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4-19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6篇)

篇1: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城市的良性发展,城管执法应运而生,但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执法不规范、暴力执法等现象,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执法程序的不规范,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城管执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被管理人员素质底下等,解决了上述问题,城管执法工作将得到大大的改善,更有利于城市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关键词:城管执法

问题

原因

对策

前言: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往往在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而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演变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竞争。要使城市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之实行有效的管理。城市管理可以说是城市工作的永恒主题,城管执法作为城市管理的支撑力量,面对面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是政府关切、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多年来,我国的城管执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但城管执法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城管执法基本问题概述

(一)基本问题界定

1、什么是行政执法?

这是个常用的模糊概念。我们有必要明确其含义。广义的执法是与立法相对应的,而行政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利力的立法、执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执法主体的法定性和国家代表性、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意志性、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性。

行政执法的功能有:实施法律的功能、实现政府管理的职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

行政执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效率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责任原则。

2、什么是城管执法?

城管执法是指在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城管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城管执法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运行都离不开城管的工作。城管执法为现代城市的运转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城管执法的范围有哪些?

城管执法的工作范围大体来说就是管理城市的市容市貌、违章建筑、环境保护等,市容市貌中规定,任何市民及单位不得乱拉乱挂、乱贴乱画,即使是个人财产也必须遵守城市管理规定。

(二)城管执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区域加大,人口迅速增多,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城市的特性以及市场的不完备性都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为了保障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城管执法应运而生。

(三)城管执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市管理步入正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政处罚法》出台后,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为标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97年国务院批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算起,我认为中国的城管执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试点的启动阶段。自1997年初开始截止2000年9月,以国务院法制局对北京市宣武区的批复为标志进入了试点的启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海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文件)要求,向国务院报送了进行综合执法试点的请示。其中共有16个设区的市 获得批准开展试点工作,但南宁市由于阻力很大并没有真正开展试点工作;廊坊、深圳只是进入筹备阶段,其他地方进入试点的工作阶段。这一阶段国务院法制局(1998年后为法制办)在批复函中使用的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这一概念,所以,在机构名称上使用了综合执法大队、综合执法局等多种称呼。由名称决定,一些执法装备,如执法车辆和服装等在配备时就带有“综合执法”字样,以至于到现在仍继续使用“综合执法”的标志。这也是现实中对“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两个概念混用的原因之一。从职权上看,获得批准的城市主要行使前述的“7+X”项职权。这一阶段的最大成绩就是在行政执法领域点燃了改革的星火,为这一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提供了经验。

2.试点的规范化阶段。自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3号文件)为标志进入试点的规范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务院法制办在批复函中使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概念,先后批准了62个设区的市 开展试点工作。至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扩展到除云南、甘肃、青海、西藏以外的大部分省市。获得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开始使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名称。在职权上继续沿用“7+X”职权,但有的城市已经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拓展了职权。在队伍建设上,基本上做到了参照公务员的标准进行录用与管理。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即市区两级政府双重领导,市局(支队)-区局(大队)-街道中队三级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所有的行政执法局在成立前后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阶段的规范化发展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入开展确立了框架。

3.全面推广阶段。自2002年8月至今,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文件)文件为标志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17号文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这就使该制度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也标志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开始进入了正常运转阶段。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会城市都开展了该项工作,山东、浙江等省已经在辖区内所有城市开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末,全国共有308个城市开展了这一工作。在这一阶段,各地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在职权、运行机制、执法领域等方面与第二阶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加规范化的运转。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实现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经常化,保持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精简了行政执法机构与人员,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权的分离,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加强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组织领导;在行政立法上总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开展专门的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最佳途径。

二、国外城管执法现状

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外的城管执法有不同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城管执法的任务主要由警察来完成。

(一)法国“城管”人性执法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城管执法也比较人性化。以巴黎为例,巴黎的游商小贩和北京的也没太多两样,有推着小车卖烤玉米烤土豆烤栗子和各色水果的食品贩子,有在一块大布上放着些旅游纪念品警察来了提起布的四角就可以快速转移的纪念品商贩,有周围总是围着托儿在那儿不停地交钱参与猜纸牌骗术诱惑游客加入的骗子团伙,还有靠艺术细胞在街头给人画像的三流艺术家。基本上也是有放风的,“城管”一来骚乱声一起大家就一窝蜂散开。警察驾着警车在执法时既不会狂按警笛,也不会大声吆喝,当骑着高头大马的“城管”走上桥时,眼疾手快的商贩全跑开了。当遇到有违法的现象时,“城管”态度非常好,就例行的检查,没看见罚款没看见没收物品没看见肢体冲突。“城管”在检查了证明材料(可能是身份证明)后让民众签了个字,警告一下就走向下一个巡逻点了。

