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24-07-20

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共8篇)

篇1: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辽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中期报告

白塔区白塔小学 课题组 2016年3月16日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课题组在 2014年5 月申报的辽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于2014年4月立项,5 月开题。在开题会上,我校从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实施步骤、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课题预期成果、课题的实施保障十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阐述,市课题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题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家的建议调整课题研究策略。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真实的听到了我们成长的脚步声,看到了我校学生快乐成长的张张笑脸。

我们的足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举措

我校刘娜校长是一位具有强烈教学改革意识的科研型校长,她反复强调,要把诵读古诗文当成一项工程来抓,要使古诗文诵读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并实施了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我校班主任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抓好古诗文诵读工作。将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组建了研究队伍、建立了研究制度、制定了研究方案、组织了理论学习、开展了深层次的探讨,再到这两年的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一次次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的课题研究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理论准备、确定方向)和第二阶段(重点突破、点式实验)的任务,形成了中期成果,并有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在这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搭建“四级”古诗文典诵读平台

学校:我校努力营造诗文诵读的环境,在走廊张贴经典诗文、悬挂名人头像及介绍,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时时刻刻都与经典对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诗情画意。

班级:每班都有图书角。一直以来,各班的图书角藏书都很多,其中有关经典古诗文的占了一定的比例。班级的学习园地有学生的古诗配画、读书体会、书法作品……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经常到这里来学习、欣赏古诗文。

家庭: 2014年5月我校召开了家长会。专门设计了一项内容:经典总动员。让孩子的家长们意识到吟诵经典的好处,能够陪同孩子一起来读经典、学经典,坚持不懈。我校许多家长由于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沟通。我们就利用古诗文诵读活动搭建平台,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诵读活动,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

社区: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我校教师深入社区向居民开设孔子讲堂,学生向社区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才艺,有了社区的支持,我们的古诗文诵读会传播得更为广泛。

(二)探究多形式、多渠道的诵读方法与途径。我校以“文化白塔 书香校园”为口号,在校内大规模开展各种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相关的活动,使古韵古香飘满校园。

三个整合。

一是诗乐整合。诗文表演形式多样,在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经常在诵读的同时,把一些经典古诗文,配乐进行歌舞表演,还把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文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这样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二是诗画整合。孩子们常常以诗为题,进行古诗配画,以画来描绘从诗中感悟到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常态化的一种方法。三是诗书整合。学校经常组织比赛,书写经典的古诗文。好的作品在学校走廊张贴,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加深对古诗文的感悟。

三个结合。

一是古诗文与“名著伴我行”活动相结合。我校开展多年的“名著伴我行”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读三本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在提高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也确保了古诗文诵读的有效性。

二是古诗文与班队会活动结合。我们以古诗文为载体,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如“诵古诗、学美德”、“古诗伴我行”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三是古诗文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我们将古诗文活动拓展,带领学生走进曹雪芹纪念馆、王尔烈故居,走进辽化龙鼎山看一看历代诗咏辽阳的诗句,感受古诗文在家乡文化的浸润。三个平台。

一是语文课堂。通过语文课前三至五分钟的诗文诵读和每册语文教材都安排的古诗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力争使古诗文的诵读实现创新、高效。

二是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其中必有的一项活动是课外必背古诗达标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新课标向我们推荐的小学生课外必背古诗75首而开展的,活动操作简单且很有实效。2015年参与达标的170名学生中,有145名学生达标,达标率达85%。

三是经典诵读展示。我校每年的12月都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已经历时6年。课题开展后,我们将此活动作为古诗文诵读的焊接点,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在诵读展示中,同学们把“唱、画、写、舞、演”作为诵读的一种表现形式,以真挚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表演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满江红》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再现了诗文的内容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活动中,我校的家长们也走进班级观看孩子们表演的经典诵读,浓郁的诵读气氛感染着到场的每一位家长。

我们的笑脸——课题阶段成果

(一)摸索出一些较为实用的古诗文教学模式。

我们以课题为导向,以语文课为阵地,引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经典古诗文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从而优化了教学研究的途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二年来,借鉴他人经验,结合我校的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我们教师提出了“三层六步”教学法。即古诗文的教学要围绕“三个层次,六个步骤”展开教学。

