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用6篇)

篇1: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建发〔2018〕217号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韩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神木市、府谷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发〔2017〕18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见》(陕政发〔2017〕5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7月27日 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扣“追赶超越”目标和“五新”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见》(陕政发〔2017〕57号)和《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发〔2017〕18号)文件要求,牢固树立质量兴业、质量强省的强烈意识,认真查找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并重、深化建筑业改革与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重,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建设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工程)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建筑工程领域拥有一批核心技术,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

到2030年,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三、组织领导

成立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住建厅分管工程质量安全同志担任,成员由厅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城市建设处、标准定额处、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质量安全监管处、行政审批处、电子政务中心、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住建厅质量安全处。

四、重点任务

1.强化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完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2.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和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确保工程造价合理、建设工期科学。坚持总承包单位负总责,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标准 规范组织施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规范设计变更行为。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和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

3.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控水平。建立施工关键节点风险控制制度,强化工程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条件审查。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企业质量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责任。

4.提供项目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现场监督等多元化的“菜单式”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培养智力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管理集约型的大型工程建设咨询服务企业。

5.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建筑节能、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

6.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工程建设专有技术和工法,以技术进步支撑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绿色建材应用,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

7.深入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确立园林城市创建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及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搞好业务培训,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

8.鼓励企业申报建筑工程“鲁班奖”“长安杯”等奖项,大力持续开展文明工地等创建活动,把申报奖项和创建活动作为支持企业经 营活动、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的具体措施,同时坚持优中选优,引导文明工地创建向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和节约、环保方向发展。

9.鼓励中小企业优化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建筑品牌企业,打造陕西建筑品牌。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大型骨干企业成立技术联盟,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强化建筑业企业质量立身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信用赢得市场。

五、强化监督管理

1.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规范设计变更行为。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推进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推动发展工程质量保险。

2.加强监督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加大抽查抽测力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深入开展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新开工、风险事故频发以及发生较大 5 事故城市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和减隔震工程。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监督机构人员和经费。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监督层级考核机制,落实监管责任。

4.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使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加大检查抽查力度和频次,严厉处罚资质资格挂靠、非法转包分包、人员不到岗或到岗不履职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项目和企业,对整改不力及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要及时曝光,要将专项整治工作与文明工地创建、长安杯评选等工作结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各地按规定开展陕西省质量奖、陕西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先进。鼓励企业和个人争创国家级、省级质量奖励,各地要按有关规定对获得国家,省级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将质量提升行动与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在省厅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施工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给建筑行业争光添彩的施工项目,省厅将以项目为中心予以表彰,在省厅行政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政策倾斜。具体为:项目 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直接延期;参建项目的安管人员直接延续;项目直接授予“省级文明工地”;项目竣工前无事故的前提下待竣工后,直接进入“长安杯”现场复查阶段,项目有意愿参加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时,省厅将予以优先推荐。

3.对省厅表彰的项目,如若发现检查前后不一,问题整改流于形式,管理水平直线下降等情况,省厅将撤回表彰,视项目整改情况予以督促整改、全省通报批评、记录不良行为、限制招投标、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处罚。

七、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8年8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施工、监理等企业要按照本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提升行动。

(二)组织实施(2018年8月-2020年11月)。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本行动方案和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行动,重点对所有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重点工程、问题较多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督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省厅每半年对全省的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专项行动督导检查。

(三)总结推进(2020年12月-2030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和建议,形成工作总结报告,不断提升我省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成 效,到2030年,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成立协调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全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参建单位,特别是五方主体责任人的履职情况,实施动态监管,严格处罚,加大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促使企业把精力放在提高工程质量安全和技术水平上,引导和推动建筑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大舆论宣传。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行动进行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促进全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篇2: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晋人口发〔2008〕7号

各市、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局):

现将《山西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山西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在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广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我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治不正之风,确保权为民所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内容

通过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要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实现“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

(一)“阳光管理”。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着力解决以权谋私、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防治不正之风。

1、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项目、维权内容等;

2、对病残儿鉴定、再生育子女审批、政策外生育的处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集体办公,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努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行政审批;

4、积极推行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促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落实。