法国城管执法表现出对民众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权力的正确理解。

(二)美国“城管”法治化

美国不需要城管,正如中国城管设立之前也没有城管,美国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非常严格,因此在城管方面也表现出法治化的特点。以纽约为例,纽约街头也有很多小贩经营各类商品,他们大多都是有营业执照规范经营的商人。警察在街上执勤发现有违规现象,当场进行管理、处罚,如果规定了不能在某地摆摊,而某人却在那里摆摊,或者无营业执照摆摊,却不服从管理的,会移送法院处理,因此摆摊的代价非常大,小贩们不敢随意违法。

(三)比利时的“城管”规范与宽松并行

有“欧洲之都”之誉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有城管,且看重规范,以维护市区的整洁和交通;但规范的执行,却比较宽松。

在布鲁塞尔,申请执照比较简单,只要向联邦政府出示身份证,以及当地政府相关证明文件即可,批准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小商贩们缴纳的税收、管理费很低,比固定商店少得多;在市区街道的“流动商贩”,可以在规定的街道范围内流动;对无照商贩的处罚相当宽容,许多时候只是警告。

布鲁塞尔城管执法的宽松,在于特有的城市管理理念,这就是注重增加城市的“人气”,体现城市的“包容”:兼顾市容整洁和市民生活,开放部分公共场地,允许有序设摊,坚持以教育为主。

在这样的宽松管理下,矛盾不致过分尖锐,冲突可减少到最低程度,城市管理的目标依然可以实现,和谐由此而生毫不足怪。

难怪,在布鲁塞尔,密集而紧凑的街道网、华丽的市中心广场,街道上间或点缀着的花摊、水果摊或是小吃摊,不仅没影响城市的整洁,反而增添了许多“人气”。

三、我国城管执法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城管执法出现的问题

1、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

首先,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关系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时候并没有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随意没收商品,罚款不开罚单,不说明具体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严重侵犯了被管理者的权益(主要是商贩的权益)。

其次城管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不严。如广州某城管所查处了两起无照摆摊案件,一个罚了1000元,另一个只罚了200元。同案不同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时不够规范。同时也给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腐败的环境。

2、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保障

街头乱摆乱卖的商贩大多是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属于弱势群体,没有能力租铺面进行正当经营,法律意识淡薄,在自己的“利益”收到侵害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对抗执法。

如2011年11月12日,湖北宜昌市城管局伍家岗大队执法人员在城区万达路治理占道经营,突然遭到弹弓袭击,6名队员全部被射出的石块、钢珠打中,一队员头被打破入院缝了2针,现场执法车辆挡风玻璃被打穿,随即粉碎。2013年3月16日,湖北英山城管执法局城东执法大队大队长段金寅在执法过程中,遭违建者熊某某背后偷袭,头部被锄头重击。在送医院后,段金寅医治无效死亡。

3、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

相当一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法制意识,执法方式粗暴简单,从而引发大量的野蛮暴力执法现象:

如2011年06月17日,江西南昌青云谱区城管人员在省城洪都南大道417号一家烟酒店执法时,与怀孕8个多月的女店主发生争执,致其手指出血严重,同时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2011年11月15日,在贵阳市云岩区三桥农贸综合批发市场门口,两名城管执法人员没收了一位张姓女子的卖煎洋芋的餐车。在张姓女子央求城管归还餐车并拉餐车的过程中,一名城管对她拳打脚踢,打她耳光,打得她全身疼痛,另外两名城管则在一旁观看。城管打她时,由于无力还手,只能紧紧抓住对方的衣服。可打她的城管将上衣一脱,打着赤膊继续打她,直到将她打倒在地,在围观者的指责下,他把衣服扔在城管车的副驾驶室内就跑了。

(二)城管执法出现问题的原因

城管执法出现各种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执法程序的不规范,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