三个层次即:读的层次、译的层次、悟的层次。六个步骤为:解诗题、知作者、抓字词、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意。当然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要结合各学年段的特点以及所教古诗文体裁、题材等特点,如:低年级段的古诗文重点要放在“读”上,中年级是“译”,而高年级段的重点应放在“悟”上了。而“六个步骤”开始是教师教学古诗的方法,随着方法是掌握,已经成文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了。

(二)经过研究实践,我们感觉到经典诵读促进了师生的发展,师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

1.师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1)古诗文诵读能促使学生优秀的道德育品质自然形成 经典古诗文带给学生的熏陶是潜在的,课题研究表明,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师生在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陶冶了性情,许多优良品质逐步形成。可以说,手捧一本经典芬芳了自己,也芬芳了整个校园。

(2)现在的人,很多痴迷于电视与电脑,痴迷电子产品的“有声有色”。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把兴趣引向经典阅读,带领师生冲破“声光电”的包围,学会集中注意力来做读书这件事,在诵读中寻找声音的意义,在白纸黑字间感受文字的魅力。

(3)课题实验两年来,我校师生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的经典诗文比赛、基本功竞赛、等各项竞赛捷报频传。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已经成为白塔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2014年,我校被评为“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2015年我校被评为辽宁省语言文字示范校。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

1、由于缺乏丰厚的理论素养和古诗文功底,及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不高,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古诗文教学法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肤浅,缺乏理论深度,影响和限制了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

2、由于教师的古诗文阅读量有限,经典诵读内容的质和量都有待提高。学生诵读古诗文大多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被动地诵读。如何使学生乐诵、勤诵、多诵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诵读经典对增加学生的课外识字量确实大有益处,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大有好处。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习作的影响还未显现。

介于此,我们打算下一步仍遵循“日有所诵,熟读成诵”的原则,不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顺其自然,分层要求。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增大孩子们的阅读量,亲近现当代作家的名家名篇,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

白塔小学 2016.3

篇2: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总结阶段总结

近几年,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寻找各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感受诗词意蕴上。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应试教育遗留问题制约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

虽然小学升初中己经取消了考试,但是有的老师还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教学时,仍然偏重于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忽略学生诗意的感受。教师的“教”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面,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机械记忆的能力。课堂上、放学后,往往要求学生能以一一背出或默写出正确的诗词字形。教师的“教”并不以塑造出“感性的人”为目的,甚至现在有的语文老师也在生活和喧闹中,忘记了诗歌是什么。尽管有的老师也朗诵古诗词,但那些诗词对他们而言只是课文,或许他们自己都没弄明白要讲授诗词的意蕴和情感。

2.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积累,轻感性体验

(1)在教学中注意诗词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目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提高诗词语感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整个教学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缺少参与的积极性,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2)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详细,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意境。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或是一种美好的图画。试想,当我们刻意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现代汉语译出“一会儿抬头看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中那份淡雅而动人心弦的境界岂不荡然无存?读来味同嚼蜡,还有何美感可言呢? 诗词的学习不只是内容上,还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对诗词鉴赏和审美的方法。

3.教师引导过多,且主观倾向性明显

在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心中有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同其理解或答案不符,于是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引导、渗透自己的思想,试图将学生引到标准答案上。教师本应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果教师却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其实,诗词是凝聚着作者个性魅力的作品,学生的理解也大可见仁见智,没有了自由理解的权利,诗词理解对学生而一言,只能是死背答案,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阶段课题组重要进行下面两方面内容的研究:

1、感悟古诗意境的有效途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感受,淡化字词句繁琐分析,把古诗意境转化为其他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写实、叙事、绘景、咏怀中蕴含的审美情感。

2、感悟古诗意境的有效方法研究

积极探索教法和教学目标的协调方式,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诗眼锤炼、典故会意、感情诵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情感。

针对开题报告中设计的研究内容,课题组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1、认识意境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

2、对本校古诗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进行问题探源。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问卷调查表》。

3、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4、开展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存在问题:

