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2024-07-28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精选8篇)

篇1: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平阴”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原法轮功练习者张某(某学校教师),经过政法委引导学习《弟子规》,不但自己不再练习法轮功,而且主动帮助另外两名法轮功练习者转化,与法轮功永远决裂。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中,让社区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启迪善心、唤醒良知,鼓励他们改过自新,“争做好人”。截止目前,县司法局已举办集中教育培训班20期,受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达5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这样的做法和例子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如河南省XX市XX县一位67岁的老上访户,因工作纠纷四处上访告状38年,一直心怀怨恨,不但自己身心俱疲,家庭也苦不堪言。无意中,他接触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后,逐步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决心不再上访告状,“好好学习传统文化,达到人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再如,辽宁抚顺的黑社会老大康金利,杀死1人,坐牢两次,共20年又6个月,身中40多刀,缝了30多针。释放后,在策划犯罪之际,接触到传统文化,深受触动,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现在广东河源从事绿色农业,生活幸福美满。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县孝直村作为XX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孝直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弟子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大。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前不久,孝直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胡斌今年22岁,来自甘肃兰州,自小父母感情不和,年幼的他为了报复父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这个“万恶不赦”的儿子,母亲的不离不弃、良苦用心和一本传统文化瑰宝《弟子规》共同作用,触动了迷途少年的内心,让一个即将坠入深渊的青年改过自新、走上正途。胡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现实教育意义,也给人们启迪:在教授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县孝直村也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位村民时常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郑重的对父亲说:“爸爸,以后和邻居好好相处吧,咱们家总是评不上五好家庭,我在班里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孩子的话对这位父亲触动很大,经过反复思量,他鼓起勇气敲开邻居们的门,挨家道歉。邻里之间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传统文化割裂。当代中国文化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学习、借鉴甚至吸收一些西方文化固然必要,但是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经济至上盛行,道德滑坡。目前,我国道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少女怀孕、自杀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恶性事件,甚至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折射出经济至上、道德底线缺失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们的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丢失了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

(三)教育实践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虚位现象。如: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教育内容上分量不足;教学形式上仅仅依赖少量的课堂教学,且教学手段简单化;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而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诸多有远见卓识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和引导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任登第、刘余莉、陈大惠等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公民道德教育论坛,通过亲身感受阐释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相当多的听众,受到世人的关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用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从学雷锋到新版“24孝”,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教师”张丽莉,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很值得让人深思。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县已进入“实施三年突破平阴计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巩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精神文明和谐家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要做好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按照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理念,做人的根本是正心、修身、积德、为民。历史的事实证明,清官不是作了官才清廉的,而是在人品上已具备了清廉的品格。选拔领导干部要以传统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格修养当作终生的必修课,以大公、孝廉、勤政、诚信、高尚的情操、为民的思想、关注民生的贤德,引导更多的人做道德高尚的人,也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坚强有力。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摒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用注重文化安全、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三年突破平阴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全县“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全县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四)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县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五)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于日常生活之中。建议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内家长,从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定期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借此来增强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以达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目的。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娄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娄底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娄底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的文化遗产而骄傲。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娄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娄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有可能失传!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这样,艺人们有了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篇2: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给我的启发和教育很深,在这先感谢老师们的关怀和教诲,让我知道了理解了许多东西,而且对我自身都有很大的提高。

1月21日早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南化村。这个村子在正定来说是建设的比较好的村子了,主要是这几年的变化挺大的,村长也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来到村中,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大教堂,此教堂主要是供村民观看传统文化教育片,学习传统文化用的。走进里面,立即感觉到身处传统文化的教育里,人们变得严肃了,思想中杂念被赶出脑海,此教堂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在里面我看到了前任村长留下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金钱观和权力观,其中阐述的颇有见解,深入浅出能调整人们对金钱权力的心态。然后我们去了村民活动中心,村长发表了讲话,讲了许多村中的变化其中还说到村要长治久安要以孝为主,个人也要以孝为主,孝是人道第一步,往大了说国家也要有软势力,就是以文化作后盾。现在主要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太多而奉献的太少,所以我们更应当学好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在天安门广场上立孔子像不就说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吗,我们更应该学好。我们在村中走访也感觉到村长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路面硬化了,路灯也安装了,村里也有专门的专项的保险和补助,村民意外伤害保险、学生保险、大学生补助、老人补助等,此村还获得卫生村、小康村、文明村等许多荣誉称号。我和同学也走访了几户人家,叔叔阿姨们脸上都挂着笑容,谈起村子时也觉得不错,我们走在大街上人们说说笑笑、自由热闹,我也觉得这村民风不错,看来传统文化教育(弟子规等)起着重要作用。要说这个村子还有哪些方面需加强或建设,我认为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先稳定。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孝道更是重中之重。在走访过程中打听到一些无工作的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有余力的半老人员,我认识可成立一个工作介绍所为村里人找工作。

