体后局部认知特征:先集中识字后分解规范

儿童看世界是先整体后局部, 古人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 必须集中起来用义理这根线穿成串才好学好记。用八字成韵、四字组句、三字取经、两字分节、单字定声, 在整篇的“音流”“形流”“义流”中, 朗读“千字文”“三字经”等《蒙学》读物, 为视觉、听觉、思维提供记忆线索。从整体集中识字, 感悟汉字汉语规律, 再进一步逐步深化, 分析字形结构, 习字笔画分解, 达到识、读、写、用、上机, 以及学会自主联想扩大字汇的教学目的。

三、先习后学:认识论作为教育规律

大量诵读, 先习后学, 便是先知其然, 然后知其所以然。以哲学上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的客观规律,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兴趣, 感性入手, 以人为本, 启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欲望。“识字明理”, 做人认知同步, 提高全面素质, 领悟广阔, 使学习更富积极性, 有助于创造力培养。

四、文化传承:古今传承、四方通达, 字中有史, 字中有理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文字者, 经义之本, 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后, 后人所以识古。”其中“经义之本”是指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录者;“王政之始”是指文字的产生, 始于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社会分工、众生习俗、情感思维、历史发展的需要;“前人所以垂后, 后人所以识古”明确指出汉字是古今传承、四方通达的工具, 可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智慧、文明遗产传给后人, 可让后人去认识、承接、通晓古人所经历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 学习汉字, 就等于与古人对话, 承接华夏文明精华, 让中华文明古国智慧为世人共享。

汉字的创造特性

汉字的创造特性, 就是从创造思维与品格素养, 来看汉字对大脑开智、均衡发展、创造力开发的巨大潜在作用。

一、儿童视觉皮层突增与开智效应

婴儿出生3个月至3岁, 视觉皮层突触达最高峰, 方块形的图形汉字与妈妈的面孔一样, 会引起儿童的敏感和偏好, 并表现出这一关键期特有的“刻印现象”, 出现令人惊讶的整体识别和记忆能力。及早识认汉字, 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 而且养成善于观察和探索的行为习惯, 将对儿童一生受惠无穷。人的知识信息来源:听觉占11%;味、触、嗅觉占6%;而视觉占83%。视觉分析汉字字形, 是汉字、汉语学习心理活动的核心, 要从小“习以成性”, “兴趣导向”, “持之以恒”。

二、促使左右脑均衡发展调动大脑潜意识和创造灵感

根据脑科学研究, 人的大脑共有140多亿神经细胞, 而目前利用的仅是浅表层不足10%, 而且左右脑开发很不均衡。左脑主语言、运算、逻辑等显意识活动, 右脑主直觉、形象、图形、空间、音乐等潜意识活动。汉字具有复脑文字特点, 阅读汉字过程, 图形是形象思维, 音义是抽象思维, 因而汉字可调动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从思维科学讲, 汉字学习完成了具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哲学) —灵感思维—创造思维过程。从教育科学讲, 汉字学习达到了开启智慧、知书达理、启迪道德、塑造人品、联想解义、活跃思维、素质全面、兼齐天下, 培养了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 具备了解古今世界运行规律知识技能的, 能够进行批判和独立思考的, 具备现代价值观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三、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创造个性品质

汉字是“书画同源”, 它具有文字与图画的两重性。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人性求善, 汉字包含了真善美。科学讲规律有序, 艺术讲情感张扬;只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才能引发创造力。看图识字与书法临帖, 从汉字字形与书写技巧中, 不仅领悟字形结构, 掌握书写要领, 规范汉字拆分、笔顺、根顺, 而且汉字构形的主从、收放、疏密、避让、呼应、平衡, 无不体现出丰富的东方思维、哲学理念和创造精神。

四、汉字具有创造力的全部基因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人们不断扩大吸取新的知识, 丰富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建构起知识、兴趣、品格、能力, 综合起来形成人类最高智慧创造力, 包括:创造冲动+右脑幻想灵感+左脑逻辑思维+大脑深层潜意识萌发创意。

