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24-07-09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通用8篇)

篇1: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日期:2011-12-13] 来源:丰台区东高地三小 魏琳娜作者:丰台区东高地三小 魏琳娜 [字体:大 中 小]

巧用批注法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三小 魏琳娜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求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做上批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注式阅读法。

所谓“批注法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因此,将批注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语文的需要。当然,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

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就开始试着让“批注”这个字眼以一种学习的方式进入学生的眼帘,以一种教学的方式进入我的语文课堂。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正式过这个词语,但是产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效果,才惊觉,批注,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探索路程„„

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批注法阅读,并巧妙地应用,谈谈我的做法:

一 运用批注符号,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对于这个新鲜提法,学生们也是首次接触。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刚开始时,我只是让学生初步养成能在书中圈圈画画的习惯。如画出生字词,画出成语,并能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尤其是在预习的时候,这种习惯养成特别重要。一开始,我先从规范预习方法做起:在预习的时候,易错的读音在书上标出,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课文中的好词与好句(重点号划字词,波浪线画好句或是印象深刻的句子),对于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求学生写上问号„„这样,初步形成写批注的习惯。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写批注并不难。一段时间后形成习惯后,再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写简单的字词理解(可查字典),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学会提问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才让学生解决问题,边读边想,写出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一步步引导学生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 明确批注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

学写批注笔记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效进行课堂学习的捷径。一段时间以来,我都较重视对批注方法的指导,并明确批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重点词语,多种方法写批注。

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要从词语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批注从词语入手,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旁写下自己的理解、注释,在注释的时候教给学生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法、拆字法等。官员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呀?哪一自然段写了,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在讲授第五册《

5、曹冲称象》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书,找出官员们想的什么办法,曹操满意吗?哪句话看出不满意?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听了摇摇头。

哪种表述好?(男女分开读,可以做做动作)

曹操想什么?

大家一起再读读这句话(做直摇头的动作)

你从哪看出曹操非常不满意?我们是通过“直摇头”知道曹操非常不满意的。于是带领着学生在“直摇头”下边点上重点符号,旁边批注“非常不满意”。

(二)自主品读重点句子,写下个体感受和理解。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我注重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教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句子进行品读,并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批注。

1、重视有特点的句子的品读,感悟其表达作用。

三年级6册《翠鸟》中,第一部分写了翠鸟的颜色艳,第二部分写了动作快。于是我提问:你从哪看出翠鸟的动作快,先画一画再说说你的理解?当然最先被学生找到的还是特点突出的“疾飞、贴着、像箭一样”等。但是有一句话学生找不到,于是老师出示:水波还在荡漾,苇秆还在摇晃。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到了什么?生答:还是写翠鸟的动作快。追问:怎么理解:生答:翠鸟都飞走了,它蹬过的苇秆还摇摇晃晃,捉鱼后的水波还有呢,那它的动作得多快呀。评价:你看他想得多好呀,刚才我们画的词语都是从正面描写翠鸟的动作敏

捷,最后的句子是从侧面来写的。提示孩子们画下来,进行补充批画,并对写作方法进行渗透,在描写特点的时候不仅可以进行直接正面地描写,还可以从侧面进行间接的描写,以此来衬托。、抓重点句或中心句,领会其深刻含义。

很多时候,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预习时让学生画出这些句子,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体悟后在句子旁写上其含义。在教授《郑人买履》一文中,我先让孩子们找重点句,并画下来,于是他们都画得是:“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通过这句话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说说自己的理解。通过演绎课本剧,再现情景更加确定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是总结出: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并要求同学们以后遇到这样的句子也可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写下来。

3、重视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词句品读,感受人物的独特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我常常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与外貌描写中,让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的品质,并能及时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在第6册《真正的施主》中有一段文字:“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只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在导入部分,我提问:这是个怎样的老人?孩子们说:她是个营养不良的老人。我立即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说:身体单薄,说明瘦呀,肯定是吃不好,缺乏营养。我点评道:你看他多会学习,从中找到了答案,你还从哪句话知道了这是个怎么样的老人?能不能画下来,跟同桌说一说。这样大家都能抓住这句话。在学生们充分理解后我说道:

