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2024-07-11

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共8篇)

篇1: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 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铁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自觉地产生思维。新课的另一种设疑方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的中必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特别是对每周仅有两三节课的物理来说,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维、去寻觅、去探索,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学初中物理第二章《机械运动》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平常我们能不能抓住飞过来的子弹?那么要随手像抓一个昆虫一样抓住子弹,你有没有办法?书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主动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可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本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在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 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初始活动,是科学的起点。观察可分自然现象观察和实验现象观察。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自然现象的观察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生活事实、保留信息,以便将它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实验观察是人们在实验中将环境或条件加以理想化,突出要观察的主要现象和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创造有利于观察条件,易于实现有计划地观察。这种将客观现象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应该逐步使学生理解和领会。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因此学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青霉素,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有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活动中,要努力抓好观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方法,如顺序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等。通常在实验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方法应该使学生掌握:一个是对比观察法,这是判明“是什么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另一个是分步观察法。当一个现象和过程由多种因素支配的时候,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性质和规律,可依次突出一个因素的作用而使其他因素相对固定,一步步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变感性认识为理性透过发现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这种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概括是指研究一些个别现象,通过思维,排除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概念或规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特别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教师可采用实验、模型、挂图、电化教学等手段,用对比、比较、比喻等方式,尽量增加学生视听、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建立物理形象,学会用物理形象来思维和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应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

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习惯于求同性、定向性,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主动探索性”、“多向选择性”、“进程跨跃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品质。要使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有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而在诸多方法中,运用“一题多解”型习题的讨论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较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当解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在肯定了几种常规解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破陈规陋习,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要做好启迪和引导的作用,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解题的最佳途径中。例如:判断球的空、实心问题,就可通过比较密度、比较质量、比较体积等多角度、多思维去解题。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各种方法。在讨论中,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妙处,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注意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删繁就简、立异标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4. 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学过程应是让学生“学会”变为让学生“会学”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一定的学习方法。

为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应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教与学去一点点地向学生渗透、引导。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到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研究物理现象,得出客观规律的思路及使用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材在序言中向他们提出的三条建议:第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第二,要重视理解;第三,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如何照这三条去做,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形成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而且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要教给学法;通过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最后,在辅导时要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从学习的“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

[2]物理学习方法.

篇2: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案例 手工制作 理论学习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容易的事,要做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找案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老师备课来说,最难的是找案例。

1.贴近生活

我希望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案例,引发他们的思考,但是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太复杂。例如在讲到技术的反面性的时候,书上提到电池、信息技术、B超技术的案例,但这些并不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现在私家车增多,学生接触汽车的机会增多,汽车可以提高我们的通行速度,但是如果盲目地追求速度,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这样的新闻报道太多,学生就会知道,这是因为个别驾驶员把汽车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出现反面效果。又如一些小家电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如电吹风在使用的时候要离开头发5cm以上才不会对发质造成影响……案例太简单,学生听着就没有兴趣,案例太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讲太多反而让他们失了兴趣。选取案例的时候,要尽量采用一些新产品做例子。我曾经想用机器人的案例讲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简单的结构和流程学生都喜欢听,善于思考和研究,但到了系统和控制阶段,他们就不太喜欢学。因为难度加大,同时碍于学校的设施条件,没有让他们动手操作,纸上谈兵估计是学生最不愿意学“通用技术”的原因。

2.顺应潮流

选择案例还要尽量用比较新的内容,所谓“老黄历”可能学生比老师还要了解,而一些新的内容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接触,用于讲课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里,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列出可以使用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种类和选择方法,学生不是很了解,我介绍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设计产品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注意使用对象的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产品的使用场合及使用寿命,不可因为节省成本而选择了错误的材料。同时,特别增加一个小节的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新型的材料。这是书上没有的内容,也是其他课程不会涉及的,更是那些面对繁重学习压力的学生没有时间接触的。

3.结合时事

选择好的案例不一定非要完全按照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可以找和时事相关的内容。在2015年大阅兵期间,中央电台直播了阅兵过程,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和《技术与设计》有关的内容,专门用了一节课介绍。很多新型的武器装备、作战装备,还有现场的直播系统、电信传输系统,都可以用来给学生举例。

