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2024-07-17

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特制定本办法。

一、安全投入标准:

公司按照每人300-500元的标准设立安全投入预算,每年年初制定当年安全投入预算,明确本安全投入的具体标准,并对安全投入预算进行分解、细化;安全投入预算应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加盖公司印章后下发执行。

二、安全投入项目要求:

安全投入仅限用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改等项目,劳保费用、房租、工伤保险、治安防范(如监控系统安装)等费用不列入安全投入预算。

安全投入项目包括:

1)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标志牌的购置、安全宣传栏的设置、安全报刊、书籍、标语的购置等费用;

2)安全培训及教育费用(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等);

3)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投入、维护、保养费用;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费用;

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相关费用;

5)消防设施与消防器材的配置、维护、保养费用等。

三、安全投入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1)安全投入费用由公司安全组/安全员根据公司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申请,由公司经理/工地主任进行审批。

(2)安全投入费用主要用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改等项目,劳保费用、房租、工伤保险、治安防范(如监控系统安装)等费用不列入安全投入预算。

(3)由安全组建立安全投入台帐,记录好实际安全投入的项目及明细,并保存发票、收据等证明。

2012年01月01日

篇2: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中第二章第十条关于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使用的文件精神,强化公司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确保公司对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提出和使用能及时、到位,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此管理办法。

第二章 保障制度

第一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帐户由财务科负责管理。接受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检查。第二条、安全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1、财务科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资金,加强对安全资金投入与使用的管理。

2、安全资金按年营业收入的1.5%逐月提取。

3、安全资金由财务部按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条、安全资金投入

1、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2、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安全机领导构、对由于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财务科每年做好安全投入资金的相关报告。第四条、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安全生产管理费用;

2、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标志牌的购置、安全宣传栏的设置、安全宣传横幅的购置等费用;

3、安全培训及教育费用(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的考察、培训等);

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包括的费用;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投入、维护、保养费用;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费用;

6、消防设施与消防器材的配置、维护、保养费用;

7、新、改、扩建和在役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费用;

8、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0、购置、安装和使用GPS监控平台、车载设备及维护、维修费用。

第六条、在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篇3: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一、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 信息的不对称

纳尔逊首次提出了按照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信息的掌握情况将商品分为搜寻型商品与经验型商品。根据纳尔逊的定义, 搜寻型商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就可以通过检验和观察获得关于商品质量信息的商品;而经验型商品是指消费者只有在购买消费品并使用后才度量出商品质量信息的商品。由于食品的生物学特性强, 并且随着现代食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 使得食品在色香味形等都有了很大变化, 并且日益复杂。其质量信息只有消费者在食用之后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 因此食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型商品。这样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

鉴于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 有些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甚至保鲜、包装等一系列过程中滥用质量低劣或国家禁止使用的投入物来增加收益。由于食品属于经验型商品, 生产者的这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只有在食品检验中劣质食品被抽查出来或者消费者出现问题时才有可能被发现。食品生产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来进行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以较少的处罚获取较大的利润。

2. 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针对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 国家在监管方面加大了力度, 改革监管体制, 落实监管部门责任, 力图遏制越演越烈的食品安全事件。然而, 通过对新疆几个地州的调查研究, 发现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责任时, 都面临一些客观难题。

(1) 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交叉混乱。目前对同一种食品的监管由产业、质量、卫生、工商等多个监管机构所分割, 但部门间职责又划分不清。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权限和职责也没有明确划分。如按照食品链条的源头、生产、流通、消费环节, 分别将食品安全监管权切割给农业、质检、工商及卫生监管等部门, 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被赋予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的职责。此外, 还有商务部门、科技部门、环保部门、工业部门等其他部门的介入。食品安全监管以零碎分割、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 使得监管部门在监管中相互依赖、相互推诿, 从而造成“都在管、却又管不了”的局面。而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 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比如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 对于监管中出现问题的农产品, 并不拥有完全的处置权, 这些问题农产品曝光后, 监督部门和处罚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如2011年4月19日沈阳市研究处理毒豆芽的专题会议上, 工商部门表示, 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 应由质监局而非工商部门负责;质监部门表示, 豆芽菜属于初级农产品, 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委部门则表示, 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 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 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2) 监管工作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的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往往是在重大节日、重大国际会议之前, 或者出现了引起国内各方面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 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条文, 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抽查、处理。事件过后,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偃旗息鼓, 在风头上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开始重新行动起来, 制假造劣再度泛滥。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非法制化, 造成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存在职能缺失, 操作起来规范性差。这种缺乏规范和连续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过程,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摆脱, 食品安全问题泛滥。