汉字具有创造力的全部基因。

汉字是智慧的文字——是图画, 是积木, 是魔方, 是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文字;千百年来汉字在不断地被创造, “独体为文, 合体为字”, 古人用少量最原始的“文”, 通过积木、魔方层层叠加, 孕育出无数的带“子”字辈的“字”:如“林森、沝淼、炎炏焱燚、孖孨、雔雦雥、龖龘、騳驫、皛灥、鱻羴、夵尖尜、旮旯、氼氽汆、嘦甭甮奀歪囻圕”。不仅中国人造字, 日本人也对应造字如“四亖、太夳、事叓”, “辷辻、裃桛、凧凪”;并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 如“经济、资本、社会、物理”, 词缀“化”“性”“界”等也来自日本。

汉字包含丰富的创造思维:组合、联想、对比、扩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灵感突想……而汉字文化, 从字到词, 到猜字迷、写文章, 赋诗词更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灵感;汉字从大脑, 到思维, 到表述表达, 提供创造基因, 无不随时引发人们去创造, 致使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的文圣、亚圣、宗圣、智圣、书圣、诗圣。

汉字的时代特性

汉字的时代特性, 是指面临信息网络时代的挑战, 探索汉字走向世界的路径。

一、汉字与汉字教育的反思

汉字的形象易学、信息密集、科学智慧、使用高效, 被认为是今后适用的国际型文字。

目前部分汉字界, 推行汉字拼音教学为先, 模仿西方强调词法, 是走“汉字洋学”的失败路径;中国内地的简化字改革, 也有待反思修正。

甲骨文的发现, 推进汉字字源研究, 更坚定字源识字、拼形识字为先, 强调汉字是视觉符号首先是书面文字, 适应网络沟通阅读的需要;要纠正拼形为先, 以为学会几句口语就是学会了汉字的偏面认识。

调查研究表明, 中国内地涌现了很多汉字教育的改革成果, 如字源识字、字根识字、集中识字、大成全汉字汉语教育等, 提供了当代汉字教育的多种模式。

二、全球通用汉字规范工作

全球信息宽带网的发展, 使网上沟通成为汉字的一项重要功能, 计算机键盘的通用, 成为汉字与世界接轨的桥梁, 目前已选定的国际计算机汉字用字标准, 已成为全球通用汉字规范, 尤其已大量装机的 ISO/IEC-10646C.J.K, 其包含的20902个中、日、韩简繁汉字, 可首选作为全球互相通用的汉字, 作为国际出版物和计算机用字。

中国大陆汉字笔画规范得到世人认同, 由传承的“永”字八法, 简化为“札”字五画:“横 (含提) 竖 (含竖勾) 撇 (含横撇) 点 (含捺) 折 (含弯拐) ”, 使书写和检索更简洁规范, 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短信。

三、全球通用计算机汉字输入码

自1929年中国大陆文字学家郑易里, 通过统计学研究, 提出汉字可精简到只用170个字根组成, 并相应发明“一笔查字”简易检索法;后来在其女儿郑珑配合下, 发明汉字检索与输入通用的“汉字通用字根输入法 (郑码) ”, 成为能方便输入10万汉字的世界惟一用码。

《郑码》与汉字识字教育完全规范一致, 使方块汉字成为“形、义、声、码”融于一体的信息模块。郑码在中国大陆装机率80%以上, 可现成地输入20902个中、日、韩简繁汉字, 并有高频字、最常用字、常用字等多台阶学习和输入层次。可以用上机纠正写错别字和正确熟悉字形结构;可以利用计算机屏幕词组提示, 自学扩大生字和生词, 并可开发成计算机词典;郑码不仅是学习和网上交流的得心应手工具, 而且通过引导青少年乐于利用计算机识字、作文、阅读电子读物, 可以纠正迷恋游戏机的劣习。

郑码在海峡两岸青少年计算机输入比赛中, 以每分钟输入250个传统汉字的速度, 赢了用仓颉码的选手。韩国三星公司已将韩国国宝《大藏经》, 用郑码做成电子版。中国大陆已可用郑码将《四库全书》做成电子版。

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窥视字里乾坤, 可追溯中华民族文明根系之久远。剖析文字演变, 可透析出汉字是科学的内涵, 艺术的交融, 是中国书画的文字表述, 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表现出历代生生不息之创造精神。故汉字实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在今天现代化建设和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篇4:《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反思

