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2024-08-01

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共9篇)

篇1: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农村基层组织是乡镇工作全面开展和战斗力提升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乡镇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又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沙溪镇党委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这六个字,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踏踏实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立足实际,进一步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非公党建覆盖率,重点做好后进支部整转工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镇党委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寻找单位、企业与欠发达村结对,对已经结对的单位,加强后进村与结对单位的联系。实施项目带动,在同等条件下,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在薄弱村落户,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后进村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村级班子换届后一年,正是村干部集中精力,为民办实事、出成效的关键一年。要做好离任干部思想稳定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结果,大力支持新任村干部的工作。要做好村级班子素质提升工作,坚持现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村干部素质,增强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要做好后备干部管理工作,重点加大镇内及各村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

规范程序,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员进出口工作。以党员中心户活动为抓手,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单元的“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将党员教育落实在最基层。严格落实分色预警制,促使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广宣传、树典型,吸引优秀党外人士向党组织靠拢。立足实际,深入实施党员管理分层亮分制,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整合原有资源,将党员中心户活动、党员设岗定责等结合,使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内容更丰富、饱满。坚决把不合格的党员疏通出党,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争创,进一步做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农村实际,要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党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深化“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进一步整合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村情民意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网络等服务资源,建立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拥有丰富服务内涵的全覆盖便民服务网络。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健全服务机制,使党员“一句话承诺”、村两委服务承诺、党员干部帮扶结对制度等得到有效落实。

明确定位,进一步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党代表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党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使我们真正将“党是为老百姓办事”具体化。在工作中,要完善党代表工作室的功能和各项制度建设,确保党代表工作室工作正常化,将党代表工作室

建设成为宣传引导平台、接待联系平台、建言献策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引导示范平台,成为党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创先争优的新渠道,使党代表不仅“会上负责”,而且“会后尽责”,建立党代表的威信。

篇2: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在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0日)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孔祥华

同志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和学校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学校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牢筑工作根基,不断提升我校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被评为第八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活动月优秀组织单位的10个学院,以及获得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共青团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大学生思想引导优秀案例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在辛勤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表示诚挚的感谢!

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始终强调学生工作和学团干部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大力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生处、团委和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把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完善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活动 方式,激发组织内在活力,增强组织有效功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具有学校和各学院特点、特色的好做法好经验。

在总结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汇总印发了典型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刚才,计算机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学生党支部、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班委会、传媒技术学院2008级5班班委会、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9班团支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08级3班团支部等8个单位的代表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听后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工作,充分肯定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各单位以及全体学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方向,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形成了真抓实干、生机勃勃的工作态势,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发展。围绕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级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和规定,规范指导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各学院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推出多项举措和配套措施,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在不断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中,逐步建立并规范了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加强以‚培养教育、党员发展、支部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党建体系建设,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定期评选优秀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班级建设上,推进班级规范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目标、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着力培养班级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努力实现‚让每位同学在优秀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团支部建设上,科学规划指导团支部建设,规范实施‚三会一课‛制度、按期组织开展团支部换届工作,严格执行团支部达标升级,定期举办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月,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特色团支部创建等活动,尝试推行在公寓、学生组织、网络等不同领域建立团支部,强化团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以实施‚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项目为重要契机,通过项目立项、示范点评建、重点项目推进、团日活动竞赛等载体狠抓基层,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了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发展。

(二)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增强学生基层组织活力。一是加强‚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各学生基层组织和学生干部加强学习和研究,围绕学生发展的新期待,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阵地、提供新帮助、打造新亮点,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贴心服务。二是在各学生基层组织中,以‚扩大组织覆盖,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员、团员意识,发挥优秀学生带头作用‛为目标,结合专业实际和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聊大先锋‛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树典范、担责任、做贡献、助成长。三是在学生基层组织中,大力倡导‚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依托多样平台,整合阅读资源,提倡班级阅读、宿舍阅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支 部、书香学院,进一步优化‚勤奋学习、刻苦求知‛的院风、班风和学风。四是抓实抓好《团支部发展记录》,班团干部定期述职,班级、团支部‚1+1手拉手共同成长‛等载体,开展‚基层组织活力工程‛建设,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组织倾斜,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它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校团委报送的两项团支部活动典型案例入选2011年6月团中央编写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