(3)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食品没有销毁。根据调查, 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检查抽查时, 监管部门对于80.5%的问题食品没有进行销毁。某农业部门负责人称, 内地进入新疆的许多质量安全不合格的果蔬, 并没有进行销毁, 供应商将这些果蔬转入其他地州, 或者通过一些渠道进入市场, 最终这些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流入到消费者的餐桌。

(4) 监管部门技术手段落后, 专业人员不足。一方面对于食品的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产后安全性进行检测, 忽视全程控制检测。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缺乏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等一些对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的关键检测技术。同时, 检验部门虽然下设至县乡, 却缺少专业检验人员及设备。检测技术的落后, 使得检测结果根本无法满足对食品的安全控制。

3. 处罚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各种食品企业建立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到监管部门进行审批, 取得各种证照进行生产、销售, 直到被曝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被消费者投诉, 才去进行处罚, 这样的处罚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这些约束机制中, 缺少日常监管机制, 而处罚具有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导致不少大型食品企业频繁曝出产品质量问题。虽然食品在市场流通中需要进行监查, 但人数较少的监管队伍无法应对林林总总的商品。不少企业都是抓住了市场流通环节较为空虚, 监管薄弱的漏洞, 而抱着侥幸心理, 生产销售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

4. 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的成本较低

个人道德在很多追求利益至上的商人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不少唯利是图者, 早将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违背道德约束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 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处罚的不确定性, 这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成本的概率也具有不确定性。另外, 对于大企业来说, 数万元的罚款就如“隔靴搔痒”。我国《食品安全法》尽管对违法企业加大了处罚力度, 甚至还涉及到相关刑事处罚, 但据某地州的一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专家表示, 在目前环境下, 企业被吊销许可证的情况较少;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寻租活动, 使相关管理部门对他们生产的食品睁只眼闭只眼。处罚机制偏软, 罚款额度不高, 指望商家自觉守法就成了一种奢望。

二、对投入物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百年前的欧美, 肮脏的加工厂、有毒的食品添加剂、危险的药物比比皆是。最终, 经过近百年的整治和发展, 垂直式管理的追溯体系, “从农田到餐桌”的源头控制监管体系, 关键点控制体系, 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使欧美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关专家认为, 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也应完善监管、控制、处罚机制, 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 改变食品行业违法成本低的现状。然而在国人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建立起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监管控制制度以及食品追溯体系, 由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

1.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投入物的质量, 弥补监管部门的被动管理和控制体系的限制性

监管部门对食品的监管涉及各种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又都面临着庞大数量的生产厂家的管理。面对如此巨大的监管工作量, 各地的质量监管部门难免不堪重负, 这就形成了以曝光之后再去被动管理为主, 以抽查, 关键点控制为辅的监管模式。这种监管部门被动执法的局面也违背了职能部门监管体系的初衷。而整个监管体系更由于地方保护主义, 以及缺乏一个统一有力的共享平台来整合资源, 统一协调管理, 使监管部门往往各自为战, 以至形成了监管部门的被动管理也难以进行的尴尬局面。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市场的不规范性和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与小作坊使“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体制无法全面实行。某市场监管人员说, 在查处一些问题食品的生产企业时, 按照地址根本找不到工厂所在地。这是监管上的脱节, 也使可追溯体制无法正常实施。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食品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对食品的投入物进行过程控制, 可以弥补监管和控制体系的缺陷。

