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2024-07-14

农村村情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村村情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东南,属于平原村,南临沙河,属于井灌溉区,全村共有居民户,口人,辖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可耕地亩,人均年收入

元。

***村人民群众以农业种植为主,个别群众从事养殖业,种植业是群众的主要从事行业。畜牧业以养猪、牛、羊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缺少养殖技术、缺少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不能很好地为人民群众增收所利用。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发展优势

该村区位优势显著,大道从境内穿过,正在修建的 路也从村内穿过,交通便利,该村是城镇一体化规划村之一。历史上是乡蔬菜主要供应村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技术落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近年来群众种菜积极性锐减,严重的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种植、养殖优抚力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本村蔬菜种植,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该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因此,大力提高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够更好的改善该村面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技术、缺资金。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缺乏文化知识、思想落伍、观念守旧,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依靠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的认识不够,因此种植、养殖的品种较单一,经济效益不佳,严重的挫败了群众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因此缺技术、缺资金是困扰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移民村供地。由于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力量薄弱,支部不够团结,战斗力不强,加之家族势力鲜明,且派别对立严重,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了移民新村供地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严重的影响了全乡工作大局。

3、群众上访严重。一年来,因为移民村征地问题、西气东输管道占地问题、班子问题以及个人纠纷等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在全乡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全村发展稳定大局。

4、班子建设。该村支部力量薄弱,缺乏战斗力,没有成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失败),急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增强支部战斗力,以便更好的推进全村工作的开展。

四、解决措施

1、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平台作用,组织好群众定期进行学习,并聘请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在农闲时对群众进行培训,同时收集农业种植、养殖有关信息制成海报宣传页,及时发到群众手里,增强群众发家致富本领。

2、引进资金,推进农业发展。

主动引进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该村区位优势,搞活、搞好农业种植、养殖门路。同时,进一步制定种植、养殖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走致富奔小康之路。

3、化整为零,逐步解决征地问题。

专门成立移民新村征地工作队,分工明确,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化解,各个攻破。

4、建立信访代理制度。

建立信访代理制度,依靠全乡开展的党员干部“联树保促”活动,对经常上访的对象进行责任分包,定期入户调查,做好各项安抚工作。

5、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加强对现有班子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强化责任目标,提高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同时,认真做好第七次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力争在第七次换届选举中选出新的村委班子,进一步巩固该村两委班子,促进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年月日

篇2:农村村情调查报告

关于挂钩帮扶刘厂镇大波那社区

村情民意的调查报告

XX县“四群“办:

根据中共XX县委《中共XX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X发[2011]45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挂钩帮扶村委会(社区)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通知》(X办发[2011]140号)的文件要求,安排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钩帮扶刘厂镇大波那社区村委会。县联社领导高度重视,联络员于1月12日进村入驻,通过多次走访群众、召开群众大会、村组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对刘厂镇大波那社区村委会的村情民意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波那社区基本情况

大波那社区位于XX县中部,距XX县城30余公里,是刘厂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系XX县重要集镇,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社区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80人,总户数2350户。耕地面积6868亩,人均耕地0.78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4690元,农户主要以粮食、烟草和特色产品彩云红梨为主,是XX县乃至大理州

1较大村落之一。

二、产业情况

1、结合“十二五”规划,社区党委、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把全村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根据蓄水少得特殊年景,早宣传,早安排,坚持水改旱,以旱地为主。扩大烤烟和包谷制种面积,合理布局水稻种植面积。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努力实现农业增产,经济增收。

2、突出以烤烟核心区为重点,镇、村、组相互配合,走村串户,开展细致的群众工作,深化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及大规模化,集约化土地承包及流转。及时组织机耕预整地工作,适时种植移栽。2011年完成烤烟种植2068亩,包谷种植2200亩,完成水稻种植1600亩,蔬菜、杂粮300亩。