(三)积极拓宽工作阵地,凸显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为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学校实施了‚机关处室干部联系基层活动‛,组织学校机关干部走进学生班级、团支部和学生活动场所、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校党委书记李喆、校长马春林经常走进学生中间谈心教导,李喆书记还与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建立了长期联系,担任该班的‚名誉班长‛。全校学团干部开展了‚走进基层、走进青年——学团干部恳谈日‛活动,用真心、真情联系服务学生。不断强化校、院两级党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学生干部成长论坛等阵地建设,扎实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百千万’优秀学生培养工程‛,培养锻炼优秀学生骨干。2011年上半年,学校团委选聘了42名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骨干担任了校、院共青团工作助理,使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成长。同时,我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各学生组织,创新实干,充分发挥作用,竭力服务同学,近年来开展的‚学海导航‛、‚关爱行动‛、‚挂职锻炼‛等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农科技社、九歌文学社、E通科技社团等特色社团在全国高校社团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月、阳光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学生锻炼发展的广阔平台。据统计,仅2011年就有730多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近年来,学校涌现 出了‚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数学科学学院张翔,‚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生命科学学院陈之海,‚优秀援外志愿者‛文学院陈秋月、农学院张鲁,多次获得大奖的传媒技术学院董潇君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涌现出全国、全省先进班集体,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群体,国防生军中朝阳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先进群体。2011年,全校有3个学生党支部、95个先进班集体、114个优秀团支部,26个社团受到校级以上表彰。这些都体现了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

二、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29785人,其中学生党员2625人,团员28212人。设有学生党支部89个,班级、团支部765个,公寓、网络等新型团组织127个,校、院两级社团181个,学生宿舍5407个,各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3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活跃的青年活动的群体组织。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发生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等明显增强。这些变化和特征在青年学生身上同样明显地体现出来。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就业多样化、生活时尚化、追求个性化以及学生数量多、生源复杂、辅导员职数少的现实状况,学团战线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表现为三个矛盾:(1)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与学生新的聚集方式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改革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影响下,以班级为主体的传统的学生聚集模式受到冲击,在社团、网络、青年自组织等新 的学生聚集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面临挑战,组织设置模式需要创新。(2)传统的基层组织工作内容和方式与学生多元化需求多样性特点之间的矛盾。一些陈旧的内容与方式已经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增强。(3)基层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实际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地融入青年思想之中,是学生基层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基层组织需要着力探求新方法、新载体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教育、引导、团结青年学生,把上级党团组织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学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团工作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的职能,是学团系统更好地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学团组织内涵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又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既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又要求真务实、扎实肯干。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学团工作的基础工程和生命力工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创特色、重实效,努力实现学团工作创新发展。

三、科学规划,扎实实施,全力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一)准确把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服务学生,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扩大组织覆盖为基础,以增强组织活力为牵引,以强化组织管理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经过不懈努力,使学生基层组织设置更加合理,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规范,环境更加优化,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突出,功能发挥更加充分,逐步构建起与学校育人目标相适应的工作发展体系,形成推动学团工作不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努力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着力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积极争取在条件成熟的高年级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落实‚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在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中探索成立‚临时党支部‛,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巩固吸收‚全国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成果,在进一步抓好传统班级团支部的基础上,按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方式,积极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和聚集地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建立兴趣型、共需型、活动型团组织,作为传统团支部的有意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

二是着力激发学生基层组织内在活力,实现学生基层组织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在工作设计上尊重青年学生、立足青年学生、为了青年学生是激发基层学生组织活力的根本方法。要尊重青年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强化他们的自觉参与,注重他们的内心评价。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善于运用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方式、语言风格和逻辑开展工作。在贴近学生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学生由观众型转变为演员型,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从‚命令执行模式‛转变为‚自助菜单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学生组织在凝聚思想共识、建立核心团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上不断激发内在活力,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整体活跃,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基层组织的影响就到哪里‛。

要真正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这两个突破,需要我们付出积极地艰苦地努力。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其服务学生发展功能最大化的路径和方法,努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基层组织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生基层组织的关怀下,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收获成长。

(三)健全完善三个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学校有规划,学院有合力,基层有落实的工作格局。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推进。要将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学团整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统筹学校、学院、学生基层组织三方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协同效应,形成学生基层组织共建共进工作体系,形成党、班、团以及社团组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局面。二是进一步健全学生基层组织的考核激励机制。学生处、团委要把更多的视野转向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各学院和辅导员、班主任要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用到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生身上。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健全完善各类学生组织工作条例,各类考核实施细则,各类激励奖惩规定。修订《聊城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纲(第二课堂)》,坚持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各类行之有效的达标升级等考评办法,适时实施学院学生工作全面考评体系,实施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工作,大力培养选树基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榜样、带群体。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关键就是发挥好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从教师队伍,也就是我们学工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就是要强化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事实告诉我们,有没有一颗真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心,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能否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有没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没有过硬的工作本领和领导艺术,是能不能做好基层工作的试金石。我们每一名同志,都应当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以优异的工作成效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学生的期盼。从学生骨干队伍,也就是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主的群体来说,这是一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生骨干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可以说,抓不好学生骨干队伍,就不可能抓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要高度重视选好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班长、学生会主席等主要学生干部,真正使他们成为学生的标杆。要教育引导每一名学生党员争做一面旗帜,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个模范,每一名学生干部争做一个表率,真正培养一批 又一批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厚、带动作用好的学生骨干队伍,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贯彻落实好。