2.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对投入物进行管理, 提高禁用、限用投入物的成本及非法使用投入物的曝光概率, 弥补食品企业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一方面, 数量众多的食品企业、相关部门的执法漏洞使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过程中曝光的概率很小, 处罚力度也并不大;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使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缺乏震慑性。一些商家在利润的驱使下, 面对能够承担的违法成本, 往往选择铤而走险来牟取暴利。对食品投入品进行严格管理, 一方面提高禁、限用投入物的成本, 减少食品投入物的非法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监督管理食品安全, 及时发现问题, 并可以在食品问题不幸发生后获得有效资料, 对问题企业进行处罚管理。

三、从投入物方面谈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如喂食瘦肉精的生猪加工成的肉制品, 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 会造成食用者农药中毒, 严重的导致死亡。近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几乎都是在投入品上出现纰漏, 导致有危害的食品进入市场,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1. 通过会计成本记录投入品的质量

对于投入物中的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物质, 无论是否出于生产者本意, 但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暂且称之为非道德投入物。比如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添加剂等。对于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添加剂, 超量使用部分也属于非道德投入物的范畴。国家限制使用的农药、添加剂我们暂且统称为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

(1) 为了通过会计成本有效控制非道德投入物, 有必要在《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给予非道德投入物定义一个明确的成本概念, 并在会计成本中将其与其他成本分开单独计算, 一方面有利于对非道德行为敲响警钟和监控管理非道德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非道德投入物进行成本管理。

(2) 为了更好地进行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核算和监督, 控制非道德投入物, 有必要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一些改动:

增加辅助材料成本三级科目, 单独登记添加剂, 防腐剂, 农药等所有有可能在投入中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物质的库存成本。

增加非道德成本一级科目, 登记产品生产中投入的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

(3) 按照成本核算的步骤和方法, 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 在对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控制时, 对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建立严格的进出库管理制度, 并设立明细分类账。

对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核算时, 首先确定每种产品里应含有的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使用上限;其次按照原材料出入库登记簿, 核算每种产品各批次所使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实际总数量及单位数量。然后核对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实际使用量与国家限制使用量的上限, 若违反国家规定, 超额使用, 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计入非道德成本“借方”, 若在国家限额内使用, 则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被领用的物品, 查清其用途, 若被用于食品生产中, 计入非道德成本“借方”。同时这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应作为不可修复废品进行废品损失处理, 这些废品损失最后转入非道德成本的“借方”。

2.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进行食品安全的管理

企业非道德投入物的成本档案可以反映一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情况。对于非道德成本, 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来进行遏制。工商部门设立企业道德评价体系, 对于非道德成本较高的企业一定的处罚, 通过媒体网络等将这些企业给予曝光、吊销营业执照、一定期限内不允许申请企业登记等, 对于非道德成本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通过处罚机制提高生产者对非道德成本的重视, 才能有效管控非道德投入物, 保证食品投入物的质量。

对于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 国家建立专职的部门, 专项管理登记这些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设置使用专用发票, 在销售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时, 开具专用发票, 同时使用扫描设备对材料出库单或者专用发票进行扫描, 上传于电子系统中以备以后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对账检查。会同税务部门对企业的非道德成本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国家修改相应的税法, 对于非道德投入物和可能的非道德投入物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提高这些物质的成本。对于视这些物质为必须原辅材料的非食品行业, 给予相应的税收上的优惠。另外,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非道德成本不作为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牲畜、家禽的饲养, 林产品的采集, 农产品初加工等免税的农产品, 如果存在包含非道德成本的产品, 不予免税。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成本+非道德成本-其他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参考文献

[1]李功奎, 应瑞瑶.柠檬市场与制度安排——一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技术, 2004, (3) .

[2]齐丽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学术探讨, 2011, (3) .

[3]陈伯礼, 袁野.经济学视野下的违法成本控制——违法的经济学分析[J].公共管理, 2010, (4) .

[4]唐代兴.道德成本初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

[5]高阳, 杨薇, 王佳江, 侯长希, 王海岩.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 .