下午我们先后来到了隆兴寺、临济寺,来接触佛教文化,刚来到隆兴寺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尊大佛,前走几步大佛的全貌显现出来,心中也变得虔诚。跟着老师和导游,在隆兴寺里参拜各佛,走在这充斥着佛教文化的地方,心也跟着肃然起敬。在临济寺里,大殿中,有位师傅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佛,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听着,每位佛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所处的只是一个别婆娑世界而已。隆兴寺、临济寺的这些佛像都是遗留下来的,时间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随之遗留的还有那佛教文化,虽说现在已不盛行,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看着这些面孔就好象世人的处世态度一样,万般不同。每面佛都在教育着人们深刻的道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取回的是一颗佛心,用它来教化世人,让人变得善良,让人与人相处变得友好,社会更和谐。

第二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文庙,参拜孔子。现在天安门广场上都立了孔子象,我们今天社会的文化中儒家文化有重要作用,而孔子又是儒家庭代表人物,可见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之重。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走近孔子,了解他的事迹,从中学习他的思想。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代人影响极远,其中在墙上看到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何事都要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庞大就不再介绍了。此思想对现代来说仍适用,所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在文庙里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有文天祥的滹沱河诗,有许多伟人的事迹等等,在这里受益不浅。

之后我们来到了正定最大的婚纱摄影楼—金梦影楼,非常感谢张总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课,张总讲的大部分来说都对我们学生有用,是我们现阶段须学习的或应提高的能

篇3: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一、珠海移民文化心态的空间社会学呈现

对珠海移民文化心态的考察固然可以从多重角度切入。传统的方法是借助社会学定量研究, 展开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这种问卷产生法可能导致的最大弊端在于, 问卷所显示的问题更多代表了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思维倾向或者定式理解, 并不能真实反映被研究者的实际。由此, 本文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参与式观察的方法, 充分利用在珠海生活和工作的优势条件, 通过对珠海空间结构的观察, 分析珠海移民文化心态。文化心态不仅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 更反映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

1. 快而不久的移民文化心态。

珠海成立特区近30年来, 城市定位变动七次, 其中1980—1998年有三次, 1998年底到2009年初有四次。从1980年的“吸引港澳客人的旅游区”, 到2009年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平均两年半一变, 基本上, 每次城市定位的改变都伴随领导人的变动。由此导致珠海政策不连续, 城市战略摇摆, 改革始终无法到位, 在广东省内影响力越来越弱。一位关注珠海的网友则直言, 珠海近10年来患有“高层领导镀金恐慌症”, 这种恐慌在中上层领导中表现尤其突出, 一个领导来熟悉下情况就换个思路, 再调一拨人, 时间不长就拍屁股走人。这样的领导, 很难让人相信其能为珠海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

2. 新而不实的移民文化心态。

珠海的道路系统硬件设施比较完善, 但又经常处于修路的奔波中, 且但凡“动刀”的都是较为崭新的主要道路, 而一些不重要的小路、窄路虽然破损严重, 路面出现很多坑洼, 下雨造成积水, 却从来无人问津。2007—2009年, 珠海曾连续翻修市内的人民路、情侣路、迎宾路等主干道。三条路在维修时, 均是崭新路面, 既无路面破损, 也不有碍观瞻。譬如情侣路, 珠海市于2007年11月6日至20日, 将情侣路8.1公里长的路面, 全部用沥青翻修, 代替原来的水泥路面。而与之相邻的海滨南路、连接情侣路南北的石花东路, 路面早已坑坑洼洼, 车辆行驶时颠簸不已, 却从不见修补;作为珠海对外窗口的拱北口岸, 其地下通道早已破烂不堪, 未见任何维修迹象。