(四)重视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学生基层组织要旗帜鲜明地用正面主流思想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基层组织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沿阵地。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潮流,青年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要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学生。健全学习教育机制,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学生基层组织‚理论引领思想、实践引领成长、典型引领人生‛的引领行动。要借力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党校团校、理论社团、红色网站等阵地,网络、手机、微传媒等新传媒,强化学生基层组织在网络、社团、公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做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建设的中坚力量。班风、院风是一个班级、一个学院的风气,体现出的是这个群体人的综合素质、团结程度、集体实力与外部形象,展现的是这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凝聚力与向心力。学风是学生群体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班风、院风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风、班风、院风是教育的力量,又是教育的途径。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形成巩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正在全面落实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学工战线和学生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意识,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是对学生培养教育主渠道的意识,坚持把围绕教学工作中心谋划、设计、开展大学生工作,作为学生 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坚持把关心学生专业学习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毫不动摇地狠抓学生学风建设,强调课堂教学秩序,严肃考试管理和纪律,大力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创建‚书香学院‛、‚书香班级‛,进一步形成以勤奋学习、刻苦求知为主旋律的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和校风,让‚学在聊大‛的美誉和影响力更为广扬。

三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高校校园文化,既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基层组织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培养校园文化精品,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引导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理念、高尚人文精神。要按照‚高品位、有特色‛的要求,以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素质拓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平台,更好地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学生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促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安全稳定无小事。多一份关爱、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就多一份安全,校园就多一份和谐。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要时刻抓在手上、绝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学生基层组织扎根于学生之中,是学校、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服务学生的窗口,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表达诉求、引导舆论、排忧解难、安全教育、秩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骨干要当好同学的政策制度的宣传员、班情舍情民意的调查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安全隐患的信息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阵地意识,守土有责,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 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酿成大事,坚决防止发生小事不管或因小事处理不当而酿成大祸的事情,坚决防止发生危害校园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同志们、同学们,校党委书记李喆强调,‚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全校上下要树立全员育人育全人的办学理念。‛他希望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生存。‛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基层组织是做好学团工作的源头活水。全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工作根基,对做好今后的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抓实干,创先争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本科大学的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1 认真筛选主推技术和科学编制项目方案

近年来, 莒南县奶牛、肉羊养殖得到了一定发展, 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如养殖数量相对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所占比重低、散养占一定比重, 养殖品种差、养殖技术水平低、养殖设施设备简陋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2014年畜牧局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 提出了“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 充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 实现由传统的以生猪、家禽等食粮动物为主结构向以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结构转变”的工作方针。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思路, 全县确定了以荷斯坦奶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主导品种的推广养殖为重点, 以牛羊混合日粮配制与节本增效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主要推广内容的项目实施方案。优先安排原来没有承担项目享受补贴的2家奶牛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家肉羊养殖场作为示范基地场, 并按照养殖规模筛选了10户奶牛养殖户、20户肉羊养殖户作为示范户。

2 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筛选确定7名项目技术指导员和各乡镇防检所技术人员配合指导, 县乡指导员按照任务分工, 做好了日常技术指导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征订了《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 于11月12日召开培训会议, 发放了手册、示范场户铜牌, 为3家基地场安装了示范牌, 会上还发放了《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程》、《羊用配合颗粒饲料饲喂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等相关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培训资料。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参加考察, 同时进行培训。

3 规范项目管理

篇4: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整合执法资源。提升执法效能

(一)整合机构编制。一是科学合理整合工商所布局。根据监管执法实际需要,坚持以经济区域设所的原则,继续调整工商所的布局。实行“小局大所”,对全系统工商所机构建制进行调整、撤并和重组,工商所由738个减为534个。进一步整合重组工商所布局和监管区域,重点解决部分工商所事权划分不清,县城设所过多的问题。二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按照小局大所、精局强所和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强工商所的人员配备。在全省工商所全部升格为副科级后,整合人员,充实基层工商所,要求除偏远地区外每个工商所达到10人以上,确保一线有足够的执法力量,实现工商所职能分工、人员组合的最佳整合配置。三是统一明确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工商所岗位设置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设立登记注册员、案件主办员、巡查监管员即段(片)长、法制监督员等岗位,建立岗位评价、考核、聘任机制,根据工作岗位和人员专长,合理安排人员上岗,实行AB顶岗制。在内外勤人员力量的分配上,突出监管工作重点和主要方向,即巡查监管、执法办案工作应一岗多人重点保障,以切实保证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内勤工作可多岗合并,一岗多责。工商所工作岗位实行聘任制,工商所长、政治指导员、副所长由市县区工商局组织实施聘任,工商所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由工商所长组织实施聘任。明确聘任人员岗位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管理。

(二)整合执法职能。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印发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扎实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商所工作水平意见》,《意见》按照事权与职权一致的原则,一是界定了工商所基本职能。即:工商所应以建立经济户口为基础,以巡查为重点。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办案,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工商所基本职能概括为准入职能、监管职能、执法职能、保护职能四大部分,并明确工商所工作职责。二是明晰工商所执法权限。在省局制订的《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的规定》和《关于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商所执法权限的定位,扩大了工商所的执法办案范围和权限,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执法重心下移,统一规范向工商所授权行为。以最大限度发挥工商所的执法主动性和执法效能。