3、加强红梨产业。云南红梨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特性。由村委会成立彩云红梨协会,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密植、大群体定植红梨。红梨该品种色、香、味俱佳,其亩产可超上万元。目前共种植红梨上万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关注民生,积极稳定

2011年大波那社区总投入资金309999.95元,完成全村23846.15平方米的青瓦白墙工程,危房改造45户,农村五保29户,全社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7.2%。农民就医环境明

显改善,民生素质有效提升。有力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定了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四、存在的困难

1、接连的干旱自然灾害,水塘蓄水少,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社区根据村情,以水控栽,压缩水稻面积,加大水改旱力度,积极引进外来商家,让全社区群众尽可能的把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杨树海除险加固工程,现也基本得到水利部门的同意,总投资在220万元。

2、大波那社区辖张厂自然村,因农副产品野生菌加工企业及个体户较多,盐渍水的大量排放,以致张厂自然村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其地表水也受到污染。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全社区的人畜饮水工程,现还在积极向上级争取中。

3、大波那社区人口多,村内的部份环境存在“脏、乱、差”及卫生留有死角。全社区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修建垃圾池1—2个,成立了垃圾清运队,负责清理全社区的生活垃圾,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4、几年来村内的安全和稳定工作,通过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好遏制,但由于有龙山的矿产资源,所以龙山的安全隐患也就成了全村最难管理好的一个问题。为了让龙山矿产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社区成立龙山矿

管所,招收11—12人,专门负责龙山的安全及日常工作,并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

通过走访,绝大部分群众认为大波那社区两委班子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解决群众问题时工作思路清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抓实干,为大波那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核心和推动作用。

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3: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对策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大厦的基石。发展农村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师法》的实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度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流动已经在法律法规保障、国家政策引导的大背景下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作为社会人才的一部分,已经加入到人才流动大军的行列。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关于人才流动的法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流动更多现出一种无序、不合理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本调查报告以陇南市武都区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的现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武都区农村教师流动呈现以下趋势:

1.流动的主体以青年教师居多。

2.流动渠道上,流入以毕业生招考为主;流出的方式包括转行、调动、选拔、停薪留职四种,这些教师是农村教师中的主力军。

3.流动的方向单一,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

一、问卷设计的初衷

为了找到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原因,结合近年来教师流动的去向,特意设计了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 农村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2. 农村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

3. 农村教师是否想调动工作?

4. 如果有调动机会,他们首选的去向是哪里?

5. 他们想调动的原因是什么?

6. 调动工作完成的方式有哪些?

7. 他们是否考虑过工作调动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工作?

8. 他们调动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9. 他们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1 0. 如果给他们第二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他们将会选择什么行业?

附问卷如下:

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问卷

1.你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C、说不上D、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2.你参加工作的时间

A、1—5年B、6—10年C、11—19年D、20年以上

3.你是否想调动工作

A、想B、不想C、有时想D、没考虑过

4.如果有调动机会,你的首选去向是

A、城市B、家乡C、城市周边镇D、乡村

5.你想调动的原因是

A、离家远不方便B、工作环境艰苦C、学校福利待遇差D、工作任务重

6.如果你想工作调动,将通过何种方式完成

A、花钱B、选拔C、人缘关系D、不好说

7.你是否考虑过调动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A、有影响B、无影响C、没考虑过D、我不管学校工作

8.你调动工作的目的是

A、为了家庭B、为了事业C、追求幸福D、方便生活

9.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

A、乡村B、都市C、交通沿线乡镇D、城市周边

10.如果给你第二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你将首选的行业是

A、行政B、公检法C、卫生D、教育

二、调查情况

调查地域覆盖武都区十个农村乡镇学校,它们是:佛崖初级中学,地处武都区最北边的佛崖乡,与康县望关镇接壤;角弓初级中学,地处武都区最西边角弓镇,与宕昌接壤;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相对不错。洛塘片八个乡镇的九年制学校,地处武都区最南边,属于武都区偏远农村乡镇学校。它们分别是洛塘中学、五马九年制学校、琵琶九年制学校、月照九年制学校、三仓九年制学校、五库九年制学校、麻柳九年制学校。发放问卷214份,问卷教师214名。