[6]樊晓琪.成本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篇4:建筑工程安全投入办法

关键词:安全投入;建筑施工;事故损失;灰色关联

中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将近一半的水泥和钢材。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建筑业有超过四千万的从业人员。建筑业作为吸纳劳动力行业,每年能够吸纳社会上百人之八十以上的农民工。但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发生频繁,安全生产现状十分堪忧。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和产出没有固定的线性关系,加大安全投入并不意味着安全效益的增加,企业往往不会接受这种有风险的投资。而且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安全投入经常被当作一种成本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即使有一些进行了安全投入的企业,由于安全投入不够科学可靠,没有明确的投资依据和政府监管制度,也不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安全投入的总体效益。要明显的提高安全效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靠科学的安全投入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和技术素质。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

对于一个施工项目来说,安全生产状态就是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劳动者安全健康、设备免受损害、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状态的途径就是安全投入,而基于安全科学和安全经济学理论之上进行的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状态的最少的投入就是最佳安全投入。

首先要介绍的几个概念就是:事故损失率(ALR)、安全投入率(SIR)、安全状况指标(SPI)。

建筑工地的安全状况决定了建筑工地的总事故经济损失。如果安全状况良好,那么事故经济损失就小,反之,事故的总经济损失就大。其定义如下:

安全投入是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财产不受损害的,同时安全投入是安全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安全投入率高的时候,安全状况是好的,反之则不好。

其中,总等量损失工作日是指施工过程中各受伤人员损失工作日的总和;总工作日是指平均每天工作人数与工作天数的乘积。

计算之前应先统计一定数量的同类型建筑项目的数据资料,包括:建筑总投资、安全总投入、总发生事故起数、总工作天数、事故总损失、事故等量损失天数。通过计算得出ALR、SIR、SPI。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得到ALR(事故损失率)相对于SPI(安全状况指标)的关系曲线以及 SIR(安全投入率)相对于 SPI(安全状况指标)的关系曲线。安全的总费用为工程的安全投入以及处理事故的费用和,那么将得到的两条曲线加在一起得出的曲线就是安全总费用率与安全状况的关系曲线。

当计算得到安全投入的总费用之后,如何使用安全投入费用,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安全投入共包括五个安全投入项:安全教育、劳动保护、安全现场设施、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各个安全投入项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制约着安全投入的效益。本文利用事故损失来度量安全效益,在这个安全投入-效益系统中,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之前的关系十分复杂。各安全投入项之间的比例不同,会导致安全投入效益的差异也很大。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决策人仅仅能了解部分安全投入的信息,为了明确那些未知和不确定的部分,就可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推算出安全投入与事故损失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分析比对得出各个安全投入项对事故损失的贡献度的大小排序,其结果可以为企业如何使用安全投入费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为灰色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企业应事先统计出了一段时间内的各个安全投入项的数据。分析灰色关联度时将事故损失视为参考序列,以安全投入序列为比较序列,其主要思想是比较参考序列与若干比较序列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相似程度。这种思想可以用来判断各安全投入项对事故损失的影响程度,也间接反应了安全投入项对事故损失的影响程度,其结果可以用于优化安全投入的方向。

篇5:15.安全投入管理办法

总则

为加强企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费用的财务管理,规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管理工作,保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统计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劳动防护条件的资金。分局和项目设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费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户,实行专项费用的规范提取、支付、集中统计。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费用按照“项目提取、确保需要、单位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分局及项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费用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1.房屋建筑工程为2.0%;

2.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为1.5%; 3.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公路工程为1.0%。

对于已中标工程,中标合同中有相关单列约定的,但不足规定提取比例的,应按规定予以补提。

财务部门负责安全管理费用投入的基础统计工作,并统计汇总报公司财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各项目在市场开发中不得删减安全费用。

各项目若未按本办法要求规范提取、使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费用的,经审查核准,公司将对其少提和违规开支部分予以提取没收。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及统计的主要内容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费用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按规定提取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项费用;

(二)安全事故罚款;

(三)习惯性违章罚款;

(四)安全考核罚款。

安全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范围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环保防护设备、设施、仪器的支出费用;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改造费用;临时性安全防护设施费用。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三级安全教育,工种变换、复工返岗、“四新”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及取证、安全知识讲座等费用;各种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咨询费用;“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个人、集体、专项的安全防护用品购置。

(三)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

隐患、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的评估、整改、监控费用;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的评估、整改、监控费用;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整改费用、隐患整改费用。