(三)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工商所日常监管执法机制,是实现工商所监管职能到位的有效形式。省局下发了整合执法力量。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工商系统执法办案主要依托检查大队和工商所,机关业务部门一般不再办理适用于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较好地防止了因职能交叉,发生多头执法和越权执法的现象,使工商所的综合监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2005年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办结案件27700件,入库罚没款7359万元;2006年工商所办结案件28853件,入库罚没款7473万元。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工商所监管执法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基层监管新方式,将基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向深层次推进。我局确定了全面推行“以实行片区段(片)长责任制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以工商所规范达标为主要载体,以长效监管为主要目标”的基层监管新方式。

(一)推行辖区段(片)长责任制。坚持“辖区管理、主动巡查、动态监管、综合执法”的原则。规范“监管区域制、监管片(段)长负责制、监管职能集中制、监管活动巡查制”的运作模式。一是建立“属地监管,科学划片,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岗位责任机制。工商所在工作人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在监管人员分工上以路(区)设段(片),以段(片)设岗、以岗定责,将大片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路段),每个片区(路段)指定一名片(段)长负责日常监管巡查,对片区(路段)实行“五定”管理,即定片区(路段)、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把路段(片区)的巡查、监管、执法、服务工作等细化、量化,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互动巡查,巡办分离,内外协作,运作规范”的巡查监管机制。工商所充分运用基层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段(片)长与内勤、窗口之间的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内勤、窗口人员及时提供市场主体变动情况,及时移交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段(片)长及时认领新增的市场主体,并拟定监管级别和定费标准,及时向内勤、窗口人员反馈市场主体的动态记录以及消费者申诉处理情况。在日常巡查中对人员较少,监管区域大,市场主体较分散的农村工商所,实行互动巡查,交叉协作办案制度,即由相邻的两至三个片长组成联动巡查小组,巡查监管责任由所在片长承担,巡查资料由所在片长录入和归档。查办一般程序的行政违法案件,由相邻的片长承担案件主办员,所在片的片长为案件协办人,负责案件的查处,案件终结后,由案件主办员负责录入案管系统和对受处罚当事人进行案后回访。对人员较多,市场主体较集中的农村工商所或城区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实行互动巡查。巡查办案分离。由相邻两个或三个片区片长组成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由工商所所长或副所长挂钩负责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本片区巡查时挂钩负责的副所长或相邻片区片长即承担案件主办员职责,共同实施巡查执法,段(片)长不直接参与本监管辖区案件的查处。在巡查中发现需依照一般程序进行立案处理的案件线索交由行政执法组(或办案组)的案件主办员立案调查:三是建立“综合整治,联动办案,统一执法。形成合力”的执法办案机制。在日常巡查监管中相邻片区的片长相互配合对片区简易程序案件进行查处,主要侧重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并针对监管难点、重点,在负责本片区的案件主办员组织下,联动相邻片长,实行跨片联合行动,主要侧重事后监管,同时,工商所也根据中心工作适时组织辖区范围内的统一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确保监管职能到位,主要侧重对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以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建立“目标量化,失职追究,综合考评,绩效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工商所具体划定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量化考评细则。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

人员,实行行政问责。同时,把工作责任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施奖优罚劣,实行绩效考评,即县级局对工商所、工商所对段长实行监管、执法、服务、内部管理等全方位的考评,层层签定责任书。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完善以企业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方式。实行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所面对量大面广的各类市场主体而采取的一项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过去,实行市场巡查制,工商所要么户户必查忙应付,流于形式:要么巡而不查、查而不纠,做表面文章:要么只查个体户,不查企业,巡查不到位;要么以收费代替巡查,走走过场。我们按照“教育引导为本,制度规范在先,巡查监管到位,违规查处从严,信用披露锁定”的要求,探索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开发运用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和“四级三星信用监管系统”,全面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完善的“经济户口”信用档案,分别采取“三种距离”实施四级三星分类监管,按照企业类别实行日巡查、月巡查、年巡查。同时,推广工商所办公平台和移动办公巡查系统,通过无线上网的形式,直接把巡查信息输入到日常工作系统,使监管手段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有效地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执法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监管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监管网络化,提高基层监管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们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第一位,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执法领域的运用,大力推进以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建设。积极构建综合监管信息化网络,运用科技拓展执法手段、增强执法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先后开发应用了工商综合业务管理、工商所经济户口管理、案件管理、办公自动化、法律法规库查询等软件。在完成了省一市一县一工商所四级联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又开发建设工商所办公平台,工商所能够综合运用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和案件管理系统,对辖区市场主体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日常工作电脑化、信息传递实时化、内部监督在线化、绩效管理公开化”,使工商所整体工作达到了“三个提升”的效果,即在管理对象上从对市场主体的单一监管提升为对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的双重监管,管理手段上从单机式管理提升为网络化管理,管理方式上从单项管理提升为综合性管理,实现了对经济户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使经济主体始终处于工商部门的长效监管之中。

