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28

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社区围绕“发挥核心作用,建设和谐社区”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并以场所为依托、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几年来,我们****社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社区的特点,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并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社区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设立了少儿之家,内有图书阅览室和1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室内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有少儿图书角,未成年人书架,并配有未成年人图书刊物200余册,购置了电脑、桌椅、健身器材、玩具等硬件设施。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修,定期和不定期对社区青少年开放,经常性开展教育娱乐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创新未成年人的活动载体,社区在网络QQ群、网站、小报等现代化宣传工具上,开辟了专门展示未成年人在社区活动中所取得成果及良好精神风貌的内容。

三、积极开展未成年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地开展,我们坚持做到:

1、社区两委班子充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每年年初制定社区工作计划时,必须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每逢社区重大活动必定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活动内容。

2、利用青少年活动场所,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讲座、环境保护,安全意识教育等教学活动,使未成年人增强了公德意识,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活动中心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开展多项活动,使社区的未成年人从中受益,逐渐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

3、抓好重点,切实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点和热点,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力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针对解决未成年人双休、放学后无人管理的问题,社区开设了少儿之家、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场所供未成年人交流、娱乐、学习;聘请管理人员和共建学校金山学校的老师给孩子们辅导和开展符合未成年人特色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不断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未成年人在竞赛中愉悦身心,同时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三年来社区共开展各类未成年人教育活动达40余次。如为迎接动漫节的到来社区开展了百米长布彩绘迎动漫、创意剪纸喜迎动漫、DIY都市动漫放飞文明风尚等活动;为弘扬未成年人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社区开展了母亲节芊芊纸鹤感念母亲、父亲节晒亲子照、慰问老年人赠送生日蛋糕等活动;为配合创建市级绿色社区,针对未成年人开展了能源有极限生活需低碳的签名、培育一株新苗收获一份绿色植树节、花卉展评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低碳社区的知识竞赛、环保讲座、图片展等;为了关心社区里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开展了针对婴儿的育儿知识讲座、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等讲座;为丰富未成年人暑期实践活动,社区组织参观地震科普馆、博物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社区未成年人各类活动的积极开展,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活动效果显著。

四、今后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方向:

社区根据居住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近几年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今后工作方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好各类活动。如对社区内居住的5周岁及以下、6-14周岁、14周岁以上的三个未成年人群展开工作。5周岁及以下儿童社区将开展育儿知识讲座,开展幼儿趣味活动等;6-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将开展以社区假日学校为主线的各类参观、学习教育实践活动;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将重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设。我们将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辖区资源,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

2011年6月

篇2: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海口路社区现有总人口6300余人,其中未成年人有400余人。近年来,社区围绕“和谐社区,温馨家园”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几年来,我们海口路社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社区书记张滨为主任,任清云为副主任,社区民警、社区助理、三支一扶大学生共7人参加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按小区划片,落实了责任,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了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坚持做到:一是社区工作计划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二是社区大的活动必定有关心未成年人的工作内容;三是利用寒暑假开展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专题教育或专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二、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教育外,社区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作为社区,我们把工作的定位首先放在他们的思想教育上,更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我们利用“六一”等重大节日和寒暑假,集中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还开展“奖章背后的故事,让楷模伴我成长”活动,学习老一辈优秀革命传统;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以打造“诚信社区”培养“诚信市民”为目标,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以恳谈会、以案说法等方式,抓好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三、抓好重点,切实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点和热点,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力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一是我们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手工创意比赛,使未成年人在竞赛中愉悦身心,同时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二是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今年元宵节,我们组织了“闹元宵,猜灯谜”有奖知识问答“猜谜”活动,儿童节开展了“欢度六一,共享童趣”活动等,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三是关心未成年人学习。

篇3: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2012年) 第15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第16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然而八小时的教育学习时间、八小时的社区服务时间, 相对于一个月来说八小时的“底线时间”规定是否合理?同时有调查显示:海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从1992到2006年底止累计收押近1000名未成年犯。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在押犯总数的3.71%,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4%,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9.12%, 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约占1/2。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1700多名未成年犯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1600多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广东省对近几年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发现, 每年约有85%以上的未成年犯在进入未成年犯管教所前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山东省少管所有调查显示, 在收押的未成年犯当中辍学学生占了70%以上。

