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华县集体林权流转情况的探讨

2024-07-26

陕西省华县集体林权流转情况的探讨(通用4篇)

篇1:陕西省华县集体林权流转情况的探讨

摘 要:相关制度不健全是影响集体林权流转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从建立基层林业规划队伍、完善服务保障、建立健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集体 林权 流转 探讨

一、集体林权流转现状:

华县自2009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已全面完成了外业勘界、登记、制证、发证等工作。随着后期配套设施及政策的完善,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有益于林农的相关政策,提倡林农用林权证流转、抵押贷款,使林农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林业生产。截止目前华县只有5户林农开展了集体林权流转,流转面积9628亩。

二、影响林权流转的几个问题

1、森林采伐更新问题。按照省厅规定,只有地市级以上的林业勘察队才有资格搞林业规划设计等,而面积少规模小的规划设计,由于成本高而无法操作。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家庭承包一户就几十亩地,有些甚至是几亩根本达不到专业设计队的工作要求,致使大部分小块林地抚育规划设计无法操作,林农无法实现自己的经营理念,致使林农营林育林积极性不高。

2、抵押贷款。尽管省林业厅、省农发行等单位联合发文可用林权抵押贷款,但华县几乎没有一家农户用林权抵押贷款的。这就说明林业和金融部门沟通不够,协调不到位,金融部门对林农的小额贷款怕麻烦因此也没有专门的股室负责林业小额信贷,或者是担心贷款回收困难,因而对林权抵押贷款不热。

3、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在林权流转中虽然是通过拍卖的方式对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流转,但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支撑,导致林权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尽管《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对林权流转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流转程序等。

4、林权流转操作不够规范。流转的林地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评估,而是由买卖双方协商一致进行成交。这样的结果不是流转价格过低,就是价格过高,价格过低损害了林农的利益,价格过高会造成交易无法进行。

5、流转费用的征收。流转双方协商一致即可成交,但做为林业部门该怎么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三、对策和建议

1、建立基层林业规划设计队伍。大的专业设计队伍对于面积少、规模小的作业设计成本大,而林改后家庭承包几乎清一色“小豆腐块”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发挥基层林业勘查队伍的作用,基层林业工作者最接近林农,最了解林农的经营理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由他们承担起这部分小面积的作业设计比较切合实际,因此,建议建立健全基层林业勘查设计队伍的资质或者建立规划、评估设计队伍。

2、加强森林资源评估管理。启动或者加强森林资源评估工作,建立林业专门评估队伍,林权抵押贷款必须由林业部门或者林业和金融部门联合组成评估机构,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目前评估都是由其他部门下属的评估机构代为评估,他们对森林资源评估有些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在实际工作中:一不认识林种、树种,二不认识地形图,也不会计算面积,更谈不上计算蓄积量,他们的评估不是很准确的,很有可能给金融部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专业评估队伍为信贷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数据,从而更好的为林农服务势在必行。

3、森林资源流转费用的征收。收取一定的森林资源流转费用,不仅可增强林农依法转让的意识,而且补贴林业工作经费的不足,因此建议出台森林资源流转收费标准。

4、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专家学习、引导林农进行林业生产,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使用技术,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5、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的有形市场,林业重点县要设立县级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要配合专门的流转信息员。规范交易规则,保障公平交易,为交易提供优质服务。建议尽快出台林权交易流程程序或者林权流转工作细则,使林权流转规范化。

6、鼓励和扶持林农开展经营抚育。

在调研工作中大多数林农都提出了想对自己承包的林地进行更新改造,但一是由于山区群众经济基础较差,拿不出资金投资林业生产,二是林业采伐、抚育有关政策的制约。致使林改后,林地依然闲置,无明显经营效益。

篇2:陕西省华县集体林权流转情况的探讨

王明生

为了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加速以杉柏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20世纪70年代,全国学习湖南、广东经验,创办社队集体联办林场(以下称乡镇林场)。浙江省仙居县创办了27个乡镇林场,经营面积11.9万亩。乡镇林场按公社统一规划,林地从各村划入,动员全公社社员投工投劳开山造林,林场创办后,山权不变,经营权归林场,经营期一般为一个轮伐期;收益按照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的比例分成,为山权单位和投工投劳单位的联办林场。仙居县林权流转实践

造林结束后,各联办单位进行投工投劳结算,确定收益分配比例。林场场员从各村分派,场员的报酬,由林场评工记分,回本村参加分配。几年后,随着幼林抚育的结束,林场的生产性活动减少,林场场员也陆续减少,直至全部归队,由林场管理委员会兼管林场事务。