1、行动与研究、研究与行动相脱节。

实验研究是中小学教科研应秉承的基本立场。在行动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把这些反思的过程、方法呈现出来。同时把研究的实施与行动的开展紧密结合起来 研究才摆脱了其原有的虚空状态这样的研究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所应有的 而我们科研小组比较注重实践,而缺乏反思,没有用反思促进我们的实验。

2、评价机制滞后。

良好的评价是促进实验开展的必要条件。注重实践而轻视评价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没有实效的评价体制,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没有达到高效。

五、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开展古诗词意境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模式初步假设为:初读感知—链接背景——指导朗诵—音画结合—赏词析句—激发想象。

2、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验前测与后测的对比。

篇3: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筅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侯天庆

“小学古诗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 它以探究小学古诗教与学为目的, 为培养合格小学语文师资服务。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束缚, 教学绩效未能较好发挥。鉴于此, 本文将直面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 从教学反思切入, 反思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状态, 探寻教学最优化途径, 建构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 实现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目标。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 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 是教学优化的前提,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1]。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 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 学生因素固然重要, 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 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 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 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 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 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 采用逐渐分化原则[2]预设4步教学程序: (1) 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 (1) 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 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2) 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 (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 。 (2) 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3]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 (3) 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 (4) 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 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 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4]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 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 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 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 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 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 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 有的放矢去引导, 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 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 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 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 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 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 预设5步教学程序: (1) 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 (2) 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 (1)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 (2)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3) 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 (4)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3) 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 (4) 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 (5) 总结述评。教师总结, 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 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 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 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 找出CAI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 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 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 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 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 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 捕捉反思灵感, 顺应学生发展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觹该文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项目 (2008B027) 的研究成果

1. 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思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 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 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即以学生为本, 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 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 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 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 ( (1) 理解诗的字词能力; (2) 理解诗句的能力; (3) 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 (4) 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 为基点, 预设3步教学程序: (1) 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 (2) 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 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 一首古诗, 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3) 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 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反思→再尝试”为指针, 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 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 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 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 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 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 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 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 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 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 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 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 准确调整教学方法, 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 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 设计4步教学程序: (1) 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 (2) 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1) 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 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 (2) 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 一首古诗, 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 (3) 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性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3]。

三、课后反思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 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 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 夯实知识底蕴

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师的知识底蕴包括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等内容。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底蕴, 才能正确审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 进而制定新的优化小学古诗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开放发展心态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2. 培养反思习惯

教师课后反思是其专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和可贵品质,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 只有及时准确地将课堂实践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 对反思素材进行理性思考, 深入问题核心, 找出问题症结, 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后反思习惯,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 小学古诗教学法的教育者, 假如能遵循这三方面内容完善自身专业素养, 把课后反思内化为自身需要, 一定会使课后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 最终实现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28.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261~262.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 146, 106~108.

[4]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04.

篇4:古诗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是教学优化的前提,“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学生因素固然重要,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采用逐渐分化原则预设4步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①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2)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3)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4)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预设5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2)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①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④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3)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4)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5)总结述评。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找出CAr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捕捉反思灵感,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恩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①理解诗的字词能力;②理解诗句的能力;③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④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为基点,预设3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2)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3)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一反思一再尝试”为指针,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准确调整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设计4步教学程序:(1)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2)提出两个思考问题:①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②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3)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4)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陛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

三、课后反恩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陛,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夯实知识底蕴

篇5:小学课题阶段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在十月份,我们重点开展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围绕《伯牙绝弦》一课展开研讨,并由刘俊老师执教为巴南区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研讨课现场。刘老师的教学,以情为脉,多元化的读,带领学生逐层推进,品位体会,熟读成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十一月,我们组织教师们展开研讨,针对文言文、略读课文和习作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提炼。并收集了每位参研教师的个人简介、获奖情况、经典案例、论文等资料。初步建立起课题网页。本课题组教师刘俊、刘伯荣、龚利、罗天琼参加了鱼洞四小“精彩二十分微格教学赛课暨绿色课堂研讨”活动。教师们以新颖的设计、扎实的基本功、充满情趣的课堂,赢得听课评委、教师的好评,分别取得了一、二等奖的佳绩。