由于从事一线工作的城管人员大多是一些无编制人员即协管人员,他们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观念不强,也没有专门接受过岗位培训,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比较机械、死板,不会灵活处理问题,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一旦问题比较复杂,难以解决,他们就无从下手。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于是他们就胡乱执法,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就由此产生,城管的形象也由此损坏。

2、城管执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城管执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仅根据《行政法》、《行政处罚法》、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文件的相关规定执法,显然不能有效的解决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缺少严格的执法程序,使得城管执法程序任意性很大,城管执法是人制而非法制。这样就会导致人们的一些合法权益受到威胁。如在执法过程中,城管人员为了达到执法目的,强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乱开罚单、强行没收东西、殴打他人、任意妄为。而在另一方面,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都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暴力违法执法的现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

四、改善我国城管执法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规范城管执法程序,确保城管规范执法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的健全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才是立国之本。”目前,立法工作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已成为阻碍城管严格执法的瓶颈。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城管执法现状。

(二)健全城管执法保障机制,确保城管安心执法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双方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容易发生意外,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时就得不到保障。健全城管执法保障机制,能够使城管执法无后顾之忧。

(三)建立完善城管执法用人制度、专业机构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直接管理的政府部门在选择执法人员时要严格把关,还要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实际执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对群众来说才有信服力。

(四)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制

各行政机关及上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加强监督力度,认真、及时、有效监督城管执法,城管执法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让其警醒,没有可乘之机,任意执法。

(五)加强群众宣传增强公民守法意识

群众不懂法,不守法是执法艰难的一个重大因素,利用各种社区活动,法律讲座,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才是解决城管问题的根本办法。

(六)树立“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人性化执法理念

城管执法说到底还是为群众服务的,这是城管执法不能忘却的初衷。所以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政府部门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给小摊小贩以适度宽松的氛围,如申请执照的程序尽可能简单快捷,降低小商贩们缴纳的税收、管理费,在市区街道划定区域,允许流动商贩在规定的范围内流动;对无照商贩的处罚适当宽容,如此小商贩的对抗情绪和违法现象自然会减少,执法也就顺利了。

五、小结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城管执法是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城管执法水平的高低,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表现、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城市民众素质高低的外在反映。

城管执法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现实性和地域性,牵涉到公民权利义务,同时又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紧密联系。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对它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它的变革,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国家和地方相互配合,各机关相互联系,大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使城管执法健康稳定的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及时处理,解决好问题,城管执法将会为我们城市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运行、人民的利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大家都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都应成为城市管理的理解者、关注着、支持者和参与者,希望大家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厌恶,多一点尊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参与;少一点阻碍,多一点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参考文献:

1、张波、刘江涛:《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1).2、梁贤娴《论城管执法现状及法律规制》2013-01-29

http://wenku.baidu.com/view/b6950d1b6c175f0e7cd13727.html

3、张烩,《城管暴力执法成因分析》,期刊 2009(04).4、张煜、孙国良,《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核心期刊 2008(12).

篇2: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低下素质,不规范的执法程序,以及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阶段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关键词:暴力执法;失效;人性化执法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同时也与以人

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驰,使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1 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有权力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执法问题的现状主要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1.1 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 

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1.2 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1.3 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滥用职权,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

1.4 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化解城管暴力执法的相关对策

2.1 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

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2.2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存在法律空白地带,处罚设定宽泛,法律规范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原因,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2.3 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2.4 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

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严格参照工作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考执法人员,特别是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让公民参与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崇法尚礼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参考文献

篇3:我国城管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对城管执法的理解

城管执法是指城管执法主体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对我国城市管理各方面行使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 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简称, 有时也简称为“城管”, 但它不是“城市管理”的意思。城市管理, 即运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市容市貌、公用事业等有关城市管理领域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而城管执法就是对在以上我国城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现象, 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并进行相应行政处罚的一种执法活动。在我国, 城管执法的范围很广泛, 但大体可分为市容环卫管理、市政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房屋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城市水务管理、城市工商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城乡规划以及城市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近年来, 城管部门与市民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屡屡发生, 给我国国家公权力机关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严重降低了我国公权力机关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最重要的是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心, 扰乱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秩序。因此, 分析我国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城管执法问题分析