二、动手做

“通用技术”属劳技课范畴,由于思维定势,学生认为上劳技课就是做手工,因此当一遍又一遍地在讲课时,学生觉得乏味、无聊。虽然对高中生来说,他们需要跟深层的理论学习,但是一定程度的手工操作可以给学生“做中学”的快乐体验。在讲到结构的时候,首先是理论上让学生掌握,结构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同时了解他们的受力特点;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常用解决方法;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结构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然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用废旧报纸制作桥。在前一节课,做了一些启发性的教学,给学生看了很多桥梁的图片,观察他们的结构特点,然后构思、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由于在《技术与设计1》里有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对于设计的一般过程他们已经有过体会。很快,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学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他们设计的结构千姿百态,有模仿现有桥梁的结构,也有自己设计的结构,用很薄的报纸制成各种构件,如管状、片状、柱状,想办法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制作模型,丝毫不受材料的限制。然后用砝码,对学生制作的桥梁进行承重性的测试。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桥梁结构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当然也有失败的,那么我就鼓励他们从中出原因做改进,再接受一次测试。通过这样的动手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学”的快乐。同样的道理,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合理的结构,想办法弥补解决。在下一节的交流课上,我了解到学生改变过家长自制的一些不合理结构,得到他们的赞赏,从中也体会到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让学生了解,学习《通用技术》不是多余的,是可以用于生活的。并且,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三、学理论

有了快乐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久而久之,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要求也有提高。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高中“通用技术”不等同于初中的劳技,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结合动手实践。在这里,有一个主次的关系。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动手操作,但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改变。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组织了这样的一堂课,找学校机器人的负责老师借了些乐高的用具,让学生组装一个相框。他们很快就能找出所需要的零件,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完全乱了套,不知道先装什么,后装什么,要反复地拆卸组装。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一气呵成。由此,我就引导到“流程”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只有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知道手工制作。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的兴趣,因为他们知道,要想手工制作更上一层楼,不可缺少那些乏味的理论知识。

篇3: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高校火灾问题的研究,英国Michael Woodrow等人认为性能化防火设计不足以保障人员安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对提高火场逃生能力有很大影响;荷兰Margrethe Kobes等人从心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火灾中人员的逃生行为;比利时Koen Ponnet等人认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受到的安全教育有很大关系。国内的田好敏等人从学校系统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管理层次三个方面对高校宿舍火灾风险做了研究及评价;姬浩等人运用CMM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做了研究;田水承等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消防基础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提高大学生火场逃生能力的问题上,目前学者们仅从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对提高火场逃生能力有作用,未进一步剖析如何作用。在研究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问题上,目前学者们也仅研究得出了二者显著相关,未深入研究二者的评价指标是什么、二者之间如何产生影响及怎样的影响。

笔者针对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进行研究,选取二者的评价指标、建立影响因素集,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因子与指标间关系、因子间关系进行验证并量化其影响程度,为提高大学生火场逃生能力提供借鉴作用。

1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研究工作的前提。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1.2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建筑防火主动和被动对策与专家意见等,以及大量火灾安全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确定评价指标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建筑防火设计(结构耐火、材料防火),应急逃生装置(安全疏散系统、灭火系统),自身防范常识(火灾致因、规章制度、关注程度)。

1.3 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根据火灾发生时,人处于危机时刻的各种反应,仔细分析后将火场逃生能力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逃生意识(心理状态、判断力、决断速度),逃生常识(报警、灭火、逃生),逃生行为(逃生方法、逃生技巧),逃生经验(火场经历、模拟演练)。

2 问卷设计及检验

2.1 问卷设计

采取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消防宣传资料和相关的消防知识,同时结合一些高等院校的防火安全管理手册等。问卷设计参考国内外成功的问卷设计形式,充分考虑受调查者的知识背景和层次,力求围绕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行设计,尽可能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并减少填写问卷时的麻烦。选用李克特(Likert)五级别量表,从“不清楚”到“很清楚”,其中1=“不清楚”,5=“很清楚”。在火场逃生能力的部分调查中,提及能力方面,需要被调查者模拟情境,因此方式有所改变,将从“不能”到“能”来进行调查,其中1=“完全不能”,5=“能”,程度依次增强。

给天津、北京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90份,收回问卷267份,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246份,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有关要求。

2.2 问卷信度检验

用SPSS 16.0对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信度分析,输出的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的问卷信度检验结果,见表1、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中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各题项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同时,全部题项的Cronbachα系数均高于0.7,说明针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编制的问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

2.3 问卷效度检验

采用因子分析法验证评价体系中内容所代表的程度以及内容的覆盖程度。在使用因子分析法之前,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值和巴特莱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火安全知识量表的KMO检验值满足0.8≤KMO=0.896<0.9,适合做因子分析。火场逃生能力量表的KMO检验值满足KMO=0.931≥0.9,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在两个量表中的Bartlett球体检验的χ2值分别为3 706.441和2 450.386,数值较大,其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了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说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1 防火安全知识变量的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的Varimax正交旋转方法,将题项予以压缩。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并利用方差最大化旋转法,使每一因子所能解释的方差量最大,且旋转后因子负荷量绝对值须大于0.5。通过分析防火安全知识影响因子对整体方差的解释(见表3),得知第四个因子后,特征因子开始小于1。因此,萃取了3个影响因子,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0.459%。