那么, 排除正常的矫正时间,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当中能做些什么?会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针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比例较高的现象, 我们对未成年犯或未成年社区矫服刑人员, 该如何进行矫正?仅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区内的教育矫正能否达到社区矫正的目标?若不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这样的矫正方法是否符合“政府主导推动, 社会多方参与”的矫正格局?《实施办法》中关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特殊规定”的相关条款也未能给出答案。笔者做出假设:能否让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把学校教育引入我国社区矫正体系, 使“刑罚权”与“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相结合, 使“限制自由”与“享受自由”相结合。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教育矫正新模式。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理论、法律、新模式具体框架建构依据等四大方面来论证教育矫正新模式的可行性。

二、教育矫正新模式的含义

文中所指的新模式主要是在结合上海市社区矫正实践情况基础上所提出的, 具体是指: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所实施的社区矫正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 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学校继续接受文化技术学习、矫治不良思想与行为的教育矫正模式。新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 对象:

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年满14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2.进入分级矫正阶段后才能在学校接受教育 (3个月的初期矫正阶段,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在社区内接受矫正) ;3.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在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二) 执行主体:

1.社区矫正执行小组 (司法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 ;2.学校帮教小组 (校长、教导主任、政教组组长、班主任等组成) 。

(三) 领导小组:

在执行主体之上设立区县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领导小组 (隶属于区县级政府) , 受市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领导小组领导 (隶属于市政府) 。

(四) 新颖性:

新模式是把社区矫正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笔者推崇的方式分为三部分:1.周一至周五,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集中、个别、心理、劳动教育等的时间应多集中与周六、周日 (内容围绕法制、心理、社会功能教育三大模块展开) 。3.对社区矫正及学校教育具体时间的安排与调动由矫正领导小组决定。

三、把学校教育引入我国社区矫正体系的实践依据

(一) 上海市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及不足

从2012年上海市委政法委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至今, 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推动, 社团自主运作, 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构建了包括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心理矫正、公益劳动、帮困解难等五个板块的基本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 总体实现了社区矫正的规范运作。然而其所构建的社区矫正工作尚存很多有待完善的部分, 关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出台的《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其第10条指出:在3个月的初期矫正阶段, 社区服刑人员每半个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第11条指出: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满3个月后进入分级矫正阶段。分级矫正阶段分为一级矫正、二级矫正与三级矫正等3种矫正级别。初次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其中在一级矫正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半个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每月参加集中教育学习不少于1次;有劳动能力的, 每月必须完成不少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在二级矫正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每两月参加集中教育学习不少于1次;有劳动能力的, 每月应参加不少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在三级矫正阶段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季度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社区服刑人员可不参加除心理健康教育以外的集中教育;经司法所 (科) 同意, 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公益劳动场所, 每月参加公益劳动不少于10小时。纵观《规定》我们不难发现, 不管是集中、个别、劳动教育时间, 抑或三种教育时间之和。它们与社区矫正非监禁时间相比, 都显得微乎其微。而这正好给学校教育引入社区矫正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时间因素。

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规定了矫正工作的基本内容:将矫正工作整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矫正阶段、分级矫正阶段和期满宣告阶段, 针对处于分级矫正阶段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矫正内容。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在分级矫正阶段除应加强日常管理外, 要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以模块教育为基础, 围绕法制、心理、社会功能教育三大模块展开。在期满宣告阶段应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等方面内容的回归教育。社会功能教育模块中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指: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应当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 帮助并督促其完成义务教育;对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可以鼓励其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 参加高中 (中专) 、高等教育和其他各种文化教育的自学考试, 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然而《意见》中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定却存在以下三处明显的缺陷, 从而使该规定的现实效果大打折扣。1.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执行主体没有规定;2.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在社区矫正期间内还是之后;3.“鼓励”一词不当。很难想象受到过刑罚处罚的未成年人能够凭一己之力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或高等教育。在实践当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社工探索与相关学校建立联系, 给符合特定条件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有学者指出:教育矫正质量是检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首要标准, 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笔者认为:将中学教育纳入到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体系中, 充分发挥学校在社区矫正的教育作用。使社区矫正中的教育矫正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必定能够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

(二) 美国社区教育矫正与学校教育的成功结合

美国社区矫正中也真实出现了把学校教育纳入矫正体系的实践措施。如:学校型缓刑。帕特里克·格里芬等人指出:“近年来, 这个国家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少年缓刑官们正在离开传统的地区, 正在走进中学、初中和高中的建筑内———在学校内监督他们负责的缓刑犯。”在缓判官的监督下, 少年缓刑犯能够更好地到学校上学增加他们在学校中获得学业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姚建龙.未成年犯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 路[J].青年研究, 2007年第6期.

[2]朱久伟, 姚建龙.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理论与实践[J].法律教育出版社, 2012.

[3]朱久伟, 李光勇.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化教育矫正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教育出版社, 2012.