三、数据统计表

1. 调查问卷人数统计表

2. 调查问卷人数所占%比

四、数据分析

通过对武都区10所乡镇学校214名教师对目前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的调查发现,对目前工作环境有63%的教师满意,有11%的教师不满意,有13%的教师说不上满意不满意,有13%的教师表示,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这一现状说明,有37%的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不够看好,他们存在流动的倾向。

在对参加工作时间的问卷调查发现,1—5年内参加工作的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62%,6—10年内参加工作的占21%,11—19年内参加工作的占13%,工作时间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4%。这说明中青年教师是农村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不稳定,存在流动的可能性。

在是否想调动工作的214名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时刻想调动工作的教师占50%,不想调动工作的占15.4%,有时候想调动的占27%,没考虑过是否想调动工作的占17.6%。这一现象说明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调动意向去向的问卷调查发现,首选城市的教师众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4%,首先家乡的占总人数28%,首选城市周边乡镇的占23.3%,首选乡村的占总人数的4.7%。这说明67.3%的教师不希望在乡村任教,希望有机会能调动到城市学校或城市周边乡镇。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想调动工作的原因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有62.5%的教师认为,离家远不方便是他们想调动工作的主要原因;有23.3%的教师认为,农村的工作条件、环境艰苦是想调动工作的原因;有12.6%的教师认为福利待遇差是想调动工作的原因;认为工作任务太重想调动工作的占1.5%;这说明离家远不方便、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直接影响教师的流动。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将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调动工作的调查发现:有70%的教师想通过选拔完成调动;有22.3%的对自己完成调动工作的方式表示不好说;有4%的愿意花钱调动;有3.7%的想通过人缘关系完成调动。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想调动工作的意愿是:按照组织需求,通过公平公正的公开选拔完成调动。

在对有意向调动工作时,自己的调动是否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问卷调查发现:62.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调动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23.3%的认为自己的调动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12.6%的教师不考虑这一问题;1.5%的认为自己的调动与学校的正常工作无关。这一现象说明教师的流动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在对调动工作的目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为了家庭生活而调动工作的占26.2%;为了事业想调动的占28%;为了追求幸福而调动的占14.9%;有30.9%的认为调动工作是为了方便生活。这说明生活问题是影响教师流动的最大原因。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最理想的工作环境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乡村最理想的占14%;认为都市最理想的占37.3%;认为交通沿线乡镇最理想的占30.9%;认为城市周边环境最理想的占27.8%。这说明工作环境也影响农村教师的流动。

在对第二次职业选择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1.3%的教师想从事行政工作;有18.7%的教师想从事公检法工作;有7%的教师想从事卫生工作;有43%的教师仍然选择教育。这说明大多数农村教师对目前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希望有第二次职业选择,这也是农村教师流动的一个原因。

五、流动原因小结和应对策略

陇南市武都区农村教师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偏远农村流向城镇或城市,流动的主体是青年教师,越是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教师队伍越不稳定。这种单向流动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基础教育缺乏新鲜活力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致使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

而致使武都区农村教师不合理流动的成因主要包括: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想调动工作的中青年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他们普遍属于8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缺乏艰苦环境生活的锻炼,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学校很难安心工作。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相对于城市学校较差,农村学校资金不足,激励制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除了工资没有任何福利待遇,新建的家庭,人人有房贷,紧张的经济状况使他们感到生活压力极大,而城市广阔的家教市场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所有中青年教师想进城的主要原因。

农村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调动工作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完全成了教师自己的事。中老年教师从参加工作就在农村一所学校任教,三四十年没有变换工作环境,没有任何组织去关心过问他们,并且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任教。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他们会采用多种方式去完成调动工作的想法。青年教师的频繁调动与中老年教师的固定不动形成了畸形的农村教师流动状况,影响了农村教师的结构组成。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教师没有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由于在偏远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课堂,放学后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程度也不高,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且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设想的应对策略如下:

第一,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偏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设立农村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工作;奖励在偏远农村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农村任教。

第二,扶持偏远农村学校发展。偏远农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薄弱,导致工作的硬件环境差,没有福利待遇,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偏远农村学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增加职称晋升指标,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地留在偏远农村学校,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进而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师资基础。

第三,制定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政策。针对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可以制定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刚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采用定期流动的制度,一方面可以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质量与教育水平。

第四,为农村教师提供外出深造或教学交流的机会,接触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使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篇4:农村金融创新需立足村情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和“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结合农村实情关注这两个方面。

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先讨论如何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财物流出农村的情况长期存在,因此有农村失血的说法。农村失血的渠道中,金融机构是重要方面。有统计称,每年全国金融机构将农民存款大多数转移进了城市,有人认为,这正是当前农村出现普遍贫困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的重要 原因。

不过,现代化本身也一定是城市化的过程,农村人财物流入城市也许是现代化的必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农”问题可能只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的背面。

而从农村金融来看,当前农村的确存在农民低息存款却只能高息贷款,甚至高息也贷不到款而只能高息民间借贷的问题。农村有巨大的金融需求,却缺少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金融 服务。

之所以正规金融机构不愿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农民的金融需求极其分散复杂,且农民缺少合适的融资抵押担保,以至于正规金融机构为分散的、剩余很小的农民服务时,一是成本极高,二是风险很大,其中包括农民的道德风险。

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农村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年利率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农村熟人间的民间借贷,相对来讲信息比较对称,责权利清楚,较少有道德风险出现。

农村民间借贷也容易出现问题,一是借贷利率太高,二是借款农民还款难时,民间借款可能不择手段强迫农民还款,从而造成恶性事件。这些民间借款,若任其发展,就可能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高利贷了。

如果发展社区性农村金融互助组织,由这个社区金融来为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又因为社区金融与农民之间信息对称,农民借款不还的道德风险极小,且社区金融可以低成本对借款者进行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方面又可以为社区金融获得利息收入。笔者以为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农村社区性金融互助组织的原因。

具体来说,该如何发展农村社区金融呢?农村问题研究者李昌平在湖北、河北和河南一些村建立的农村内置性金融有相当合理性。以他在河南信阳郝堂村所建“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郝堂村老年人集资成立金融合作社,只向本村人借贷,利息收入年底分成。村民向合作社借贷,每笔借贷都需要合作社五名成员担保。至今为止四年多时间,合作社没有出现一笔借贷坏账。

李昌平的内置性金融一方面满足了农村的资金需求,一方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用于养老的利息收入。这样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借利息收入充分调动了农村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极大地活化了农村组织,提高了农民应对环境和改造环境的集体行动能力。这种能力尤其是当前农村所缺乏的。而若国家能给所有农民自发成立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以资金注入,同时对其进行监管,就可能在全国形成一个新的建设农村资源下乡的好办法。

农民有金融需求,但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农民的金融需求大多不是也不能是用于经营性事业,比如创业办厂、建养猪场、发展特色农 业等。

当前农民的金融需求主要是生活性的而不是生产性的。即使生产性的金融需求,也一般只是周期性生产资料投入和周转资金。如果农民借贷创业办厂、发展特色农业,一旦失败,后果就不仅对农民很严重,而且对社区金融也构成严峻 考验。

或者说,农村社区性金融所应对的主要只能是农民生活性的金融需要,至多是周转资金一类生产性需求,而不可贪大求“洋”,搞到经营性方面去。

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再来讨论如何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一样,同样存在正规保险如何与分散而复杂的小农需求对接的问题。

