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学习制度

2024-05-15

普法学习制度(共9篇)

篇1:普法学习制度

普 法 学习制 度

为认真贯彻“六五”普法规划,突出机关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推进全委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一、学习对象

领导班子成员及所有在岗职工。

二、学习内容

每年的法制教育集中学习次数不得少于2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同时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经济、管理、金融、法律法规 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法用法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三、学习形式

1、领导干部带头学,并根据不同时期法制工作的需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带头示范作用。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和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认真组织本部门党员干部学习“六五”普法确定的学法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学习记录。可采取学习文件、问题讨论、党课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开展。

3、自学。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大力提倡自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几点要求

1、法制学习要联系工作实际,抓住重点。学习要与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等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与个人的思想实践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2、严格保证学习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每位学习对象都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学习期间准备好学习笔记,做好学习记录,定期由负责普法宣传工作的同志进行学法检查。

篇2:普法学习制度

为切实做好“六五”普法期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学习落到实处,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加“六五”普法知识学习,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二、“六五”普法的学习知识内容要根据校普法活动安排部署,统一组织、集中学习。

三、要求做到学习有材料,学后有心得,检查有标准,落实有时效。

四、建立集中学习点名、登记制度,做到学习有登记,内容有记载。

篇3:从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说起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完善小企业会计法规制度, 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比较法进行。具体是: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比较;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之比较。

一、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比较

(一) 适用范围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形式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符合规定的小企业, 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 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 均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比较

1. 客观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也就是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不再规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2. 相关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差别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为必备的内容。现金流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是否对外提供。

3. 历史成本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 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 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其后, 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另外,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不同:小企业仅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三项。

(三) 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会计科目。因为:第一, 小企业经营业务相对简单, 可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份科目进行合并;第二, 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要反映的经济业务, 故少设。

(四) 会计帐务处理的比较

1. 资产清查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 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 因此财产清查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可直接进行处理。

2. 简化了长期投资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应根据不同情况, 对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由于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 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 取得投资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第二, 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

3. 简化了借款费用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须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 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 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

4.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作为其入账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协议或合同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 作为其入账价值。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5.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所得税的处理采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 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 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五) 会计报表填报要求的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 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

二、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之比较

(一) 适用范围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适用范围为:没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 (如不参与管理的所有者、现有或潜在债权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 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在规模方面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义和范围。另外, 小型报告主体不包括具有公共利益的公司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公司以及有能力将股份或债券公开发行的非公司主体。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对外筹集资金, 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资”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 主要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企业划分做出规定。

(二)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在概念和一般性原则方面提出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在财务报表披露原则方面提出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一致性、可比性等重要原则。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原则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权责发生制、谨慎和重要性等。

(三) 会计账务处理的比较

1. 存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存货按照成本和可变现价值 (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至完工出售发生的成本) 中较低的金额计量。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小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 若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 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日公允价值入账, 为租赁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也要计入租赁资产成本。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 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成本”。

3. 借款费用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借款成本可以采用费用化模式 (在发生当期全部记入当期损益) 或资本化模式进行处理。资本化模式的会计处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23号。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建造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包括小企业以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等, 都可以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4. 所得税的核算

由于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采用债务法加以核算。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 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这样做的前提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已经尽量减少了暂时性差异, 比如只对存货、应收账款和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年限只有原则性的规定, 企业要选取与税法一致的核算方法等。

(四) 会计报表填报要求的比较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中小企业应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利润和留存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 母公司还应提供合并会计报表。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该准则适用范围包括中型企业。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最为简化, 只要求小企业提供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应提供一张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小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决定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综上所述, 我国小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便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当前我国和国际上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在一些方面尚存差异, 主要原因包括规范本身适用范围的不一致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以“中小”企业为规范对象) , 规范制定者对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会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等国情方面存在差异的考虑等。可见, 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篇4:普法学习制度

关键词:档案;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普法;法制宣传教育

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保管机构,均应重视这一工作。并通过加强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来推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1 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是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制定与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必要条件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权力清单的制定必须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予取消。这样,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过程中,具体从事设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的人员,就有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问题。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完成后,不仅需要对外公布,同时还须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档案事业机构中的全体人员知晓,并遵照执行。这样,所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档案事业机构中的全体人员,也有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问题。