[4][中]王珏、王平、[加]杨诚.中加社区矫正概览[M].法律出版社, 2008.

[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区矫正比较研究 (上)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区矫正比较研究 (下)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孙立平.社会学导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8]张筱薇.比较外国犯罪学[M].百家出版社1996.

[9]刘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

篇4: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初探

关键词 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74-02

1 社区教育内涵

社区教育最早由美国的杜威提出,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特定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的活动。从社区实际出发,挖掘、整合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会人人参与,形成强大的社区合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改善,城乡学校教育的差别迅速缩小。但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且当下学校教育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双休日、节假日,家长无暇管教,未成年人无处可去,或沉迷于电视网络,或在村内游逛,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寓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一体。因此,应当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探索一条新途径,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让广大的农村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能够健康成长。

3 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体系

理顺关系,健全组织机构 目前农村许多地方没有社区教育机构,即使有也限于附设在成人学校,仅是挂牌,由于制度不健全、人力物力所限,形同虚设。

建设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是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良好运行的首要举措。以政府为主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构建县区社区教育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为主的的组织机构,设置专门社区教育工作者,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整合资源,打造社区教育阵地 农村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虽不如城市丰富,但只要深入挖掘合理整合,能够满足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地开展。具体可以开拓以下阵地。1)以村民活动中心与农家书屋为基础,打造村级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目前,每个村庄都建有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国家投入了很多文体设施。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村委会协调,专人负责,定会成为未成年人活动的乐园。

2)以乡村中小校为基础,筹建乡村少年宫。由于政府的投入,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场地及文体设施齐全。但在双休日、寒暑假,中小学校园处于闲置状态,若业余时间开放,少年儿童虽得以发展,但教师的休息又无法保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在乡村学校开设少年宫,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开展相应活动。

3)开拓农村民办社区教育阵地。社区教育政府投入是一方面,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农村社区教育。如今社会力量办学在城市已经方兴未艾,无论是文化课辅导还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体育应有尽有。教育行政部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适当降低在农村社会力量办学门槛,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村社区教育,特别是在文体艺术方面,不但可以弥补农村学校艺体教育的不足,而且可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不拘一格,打造农村社区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育便无从谈起,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更是如此。社区教师一方面要求思想道德水平高尚,同时文化知识扎实兼具文体艺术方面特长。由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革新理念,积极探索,力求造就一批热爱农村、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首先,构建专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要制定选拔教师任职条件,选拔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责任性强的中青年骨干担任社区教师,投入社区教育岗位。健全师资培训考核制度,对现有人员岗前培训、岗位考核,督促教师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的新需求。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对教育活动的开展给予监督管理。

其次,选聘兼职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多方联动,选聘农村中热爱教育的党员干部、劳动模范、法律工作者、乡村医生等担任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发挥他们的优势,弘扬他们工作生活中真善美,讲解传授与自身业务相关知识技能。有利于少年儿童全面接触到社会,也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双赢。

最后,组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社区居民是社群教育的参与者,其中村两委成员、优秀中小学教师、在校大学生,这些人多数热心公益事业,不计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区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活动内容的开发 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内容,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发适合农村未成年人特点的相应课程。既要尊重家长和未成年人自身的要求,又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需。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借社区教育之名为中小学生补课”的行为。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做法:

1)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乡土乡情教育。目前广大中小学都在大力推广国学教育,应该肯定这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传统道德的教育,有益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但不容否认,不少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评估,挤占教学时间,冲淡了教学内容。不妨在社区教育中开设国学教育,让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良的民族传统,培养高尚的民族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国学村马家沟便是典范。同时可以结合家乡特点(比如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乡名人、非物质文遗产等)开展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乡土乡情教育。

2)开展文体艺术活动。开设合唱队、书画组、手工制作室等社队活动,弥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不足。除了传统音体美教育,开展剪影、舞蹈、泥塑、书法、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开展拉丁舞、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少年儿童参与健身运动,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的体育健身活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开展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学校开展有局限性,不妨将此项内容与未成年人社区教育相结合。通过引导未成年人科普阅读、科技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围绕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组织开展 “爱我家乡、美化家园”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参与公共卫生,植树种草,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组织田园体验、乡镇企业参观、帮扶孤寡老人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走向社会,感受幸福生活,感悟未来责任。

总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教育社区化也是校外教育的一种趋势。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社区教育模式,调动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22-24.

[2]邵红.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创新[J].中国社区教育,2013(4).

[3]张斌,单永贵.浅谈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EP/OL].[2013-11-18].http://www.js-study.cn/a-22191-2.html.