2.1 城管执法程序意识淡薄

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行政权构成部分, 程序公正是城管执法公正的一个保障机制。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重实体轻程序, 缺乏程序意识、程序立法不足、违反执法程序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城管执法过程中, 城管执法人员漠视程序, 自由裁量执法权, 不表明自己的合法身份, 随意罚款和收缴工具, 不告知其原因、依据以及申告权利和救济渠道, 不提供所需信息资料和陈述申辩机会, 不遵守时间、步骤和顺序等等。显然, 他们这样的执法方式在程序上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难免会滋生执法人员自身的腐败, 失去权威感, 从而导致暴力和冲突。

2.2 城管执法暴力问题突出

城管执法权力具有双重性, 既要合理用法, 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便利的行政服务, 又不能滥用法律, 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近年来, 暴力执法的事件频频发生, 归根结底是一些城管执法人员采用了不合法、不恰当地强制手段, 或者是在无法定授权或不依照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而采取了强制措施, 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造成了城管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紧张或者矛盾升级, 从而导致了暴力执法现象的出现, 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分析其原因, 主要在于某些地方的城管行政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 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没有摆正。

2.3 城管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

城管执法责任, 即违法或不当的城管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一种法律后果, 它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而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城管执法中责任意识淡漠、职权与职责脱节、执法责任界限不清、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在城管执法中, 对于城管执法人员的一些不当行为, 未能建立执法追究问责机制和严惩机制, 很难做到对其责任的公平、公正处理和追究。这为城管执法人员提供了逃避法律责任和滥用职权的机会, 严重制约了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进程。

2.4 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对我国城管执法人员情况进行调查, 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素质普遍较低。目前城管队伍中主要以短期合同工、转业军人为主, 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 而接受过正规法律教育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同时他们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门的法律职业培训和上岗职业培训, 缺乏人性化执法理念、思维和习惯, 从而导致出现了执法扰民、以权代法、手段粗暴的行为。

2.5 城管执法服务意识不强

城管执法其实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便民服务。但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城管执法人员高高在上,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服务员或者勤务员, 而常常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面对小摊小贩和身处弱势的群体没有一点同情心, 而是以乱民看待, 认为他们影响了市容市貌、产生了更多的城市垃圾和噪音。正是这些城管执法服务意识的缺乏, 使得他们在执法的过程中带有个人偏见和情绪, 只注重到公权而对底层群众的生存权却置之不理。

3 解决城管执法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理顺城管执法程序

规范而严格的城管执法程序, 才能保证执法的效果, 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积极拥护。而不合法的执法程序本身就是一种违法, 它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执法效果, 而且还会引来人民群众的质疑, 造成很多误会和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些城管执法人员未按程序执法或违法行使权力, 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 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有序的执法程序制度, 并严格执行执法程序, 才能确保城管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和有效化。

3.2 重塑“以人为本”执法理念

当前,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暴力执法”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必须重塑“以人为本”执法理念, 搭建平等沟通交流平台, 耐心倾听群众呼声, 才能消除城管执法中紧张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所谓“以人为本”执法理念, 即执法人员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管理行为,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要经常开展换位思考, 加强行政机关的窗口建设, 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努力搭建与群众联系沟通平台, 架起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3.3 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

城管执法责任制, 即执法有机制、过程有监督、过错有追究、效能有评估、奖惩有措施的一种责任制度。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是加强城管内部监督管理和有效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 加强内部督察考核、问题追究和倒查考核责任制。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不仅要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程序, 而且还要监督执法过程中是否透明、是否存在贪污受贿或者是否存在以执法的名义乱收费等现象。

3.4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是完善城管执法的必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 能够熟知并理解城管执法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依法、依程序办事;具备较好沟通能力, 能够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具备优良的身体素质, 能够出色完成日常的外出执法活动。因此, 我们要建立健全准入、培训、奖惩和退出机制, 以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 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摘要:我国城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城管执法问题频频出现。探讨我国城管执法中的形势与问题, 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探讨了对城管执法的理解, 分析了城管执法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城管执法问题的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管,执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莫于川.城管执法工作法治化的基本路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4) :67-76.

[2]陈俊.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5 (2) :6-9.

[3]刘亚娟.我国城管执法困境与对策研究策[J].湘潮 (下半月) , 2014 (1) :58-59.