3.2 火场逃生能力变量的因子分析

通过分析火场逃生能力影响因子对整体方差的解释(见表4),得知第五个因子后,特征因子开始小于1。因此,萃取了4个影响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5.950%。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通过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以及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的因子分析,确定了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4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影响关系分析

模型中涉及变量的多重相互依赖关系,并且变量(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是不能直接被测量的潜变量。因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相关理论模型和假设的验证。

4.1 模型构建

假设理论模型由3个外在潜变量(建筑防火设计ξ1、应急逃生装置ξ2、自身防范常识ξ3)和4个内在潜变量(逃生常识η1、逃生意识η2、逃生行为η3、逃生经验η4)组成,分别对应33个变量和21个显变量(观测指标)。构建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中应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别,见图2和图3所示。

4.2 研究假设的检验

运用AMOS 17.0对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因子载荷及测量模型的因子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各条路径均得到了验证,模型的拟合指数也符合标准(见表5)。虽然修正指标显示模型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考虑到理论模型是在参考大量文献和事故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若不切实际地修改模型,虽能得到更好的拟合指数,但会使模型不具有理论意义。

4.3 结果

关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建立理论模型时提出过13个假设,通过AMOS 17.0分析,将结果与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整理以及总结,对其进行验证,见表6所示。

5 结论

(1)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各维度与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2)建筑防火设计对逃生常识、逃生行为这两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行为这三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这四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常识的影响最大,逃生经验次之。相比之下,大学生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影响最大。

(3)在逃生常识维度方面,自身防范常识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次之,最后为建筑防火设计。在逃生意识维度方面,自身防范常识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次之,建筑防火设计对其不构成影响。在逃生行为维度方面,应急逃生装置的影响最大,建筑防火设计次之,最后为自身防范常识。在逃生经验维度方面,只有自身防范常识才对其构成影响。

摘要:选取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并运用AMOS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经验的影响均最大。

关键词:防火安全知识,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结构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1]Michael Woodrow,Luke Bisby,Jose L Torero.A nascent educational framework for fire safety engineering[J].Fire Safety Journal,2013,58(2):180-194.

[2]Margrethe Kobes,Ira Helsloot,Bauke de Vries,et al.Building safety and human behavior in fire:A literature review[J].Fire Safety Journal,2010,45(1):1-11.

[3]Koen Ponnet,Genserik Reniers,An Kempeneer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ading and following safety instructions[J].Safety Science,2015,71(1):56-60.

[4]田好敏,孙广灿.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与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5):131-135.

[5]姬浩,苏兵,吕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39-45.

[6]田水承,高瑞霞,沈剑.高校学生应对火灾能力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0):1109-1111.

[7]Watts JMJ.Criteria for fire risk ranking[C]//IAFSS.Fire Safety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London: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1991,457-466.

[8]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16-190.

[9]张树平,殷霞,贾江美.某高校宿舍楼火灾逃生行为反应的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108-111.

[10]何怡婧,曾坚,王子寒,等.高层学生宿舍火灾疏散模拟与逃生行为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15-18

篇4: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今年36岁的何娜娜出生于南宁市一个干部家庭,父亲原是区直单位某处处长,母亲是中学教师。1992年何娜娜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外企公司做主管,199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凭着年轻机敏外加美貌,她在商场上游刃有余,事业蒸蒸日上。年少得志,她不免有些轻狂,让众多追求者屡屡碰壁,青春在不经意间流逝。2001年,父母亲随大女儿移居瑞典,何娜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姐姐劝她到国外发展,可她拒绝了。

2006年元旦,何娜娜正和客户谈业务,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该男子自称叫欧广廷,家在百色市平果县,他通过生意上的朋友得到了何娜娜的电话,想跟她交朋友。没等他说完,何娜娜就挂了电话,她想:“我虽然还没有男朋友,也还不至于跟一个乡下男人交往吧。”几天后,欧广廷再次打来电话,她还是挂断了。欧广廷没有因她的冷淡而放弃,继续每天打电话给她,话语里满是倾慕和关怀。也许是孤独寂寞,有时何娜娜也和他多聊几句。

半个月后,何娜娜前往一家咖啡馆赴了约。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欧广廷身材魁梧,彬彬有礼。交谈中得知他今年35岁,未婚,在县城承包了几千亩山林,年赚几十万元。何娜娜心里不由得有了几分欢喜。