[4]戴建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营”意识与策略[J].成人教育,2013(2):86-88.

[5]吴国庆.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

篇5: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总结

2006年,沈北新区青少年教育、社区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根据市青教办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一、校外教育工作

1、加大投资力度,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2006年,教育局又投资30万元扩建望滨素质教育基地,完善了6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增加400平房米的居住面积,接待能力达700人。2006年,接待学生6000余人。

2、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日活动。2006年2月22日和8月

22日,沈北新区中小学有46700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乡镇、村屯,进行清除小招贴、杂草、打扫卫生等公益活动,收到感谢信367封、照片627张,区新闻媒体进行了报导。

3、积极开展校外活动。收到“三有三为”征文2734篇;

青少年航模84个;小发明小制作设计方案123个;火炬奖影评527篇。“八荣八耻”故事征文5236个;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画展33场;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征文3652个。

4、夏令营活动丰富多彩。组织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

科学宫、儿童活动中心、极地海洋馆的科普活动、二、社区教育工作

1、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学校组织16个学生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街第二小学、第一小学、市七十五中学为龙头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创新工作,重点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家庭评估研究》的科研任务。又以街三小等十二家市优秀家长学校为后备队伍全面普及社区教育工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2、规范家长学校,加强“三位一体”的教育效果。2006年,根据市青教办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全区33个家长学校,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交流、有总结;并有19个学校参加了省家长实验校的科研工作。街三小在省家长学校“评优树标”活动中受到市青教办领导的一致好评。

3、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各级各类教育设施、场所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力度。我区现每月都开展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到学校听课、参观、交流。同时,清水街道办事处、新城子福宁社区、虎石台团结社区的场所、设施已对社区居民开放。

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三月十日,教育局召开了

全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局主要领导同33所中小学和6家局直单位的领导签定了责任状。

2、创建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权站的工作。2006年,在福宁社区、工农社区创建两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权站。

3、2006年6月3日,区政法委关主任在83中学报告厅给全区800多名班主任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培训报告会,效果非常理想,区新闻媒体进行了报导。

3、2006年,各校的档案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活动纪实都非常健全和及时。

4、组织全区校长和教师进行岗位安全考试;全区三万多中小学生人手一本《安全知识手册》,办手抄报2000余份,出板报100期次,开主题班会100余回。现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重视、家长重视、学生重视,人人讲安全、处处说安全,安全意识已深入人心。

5、“六.一”前夕,开展了“不良行为远离我”(《预防法》宣传活动)和“告诉你我的权利”(《未保法》宣传活动)。继续开展每年六月、十一月的法制宣传月活动,6月累计出宣传板报145期,集中广播177次。

6、2006年11月,区青教办组织近万名师生观看了《黑白记忆》禁毒教育影评;沈阳市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第3名;收到“发生在我身边的安全故事”征文642篇。

篇6:社区年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为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了未成年人教育,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明确

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未成年人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3、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三、开展的主要活动

2009年7月20日组织未成年人学习禁毒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未成年人了解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09年8月19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革命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爱党爱祖国的感情。

篇7: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制度

一、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社区团支部负责,学校协助建立相关

工作、会议等制度。以便长期有效的开展。

二、社区应却实加强对此项工作领导,确定每一个工作人员具体负

责此项工作。

三、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要以社区为主,学校学习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相关工作再征求社区关工委负责人,学校校长,家长的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确定。

四、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目的是加强社区,学校,家庭的联系,共同搞社区未成年人区内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建立大手拉小手带动社区未成人健康成长。

五、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职责与内容:

1.定期的走访未成人家里,多与家长沟通,一起努力做好未成年

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2.经常与未成年人沟通,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研究对未成年人教育措施。

3.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小组会议,正确的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

育。为社区,校外的未成年人献计献策,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

篇8:社区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一、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

社区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环境因素, 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外在的教育感化作用。陶行知说过: “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2]城中村是个小社会, 是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窗口, 它的社区环境担负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作为更为复杂的城中村来说, 本文认为, 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 复杂性。城中村的人员构成相当复杂, 包括本地村民、随迁子女、农民工、流动人口等, 每天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流, 使得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未成年人每时每刻都有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交流, 再加上自身的身心发展呈不稳定状态, 更加容易受到行色各样的人的影响。

第二, 渗透性。社区环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社区中的一员, 无一例外会受到其影响, 然而, 这种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3]城中村社区环境会起着隐性的影响, 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随着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发生变化。

第三, 直接性。城中村社区成员的生活离不开社区环境, 所以, 这一影响可表现为直接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 “单单在儿童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的思想教育, 就比在学校里呆几个小时所受的教育都要强烈、鲜明得多。”[4]