她身体单薄,需要(增加营养)。

她没儿没女,需要(有人照顾)

她就靠几只鸡生活,需要(更多的钱)

通过对老人外貌的批画理解,对于后边的理解埋下伏笔,更加突出了老人形象的高大。

4、学会质疑,养成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的习惯。

“读书贵在疑”。对于在阅读中碰到的不懂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疑问。通过不断地练习,渐渐的,很多同学能从一开始浮光掠影的简单提问渐渐深入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通过批注提问,对课文的理解力渐渐加深了。

(三)学会鉴赏、反思与评价,并写下读后感想。

除了重视对词语与句子的品读与理解外,写简单的读后感也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并能及时进行阶段的学习总结与评价。我让学生在每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把学习心得与感受收获写下来:可以写对文章某一部分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可以写从课文中明白的道理,还可写自己读完后的心情,更可以写自己从本文的学习中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渐渐地,学生有时候甚至能用一句简练的类似于名言警句的方法来概括学习一篇课文的收获,学生的概

括能力也渐渐加强了。

三、交流评价,感悟飞扬,让水波相荡成涟漪。

只有批注不注重交流,仍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路将会狭窄,视野将不够开阔。只有交流而没有评价,学生的感悟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学生学会批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有感情地诵读,并给予评价,让他们在交流评价中感悟飞扬。

一学年来,我探索着,实践着,收获着,学生在课堂阅读批注过程中或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喜爱,或用凝重的语句阐述自己的思考,或用率真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批注法阅读既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又发展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语文阅读课上巧妙地使用批注法,好比一双慈母的手,牵引着孩子在阅读的大道上蹒跚学步;又好比一张扬起的帆,鼓舞着孩子在思维的海洋中驰骋徜徉„„。因此,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在中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适当、适时地采用批注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之一。

篇2: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9-01

20世纪末,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新课改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并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去研究和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找到能充分体现当代高年级小学生特点,简单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当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清华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知上,从少到多,从朦胧到精通,从不知到知之;在情感上,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的更多,学的更快乐,学的更轻松。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增加的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的前提条件,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所以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把以往的“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而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其次,有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明确的人生理想,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实施有效性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准备制定清晰、简明、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中国的教育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堂气氛不活泼,师生互动性不强。而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使课堂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还有就是尽可能提高师生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合作、质疑、探索的氛围下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其次,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变。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愉快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更多的添加图片,以图片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短片,也同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组下,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ppt,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演示和讲解,这就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得到提倡。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完全是空洞的教育,不光扼杀学生积极性而且效率低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联系生活,打破传统的教室内教学,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把教学地点搬到野外,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同学们置身于生活中,置身于自然环境下,使学生在感受生活和自然地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关系到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篇3: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有计划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追求的教学成果, 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整节课的总体框架, 这个框架起着决定全局的作用。因此,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前提。

1.从三个维 度上制定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提炼出课文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二步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有效整合三个维度的目标, 这样既能防止三个维度的割裂, 又便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从学生的学情 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将学生的实情与文本内涵内化到自己知识经验中, 确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只有目标适合学生, 教学才会有效, 才能实现其价值。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为: (1) 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发生的变化; (2) 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 读懂引起黄河变化的原因, 从中受到启发;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说说治理黄河的主意, 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这三个教学目标不仅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适合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 而且指向性准确, 可操作性强。

3.从凸显语 文味制定教学 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 , 必须建立在对语文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言的习得, 注重语言实践, 回归语文味。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 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文章, 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 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再简练一点, 就是品味文字, 学会表达。教学中, 学生在文字感悟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大地的神圣, 体验到语文学习乐趣, 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扎实而有效的, 真正回归语文本色。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关注问题的价值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价值性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

