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

2024-06-26

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精选6篇)

篇1: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与预案

医疗工作是高风险行业,承担了病人自入院后的医疗和检查流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突发危象的预防和抢救。制定本预案的目的:是要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突发危象有充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当突发事件、意外和危象发生时,使医院的应急体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启动和运作,使医疗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本预警机制是以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为前提,也是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自我保护的举措,全院各科室、各部门都要高度关注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明确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切实按预案要求的各项认真在日常工作中实施。

一. 医疗风险的高危项目:

(一)输血反应:预防输血治疗出现意外的关键环节是:定血型、配血交叉实验的确认、输血申请、配血、发血、审核制度的执行,输血反应发生后的及时处理,输血反应原因分析与报告制度的执行等。

(二)严重的用药错误:如诊断不明情况下的用药,应做药敏试验而未做用药、超量用药、用药途径错误、发错药等,在查对制度执行方面的过失或错误。

(三)严重的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如术前检查的遗漏或缺项,未经认真的术前讨论,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出现病变部位或系统错误、误诊等。

(四)严重的麻醉意外与事故:如麻醉用药未经核对用药错误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麻醉操作的严重失误,麻醉用药剂量过大,麻醉平面调整失误,硬膜外或腰麻穿刺针折断于体内等等。

(五)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采集病史不详,用药导致消化道出血,未了解病人过敏史或过敏体质导致严重过敏、休克、脏器衰竭,导致全身反应严重或引起全身过敏性剥脱性皮炎、视力减退,或诱发某些脏器严重受损和毒性损害,或因输液将不可漏于血管外的药物发生漏液而造成血管外软组织坏死,未按规定或医嘱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导致肺水肿或增加心脏负担等严重反应。

(六)严重的手术意外损伤:术前没有认真核对,上手术台未再核对,错切器官或组织,定位错误导致多开切口,操作不当切断大血管、周围神经,胆道手术错误离断胆总管,错误切断输尿管、输卵管、子宫、卵巢等重要组织和器官,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导致手术失败等。

(七)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菌在医疗用品间污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医源性食品中毒,无菌手术发生切口绿脓杆菌或产气杆菌感染者。

(八)医疗事故:各类医疗事故。

(九)院内突发事件:火灾,房屋倒塌,突发冲突事件,造成医院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其他事件等。

(十)过度医疗产生的不良后果,滥用抗生素药物引起抗菌耐药菌群失调导致多重感染,各种有创操作失误,病人坠床等也是医疗高风险因素。

二.医技科室高危项目:

(一)因电路设施故障或调控部件失灵,突发伤人事件。

(二)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使病人过度接受反射量而导致损害。

(三)危重病人在接受检查时,因准备工作失误,导致病人停留等待时间延长,使病人病情加重发生意外。

(四)提取病人的检查标本、体液、血样等,因保管不善、操作不当遗失、作废,又对病人提出重复提取或无法报告结果而造成的损害。

(五)血库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制度,有可能造成配血、定血型、发血、血液保管等错误,导致病人输血后产生严重后果及血液(含其制品)报废等。

(六)内镜检查或介入治疗的产生的定位错位、出血、穿孔等意外。三.后勤保障服务高风险项目:

(一)病人进入医院后所经道路、楼梯、门窗等可因标志不清、地面不平、扶手不牢、照明不良、就医流程不畅而造成患者行走障碍、跌倒、碰撞、擦挂等造成损害等后果。

(二)消防通道不畅、消防用具失灵、防火器材不足等,发生火灾时影响应急措施实行,使病人受到伤害。

(三)保安安全制度执行不良,病人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损害。

(四)病床、门窗不牢、玻璃装饰坠落等伤及病人。

(五)医院内与病人相关的电器、电路、使用的电动医疗仪器设备等性能不良,导致病人被电击造成后果。

(六)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故障严重影响病人治疗造成后果。四.认真执行各项医疗制度与规范的规定:

(一)严格执行医疗技术项目准入制度: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业务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申报、论证、评价审核批准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实施。

凡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必须与我院等级服务范围规定项目相符,若主持该项目的主要人员发生变动影响该项目开展时,即应中止直至有条件时再开展。

(二)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持证执业上岗规定,做到人证相符,执业范围相符、专业相符,严禁超范围超专业的违规违法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三)加强医患沟通,依法行医,做到与病人真诚沟通,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凡对病人实施的手术、输血、介入、微创、内镜等特殊检查与治疗,要细致、耐心的说明、解释,按病人的意愿和选择实施,无论患者(含亲属)同意与否,均应签认各相关知情同意书或拒绝检查或治疗同意书。

