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合唱教案

2024-07-26

高中音乐合唱教案(精选6篇)

篇1:高中音乐合唱教案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够参与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学习活动,掌握自己本声部的旋律,较为恰当地运用所学过的歌唱技能演唱歌曲,感受、体验、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民族特点;

2、欣赏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及《八骏赞》,感受、体验混声合唱的艺术表现力及其不同的民族风格,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学习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难点:

1、解决合唱中的和谐与均衡问题;

2、较为准确地感受、体验歌曲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工具:投影 歌谱 校音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互动 学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

(1)聆听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引导学生对歌曲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留下较为完整的印象。(2)学生分声部用“哼鸣”的方法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旋律。

(3)用元音“U”代替歌词进行演唱。

(4)排练合唱:学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歌词,并尽力表现出应有的情感,掌握相关的歌唱技能。

教师要自始至终注意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要注意演唱时的音准和声音位置问题,根据以前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能,尽量把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技能配合到位、协同运动,体验科学发声的方法。在学习演唱中,学生可以交流演唱体会,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引导同学们想一些辅助练习的方法,来感受体验正确的声音位置。用“分拍”及“合拍”两种指挥方法指挥学生唱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不同的音乐艺术效果;学生相互纠正,教师个别辅导等。

2、歌曲处理

(1)欣赏无伴奏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2)师生共同对欣赏曲及自己的合唱进行审美评价,找出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学习目标。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合唱的美感要表现在音乐的音响上。即:合唱音响是否和谐,是否均衡,是否具有适当的音乐情感等。要达到这种目标,必须从音色音准上去寻求和谐美,从各个声部之间恰当的音量上寻求声部之间的均衡美,必须在力度上有变化、有层次感。

(4)学生再次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要力争表现得安详、宁静、和谐、有变化、有层次感。

(5)教师小结:《半个月亮爬上来》为无伴奏合唱。歌曲采用了青海民歌为素材。这首歌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改编后的合唱,主要是用主调音乐的手法去表现的,但其中的第三句采用了复调音乐的手法,从而使整个合唱的艺术形象既统一又有变化。正如同学所说的,歌曲的情绪是安详、宁静、和谐的。因此,这部合唱成为我国目前无伴奏合唱中的保留曲目之一。

(6)完整地、有表情地、有表现力地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3、鉴赏歌曲

(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A简单介绍合唱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及撒尼族(路南、泸西、弥勒、昆明等地方少数名族自称)的民俗民风(同步播放视频)。而后播放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录音。B聆听录音并哼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两个基本旋律素材。

C完整听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提问:(a)歌曲的典型节奏是什么?

(b)歌曲的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具有怎样的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

(2)《八骏赞》

A简介蒙古族民歌演唱形式---赞词,播放内蒙古大草原牛羊成群、骏马奔驰的录像。

B请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比较并描述各段音乐的旋律、节奏及情绪特点。

C请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歌曲《八骏赞》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4、拓展学习

(1)浏览性聆听以下几首歌曲,感受和体验其音乐风格,简单讨论产生不同音乐风格的原因有哪些?(《乡音乡情》、《曲蔓地》)

(2)简单讨论(略)

5、小结

通过学唱无伴奏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和聆听不同民族的民歌或改编合唱曲,使我们感受、体验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也使我们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灿烂,懂得了地域环境、民族生活习俗、当地的文化传承及文化交流、人们的审美习惯等,都会对当地的音乐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发掘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内在的审美内涵,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这不仅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也是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价值的一种较为深刻的体验。

效果评价:

篇2:高中音乐合唱教案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重点难点

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一、前预习及导。、《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2、《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和光未然有过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倾听后,突然,他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诗稿,冲回宿舍——他要立刻把这部长诗谱上音乐!