环境往往能够对人的品格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复杂的社区环境影响下, 城中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跻身于大城市中的城中村, 由于多种思想文化的冲突碰撞,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基于此, 笔者将从整体上把握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 一) 集体意识模糊, 个人主义日趋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倡导的价值观, 是时代的灵魂。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其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阶段。对内容进一步认知普遍缺乏,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极为模糊, 只是停留在字面的背诵。某种程度上认知的缺失和行为的偏离是有一定关联的, 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模糊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攀比心理却呈上升趋势。对自身的价值表现方式没有清楚正确认知, 不少城中村的未成年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个人主义意识普遍盛行, 部分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凭借自家的房屋租赁生意和集体产业分红所获得丰厚的经济报酬, 滋生骄奢攀比心理, 随意挥霍, 没有节俭意识。

( 二) 求学态度不端, 厌学成风

在城中村独特环境的影响之下, 未成年人的学习氛围普遍不浓。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 没有正确的认识, 没有认知到学习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很多未成人怀着一种哪怕不读书依靠家中的几栋或者几层“出租房”的收入依旧可以过上父母那样物质充裕的生活, 且把求学当成父母安排的任务来应付, 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厌学、逃学、辍学”三部曲, 往往接二连三在城中村的学校上演, 学风不浓, 缺勤率居高不下, 学习成绩相比其他学校普遍差距较大, 升学率不高。城中村往往出现“物质上的巨人, 文化上的矮子”现象。一些父母认为经商才是孩子出路, 读书会认字会算钱就可以了。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目也没有正确的认识, 往往持消极的态度, 很显然城中村中的大部分家庭和社区没有形成一个文化求知的氛围。

( 三) 依赖意识增强, 自我管理能力减弱

当下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 父母尤为疼爱, 城中村的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的疼爱很大程度已经成为溺爱了。城中村的孩子普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吃穿住行都要依赖家里人, 自我管理能力减弱, 碰到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父母来解决而不会自己主动解决。

( 四) 社会问题滋生

在城中村的特殊环境里, 存在大量涌入的外地人员, 且人员结构纷杂, 同时城中村里面也充斥着大量非法的娱乐场所, 未成年人出入城中村内的娱乐场所容易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感染, 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以往, 思想道德被腐蚀并急速滑坡, 导致城中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上升并低龄化趋势严重, 聚众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各种违法劣径层出不穷, 滋生各类社会问题, 最终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城中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社区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城中村的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尽管是不自觉中形成, 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上述城中村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成年人长期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下受到的不良影响, 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社区工作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可从社区的环境建设方面下手。

( 一) 优化社区治安环境

城中村社区黑暗角落隐藏的偷盗、抢劫事件屡次发生, 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如在南宁的万秀村实践的“城中村”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将社区按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 每一个网格都有专门负责管理的人员, 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5]政府和社区主要负责人应逐步排查社区不合格网吧, 打击黑网吧, 强制建设绿色上网场所, 应加强巡逻, 禁止未成人进入网吧上网, 发现应及时对未成年人和网吧管理者进行教育。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如图书报刊市场等。

( 二) 优化社区文化硬件与软件设施

政府和社区要加大对社区活动经费的投入, 建设社区文化硬件设施。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精”而不在“多”, 应在抓住质量, 体现成效。社区可以和高校形成长期的合作, 建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验基地。此外, 还可以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公共设施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活动。社区各方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的社区活动。比如文娱类的、益智类的以及传统文化类的等。同时要加大力度整顿社区文化环境场所, 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

( 三) 社区、学校和家庭三方联动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社区要加强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推动两者的互动, 使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社区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 结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教学来引导推动社区导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发展。同时社区也可进行“手拉手”参与进来, 共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贡献力量。“家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从总体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发展的方向”[6]社区的工作者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鼓励家长努力建构共同学习的家庭环境, 让家庭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父母和孩子两者都养成热爱学习, 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 加强德育教育, 只有这样, 社区才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使其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四、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未年成人的品格和素质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探析了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 在此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现状, 并初步提出了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的措施。谨希望城中村社区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家庭、学校以及各方能调动的力量来齐心协作, 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实处, 共建和谐城中村社区。

摘要:城中村社区环境普遍存在着社区自然环境差, 社区治安潜在隐患多, 人员构成复杂等社会问题,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潜在性的威胁。深入分析城中村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现状, 并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措施, 有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城中村,社区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3]陈正良, 论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德育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 2001.

[4]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沈晔.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N].南宁日报, 2014.

上一篇:平板电脑的简介下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