(二)“阳光服务”。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1、在农村基层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活动,推动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倡导上门服务和村级计生专干代理服务制。

2、在城市社区重点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推动城市人口计生部门尊重和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倡导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提供“一条龙”服务。

3、在系统内开展“下评上”活动,推动领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国家谋实策,让群众得实惠,使服务更温馨更“阳光”。

(三)“阳光维权”。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逐步形成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

1、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启用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维权实效。

2、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育龄群众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完善激励群众监督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监督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完善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制度,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监督维权作用。

3、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公开和落实便民维权措施,主动查处和防治计划生育侵权行为,积极维护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

三、行动方法

“阳光计生行动”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统筹推进,不断深化;必须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一)宣传发动。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大家充分认识“阳光计生行动”的重要意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阳光计生行动”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为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阳光计生行动”。

(二)自查整改。2008年8月至10月,各级人口计生委要对本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不公开或搞假公开的;有诺不践、影响民生的;作风粗暴、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违反规定收费罚款或强行提供有偿服务的;对群众正当要求和合理意见置之不理,或因不作为造成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中弄虚作假、刁难群众的,以及影响效能建设的其他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有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彻底整改。各市人口计生委在10月15日前综合所辖县(市、区)自查情况,写出本市自查整改报告,报省人口计生委。

(三)示范引路。2008年7月下旬,省人口计生委在晋城市举办全省“阳光计生行动”启动仪式,届时开通省人口计生委与太原市人口计生委共同开办的“阳光计生行动”0351-12356服务热线,同时将以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 “阳光计生行动”示范点。各市人口计生委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示范点的要求,即: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及时、全面、真实,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不侵权,优质服务不失信,廉洁爱民不谋私;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四)考核评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阳光计生行动”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积极探索“阳光计生行动”保障机制,建立考评制度,认真兑现奖惩。省人口计生委将对“阳光计生行动”组织专项督查,对行动迟缓、工作滞后的地方,在责令整改的同时进行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阳光计生行动”,是人口计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

(一)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要加强对“阳光计生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认真部署动员,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阳光计生行动”扎实有效,防止搞形式主义。

(二)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没有领导机构的要尽快成立),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落实工作。一是要按照《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附后)加强政务公开的硬件建设,如公开栏、热线电话、便民服务大厅、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等建设;二是要按照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内容要求,进行完善、补充、更新,确保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面、准确、明了。

(三)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以便安排和落实每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阳光计生行动”顺利开展,重点推进群众评议制和行政问责制的落实。对群众不满意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以提高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各地要把“阳光计生行动”同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优质服务单位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完善,整体推进。

附件: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

附件: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二)程序类

1、一孩生育服务证领取程序

2、再生育服务证审批发放程序

3、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4、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5、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程序

6、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程序

7、行政复议、诉讼程序

8、群众信访投诉程序

9、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

(三)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县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乡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二)程序类

1、一孩生育服务证登记发放程序

2、再生育服务证审批发放程序

3、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程序

4、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程序

5、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6、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7、便民服务全程代理程序

8、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

(三)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乡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4、流动人口

(1)办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寄送报告单有关规定

(2)办理《生育服务证》有关规定

(3)违规处理规定

(二)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村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三)动态类

1、奖励优惠

(1)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人员名单

(2)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单

(3)退二孩指标家庭奖励对象名单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名单

(5)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单

(6)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一次性补助对象名单

(7)其他计划生育优待对象名单

2、生育政策落实

(1)政策内再生育审批名单

(2)本生育节育名单

3、社会抚养费征收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2)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4、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及反馈

5、行政村、社区干部生育、节育情况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及要求

(一)公开栏公开

1、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分别设置固定性、永久性防雨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名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应设置在群众比较集中或比较醒目、易于观看的位置。较大的村还要增设一定数量的固定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张贴栏。

2、政务公开栏公开的规定内容完整齐全,表述准确、规范。

3、公开栏设置因地制宜,设计新颖,制作美观,材料经久耐用,公开栏大小、数量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4、公开栏附近应配套设置群众意见箱。