[4]胡静.论和谐社会城管执法的人性化[J].法制与社会, 2007 (3) :441-442.

[5]唐翠蓉.城管执法模式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10 (4) :163-164.

[6]马科力.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神州, 2015 (4) :166-170.

[7]薛寒.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12) :76-78.

篇4: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碎片化

一、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的内涵

本文所谓的城管执法监督,主要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包括政党)或个人对城管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

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不同性质的监督主体的协作能够达到协同程度,从运作上往往需要形成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体系;其次,多元监督主体之间为实现资源整合、利益整合、功能融合等,还将产生一系列制度安排,即保障新型复合城管执法监督系统运行的协同机制;最后,多元监督主体协同后应产生“1+1>2”的倍增效应,即溢出效应。

二、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协同中的资源转移和资源整合困难

一方面,各城管执法监督主体内部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资源等往往成为其它主体向往的目标,而各主体为了达到整体的目标进行协作的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因此各监督主体有时会有意控制关键资源的扩散和转移。另一方面,拥有各自优势资源的监督主体,并不愿意把优势资源提供给资源共享平台,更难摒弃以各主体为基本单元管理资源的传统封闭观念,无法推动各种资源在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资源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和资源紧缺、无资源可用矛盾同时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二)利益协同中利益分配不平衡

在对城管执法行为的监督中,由于各监督主体在组织规模和架构、管理能力和水平、运行模式、体制机制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导致各自优先考虑的问题不同,意见难以统一,彼此之间存在一些冲突。由于各监督主体的资源投入比例不平衡,又尚未建立起基于平衡原则的利益分配或补偿制度,导致各监督主体间无法均等享受发展带来的利益,造成了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对资源丰富的一方而言,容易忽视监督的协作性,而资源稀缺的一方则可能过分依赖其它方的资源。

(三)技术创新协同中的技术水平不高

在我国,有的省份的行政监督技术创新缺乏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坚实的技术发展阶段,存在行政监督自动化程度低、自动化系统标准不统一、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缺乏基础性累积和水到渠成的基础条件。另外,由于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构建中的各子系统开发建设的时间不同,所采用的技术路径和业务平台各异,数据标准也大相径庭,将这些异构的资源整合至行政监督体系之内集中呈现时,会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监督信息资源内容、软硬件设施和相关支持系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标准不一、多头管理,导致系统异构的弊端。

(四)组织管理协同中的碎片化困境

由于政治结构、制度环境、文化和历史发展等的差异,不同监督主体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城管执法监督体系。但在对城管执法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多元主体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各主体间由于责任边界模糊,导致相互推诿,协调困难,最终不但无法发挥各自优势,而且额外增加了大量协调成本。另一方面,从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构建的实践来看,各参建主体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方面未达成有效统一,城管执法监督系统的组织架构流于形式,各主体间甚至主体内部协调配合能力低下。

三、城管执法监督协同机制构建的对策

(一)构建系统的城管执法监督管理协同机制

第一,建立行政监督管理协同的沟通机制。各监督主体资源共享系统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网上沟通和面对面的交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整合城管执法监督各子系统、监督的战略目标和各方利益,降低协同成本。第二,建立行政监督管理协同的整合机制。在对城管执法监督管理协同机会认识、协同价值评估及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对各协同要素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将共享的监督资源进行有序化处理。从纵向来说,需要对各子系统或要素进行协调与配置,从横向来说,需要对经费、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二)构建整合的城管执法监督资源协同机制

城管执法监督资源包括各监督主体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第一,建立城管执法监督人力资源的协同配置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建立能够从事监督资源获取、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人员队伍。第二,建立城管执法监督信息资源的协同配置机制。各监督主体要拥有各自的特色资源,还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协同采集,不断提高监督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建立城管执法监督财力资源的协同配置机制。对各种经费来源和投入进行充分预算,在争取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充足支持的同时,合理分配信息资源、人员、技术设备等各项费用。