国家为农业提供政策性保险,农民只出3元保费,财政补贴12元,若粮食绝收或受灾,可以获得每亩最高接近300元的受灾补偿。3元钱很少,300元补偿不少,何况农业受灾情况极为普遍,按理农民应当欢迎农业保险才对。

但从我们的调研来看,农民没有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即使农业受灾,农民为了获得保险补偿,就不得不多次跑保险公司,跑来跑去若干次,所费人力早已超过了可得保险补偿金额。

那么,是否保险公司不作为呢?也不是,保险公司也必须核实农户所报受灾的损失,防止农户的道德风险。如何评估农民所受损失,甚至如何将农民投保的田块与受灾田块对应起来,就是极费功夫的事情。

简言之,正规保险公司与极小规模农户对接的成本极高,从而使得农业保险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几无实施的可能。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农经济,每户只有大约十亩耕地,家庭责任,精耕细作,可以相当灵活地应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小农农业可以有效防灾。他们也因此对农业保险缺少兴趣。

相对于小农经济强有力的防灾能力来讲,资本农业搞规模经营,要雇用农业劳动力,资本农业应对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严重不足,任何自然条件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农业减产。同时,资本农业规模较大,簿记比较规范,与保险公司的对接能力较强,因此资本农业对农业保险有着极高的需求。2010年笔者到安徽繁昌调研了大约10个租种土地超过600亩的大户,这些大户已种三年六季,几乎所有大户六季农业生产中无一季不受灾。幸亏有了农业保险,保险公司为每个大户每季每亩赔付了少则一百多元多则三百元的保险费,才使得这些大户仍然可以勉强维持下去。

为什么大户更容易受到天灾的影响、出现农业减产?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达到一定农业生产规模的大户,其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无论是在应对市场还是自然风险上面,都“船大难调头”;二是雇用劳动力的一个特点是按时作业,远不如家庭农业具有作业的灵活性;三是资本农业一般都会倾向用机械代替劳动力,从而既提高了机械购置成本,又因为机械不如劳动力灵活,而使农业生产粗放经营。

资本农业种粮如此,如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情况同样如此。

篇5:村情调查报告

镇村位于县城区以南 5 公里处,全村共有 7 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420 户,总人口 1676 人,其中五保户 3 户,低保户 29 户,共计 83 人,计生困难户 15 户,优抚对象 6 人,贫困学生 18 人。现有党员 39 人,35 岁以下党员 3 人,60 岁以上党员 8 人,女党员 3 人,高中以上学历 7 人,困难党员 6 人。全村土坯房 87 户,其中 2012 年改建完成 9 户,13 户不符合危旧土坯房改建政策。

现辖区面积 8055.5 亩,其中耕地面积 1299 亩,山地面积5566 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半夏、蔬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300 元,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

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半夏、水稻、以农为主。地势低洼,怕涝;养殖业有一定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在外打工人员达 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城,主要从事制造、缝纫、建筑行业。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1.班子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我村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我村党组织的创

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我村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抓落实,就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向搞得较好的基层组织学习; 二是全覆盖,就是坚持一抓到底,让支部的每名党员都行动起来,并自觉参与进来; 三是求实效,就是在本村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 四是受欢迎,就是贴近基层要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2.村建设:村经济薄弱,基础较差,但我们将敢于破解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资争项,力争年内改变办公基础设施建设。

3.党员发展,我支部将按《党章》的相关规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仁人志士加入党组织,力争在年内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 名,转入预备党员 1 名。

4.民情家访,我们按照市委“三送”工作的总体布署,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大走访,了解民情,体查民意,倾听民众诉讼,并做好记录,分类解决相关事宜。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工作队进驻村后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入户宣传“三送”政策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村民宣传“三送”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支持“三送”工作,发放“三送”宣传材料。

2、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强化工作纪律,确保干部到岗到位,严格请销假制度,做好承诺公示,工作台账等工作,工作队员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包扶对象家庭情况,钉好联系牌,写好连心册、发放连心卡,基本上做了全覆盖,让“三送”活动走入百姓家庭,三送干共撰写民情日志 100 多篇,上传日志 30 余篇。协助村调解矛盾纠纷 4 起,答复信访案件两起。