教师依据教材提示的示范性的知识点和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实践操作,给学生留出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来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汉字的形成、变化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活动一汉字的起源这部分,就采用质疑的教学方法,由學生对汉字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引发学生对文字的起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再开展分组教学,出示“今天我们打了五只羊”例句,给学生提供线绳、纸笔、木板等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方法记录例句内容。让学生动手体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在同学们的协作下,各组记事方式各有特点,同学们参加活动兴致高涨。经过激烈的讨论、操作,各组作品纷纷出炉,全班同学一起品评,比较不同的记事方式有哪些优点,体会远古人类的智慧。同时,自热引发讨论:当今世界中,这些记事方式不方便的方面。引导学生知晓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种记事方法不能适应人类发展的需求,进而懂得有了需要才能有创造,这时文字才得以出现。

活动二汉字的创造、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的形式,了解各种造字方法;活动三汉字的发展通过书写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寻找出汉字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汉字的神奇这一环节上,抓住有趣的事例以及单字造句、字谜、“舞、福、鹅”几个艺术字,层层深入,与现实生活、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出示汉字“山、上、小、羊、吃、草”,让学生分组排列不同的句子,看看哪组排列出合适的句子最多。同学们雀跃着欢腾起来,欣喜地尝试不同的句子排列,一次次发现新的句子,汉字带来的快乐已经让教师沸腾起来。接下来,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同学们集思广益,发现的句子越来越多“小羊上山吃草”、“小羊吃山上草”、“羊吃小山上草”等等,各组同学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呼,深刻体会汉字的神奇之处。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适时布置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继续排列其他句子,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探究的种子。

篇5:《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西县紫蓬山明德小学 江兆平

教学设计特色

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本人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囿于教材,而是注重针对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及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来设计教学,使本课的学习有了较为深厚的土壤。其次,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使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网络资源,并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予以展示,可营造出轻松热烈的学习氛围,寓枯燥的汉字教学于看图、猜谜、赏画之乐,事半功倍,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汉字演变过程和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全班同学带来《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

2.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古老的汉字”。

(一)教学“汉字的产生”。

1.导入激趣。

师(大屏幕出示):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几张简笔画,大家看看画的都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生1:第一幅图是山。

生2:第三幅图是波浪。

生3:第四幅图是一个羊头。

生4:第二幅图好像我们玩过的弓。

„„

3.师谈话:大家说的对,第一幅图是山,第二幅图是弓,第三幅图是水,第四幅图是羊。其实,它们既是图画,也是文字,叫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大家知道吗?

4.学生自由回答。(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们上学期的语文书上讲过。)

5.师提问:看来,我们上学期语文有趣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大家都还记忆犹新。现在,哪位同学来说说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6.指名回答。

生5:汉字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创造的。

生6: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生7: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

7.师小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交流和记录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汉字从最初的直观性较强的图画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

(二)教学“汉字的演变”。

1.师请学生把《语文五年级上册》这本书拿出来,翻到85页,看一看汉字的演变过程。

2.生看书回答,教师多媒体大屏幕出示:

3.师简介各种字体产生的年代和原因。

4.引导学生总结汉字演变的总体特点。

师:大家观察一下,从甲骨文到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5.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生8:笔画由弧形变为直线,易书写。

生9:笔画变少了。

生10:由可变的图形变成了结构较为固定的方块字。

„„

6.师小结。汉字的演变历经数千年,逐渐从图形走向方块字,从繁到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二、教学“神奇的汉字”。

(一)认识汉字的形状特点。

1.比较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

1.师:(大屏幕出示):这是英、德、日、俄、中五国的文字,大家比较一下,汉字和其他四种文字有何不同?