很难想象,一群不知法、不懂法的人,会知道哪些法律授予了我们权力;会清楚授予了我们什么权力;会明白这些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使条件、范围、对象、程序;能梳理出合法、合规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会正确行使这些档案行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是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制定与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必要条件。从另一个方面看,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和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且重要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良机。

2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对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

2.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专业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首先是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梳理。这些权力主要来自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专业法律法规、地方档案法规、部门档案规章和各级政府制定颁布的档案规范性文件。从这个角度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自然就是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事实上,宣传和普及《档案法》及其相关的档案专业法律法规,一直是档案界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五”普法,正值《档案法》颁布实施,国家档案局召开了全国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会议,交流学习和宣传《档案法》的情况。各地纷纷将《档案法》列入普法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五”普法期间,《档案法》仍然是各地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1991年4月2日,云南省委发出了批转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在这个规划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1]

“三五”普法期间,结合《档案法》修订后重新颁布实施,各地档案部门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划,制定了本地区“三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还有将《档案法》列入本行政区域“三五”普法规划。例如,甘肃“省档案局与省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联合发文,将《档案法》列入我省‘三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容”。[2]

“四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使用《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和《档案行政执法手册》作为专业法教材。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五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深入学习宣传《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

“六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贯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档案普法与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由单一的《档案法》,向《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法》法律体系,再向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展。但《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始终是档案普法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按说,经过近30年的《档案法》宣传教育,档案工作者应当对《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体系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就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多数参加调查者能正确选择出全国法制宣传日。对自己基本法律知识评价较高与一般的占比相同,总比接近90%”,但“近六成受访者错将‘国际档案日当作‘《档案法》宣传日,回答正确者大约只有四成。清楚《档案法》是行政法的人数最多,但占比不到四成”。[3]

因此,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应当与“普法”规划相结合,再进行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毕竟大部分档案行政权力是由《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赋予的。

2.2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虽然,《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了档案行政权力中的绝大部分,但作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同样要在宪法和行政法的框架下依法行政,受宪法和行政法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制。从这个角度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还是一次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而现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的“共性权力”就来自档案专业法律法规之外的行政法律法规的授权。

在多年的普法与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档案法》及其法律体系上是必要的,但从整体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来看,显然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一五”普法规划)中,就将普法基本内容规定为:我国的宪法、刑法等“十法一条例”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和普及。

1991年,全国“二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学习教育。其中专业法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各部门、各系统要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有重点地学习同工作、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

1996年,全国“三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内容。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等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01年,全国“四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宣传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普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2006年,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宣传宪法,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1年,全国“六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此,可以看出,全国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由具体的某一法律、某些法律,向部门法、专业法,再向法律部门、法律体系不断拓展。这一点,在全国档案系统“四五”“五五”“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宏观。仅仅了解或熟悉一两部或者少数几部法律,只了解或熟悉与本行业、本专业、本领域相关的行业法和部门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依法行政与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难得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

3 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路

3.1 全员参与。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中,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只是涉及一两位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领导者,或者是具体承担这项工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事实上,由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涉及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实物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而涉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有档案行政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及其全体工作人员。而从近期的一个档案工作者“普法”及档案法制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无论是对基本法律知识‘几乎都不了解的人;或搞不清,或搞错《档案法》属于哪一类法的人;无论是搞不清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的人,还是记不得《档案法》宣传日日期的人;无论是表示没有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人,还是‘觉得法律没用的人;都说明法制和档案法制宣传存在死角和盲区。从这些人的占比数来看,有大有小,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将这一比例用在全国十几万档案工作者身上,其绝对值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4]

这些人一旦在具有档案行政权力的岗位上,运用档案行政权力,就可能产生错误,给档案事业造成损失。因此,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让所有档案工作者都参与到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中。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继续进行普法教育,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与持续性,直到消除法制死角与盲区,进而提高全体档案工作者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能力”。[5]

3.2 系统学习。系统学习,就是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中,全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

学习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学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

学习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

系统学习有关法律是因为档案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档案行政管理也同样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法律中的有关档案方面的规定,既是档案行政权力的范围,也是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还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责所在。同时,更是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善于行政的必备法律素养。档案行政管理要真正做好依法行政,完全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职责,按章办事,系统学习与熟知这些有关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3.3 突出重点。面对庞大的法律体系,要求所有档案人员都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与熟知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中,突出重点,有所侧重。重点应当是:其一,作为公民必须遵循的宪法及其相关法律;其二,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其三,作为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遵循并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与依法行政相关的行政法。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的档案工作岗位的特点,开展与之相关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以增强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3.4 注重实效。注重实效,就是要围绕提高全体档案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档案工作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工作环境形成的档案普法和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目标,坚持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与档案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于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档案法治实践来说,就是用档案普法和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档案普法和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档与档案事业的依法治理。

参考文献:

[1]刘卫邦.云南把《档案法》纳入普法规划[J].档案工作,1991(8):28.