5、明确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二)便民服务大厅公开

县、乡两级分别设置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名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如已把计划生育审批项目纳入政府综合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原则上不再单独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只设置人口计生便民服务窗口。

1、服务大厅要建立首问责任制、办事预约制、AB顶岗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综合考评制、文明服务制等制度。

2、便民服务大厅工作规范,办事程序和工作制度公开上墙或设置公开版面。

3、便民服务大厅要设置电子触摸屏,有条件的还要设置电子滚动屏,方便群众了解各种公开信息。

4、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佩戴胸卡、办公桌上放置台卡,胸卡上有照片、姓名、单位、职务,台卡上标明工作部门、姓名、职务、职责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5、服务大厅要有饮水机、打气筒等便民设施,有征求意见卡、意见箱,有与便民服务项目相关的便民服务明白卡、服务指南等资料。

(三)入户公开

1、入户公开主要由乡、村两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落实。

2、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居委会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入户公开,上门公开。

3、根据阶段性和动态性公开内容,有针对性的向群众公开宣传。

4、根据不同群众需求,携带相关宣传资料随时入户公开。

5、通过为群众代办相关事宜,在全程代理服务中公开有关政策和内容。

(四)互联网公开

1、市、县两级通过互联网建立人口计生网站,网站内设置政务公开和意见建议专题栏目,政务公开栏名称为:“政务公开”。

2、网站主要公开人口计生政策、相关法律法规、重要文件、办事程序、工作制度、奖励优惠、便民服务、监督举报电话等规范性内容。

3、网站设置意见建议、群众需求栏,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需求,要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建议和办理结果。

4、网站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及时更新公开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五)手机短信公开

1、市、县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开通人口计生短信业务,定期公开相关内容。

2、短信业务重点公开人口计生政策、各类服务信息和规范性的人口计生宣传口号。

3、短信内容每两月更新一次,定期发布。

(六)新闻媒体公开

1、在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人口计生专题,定期公开人口计生相关政策。

2、通过市、县(市、区)计生委主任(局长)便民公开电话、信箱以及市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公开相关人口计生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七)人口计生12356阳光热线公开

省、市、县人口计生部门开通12356阳光热线,通过接听群众来电的形式公开人口计生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八)其他形式公开

篇3: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4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2016年工作重点,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增强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动力

(一)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玩具、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厨具、家具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突出抓好输非商品、输中东商品、跨境电商产品质量提升。实施出口食品竞争力提升工程。在重点领域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依托“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推进新药研发质量与品牌提升。开展提升医疗质量专项工作。开展售后服务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发布京津冀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结合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服务质量,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开展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含挥发性有机物涂料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银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质量素养

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实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中小企业培养专门人才。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积极推动质量技术创新

围绕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攻关,攻克一批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建立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质量技术改造的支持、引导力度。在重点工业领域,推广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以及可制造性设计等先进质量工程技术。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资委、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先进标准

支持开展质量现场诊断、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等活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各类组织中,推广应用中国质量奖获奖者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模式。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建立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出台实施指南。推动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激发社会团体组织和企业参与先进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制定海洋观测装备、海洋能发电装置质量管理办法及管理程序。(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海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大力推动品牌建设

制定质量品牌“十三五”规划。完善品牌国家标准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主导制定品牌评价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继续做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做大做强中国环境标志。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和食品品牌。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实施出口食品竞争力提升工程。对品牌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央企业授予“品牌建设特别奖”。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交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提高商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质量和品牌提升的环境

(六)加强质量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在煤炭、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及其他行业准入制度,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和侵权盗版行为,推进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质检利剑”行动、“2016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红盾护农”行动、“红盾质量维权”行动、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执法监管相结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及成品油市场监管,严打重罚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活动。深化食品药品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打行业潜规则。开展涉假重点区域和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国际警务交流合作,严厉打击跨国、跨境制假售假犯罪。推广高效锅炉,实施锅炉节能环保改造,整治落后燃煤小锅炉。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和绿色印刷。(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