从3月26日开始,冼星海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奔腾的乐思常常使冼星海无法自抑,他时而斜躺在土炕上抱头沉吟,时而坐起来振笔疾书。六天后——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脱稿了。4月13日,经过10多天的排练,《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从此以后,伴着抗日的烽火,随着复仇的巨浪,《黄河大合唱》响彻在青纱帐里、长城内外,合唱人数从30人、60人、80人,壮大到100人、500人、1000人;演出地点从延安、重庆、香港,扩大到纽约、神户、多伦多。

二、新、同学们好,我们同学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清楚了吗?好,下面先请左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

。都熟悉了吗?下面看我手势,先左边这一方唱,然后再右边唱,准备,起-

(可以再来几遍)。我们刚才所演唱的形式就是齐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合唱。请同学们看到书P89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学习大合唱的介绍。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与轮唱(有时穿插朗诵)等。(多媒体)

2、同学们,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知道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欣赏《黄河船夫曲》)齐唱给我们欣赏者一个什么感觉?(表现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

3、下面请同学们唱这个练习,(︱1

4︱-‖)用“啦”,起(跟琴唱),很好,对。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1

4︱-‖)用“啦”,起(跟琴唱)。两边的同学熟悉了吗?下面两边的同学一起唱,各自唱各自部分的旋律,起――

同学们,这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到书P8,《黄水谣》,我们来尝试一下歌曲合唱,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两部分不同的旋律)

同学们,感受怎么样?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合唱《黄水谣》。(多媒体)

《黄水谣》这首女声、混声合唱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可要求同学回答,开始婉转、秀丽,表现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怡然自乐;中间低沉,悲痛的呻吟;后面借用黄河水奔流不息,痛诉侵略者带来的灾难)

4、大合唱还有一种歌唱形式,对唱。欣赏《河边对口曲》(对唱采用一问一答,舒说了千家万户妻离子散)、《黄河大合唱》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乐章,知道吗?请听,反复了四遍,注意仔细听辨。(欣赏《保卫黄河》)有怎样的区别?请同学说说。

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齐唱

轮唱,此起彼伏的音乐,如咆哮的黄河水,一波推一波,前浪推后浪,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势。(再来听辨一次)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A、《黄河船夫曲》(齐唱)

B、《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D、《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E、《河边对口曲》(对唱)

F、《黄河怨》(女高音独)

G、《保卫黄河》(轮唱)

H、《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三、总结、了解什么是大合唱

2、学习体验黄河大合唱中四个乐章

篇3: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四种策略探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也随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合唱作为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普及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合唱过程中, 常常是伴有指挥且有伴奏 (也可以无伴奏) , 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唱好合唱的前提。最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歌唱》模块部分指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唱、重唱等实践活动。在合唱中, 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 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我们的合唱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声部或者学会一首歌, 而是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发展和声思维, 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从高中《歌唱》模块内容可以看出, 合唱作品的学习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很多歌曲基本上要求以多声部的形式来完成其歌唱教学, 且本模块一般应该完成3—5首合唱作品, 这对我们的高中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高中合唱教学的现状主要是“学生没兴趣, 体验不到合唱的魅力;学生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受家庭等各方面影响, 偏好于自我表现,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集体合作的形式兴趣不高;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 但大多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教学中有的歌曲只教一个声部, 合唱成了齐唱, 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音乐熏陶和音乐培养。”多年来, 我立志于高中音乐教学实践, 十分关注高中生音乐学习中的合唱教学, 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寻求扎实有效的合唱教学途径、策略与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中的文献研读, 总结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梳理同行间的经验交流, 认为对于高中生音乐学习中的合唱教学策略而言, 以下四种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通过聆听, 提高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听合唱作品中每个声部的音准、音色等。因此, 在合唱训练中, 让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合唱教学的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耳朵的灵敏性, 对于合唱技巧的学习大有帮助。实践证明, 通过聆听, 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聆听方法, 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听觉意识与聆听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 有利于发展和声思维, 为合唱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 听优秀的合唱作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合唱也是如此, 当你是合唱队中的一员时, 身边同一声部传来的声音和其他较远声部传来的声音形成的音响效果, 与离开队伍听到的整体声音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 在高中阶段有限的音乐教学时间内, 音乐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聆听优秀的合唱作品, 帮助学生开阔音乐视野, 感受合唱带来的音乐表现力, 以提高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音乐合唱课上, 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演唱的《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唱的《野玫瑰》等世界优秀合唱团的作品,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合唱课的兴趣。