欧广廷说他是个重情顾家的人,因此也想找个重情爱家的女人一起生活。何娜娜在商道上打拼多年,见过的花心男人太多了,眼前这个感情专一的男人不由得让她眼睛一亮。

从咖啡馆出来,何娜娜对欧广廷有了别样的感觉。此后,她开始主动打电话给他。一次,何娜娜出差时感冒了,晚上10点多钟回到家,刚放下行李,欧广廷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他听出她的声音变了,便问怎么了,她说感冒了,不想吃东西。欧广廷很焦急,连夜驱车赶往南宁。当他风尘仆仆地站在何娜娜面前时,她感动得不知所措。他除了拿来感冒药,还带来了两只乡下土鸡。那晚,他为她煲了一锅浓香鸡汤。那几天,何娜娜享受着他周到细致的照顾,心里对他有种说不出的依恋。

不久,何娜娜了解到欧广廷由于经营不善,拖欠了不少工人工资,她二话没说,就从银行取出5万元帮他渡过了难关。她不在乎钱,在乎的是这份像鸡汤一样醇美的感情,她愿意和他组建家庭,一起面对人生风雨。

家人得知何娜娜要和欧广廷结婚都极力反对,好友也来劝她,说他们身份悬殊,不相配。可她对这个男人感觉良好,便不顾亲友的反对,于 2006年2月16日和欧广廷登记结婚了。

结婚后,欧广廷从乡下搬进了何娜娜那套漂亮的公寓。就在何娜娜梦想着从此过上温馨生活的时候,丈夫的大男子主义本性暴露了,他的霸道和某些不良习惯让她难以接受。由于性格不合,意见分歧,婚后不久他们就开始争吵。每次争吵,何娜娜都说要分手,丈夫则表示如果她要离婚,他就去死,结果每次争吵都以何娜娜的妥协而告终。她开始后悔自己对婚姻大事太过草率,于是便偷偷地避孕。

2007年4月1日凌晨1点多钟,万籁俱寂,睡梦中的何娜娜被丈夫吵醒了。原来丈夫为躲债整天呆在家里,半夜了还在看电视、喝闷酒、砸东西,而何娜娜为签一单生意忙碌奔波,累得只想好好睡一觉。看着丈夫的无理取闹,她再也忍受不住了,嘟囔道:“都几点了,还让不让我睡觉?”

欧广廷不情愿地关掉了电视。看着侧身睡的妻子,他突然火气上涌,一把推开她说:“你看你怎么睡的,床都被你占去了一大半!”

何娜娜的心情本来就不好,此时丈夫的话更让她恼火,她说:“一个睡姿就让你发火,我们真的合不来,离婚算了!”

欧广廷恼怒道:“你做梦!除非我死了,不然你别想跟我离婚!”何娜娜不服气地说:“大家合不来就离,只要我想离,就能离!”说完,她闭上眼睛睡觉。没想到,这番话激怒了丈夫,突然,她的左耳挨了重重一拳,耳内一声巨响,顿时冒出血来。

没等何娜娜反应过来,欧广廷就抓住她的头拼命地往床板撞去,疯狂地叫着:“你想离婚,那我就成全你!”

何娜娜感觉天旋地转、头痛欲裂。她意识到丈夫失去了理智,立即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你快住手!”她奋力地挣脱丈夫的手。

“不是开玩笑,这是你的心里话!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吃避孕药吗?你就是不想要孩子,不想跟我过一辈子,我现在就和你同归于尽!”欧广廷又疯狂地对她拳打脚踢起来。

何娜娜意识到危险降临了,如果不自救,就有可能惨死在丈夫的暴力之下。她竭力地掰开丈夫的手,拿起电话打110,可电话线被丈夫一把扯断了。

这时,欧广廷拿起台灯,凶狠地往何娜娜身上砸,边砸边喊:“我看你怎么报警,报啊,让警察来为你收尸吧!”坚硬的台灯砸裂了何娜娜的左耳,鲜血流到了床上。她哭着求饶,可丈夫仍不住手。欧广廷扯下了她的睡裙带子,试图绑住她的双手,她奋力挣脱,朝欧广廷的脸上狠狠抓去,顿时抓出了几道血痕。趁丈夫停下手的一刹那,她向窗户跑去,想跳楼逃生。

欧广廷从衣柜边拿了一个铁架向她扑去,把她抓了回来。

这时,何娜娜反而镇静下来,她想:“反正打不过他,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她慢慢地坐在了地板上,用平静的语气说:“你我夫妻一场,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干吗要打死我?”

“我就是不想让你活!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欧广廷恶狠狠地吼着。

“你把我打死,你也活不了,你还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需要你。你就是不念我们夫妻之情,也要替你父母着想呀!”