英文 cake chichen china small water meat today dog rain tall window

德文 Deutschland Kultur Forshung und Technik Internet, Reportage, Modernes

日文 の中でも緑を失うことのない樹木が深い色を添えて、ようやく咲き|

俄文 литературе таким всеобъемлющим,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м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中文 密 林 的 个 飞 繁 荣 和 石 库 门地 方 而 我 为 成 谈 感 桥 鸟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组1:其他国家的文字大多是字母组成的,我国的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

组2:我国的汉字是方块性的,整齐美观。

组3:汉字既是文字也是图画,有许多字即使没有学过,看它像什么,人们也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甚至根据一个字的偏旁部首,人们也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从形状上是没有办法知道它的含义的。

„„

4.师总结: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文字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变为拼音文字,而我国的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的特点。

5.进一步感知汉字字形优点。

(1)大屏幕出示字谜一组。

①劳逸结合。

(边)

②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梦)

③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

(一)④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

(击)

⑤千里草,心里晓。

(懂)

(2)学生猜字谜,教师板书谜底。

(3)师小结:这些字谜都是通过对汉字进行离合和增损制作出来的,也只有对具有框架结构的汉字才能够制作这种字谜。

(二)了解汉字的读音特点。

1.大屏幕出示歇后语一组。

葫芦掉进水里——不成(沉)

花生去皮——红人(仁)

翻穿皮袄——装佯(羊)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生齐读。

3.指名说说歇后语的意思。

4.提问:这些歇后语是利用汉字的什么特性组成的?

5.生答: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的特性构成的。

6.师小结:中国的汉字有好几万个,可给汉字注音的音节只有几百个,这就出现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汉字读一个音的现象。这虽然给初学汉字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当你们把汉字掌握牢固了,运用起来,这种同音字过多的缺陷反而会成为优势,会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以上的歇后语就是劳动人民利用汉字谐音的特点创造的,诙谐幽默而又通俗易懂。

7.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汉字谐音的例子,感受汉字谐音的妙用。

〔如广告:默默无蚊(闻)

骑(其)乐无穷〕

(三)体会汉字的字义特点。

1.指名学生说说学过的一词多义。

生11:“骄傲”一词在“他考试得了100分,就骄傲起来”这个句子中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在“我为中华民族神奇的汉字感到骄傲”这个句子中是“自豪”的意思。

生12:“深”一词在“海水有深有浅”这个句子中是“从上到下的距离大”的意思;在“这件衣服的颜色太深”这句话中是“颜色浓”的意思。

„„

2.组句游戏。

(1)大屏幕出示“辣、怕、不”三个单字。

(2)教师说明组字成句的要求。

(3)学生组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快速把句子输入大屏幕。

生13:不怕辣。

生14:辣不怕。

生15:怕不辣。

„„

3.教师小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完全相同的几个字由于位置不同而组成的几个句子,含义都是不同的,其中的精妙大家可在今后的学习运用中仔细体会。

三、欣赏汉字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1.教师大屏幕出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作品各一幅。

2.学生欣赏。

3.激发情感:大家看了这些作品,有什么感受?

4.学生畅谈感想。

生:这些书法作品太美了,令人赏心悦目。

生:挂一幅在房间里做饰,简直是锦上添花。

生:我要是能写出这么美的字,该有多好。

生:看看这些作品,真感到惭愧,今后我得好好写字了。

生:以前写字课老师在上面讲,我没有认真听,今后可得重视了。

生:我们的汉字真是太神奇了。能够把文字写得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汉字了。我真感到骄傲。

四、教学总结。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它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又积极吸收容纳了各个时代赋予它的新东西,历时愈久而日渐弥新。今天,汉字成为联合国五种记录文字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设了汉语课,汉字为越来越多的人去接受,去学习,去痴迷,这是我们的自豪。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就更要学好汉字,并让它发扬广大。

五、课后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写一幅书法作品。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1.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生容易理解。2.课程资源丰富生动,学生喜闻乐见。3.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加强了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不足之处: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多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学时将会更顺畅。

篇6:《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2.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2、多媒体播放汉字的运用。

师:汉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和传递各种信息,可是在汉字还没有产生的远古时代,人们要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又是怎样做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古人的记事方法。)

二、活动一:穿越时空

1、活动要求:老师准备了六个信封,分发给六个小组,根据拿到的内容仿照古人的记事方法来记事。

2、小组内活动。

3、学生展示与交流。

4、多媒体呈现学生要表达的六句话的。

师:为了更准确、更清楚的把意思记录下来,人们尝试了一种简便的表达方法:用统一的符号来表达同一种意思,这个符号就是“字’。

三、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1)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2)(板书)这就是仓颉造的字,你们还知道哪些?(生上台演示)

(3)这些符号就叫“字”,是不是所以的字都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2、汉字的形成。

仓颉是一个黄帝的史官,可以说他是汉字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者,那么汉字究竟是怎样

形成的呢?