突出对重点行业、领域中央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督,坚决防范和遏制质量安全事故。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推进学校食堂及饮用水设施建设,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督查力度。严查日用品领域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在重点领域宣传推行设备监理制度。组织开展节水产品及农村饮用水安全产品抽查。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点项目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和隧道工程安全专项督查。开展交通运输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大型食品企业的监管,切实抓好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督促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加强游览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开展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提升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加强禽流感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进口食品“清源”行动。开展电梯安全攻坚,进一步提升电梯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粮食局、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归集、整合包括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水利工程、公路水运、涉旅企业、进出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等在内的信用信息,实施信息信用共享交换。优化“信用中国”网站,推动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开展国家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实施省级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建设知识产权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水利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展2016年度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计划”项目质量调查评价。建成并运行“农安信用”频道,推进主要农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开展种子、水产行业信用评价。开展全国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治理工程设计变更违规行为和围标串标问题。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进行动计划”。建立涉旅企业不诚信行为记录机制,公布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建设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质量信用体系试点,完善追溯信息共享。出台《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规范》,编写《中国电子商务信用报告》。(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快构建质量和品牌社会共治机制

组织开展201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推动全社会着力提升质量、培育品牌。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举报投诉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维权援助举报投诉案件网上受理、案件移送、信息反馈等制度。对农村市场、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开展联合督查。在与社会公众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探索产品质量安全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构建电梯安全社会治理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电梯安全工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中国品牌海外宣传推广活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质量工作考核

深入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调质量、品牌考核内容,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推动用好考核结果,抓好整改落实。指导地方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市县绩效考核范围。开展消费者保护考核评价工作,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做好2015—2016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银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

宣传一批重视质量、产品可靠的典型企业和优秀品牌,增进公众对中国质量的信心。结合质量整治专项行动,组织新闻媒体曝光重大质量违法行为和质量安全问题,发挥负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加强网络销售产品、金融消费品、电子信息产品等质量安全监管报道。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活动。(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银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质量和品牌竞争新优势

(十二)推动外贸优进优出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加快通关速度。创新服务外包检验监管模式,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所需的进出口工业产品提供通关便利。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做好对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扶持。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工作。推进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升级

指导电子商务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标准执行力。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融合共享。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5]77号)。加强对跨境网络交易中邮递、快件渠道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中邮递、快递渠道实施的走私违法活动和通过“蚂蚁搬家”等方式进出口侵权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机制。发挥电商产品执法打假维权协作网作用,严查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在电商平台试点推广互联网“过滤”技术,构建网络销售产品质量的“防火墙”。打击售假、虚假宣传和侵权盗版的网站。(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基础

(十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开展质量促进法等立法研究。推动开展标准化法、计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出台。修订完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指导地方积极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工作。编制《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编写2016年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安全报告。(教育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粮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

出台《关于加强装备制造业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装备标准走出去名录,开展优势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的翻译、发布、推广以及国际对标工作。推动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展海洋国际标准研究和计量质量控制工作,启动实施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计划,完善铁道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优化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和实施《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计量互认,推动计量标准、装备、服务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真认证、有机认证和注册等领域国际合作。实施自贸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制度改革试点。开展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环保产品和“绿色之星”认证。(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旅游局、海洋局、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加强质量和品牌教育及文化建设

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企业诚信宣传教育,推动各类经营者提升质量诚信和品牌保护意识。推进质量和品牌相关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质量品牌相关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快与质量品牌相关的人才培养。举办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消费品质量安全意识。(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

(十七)实施质量和品牌重点工程

把质量提升、培育品牌作为重要内容,启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品牌价值评价,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实施质量和品牌标杆对比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等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水平。开展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遴选活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4: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

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

推进民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三、合作原则

育人为本,人文先行。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政府引导,民间主体。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引导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

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坚持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各国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实现沿线各国教育融通发展、互动发展。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寻求教育发展最佳契合点和教育合作最大公约数,促进沿线各国在教育领域互利互惠。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一)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为沿线各国政府推进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为沿线各国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咨询。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逐步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

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鼓励有合作基础、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缔结姊妹关系,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举办沿线国家校长论坛,推进学校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持高等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专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应对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沿线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推进“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增进沿线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加强“丝绸之路”青少年交流,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体验、体育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新媒体社交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