(四)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科质控小组严格评审病历,严格按照四川省颁发的“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病历质量初评,院病历评审为病历质量终端评审,对不规范的病历将严格按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再责令其有关人员予以病历反修。

(五)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和诊疗规范:认真贯彻“三基三严”要求,是执行好各项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的基础,是防止发生医疗缺陷的根本途径,是衡量医疗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标志。所以,要求全院医、护、技人员必须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从事医疗行为。

(六)一旦发生医疗风险,所在科室或值班人员要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院长报告,尽快组织力量全力救治,各项设施必须到位,使损害减至最低程度。

五.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是医院服务理念和增强服务意识的核心,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流程合理、便捷、,医疗收费合理、透明,充分满足广大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的主题,是规避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

(一)加强对医疗环境的改善工作,尽最大努力不断适应患者的医疗需求,完善服务体系和基本条件,充分体现医院工作的人性化意识。

(二)努力做到一站式服务,合理服务流程使病人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三)后勤保障部门针对本部门有风险的项目,坚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消除一切隐患,保障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免去在诊疗过程期间的后顾之忧。

(四)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时刻出于应急状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并能有效的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五)强化院、科两级各委员会(小组)的检查、监督力度,对全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风险等工作实施针对性检查、考核,并实施跟踪、整改,做到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化运转,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改善服务,促进医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广安区第二人民医院 医务科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八日

篇2: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

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有效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以下简称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中共XX县委《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预警机制实施主体是院党组、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基本制度

第三条

谈话函询制度,适用于对反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的来信来访、社会舆论与群众意见,需要了解澄清情况的,进行谈话或函询。

第四条

警示诫勉制度,适用于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纠偏,防止错误行为发生。

第五条

责令纠错制度,适用于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纠错,使其认清问题危害,切实改正错误。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线索收集与办理 第六条 院党组应当全面掌握本院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预警线索。

第七条 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在各项业务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掌握预警线索;广泛收集其他机关和部门发现的、媒体披露的预警线索;定期征求、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及反映。

第八条

院业务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需要给予预警的线索,应当及时向院党组或纪检监察部门移送。

第九条 院党组、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筛选、分流和处理。属上级管辖的,及时报告;属本级管辖的,直接处理;属下级管辖的,及时批转,跟踪督办。

第二节 对象排查与确定

第十条 纪检监察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的、信访部门转办的、上级交办的和其他部门移送的预警线索,负责排查,提出确定对象的建议。

第十一条 谈话函询对象可以直接确定,警示诫勉和责令纠错对象应当在了解、初核或调查后确定。

第十二条 院党组对需要实行预警的对象,谈话函询、警示诫勉对象由院党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确定;责令纠错对象由院党组主要负责人确定。

第三节

分级实施

第十三条 院党组确定的预警对象,预警工作由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或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确定的预警对象,预警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实施。

第十五条

预警对象属党组主要负责人的,预警工作一般由上一级党委(党组)或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实施;班子其他成员,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分管负责人或职能部门实施,也可以委托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

第四节

方式方法

第十六条

预警工作主要采用书面和谈话方式,使用统一规范的文书,履行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

对谈话函询对象,通过信访约谈、发询问通知书等形式,告知相关事项和问题,要求其对信访举报等反映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对询问函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在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八条

对警示诫勉对象,通过警示诫勉谈话、发警示诫勉通知书等形式,对有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要求,防微杜渐。第十九条 对责令纠错对象,通过纠错训诫谈话、发责令纠错通知书等形式,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其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责令其限期纠正错误。

第二十条

实施预警谈话(包括信访约谈、警示诫勉谈话、纠错训诫谈话),事前可发书面通知,增强工作的严肃性;预警谈话一般由两人以上参加,其中一名为党组成员或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预警谈话应做好记录,经预警对象本人核实签字后,统一归档。

第二十一条

预警工作台账资料是建立预警防线的有效载体。预警工作受理登记、分类处置、跟踪监督,应建立一案一例的台账管理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部门留存备案。

第五节

监督整改

第二十二条

预警对象对预警涉及的问题必须作出说明,对存在的问题写出整改报告,并认真整改。实施单位应当跟踪了解情况,督促整改。

第二十三条

对谈话函询对象,谈话后如群众仍有反映,经调查问题属实的,可转警示诫勉、责令纠错;对警示诫勉对象,如整改不力、错误蔓延的,转责令纠错或组织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责令纠错对象,视情况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确需延期的,可延长1个月。整改期满,及时了解整改情况,作出结论。责令纠错对象对所涉及的问题,提出异议的,实施的党组、纪检监察部门应当予以答复。