3、实实在地对村进行帮扶。一是单位干部自发捐资 600 元帮助困难学生;二是利用“七一”时机,单位出资 1200 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三是结合村特点,出资 3000 元搞好“三送”宣传工作。四是建设小型公益项目,我办出资 3.2 万元,扶持村进行通过公路的拓宽和农田灌溉水渠的维修疏通。

(四)社会综合治理情况 村为治安情况较好的村之一,面积大,人口多,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多年未出现重大案件和事故。但村庄卫生环境保持较一般。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水涝灾害严重。由于该村地势低洼,每年七至九月份汛期,西江河水上涨,淹没村里 60%的耕地,造成村民生活减收;

水位较高时还会淹没通往村里唯一的水泥路,给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带来危险。

(二)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山地面积广阔,森林茂密,秋季气候炎热,空气干燥,非常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同时村民房屋大多依山而建,火灾隐患较大。

(三)进出道路狭窄。现有唯一的一条通村公路路面宽 3.5米,大部分路段没有路肩,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逐渐增多,通摩托车的路已明显难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会车困难,也没有可以迂回的道路。

(四)危旧土坯房数量大。经过 2012 年一年的改造,村里仍然还有 65 户需要改造,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临高速路的村庄房屋需美化,工作量非常大。

(五)卫生环境难以保持。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三送”活动,村庄环境有很大改观,村民卫生意识较强。但由于村级保洁的资金缺乏,致使垃圾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影响整体村貌。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村班子成员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政治修养和在村工作的认知度。

2.改变工作状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做好村民工作,在作风上求改变,消除低级萎靡工作作风,要在发展上求生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争资争项。

3.加强“三送”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以赴

篇6:村情调查报告(推荐)

(村里人口、党员等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三送”工作情况

xx村现村“两委”干部有7人,拥有农家书屋,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矛盾调解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电脑一台,一体机一台。村支部十分重视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自换届以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统领全村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抓宣传。及时在每户农家钉上“三送”服务联系牌,把每张连心卡和致农民朋友的信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三送”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走访帮扶对象情况等有关内容,制作成制度牌,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浓厚的“三送”活动氛围。二是抓落实。把走访农户、化解矛盾、落实产业、兴办实事、组织建设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三送”工作队员身上,建立完善工作台帐,使“三送”活动规范有序。目前,已走访完了全村所有农户,帮扶困难农户5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50多条,已办结71条,群众满意率100%,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三是抓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农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四是抓成效。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始终把解决问题,为民办事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目前,通过参与劳动、捐资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如帮助烟农从其他地方调来拖拉机翻耕、整地、修路;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为大病重病人员捐资捐款等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今年全村种植烟业800多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产值2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2000人,年总收入近千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比较落后。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5个村民小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着力改水、该厕、改路,做到了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门口,但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满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娱乐休闲需要。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村风淳朴,农户之间相处和谐、民心向上,该村农民安居乐业,目前没有上访现象,总体比较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隐患,如土地流转后烟农种了烟的土地租金至今还落实不到位;烟叶基地的机耕路下雨天烟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烟农不满意。

二、当前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低子薄,无经济来源。目前村里水利条件差,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比如农资产品等价格上涨,这与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缓慢现象极不相称。

(三)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就业。

(四)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全村农民大多数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今后推进村级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党性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全体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努力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政策、资讯上为农民提供资助和科技、技术服务。

(三)大力调动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充分信任产业大户,积极为产业大户帮助贫困落后户提供帮扶搭建平台,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典型示范与互助互利的社会环境。