(二) 对比聆听体会魅力

教师要让学生对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比较, 感受合唱与其他演唱形式在音色、音量、和声等方面的不同, 引导学生感受合唱丰富的表现力。如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独唱版本, 感受优美的旋律, 然后欣赏多声部合唱版本。通过独唱和多声部唱法的对比, 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两种唱法在音色、力度与音效上存在的差异, 从而感受到合唱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感染力, 引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和热情。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进行对比式教学, 通过不同唱法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技巧, 激发参与

能力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参与行为是否积极, 高中生的合唱学习同样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 在参与的自信心上就会不足,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所以, 只有有效地提高合唱技巧, 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加以培养,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 才有利于我们的后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加之, 高中生的声音处于变声期, 特别是男生变声期的歌唱训练特别讲究科学方法, 女生基本上处于正常。所以, 这个时候的歌唱训练要循序渐进, 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可以采用多种歌唱练习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歌唱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 吸气训练

唱歌中的吸气要求演唱者双肩放松, 不要耸肩, 吸气时, 应运用口、鼻同时吸气, 且要有吸向肺底部的感觉。同时, 还要求演唱者在吸气时要自然、平稳、轻巧、柔和, 没有气息声, 不要有强制吸气的感觉。这里的深吸气不等于强吸气, 要保持腹部的张力与弹性, 既不要过满, 也不要过浅;吸气时腹部肌肉应向小腹的中心位置收拢。鉴于高中生不喜欢机械和重复, 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 而歌唱中的声音训练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才有效果。所以, 在歌唱训练中, 教师需要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形式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站式吸气练习。该法要求练习者要做到全身放松、深呼吸, 依次按“1、2”吸气, “3、4”呼气, “5、6”吸气, “7、8”呼气的方式进行循环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 要做到节律自然、变化平稳, 在长短、快慢、松紧、上提、下松方面自然适度。

又如, 坐式吸气练习法。练习者端正坐在椅子的前部, 上胸略前倾, 小腹部位要微做收缩, 按站式吸入气息。节奏上, 同样以“l、2”吸气, “3、4”呼气, “5、6”吸气, “7、8”呼气。

再如, 卧式吸气练习法。练习者身体平卧, 放松, 双手轻放在腹部, 采用口、鼻按拍节吸气。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平卧不易抬肩, 因而对初学胸腹式联合呼吸的人, 更容易体会吸气的贯穿作用。

除以上三种方法之外, 笔者也经常使用闻花吸气练习, 即用“闻花香”的意念加以练习吸气。练习过程中要求练习者自然、轻柔地吸气, 并体会两肋扩展, 横膈下降的感觉。有时候我也会结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的歌曲来帮助学生练习歌唱中的吸气和呼气, 如《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中的云南民歌《弥渡山歌》中的开头句, “咿………哪……”通过这两个字的反复演唱, 可以提高学生歌唱中吸气和呼气的技巧性, 这时教师再通过肢体语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二声部训练

二声部训练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二声部学习时, 会因为练习形式单一、训练时间较长, 极易产生厌烦心理, 失去学习的兴趣。鉴于此, 我认为应该克服二声部演唱练习的难点, 通过强化合唱“诀窍”的提炼与实践, 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常, 我会将听的练习作为练习的重点。例如, 听只有一个主旋律的歌曲时, 学生会很容易听出主旋律的声部, 对其稍稍加以练习就可以达到会唱的地步, 但是对于二声部旋律的突然加入, 学生极易出现听觉上的混乱。不仅如此, 由于二声部的旋律、音高等相对要低一些, 初次接触二声部的学生常常会在声音的分辨上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 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引导, 如《青春舞曲》教授时, 我通过反复播放歌曲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聆听, 并要求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将一些短时间内听不到或者听不清的内容单独分离出来, 一边用钢琴弹一声部, 一边用嘴唱二声部, 如此一来, 学生就能直观地分辨出一、二声部在旋律上不同, 进而形成听觉上的认知。