3. 美而不惠的移民文化心态。

政府既想保护行人安全, 又想保证车流通畅, 同时不影响市容美观, 因此不设红绿灯, 不设天桥, 只是限速。珠海大道从珠海南屏到湖心路口段, 仅20公里的路程, 却有4个限速档, 分别是40、60、70、80公里。司机戏言:“不熟悉的人, 开车只能一看限速牌, 二看时速表, 三再看路面。”珠海人行天桥少, 人行地下通道地点又较远, 因而绝大部分行人都横穿公路。珠海的上冲检查站是珠海特区与内地“二线关”上的边防检查站。该检查站向北是中山坦洲镇, 与珠海紧邻。一段仅长约500米的路程, 就因一个检查站、两个红绿灯, 成为珠海最拥堵的路段。每至高峰时段, 上冲检查站进出珠海两个方向都会排起“长龙”, 最长能达3公里。

4. 穷而不认的移民文化心态。

据珠海统计局数据, 珠海2008年财政收入仅92亿元, 在珠三角九城市中, 可谓“穷城”。然而“没钱”的珠海却极喜欢参与“有钱人”的游戏。1998年“珠海”列入1999年F1赛程的名单, 当时珠海赛车场有瑕疵, 需继续投资完善。但投资方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 欠下8 000万元投资, 最终F1举办权取消。而此时, 京沪等地盯上F1, 大肆投资赛车场, 最终2004年F1举办权花落上海, 珠海从此与F1无缘, 赛车场3亿元的投资回收也遥遥无期。珠海市政府创办于1994年“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 曾与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 并试图发展成“国际华语电影节”。但因耗资巨大, 其经济效益难以预料, 仅举办两届便寿终正寝。

5. 候而不守的移民文化心态。

相关数据显示, 2008年珠海商品房空置面积51.2万平方米, 比2007年上升16.5%, 是珠海商品房空置面积8年连续下降后首次上升。至2009年, 珠海空置楼存量已超过1 000万平方米, 按人口比例位居全国之首, 占全国空置房总量的1/14。夜晚时, 观察情侣路等主要路段旁的楼房, 映入眼帘的只有零星灯光, 大多房间都在黑暗中, 整栋楼房缺乏亮色。据调查, 珠海香洲区吉大海湾花园, 每到夏秋季节, 这栋楼房只有四五家住户。多年来, 珠海“不适于创业, 适于养老居住”的特征深入人心。每逢冬季, 人们到珠海过冬, 楼房注满;一过冬季则离开珠海, 楼房随即空置。珠海因之成为典型的“候鸟”城市。

6. 繁而不简的移民文化心态。

珠海行政效率低下, 早已为珠海市民、企业诟病。据透露, 2009年上半年, 珠海某些政府部门仅完成全年工作的30%, 珠海市长钟世坚曾就此专门提出过严厉批评。珠海各经济园区对政府效率抱怨尤其大, 一些园区项目, 国家、广东省的手续几天就能办妥, 但在珠海本市的手续反而需要几周。政府本身的项目都如此缓慢, 其他更是可想而知。香港智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朱文晖曾做过一项调查, 咨询过数百家香港投资机构, 得出的结论是, 即便港珠澳大桥修通, 香港也很少有投资机构愿意到珠海投资。多名港商表示:珠海行政效率慢、审批难。珠海公务员待遇比广州、深圳都要好, 以至于他们养尊处优, 没有了当年的“特区精神”, 缺乏创新。官员办事拖拉, 怕担责任, 只看领导眼色行事。