1.问点要准 。“准”就是紧扣文章的主旨 , 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 理解文本中心障碍所在, 抓住重难点进行设问就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例如特级教师孙树群老师在执教《孔子春游》一文时提问:“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的? ”学生回答:“是围绕‘水是真君子’展开的。”孙老师接着问:“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 ”这个问题对初读课文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这时孙老师顺势引导:“孔子这段话, 一定让你想起某些诗句、格言, 再用心读读这段话, 在书上写你的联想, 待会交流你的体会。”孙老师在课文重点处让学生静心阅读, 动脑思考, 动手批注, 巧妙地启发学生,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这样的提问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问要有值 。“有值”就是教师的提问要有价值、有意义 。如果设计的问题仅停留在简单的思维定势中, 没有思维价值, 这样的提问就是徒劳的。教学中,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 在教《凡卡》时 , 我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 ? 联系爷爷处境想想 , 即使爷爷收到了信, 能改变凡卡的处境吗? ”这些问题紧扣文章中心, 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一种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教学 应该在师 生平等对 话过程中 进行。”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渠道。

1.借助想象 , 丰富学生与 文本的对话。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老师有两种, 一种是在你的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 使你无法来动;另一种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 就能使你直上云霄。”不难看出, 后者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 为学生对话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对话中自感自悟。如《雨点》讲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样子, 我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仿照课文句式, 说说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 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想象别具一格,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诵读感悟 , 深化学生与文本的 对话。就语文学习来说 , 学生的品读感悟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在反复朗读、咀嚼、品味中, 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意、所阐述的道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感悟,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文质兼美, 我搭建诵读感悟的平台,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深化文本内涵的理解。

3.利用资源 , 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 话。对话教学遵循的是互动、生成的原则,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知识背景和课内外的资源, 激活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 促使对文本产生多元解读, 在感悟中重建文本意义。如教学《梅花魂》时, 因为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 对老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托梅寄思的情感理解不深, 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定的思想火花, 这样师生对话生成的空间将更广阔, 对话更有效。

篇4: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就道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好处和阅读的作用,因此,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有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低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高等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方面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阅读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而言,其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为学生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对事物没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因此,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阅读。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比如,有写景篇、写人篇、抒情篇、叙事篇等,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当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本上选取几篇叙事类的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读完以后分别说一说这几篇文章在叙事上都有什么不同,对比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教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运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反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确切的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的范围和文章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指定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

二、教师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

教师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制订具体的阅读目标。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李时珍》,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在学生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上选取几篇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几篇人物传记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人物传记的故事都非常经典,一般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能够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教师在班级组织课文接力朗读活动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语文教师要多方面地对学生阅读的能力加强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在学习的时候,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课文接力朗读活动,选取一篇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组织学生接力朗读,让学生都参加,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多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开展接力朗读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关键。只有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对于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学生才会认真地去完成。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以及该篇文章当中所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积累語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摘抄文章当中出现的优美语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语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从多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红明.例谈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5(5):150-151.

[2]林琴英.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9.

篇5: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渠道,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读书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论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是顺应教学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仅是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良好保障,更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提高小学生的判断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找到高效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做出了改变,但是在教育的同时也会时常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待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过大

小学生由于还没有真正的踏入社会,因此对于社会中的一些事情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可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将教学目标设置的比较大,很多时候已经涉及到高中生才学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因此小学生对此听的比较模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2)部分教师对教材不够深入的了解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只是大概的看一遍教材的内容,随便在教材中勾画几笔,对于课上要讲述的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这种情况就会使学生对于教材内容了解的不够,不能很好的进行阅读学习。