欧广廷听了,拿着铁架的手停了下来。

何娜娜看到事态有些缓和,继续说:“你别冲动,我只不过跟你开玩笑而已,并没有打算和你离婚。几年来我都没有答应过其他男人的求婚,既然我愿意跟你结婚,就想好好过日子呀。你想想,刚认识你时,看到你有难,我就借钱给你;你躲债时,我忙完生意回到家还好好侍候你。你就忍心这样对待我吗?”

妻子的话让欧广廷想到了往事,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柔和,可一会儿就消失了,他继续瞪起了眼。何娜娜知道,丈夫除了不能接受离婚外,还承受不了债务。于是她又劝道:“你欠的债,我一直都在想办法,这两天我正准备谈一单生意,等合同签下来,你的债务就可以解决了。”

欧广廷沉默了,渐渐恢复了常态。何娜娜用手轻抚他的肩膀,温柔地说:“你别生气了嘛,抱抱我好不好?”没想到丈夫突然又推开她吼道:“你想让我心软,然后给你离开?你敢走出这房间半步,老子就砍了你!”

何娜娜顿时心凉了,想到自己平时的付出却得到这样的结果,怒气上涌,打算豁出去了。可这时,丈夫从外面把房门锁住了。她瘫倒在地板上,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眼角还在流血,眼睛疼痛不已,眼前一片模糊。她找来跌打药,一边往伤口上擦药,一边对门外的丈夫说:“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不跟你计较。开门吧,我帮你涂点药。”

何娜娜的温柔终于让丈夫开了门。她举着药正想给他擦脸上的伤口,却被他挡开了:“你别碰我!你再碰我我就打死你!”他的声音虽然还很凶恶,但明显减弱了些。何娜娜觉得丈夫开始恢复理智了,对他说:“你真是的,冲动起来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饿了吗?我去煮点东西给你吃吧。”丈夫还是瞪着她不出声。何娜娜用手轻轻推他:“你可以让我去上卫生间吗?我尿急了。”

慢慢冷静下来的欧广廷终于站起身让妻子走出来,可仍然守在卫生间的门口。何娜娜出来时开玩笑地说:“你放心,我不会走的,我去厨房煮点饺子,我们一起吃。”丈夫沉默着。她镇静地走进厨房煮饺子,丈夫又守在厨房门口盯着她。何娜娜边煮饺子边讨好地说:“我知道你爱吃莲藕馅的饺子,我专拣莲藕馅的煮给你。”

饺子煮好了,何娜娜乘了一碗给丈夫。丈夫不接,突然赌气地撇下她走进睡房把门关了起来。

逃生的机会终于来了!何娜娜打开大门就要往外跑,忽然又停住了,因为所有的证件都在睡房里。她想:“如果不拿证件,很多生意都谈不成;可如果进去拿证件,只会再次点燃战火。”为了逃生,她顾不上那么多了,立即跑出了家门,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4月2日上午,何娜娜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表明她身上多处严重挫伤、脑震荡、左耳耳膜穿孔。4月3日下午,何娜娜来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警员陪她回家拿证件时,丈夫已经潜逃。原来,4月1日凌晨何娜娜逃出去后,欧广廷在房间里找出了她的一本10万元的存折,第二天把款全取走了。另外,他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席卷一空。

劫后余生,身无分文的何娜娜没有过多的悲伤,而是积极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婚姻。她庆幸自己能在家庭暴力中冷静自救。她坚信,只要活着,一切都可以重来。

编后语: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7、46条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但对妇女施暴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指责。面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应冷静勇敢地面对局势,尽量缓和危机。其次,要收集证据,及时向有关法律部门反映或向妇女组织投诉,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助。

篇5: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预调查了解干预前知晓率为80%,预期干预后知晓率达95%,根据两样本率抽样公式计算样本量为103人。采用方便样本,考虑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接受能力和参与度,选取某小学四、五年级共计114名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后,回收112份,有效率为98.2%。其中男生65名,女生47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8.0%和42.0%;四年级学生63名,五年级学生49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1.8%和48.2%。

1.2 方法

2012年10月9日,由统一培训的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干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问卷调查、现场干预和即时评价。

干预前问卷包括需求评估和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知晓情况两个部分,其中知识知晓情况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类题型,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回答正确记“1”分,错误记“0”分,统计每个研究对象的总得分。干预后问卷包括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知晓情况和研究对象满意度两部分,题型、题目数量与干预前问卷一致。干预前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3,干预后为0.898。

干预过程历时35 min,通过以幻灯片、动画片、现场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地震正确逃生及自救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在教室、家中、室外的正确逃生方法和躲避地点及姿势,以及被困后的正确处理方式等内容。同时于干预前、后进行“地震来了你怎么办”的情况模拟,让研究对象自主选择逃生方式及躲避地点,并观察其反应和表现。