十二月,我们进行了半期总结,完善了课题网页和课题博客。在学校的半期交流评比中,我组获得了高分,被评为一等奖。

篇6:课题阶段研究总结

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自2006年5月我校承担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不断努力,加紧工作,悉心研究,认真实践,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经过近四个月的研究,我们承担的“十五”立项课题的子课题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为使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把握课题的研究进展,课题领导小组召开了课题学习动员会议,提供研究资料、进行理论指导,为教师的课研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及财力的支持。让我们对子课题的实验成果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子课题研究小组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整理供同行学习、分享和交流,获得各级领导的好评。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动员,全身参与

课题组接到审批立项后,就立即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研究课题开题仪式的举行、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各成员任务分工等事宜。会上,课题组组长、学校校长强调说,我们既然花了很大工夫、下了很大决心,争得了课题的立项,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决不能半途而废。他还向我们宣讲本课题精神,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研讨含义,加深理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我们课题小组(尤其是两位体育老师)多次研究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知识,用理论充实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关系教学模式的具体含义包括:

(一)自主学习

主张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强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合作性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适应培养的作用。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适应培养的作用。

(三)创造性学习

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这三个学习状态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创造性学习是核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因为只有达到创造性学习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宗旨;主动性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造意识、创新精神的内部驱动力;合作性学习是形成创造性学习的外部条件,即是促使内驱力形成的外部力量,体现出“教育不是一种帮助”的基本思想。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创造情境,用外驱力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三、熟悉教材、学生,把握科研方向 我们所选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强烈、运动感觉正在发展、注意力集中较短、意志不稳定,较薄弱、行动缺乏目的性、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坚持性也较差。教师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和习惯的学习和养成。教师应适当把教材内容溶入游戏之中,在游戏中体会自主、合作、创新的体验和收获的喜悦。尤其不要破坏学生对体育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正是水平一阶段,其教材简单易行,由游戏、基本运动组成。由于新课改课时调整为一年每周四课时,通过跑、跳、投等动作和游戏使学生增强体魄、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纪律习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

四、保证措施

(一)为了能够使试验顺利进行,便于开展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 组员:****

(二)积极准备、搜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应用网络资源等,保证科研需要。

(三)实验学校能支付一切科研所学要的经费并提供时间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关系

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自2006年5月我们的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成员在负责人的带动下,开始启动课题研究,至今已有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当中,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把握方向,深入研讨,现已步入正轨,并进展有序,已有一定成效!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继续组织学习、领会有关“和谐”的理论,深化对课题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二、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到同一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方案。

三、重视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并积极改进。

四、各个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 张老师研究子课题时,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首先是设计和谐的教学问题,关注课堂细节;其次是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个性。第三是创设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教学方式,培养能力。从以上三个方面开放课堂教学,多角度亲近课程,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包老师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主要侧重于从“更新观念,给足时间,巧设问题”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和谐统一。

五、在进入研究实验的实质性阶段,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即一面研究,一面指导,以研究带动指导,以指导促进研究,进展顺利,效果显著。

1.边研究边指导

比如对“学习环节”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 及时将其应用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学习,以提高效率。如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这样的学习环节:课前环节(课前身体、心理准备,器械、服装检查,操作方法以学生自查互查为主,教师抽查为辅)、课上环节(包括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以及学法和教法协调作用,从多层面、多方位渗透学法指导等)、课下环节(包括家庭作业、分层评价等)。有了这样一整套的环节,自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2.以研究带动指导,以指导促进研究

无论何种研究,最终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我们的“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个关系,把研究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所谓“以研究带动指导”,就是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然后用这些成果来带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法指导渗透在教学之中。

近年来我们都在为落实新课标、使用新教材作实验,实验中,有成功的经验,也难免存在失败的教训或一些失误,而这些经验、教训、失误,正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好素材。

六、以实际过程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实验进程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要求,凡是实验教师都应把对学生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科研内容。由于情况不同,因此在体育课评价方法形式操作过程上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作为评价重点。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体育基础稍差和中等水平的那部分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望跑兴叹”“望高兴叹” “望投兴叹” 的现象大大减少。