2.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小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小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反而忽略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度,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很快的提高上去,进而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1]。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量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在讲课的时候为小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要将一些带有哲理性的问题与知识教授给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的核心,利用阅读就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相对比较浅显的人生观,明白社会中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认识一些生字、生词。同时,教师要要为小学生拓展一些课本之外的新知识,让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凭着自身的理解将文章复述出来,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2]。例如:在进行学习人教版小学5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先让小学生将文章深入的读一遍,然后为小学生讲解一下丝绸之路的背景,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对于一些未知的事情保持一定的探索精神。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小学生浮想联翩,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丝绸之路的情境。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为小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定浅显的认知就可以,如果再继续深入的讲解丝绸之路为我国带来的影响和相关局势问题,小学生就听不明白了,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想要小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阅读课堂,首先教师就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3]。只有小学生对阅读课堂感兴趣,在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创设情景教学,将小学生的思路带入到要学习的文章中去。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变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进行学习人教版4年级上册《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便可以找出几位小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将小英雄雨来的英雄气概表演的淋漓尽致。如果一些小学生对这个故事并不熟悉,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放映一个小英雄雨来的片段,让小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英雄雨来与日军英勇对抗的情景,然后小学生的学习劲头就被带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分角色朗诵文章,实现小学生感性到理性的升华[4]。在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小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想?”让小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大声的说出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听小学生叙述感想的同时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进而实行合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尽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发挥小学生的表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力引进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其实,在小学的阅读课堂中,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很多课外阅读都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很多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从课外的一些书中得出的精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适当的优化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小学生,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小学生是我国的希望,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都是需要小学生进行推动的,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6: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除教师本身的 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 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 会,谈几点看法。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 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 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 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 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 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 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 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激活学 生好奇心, 探究欲,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 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 准 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 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 感知――

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 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 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 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使 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 激发探究欲望, 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 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 兴趣。

(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 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 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 《碧螺春》 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 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 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 《

17、碧螺 春》

(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驱动力, 能 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 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 手:

1、精心组织准确、简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语言的组织非 常重要。准确、简略、并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教师是在问什么,从 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如果教师语言拖沓冗长, 反反复复, 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了不 应有的障碍,会使学生不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 也使学生无从探究。

2、精心设计富有思想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在提问时尽可能少用些 “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而应多问一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做”,“你是怎么 想的”等,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要建 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

要“跳跳才能摘到果子”。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则会选择放弃,如果 太容易,就激不起探究欲望。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和教学重点、难 点来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提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等局限, 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还没有形成主 动探究的意识,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改变教学程序, 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适宜的教学契机,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 让学生从所学的 知识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急于为满足学生的欲望 而立即予以解答, 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 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解决问题的点拨者、引导者。另外,教 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挑战, 向各种现存的答案提出问题, 向教师、教材提出 疑问, 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批评, 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 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并且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自主地 去发现探索。当学生头脑里的框框套套少了, 一旦展开思维的翅膀, 他们会有许 多令老师自愧不如的见解。

第四、组织探究性的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 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 相合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 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 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给予解决, 只有那些关于知识能力重要处的 问题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去解决。如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撞击点、学生比较关注的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 去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阅读教材和 思考 ,并在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组内同学间, 组际之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不能站在台前指手画脚。另外, 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得离题太远时,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在学 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要加以重点启发, 进行巧妙点拨, 把探究的机会再次留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探索, 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五、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并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认知 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 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面上的提高。评价时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学生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予 及时地表扬, 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

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也应及时指出, 并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自己弥补不足, 进而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歧 视,应以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 评价方法。

再次, 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可以在 课堂教学结束前设问学生:“你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你 认为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你们认为这堂课中哪一组表现得 最好?”等等。

最后, 教师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讨, 把探究的 热忱延伸到课外。如《秦兵马俑》这课内容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大 家课后去查阅资料后讨论一下:你知道兵马俑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兵 马俑的呢?”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 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同注重学生对知识面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 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转变。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 优化思维品质, 把教学过程变成 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再也不是僵化 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 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 互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 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 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 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 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 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语文课堂真正 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 有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思维的开启, 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丰富的语 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 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 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 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 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 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实施中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 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 “解放” 出来, 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 , 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 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 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 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 要在未来跟上时代, 就一定要不 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 为重要, 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 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 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 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 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 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 统指导, 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 借 “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 胆发挥„„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 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 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书目 :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理念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教研·教法研究》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篇7: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学生在校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 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而当今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常常伴随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那么, 有效教学

该从何处下手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 通过激发兴趣, 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强三到四倍。因此在课堂上充分采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积极性,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题入手, 开端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 开始设疑, 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探索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 要提高课堂实效必须重视开端的趣味性。

2.巧妙切入, 唤醒情趣。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语文教学要主则详, 次则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课文的重点, 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二、巧用电教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 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 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运用媒体,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案例】《庐山的云雾》一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 学生难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语言文字后, 我运用媒体将庐山云雾的特点清楚地展示给学生, 并配以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 使声音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的画面,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再让学生深入思考, 组织语言,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表达出云雾的成因和形成过