篇7: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村失地农民情况调查

调 查 人:宋敏

现任职务: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村主任助理

调查地点::白浪村

调查目的:了解白浪村的基本状况,摸清白浪村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以及关注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出路问题,为今后开展村官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征用农村土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的村组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去,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农村如何稳定,如何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地不失业,土地被征用后如何保持原有或更好生活水平,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白浪村下辖12个个村民小组,1176户、3228人,耕地面积62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9亩,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为5828元。现以纳入农村低保户的有130余户。

二、失地农民现状

近两年来我村累计征用耕地百余亩,失地农民上千人。征地原因主要是由于修路、引进一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面,我村主要采取以实行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即由征地部门按照国家征地补偿法予以一次性补偿。在具体实施上,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始终从维护失地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在征地补偿年产值、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标准的测算上,全部采取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同时在补偿金的发放上切实做到了不截留,一次性予以补偿,妥善安置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失地而造成的损失。

从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上看,有些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良好,比较稳定,也有一些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市场观念较强,有一定经营之道,这些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二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有的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店等,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较为稳定。三是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农民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既没有一定的创收技能,其子女生活也不宽裕,有些人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水平较失地前普遍下降。

三、失地后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一)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100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

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二)再就业困难重重。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另外到目前劳动、民政部门尚未出台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享受低保政策上考虑有限,所以农民对征用土地并不是很欢迎。

(三)生活成本提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村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导致失地后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四、几点建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各级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经济、致富农民。通过创业就业富民、深化改革富民、多办实事富民、完善政策富民,把政策的含金量留给农民,把土地的升值空间留给农民,把改革的实惠留给农民,确实关注失地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有效机制,在此我从个人角度谈点意见:

(一)改变决策观念,顺乎民意。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改变决策方式,转变观念。首先在城市规划问题上,必须考虑规划区的农民的发展,不仅仅是买断补偿,更需要考虑用国有化征地后产生的收益,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或者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产权入股城市化后土地的增值收益。这样可以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也符合统筹发展的要求。其次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其它经营性项目的被征用土地,采取土地折价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的方式,定额发取全

部或部分入股租赁,使失地农民可以定期分得红利或租金。再次为鼓励用地单位吸纳土地股本金,要给予用地企业将土地折价股本金视作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定额分红或租金可作为生产成本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同时应适当提高地价作为补偿失地农民。在征用地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被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街办、村两级组织在作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解决群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做到民情民意上传下达,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顺意民心、顺乎民意。

(二)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必须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在城市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政府、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以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己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保证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

(三)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失地农民的安置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一是要鉴于多数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转换角色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二是辖区内的工业园区,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结合市场带建设,要安排农民进入市场从事服务工作,尤其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让失地农民靠城市吃饭,围绕城市服务作文章。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执行好“预留地”安置政策,土地征用涉及各级政府所收取的税费,建议上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民安置用地税费予以减免,以保证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宋敏

二O一O年十二月八日

篇8:农村村小德育教育调查报告

1、德育为首落实不够。

我国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指的就是德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它体现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 必须重视德育,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根本标志。现实中, 德育首位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 特别是村小还难以落实, 往往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程兴趣不浓、评价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德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或错位, 而且德育内容松散、死板、变化性大、教条性强、逻辑性差;虽然目前对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受原有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部分任课教师讲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时代观念欠缺, 使学生难以体会德育课程对人生追求的导航作用, 未能满足学生心态复杂化、多元化倾向的需求, 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认同的减弱,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此外, 社会上商业文化、经济大潮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冲击, 也使学生与严肃行教的教师拉开了一段距离。

3、德育教育存在的困惑。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要从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校长是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 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而学校德育应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不同的教育阶段应实施哪些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这些在目前的村小德育教育中存在一定的混乱。

4、村小德育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 爱是教育的桥梁, 爱是教育的钥匙, 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骨铭心, 终身难忘。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得到老师的褒奖;奏一段感人的乐曲, 受到老师的赞扬。在学生碰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伸出援助之手, 犯了错误老师及时给予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 现实的德育教育队伍与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村小教师工作量过大, 既是班主任, 又是科任教师;村小教师教学内容多样化, 科目太多, 精力不足;村小教师年龄老化, 德育教育主动性不够, 吸收新的教法缓慢;村小教师德育教育专题培训机会奇缺;村小教师编制不够, 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兼职;村小教师工作环境较差;因此, 村小德育教育工作主要立足在保安全、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生事情再来育人等低水平上。