(三)构建协调的城管执法监督利益协同机制

城管执法监督的利益协同机制包括约束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第一,建立监督利益协同的约束机制。要在城管执法监督体系内,通过各种规章条例来约束各主体的行为,这种约束必须是强制性的,但并不是要限制各主体的发展。第二,建立城管执法监督利益协同的冲突协调机制。在特定协调人员了解冲突根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城管执法监督沟通渠道、激励、培训等方式进行协调,合理分解监督的目标,分配任务。第三, 建立行政监督利益协同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各监督主体的成本投入、贡献度、努力程度、风险的分担等因素,合理分配利益,调动各监督主体的积极性。

(四)构建高层次的城管执法监督技术协同机制

城管执法监督体系的资源采集与加工处理、各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监督管理和服务平台的搭建等,均有赖于技术协同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对监督资源和管理平台的各个技术支持子系统进行分析和整合,建立起内外部体系通用的技术路径,为实现监督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其次要统一城管执法监督协同资源建设与服务标准,实现监督所需的数据格式、元数据的统一协同,构建无缝的“一站式”监督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监督实效。(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城建监察大队)

参考文献

[1]王凯伟,周波.电子政务建设视野中行政监督仿真系统构建研究 [J].档案学通讯,2011(3):97-100.

[2]汪锦军.构建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一个界定性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8-22.

篇5: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自从二零零二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推行以来,城管执法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发挥了不可突出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但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城管本身体制的缺陷,导致城管执法出现了种种问题,使城管执法与被执法对象的矛盾日益升级,导致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似乎预示着中国城市陷入了“暴力”怪圈。针对如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城管执法的概况,并分析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能“真正地成为我国建立新的法律运行机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暴力执法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城管执法

一、城管执法的概述-----------1

(一)城管执法的概念-----1

(二)城管执法的作用-----2

二、城管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城管执法依据在理论上的困惑--------------------------2

(二)违反执法程序现象较普遍------------------------------3

(三)城管的职责及权力过于广泛----------------------------4

三、关于完善城管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建议------------------------4

(一)明确城管法律授权以此消除理论困惑---------------------5

(二)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并建立监督制度-------------------5

(三)限制城管的职责和防止权力的任意扩张-------------------6

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论城管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

据《兰州晨报》报道,一位从临洮到兰州靠蹬三轮为生的小伙子,在兰州西站果菜副食批发市场附近遭到几名七里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城管的殴打致使昏迷;而据《东南快报》报道,在福州市鼓楼区城管执法局某中队6名队员遭遇不法摊贩暴力抗法,包括中队长在内的两名执法人员被捅伤,其中一个伤势较重,昏迷四小时;无独与偶,“23岁的河北小贩崔英杰在城管执法现场,用切烤肠的刀刺死了北京市海淀区城管执法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近年来,上述事件经常在我国许多城市上演,且无论从数量或者强度,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似乎预示着中国陷入了“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的怪圈。

那么,到底什么是城管执法?城管执法的作用如何?为什么上述悲剧在重复地上演,而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出台呢?本文就此简要介绍了关于城管的概况,包括概念,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城管执法的概述

(一)城管执法的概念

所谓城管执法,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一词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16条之规定:即“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目前学术界对其概念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将若干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原行政处罚权”。

31简言之,“就是在不修改有关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通过法律

4法规的方式,调整有关单行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主体。”其范围主要 12 欣新著:《媒体眼中的城管猫鼠大战》,载于《中国改革报》,2006年10月20日第4版

秦甫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3 黄贤宏著:《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效能建设的治本之策》,载于《好论文网》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4月9日 率原则。

而在现实中,城管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不出示证件、暂扣物品不制作单据、不按规定程序履行告知义务、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知情权,申辩权被剥夺、不按规定举行听证会以及执法不公正等违反《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程序已屡见不鲜。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将《行政处罚法》束之高阁,必然会产生执法不公,滥用自由裁量权,势必损害到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就更别谈城管执法的效率问题了。“程序,效率,法治三者是相统一的,有程序的效率,才是有保障的效率,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法治。”6