2012年10月31日,采用干预后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

1.3 质量控制

干预方案经相关专家论证,重点对干预现场、干预对象的选择、干预措施进行反复讨论。广泛查阅文献[7,8],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论证,对问卷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后采用。

1.4 资料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基线调查

96.4%(108人)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有关地震逃生知识的学习和演练,3.6%(4人)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干预前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总得分平均值为(6.30±1.79)分,其中半数以上题目知晓率不足50%。选择地震时躲避在桌椅之间、床边、书桌旁为正确躲避地点的学生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0%,14.3%和13.4%。

关于地震情景模拟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72.8%)在教室中选择桌子下面为躲避地点,部分学生(6.2%)慌张无措而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

2.2 干预后即时评价

干预活动结束后,立即进行相关知识的调查、地震情景模拟及满意度打分。其中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23±0.91)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5,P<0.01)。经χ2检验,除“避免体力消耗过大”外,各题目干预前与干预后即时评价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景模拟中,选择躲在内墙角及桌椅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7.7%,从门逃出的10人均选择排队出门。

干预后90.0%的研究对象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表示满意,94.6%的研究对象对活动的意义表示满意。

2.3 干预后二次评价

干预活动结束3周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平均分为(9.86±1.11)分,与干预前、干预后即时评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72,3.243,P值均<0.01)。经χ2检验,除“教室中可以躲避的地点是内墙角”、“尝试寻找支撑物,但量力而行”外,其余题目干预前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次评价结果χ2检验显示,各题目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χ21值为干预前与干预后即时评价的比较,χ22值为干预前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比较,χ23值为干预后即时评价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研究对象认为对地震自救与逃生知识进行相关教育非常有必要,但同时对于地震自救知识尤其是正确的躲避地点缺乏了解。小学生作为地震灾害的主要伤亡群体之一[5],常由于在地震时惊慌失措,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小学生地震防护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且已有的教育策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9,10]。因此,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开展针对地震逃生与自救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35 min的时间内,研究人员有效统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设施,在不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场所的情况下,通过提问、现场模拟以及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自觉预防地震伤害的积极性,增强对地震逃亡方式的认识。Soffer等[11]认为,对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教育时,讲座与演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独使用两种方法之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相关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其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地震等灾难中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Gugglberger等[12]对苏格兰地区学校健康教育促进措施进行的综述认为,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地点,在各部门充分协调的前提下, 应针对

自身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学生对本次干预结果有很高的满意度,干预后相关问题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课堂是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良好平台之一,以课堂为基础进行小学生地震自救干预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对地震自救方式的认知。学校等部门应设置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防灾自救的安全教育活动。

研究显示,干预后即时评价与二次评价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次干预获得了较持久的效果,大部分知识能够被小学生有效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在小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干预后二次评价中问卷总分较干预后即时评价有所下降,提示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知识被逐渐遗忘,导致干预效果下降。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加强,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淆。

本次研究由于研究人员能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问卷和方案设计及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经过改善和更为系统的论证,将为同类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玉宏,谢礼立.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00,9(3):84-90.

[2]徐春迪,周旗,郁耀闯,等.普通公众对汶川8.0级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测评研究:以陕西南郑为例[J].地震研究,2010,33(3):336-343.

[3]赵振东,崔迪,余世舟,等.汶川地震人员伤亡评估[J].世界地震工程,2012,28(2):20-25.

[4]陈洪富,戴君武,孙柏涛,等.玉树7.1级地震人员伤亡影响因素调查与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4):18-25.

[5]李永强,杨杰英,杨东生,等.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社会学特征[J].震灾防御技术,2011,6(3):284-290.

[6]孙璐.安全应急体验教室在四川成都推行[J].中国应急救援,2010(3):55.

[7]孙莉.地震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及其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1(12):145-146.

[8]韩敬,马迎华,易铁慈,等.某市135名中学生突发公共事件逃生与自救技能知识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19):3683-3685,3688.

[9]白莉,曹士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5):385-390.

[10]李开勇,冯维.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86-87.

[11]SOFFER Y,GOLDBERG A,AVISAR-SHOHAT G,et al.The effect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on schoolchildren's knowledge ofearthquake protective behaviour in Israel[J].Disasters,2010,34(1):205-213.