乡镇林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在当时,对加快绿化荒山、带动和促进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30多年过去了,林木陆续采伐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按照原来的方式组织生产,在林场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采伐迹地荒芜,财务管理混乱,有的联营合同到期,有的乡镇政府越权包办侵占联办单位利益。乡镇林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仙居县埠头林场根据全部是国有山的特点,完善规章制度,继续集体经营。上井林场因林地只属上井村一个村所有,树木采伐后返还原山主上井村经营。此外积极探索林地使用权流转经营。如溪口林场,2003年树木全部采伐完后,当年11月,在原办场合同期内,将采伐迹地以16000元转让费,承包给横溪镇林业站经营。又如杨岸林场,2003年,将1100亩杉木林、900亩采伐迹地和2000余亩阔叶林,以171万元的转让金整体转让,经营期50年。

从仙居县的实践看,通过林权流转,吸引了林业资金,采伐迹地更新加快,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林权流转需注意几个问题

林权流转是对乡镇林场根本制度的调整。乡镇林场创办的原有政策没有考虑林权流转经营。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是,山权不变,经营权归林场;山主和各联办单位投工投劳创办,收益按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比例分成。实行林权流转后,经营权变了,林场积累不需要了,联办单位投工投劳更不需要;联办不存在了,收益分配也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乡镇林场实行林权流转经营,是对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的调整。

林权流转的转让金要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林权流转的转让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有林木和设施折价款;二是林地经营权转让费。现有林木和设施属于林场所有,林地属于原山权单位所有,因此,林权流转的转让金分配应分别处理。现有林木和设施,原则上仍按林场原有的分配制度分配,即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比例分成。林地经营权转让费则属于林地所有权单位所有,林地所有权为集体的,属集体所有;林地所有权为国有的,要上交国库;林地所有权为公社所有或林场所有的,由各联营单位协商分配。

林权流转合同的签订主体必须合法。林权流转合同签订双方中的林场方,是林场管理委员会还是林地所有权单位?还是两者同时签订?这应根据林权流转的期限和内容确定。如果流转的期限在原办场合同期内,流转的内容是现有林木的经营权,流转合同可由林场管委会签订;如果是采伐迹地等无林地、现有林木、基础设施和经营权一并流转,且流转期限超出原办场合同期,合同应由林场管委会和林地所有权单位共同签订。

林权流转方案必须依法民主决定。因为乡镇林场的林权流转,是对乡镇林场的根本制度的调整,林权流转方案应当由原各联办单位决定,而不是林场管委会决定,更不是乡镇政府决定;联办单位为农村集体的,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妥善处理乡镇林场创办合同。借山合同到期的,各联办单位(经营者、山主、投工投劳单位)要及时协商,经营状况良好的,可以继续保持经营形式的稳定;如协商不成,在处理好现有林木的权益问题后,返还给山主经营。合同期限没有约定的,原则上按一个轮伐期确定。在现有林木处理后,不管合同是否到期,都要与原合作单位(特别是林地所有权单位)协商,决定经营方案。无论是继续经营还是返还山主经营,都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摆正乡镇政府的角色,不能越权侵权。乡镇林场是在原公社党委和公社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创办的,一直以来乡镇的主体意识很强;有的甚至直接管理,视林场为己有,以各种理由随意侵占林场利益,办场时确定的1∶2∶7收益分配比例很少兑现,群众意见很强烈。乡镇林场是山权单位和投工投劳单位的联办林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乡镇政府与林业主管部门一样,对乡镇林场负有指导、监督职责,但不可越权主导林场的经营管理活动,更不能侵占林场利益。

篇3:江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措施探析

1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的属性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与一般商品流转存在较大差异, 这不仅与林地林木具有的经济属性相关, 也取决于林地林木自然属性和所处的制度环境。集体林地林木资源既是经济资源, 也是生态资源, 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 稀缺性。该属性表现为林地林木资源数量既定, 林地林木供需受价格机制作用。第二, 可替代性。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林地林木资源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可以由其它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所替代。第三, 可再生性。就林木而言, 资源消耗后可再实现天然更新或人工干预下实现更新。就林地而言, 将林地转变为其他类型土地, 也可以通过相应技术手段予以恢复, 但恢复成本因发生转变类型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第四, 增值性。即林地林木具有自然生长力, 可以实现资源数量和价值增长。