(三) 情境歌唱训练

要想让合唱歌声打动听众, 除了各声部的声音要和谐之外,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也至关重要。在合唱训练中, 歌唱的情感表达应结合歌唱的技巧渗透在教学中, 这样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要素, 如音色、力度等来表达歌曲, 诠释作品的风格, 可以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歌唱, 达到声音塑造形象的目的。例如,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极为朴实、动听的曲目, 其朴素的旋律流露出朋友间真诚的友谊与彼此的依恋, 有情丝绵绵、催人泪下之感。教师在歌唱前的发声训练环节中就应为歌曲打下情感伏笔, 先引导学生打开嘴巴做“ao”练习,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声音的表现力, 学习用头声歌唱“老朋友”。接着再引用歌曲当中的“连接句”, 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开口音的发声练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让学生感受与唱出多声部的歌曲, 且能体会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意境之美。

课后分析, 我认识到正是自己在教学中摆正了歌唱中技术与感情的关系, 通过采取情境式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可见, 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歌曲, 有利于根据歌曲所蕴含的感情加以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 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满感情地歌唱, 最终实现声音与音乐形象的统一。

三、音准与节奏练习

合唱是一种具有较高水平的集体性声音艺术, 其追求的是统一、和谐的声音效果。实践证明, 要想更加完美地实现其完美的艺术性, 演唱者的音准与节奏水平是前提条件。

(一) 音准训练

音准训练首要的问题就是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单音有了基础之后, 我们可以练习C大调音阶, 然后再进行三度和声纵向与横向的练习, 循序渐进, 增加难度。通常而言, 采用慢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策略。

例如, 作品《卡林卡》开头部分的旋律看似很简单, 但其歌曲的节奏是逐渐加快的, 音量也是持续性增强的。这样的作品对于高中生的演唱是极大的挑战。我的做法是在训练中让学生放慢速度, 跟着教师的指挥一起进行划拍唱谱, 当学生的唱谱音准得到有效解决之后, 再进行填词演唱。

对于“慢练”而言, 教师要认识到其只是合唱训练的一种。一味地运用“慢练”会形成练习的单一性、枯味性, 长时间的慢唱会使演唱者失去对作品原有的情感。所以, 除了采用慢唱提高学生音准之外, 我也会在填词演唱音准达到一定水平后, 选用节拍器进行辅助练习。一般的过程是从最初60拍每分钟到最后的144拍每分钟。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音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而且通过节拍器, 学生的演唱速度也得到了逐渐增加。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法会减少学生练习中的枯燥无味之感, 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更为深入。

(二) 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骨架性的代表, 音乐间的区别往往是通过节奏加以分辨。一般而言, 合唱中的节奏训练的起音和结束时最容易发生节奏不准确现象。因此, 在学生练习合唱歌曲之前, 教师要对基本节奏进行强化训练。节奏的练习可以从简单到复杂, 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地加以引导。

例如, 模仿行走时的步伐节奏:××|××|××|××||的节奏型;还有“蹦擦擦”, 即×××|×××|×××|×××||三拍子节奏。

类似上述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我们可以通过其进行节奏训练,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基本节奏打好之后, 可以尝试着“卡农”式的二声部节奏训练。这样做, 既有趣,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对比。

总之, 音准和节奏是作品的“支柱”, 只有把握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才能呈现出作品的标准形象, 否则就会“走形”, 所以音准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

四、搭建平台, 以演代练

合唱是实践性较强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其训练的目的是最终走向舞台, 面向听众。无论是何种艺术, 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合唱同样如此。只有与听众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才能更好地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与表演能力, 进而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欲望。为此, 我常利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艺术节 (区艺术节) 、运动会 (开幕式文体表演) 等大型集会的契机, 为学生组织合唱表演。通过为学生搭建演唱平台, 实现了以演带练的目的,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综上所述, 合唱作为一种群体合作的艺术形式, 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能给人以高雅和美的享受。多年的音乐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当下学生合唱的启蒙与教育普及。当然, 我们也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梳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力争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合唱教学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享受到合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唐克春.普通高中合唱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 2013 (11) .

[2]黄金龙.浅谈高中合唱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 (5) .

[3]高师《声乐基础教程》教材编写组编.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声乐基础教程 (第1册) [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4.