(三)城管的职责及权力过于广泛

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法学家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7前文已所提及,城管所涉职责包括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上百项职权,几乎涵盖了城市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执法行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此广泛的职责,必然会产生一些以权谋私,将“公权”当“私权”的特权思想或者官位思想。再者,由于我国城管执法缺少程序性的制约,滥用自由裁量权现象随处可见。“行政自由裁量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不依据法律授权的目的行事。即所谓的目的不适当,即“具体裁量决定所追求的目的不是法律授权的目的”。9其危害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由于处理问题时不依照法律授权的目的行事,往往带有个人色彩,其执法的权威性往往引起群众的怀疑,更别说执法效力了。同时,权力的滥用也会导致被执法对象人身权,财产权的破坏。很有可能造成“因为社会公共利益执法却导致社会公共利益破坏”10的不合逻辑的现象。第二,将助长腐败现象,不利于中国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由于特权思想的存在,执法人员往往认为自己权力在握,高高在上,以言代法,为所欲为。很显然,这样是不利于中国法制的长期稳定。

三、关于完善城管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建议

(一)明确城管法律授权以此消除理论困惑

678 黄贤宏著:《行政法与行政程序》,载《江汉论坛》,1999年第7期,第19页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8 姜明安著:《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载于《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 9 余凌云著:《行政自由裁量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10 陈丽芳著:《论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载于《亚洲资料网》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4月9日

篇6:浅谈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城管执法队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老同志,他们工作热情高,有着丰富的城管工作经验,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相对缺乏,在法制意识渐强的今天,这与执法者身份不符,更与法制社会不符;还有一部分是新城管,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样有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然而由于执法的特殊性,也使得这些执法队员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部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群众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都不同程度的给城管执法者带来了自卑心理;矛盾心理:城管执法的对象一般是下岗职工、无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部分人中很多一家子就靠一个无证小摊点谋生,境况十分困难,这就使得执法队员在对他们执法时同情心与职责与法律相矛盾;厌烦心理:由于城管工作反复性较大,经常是反复清,清反复,时间一长,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丧失信心,不认真履行职责,对违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权心理:执法队员执法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执法就是简单的处罚,自己头顶国徽,身穿制服,可以高高至上;不安心理:城管执法中常见的暴力抗法给城管队员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行政执法相对人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批外来工涌入**,有些外来务工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私开无证诊所,私设摊点,占道经营等行为屡见不鲜。在他们想来,他们是靠劳动来养家糊口,既不偷又不抢,城管就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城管队员在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依法教育时,他们表面接受教育,实则跟城管队员玩起了游击战术,反正摊照摆,你城管队员到东,我就到西,你到西我就到东,这样对他们长期教育无用后,城管队员对他们的执法方式就容易变的简单粗暴的怪状中去。对他们来说,一个小摊点可以是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城管队员在对他们取缔时,会表现出强大的抵触情绪,“谁断我生路我就与谁拼命”的想法就会产生,这就又陷入了暴力抗法的怪圈。

三、管执法工作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首先是缺乏法律保障。城管执法工作开展到现在还没有一部针对城管系统的法律出台。城管执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很多执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变的不可行,归根到底是执法者对执法相对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如某工地出土工程车车轮带泥污染道路,执法队员上前教育处理,吩咐工地人员清扫,工地人员却推三阻四,相互踢皮球,有的还可能根本不予理睬,而执法队员只要没扣住工程车,即使开具停违书,工地方也可以把停违书扔在一边置之不理,可谓拿他们没办法。再如有的流动摊贩明明是在路边经营,当执法人员上前取缔时,他们骑车就走,当执法队员拦下他们时,他们则说只是路过,并无经营,还要执法者拿出他们经营的证据。执法队员如事先不对他们进行拍照取证,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其次是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安全保障。目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没有赋予执法部门限制违法责任人人身自由的权力,也没规定城管执法队员配备自卫器具,城管执法工作又不像公检执法时来得威严,暴力抗法事件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屡屡发生,城管队员受伤事件屡见报端,遇到这种事

还得公安部门出面调节,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的多,严重打击城管执法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

首先,建立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为解决城管执法对自然人难执行和暴力抗法这一“难题”。可以建立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或者建立有公安参加的联合执法机制,以保证执法成效。

范文网

其次,提高城管队员的思想业务水平。加强队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培养他们从事城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努力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城管队员执法时要做到依法执法、铁面无私,树立执法的威信。同时要做到人性化执法和文明执法,树立执法育民、执法为民的新形象。

再次,对涌入的大批外来人员要加强管理。政府为失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以及其他一些低收入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满足市民消费需要,可以开设一些便民服务网点,廉价出租给这部份低收入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

上一篇:小学防火安全教育总结下一篇:8成语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