第二十五条 责令纠错情况应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并将结果存入个人廉政档案。在整改期限内,预警对象不得评先评优、暂缓提拔使用;整改期满,错误没有得到纠正的,转立案查处或组织处理。

第四章 组织协调

第二十六条

院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分析、督促检查,协助党组实施预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第二十七条 将建立预警机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党组有关领导干部实施预警工作情况;

(二)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预警工作情况;

(三)群众信访举报涉及预警内容的处理情况;

(四)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情况。

第二十八条

院党组、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遵守预警工作的有关规定,不得出现下列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对应预警的问题瞒压不办的;

(二)对预警线索排查、移送故意拖延的;

(三)对反映问题线索具有可查性,不经核查而直接予以谈话提醒的;

(四)对应当予以预警,而不予实施的;

(五)对应给予纪律处分,而以预警代之的;

(六)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

(七)其他问题。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对象适用于院机关领导干部。其他党员干部比照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院纪检、监察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篇3: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综合风险预警方法, 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对单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提前的报警或提醒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分析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环境的潜在财务风险预测活动监控财务风险的工具, 如果发现危机信号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警和做出相应的措施, 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监控离不开财务指标, 因此, 财务人员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情况, 建立财务监控指标, 并实施监控, 如发现财务指标超出财务风险警戒线, 应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报领导团队, 以便领导团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决策, 尽可能地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

在我国, 一部分的公立医院已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公立医院还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 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 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 就如同构建一道有力的防风墙。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 关键的地方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流程以及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因此, 财务风险预警流程是否严谨、及时、有效, 财务预警指标的是否可靠、相关、及时, 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下面对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以及财务预警系统流程进行介绍。

(一) 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财务预警临界点指标。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反映公立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 体现公立医院当前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能力, 这些指标都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质量。而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就是公立医院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以及领导团队对风险的容忍程度, 将上述财务预警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 一旦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超过这个临界值, 就意味着存在财务风险的情况, 应当做出应对措施。

(二) 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流程。财务预警系统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的设定, 财务预警指标超出临界值时的应对措施, 以及时反馈以及进一步修订。

2如何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立医院将逐步面对市场, 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无疑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 公立医院的全院上下都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 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增强领导团队的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的领导团队应当掌握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 及时掌握行业的相关信息, 熟悉公立医院的内部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 增强财务风险的意识, 把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同时, 做到主次分明, 对容易给公立医院带来财务风险的科室和业务应当重点管理和监督。

(二) 严格的预算控制系统

随着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确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前进方向, 就是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预算管理的严格控制。医院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的教育, 使得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分析到考核有序的有效的进行。具体来说,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 应该采用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细化预算项目,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 将医院的近年来就诊患者人数变化趋势、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建设、科室发展规划、医疗设备的建设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严谨评估。

(三)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控力度

每位职工和领导团队和财务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将每位职工管理好, 那么内部管控力度控制好了。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医院的内部管控:首先, 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 将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以此为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将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其次, 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素质, 通过引进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新员工, 以及对现任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 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 改善决策机制, 改变传统的领导决定制的决策方法, 在投资之前, 认真调查与分析投资环境, 科学研究和预测财务风险, 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最后, 在投资项目前, 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 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对项目进行评价, 以降低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 强化流动资产的管理

公立医院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情况下, 应当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首先, 运用科学的合理的存货采购模型, 做好存货采购计划, 并且根据BC存货管理办法, 重点管理好占存货最大比例的药品, 保证药品采购的质量和库存数。其次, 充分利用借贷等方式,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占用量。最后, 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金额, 减少坏账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 病人拖欠医疗费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病人接受一视同仁的医疗服务的基本前提下, 尽量降低医疗成本, 杜绝恶意拖欠医疗费用的患者, 公立医院各部门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免发生坏账损失。

参考文献

篇4:医院廉洁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前言:医院财务安全作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对医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医院财务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会产生偏差,造成经济损失,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

一、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类型

(一)资金来源方面

近年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对医院资金投入不到位,医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医院资金主要来源于业务收益,而医院在扩大规模,引进设备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医院为了实现正常运转,适当的负债因素是合理的,而负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一旦医院负债融资无法控制,没有及时的将资金漏洞补充上,就会抑制医院发展,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进步。另外,医院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进行融资过程中,遇到银行放贷控制和利息上调等情况,会增加融资难度,且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无形中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1]。