(1)、课件展示甲骨文,学生说说对甲骨文的了解。

(2)(课件展示)认一认简单的甲骨文。师:你们是怎么认出这些字来的?

(3)认识甲骨文“聪”字,比较“聪”的甲骨文和现在文字的区别。师:我们最早的文字就是由这些图画演变而来的。

(4)(课件出示)古人怎样造出“妈”字?理解形声字的含义。

(5)了解“埋”“休”“森”的造字方法,理解会意字的含义。师: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的例子来吗?

(6)、出示:澡、操、噪、燥、躁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给这组形声字编了识记口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3、汉字的演变。

(1)、观察“马”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2)、学生动笔写一写,说说写字的体会。(3)、你发现它们遵循了怎样的规律?

四、活动三:感受汉字的神奇

1、造字游戏

这是一个日字,我们看看,如果在这个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又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字? 小结:一个简单的独体字,加上一笔,就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又富有创造力。

2、组字游戏:汉字组不同的句子。(小、牛、草、山、上、吃)师:只有汉字才能这样灵活组合,这正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3、欣赏百福图,师:你发现了什么?(文字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现象。)

4、播放小资料,思考:你还发现汉字有哪些神奇之处?(生交流)

5、小结:汉字的确是太神奇了,就连外国人也由衷地称赞汉字的精美艺术和神奇。(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那些聪明的造字者!

五、全课总结

篇7:《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

师:出示游戏要求,依次请四对同学来玩游戏

游戏内容:一生用手势、肢体动作来表达“下雨、兔子、森林、着火”四个词语,另一名学生根据表演来猜一猜。

生:根据要求进行游戏。

师小结:刚才我们玩的游戏中,发现用文字来表达信息是非常简洁明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板书课题。

导入部分:探寻汉字的起源

1、了解造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

师:文字的出现给人们记录事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是据历史学家考证,最早的人类产生于一百五十万年前,而文字不过三千年的历史。孩子们,那文字产生以前,人们都怎么记录事情呢? 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预设: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 师:出示三种记事方式的图片,简单讲解。

2、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先人的记事方式。

师:出示合作要求:课桌上的信封里有一封信,记录着古代部落里发生的事儿。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用结绳、画图和刻木的方法记事。

事件a:今天,我们打到了三只兔子。事件b:晚上,森林里着火了。事件c:今天上午下了一场大雨。

生:分组动手体验,每人做出一份记录。师:巡视各组。

3、学生交流体验过程中的体会,从而认识到汉字的创造是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结果。师:把你在远古时代的记录和邻组同学的记录作个交换,互相猜一猜,交流一下体会。生:互相交流,谈体会。

预设:用这三种记事方法太麻烦了。

太浪费时间了。

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别人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师:三种方法中那种效果相对最好? 生:画图记事。

师:确实,画图记事最为简便,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发现画图还是太麻烦。谁能给正用画图记事的古人一点合理的建议?

生:可以把图画得简练些。

师:说得好,你和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活动一:了解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

1、初步了解甲骨文

师:引导语:为了更好的记录发生的事情,古人慢慢把图案简化,于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就出现了,是什么文字呢?

生:甲骨文

师:出示“牛、鸟、羊”等甲骨文,请学生认一认。生:认识甲骨文,说一说。

师: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家都能认出来,你是怎样做到的? 生回答:预设如下

a因为我们对汉字都很熟悉了。

b 我们每天都看见汉字,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c汉字和它所代表的物体的形状特别接近,我们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考虑:是否出示外国的文字对比。(1)出示德文和日文的“马”字(2)出示甲骨文和隶书的“马”字

师小结: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2、了解甲骨文的不便之处

师出示一幅甲骨文书法作品,请生认一认,发现了什么。生讨论,预设如下

A甲骨文表达复杂的信息不好辨认 B甲骨文写起来很慢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感受了汉字的特点。我们发现甲骨文虽然可以记录很多信息,但还是过于复杂,不便于使用,所以汉字又经历了很多演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活动二:了解汉字的演变