(四)推行行政指导制度,促进和谐监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们坚持规范与和谐相统一,按照“立足职能、全面导人、因事制宜、和谐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日常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指导柔性管理方式,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执法环境。在具体行政指导工作中推行“工商所能、企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借助社团和中介机构等外部专业辅助力量,努力在实现职能到位和政府、企业、群众满意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增强人性化服务内涵,全面推进企业规范发展。基层工商所按照《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建立登记事务助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工作机制和台账。推行“一所一项目”的方法,把行政指导自觉地贯穿到工商行政管理全过程,做到行政指导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突出基础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一)扎实抓好工商所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前由于长期担负着市场建设的繁重任务,把大量资金投人市场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不足、简陋的情况,严重影响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工商事业的发展。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以全省急需建设和改造的136个无房、危旧房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为突破,积极向省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沟通,全省136个工商所办公用房问题由省政府全面解决。一是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省政府先后召开四次专题会议,针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问题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确定了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经费、建设用地和相关税费减免等具体事项。随后省工商局、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省领导始终关注、经常过问并亲自督查落实这项工作的进展,要求加快基层工商所建设步伐,用2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工商局,专门组成4个工商所建设调研督查组深入29个县、38个基层工商所开展调研督查,并主持召开全省基层工商所建设现场会,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加快工商所建设进度。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积极支持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发改委、财政厅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各级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部署工作、经费保障、审批建设项目、审批闲置资产盘活等各项工作上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经费保障上:根据《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工商所建设所需资金近1.2亿元,由工商所所在的设区市和省一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省里承担的资金总计8430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设区市政府承担。同时,采取按工商收入超收比例拨补,工商收入超额部分按比例拨补省工商局。在建设用地上,全部实行行政划拨,征地费用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解决。在建设项目审批上,相关审批部门按照政府要求,本着“特事特办、能快则快”的原则,尽量缩短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限,有力地保障了工商所建设进度。在税费减免上,对工商所建设中涉及属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关税费,采取免收或先征收后返还等不同形式给予减免:对用于弥补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闲置资产处置涉及到的有关税费,采取按比例返还土地出让金、减免营业税等形式予以返还,弥补了工商所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全系统上下齐心扎实推进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局党组将136个工商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会议解决工商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局领导按分工深入基层工商所调研督查,协助协调当地政府解决资金来源、建设用地、手续审批等各种问题。并实行工商所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各部门分工,落实选址、征地、报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各项责任到人。排出各建设项目倒计时时间表,适时跟踪通报建设进度,每月一督促、每月一检查、每月一落实。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住房建设资金26994万元。

(二)执法装备保障水平逐步适应监管服务需要。省局采取“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对基层建设的重点投入,有计划逐步地改善了工商所的执法装备和生活条件。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执法装备建设资金6021万元,不断提高执法装备保障水平,使工商所达到执法装备精良,办公设备齐全。基础设施配套,行政保障有力的要求。做到“四有”,即:所所有房子、所所有车辆、所所有简易检测设备、人人有电脑。目前,全省系统工商所共配备汽车556辆,电脑4135台,人机比例达到1:0.9。全省系统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的办公场所和执法办案设备均做到功能齐、装备齐、设施齐:有多功能演示系统、每段有一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每人有一台电脑,并设有约谈室、健身房、阅览室、休息室、食堂等配套设施。

四、推行规范达标,提升规范化水平

(一)推行分类达标考评制。全面提升工商所规范化水平。为增强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分级分类的工商所规范达标考核评价制度,全省工商系统规范达标工商所考核标准划分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和“规范达标工商所”两个类别。自2004年起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规范达标工商所”按照《关于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2005年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创建活动。“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创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工作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到2005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14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有70%的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到2006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全省工商系统全部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推动了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篇5: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打造学习型机关

日前,X编办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召开专题学习会,鼓励全办上下多读书、读好书,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是依岗定责促勤学。通过依岗定责进一步强化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要求,根据不同岗位实际和党员个人情况,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成效列入党员的岗位职责,并进行公开承诺和评议考评,评选党员学习标兵,将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带头学习提高”的要求具体化、责任化,有效增强了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是创新方法促乐学。将创新学习方法贯穿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各个方面,增强学习对党员的吸引力。改进集体学习方式,将学习与务虚研讨相结合,深入研究当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深化学习成果;改进个人自学方式,探索在线学习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党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激发党员学习的兴趣。