(二)资金使用方面

医院资金使用与医院未来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医院资金主要是用于投资项目。一般情况下,医院投资项目需要建立在周密、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如果缺少评估,就难以预见潜在风险,埋下了风险种子,特别是对预期收益过于乐观,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误,例如: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等,造成流动资金积压,影响预期收益,导致医院资金周转不灵,进而促使医院面临着巨大医院财务风险,阻碍医院进一步发展。

(三)资金回收方面

应收账款和坏账是影响医院资金回收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医院需要承担社会救助责任,对一些危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会造成医疗欠费现象的发生。另外,醫疗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医院无力承担患者欠下的医疗费用,国家也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恶意逃费现象的存在,也使医院费用不能及时收回,特别是一些数额较大的资金,进而会引发医院财务风险,致使医院工作无法正常运转。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基础建设

医院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将医院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作为重要基础,并进行宏观与微观规避风险两种形式。一方面,宏观规避主要是全面、系统对医院进行管理,从整体上进行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确保医院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微观规避则是针对医院财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资金融资、使用以及回收全过程的管理,为医院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有效规避风险[2]。

另外,制度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也不例外。医院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资料,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动态监督,找到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找到解决对策,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制度,确保医院财务工作有序进行,规避风险,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

(二)采取综合性预警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财务指标以及各种指标最优值,并加强对财务指标的观察,预计医院可能或者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因此,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采取综合性预警方法。首先,在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医院要结合内部部门、岗位以及职位不同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其次,财务预警报告作为医院自身的一种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财务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并整理数据信息,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再次,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医院可能面临风险的成因,预计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上报到医院管理层,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医院风险预警能力;最后,医院管理者作为管理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主体,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掌握财务决策主动权,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调整医院发展战略,确保日常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医院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医院财务风险作为医院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对医院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管理者要认识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综合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控制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并积极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医院风险预警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处)

参考文献:

[1]刘梦祯,吴金声.浅议行为科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08):23-25.

[2]秦国美.当前形势下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2):30-31.

篇5: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章 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第二章 风险预警信号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⑴ 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⑵ 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⑶ 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⑷ 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⑸ 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⑹ 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⑺ 注册资本变更减少; ⑻ 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⑴ 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⑵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⑶ 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 ⑴ 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⑵ 存货账实不符; ⑶ 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⑷ 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 ⑸ 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贷款状况预警信号 ⑴ 贷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⑵ 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 ⑶ 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⑷ 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⑸ 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 ⑹ 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 ⑺ 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⑻ 贷款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⑴ 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⑵ 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⑶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⑷ 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⑸ 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⑹ 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⑺ 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⑻ 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⑼ 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⑽ 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⑾ 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⑿ 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⒀ 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⒁ 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6、与金融部门及担保企业关系预警信号 ⑴ 被金融机构及其他担保企业宣布为信用不良客户; ⑵ 拖欠银行贷款本息; ⑶ 逃废银行债务; ⑷ 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被债权人起诉; ⑸ 对银行和本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领导人约见困难,住所经常无人或失去通讯联系; ⑹ 拒绝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资料; ⑺ 提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 ⑻ 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⑼ 企业签发空头友票。

第三章 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贷款人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贷款人的情况,信贷部、风控部经理要及时报告总经理,并立即参与贷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在银行的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已欠银行贷款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对贷款人的信用担保,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贷款合同》或《抵押合同》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承诺,并根据有关法规予以追究。

6、贷款逾期后,应立即核查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抵(质)押品变现清偿价值,对于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抵(质)押品不足额等实际担保能力下降的贷款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在与贷款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担保、调整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立即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贷款人,应与贷款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危机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贷款人偿还全部欠款,还是要求贷款人根本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贷款人提出或要求其提出债务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现金流量,重新确定贷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保证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银行贷款按期归还的贷款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贷款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贷款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其原材料赊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运转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贷款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争取发行信托企业债券,或协助其与其他贷款人合资、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贷款逾期的贷款人,要设法密切追踪其在银行资金账户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笼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民营或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上携款潜逃。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篇6: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企业外部,法律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原因使企业发生各种财务风险的机率加大。因高额负债、无序扩张、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发生而导致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具有以下作用:

(一)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二)预测性

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这样。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其原因。以便早日寻求解决对策。