[4]丁洁.音准:合唱教学的核心[J].教育观察:中旬, 2014 (1) .

篇4:走过欧洲合唱音乐

现在就我所学习和理解的欧洲合唱音乐与我们当前合唱训练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作一个比较,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我希望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能对广大的合唱音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对欧洲合唱音乐和合唱音乐整体认识上的误区

欧洲合唱艺术起源于宗教(教堂)音乐,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以及现代时期,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作品和作曲家。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洲合唱音乐作品多数是浪漫派前后的,并且以歌剧合唱作品居多,对宗教(或是宗教风格)合唱作品不了解。事实上,在欧洲人看来,歌剧合唱不能算是专门的合唱音乐。现在的欧洲,搞合唱的人和搞歌剧的人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另外,我们所知道的、熟悉的欧洲大音乐家不一定是合唱音乐的大家。我们的许多合唱团喜欢提出这样的口号:要为我们的“合唱事业”做出贡献,合唱团排练的结果多数是为了参加各种比赛,合唱变成了一种功利的需要,这就违背了合唱的初衷。欧洲人由于受宗教(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唱合唱的习惯,他们是把合唱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是人精神上的需要,我想这才是合唱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吧!

二、对合唱演唱方法以及声音上误区

我们的一些指挥和合唱团员认为合唱的演唱方法,就是意大利的美声(歌剧)唱法,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合唱的演唱方法可以多样性的,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不管用什么唱法,都应该用“直声”的方法来唱合唱。

我们的一些合唱团在声音上最大的问题是喉部用的力量太大和颤音太多(抖、晃)。为什么会有颤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合唱团员大多是学过声乐(独唱)的,所以养成了使用颤音的习惯,而正是这个颤音的习惯掩盖了音准,造成了整个合唱团的音准出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在合唱训练中要坚决杜绝颤音的出现!在嗓音方面,我们对美声、欧洲音乐也有误解,认为美声、欧洲音乐就是意大利歌剧。歌剧演员的训练是把人当成一件乐器,要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歌剧的演出一般是在剧场、歌剧院,而不是在音乐厅,并且由双管编制的交响乐队伴奏,在这种情况下对歌剧演员要求就非常高,需要特殊的演唱人才,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合唱却不是这样,合唱不要求每个合唱团员的嗓音都要像歌唱家一样,这也是不可能的。合唱的演出应该是在音乐厅,不需要任何的扩音设备,都可以让每个观众听到台上的演唱,这与歌剧演员是完全不同的。合唱对每个合唱团员声音要求是“我”唱也要听到别人唱,而我们的一些合唱团员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唱得好不好,别人怎么评价,嗓子怎么样,却很不注重“听”,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合唱是特别注重“听”的艺术!不注意听,会影响合唱的环境。

三、关于指挥和作品的问题

我们的指挥一般唱得比较少,或不能唱,这不利于与合唱团团员完全沟通,而欧洲恰恰相反。我们的指挥经常“处理”合唱作品,包括擅自改动作品的力度、速度和结构等方面,这些都是不尊重作品和作曲家的表现,指挥的责任应该是在忠实于作品的基础上理解、演绎和诠释作品。指挥的手势固然重要,但占的比重不大,真正重要的是好的头脑、心灵、想法、善良和理解力等方面,因为大多数的合唱作品都是作曲家心灵的写照,合唱作品唱好了,合唱团员的感觉是与作曲家的心灵相通的,是同高度的。作为指挥不能太功利,这样会限制自身和合唱团的发展。同时,合唱应该尽量用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排练,这样可以使合唱团员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准确和严谨。

四、关于音准的问题

我们的合唱团一般比较怕唱带变化音、转调以及无伴奏的合唱作品,这里面最根本问题就是一个音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从小唱歌多数是唱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自然音,很少或者基本不唱变化音,我们大多数的合唱团都只能用简谱唱歌,而简谱采用的是首调唱名法,这样在音准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另外我们也不太重视听音的训练。欧洲人唱合唱用的是五线谱,五线谱一般采用固定唱名法,这样就可以把合唱团员训练出绝对的音高概念(也叫固定音高),对掌握音准大有帮助。其次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颤音问题,这是最影响音准的问题之一。另外,合唱团员的演唱方法、情绪和气息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音准。