篇6: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鸦滩镇党委紧紧抓住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会议精神,以“一迎双争”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全面落实“153”工作法,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以“培育党建品牌,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特色亮点。镇党委结合我镇实际,通过多方调研、集体讨论,与党员议事会相结合,创新推出党群议事“153”工作法。“153”党员议事工作法,通过解决具体实事,充分发挥本区域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职党员的参政、议政、监督作用,充分保证了党务、村务公开,保障了村民利益。“153”工作法的贯彻落实将为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党群议事“153”工作法已经在我镇15个村顺利实施,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花河村的道路建设工程、望河村的支渠清淤工程、三联村的“长藤结瓜”工程,按党群议事“153”工作法实际操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镇党委成立了党群议事“153”工作法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将党群议事“153”工作法打造成我镇的亮点工程、精品项目。

——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重点任务的全面落实 按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工作要求,重点以切实做好后进村整顿转化提升、村干部管理考核和培训、培养发展党员、村级阵地利用等。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责任制。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一起部署、同步推进。二是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解,细化工作措施,对重点工作定目标、定责任、定进度,狠抓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项一项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体现时代要求。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加强基层组织,抓好领头雁是关键。鸦滩镇党委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各村书记、主任赴苏浙皖学习考察,开拓领导干部视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求每人撰写学习考察心得体会,作为未来发展的纲要和抓手,向落后面找原因,向发达地区找答案,将心得体会。开展二级机构竞争上岗活动,中层职位竞争上岗是鸦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事制度的重要举措,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推进我镇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召开在党员干部春季培训班动员大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会上镇党委副书记何海明做了农建工作报告,并邀请花河村、三联村、鸦滩卫生院、广电网络中心等单位的党(总)支部书记就党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将考察心得体会、竞职演讲稿、交流报告汇编成册,形成一整套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材料,供大家交流学习。

——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薄弱环节有效加强

篇7: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宜黄县创建“活力党小组”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宜黄县积极探索创建“活力党小组”,不断完善农村党组织网络,延伸组织触角。目前,已在全县139个行政村共建立烟叶、制种、油茶、毛竹、蔬菜、特色养殖等活力党小组630个,激发2700多名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互补、联动和“双赢”。

——优化组合,党旗引领。一是科学设置党小组。打破传统的以地域或党员数量为标准设立党小组的模式,按照“就近、灵活、务实”的原则,根据党员能力、分布和产业特点等实际情况,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基础,把村党小组设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上,把党员组合到不同类型的党小组中,形成“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格局。二是抓好活动点建设。规范党小组活动点建设,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有统—的活动标牌,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实现与计生中心户、综治中心户、百姓知情户、户代表议事点、党员示范户相结合,使党小组活动点成为议民事的“集散地”、聚民心的“连心桥”、帮民富的“桥头堡”。三是“双推一选”配强小组长。采取群众推选、组织推荐、党内选举的办法,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配到党小组组长岗位,带动其他党员发展特色产业。将党小组组长培训纳入村组干部培训规划之中,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推行交叉轮训,形成教育培训合力,不断提高小组长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两管三评,百舸争流。“两管”,即组织管理、自我管理。各党小组织根据村“两委”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承诺,签订承诺书,1

细化目标、量化任务、责任到人。建立“集中加分散、课堂加实践、辅导加交流、菜单加互动”学习机制,搭建党员夜校、田间课堂、短信平台、QQ交流群等经常性学习教育载体。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记民情日记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积极实施“先锋创绩”活动,开展便民网络代理服务、结对帮扶入户服务,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三评”,即群众测评、同级互评、支部考评。围绕经济发展指标、党建目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群众满意度和创新工作,将党小组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分类排队,实行动态管理,对党员干部从德、能、勤、绩、廉以及遵守纪律、岗位工作等进行考评。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群众进行季度点评、半年初评、总评,督促抓好落实。对考评中排名靠前的党小组和党员,推荐参加上级党组织的评选表彰,对符合条件的党小组长,优先推荐为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通过“两管三评”,全县已打造产业专业村79个,专业村从业农户达2579户,其中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烟叶、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村39个,发展毛竹、茶叶产业村26个,发展高山蔬菜、虎纹蛙、百合等特色种植产业村15个,各党小组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态势。

——搭建平台,千帆竞技。一是搭建议事平台。各党小组每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作为“群众说事日”,组织党员干部到各自所联系的村小组,围绕村里生产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稳定、抗灾救灾、计划生育及惠民政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面对面地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怨。同时,各村在党务公开栏中开辟群众点题专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群众说事日”,全县2700多名农村党员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多个,组成产业互助组120余个,开展帮工、技术、管理

篇8:抓基层强基础抓特色树品牌

关键词:党委,争先创优,长效机制

长沙高新区东方红镇共有5个党支部, 23个党小组, 338名党员。今年以来, 在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 我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 抓发展促党建”的总体思路, 以开展“五好五带头”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坚持三个批次 (镇党委、村支部、党小组) 同时谋划、同时启动、同时推进, 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全面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我镇率先推行的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重大事项票决制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创举, 引领了长沙高新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推动了以拆迁为代表的中心工作顺利实施, 金南村“两路”等7个项目提前拆迁并100%签订协议。现总结我镇已有的先进经验。