(三)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和客户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问题。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企业的如筹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收付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事项进行评估。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以清楚了解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改变、环境发展前景等。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以了解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社会认可程度、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群在销售中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并对员工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如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重要经营指标不正常的增减变动,以了解这些事项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

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外生来源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例如,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引起整个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企业被迫作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金融企业巨额亏损乃至破产。内生来源是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例如,新产品开发不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盈利能力下降。此时研发新产品失败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来源。(二)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发布预警信号。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和构建评估指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尽量全面地选择各级各类指标,以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2)简洁性。选择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指标尽可能少,但信息量尽可能大,把全面性和简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评估时的多重共线或序列相关。(3)系统性。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因此,应使指标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指标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4)科学性,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指标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原则,选择含义准确、深刻且便于理解、计算及分析的指标,以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企业危机的本质和规律。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破产案证明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而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存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的核心应是建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这类指标更能反映出本质问题。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企业预警的主要指标。

利用现金流量表预示警情通常有四种方法,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机结合。对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及其中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如下: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指标。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指标主要衡量本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和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付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于偿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企业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是最安全的,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即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虽然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必要时都可以偿债,但它们都不属于经常性现金流量。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更明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支出的能力,更全面地衡量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企业除了考核以上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建立。(1)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预警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1)对预警活动深入分析,选择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立预警模型的结构,建立理论模型;2)收集样本数据,在选择时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根据选用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4)为了确定模型能否起到预警的作用,在最后一步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第一步。

(2)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是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X

5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财务风险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其中,早期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作。应急处理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发作期,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财务危机已经恶化,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做好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要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积极寻找抵押和担保贷款,万不得已时,实施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其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咨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及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承受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探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二、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实际上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币,购置验钞机就可大大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又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具体地,当企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集中在此种产品上,而在经营多种产品时,若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另一种产品却可能比较畅销,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其他的产品却可能盈利。这样,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A,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B,签订远期合同。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C,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这样,企业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风险则转由承包(租)人来承担。D,租赁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取购买的方法,需要马上筹集资金,既要承担资本成本,还要承担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风险;若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避免这一风险。E,转卖法。它是指企业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的方法。

5.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种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外一种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6.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具体重组方式有:A,以资产清偿债务;B,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C,修改其他事项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重新安排财务资金,通过进一步调整,强化企业的财务实力。

参考文献: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是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会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及时捕捉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亮出黄牌、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变坏。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是“火种”。从警源的生成机制来看,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黑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3、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4、防警、排警。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警情,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准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警报,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地,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并经检测存在造假迹象,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警,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的管理系统,其预警对象是企业的筹融资、投资、营运和关联交易等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在财务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个预警监测必须以风险预测为重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阻止或减少企业危机发生及损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是亟为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简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风险的威胁,这要求企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以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种利用机会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事实上,不论哪一种职能管理的失误,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因此,揭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防止企业破产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关注。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相反,如果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则可视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在美国学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恰恰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大多企业在构建模型时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 ZETA模型,并且没有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改进原有的财务指标。

当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数学评价方法,这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但是,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因此,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们也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对企业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

我们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国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确定合理的系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经常面临市场容量小、数据来源少等问题。要不断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如非上市企业等角度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我们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标准。例如,地勘单位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企业化经营的进程较短,加之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其他较早进入市场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其财务风险管理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一方面将不能适应实际的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机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以建立各级管理人员能直

观识别风险的符合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是预防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因为这些因素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结合非财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企业不能忽视定性分析和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和不准确。

四、结语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财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的管理系统,其预警对象是企业的筹融资、投资、营运和关联交易等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在财务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个预警监测必须以风险预测为重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阻止或减少企业危机发生及损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是亟为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简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风险的威胁,这要求企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以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种利用机会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事实上,不论哪一种职能管理的失误,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因此,揭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防止企业破产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关注。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相反,如果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则可视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在美国学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恰恰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大多企业在构建模型时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 ZETA模型,并且没有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改进原有的财务指标。

当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数学评价方法,这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但是,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因此,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们也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对企业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

我们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国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确定合理的系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经常面临市场容量小、数据来源少等问题。要不断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如非上市企业等角度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我们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标准。例如,地勘单位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企业化经营的进程较短,加之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其他较早进入市场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其财务风险管理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一方面将不能适应实际的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机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以建立各级管理人员能直

观识别风险的符合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是预防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因为这些因素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结合非财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企业不能忽视定性分析和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和不准确。

四、结语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暂不清楚

上一篇:红十字救护知识教案下一篇: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