七、保证措施

(一)为了能够使试验顺利进行,便于开展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 组员:***

(二)积极准备、搜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应用网络资源等,保证科研需要。

(三)实验学校能支付一切科研所学要的经费并提供时间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关系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小学体育课堂,是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动作、解决难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4、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5、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6、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是手段,是桥梁,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育人的三项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模式理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其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关系是:(1)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立的主题;(2)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3)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4)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5)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6)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的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一)什么叫创新

创新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创新的一种用法是专用性词汇,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与政策》一书中指出:“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关于这一创新理论的原始思想,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技术的价值实现”。创新的另一种用法是通用性的词汇,泛指创造新的东西或具有创造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释义是:“①抛开旧的,创造新的。②指创造性;新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创新和创造的意义就比较接近了。我们平时用到的创新这个词汇,较多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用法。例如“在工作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等等。

(二)创新性与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是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从创意、过程设计到成果展示的思维表现。即是对事物原有规范的某种突破,摆脱某些积习和原有规范不合理部分对事物发展的束缚,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构建新模式,探索新机制,追求新目标。本课题的“创新性”是指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培养人的目标要求下,对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摒弃,对不发展的领域进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富有创新性的,即它所面向的是学生的智慧发展,在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取向上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明显的突破;二是课堂教学的运作流程本身是富有创新性的,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的建构,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调控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个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模仿性和程式化。

创新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中心,以知识为桥梁,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实践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并未增添新的教学要素,也不排除各种已有教学方法的使用。但是,由于有了新的目标和理念,使原有的教学要素有了新的组合,具有了新的功能;使原有的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服务。

(三)什么叫模式?

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确定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一个标准样式。关于教学模式,人们的看法还不很一致。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念)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范型。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是连结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中介,也就无法实现其行动指南的价值。而创新性教学模式则是运用当代教学理论和创造力理论,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建构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四)体育课自主、合作、创新型教学模式适应的条件、程序

1、适应的条件:体育课自主、合作、创新型教学模式适应于小学中、高学段体育课教学,尤其适应于体操、投掷、游戏、球类等实践课。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应强调自主、合作,要稍有些创新。高年级更适合于合作与创新,还要懂得在竟争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活动。

2、其基本教学程序:

1、共同制定目标

2、实现教学目标

3、体验自主、合作、创新乐趣

4、评价自主、合作、创新效果

(五)小学自主合作、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自主合作、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小学教学实际而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因此,它的实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吸取基础教育研究的创新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为重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其本质特征为:

开放性。在教学观念上,教师需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经验的模式框架内,保持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但又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探究式”和“做中学”理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

民主性。在自主合作、创新性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又是学生创新学习的“经纪人”,学生拥有相应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空间,可以随意捕捉流动于课堂中任何一个创新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科学性。在自主合作创新性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施教,以科学地教引导学生科学地学。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勾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科学施教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

创造性。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立意在“创”和“新”上,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对学生而言,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创新。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发展性。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实施自主合作、创新性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用发展的胆识来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实质性的进步,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交流要植根于学生的发展,活动要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课题研究过程在,我们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积累和推广,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论文参加各级优秀论文评比或在报刊上发表。