1、观看视频,了解汉字从图画到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及演变规律。师:演示汉字演变视频,请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预设如下

a从图画慢慢演变成了汉字。b开始写得麻烦,后来写得简单。

c开始的时候,笔画是弯的,后来笔画变直了。

师小结:汉字就是这样从繁到简,一步一步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看:

课件出示:学生记录的三件事

这就是大家刚才小组合作记录的三件事。用汉字表达出来,非常清晰明白、简单易懂。

2、通过对《仓颉造字》的讨论,了解汉字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师引导语:所以今天我们能够这么清晰明白的传递信息,是不是应该感谢为我们创造汉字的人呢。感谢谁呢?一个人还是许多人呢?出示:仓颉造字的故事

生谈论:汉字真是一个人造出来的吗 师:课件出示:各大中文字典

小结:老师也认为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种子,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种子生根发芽,长出了粗壮的树干。在后人的浇灌下,长成今天这样一棵根深叶茂的“汉字之树”。

活动三:感受汉字的魅力

1、体会汉字的作用。

(1)引导语:直到今天,汉字仍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我们在祖先们“栽种”的“汉字之树”下乘凉,每天都在学汉字、用汉字、写汉字、说汉字。谁能谈谈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2)生发言,预设如下 a我们可以用汉字写信。

b汉字可以让我们读很多书,了解很多信息,写出优美的文章。

c汉字可以让我们学习各门知识。

2、通过欣赏汉字图片和书法作品,体会汉字的魅力。引导语:汉字不光是一种工具,还是一门艺术。

师出示《兰亭集序》及教师本人书法作品,学生说一说书法之美 引导语:请欣赏几幅作品,里面藏着有趣的汉字。师出示字画合一作品《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家乡》请生说说体会

引导语:说到美丽的家乡,在设计师的笔下,我们的家乡福建这两个字也可以别具一格。师出示《福建》《桂林》艺术字体,请生说说感受

3、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对汉字的展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引导语:汉字之美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感受到了。师出示北京奥运会会徽,请生说说体会

引导语: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他们把汉字和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向全世界做了展示,让我们一起回味那让所有中国人都骄傲的时刻吧。

师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字》片段

生观看,说说体会 活动四:书写汉字

引导语:对于汉字,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很多,也说了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龙的传人,我们还必须能够写好我们的汉字,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写下一个个大写的龙字吧。

师范写,毛笔书写。

各小组分别书写龙字,可以写各种字体(教师事先准备材料)写好后将各组代表作品贴在黑板上,形成一个“汉”字。

总结提升

孩子们,历史像一条迂回绵延的长河,今天,我们一起溯源而上,触摸到了汉字的起源,又顺流而下,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3000年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请大家以这节课为起点,继续进行汉字的探究,发现更多更精彩的故事,并为下节课我们探究“书的故事”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篇8:汉字阻碍创造力?

一篇文章引争议

语言学家威廉·C·汉纳斯曾经在《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声称汉字阻碍创造力发展,他认为方块字的书写系统阻碍了一种深层创造力。

“掌握汉字书写所需的机械式学习造成了一种顺从的态度,使学习者将重点放在方法而不是结果上,过程压倒了实质。你会花费更多时间玩弄笔画,而不是对内容进行思考。”汉纳斯在跟同行的交流中曾这样说过。汉纳斯尽量客观地描述了汉字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认为汉字学习促进了学习者的实用性思考而削弱了抽象思维,并且强调此观点只代表理论研究。虽然如此,“汉字阻碍创造力发展”如此敏感的话题一经提出还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这样的理论无疑将我国科研水平较落后、缺乏创新等问题直接归咎于伴随我们文明发展数千年的语言文字系统。

其实对于汉字系统的合理性的争议早在近代就已有过一些讨论。在解放初期,甚至还出现过汉字拼音化的启蒙运动,无奈这项工程极为巨大,而汉字拼音化的科学性也一直受到质疑,以至于这项运动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汉字学习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了。以上争论与汉纳斯提出的理论很相似,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使用的都是表音系统,即只要学会了一些结构所代表的读音,在遇到陌生文字时即使不知道其意思,也能够拼出它的读音。这些代表读音的结构在一种文字中往往是很有限的,如英文的26个字母即可大致表示出所有单词的读音,根据代表不同意义的读音的组合又能表达出更复杂的概念,所以这类拼音文字对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很有利。而汉字学习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大部分汉字无法根据字形来拼出读音,且汉字的结构千差万别,使学习者在临摹笔画上花费大量精力,这也是汉纳斯观点的主要论据。