程。

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和再加工, 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图像表现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 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效。

2.运用媒体, 巧设朗读。

【案例】《庐山的云雾》第一段, 写人们观赏庐山的云雾及其感受, 语言美、意境美。怎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它的美, 读出它的美呢? 我播放了一段录像,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读出了对庐山的云雾的惊叹赞美之情。

思考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到内的吸收, 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 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电教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 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番茄太阳》 一文是篇颇为感人的美文, 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地理解课文内涵, 接受心灵的洗礼呢? 我抓住了课文的一条线索: 文中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 且意义不同, 而且意思一层比一层深沉, 令人感动。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很快理解了三个‚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但理解到这里只是明白了作者要说什么, 还谈不上真正的与文本交流。在学生明白这三层意思以后, 我追问‚:是谁创造了番茄太阳? ‛此时的教室里几乎要沸腾了, 有的说是明明, 这个名字是她想出来的;有的说是‚我‛, 因为是‚我‛将番茄太阳放在心里, 记录下来, 也许小女孩早就忘记了;还有的说是爸爸, 他很聪明的让自己的小女儿知道了太阳和番茄的形状, 是他最先把番茄说成太阳的……其实学生都有道理, 这种种见解合起来, 就是番茄太阳丰富的形象了。其实一个圆满的温情的番茄太阳是这一群敏感、善良的人们共同托起的, 他们用爱心创造出这个美妙的形象, 而后

由明明捧出呈献给读者。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 备课时, 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深入地想一想, 这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 哪里难以读懂, 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 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钻研教材, 然后精心设计教案, 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

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

综上所述,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充分把握一切契机,借助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是学习的乐园!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

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针对先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把备课重点细化,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

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备课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单指写教案、做课前准备、搜集教学资料,也包括教师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对于后者,我们如何进行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过,那就是读书学习。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灵性的学生,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阅读教学,从教学时间来看占语文教学总量的70%左右。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从这一层面上讲,只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有显著的提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得法策略。

读是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形成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一般来说,读的形式及其目的、作用主要是: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

——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

——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这里提及的‚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常伴随思、说、议、写等其他语文实践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得乐策略。

‚授之以渔‛后,教师的任务似乎已完成,其实不然,我们还要使之‚乐以渔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3、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4、善用鼓励的策略。

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可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如下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课前预习创设悬念。

2、课中设疑展示成果。

3、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学生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形式、点缀或猎奇。当然阅读客体——文本的品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鱼的方法‛,有了‚点金术‛,就获得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径,不仅一时得利,而且能终身受益。

当然,阅读方法因阅读目的和读物的特点而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不一而足。这些方法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科学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是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贯穿在这些方法中的一根主线则是善于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过的东西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人生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持续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而三维立体课堂是否和谐开展,三维目标是否能切实落实,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相关认识与教学手段也只是总结、提炼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还不成熟,仍需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地不断探索,使之更加完善 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体验是灵魂,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再次,注意情感的融入。即教师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其一,让知识回归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从而萌发其意识,进而真正地爱学。

其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三,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掌握规律,减少差错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秩序地观察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达到言之有序,思路清晰。二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

其次,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这样设计目标,保证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使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增长。再次,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4、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首先,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其次,要胸中有纲、腹中有书。与此同时分析众多知识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成知识链,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最本质的属性是工具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着这样的理念,立足语文的原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做减法,抓住语文的精髓和关键,努力务语文之本。那么如何进行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对文本的关注程度决定了有效性的高低。

现在的语文课中有不少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环节存在,教师用一些表面活跃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真相,让一些眼花缭乱的‚非语文现象‛填充了课堂,延伸、发展的过度发挥,让学生如坠云雾中。石群老师第一次试教时安排了想象鸟儿们会怎样应和,学生当时说得很热闹,但是对文本的理解却没有多少帮助。第二次试上就这一环节做了调整:紧扣‚倾诉‚呼唤体会其中的牵挂与深情,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接着关注情感表达的方式——拟人写法,进而领悟其中的爱鸟之情。如此设计教学,将语文的浓香尽情释放,还语文的原汁原味。我们在语文课中应该关注文本,关注文字、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上出真正的语文课。