由此,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属性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产权方面。集体林木流转通常涉及林木所有权, 而集体林地流转并不涉及所有权, 是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的转让。第二, 时间方面。林业生产周期较长, 以南方集体林区杉树而言, 从造林到成熟林时间长达25年左右, 因此流转期限通常较长。活立木流转和竹林流转的时间相对较短。《流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森林、林木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的转让期限为15~70年。第三, 主体方面。集体林权利主体拥有的单位林地林木规模较小, 若单宗流转涉及的面积较大, 那么流转涉及的主体数量也较多。第四, 对象方面。由于集体林地类型多样, 既包括有林地, 也包括无林地, 其中有林地上林木还可分为幼龄林、中幼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不同类型, 使得流转类型多样。

2 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措施

2.1《转让条例》及其具体规定

江西省人大于2004年9月通过了《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 以规范林地林木转让行为, 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护林地林木资源,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转让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一致, 并对流转范围、流转管理、流转费用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转让条例》第十条对流转范围的规定为“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一)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二)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第十一条规定“山林权属存在争议或不明晰的”和“没有权属证书的”林地林木不得转让。

针对已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流转, 《转让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而针对未实行承包经营的森林资源流转, 相关规定为“在报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前, 还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第十条规定“转让集体森林资源的, 还应当同时提交拟转让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同意集体森林资源转让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为确保不因流转而导致森林资源破坏, 《转让条例》第十四条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所拥有的流转审核或审批权限进行了划分, 规定“面积1000 hm2以上的, 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第二十八条要求无林地受让方完成更新造林, 并通过林业主管部门的造林质量验收和成林验收;第二十九条对避免森林资源流失做了进一步规定, 要求“转让期限届满时, 森林资源与郁闭成林的, 其郁闭度不得低于0.6;未郁闭成林的新造林地, 其造林合格率和成活率不得低于85%”。

2.2 相关管理办法

2007年3月, 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森林条例》, 再次强调林地、林木流转必须依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执行, 并明确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对农户转包、出租自留山、责任山的, 林地使用权仍登记给原农户, 对受让人要求登记林地使用权的不予受理, 保证了农户的初始承包经营权;2008年4月, 江西省林业厅又制定了《江西省林权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进一步提出因依法转让引起林地、林木转移, 但采用分年支付转让费或未付清转让费的, 林业主管部门不予登记, 有效地防止了不当流转可能造成的危害, 保护了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09年4月, 江西省林业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 就境外企业和外资企业收购江西林地作了严格规定, 保障林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为配合《转让条例》的实施,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 各县 (市) 也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规范和推动本地区林地林木流转。如:《宜丰县关于对林改前已流转山林政策性税费让利清收的指导性意见》、《遂川县商品林活立木、林地转让管理办法》 (试行) 、《崇义县森林资源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峡江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等。

2.3 流转平台的构建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和《转让条例》具体要求, 以林业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流转交易平台得以建立。自2005年10月建立第一个流转市场 (铜鼓县林业产权交易市场) 以来, 以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建设为龙头, 着力构建全省统一、规范、辐射南方乃至全国的区域性林权交易市场。江西省把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作为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总抓手, 按照建立“一个中心、六大体系”总体要求, 积极搭建林业产权流转平台。一是组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 紧紧围绕建立统一市场、网上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三个思路, 以会员制形式统一全省林权交易体系。目前, 全省已建县级林权交易服务中心72个, 全部进入南方林业产权交易统一服务平台;二是强制进场交易, 维护林农利益。江西省要求凡是国有、集体和分户经营的森林资源没有进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 以及采取其他方式私下流转的,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审核审批和林权变更登记手续, 不得安排木材生产计划;三是开发完成了南方林权交易网、林产品网上商城和远程交易系统, 实现网上交易报价、网上服务, 杜绝欺行霸市、围标、串标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打造网络化的交易平台;四是打造林业金融服务平台。与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获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授信额度120亿元, 可有效解决林业企业和林农融资难问题。引进基金、产业资本, 构建交易活跃、进出有序的林业资本市场。加强宣传推广, 迅速树立区域性的影响地位, 辐射周边省市。五是打造资本运作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者募集5000万元发起成立了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 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市场。

2.4 流转制度措施成效

自2004年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 截止2012年底, 全省累计流转山林面积56.3万hm2,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面积51.58万hm2, 占91.6%;流转宗地数13.41万宗,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宗地数12.38万宗, 占92.3%;流转蓄积量2653万m3,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蓄积量2440万m3, 占92%;流转金额62.94亿元, 其中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金额57.8亿元, 占91.8%。