(四)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完善、改造和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安全器具及专项安全用具费用;临时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费用;职业健康体检费用。

(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或报警仪器费用;职业危害、安全环保防护设备、设施的检测费用;个人、集体、专项的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测费用。

(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应急预案编制、救援设施(器材)、物资的费用;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应急救援涉及的人员训练费用。

(七)安全标志及标识:安全环保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职业危害防护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

(八)安全科研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研究立项、实施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调研、考察、学习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评价费用。

(九)事故预防: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整改费用、隐患整改费用。

(十)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安全管理方面的考核、奖励、各种安全活动中表彰奖励费用;购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费用。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及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环保防护设备、设施、仪器的支出费用;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改造费用;临时性安全防护设施费用;警卫、消防设施费用;文明施工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三级安全教育,工种变换、复工返岗、“四新”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及取证、安全知识讲座等费用;各种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咨询费用;“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个人、集体、专项的安全防护用品购置;防暑降温费用。

(三)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的评估、整改、监控费用;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的评估、整改、监控费用;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整改费用、隐患整改费用。

(四)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完善、改造和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安全器具及专项安全用具费用;临时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费用;职业健康体检费用;员工健康检查费用。

(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或报警仪器费用;职业危害、安全环保防护设备、设施的检测费用;个人、集体、专项的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测费用。

(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应急预案编制、救援设施(器材)、物资的费用;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应急救援涉及的人员训练费用。

(七)安全标志及标识:安全环保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职业危害防护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文明施工警示装置、标志、器材费用

(八)安全科研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研究立项、实施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调研、考察、学习费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控制管理评价费用;文明施工评价费用

(九)事故预防: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整改费用、隐患整改费用;上级机关事故调查费用。

(十)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安全管理方面的考核、奖励、各种安全活动中表彰奖励费用;购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费用;安全生产迎检费用;文明施工迎检费用;安全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用;公司、二级单位监督、检查费用;购置的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办公、检查器具。

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暂行办法》的规定,各项目为员工办理的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职业病防治等费用直接列入成本,不作为安全费用投入统计范围。

提取安全费用应当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各项目应当说明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各项目利用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投入计划编制与实施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计划以项目经理部为基础,根据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需要,自下而上,汇总编制。

各级经营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等部门按各自分工进行安全投入计划编制工作。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计划的实施应明确各有关责任人和实施责任部门。计划应包括:项目内容、预算、实施方案、责任人、完成期限等。

分局的年(季)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计划由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汇总编制,报经单位主要责任人批准后,由编制单位组织实施。

各项目要认真落实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计划,如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计划,优先保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投入的需要。

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要明确分包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项费用的数量;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检查监督,保证分包单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投入的有效实施。

安全投入的统计

分包单位的安全投入按支付金额直接进入总包单位的安全投入,但总包单位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用于安全生产。

自营项目的安全投入统计分为发票式和工程量式两种。发票式以实际所发生的费用凭发票到财务按实核销进帐。

工程量式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属于安全投入的工程项目进行认定。(二)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对属于安全投入的工程量进行认定。

(三)施工管理部门负责对属于安全投入的零星工程量、人工、机械台班费进行认定。(四)物资设备部门负责对属于安全投入的材料、设备的价格、折旧等进行认定。

(五)经营部门负责对属于安全投入项目的工程价款进行计算。(六)实施单位负责填报工程量单并经有关部门签字认可。

(七)财务部门负责依据经各有关单位认可的工程量单分类进入安全投入台帐。第各级财务部门负责安全投入统计、上报工作,并依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定期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账户核对,确保安全资金的使用。

各项目为员工办理的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职业病防治等费用直接列入成本,不作为安全费用投入统计范围。

各项目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应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对使用提取的安全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

各项目的主要领导应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投入统计工作。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资金的管理

分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实行预算管理,由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经费预算编制,报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各项目要优先安排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资金,落实到位。各级财务部门负责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的财务收支管理。

各项目要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情况及实施结果形成记录并建立工作台帐,严格管理,专人负责。