二、课堂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性教学的体现。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应看到学生发展的过程,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好的过程,从初步感悟到深层次理解的过程。减少那些无效的呆读。石群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发展的过程得到了明显体现,学生从一开始的有所感到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画面,进而读好,这就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

三、阅读方法的渗透,是提高语文阅读课效率的保障。

一节语文课应该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读懂一篇文章。怎样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把握文章的结构,怎样理清层次,怎样读出文章的感情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虽不必节节课面面俱到,但我们必须有所渗透。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教师才能从耗时、低效的阅读教学中走出来。石群老师的这节课中 就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即:用心灵阅读、用真情诉说、用头脑思考。教师必须关注不同文本、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长此训练才能扎扎实实提升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

四、教师自我的超越创新,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加油站。

冷静的观望我们的不少公开课、展示课,有一种强烈的模式化倾向。大多都是让学生自渎自悟,然后交流讨论,指导朗读。‚木难成林‛,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走进了死胡同。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有一种自我超越和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这种模式,跳出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不同的教学方法入手,自主学习、情景教学、探究学习都可以运用,文眼、题眼、表达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大胆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百花齐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不是几句话能够涵盖的。只要我们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教学有艺术,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从空间看,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立体交叉成复杂的多边关系;从时间看,课堂教学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独立段落。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有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结果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上六个要素要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必须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将它们集合起来,融汇在一起。只有利用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初中语文课里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时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时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做文如同做人,有时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表演,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利用音乐效果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去感受意境美,也是一种有效方法。音乐与文学本来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视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侯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同时也要让学生具备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发性结尾,可以很好的达到目的。既发挥了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构建课堂教学艺术美

生活是创造艺术美的基础,艺术美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我们教师的生活无外乎就是学校、学生、课堂,构建语文课堂的艺术美,要有自己充分的个性,还要以情动人,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像那些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课堂,要兼顾到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知识背景,善于找出课堂内外的结合点,从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出发,从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所闻所思出发,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文课堂的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具有无穷的魅力。真正地体现出新理念倡导下的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得到精神的洗礼、智慧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方式,必须遵循学生认知思维的客观规律,与之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认知思维的规律一般是由感知-理性,这是一次飞跃,再由理性-初中,这是第二次飞跃。根据这条客观规律,教学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只有运用多种不同的、与认识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的内容转变成一种智能,使学生具有不拘一格的应变能力而终身受用。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的编辑、控制和传递于一身,为学习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极大地优化了学习环境。同时,多媒体的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协同性等主要特点可充分调动学习者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开发全脑的学习潜能,平衡人的发展,这些为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教师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体办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注重情景,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可以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还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文本。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虽然执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二)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如何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取得最大效果,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复述这一普通的教学方法在培养能力,促进积累方面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一、复述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无论学习阅读还是写作都应紧紧围绕教材,但现今的教学状况往往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后再将其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后,绝大多数并未被学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复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背课文,也不是简单地介绍课文大意。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人物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在记忆在基础上用自己的口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清楚流畅地说出来。因此,要复述得好,首先需要记忆,要记住一些重要的词语,记住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内容,这就迫使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看,口诵心记地读,这样,有利于纠正那种读书一掠而过的不良学风,树立扎扎实实的学风。

二、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字、词、句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而且由于当众讲述这一特殊要求,害怕出丑的心理也会驱使学生自觉去掌握生字的读音,正确理解词的含义。同时学生为复述时生动、流畅,就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并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字、词、句、修辞等语文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语文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效。

三、复述课文可以使读写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效性

语文教学,读写为本。读要读懂、读熟、读出意境;写是根据读书的意境,对文章的理义情法做到心神领会,举一反三。学语文,读是前提,是关键;写是目的,是归宿,只有读写运用自如才能真正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实践证明,抓住了复述,往往读写能力的提高就快。现在许多学生不愿意读课文,多数对写作望而却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读的要求不明确,写的准备工作交待不清楚,如果把复述与之有机结合起来,使这熔为一炉,成为一项富于创造性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将起极大的作用。