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呼吁各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加快推进本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助力各国学习者在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探索建立沿线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促进教师流动。

(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坚持“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重、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完善全链条的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

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有条件的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境外办学要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做好前期论证工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当地模式、公共关系模式,使学校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大力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跟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

(三)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

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大学联盟等已有平台,开展务实教育合作交流。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

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教育援助力度,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国家、教育系统和民间资源,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教师、学者和各类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倡议各国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通过国家资助、社会融资、民间捐赠等渠道,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做大教育援助格局,实现教育共同发展。

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对于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五、中国教育行动起来

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首先需要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

加强协调推动。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的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紧密配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局,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畅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地方重点推进。突出地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抓紧制定本地教育和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有序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做好做实彼此间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

各级学校有序前行。各级各类学校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中小学校要广泛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重点开展师生交流、教师培训和国际理解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社会力量顺势而行。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合作交流,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市场调配等举措,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和专业组织投身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活跃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教学仪器和中医诊疗服务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和个人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涉外服务等教育对外开放活动。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

助力形成早期成果。实施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合作机制,优先启动各方认可度高、条件成熟的项目,明确时间节点,争取短期内开花结果。2016年,各省市制定并呈报本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及丝路合作机制建设。2017年,基于3方面重点合作的沿线各国教育共同行动深入开展。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 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六、共创教育美好明天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弹性化合作进程,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满足各方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

篇5: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安监局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

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安监局,有关驻晋中央企业和省属重点企业:

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29号)精神,省安监局制定了《山西省集中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山西省集中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29号)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安监总办„2012‟64号)精神,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努力实现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决定从2012年4月下旬到9月底,在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服从服务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局,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精神,结合我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实际,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集中打击冶金等工贸行业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重点领域

在全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以下简称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全面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突出冶金行业为重点,采取更加严厉、有效的措施,集中进行打击和整治。

三、重点内容

(一)共性内容。

1.无证、证照不全、证照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闭不到位的;

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及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的;

4.瞒报、谎报事故,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6.非法用工、无证上岗的;

7.作业规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8.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1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11.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12.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技术未经安全检测核准投入使用的;

13.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重点生产工艺环节方面的内容。1.煤气区域作业不符合下列要求的。

(1)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和煤气防护机构。生产、供应和使用煤气的冶金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煤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设立煤气防护站或煤气防护组,配备必要的防护人员,保证每班至少配备2名作业人员。

(2)在煤气危险区域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高炉风口及以上平台、转炉炉口以上平台、煤气柜活塞上部、烧结点火器及热风炉、加热炉、管式炉、燃气锅炉等燃烧器旁等易产生煤气泄漏的区域,以及焦炉地下室、加压站房、风机房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等,要按规定安装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

(3)检维修作业。一是制定严谨的施工或检维修方案;二是明确各相关方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三是对生产区域与施工区域实施有效的煤气隔断措施,在安全措施确认后方可实施作业。

(4)煤气区域作业基本要求。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携带便携式报警仪,使用防爆工(器)具,禁止用铁质器具敲打管线、法兰等。带煤气作业时,如抽堵盲板、开闭眼睛阀、更换探料尺、盘根、煤气管道扳眼接管、煤气设施内检修、内外动火等,要办理作业许可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并在煤气防护站人员监护下方可作业。

2.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不符合下列要求的。

(1)高温熔融金属吊运。一是采用冶金铸造起重机吊运;二是吊运线路与建(构)筑物以及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三是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不得设置在熔融金属的吊运(运输)影响范围内。

(2)防范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一是生产、处置和贮存高温熔融金属的设施要有防水措施,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应存在滴、漏水隐患。二是要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三是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3)高炉停炉及放残铁。一是在停炉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介绍现场工作环境和注意事项,进行安全交底。二是安排专人预先对电、煤气、蒸汽、氧气、氮气等涉及危险因素的要害部位及安全设施进行确认,并办理相关审批、确认手续;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切割或拆除有关设备设施或装置,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三是放残铁前,必须对残铁口内碳砖受侵蚀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切开残铁口处炉皮。