五、其它

合唱是室内艺术,是“安静”的艺术,应该在音乐厅演出。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合唱多数是在剧场、电影院、体育馆,甚至是广场演出,大多数城市没有音乐厅,这就直接影响了合唱的演出效果,不利于合唱水平的提高。还有就是在我们的一些合唱比赛中,评委方面也有问题,比如评委不专业,不懂合唱,甚至是外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就会造成比赛评分的不准确和不公正,同时也会影响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合唱团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合唱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篇5:音乐青蛙合唱教案

1、学唱二声部歌曲,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进一步喜爱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活动准备:

二声部图谱、已学会的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小树叶》

师:请大家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动作,进音乐王国去表演吧。

练声:

1、复习《落下来》

来到了音乐王国,我们来唱唱《落下来》大家边唱边做动作,注意身体放松,面带微笑,轻声整齐的唱,感觉像一个人在唱。

2、合唱训练

(1)看手势唱音阶。

师:小音符被我们好听的声音吸引来了,他们要和我们做个”看手势唱音阶“的游戏。请看我的手势唱出音阶。

师:请这半的孩子看我的这只手,这一半的小朋友看我这只手,看我的手势唱音阶。

二、学习二声部合唱《小青蛙》

(一)复习歌曲《小青蛙》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现在老师弹一首曲子,小朋友听听是什么歌曲?“

”你们的耳朵真灵,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呢?“(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快乐的表情来表现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刚才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强弱拍子不够明显,这是两拍子的歌曲,第一拍要唱的重一些,第二拍要唱的轻一些,我们再来试一试。“

(二)探索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学习伴唱。

(1)师范唱合唱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二声部合唱,我请林老师跟我一起来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仔细听,我们是怎么唱的?“

提问:”听了我们的演唱大家感觉怎么样?“(欢快)

”刚才我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

”哪个老师唱的跟你们一样,哪个老师唱的和你们不一样?“

(3)师范唱第二遍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小朋友在听一遍.

师:”刚才马老师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哪位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和你们一样的,这是歌曲的第一声部。)哪位老师和你们唱的`不一样,(林老师)林老师唱了什么?(呱、咚、游)林老师唱的是歌曲的第二声部。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谱,探索歌曲的第二声部。

师:“现在老师再来唱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马老师唱的什么地方唱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又和林老师一起唱同样的歌词?(教师一边指图谱一边演唱)

师:”刚才马老师在什么地方唱的跟林老师不一样是歌曲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前半部分)

A、小青蛙在池塘边玩耍的时候,很开心,发出好听的叫声。

(”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B、接着,它就在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咚“的一下子跳到水里面

(”咚“我们也来唱一唱。)

C、在间奏的地方,青蛙在游泳”游“一起来试一试)

D、接下来在什么地方马老师和林老师唱一样的歌词?(歌曲的后半部分)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全体幼儿跟随教师学习第二声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青蛙叫”呱“”呱“”呱“”呱“

跳到水里”咚“”咚“”咚“”咚“

青蛙游泳”游“”游“”游“”游“

一起唱”咕儿呱呱……“

(6)抓出重难点,学习象声词(呱、咚、游)

师:刚才我们唱的(呱、咚)都是象声词,在念这些象声词时我们要念的活泼一点,跳跃一点,我们来试一试。”游“前面两个小节要念足两拍,后面的也是跳跃一点。

(7)配上音乐进行练习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试下,

三、尝试进行二声部合唱

(1)与老师合作进行二声部合唱

师:”大家学得真快,现在看我指挥,我唱第一声部,你们来唱第二声部,注意我一个人唱你们这么多人音量不能太大,要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唱的时候大家都要能听到马老师的歌声。跟你们合作真是太愉快了,我们再来一遍吧。

(2)幼儿分组合唱。(交换)

师:“马老师发现你们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真是越来越有音乐家的潜质了,接下来我们分成两个声部来唱。以这里为界限,这一半的唱一声部,这一步的唱二声部,唱不时候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大家一起唱就像一个人唱一样,第二声部的歌声音量不能超过第一声部的音量。