二、珠海移民文化心态的现实影响

在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表述中, 包括道德在内的非正式制度基本都能够获得肯定与认同。例如, 在对市场运行的认识上, 他们认为, 市场的成功运行不仅仅依靠“看不见的手”, 还依靠道德和其他理念的支持。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市场需要某种道德情感。大卫·休谟认为合适的道德行为, 或者“道德情操”、“同情心”会支持新的经济活动形式。伯克提出, 除非它们获得了“先在的态度文明以及扎根于绅士精神和宗教精神的自然的保护原则”的支持, 市场根本不会运转起来[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分析断言, 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精神, 而资本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些经典的理论表述向人们揭示的深刻道理在于, 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心态等非物质因素对现实的物质发展的巨大影响。物质的发展除了需要物质的力量之外, 更需要非物质因素的支持。就此而言, 文化心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非物质力量。如果社会民众的文化心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了密切的吻合, 那么, 经济社会发展就可以走上快速的轨道;反之, 如果社会大众的文化心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逆, 那么, 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滞。这一点, 更可以从珠海30年的变迁中得到验证。由于文化心态的移易, 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30年前, 珠海是中国青年的“梦工厂”, 珠海的一举一动, 都起风向标的作用。比如, 重金奖励科技人员、给优秀企业家发汽车、珠海西部的大开发等等, 令珠海一度吸引了全中国的热血青年、冒险商人以及在其他地方怀才不遇的科技人员。这里还曾创造了无数个城市经典语言, 例如, “今日借你一杯水, 明日还你一桶油”。这里更是邓小平最早给特区题词的地方, 邓小平两次视察珠海, 第二次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也是在珠海诞生的。

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杨正浒博士, 就是当年闯荡珠海的百万寻梦者之一。1994年在朋友邀请下, 他来到珠海。他的朋友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甘肃至珠海创业, 当时正值珠海“技重奖人才”时。那时, 珠海对于高科技人才, 奖励价值100万元的别墅一栋, 此外还赠一辆汽车。那时的珠海很有号召力, 吸引大批年轻人前来, 包括史玉柱这样的商业人才。但很多得奖人不久后都离珠海而去。离开的不仅是人才, 还有支柱企业。巨人和金山两大软件公司总部离开珠海, 对珠海冲击很大, 软件行业一度受挫, 珠海成为国际软件外包基地的梦想也随之破碎。

港珠澳大桥将拉近珠海与香港的距离, 横琴开发让珠港澳合作有了新载体。珠海的“大机遇”确实到来, 但珠海最终能否抓住这几乎是最后的机遇, 人们还须拭目以待。软实力下降, 让再次面临机遇的珠海无比尴尬, 成为珠海走出困境的绊脚石。多名学者感慨, 珠海如果把握不好, 港珠澳大桥即使开通, 珠海可能仅仅变成是一个通道, 最终是“尾气留下了, 经济放走了。”

就像30年前, 游玩珠三角的人都愿意去珠海转一趟。但过去到珠海是为了创业, 现在是为了休闲。今天的珠海, 更像一个风景美过欧洲、闲散胜过英法的“养老胜地”。但特区开荒牛的精神, 特区人敢领风气之先的魅力, 都荡然无存了。珠海成为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摇篮。珠海人即使西装革履, 也看不出他们媲美广州深圳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谈资是:“今晚到哪儿去打牌?”“明天要不要从情侣路取几束花回阳台摆摆?”他们对珠海修不修铁路漠不关心, 对日本人在珠海嫖妓那样的“大事”也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地懈怠着, 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不知这算不算一种另类意义上的特立独行。

本文在写作中, 借鉴了“天涯社区”中网民的观点和调查, 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篇4: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摘要】卫生高职等职业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地位,其主要是行使着为祖国教育培养优秀的医学类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一些卫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具体的实践和调查,对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卫生高职院校文化环境建设的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卫生高职院校 ; 文化建设现状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令课题,课题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卫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编号2015036。项目组成员:董欣玲,苗冠军,杨桂清,张淑红,王冬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13-01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具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总体的安排。对于卫生高职院校来说,就应该不断的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

2.研究的目的、意义

(1)重要前提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指导,不断的加深卫生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这是构建良好的学校校风的关键。卫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无处不在,它积极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课堂、宿舍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息[1]。

(2)重要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高品质人才的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自主自立、奉献他人的精神有很大帮助,为社会输送更多心态更积极、任劳任怨的人才。

(3)重要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卫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需要。所化说“少年强则国强”,在学校培养好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有利于高校学生自觉形成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假以时日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快速转型和发展,这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目前,中国教育改革正遭遇重重的矛盾难以全部消化,这些因素对卫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产生非常大的阻力。因此,有必要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卫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精神文化发展缓慢