各项目应定期召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工作方面的问题,通报实施情况,检查和部署工作。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定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通过整改通知单下达及时整改。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计划和分项(类)统计职能部门,应定期向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季度计划和实施情况统计报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季度统计报表于每季度末月底上报,计划和实施情况报表于当年12月31日前上报。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是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的资源保证,各项目应认真执行投入规定。项目未按本办法使用安全费用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违背本办法规定,不能保证必要的投入,造成事故和损失的,依据水电建设股份公司和公司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附 则

各级财务部门应明确安全费用投入及统计责任人。做到每发生一项内容登记一项,不漏项,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记录内容相关的凭证应及时收集保存。

财务管理部门应每季度应结合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调整安全投入计划。

各项目应认真做好安全投入及统计工作,保证安全投入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重复统计。

安全投入专项基金未使用完毕,由分局予以全部没收。

篇6: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一系列为了保障安全生产而制定的条文。它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将危害降到最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可以依据风险制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

篇7:安全投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公司设立安全专用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资金的管理。

2、公司定期向安全资金内拨入资金,以保证安全资金的充足。

3、安全资金要合理使用分配,要切合实际,力求做好花钱少效果好。

4、任何人不得挪用安全资金,经公司发现严肃处理。

5、财务人员应按计划及时提取安全措施经费、劳动保护费,保证专款专用。

安全资金投入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公司各部门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使用及时、到位、依据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及使用计划做如下规定:

1、安全专项资金按各施工项目产值的6‰的比例提取。由各施工项目按月报于公司财务部,由公司财务部按月提取,计入成本,专户存储,统筹分配,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用。

2、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的保障资金为专项资金的10%。

3、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保障资金为专项资金的20%

4、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和维修保养的保障资金为40%。

5、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治理、监控等的保障资金为10%。

6、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投入及维修保养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的保障资金为20%。

7、安全费用提取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实际投入需要的部分依据公司财务制度追加提取比例。安全费用当提取充足,节余部分费用滚入下一使用。

篇8:安全投入,投入安全

安全与每个人都是休戚相关的, 没有了安全, 一切都无从谈起。开展安全工作就要有投入。俗语说要想秋有收获, 就要春有播种、夏有除草, 当然也少不了施肥、浇灌等一系列的管理。同样, 做任何工作, 都少不了投入, 这是客观规律, 这是科学。少了必要的投入, 就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安全投入是指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 均视为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可分为硬件和软件投入, 硬件投入包括设备购买, 环境建设等;软件投入包括建立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机制等。

硬件投入首先在安全设备的购买上就应该把住质量关。安全防护的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假冒伪劣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 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 应该建立安全防护用品购买申报审批制度, 统一到企业招标采购后指定的厂家采购, 杜绝乱购现象, 将伪劣产品拒之门外。同时, 企业还要对大中型机械配件的购买、租赁进行严格的管理, 逐一检测登记备案, 对私自乱购资质不全的“三无”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采取退货、拒付款和处罚等多种管理手段, 以确保企业的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的安全质量。

硬件投入中还包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很大, 在我们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绝不能忽视。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生活中, 外界环境都对人有着很大的影响:环境适宜, 人就会进入较好的工作状态, 反之, 就会使人感到某些不适, 工作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甚至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使职工能够处于最佳状态, 以减少差错及事故率。职工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 安全生产的形势也就越来越稳定。

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又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软件投入中重要的关键。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包括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危害识别与评价、安全标识标牌和个体行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 是企业在组织、管理、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 是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 是企业的安全理念、行为和表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的宣扬和推介, 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安全行为方式, 是安全管理的准则和灵魂, 贯穿于企业安全活动的全过程, 是企业各阶层安全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基础。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 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变被动为主动, 才是长久之计。大多数企业都认为,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企业安全设备本身不好, 或者工艺流程不好, 但事实上, 据杜邦集团安全管理咨询统计96%的安全事故都来自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企业领导应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当作大事来抓,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大力构筑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企业领导者有效的推动, 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 通过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使企业职工对安全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一种向往与追求。