(3)请两位孩子合作表演,

(4)跟老师互动

师:”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一起唱一唱,我们小朋友唱第一声部,请老师唱第二声部,在咕儿呱呱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四、律动下课。幼儿随音乐跳出音乐室。

师“你们和老师配合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声部合唱,小朋友有学会了新本领。是不是很开心,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教学反思:

篇6:青蛙合唱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到并用嗓音与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高低与强弱变化。

2、喜欢欣赏音乐,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活动准备:

1、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青蛙教具。

2、教育挂图《青蛙合唱》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吸引幼儿兴趣。

师:长满荷叶的池塘里来客人了,你们猜是谁呢?

2、出示一大一小两只青蛙,模仿青蛙的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呱呱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用嗓音表现老青蛙低、粗、哑、响的声音与小青蛙高、细、亮、轻的声音。

师: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

4、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提出要求 ①第一遍欣赏

师:青蛙要歌给我们听。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小耳朵,注意听什么时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时候是老青蛙唱歌。②第二遍欣赏

教师启发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师:小朋友都听的好认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认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在听到小青蛙的时候,双手举过头顶做青蛙;听到老青蛙是,双手放在膝盖附近做青蛙。我们来试试吧!

③全曲听完后,教师把最后一句再谈一遍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时候是谁在唱歌?

教师小结:原来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这种唱歌的方法我们叫“合唱”。

5、出示教育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音乐的节奏与结构。

师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种)跟着音乐在涂上按节奏演示:荷叶的大小代表音乐力度的强与弱,一张代表一小节。力度强的小结大青蛙跳到大荷叶上;力度弱的小结小青蛙跳到小荷叶上;最后两小结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师手持教具跳时,根据音乐的强弱加重或减轻跳的力度和弧度,让幼儿从教师的动作中也感受到音乐的强弱。)

6、组织幼儿游戏

师:今天的青蛙合唱好听吗?(好听)那我们来跟着音乐来玩《青蛙跳荷叶》的游戏。

请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老青蛙、一组是小青蛙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游戏前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老青蛙应该跳的重还是轻?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戏时幼儿可增加学青蛙叫,并体会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谐的感觉。7结束

师:游戏好玩吗?(好玩)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活动名称:青蛙合唱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并用嗓音与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高低与强弱变化。

2、喜欢欣赏音乐,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活动准备:

1、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青蛙教具。

2、教育挂图《青蛙合唱》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吸引幼儿兴趣。

师:长满荷叶的池塘里来客人了,你们猜是谁呢?

2、出示一大一小两只青蛙,模仿青蛙的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呱呱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用嗓音表现老青蛙低、粗、哑、响的声音与小青蛙高、细、亮、轻的声音。

师: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

4、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提出要求 ①第一遍欣赏

师:青蛙要歌给我们听。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小耳朵,注意听什么时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时候是老青蛙唱歌。②第二遍欣赏

教师启发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师:小朋友都听的好认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认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在听到小青蛙的时候,双手举过头顶做青蛙;听到老青蛙时,双手放在膝盖附近做青蛙。我们来试试吧!

③全曲听完后,教师把最后一句再谈一遍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时候是谁在唱歌?

教师小结:原来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这种唱歌的方法我们叫“合唱”。

5、出示教育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音乐的节奏与结构。

师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种)跟着音乐在涂上按节奏演示:荷叶的大小代表音乐力度的强与弱,一张代表一小节。力度强的小结大青蛙跳到大荷叶上;力度弱的小结小青蛙跳到小荷叶上;最后两小结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师手持教具跳时,根据音乐的强弱加重或减轻跳的力度和弧度,让幼儿从教师的动作中也感受到音乐的强弱。)

6、组织幼儿游戏

师:青蛙们不仅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要教小朋友们一个好玩的游戏 请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老青蛙、一组是小青蛙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游戏前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老青蛙应该跳的重还是轻?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戏时幼儿可增加学青蛙叫,并体会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谐的感觉。7结束

上一篇:传真域名注册及虚拟主机、邮局购买合同下一篇:关于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