伴随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前进,物质和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然而,人们的精神文化却还在滞后,没有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外面的东西,除了物质上的还有文化上的和精神上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化结构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多元化,人的精神遭受到了空前的洗礼,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矛盾与迷茫。而年轻人是最容易受到这种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的一代人,他们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这些学生将这些思想和文化带进了校园,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就这样问题来随之而来。一方面,学生开始变得唯物了,不再对精神那么注重。而这样的话容易让高校学生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个别卫生院校来讲,医德似乎不太被提起,而过分的追求利益。还有各种辅导班随之涌现在各个街头。校内各种低层次的歌唱比赛层出不穷。学生不在仰慕学习成绩好的,而是开始去崇拜一些不学无术但人长的好流行歌唱的好的学生,学习的榜样发生了变化。

(2)校园文化发展滞后

本是学校自身发展、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从一定角度会影响一所高校对未来发展的计划,是社会对学校的一种认知定位,就如清华和北大的校训一样,伴随着清华和北大的每一位学生走入社会,成为学生一生的烙印。然而,现在的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太过于走形式化了。来人检查了就趕紧把横幅往外一挂,等检查的走了,马上收拾收拾丢一边去了。

(3)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类来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交流的方式。高校本应充分利用网络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可却网络的开放性让网络世界不是那么纯静,某些人或单位利用网络传播快速的特点中伤一些高校,而有的事情却很澄清的,使得一些高校深陷网络负面消息中无法自拔。而如今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来自网络,这给一些高校的发展带来毁毁灭性的打击。此外,还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以及宗教极端分子,通过网络像高校的学生传播一些反人类、反和平的极端言论,这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了挑战。

现如今我国真遭受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这是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必要附属物。面对现在国家社会思想观念空前的活跃,如何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这其中肯定包括卫生高职院校。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的凝聚力,还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导力。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重点

这其实就是凸显出再突出校园文化的价值主导地位。学校在主抓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不妨也抓一抓学生道德的品质,特别是卫生高职院校更应如此。随着这几年医患关系的紧张化,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在不断被激化。医生这个职业的道德受到了老百姓的严重质疑。所以卫生高职院校不光只是要看重医技还得要看重医德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各自扮演不同职业的患者到医院就医的情景模式,然后讲解医德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5)建立校园文化环境

很多学校一般都会把从这个学校出去之后到了社会功成名就的名人雕塑成像矗立在校园内,他们往往是某个行业或学科的领军人物,传递的是正能量,这就是很好的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例子。卫生高职院校也是,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名医,选取一个和自己学校办学理念相契合的名医,也把他雕塑成像矗立在校园内,让卫生高校的学生每天都可以与这些历史名医进行神交,从他们身上感受医学的伟大[3]。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全国多所卫生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调查与思考的坐标上进行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郭建荣,卢文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职学生医德医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3):156-157.

[2]赵亚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2013,(2):167-168.

篇5: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 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 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 B打电话 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 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6: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了解城市中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方法,发现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办法。

实践时间:2011年暑假

实践地点:实践者所生活的城市-靖江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传统文化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的、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另一种是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域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对于不同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具有它们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保护及利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把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旅游也结合起来已经是一个普遍利用的方法了。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优越性。既将传统文化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方面加强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深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益。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积极保护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心组织搞好文化资源普查、规划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有机结合新新策略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规划的成绩。就从城市最主要的交通道路来讲,路东完整的保留了城市中最古老的文化遗迹,并以此遗迹为中心建设了社区人民广场,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为市民上演美丽的灯光秀。路西是城市中最繁华的步行街商业中心,各大商场聚集此地,显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整条道路被一棵棵法国梧桐包围,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但在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多多少少的,总会有问题存在,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就着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链。向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但游客看完后大多一走了之。现在博物馆是不收费的,这样岂不等于守着金山挨饿?为什么不把有关内容以不同形式产品出售?至少可以做有关文化介绍的书籍或小册子,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更会吸引潜在游客。在我们的城市中也是如此,大多数游客也就是这样游览结束就离开,我们的景色可能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大的映像。这是在将文化利用与旅游业结合的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小,使得许多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没有将其特色发展到最大,这特色也就不能称之为特色了。