首先,复述课文可以更有效的培养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主题等整体感知。从这一点上说,便达到了培养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这比我们常采用的课前预习时出几道思考题有效得多。因为面对思考题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学生不费吹灰之力,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或有一定的难度,则学生一句‚我不会‛就全盘否定了教师的辛苦设计。而采用复述课文这一方法,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更有效的培养了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

其次,复述课文可以更有效的培养阅读的理解能力。因为要想复述好课文,就要多读,而理解的途径便是反复多次的阅读,仔细体味,瞻前顾后。因此,复述完成的时候,理解能力的训练目的便也达到了。而且,学生在复述时将课文的语言转化成自己语言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复述判断他理解文章了没有,理解错了没有。这样,教学时便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讲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的保证。

再次,通过复述方式中的摘要复述可以培养信息筛选能力。摘要复述,即在教长的材料中和一组材料中摘出其中一部分进行简述。摘述什么,摘述多少是摘要复述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摘要复述定位在捕捉文字材料中关键性的词、语、句等相关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复述时尽量做到简明、连贯。如,学习《藤野先生.》。在复述中,学生重视中心句,摘要复述,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地点或情感等变化,理清了文章的线索。

第四,在复述中通过详细复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详细复述,要求学生能够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句子。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准确地运用动词,描写中生动的形容词、副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在通常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提炼后分析法、删词或换词的比较法等。虽然这些教学方法有自身的长处,但是它让学生陷入的是被动的思考中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例如在教读《端午的鸭蛋》一课采用了复述法。首先,我要求学生在自读、互说的基础上详述描述鸭蛋特点的段落。然后,全体学生对照课本评议,便立刻找到漏掉或复述不恰当的词语。如复述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时漏掉了‚吱‛字。我趁机提示并发问:‚吱‛忽略了好不好,为什么?‚学生们便积极的参与思考,得出句子既绘声又绘形的描述了鸭蛋油多好吃的特点。

再有,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是有据可依的,课文的语言已为复述者提供了一个榜样,或者说一种模式。所以可以说复述课文就成了提高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话能力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可以使学生慢慢地醒悟到‚这样的语言‛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应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而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是典范之作。当学生明白了这些文章语言→思想,思想→语言的过程后,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便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复述课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好的途径,那么如何做好这一训练呢?除了学生钻研教材外,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启发作用,并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层次。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段开始,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复述不下来,可多读几遍,越练遗忘就越少。在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打起来后,就会慢慢放开,由‚死‛到‚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如改变句子结构,删去一些不大有用或过难的东西,长段可以缩短,进而完成全文复述。如果时间较充足,可以在口头复述的基础上,再用笔头复述一下,这样做可以加深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更重要的,复述课文要长期坚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来抓,抓出实效来。学生都崇尚能说会道的人,一个学生能有声有色地复述课文,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敬佩,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个激励。对每个学生的复述,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指出优点,肯定长处。学生有了成就感,语文的兴趣来了,课堂效率一定会有很大提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每天要面对这不同时间出现的课堂40分钟,但怎样在这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其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