1 建好党员之家, 让党员有归宿感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后, 农民的生产方式变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加之人口流动频繁, 许多农民工和流动党员“游离”于流出地的管理之外, 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沟通逐渐减少, 甚至变得陌生。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防止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 基层党建工作虚化, 全面夯实执政根基;如何将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凝聚起来,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摆在新一届东方红镇党委领导班子首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慎重考虑, 镇党委决定进行一次大胆尝试, 把基层党建阵地建在农民家中。首先选点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金南村第八党小组。资金不足采取“上面争一点、自己取一点、党员捐一点”的办法解决;资料不全到市、区党组织找和网上搜索。在不到一个月时间, 一个计划完善、制度健全、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活动室全面竣工。随后, 我镇迅速召集22个党小组向第八党小组学习。通过为每个党小组以奖代拨1万元, 配备电视机、会议桌椅和书桌书柜等必备设施, 使23个党小组都能开展起正常的组织生活, 使“支部活动小型化、小型活动经常化”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2 立好各项制度, 让党员有约束感

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不断推陈出新。

一方面, 完善八项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励炼党员干部队伍, 从多方面入手, 努力在提高党员素质和发挥党员作用上下功夫, 通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工作协调、民主议事、民情恳谈、联系贫困户等制度的完善及多种活动的开展, 建立起一套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 营造了“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事业的热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镇党委针对过来因党务村务不公开, 造成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村支两委工作的现状, 推行金南村提出的“四公开、四民主” (党务、村务、财务和服务公开, 民主管理、选举、理财和监督) 和“4+2”模式 (大小事务通过支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做到事前和事后公开) , 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另一方面, 创新党建制度, 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支部书记负总责、组织委员具体抓、党小组长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出台了考核细则, 以量化的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实绩。下发了《关于加强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村民小组长和妇女组长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展党员规程》、《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文件, 规范了党务工作操作程序, 打牢了党建工作基础。

3 搭好工作平台, 让党员有追求感

镇党委在建好党员之家的基础上, 重点思考搭建发展平台、发挥党员作用的问题。今年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以党小组为单位, 设立参政议政、村务监督、扶贫帮困、治安调解、文明新风、科技服务、信息反馈等七个小组, 并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点, 把每个无职党员都安了家、明了责, 做到了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解决了党员作用的发挥问题。

二是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根据每位党员个人的能力和特点, 提出承诺的初步事项, 再经支部审核, 通过卡片形式庄严向广大群众作出承诺, 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诤诤誓言。该项制度体现了承诺的可行性 (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操作性 (个人提出, 支部把关;定得实做得到) 和实效性 (兑不兑现承诺年底进行检验, 并一月一提醒, 半年一督查, 年底一考评) 。

三是推行两项活动。全年推出了“我是党员, 我为支部添光彩”的主题活动, 发动党员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要求每位村干部分别联系1—2个组, 零距离和党员群众接触, 及时宣传上级的政策和精神, 了解群众的诉求,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发动每个党员联系3-5名以上育龄妇女, 提醒她们按时妇检和孕检, 为农村计生工作做贡献。在3—4月份学雷锋活动月期间, 开展了“学习雷锋、义务修路”的主题活动。

四是推行党员重大事项票决制。镇党委要求无论是发展预备党员、党员转正、党员民主评议等凡是涉及与党员有关的重大事项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 以票数的多少决定所有的大事。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 在党组织内部真正实现了“三公”。

五是推行关心下一代协会制度。把每个村有名望、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集中起来, 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 替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树立正面的声音。如当前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拆迁工作。在拆迁来临之前, 就提前组织学习103号令及配套政策。在拆迁过程中, 发动关协成员宣传党的政策和拆迁政策的优越性, 做拆迁户的工作, 实现了“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目的, 加快了拆迁进程。

4 树好光辉形象, 让党员有光荣感

由于受11.26事件的影响, 镇领导班子的正面形象受损,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群众信任、树立党委权威, 关键在加强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群众正面引导。

一是营造班子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镇党委在牢固树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意识, 强化班子成员素质、增强整体战斗力的同时, 更加注重加强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妇女组长建设, 出台了《关于加强村民小组长和妇女组长建设的若干意见》, 从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发展需要出发, 本着“巩固现有班子、帮扶薄弱班子、健全空缺班子”的原则, 分类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了整体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和交心通气, 注重班子之间的团结协作, 相互补台不拆台, 到位不越位, 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东方红路和青山路的拆迁, 全长约5.5公里, 涉及13个组, 51户房屋户, 146户青苗户, 从入户调查开始到房屋签订协议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 并提前3天100%签订协议, 成为高新区拆迁工作的标杆。