篇6: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一、魔术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实验导入是化学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受“刘谦”魔术的启发,我常常在化学刚开始教学中也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石蕊遇酸、碱变色,酚酞遇碱变色等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中常用的方法,它展示给学生直观的化学知识,还有“魔术”表演操作的魅力。我认为魔术实验导入法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中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同学感到很奇怪,有的小声议论,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我就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化学故事导入

我认为学生大多数喜欢听故事,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老师把化学教学内容故事化,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讲《金属和金属材料》时,讲“比金子还贵的帽子”的故事,法国拿破仑三世是一位爱慕虚荣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阔绰富有,于是他命令一位大臣去做一顶比黄金还贵重的帽子。这位大臣左思右想,就是不明白究竟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黄金还贵重的。后来,大臣从拿破仑三世的心腹哪里得知,原来在拿破仑三世眼中,铝比金子更值钱。我们也许觉得这很可笑,但当时,铝真的比黄金还贵重,生产技术不过关,为了制取铝这种金属,必须要用钠做还原剂,制造铝的成本比黄金要高出好几倍。故事导入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生活实例导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但不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提问,为什么?要求他们给以化学的知识解释,激发他们兴趣并带着求职的欲望引入新课。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时涂些稀氨水、牙膏或厨房的清洁剂等可治痛治痒。这又是为什么?这是我们学生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但又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或完整的化学原理,使学生带着很多的疑问进入新课。

四、多媒体导入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普遍应用到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把一些难于理解的、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知识用flash动画呈现出来,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例如,讲《分子和原子》内容比较抽象,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这样将抽象的问题变简单化学生很好理解,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五、对比引入法

化学概念或原理,相近的、相似的学生易把它们混淆起来。采用对比引入,学生能很好地把新旧概念或原理区分开来。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并归纳总结,得出气体制备的设计模式。对比引入法我认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总之,一堂课的引入方法有很多种,就是同—课题内容也可以运用多种导入方法。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关键要看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和判断,还有教学用具的局限等等。

篇7: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一、学习摄影艺术理论, 打造基本艺术素养

学习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 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 不仅为学生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而且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举起照相机, 用取景器对准被摄对象, 按下快门, 看起来多么简单的动作。但就摄影而言, 许多艺术的涵养都是蕴含在这一简单的动作之中。因此, 在摄影课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一些必要的摄影艺术理论, 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 成为笔者组织摄影课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比如, 在“摄影用光”教学中, 笔者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光线是摄影者的画笔, 是摄影的灵魂。让学生正确认识光线, 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掌握了光的艺术造型理论之后, 创作出了不少有着优美光影效果的摄影艺术作品。如学生蔡某在一幅反映同学课余生活的作品《听心事》中, 利用侧逆光, 将坐在公园小长城阶梯上听同伴讲心事的同学拍得鲜明生动, 逆光不但勾勒出同学优美的身姿, 而且使几位同学聚精会神的神情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对摄影家来说, 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为了让学生达到如此境界, 我们结合自己所拍摄的校园生活摄影作品, 系统地讲了诸如线条、影调、景深等各种摄影艺术造型理论, 以此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 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 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比如, 我们在进行花卉专题摄影教学中, 引导学生观赏校园 (公园) 中的各种花卉, 分析摄影艺术造型手段在花卉拍摄中的运用, 用特写及小景深来突出花卉这个主体, 同时运用侧逆光使花卉更富有质感和立体感。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后, 拍摄出的花栩栩如生。正如学生陈某在拍摄活动中所说的:摄影让我渐渐学会了用美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并用摄影镜头来记录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可见, 摄影艺术的熏陶, 使学生学会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 他们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积聚于内心, 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

二、开展摄影创作实践, 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创作实践可有效地让学生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成果, 学生在艺术实践中, 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摄影艺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 操作性强是其基本特点, 摄影创作活动在摄影艺术活动中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我上摄影艺术课一直主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 走进大自然, 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 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兴趣。学生董某运用自己制作的针孔相机, 通过观察和选择, 拍下了许多身边的建筑, 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构筑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一幅好的摄影艺术作品, 不但要表现自然美, 更重要地是要表现出人对社会美的感受, 表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情趣。在风光花卉、校园生活、体育运动、街道风采等一系列摄影专题创作中, 学生们创作出了不少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深有感触的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虹口区摄影特色示范校学生作品联展”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摄影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逐渐形成了其基本的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

三、全面组织摄影评论, 发展审美评价能力

只有提高了美的分辨能力, 才有可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 开展摄影评论, 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是摄影教学 (同时也是校外摄影教学) 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 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佳作的欣赏, 可以体验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 从而能够与作者共享作品的美。我在组织教材上的“佳作赏析”教学时, 除了让学生仔细品味教材中对摄影作品的点评外, 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 让学生分析作者从构思到各种造型因素的成功运用, 分析作者对作品的感情投入, 充分领会摄影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以及作品中其他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此外, 摄影作品欣赏课中我们还展示一些诸如布列松、亚当斯、马克吕布、等世界名家的名作让学生欣赏, 并从中了解常见的一些摄影流派、摄影风格, 通过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艺术素养。