拼义理论来评理

面对争论,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够尽量客观地揭示出汉字学习的本质。香港中文大学张学新副教授的研究,恰巧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提出的“汉字拼义理论”直指以上争论的核心。

拼义,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代表意义的基本元素拼写文字,与世界上大部分文字的拼音系统相对应。张学新认为,拼音文字与拼义文字共同组成了人类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拼音文字和拼义文字穷尽了所有人类文字发展的可能性。就是说,不管你再聪明再伟大,也不可能造出第三种文字了。可见,汉字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种独特智慧,虽然与世界上大部分的拼音文字都不同,可汉字的系统代表了另一种文字发展的方式。

要提出一个如此宏观的理论,当然离不开科学上的实证研究,拼义理论的提出得到了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支持。通过脑电实验发现,母语为汉语的被试者在看到汉字双字词时会产生一个独特的脑电反应。这一脑电反应不论是外国人看外语还是外国人看汉语都不会产生,它可能代表了中国被试者脑内对汉字独特的加工方式。

脑电,即通过贴在头皮上的电极来收集被试者大脑内部的点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脑内细胞的活动过程。在认知心理学中,脑电研究可以揭示出大脑在处理不同外部信息时是如何工作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汉字识别的独特脑电反应,就是在顶中区附近头皮上的电极所测得的脑电反应。由于其针对汉字的特异性,所以我们推测这个反应一定汉字识别的某个特殊过程有关。而这一脑电反应要比跟语义理解相关的脑电反应更早,这说明对汉字的独特加工在看到汉字后很快就发生了,更可以推测出汉字系统与拼音文字本质的不同。

在得到了认知神经研究的论据后,拼义理论进一步指出,汉字构成的中国文字在词汇水平上是拼义文字,其本质在于首先创造数千个视觉符号(汉字)去表达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再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去拼合更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也就是说,拼音文字是听觉文字,而汉字是视觉文字,两者植根于不同的感官通道,切合了不同的科学规律,这是构成成熟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汉字的词汇构造还符合了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有关人类知识表征非常重要的概念网络原理。这样,汉字作为一个文字体系的科学性也因此得以确立。

汉字不再受委屈

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我们就可以重新思考汉字的学习与创造力的问题。西方学者认为汉字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模仿的机械式学习,以至于使中国人从小就养成了顺从的态度。这显然是还没有理解到,在汉字系统中,代表不同意义的基本结构是在一定的规律下组合在一起,这些结构的组合以及多个汉字形成词汇的组合本身就有一个分析及抽象思考的过程。

汉字的另一个特征可能更优于其他字母文字,即拼音文字的结构组合都是一维的,因为发音的过程是在时间先后这个维度上的,比如blackboard这个词由black和board两个元素组成,这两个元素只能是先后顺序组合。而汉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字,其组合方式是二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所以汉字中元素的组合可以更加灵活多变。

在汉语中,表达一个概念的通常是多字词(最常用的是双字词),这样的构词法更容易符合人类认知表征的概念网络原理。比如说猪肉、羊肉、牛肉、兔肉这几个词,我们在看到这些词的时候首先都会把它们归为肉类,然后再细分是哪种肉。而它们在英语中的表达为pork,lamb,beef,lapin,我们学习这些词汇时很难把它们归为肉类,也很难将这些词与肉的来源pig,sheep,cattle,rabbit联系起来。在拼音文字中也会出现学习不便的问题,当然英语在表述复杂的逻辑关系时有着严谨、科学的优点。

拼音文字与汉字这两种文字系统都有着优势和劣势,这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它们各自有一套表征这个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指导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在创造力发展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对这两种文字系统的探究倒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在开放的态度下多了解、对比不同文化的精华可能对创造力的发展更有意义。

上一篇:江苏省单独二胎新政策下一篇:中国青年志愿者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