软件建设中还包括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机制。有的单位借人手少为名, 不设立安全专业管理人员;有的以体制改革为借口, 撤并安全管理专业部门, 减少安全管理人员人数, 这就等于极大的消减了安全管理力量。失去了安全专业管理力量, 势必会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失控, 必然酿成各类事故。什么时候都不能淡化对安全工作的管理, 应做到机制健全、人员充实、管理到位。加强管理力量的素质建设。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 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 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 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在现今社会中, 安全投入必须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 提高领导对安全投入的重视度。企业主也好, 单位领导也罢, 不应只把精力放在效益上, 认为安全投入只会增加成本, 还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安全工作上, 安全投入与其他投入一样, 也会产生经济效益。一些管理者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轻视对安全工作的投入结果酿成了企毁人亡的悲剧。必须使领导清醒的认识到,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安全工作必须列入主要工作日程, 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障, 必须明确安全是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他们在安全方面所负的责任和他们在销售上的责任一样重大。

安全投入与其他投入一样, 也会产生经济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产生社会效益。杜邦集团安全管理咨询亚太区总裁莫罗杰就明确表示“虽然很多公司都认为, 安全投入就是增加成本, 但这种观念我们并不认同。杜邦认为, 安全投入是有回报的商业行为”。事实上, 在当今社会, 一个企业在发生安全事故后, 其非直接支出 (除了员工生病、医疗费用等) 的损失可能是直接损失的5倍左右。这些非直接支出包括生产线停工, 因无法满足供货而失去客户, 以及质量下降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管理人员必须处理、安抚员工, 耗费大量时间与政府、媒体沟通。在商业社会中, 时间也是有价值的。而安全事故带来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 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 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 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 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因为任何事故成本, 最终将体现在生产成本中。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 国务院曾于1979年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中提取10%~2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1993年新的会计制度实行后, 取消了这一规定。但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安全措施有关费用, 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保护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新制度使劳动安全措施经费不受任何比例限制, 拓宽了费用来源。尽管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都提出了企业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但对应该投入多少, 如何合理地进行投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管理者得不到任何答案, 结果就助长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认为投入与不投入、多投入与少投入一样, 尤其是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投入不合理已成为当前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全是企业给职工的最大福利, 职工的安全高于一切。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是一句简单朴素的口号, 这句简单的口号却是全体职工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最大的心愿, 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

摘要:安全是企业给职工的最大福利, 职工的安全高于一切。为了保证职工安全, 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

篇9: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关键词:煤气化;安全资金;投入;管理

安全投入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如果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研究安全投入,是一种宏观的角度,如果从个体经济单位的角度出发研究安全投入的情况,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文章中的煤气化企业就是后者的研究视角。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不仅有投入方向,而且还有投入规模。投入方向是指投入的主要目标和投入的意愿。投入规模表示的是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投入能力大小的问题。安全投入方向和安全投入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安全投入方向的因素,比如决策者的认识和决策水平。决策者的决心和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等是影响安全投入的规模因素。生产和安全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安全和生产活动的效率和规模,同时也衡量着安全和生产之间的统一关系。如果要想对安全资源配置有清晰的认识,就必须对安全投资规模问题有所了解,需要明白生产中存在多少资源配置,在安全活动中,又有多少配置。合理的安全投资总额制定能够满足煤气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获得最大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资源配置能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资源结构配置问题,也就是说,要保持规模不变的情况,安全资源怎样配置贯穿在安全活动的始终。如果煤气化企业有固定的资金成本,这就需要调整好日常管理费用、宣传教育投资和安全技术投资等各项活动,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保障最優的投资方向。安全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1]。

一、煤企业企业基本情况

煤气化企业大多是从传统的小企业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领导层过于集中的权利就是其中情况之一。企业领导往往决定投资资金的去向,很少能够调动企业各部门充分参与。煤气化企业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在对多元化的市场投资过程中国,往往缺乏对潜在投资对象的充分了解,没有制定科学的研究性报告,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煤气化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过于分散的投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主业务的投资力度,导致技术投入不足,无法实现技能项目的突破性革新。煤气化企业在实际竞争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不足的发展势头。企业认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企业内部相应环节进行调整,减少了产业投资的范围,主要集中到对主业务的投资上