传统文化利用与发展令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开发优秀文化资源的中流砥柱,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能是粗放式的、简单的、低水平的开发利用 ,由此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大多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样必然会对一些市场潜质极高的文化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埋没 ,并且有可能失去再度开发的机会具有较高文化造诣、具有传统文化开发经验的领军人物和专门人才,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合理开发是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许多文化产品仍处于低端、初级阶段与专业人才的缺少,创新型文化人才的缺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面对问题的存在,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

1.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

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应建立在有效的保护宣传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的保护

机制是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在加强保护基础之上,应把握适当分寸,做到保护与开放,保密与宣传的适度结合。要知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及时有效的保护,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化子民的宣传与发扬。

2.实施品牌特色战略

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文化产业的壮大 , 必须依靠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将城市中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并将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不破坏生态效益及市民利益的前提下,做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3.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文化创意创新力、文化制度构造力、文化政策制定力、文化资源培植力、文化借鉴汲取力、文化环境营造力、文化产品生产力、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力、文化产品营销力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要积极引进在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及管理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合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人才资源。

感想与总结:

篇7:城市文化社会实习调查报告

最新城市文化社会实习调查报告

一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氛围为背景的,城市的建设更离不开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旅游文化日益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旅游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我们所在的深圳市的城市文化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实习调查,对深圳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本次社会实习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始大家积极主动的编辑问卷调查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然后去深圳的园博园主题公园进行问卷调查,这次的问卷调查大家几乎都是第一次做,所以开始的时候真的有些紧张,而且还有好多的顾虑。后来我们分成了几组 ,两个人一起做,这样就好多了。我们大家在雨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最让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是,虽然天正在下雨,可是还是有很多的游客愿意停下来为我们完成调查问卷。最后我们整理,分析,总结问卷调查,发现了许多以前知道的,还有许多不为我们大家知道的有关城市文化的问题。

我们的问卷主要侧重的是两种人群:外来的游客和深圳本地的居民。这两种人群对于我们的问卷的回答有所不同。外来的游客之所以来深圳,主要是因为他人的介绍还有媒体的宣传,对于他们本身对深圳的城市文化知之甚少,尽管是这样,但是当问起他们对于深圳的第一感觉和来过之后的感受时,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很喜欢这里,城市的环境很好,人很热情,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发达。而深圳本地的居民由于生活在这里,对于这个城市已经很熟悉了,对于它的一些环境,政策,城市的发展的看法都有他们的见解和想法,而提出自己想法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知识阶层的人群。与此相比,老年人和民工则没有太多的主张。我们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深圳城市文化的特色:

1.特区城市,建市较晚,城市的发展环境比较优越:

2.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好,外来人口多,城市的发展多元化;

3. 城市的发展理念创新,紧跟世界潮流;

4. 人才聚集,科技创新;

5. 城市的旅游发展的很不错,各类景点很多;

但是,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们对于深圳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也有一些人还提出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希望有所改善。如:

1. 城市部分交通有待改善;

2. 有的文化景点的商业性太强,有点使文化太商业化的感觉;

3. 希望政府和企业能有机的配合,不要只靠其一;

4. 合理的调整景点的收费标准,以适应更多的人群。

通过对深圳的城市文化发展的分析,我们都感触很深,明白了深圳之所以可以如此发展的原因所在,明白了这个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城市的发展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文化的发展的因素:

第一:城市的环境的优劣,地理位置的因素;

第二: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

第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素质的高低比例;

第四:城市的旅游文化的发展情况;

第五:政府的主导,企业的支持,独特的发展理念等等。

纵观世界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也不难找到以上几点,城市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而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源泉。

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展城市文化,不能只强调一方面,否则会产生畸形发展的城市,要让其与经济的发展实现双飞。

篇8: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一、找准制约影响文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一)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 人们的注意力视文化投入看成是一种包袱, 不如经济项目, 立竿见影, 因此, 就现实角度看文化建设, 造成历史欠账较多。