3.有限空间作业不符合下列要求的。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等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明确作业现场的负责人、监护人员,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设备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抑爆、阻爆(隔爆)、泄爆等措施,并在其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5.严格淘汰企业落后生产工艺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等。对经有关部门批准保留的铸造用的冶金高炉,按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加强管理。对未取得有关证照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石灰窑等严重违法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严厉打击。

各级安监部门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中发现冶金等工贸企业存在由其他有关部门管辖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逐步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良性打非治违长效机制。

各级安监部门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国务院安委办„2012‟17号文件精神,督促企业做好汛期防范和应对工作。地处山地灾害多发企业,要加强山地灾害的防治与监测,加大隐患排查和边坡防护治理力度。密切关注和防范突发性暴雨、山洪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集中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在全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下成立冶金等工贸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监管四处。

领导组组长: 唐 晋 省安监局副局长

专项行动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省冶金等工贸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动专项行动的正常开展。下设三个督查小组,对全省各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垂直督查和指导。

第一督查小组:薛 秦 赵 斌(兼信息员)

专 家:赵怀明 和海燕

负责督查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第二督查小组:李明恒 付子成(兼信息员)

专 家:胡长林 魏绍华

负责督查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第三督查小组:李永明 冯鹏飞(兼信息员)

专 家:韩怀生 路成明

负责督查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

各督查小组负责了解掌握各市的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市、县两级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对负责督导市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冶金等工贸企业企业进行抽查检查,推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二)职责分工。各市要严格落实打非治违责任,特别是要落实县乡政府的打非责任,建立打非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安全生产职责,明确打非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各级安监部门要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冶金等工贸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各部门对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合力。

五、方法步骤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持属地为主与行业督导相结合,企业自查自纠与政府督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自查自纠阶段(4月下旬-5月底)。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迅速动员部署专项行动。企业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二)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阶段(6月-7月)。

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县安监部门要对辖区内规模以上冶金等工贸企业进行抽查,对冶金企业要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各市要对各县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和重点冶金企业进行抽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问题,要依法从快解决,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要书面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依法解决,必要时可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督查阶段(8月)。

各市要采取交叉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省安监局将适时组织督查组对负责督查市的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垂直督查和指导。

(四)“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阶段(9月)。

各市、各部门要组织“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重点跟踪抽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打击、取缔、关闭情况及违规违章行为整治情况,检查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冶金等工贸行业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于9月10日前报送省安监局监管四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各市要设立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地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领域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关执法部门依法对企业作出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建设、吊销有关证照等行政处罚决定后,要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告相关部门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执法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整改方案、责任、时限、措施和资金“五落实”,全面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水平。

(二)抓住重点,严厉打击。

要深入分析冶金等工贸行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地区、行业和单位,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打击、有效打击,该停产整顿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以强有力的措施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三)标本兼治,注重实效。

要抓住关键、统筹推进,做到“三个结合”:要把属地为主与行业督导结合起来,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全面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要把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强化基础工作;要把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取得“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效。

(四)掌握信息,及时报送。

专项行动信息报送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报送,各市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上报等工作,在上报本市专项行动领导组的同时,将有关数据、信息于每周三、每月3日前上报省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上报内容见附件)。

省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信息报送联系人:赵 斌 付子成

联系电话:0351-6819752 电子邮箱:sxajsc@163.com。

(五)严明纪律,严格要求。

各督查、检查组要严明工作纪律,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检查每一个企业,督促和指导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推进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开展。要严格廉政纪律,健全廉政监督机制,不得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礼品、钱物,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1.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信息报送内容;

2.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情况周报表;

附件1:

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信息报送内容

信息报送内容(每周汇总报送省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

1.冶金等工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部署推动情况; 2.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3.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和违规违章行为典型案例; 4.专项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6: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委„2007‟60号

中共新登镇委新登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登镇开展违法建筑专项

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工作站、行政村,镇机关各办公室、分局,各有关单位:

《新登镇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新登镇委员会新登镇人民政府

2007年8月10日

主题词: 印发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知

———————————————————————————————抄报: 市委办、市府办、市拆违办

———————————————————————————————新登镇党委政府办公室2007年8月10日印发 ———————————————————————————————