二、煤气化企业安全资金投入配置模型

企业投入面临着两项重要的内容,不仅有安全投入,而且生产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在进行生产投入的时候,主要是本着能够获得利润考虑的,安全投入能够实现相应的增损和增值,下面借助效用分析的方式对安全投入均衡点进行相应分析。

效应影响着消费效果指标的生成,从而也是人们对商品消费和获得的消费服务所产生的满意程度。假设煤气化企业安全投入为x,用y表示安全经济效用,x变化的同时,y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可以用一种函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表示为y=f(x)。总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定量商品及获得最终的服务时,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满意程度,边际效用具体表示的含义为:消费数量随着消费数量单位性变化,产生了满足程度。煤气化企业安全投入的边际效用可以用大写字母E来表示,这样就会有一个公式能够体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E.dx=dy。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也存在某种公式上的联系:变量消费数量变化的同时,总效用也随着不断变化,造成了总效用的增加和边际效应的下降;当边际效用取极限值0时,这个时候的总效用最大。至于所谈论的煤气化企业安全投入,则有公式dy=E.dx=0,这个时候会产生最大的安全经济总效应。

文章借助无差异曲线来分析安全投入和生产投入的均衡分析,生产投入数量表示X轴,安全投入数量表示Y轴,煤气化企业有着固定的投入,企业预算约束线用AB进行表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之间出现相切会产生一个切点E,E点表示煤气化企业有最优的资源投入。如果用具体的函数表示的话,可以用M表示煤气化的资金总量,用X表示生产,用Y表示安全,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U=U(x,y),这个函数是目标函数,在这个函数中,有一个约束性条件:M=x+y。从数学方面的知识来看,这是有关约束极值的问题,具体的求解方法可以使用拉格朗日法,生成有关拉格朗日的函数,总效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拉格朗日函数的一阶偏导数为零。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安全资金拖入在企业投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煤气化企业投资管理

引起采矿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安全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2]。煤气化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具体的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改变投资形式,确保投资形式不仅有商誉、资金投资,还要有固定资产和存货等方面的投资,此外,产权换产权也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煤炭企业需要对企业内部实行计划性管理,各子公司将投资防范及时提交给总计划投资部们。煤气化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方针的规定,协调好各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确保它们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关系,生成最终的解决方案。计划投资部门在制定具体的投资方案的时候,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年度投资计划的总方向框架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煤气化企业各投资部门需要通过做市场调查的方式实现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同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记录工作,将最终的研究报告呈递给计划投资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应风险评估工作,这些部门有技术部门和经济部门。各投资部门呈递的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投资环境是否优良和投资单位的主体概括情况等,另外像投资效益预测风向和风险分析、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等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各部门需要对项目进行针对性讨论,不仅充分肯定投资条件,而且还要平衡分析资金来源,当资金有限的时候,需要选择最优投资方案,具体的项目投资人员需要通过签字的方式将自己的名字签在结论书上,对可行性的项目要制定相应的审批权限,集团董事长批准集团对外投资项目,集团子公司的可行性项目数额较大时,要由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将安全资金的数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当合同中明确出现土地使用权、商誉投资资产、存货等内容时,煤气化企业子进行后续资金评估和财务转账等工作环节要经过合法的评估机构和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

结束语: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煤气化企业是就好比血液流转中的红细胞,如果企业自己在这方面出现了不平衡,那么企业安全漏洞也将随即产生。煤矿安全资金的提取和使用,国家有明确的规定,管理好安全资金的使用,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3]。煤气化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需要将企业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使用安全资金投入,保障资金使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安全资金有效流动。随着近几年发展,煤气化企业高度重视了煤气化安全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大煤气化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具体的研究不难发现,煤气化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是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研究煤气化安全资金投入和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减少因煤气化企业产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研究的出发点是当前我国煤气化企业在安全资金投入和管理,对煤气化企安全资金投入和管理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构建安全资金投入有关模型,制订了相应的安全资金投入管理策略,实现安全资金有效配置。(作者单位: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安监局)

参考文献:

[1]王敏.安全资金投入不可少[J].安全与健康,2004,(23):20.

[2]谭海霞.采矿业安全经济贡献率测算及安全投入的社会分工[D].重庆大学,2011.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下语文反思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的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