5、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我对高升先进村小一年级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 全班26人, 有22人是留守儿童, 占84.6%, 其中父母都不在家的有18人, 占69%。这组惊人数据将给德育教育带来多大的压力呀。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因为缺少亲情的呵护, 家庭教育做得不到位, 教育监护不足, 安全保障不够等问题, 导致他们出现了性格孤僻, 逆反心里严重, 不剪指甲, 不洗澡, 不换衣服, 学习滞后, 不吃早饭、爱吃零食、甚至喝酒等生活习惯不良现象。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出现诸多问题。

6、农村德育教育环境不太宽松。

由于法制不断健全, 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大, 社会环境造成了一种不良观念:凡是学生出事都与学校有瓜葛。如果学校或教师一旦有责

任教, 师那只就要很学糟生糕没, 大只问有题拿就钱睁消只灾眼。闭所只以眼有, 的纵农村然有些小毛病也不理睬、不纠正。

针二、农村村小德育工作建议对以上分析我对农村村小德育工作村1的开展、加强德育队有如下设想:伍的建设, 提高德育工小作者的地位系一所村小的。德育工作中心校要指, 并在人力和财力方定一名校级干部联德面关倾课斜程。的逐教步学设和立有专关职活德动育的课指教导师监, 督负;责聘有任育师期模、德奖层高励次尚德不、育低责工于任作教心先学强进成的单绩教位奖师和;任个评班人优主, 评任先奖;中每励把学规◇杨启中教置。由于村小没有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成绩放在起决定性作用, 应该将年的重要位育举行一次村小教师德轻人充实到村小工作, 育培训建议县。教委间隔一年调2序列化、。制定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制度, 制度使德育, 制定德育远工作制度化、、查中特缝、点隙近制覆期定盖目德。对标育德, 工根育作据工计不作划同的, 使年考学龄评校、要不德科同育学工年化作级、无的经报长记常化, 录袋建立, 教师德育成绩档案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 要记入记录用好学生成告袋, 并纳入教师德育工作成绩中。加大德育

工作的奖励力度, 经常开展评选“品德高尚小标兵”活动;经常组织教师总结交流德育

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大力推广德育优秀成果。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德育工作表彰会。

3、把德育工作确实放到首位, 落到实处。虽然我们不再提倡“政治挂帅”, 可我们必须将德育工作当作一条红线, 始终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 只要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348页) 。我们也要“道德生活化”, 把德育落到实处, 渗透到学生的一举一动当中去,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少一些说教, 少一些训导, 尊重学生, 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为学生终身负责, 做好德育工作。

4、加大思想品德教育测查力度。各科在期末测查时, 都要兼顾思想品德教育测查内容。例如, 语文测查中的阅读可否在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中选取, 既方便出题, 又考察教师执教情况;数学中的合作学习题、书写的美, 格式的美的测查等。另外, 常规检查对德育教育检查不能走过场。

5、充分运用农村阵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育人, 同时开辟一些思想品德地方教材。

6、积极创造条件, 为村小学生提供阅览室,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来武装头脑, 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7、德育教育要在各门学科中得到渗透, 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 作一些鼓动, 这是收不到效果的。

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巧妙、适时进行。

总之, 只要我们加强自身修养, 共同关注德育工作, 真心为学生、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农村村小的德育工作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实果。

摘要:农村村小思想品德教育落实不够, 在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品德教法、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大村小教师德育培训, 加大德育教育测查力度, 加大村小财力投入, 增加编制, 开发德育教育校本课程, 经常开展主题活动。

上一篇:校园广播稿:四年级下一篇:材料类化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