(共印150份)

- 1 -

新登镇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镇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为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富委[2007]65号、富政[2007]6号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整治行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融入杭州大都市”城市化发展核心战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查违、控违、拆违专项整治行动,坚持“从严执法、彻底整治”方针,基本摸清全镇违法建筑的底数,坚决查处2006年1月以后产生的违法建筑,有针对性地重点强制拆除一批典型的违法建筑,并初步建立防违、控违、拆违长效机制,以实现“新违建零控制、老违建负增长”的工作目标,为促进我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卓有成效,成立新登镇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办公室、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各类违法建筑的巡查、处置工作;负责全镇所有在建私房施工挂牌告知和批后监管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镇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工作;负责强制拆除结束后的善后清理、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

三、整治范围和实施原则

本次违法建筑专项整治的范围为全镇个人违反法律、法规规

定,未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许可或超越许可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超过批准使用期限尚未拆除的临时建筑。专项整治要严格按照以下三项原则实施:

1、“先党员干部,后普通群众”的原则。全镇党员干部要带头自查、自纠、自拆违法建筑,充分体现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本次专项整治对象首先要从党员干部开始,凡是要求群众拆除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拆除。

2、“先拆新违建,后拆老违建”的原则。本次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2006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违法建筑,要做到有一件处理一件,决不欠新帐;对2006年1月1日以前产生的违法建筑要逐一登记,重点拆除其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违法建筑。

3、“先敦促自拆,后组织强拆”的原则。在违法建筑处置过程中,要坚持政策宣传有先,教育引导在先,敦促自拆在先;对工作确实不奏效的,要坚决组织强制拆除。

四、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7年底止,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7年7月16日至8月25日)

通过动员大会、宣传车、有线电视通告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由全体镇干部、村支两委会主要领导参加的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一种防违、控违、拆违的氛围。二是通过宣传车、有线电视向全镇群众宣传《富阳市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办法》,公布新登镇违法建筑举报电话,电话号码是63252273,63252472。由镇纪委李大平同志、建设分局金丽燕同志负责做好受理工作。

(二)调查摸底、重点推进阶段(2007年8月20日至9月30日)

1、搞好调查摸底。以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专职驻村干部)为主体开展全镇违法建筑调查摸底工作。调查表由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制定下发,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专职驻村干部)要按照填表要求认真填写,如实上报。

2、组建巡查队,划定巡查区域,开展巡查活动。建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巡查队,并由城管执法中队对巡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工作站现有范围为巡查区域,开展巡查,城镇规划区内由执法中队进行巡查,其他巡查区域按巡查队分工组织巡查。镇违法建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对巡查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发现漏查、未查现象,将追究巡查队相关人员的责任。

3、汇总分类。镇违法建筑整治领导小组对已掌握登记的违法建筑进行汇总分类。

(三)深入开展、强制拆除阶段(2007年8月20日至11月30日)

在分类处理的基础上,以班子成员联系工作站领导带队,以工作站为单位,对违法建筑所有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全力敦促接受处理或自拆,对拒不接受处理的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依法查处或强制拆除。拆除工作从规划红线范围内先开始,尤其对2006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违法建筑,要作为重点对象从严执法,突出四个“重点拆除”,即重点拆除违法情节严重的违法建筑,重点拆除顶风抢建的违法建筑,重点拆除群众呼声强烈、社会反响大的违法建筑,重点拆除党员干部参与的违法建筑。

(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阶段(2007年12月以后)

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建立以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为工作主体的自查制度,做到一周一检查,一周一汇报;建立专门巡查队,负责对全镇范围内建设工程进行巡查;建立建设、土管、执法联动机制,对发现的违法建筑及时进行查处。

五、考核和奖惩

本次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将结合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开展,列入干部的考核内容。经考核评比,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工作积极、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的个人,镇党委、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专项整治行动期间,镇党委、政府将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落实、敷衍了事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要对相关人员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后,新发现老违法建筑和新产生违法建筑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并在年终考核中予以扣分,酌情扣除奖金。

新登镇违法建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上一篇:商场超市季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心中的珍藏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