真正干好一件事情,要的是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让他们在40分钟之内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靠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在枯燥和单调的书本中索求知识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给与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老师。1.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根据注意力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自学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工作或学习中,如果只凭无意注意去完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一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力就会分散,使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相反,如果只凭有意注意去完成,也会感到难于持久,因为长时间紧张的意志努力容易使人精神疲倦而注意力松懈。那么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证,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我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坚决制止。不然受影响的不只它一个,会是几个,还可能波及整堂课,甚至养成不良风气影响其它课的正常学习。平时注意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除了对不良现象严肃批评外,关键在于不给调皮学生留有捣乱机会。当遇到要有违反纪录的现象产生时,一般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把不良的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纪律是严明的,但是课堂气氛是活跃宽松的,鼓励大胆思考判断表达独自见解,课上发言积极,在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来启发引导学生,会学习,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学习范围,暂留课下思考讨论,再利用自习时间分析讨论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作业问题,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下不得不完成。为了让他变被动为主动的,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确定今天应该完成那些作业。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若遇到易混淆的知识时,利用平等的语言去交流信息。如:‚你看我的想法对吗?‛这种语言的运用可激活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很想与老师辩论一番。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多向的,全方位的。2.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一次《我们和我》一文时,我邀请学生一起做游戏,一双筷子与一捆筷子的力量。在游戏中,同学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也急于去探讨我们和我的关系。这样便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3.点面结合是提高整体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人的智商差别不大,对待差生首先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之间的差距,帮他们分析差的原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帮他们寻找学习的方法。其次,找时间补习,要抓重点,抓关键,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我们也能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第三,时刻不放松对它的教育,不可再掉队,真正从差生中解脱出来,同时让他们知道大家相信他们,使他们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转化这类学生对面向学生影响很大。对于"高材生",时刻帮他们寻找追赶的目标,不骄不躁,不满足于现状,使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时常为他们准备点不容易‚吃的小菜‛。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

二、灵活运用教材,全身心投入教学

干任何事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要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明确大纲要求,大胆地根据教育对象改动教材顺序,灵活教学,从学生听课的神态、发言得到反馈信息,果断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如字词认读。在高声朗读每篇课文的基础上,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掌握不准的字词、课文有关的注释和词语表等,以查字典、抄写词语、在课本上做眉批和注音等方式,达到在特定语境中进行音、形、义的辨认。例如翻阅到该单元中‚钦差大臣‛一词时,同学们指出其中‚差‛字有四种读音,并联系‚差强人意‛一词的读法及含义,既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知识。

三、重视集体影响与重点关注的课堂效果

不论什么样的学生当他融于集体、融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时,会比他独自面对老师的辅导接受起知识来要扎实、快得多。当他独自面对老师无环节的教育指点时,往往会因为环境、条件的不适应,造成心理紧张,使得思维僵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好。所以尽量不给个别学生补习,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集体的积极主动热情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多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无效劳动。

总之,课堂40分钟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调动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有效方法途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篇8: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师生双方都能够遵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有效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人们对于教育价值的需求与期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得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1.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所以教学目标能够实现是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乐于阅读学习。学生只有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课堂才会真正的活跃起来;3.教师能够热爱阅读教学。通过自己的热情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投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预期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没有学到预期的教学内容。阅读中包含了大量的字词和句法,小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难以集中,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感。即使教师很认真地教了,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学到知识和内容。还有些情况是教师还来不及教,没有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导致一些知识点学生压根就没有学过;其二,学生没有学会教学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点,教师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学生也认真学了,但是却没有真正“学到”,学习效果不佳。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迫切渴望都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心理上容易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对教学内容漠不关心,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语文阅读本身是一项比较费时费力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对阅读没有兴趣,课后更加不会主动阅读。实际上,教师课堂上所教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是需要课后去巩固加深的,只有在课外主动去阅读学习,展开拓展训练,才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热情减退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容易产生疲惫,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教师不爱教学,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提高,课堂教学形式呆板程序化,课堂互动环节较少,没有以学生为主体,造成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难以提高。教师自身没有加强专业素养的提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也没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落后。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阅读教学步骤,保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步骤中必须要包含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四大模块。想要保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重点关注教学步骤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明确具体,而且是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以基础为主,不能一味地追求“独创性”,而忽视了“打基础”的重要性。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拓展训练;再者,教学方法要参考教学情境,通常使用较多的方式有: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练习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师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最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去评价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不能一味地鼓励,而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分层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年级阶段来进行划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逐步提升难度。例如,可以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阶段,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分层教学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低层次的要保证学生能够“读懂”,中层次的要保证学生能够“读好”,高层次的要保证学生能够“乐读”。实际上,这也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角色,也是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的人。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当重视起来,国家通过国培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教师个人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的自我培养是重点,教师自己必须要将不断学习提升作为职业生涯的目标,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够满足新时期阅读教学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很难获取到丰富有效的知识的,也很难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探究阅读来体现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上一篇:联欢会家长代表发言稿下一篇:白求恩医学院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