(二) 社会与区域、单位之间的矛盾明显突出。

社会、区域、单位界定清晰, 画地为牢, 各种资源共享受到一定限制。因此, 在文化发展中出现单音符多, 协调音符少。形不成整体优势。

(三) 文化建设管理与专业人才缺失矛盾更为突出。

有些专业人才稍有名气“离家出走”, 另找高就, 成为今天制约文化发展上台阶的瓶颈。

二、找准切入点, 力促文化上新台阶

(一) 提高认识, 打牢基础。

首先,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意识的转变,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摆正文化发展和个人战略的位置,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才能打好思想基础, 营造良好的社会范围。其次, 加大宣传力度, 彻底解决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观念。全面提升机关、团体、企业人员意识观念, 使其都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在各个领域统一载体, 促进文化与经济建设形成合力, 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 推动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再次, 行动起来, 参与进去。文化建设是一项历史性任务, 它不是一日之功, 而需要文化工作者锲而不舍地去磨砺, 才能形成。一件艺术品, 正如艺术家的价值靠的是几十年的努力, 才能走上艺术的巅峰, 给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 需要文化艺术节全面行动起来, 去挖掘, 去整合社会资源, 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再添风采。

(二) 重视文化积累和文化投入, 目前, 政府应在文化事业

中实施全面规划, 一方面加大智力投入, 像重视发展经济那样, 分第次, 有规划的把热爱文化事业, 有理想, 德才兼备的文化艺术人才送到院校深造。同时, 可根据实际需要, 引进和招聘急需人才, 暂补短缺。合理的投入,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必将对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综合规划立法, 设立长远规划课题, 经论证, 分批次开发实施, 推进文化事业跨越式的上新台阶。这样做, 可减轻财政社会一次性投入大的高教育效果。一是推行网络教育形式。信息化网络具有辐射范围广和有效的信息发布、共享的特点, 有效增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辐射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运用新闻媒体教育形式, 开设党风廉政教育专栏, 做到报纸有阵地、电视有专题、广播有声音, 营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文化教育形式。把反腐倡廉教育题材寓于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当中, 内容浅出, 易于接受。如结合地方的文化背景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爱好, 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 通过广场文艺晚会、表演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节目, 以廉政文化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校园为抓手, 进行电化教育、开展“清风楼”“正气楼”压力, 既形成一处开放一处。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一件件文化艺术品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将带来丰厚财源, 更能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发向前。例如, 创建文化一级文化馆标准中提出, 财政积累是有着它科学意义的。

(三) 把握和利用好区域、单位资源优势

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之内涵。它不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更大程度上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 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有着它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是人类的光明使者。

(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发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强音, 有着它的独特意义。

我们要把握机遇, 充分利用好区域、单位的资源优势, 整合乡村间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打造世界级、国家级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品, 吸引国内外观光者;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艺术团队、名人名企走向全国及世界;打造一批运筹帷幄, 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管理人才, 等等。当年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 是中国共产党整合全国人谬你的力量, 推翻旧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今天,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定能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 创造出融经济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之村, 文化之团队, 文化之圣地, 续写历史新篇章。

三、结合实际, 创造性的开拓文化建设新局面

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开拓文化事业。为推动县域文化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招远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文化局重新编撰文化发展纲要, 筛选出中长期项目, 经调研形成文件, 配备坚强的工作班子, 一抓到底, 卓现成效。为贯彻省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加强乡镇文化站的整修和建设, 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已投资100万元, 送戏下乡200场次, 送电影下乡3000场次, 确保2011年度创建国家一级文化馆建设资金需求, 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整合社会资源, 金都形象进一步提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的启示, 就是要利用地域特点, 有选择性开拓文化事业。招远市委市政府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集黄金之优势, 发展文化为载体的各项事业。如中国黄金总公司命名的“金都——招远”、烟台至北京冠名的“金都列车号”、“黄金节”等重大活动。近年来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兴建“金都体育馆”“金都罗山森林公园”、集村镇之忧势, 建滨海开发新区——“金都海岸度假胜地”等, 靓丽展现在中国金都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招来八方来客。

评比、讲廉政故事、唱廉政歌等活动, 创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

总之, 廉政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建设廉政文化, 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和搞好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麻承照《是中国廉政文化简析》载《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篇:昭通教师补员招聘下一篇:合规管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