[2]兰台普法十三秋——甘肃省档案法制工作综述之一[J].档案,2000(4):34~35.

篇5:教师普法学习制度

教师普法学习制度

为了增强全校教职员工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依法治牧,特制定本制度。

1、学习对象为全校所有的在职教职员工;

2、学习方式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3、普法学习的内容根据上级的安排并结合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确定;

4、普法学习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专门化;

5、每次学习不得少于2个学时,每月学习不少于4个学时;

6、普法学习由校长室组织实施,普法学习要做好材料的收集、汇总;

7、学习时要认真作好学习记录;

8、按时参加学习,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篇6:“五五普法”学习制度

为了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师生法制意识,结合学校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新要求,通过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办学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和法制环境。特制定以下制度:

1、陈店镇初级中学“五五”普法领导小组

组长:梅宏(党支部书记校长)成员:周伟(分管政教副校长)

杨亚敏(校务办公室主任)杨泓(政教室主任)王宜兵(政治教师)

2、陈店镇初级中学“四五”普法宣讲员

罗文中(陈店镇司法所所长)邓祥松(政治教师)王宜兵(政治教师)庹新林(政治教师)

3、普法学习对象: 全体教师、职工和学生

4、学习内容:

由普法领导小组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讨论内容、重点,提出要求,并将学习材料发给每个普法对象。

5、学习时间:

集中学习,每学期 4至 5 次,每年 8 至 10 次。自学由个人掌握。

6、学习方法:

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集中学习期间,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研究讨论学校的改革发展。对集中学习的情况和讨论情况作好记录。、每次学习由领导小组组长或成员主持讨论、总结。

8、作好集中学习的考勤记录。普法对象原则上不得缺勤,确有急事,需向值日领导请假。集中学习一学期请假不得超过 2 次。、保证学习时间的落实。原则上每一个月集中学习一次。如与学校其他会议、活动冲突,应自行调整,但必须保证学习时间。、建立普法学习档案。每学期结束时,普法对象每人撰写一份学习总结或学习心得。

陈店镇初级中学

篇7:双鸭山市侨联普法学习制度

学习制度

为认真搞好普法学习教育活动,按市依法治市办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此制度。

一、中心组成员要集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不得迟到、早退、请假。

三、学习要有笔记,要有学习体会。

四、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学习实效。

五、每季第一个月的5号为市党组学法日,是党组成员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每季第一个月的五号为节假日,则学习时间顺延到上班的第一天。

六、每周三的学习日同时也是机关的学法日,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学法。每次不得少于一个小时。

双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市侨联依法治理办公室

制度

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由负责人负责召集。

二、会议召开期间,内容要由负责人提出初步意见,报请依法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三、有关依法治理工作的方案、制度等文件必须先由负责人把关

双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市侨联办公室成员单位

联络碰头会制度

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与单位依法治理工作

联络必须定期召开碰头会。

二、碰头会时,各单位联络员必须及时汇报本单位有关

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三、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需及时将联络员汇报

之情况进行梳理,反馈给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篇8: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立法研究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够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 同时也要善于对自身的行为及时修正, 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主要来自于管理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彼得·圣吉, 彼得·圣吉在其著作《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五项修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其中首要任务。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的立法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发展对学习型组织的提出的要求和长期以来学习型组织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都表明:研究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的立法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终身学习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完全性、拓宽了教育权利的外延。在终身学习实施与推广的过程中, 加强了相关制度的各级立法, 学习型组织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继而组织学习型组织制度立法,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运行保障终身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发展终身教育的必经之路。但终身教育涵盖的教育领域十分宽泛, 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立法亦面临许多困境。我国急需走出终身学习立法困境, 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完善终身教育立法体系。