除了通过欣赏佳作获得审美感受外, 我们还让学生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 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认识与理解, 写出简短的摄影评论, 也可以是学生摄影作品的自评与互评。我将学生书面摄影评论作为摄影课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 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摄影评论写作活动, 并将学生的部分优秀摄影评论以“一作一评”的方式在网站和博客中展示出来, 以便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交流。

总之, 摄影艺术教学 (校外教育摄影教学) 让学生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 提高了审美情趣, 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摄影艺术课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 值得我们为之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摘要:学习摄影艺术理论, 打造基本艺术素养。学习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 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 不仅为学生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而且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摄影艺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 操作性强是其基本特点, 摄影创作活动在摄影艺术活动中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笔者上摄影课 (校外教育的摄影课) 一直主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 走进大自然, 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 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兴趣。除了通过欣赏佳作获得审美感受外, 我们还让学生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 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认识与理解, 写出简短的摄影评论, 也可以是学生摄影作品的自评与互评。

关键词:摄影,校外教育,校本课程,审美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2]新课程·教育学术.

[3]现代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4]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开发.

篇8:学生在火场中逃生自救的几种方法

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储备材料、进行写作。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构成学生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 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挥出潜藏的学习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怕写作文,但不少却喜欢看书,特别对一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知识往往更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求知欲,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求学、刻苦学习等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故事,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努力了,信心也更足了。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的作文。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把他们生活中一些熟悉而又喜欢人的小故事完整的写出来了。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句也流畅了,叙述的条理也比较清晰,基本上做到了主次分明,中心明确。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平时我给他们所讲故事的影子,说明这种做法已经在学生的作文中起了作用。这是他们作文水平开始提高的可喜征兆。于是我便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了讲故事这一方法的运用。除了老师讲故事还让学生之间互讲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是说自己的真话,写自己的实感,并根据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储备材料。这样,学生才会高高兴兴地写作文,才会有东西去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很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储备材料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观察生活中、社会中的喜闻乐见的人或事,并且作为老师要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敏于发现、细心爱护、精心发掘,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教益。有一次,我以《我的————》为题要学生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全班竟只有一个同学写“我的爸爸”,其余都写的是“我的妈妈”,使我感到这是中学生情感体验的一处荒原,是观察不细、认识不深的表现。于是我把自己家访中的一次见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懂得,我所到这家的孩子的爸爸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刚强的爱、深沉的爱、藏而不露的爱。然后,要求学生回家细心观察,用心体验,认真分析,写好《我的爸爸》。通过学生的观察,这一次作文水平要比上一次有明显地提高。帮助学生储备材料,其次是阅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了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并认真写好读书心得,为作文储备好素材。

二、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重在对学生的鼓励和帮助。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也渴望被人尊重,尤其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老师在有意无意之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喜欢学生,学生就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我也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写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他们作文中所取得的任何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乐于去做。

在作文批改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也绝不用伤感情的语言去讽刺去挖苦,而在于帮助他们改正不足之处。如一位学生作文主题不明确、内容杂乱、句子不通顺、错别字连篇,简直是不堪入目,但是其中总会有一句半句意思明白,用词较好。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在批改作文中把其好的句了划出来,并写上批语给以充分肯定。针对其不足又在眉批中写到:“前面那几段写的清楚、明白、多好啊!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把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学生果然用较精练的语言把后面杂乱无章的几段话概括出来了。下次作文时,我再次鼓励他:“你既能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话,说明任何事经过努力都是能办到的,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老师对学生的信任、鼓励以及那微不足道的帮助,却给学生以莫大的动力,以后这位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并且主动写日记练笔,作文能力提高很快。

三、提高作文能力还可以采用以说代写、读写结合等多种方式。

目前,中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各科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多练笔”用心是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学生实在难以承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多练习说话,用说话来代替一部分作文练习。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故事大赛、演讲比赛、读评作文、口头作文等活动来代替一些应该经常进行的“小练笔”。这样学生既无负担过重之苦,以可较快轻松的提高作文能力,实在是两全齐美。

还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一般来说,生活面较窄,很少用心地去积累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选材,文章空洞,篇章结构混乱。针对这些通病,我在作文指导时,给他们讲授这些基础知识,并阅读范文,将范文与基础知识对照分析,读和写结合起来,以增强他们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此外,我在班里还开展了课外兴趣活动。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当编辑、自己组稿、自己计划出手抄小报,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出版了,他们的能力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通过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重在鼓励、多种方式相结合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从而让学生不再把作文当成很难的事了。

上一篇:维修车间管理办法下一篇: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