二是营造党员骨干全力支持镇党委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建阵地往农户家中迁移、活动的常态化、党员的公开承诺和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党员重大事项票决制等制度的实施, 全镇的党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组长和关协成员, 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更强了, 素质更高了, 直面矛盾、化解矛盾、替村支两委分忧的氛围更浓了, 有力地支持了镇党委的工作。

篇9:抓基层打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关键词]基层民主;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38-02

党代会常任制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自2003年6月试点党代会常任制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健全了党代会年会制度、党代表联系制度、党代表述职评议制度、代表提案意见处理回复制度、代表信访制度、代表工作活动制度、代表学习考察培训制度、代表活动保障制度、党代会常任制监督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制定完善了赵巷镇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党代会常任制议事决策机制等2项议事规则,在党代会年会制、党代会相关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党的十八大对坚持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开展党代会常任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如工作机制还需完善;党代表素质、结构有待优化,党代表履职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需要不断深化常任制工作,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主要做法

(一)丰富内容,增强党代会年会实效性。党代会年会是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反映意愿、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为此,赵巷镇不断丰富年会内容,除了听取和审议镇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开展代表提案工作等常规工作以外,还创新了两项新制度。

第一,建立代表发言制度。以代表专题小组为单位,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充分酝酿讨论,力求发言内容更具建设性。2013年以来共组织3次党代表专题调研,对群众关心的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问题、社区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调研,专题小组深入镇农服中心、社保中心、文体中心等单位,听取情况汇报,召开相关座谈会,详细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出谋划策。通过调研,确定了“以文化团队建设为抓手,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发言主题。

第二,探索代表询问、质询制度。代表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集体智慧,结合代表联系村居活动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主动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经济社会党建的重大问题和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询问、质询内容。年会上,党代表分别就社会管理、作风建设、干部选拔等工作提出询问,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年会会议期间到各小组作了答复和说明。询问、质询制度增强了党代表的责任意识,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起到强有力的督促作用。

(二)搭建平台,激发党代表履职的自觉性。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不断丰富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新途径。

首先,开展党代表全方位接待。在党代表参与信访接待的基础上,结合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各村居建立了10个大块区的“党代表接待基地”。逢双月20日,由党代表深入各大块区开展接待,采取定时、定点、定人员,并公开党代表身份来宣传政策,搜集民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改变以往被动等群众来访为上门主动服务。去年以来共安排有74名镇党代表参与接待。通过逐步规范党代表全方位接待,及时处理答复好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展党代表的履职渠道。

其次,开展党代表听证。在镇党委、纪委重大决策和制度制定出台前、重大项目确立及实施过程中,组织召开党代表听证会,进行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在2013年镇电影院改造、新的农民建房政策出台前,职能部门就新方案、新政策组织召开党代表听证会,充分听取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去年10月处置奥特莱斯动迁基地遗留问题突发事件时,镇党委专题召开党代表听证会,通报党委政府安置方案,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党代表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表示肯定,并要求党委政府必须坚决反对动迁户的无理要求。党代表听证制度的落实,使党代表的民主权利得到体现,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得到了提升。

再次,列席党委扩大会议。结合工作实际,凡是镇党委会议题涉及“三重一大”决策、党委中心组学习、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等,邀请相关党代表列席会议,参与讨论并实施监督。在今年开展的“三项整治”工作中,镇党委邀请党代表列席镇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共同讨论开展“三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取得成效

通过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健全和完善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规章制度,增强了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一是扩大了党内民主。通过深化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党代表的参事议事权得到落实,党委政府工作透明度得到增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特别是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更加关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党内事务,增强了党的活力,扩大了党内民主,促进了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得党委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

二是加强了党委的自身建设。通过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工作,促使镇党委在议事决策时,能更加严格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全体党员意见,加强了党委与党代表的沟通,提高了党委会的议事决策水平,进一步推进了镇党委议事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对于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工作,使党委、党代表和党员群众之间形成了一条互相交织、联系紧密的纽带,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和冷暖能够及时反馈给党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定、决议也能及时贯彻传达到党员群众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党委、党代表和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得到增强。

三、启示和思考

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工作,要坚持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为重点,以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为中心,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党委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保障。要定期开展对常任制工作的分析研究,从常任制工作的体制机制上入手,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要加强对党代会常任制具体工作情况的跟踪、了解,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使党代会常任制不仅成为推进党内民主的有效载体,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其次,要加强教育管理,提高代表素质。选好代表、严把入口,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严格要求、畅通出口是确保代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扩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提高当选代表的竞争性。畅通党代表“出口”,推行党代表诫勉罢免制度,打通那些不能正常履行党代表权利和义务的不合格代表的出口渠道,做到能上能下,确保党代表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活力。

再次,要创新工作内容,提高代表参与度。从党代表参与决策入手,重点发挥党代表参与决策、监督、示范、桥梁及参政议政作用,扩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范围和层次。精心组织党代表开展各项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党代表听取和审议党委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通过听汇报、实地视察、调查研究、提书面意见等形式,密切党代表与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孩子打人的引导方法下一篇:网络推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