二、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立法路径

(一) 明确学习型组织的职责与义务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执行力角度出发应当明确规定学习型组织的职责与义务。学习型组织在终身教育事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的作用, 所以立法有必要对学习型组织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 避免学习型组织不作为的情况发生。学习型组织进行终身教育活动时最重要职责是负责搭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通过立法规定学习型组织行为的内容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学习型组织在后续的活动中引导学习者有目标的学习、服务学习者更舒适的学习、监督与贯彻落实政府有关终身教育的系列政策, 通过政府学习型组织还可以得到财政上的经费投入, 从经济上推动学习型组织发展。换言之, 政府制定学习型组织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 学习型组织提供教育平台、做好终身教育的全程服务, 而具体终身学习的有关活动应由终身教育的真正主体———终身学习者自主学习并自由开展学习后续的实践活动。

(二) 保障公民参与学习的权利和义务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凝聚力角度出发, 应当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终身学习的权利, 同时, 进行学习也是一种义务, 有必要培养公民主动学习的意识。目前我国四部有关终身教育地方法规都涉及了公民作为终身学习者参与到终身教育中涉及到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参与学习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地方立法的目的。公民的受教育权由宪法规定,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有必要对公民的终身教育权加以具体的细则的规定, 以切实保障公民的这项基本权利。通过地方立法, 明确公民、社会组织及政府参与终身教育的权利, 在社会组织中, 尤其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 以学习型组织为中介, 落实终身教育具体保障公民参与学习的权利的细节。义务是相对于权利而言的, 公民作为参与终身教育的主体, 必须确立终身学习意识, 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 更新各类知识、更新实践技能、更新教育理念, 公民在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中得以更好地服务与发展社会, 这是作为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要履行公民参与学习的义务, 首先要不断增强公民作为学习型组织成员的学习力。因为, 只有组织成员具有学习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建立的学习型组织才能够持续提升学习型组织凝聚力, 不断增强引导学习的能量, 夯实用教育创造中国未来的组织基础。

(三) 通过学习型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服务

从突出学习型组织社会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应当对我国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服务。学习型组织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公益事业的发展进程中, 学习型组织一直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 弱势群体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 可以说弱势群体涵盖了流动人群群体、失业人群群体、老人及妇女人群群体等若干个群体。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在有关终身学习的地方法规中都特别提出了。在我国, 学习型组织具有社会公益性的重要属性, 可以帮助弱势群体, 给他们提供有利于摆脱困境的机会, 能够起到保障弱势群体的终身教育权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 在学习型组织地方立法中应该对于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加以规定, 建立相关学习型组织帮助特殊人群, 设立专门学习机构和提供有益于就业的学习内容,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教学人员为特殊人群送教上门。

(四) 鼓励组织内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自治能力的角度出发, 鼓励多元的经费来源渠道, 学习型组织的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 由于经费的有限性直接影响到学习型组织活动的规模和质量, 单纯的政府财政支持或者零散的社会资助都不能够满足现在学习型组织对发展的需求, 要保障现有学习型组织的经费来源, 有必要争取更多的政府扶持和鼓励学习型组织借助市场机制, 利用各种教育项目争取政府拨款或通过政府设立学习型组织专项经费, 用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进行社会筹款, 制定带薪学习制度确保职工的学习以取得相关企业和单位的支持。各项办法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定, 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经费来源的保障体制, 提升学习型组织自治能力。

(五) 建立组织内学习的文化和机制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 建立组织内学习的文化和机制。为使学习型组织成员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 可以通过立法建立相关的学习机制, 开发战略研讨会、科学发展研讨会、文化讲坛、网络大学等学习平台, 形成了全员参与、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学习机制和制度。组织战略研讨会和科学发展研讨会, 以宏观视野审视剖析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状况, 规划学习型组织未来的发展方略和路径。不断总结和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标准规划, 把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对学习活动如何控制和激励这四个方面作为学习机制的标准。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 并通过百分制考核, 把标准落实到每个成员。面向学习型组织全体成员讲授行业专业和经营管理的前沿知识, 将学习的习惯向下拓展。打造“学习的革命”, 开发优质的学习项目, 提升了学习型组织学习能力, 为学习型组织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终身学习立法理念为理论基础, 分析了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的必要性,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执行力角度出发明确规定学习型组织的职责与义务,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凝聚力角度出发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终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从突出学习型组织社会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对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服务,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自治能力的角度出发鼓励多元的经费来源渠道, 从提升学习型组织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 建立组织内学习的文化和机制, 从以上五方面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制度立法的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制度建构,立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M].上海:上海普及科学出版社, 2000.