四、主要收获──转变五个观念 基础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实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我们感到了空前的紧迫感;要用教科研的态度进行实验工作,同常规教学相比较,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统计分析工作,工作量骤然加大,使我们感到空前的紧张;一下子从现行的教学大纲向新的课程标准转化,尤其是思想观念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变,并且是边实验边理解边转变,使我们认识到实验工作的艰巨性;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课改实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品尝了取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新气象,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丰富多彩的。实验以来可以说是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一)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前我们对健康的理解一般是从身体方面去考虑的,比较关注学生生理方面,这是片面的;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健康新理念,那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统观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我们体会到几乎每处都渗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有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便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例如我在设计单杠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口号替代传统的“一二一”口号。第二个练习,教师设计几个不同高度的单杠,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练习,并提出问题。第三个练习,设计了各组之间进行连续蹬地上杠支撑比赛练习;第四个练习,让各组自己设计上杠比赛的练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热烈讨论学生在练习中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发展了学生的素质;通过教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帮助他人、互相讨论、组织之间比赛、人人之间比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使得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趋向合作化和紧密联系,整体上反映出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注重了兴趣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不能不要运动技能,但关键是以学习运动技能为手段去实现综合目标,以达到“健康第一”之目的。例如有位老师在上快速跑教材时安排了如下的练习:练习器械:学生用空矿泉水、汽水瓶子装沙自制“哑铃”96个(学生人手二个),橡胶实心球四个,收录机一台。练习一: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处理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如何才能跑得快,跑得快有什么好处?练习二: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一套哑铃操(各组经过讨论和交流分别创编了不同形式的哑铃操);练习三:摆放哑铃接力跑;练习四:要求各组在上一个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创编别的形式的接力跑练习(有的组设计了摆好“哑铃”后进行蛇形跑接力赛,有的组设计了快速跑摆图形接力比赛,有的组设计了双人挤“哑铃”接力比赛)。以上各种练习都是围绕快速跑这个教材去设计的,整堂课显得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很积极,没有出现厌倦情绪;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体会、有创造、有交流、有收获,始终兴趣盎然。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都应十分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注重了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渗透 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我们改变了以往那种坐在教室里讲健康的授课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启发、诱导、讨论、探究、交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即时的思想教育。让知识在参与活动当中去消化,在参与活动当中去领会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内容。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长跑中出现腹疼现象时就提醒学生要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以及跑步中不要随便说话的锻炼卫生常识;教师在耐久跑测试时号召全体学生为落后的同学加油鼓劲,既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团结互助的教育。好多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渗透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如:“齐心协力”“突破封锁线”“支援前线”“团结互助”“你追我赶”“勇攀高峰”“快种快收”等。

(四)注重了创新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验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和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我们就要求各实验学校要围绕创新去做文章,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做文章,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和行为。可以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采用的方法归结为:在模仿前提下进行创新,在教师提示下进行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创新,在活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创新,根据场地、设施条件进行创新,利用音、像、图片、书本进行自主性学习。对于合作教学我们采用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帮助、评价合作,组织之间的比赛,组织之间的观摩,组织之间的评价等。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活动游戏“多足行进”时只说明条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体会、去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由失败到成功,去亲身体会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体现出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教师的教也体现了创造性:教师在上支撑跳跃时打破学生围绕跳箱转的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了现有的高台进行攀登练习,变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平梯、肋木上单杠课;教师利用小海绵包上投掷课;教师自制了若干的教具等等。可以看出虽然有些自制教具还比较幼稚,但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向新教学思想下的教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五)关注学生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是实验过程中的难题,也是一个重点问题,是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运用更好更多的办法,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的。

篇7: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我校申报的“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使用”研究课题同意申请立项后,课题组立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讨论,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制定了“西昌市兴胜小学《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与使用研究》实施方案”,在2008年10月29日及时地课题的开题会,并按照实施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目前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在我乡已经进行了六年,为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评价的民主化和个性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因而,在农村小学实施“小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开放的、多层面的、全面的评价工具,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评价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要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即:(1)评价主体互动化。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革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

极参与的交互活动。(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素质考察,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以质性评价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学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过程”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学习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星级”评价,成长记录等。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构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

积累活动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运作方式。

三、理论学习及研究情况

1.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些表述中体现出的评价理念与当今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理解: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绝不是简单的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评价是多元化的,既重视他评,也要求自评;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及其未来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通过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参与评价;通过扩大交流渠道,使学生能够分享成功。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成长记录袋的选取与使用。每学年每生使用一个牛皮纸做的档案袋作为成长记录袋,但是经过一期的使用低年级部分学生的破损较严重,第二期需要更换后才能继续使用。2.成长记录袋的封面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真正展示了学生的个性。3.成长记录册的基本内容板块设计为:学生基本情况介绍(由学生用图画或文字完成);评评我自己(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评价方式多样,有小红花制、等级制及评语等);评评他人(用等级制或小红花制评爸爸妈妈、教师、班委及好朋友);我的学习方法(用文字叙述自己在某一学科某一学段成功或失败的学习方法);我的趣事等;当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主题来展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过成,从而达到发展性评价的宗旨。除语数科外其它科目期末考查统计表(包括自评、教师评及小组评)4.成长记录袋内容的选取。(1).试卷的选择:平时一至二张,期中期末检测卷;美术作品(由学生自选)音乐作品(由学生自选);语数作业等。5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根据西昌市教科中心期末检测过程评价精神,建立兴胜小学的过程性评价制度为:如总分20分,教师调控占75℅,主要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生与家长在成长记录册的互评、自评来把握;学校调控25℅,主要由年级组教师组织学生抽签面试,以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及综合能力。6.制定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制度讨论稿,便于调动驾驶工作的。