3 结语

集体林权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它的改革成败直接影响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 直接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 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与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 将促进林地林木流转趋于规范化和有序化, 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冷清波.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气象出版社, 2009, 7, 1

篇4:陕西省华县集体林权流转情况的探讨

关键词 集体林权;林权转让;制度;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326.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传统林权多为集体制,对其改革目的在于盘活经济,让林权所有者收益提升。但就目前林权制度改革效果而言,“望林兴叹”现象仍旧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以及实施方式两方面。林木流转制度的变革是集体主义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在国家相关制度的接连设立下,改革的两个阶段(承包权以及经营权)已被指出,林权流转的规范化成为相关研究者长期研究的主题。笔者就目前流转及规范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对我国集体主义林权制度的优化提供借鉴。

1 林权流转问题分析

1.1 流传行为方面

流转行为的不规范主要在于对相关制度的解读存在偏差方面,加上制度并不健全,造成林权流转中存在一些难以管理的隐性行为。这种不规范主要在于承包政策及经营政策上,政府单纯强调流转作用及集体管理的优势,在权力下强制推行来提升本村经济。在这种个别行为下,集体林地可能被侵犯,林地私自转包情况在不被政府干预与制止下难以消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经济利益。

1.2 政策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林权流转法律法规,直接导致部分流转行为无法可依。在流转存在随意性背景下,无章可循的流转只会造成林地价格、所有人的混乱。在林地价格方面,目前尚存在部分地区采用目测估算方式,公众利益受损情况较严重。且多数地区在中介机构以及评估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完善,信息发布平台无法确保每位村民或林地所有者了解信息,造成信息传播通道的闭塞,林地流转消息缺乏正常流通通道,自然无法实现公开程度的竞拍。

1.3 流转程序相对复杂

虽然理论上流转程序为提出申请、相关机构受理并审核、异议期公告、签订合同及发证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上涉及部门盖章签字较多,对农民而言是一项复杂事务。以提出申请为例,林权转让申请对象为林权所有者或发包方,所有者包含村委会、乡镇政府、村民小组等组织机构,审核通过才可流转;若流转属于非转让方式,也应向其报告并有效备案;集体流转时需提前召开村民大会,大会决策通过后才可签订流转合同。林权流转本是一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但若由于规章制度的复杂性阻碍了村民办理流转手续的积极性,这些规范的设立将毫无用处。对于林权而言,流转是增加其财富值的关键,其效率与资产增值程度息息相关。因此优化流转通道、减少不良阻碍是完善林权流转相关制度的必然趋势。

2 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化措施

2.1 加强地区间沟通,保障交流有效性

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区之间对林权的管理方式必然存在较大不同点。在相关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虽然地域及管理方式存在差异性,但所表现出的典型问题多为相似,即林权流转与规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加强地区间交流,将处理方式一致化,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解决问题。就目前林权流转与制度设定而言,就已经有部分地区之间开始了交流合作,在对待规范问题及流转问题上可达成基本共识。另外,在这种群策群力思考下,问题的收集与解决可参照头脑风暴模式,在沟通交流下有效将问题解决,对于林权所有者与国家而言有益无害。

2.2 提升管理规范性,健全林权流转制度

在林权流转制度的管理方面,政府首先应做好引导工作,在尊重交易自由基础上合理选择流转方式,减少盲目性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在使用权转让方面,登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政府应设定具体政策管理流转登记环节,在严谨的政策环境下避免违约现象出现。同时,政府需加强监察力度,保障林权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可通过增设投诉渠道来实现。另外,对于林权流转及政策制定涉及到的人员须做好培训工作,利用专业化培训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及专业化理论水平,以此来保证林权流转科学性与规范性。

2.3 优化处理模式,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在流转信息(各方面信息,例如流转政策变化、交易信息等)发布方面,可建立网络发布平台,让林农足不出户便可了解相关政策及现状,同时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到咨询服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网站中增设业务办理二级页面,让林农能够方便办理交易手续,减少复杂手续造成的积极性下降问题。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起到强有力支撑作用,还能够让林地产权交易更为公开与公正,有利于管理的规范化。

3 结语

林权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创造林业价值的有效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制度及健康有序的流转规范需要相关研究者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在流转与规范问题方面,政府还可从优惠政策以及保障机制两方面着手,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瑞,刘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法律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12):57.

[2] 罗家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问题与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97.

[3] 孔凡斌,廖文梅,郑云青.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述评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78.

[4] 陆琴雯,雷敏.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改革与制度完善——以云南林权流转改革实践为例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07):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11

上一篇:病案制度自查下一篇:行政裁定上诉答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