[2]张声雄, 姚国凯主编.第五项修炼实践案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

[3]冯一下.新世纪加强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17.

[4]陈树生.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高等教育价值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 2004.12.

[5]吴遵民, 黄欣, 刘雪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6) .

篇9:普法学习制度

学习制 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巩固发展我校教育中心任务目标,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在学校全面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实现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普法工作的规范管理;实现课堂主渠道普法教育,按规定开设法制教育课;通过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性,学会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保护正当权益;使校园秩序和学校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全面提高预防犯罪、防备伤害和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步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轨道。

三、各职能部门职责:

党支部及工会:负责制定普法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督察制度;落实好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组织教育普法读物及其他法制宣传资料;负责好党员及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学习。制定和落实教职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好教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的学习。

教导处及少先队:做好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好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负责制定好学校“六五”普法实施方案和总结的撰写,负责宣传窗、板报和条幅等环境宣传阵地,联络好各部门的工作。

四、普法教育主要内容

普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禁毒禁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与青少年教育及成长、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省、市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五、实施对象

学校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

六、普法教育规划及具体安排步骤

1、宣传动员: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好第六个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我校普法领导小组,确定专门人员制订方案和具体实施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好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

2、学习实施:

⑴ 实好各部门的职责,根据本单位普法方案,制定好各层面的工作计划。

⑵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的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督察制度。在党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中率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做好学习笔记。

⑶公示法制宣传各类考核制度,并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窗和板报等宣传阵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加强教职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⑷继续聘请派出所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

请校外兼职法制副校长做好学生法律宣传讲座和专题辅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学校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法制观念教育。

(5)结合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校进行自查:例如是否自觉执行“一费制”、“公示制”;是否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并写出自查报告。结合《义务教育法》等,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秩序,加大教育执法检查力度。

3、考核验收:

准备好考核验收内容: 普法工作人员、经费及装备的落实情况;普法规划制订,落实情况;领导的学法笔记和普法宣传情况;学习情况、普法工作的档案管理情况;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学用结合,依法治理情况等。同时,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

七、途径与方法

1、上好法制教育课。按规定开设法制课。要把法制教育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并确定各学段法制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讲授法律知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抓好各科教学渗透。在上好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的基础上,还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渗透教育,如利用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向学生讲授宪法、国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在大脑中对法律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3、搞好课外活动延伸。要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举办法制图片展览,开展法律知识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实践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制知识和理念,使他们受到形象生动的法制教育。同时,还要利用健康教育课、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效。

4、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普法教育。各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协调,齐抓共管,保证学校法制教育效果。要建立健全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把好的普法读本和法制教育内容推荐给家长学习,增强家长的普法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艺术,配合学校搞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继续搞好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5、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经常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基地参观、访问,组织他们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用活生生的案例来教育学生。

6、强化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课堂教育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认真开展法律进校园“九个一”活动,即每学年学校班子召开一次法制教育专题会议;依据实际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举办一次法律专题知识讲座;每学期分别以班级和学校为单位创办一期法律宣传教育的板报;每个班级要有一本青少年法制宣传读本;每学年学生办一期法制手抄报;教师人人写一篇学法体会文章,做好一定数量的学法笔记;每学年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工作的检查。

7、坚持依法治教。一是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其它伤害学生自尊的行为;二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三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四是依法解决校内外各种矛盾和争端。对于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要依法进行干预,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五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构建安全文明育人环境。

八、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任组长、校级领导任副组长,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办公室,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检查、总结等工作。

普法领导小组名单

长:唐成 副组长:高贵林

班级普法员:各班班主任(负责落实学校普法方案、资料汇集按时上交等)

2、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普法工作机制

要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普法新机制。要主动与司法、公安、综合治理机构、共青团组织加强沟通,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和谐、安全、健康,减少各种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3、建立和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将法制学习考核成绩作为优秀教师评选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4、普法经费落实

上一篇:gmp变更控制管理制度下一篇:商铺认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