五、阶段研究结果:

1.学生成长记录册板块设计基本规范。

2.成长记录袋内容收集基本反映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家长据此能看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3.学生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初步做到有机结合。

六、反思和下阶段研究设想: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实践,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着经验不足,研究能力不强的现象。我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求青年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会创造有利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研讨,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研究能够更有利地开展。

篇8: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现状探析

1.课改与高考双重标准下教学压力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础学科,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通过语文教学, 特别是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是, 三年的教学成果毕竟要接受高考的检验, 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笔隐性精神财富, 不易被发觉, 而高考学生的分数才更有说服力, 容易被放大。现在的教师, 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还是莘莘学子高考成功的领路人, 压力大在所难免。无论示范性高中还是普通高中, 都在近乎疯狂的追求高考升学率、重本率, 升学率高了, 随之而来的回报便是生源不断、财源滚滚, 提高升学率的重任自然要落到一线教师的肩上。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浮于形式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 从调查问卷反馈出来的信息来看, 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一方面, 学校重视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而忽略相应配套教学资源的引进;另一方面, 少数老教师不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 部分教师则认为, 古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无法用现代技术表现出来的, 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只是为了方便。

3.注重教学轻视研究

教学应该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活动, 奋斗在一线的教师, 拥有最丰富的教学经验, 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最能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因此, 一切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和运用, 都应该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最有发言权。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该兼顾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但是,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搞好就万事大吉了, 课程改革和理论创新与自己关系不大, 从一线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来看, 他们对理论创新的热情也不高。

二、学生方面的现状分析

古代诗歌、散文是我们民族文化当中的经典, 其动人的情感、鲜活的思想、睿智的灵魂无不令我们感慨赞叹, 但是,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 “快餐文化”盛行, 传统文学虽然拥有无穷的魅力, 毕竟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 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具体陈述如下。

1.厌恶古诗文, 兴趣不浓

很多学生会因教师学识渊博、课堂幽默风趣而喜欢上某一学科, 自然也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些原因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对古诗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当中, 一部分是因为教师教法陈旧, 毫无新意, 无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而教师讲授知识的范围基本局限于教材上的东西, 比如课文注释, 课后习题等, 教师课外资源的引用较少, 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以背诵为主, 对文本的相关资料探究不够, 对情感的发掘不深等等。

2、学习目标过于单一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可能是古人对语文“工具性”的最早认识, 调查发现, 现在高中生学习古诗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高考, 否则便不会“之乎者也”地学习这些“老古董”, 只有10%的学生抛开高考的目的, 希望通过学习古诗文来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与学生交谈中笔者还发现,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关系不大, 一名学生还援引“感动中国”人物张正祥的事迹为例, 央视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生命只有一次, 滇池只有一个, 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 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 它是孤独的, 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 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评价如此之高, 而张正祥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 相比之下, 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腐败官员, 哪一个没受过“仁、义、礼、智、信”的熏陶和教诲。

3.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学习被动

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师生平等, 提倡“对话式”教学, 让学生畅所欲言, 这样才便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但是, 调查发现, “对话式”课堂模式仍然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 学生的发言权受到很大限制, 学生稍微调侃一点的言论都可能被老师认为在挑衅他的权威, 所以, 学生往往不敢越雷池一步, 课堂还是一板一眼地有序进行着。其实, 我们认为, 一位真正的好教师, 应该只做一名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何周松.浅议如何教好古诗文[J].知识经济.2009 (11)

上一篇:买卖家具合同下一篇:唠叨是爱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