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2024-07-11

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通用8篇)

篇1: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会议》学习体会

张昌富

2011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审查国务院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回顾“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国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展望未来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并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一项项具体的构想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总理指出,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康庄大道,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篇2: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 王建华(2010年3月17日)

老师们、同志们:

2010年3月5日至14日,万众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期9天半。此次会议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选举法》的修改。由此,会期比去年增加了一天。我省推选了以赵洪祝书记为团长,吕祖善、王永明同志为副团长的浙江代表团共90名代表。我有幸作为浙江代表团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起参与了此次盛会。此次大会共有代表2981人,实到2939人,请假42人。会议结束后,各级部门都迅速及时地传达了会议精神。今天,学校也专门安排时间,由我向大家传达贯彻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三次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大会的基本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顽强奋斗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中央领导和大会主席团的主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取得了完满成功。

纵观这次大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贯彻中央精神,主题十分突出鲜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审议讨论今年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是本次大会的重要任务。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做好“三保”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总体报告给出了一系列的数据,2009年,国家GDP总量33.5万亿元,财政收入6.85万亿元,GDP增长达到了8.7%,顺利完成去年提出的任务。浙江省GDP增长是8.9%,绍兴市是9.3%。我认为,这些成绩取得来之不易,既鼓舞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又奠定了新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国际国内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中央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代表们一致认为,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突破瓶颈制约,才能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这是大会的一个主题。

(二)充分发扬民主,审议紧系发展大计。代表们来自全国各条战线,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大会期间,广大代表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扬民主,贡献务实之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以普通代表身份,深入各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讨论。浙江代表团,有这么一些领导,3月6日上午,习近平副主席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并做了重要讲话。3月4日下午,张德江副总理到浙江代表团看望了我省的全体代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同志根据大会安排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认真负责地回答代表的询问。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改善民生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代表们想问题、理思路、谋对策,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审议和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大会秘书处编发简报290多期(浙江代表团9期),为各项报告和议案的修改完善作出了贡献,使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具有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代表们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在会前参加专题调研、视察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议案建议,共提出议案约500件,其中浙江代表团提出议案64件,议案质量也有新的提高。截止3月11日12时,大会共提出建议3300多件,其中浙江代表团提出建议330件,占十分之一,绍兴团4个代表提出79件建议。我也以个人名义提交了十几件议案和建议。

这些议案建议,特别是浙江代表团提出的议案建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更加突出了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教育改革、医药卫生、收入分配、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对于推动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三)坚持科学有序,组织安排务实高效。这次大会组织工作科学、严密、周到,切实体现了精简、务实、效能的要求。大会有8项议程,安排了9天半的时间,分为4个单元进行,会议要求很高,非常紧凑,也非常紧张,即使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很多媒体跟踪报道。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本次会议,共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其中境外记者800多名,港澳台记者500多名)对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除解放军代表团外的34个代表团向境外记者开放了团组会议。温家宝总理在大会闭幕后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本次会议的开放透明、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浙江代表团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竞相采访我省的代表。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召开记者集体采访会,共有74家中外媒体(中央媒体33家、地方媒体27家、港澳台媒体6家、外国媒体8家)的101名记者,专门采访了浙江团,充分宣传了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展示了浙江的良好形象。

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精神

(一)习近平副主席3月6日上午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主要精神

习近平说,今天又一次和大家见面,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遇到许多过去的同事,感到特别的亲切。8年前,我来到浙江工作;3年前,我离开浙江。此后,每当听到浙江的好消息就像自己参与去做那样有成就感。听了代表们的发言,我为浙江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为浙江去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感到由衷高兴,我要向浙江广大干部群众表示问候和祝贺。去年浙江能交出一份非常好的成绩单,有许多原因,其中一条就是浙江能做到上下一致,一以贯之。浙江能吃透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能吃透本省情况,善于结合实际,探索走出具有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浙江把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紧密结合起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对发展中好的做法继续去坚持、去弘扬,对不适应新形势的做法就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这是浙江改革发展多年来一直能走在全国前列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指出,去年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浙江由于经济外向度高,中小企业多,受危机冲击的程度更深、影响更大。省委、省政府从浙江实际出发,把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策”结合起来,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既着力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着眼于转型升级、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全省工业转型发展、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加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浙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许多成果,也可圈可点。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浙江在调结构、促转变的方面是有基础、有优势的。几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调结构促发展。现在,更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善于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就浙江来说,他强调要做到四个突破:(1)要注重在大与小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即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实力和活力,又重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升级;(2)要注重在城与乡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加快和调整城乡结构中形成转型合力;(3)要注重陆与海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深入推进具有浙江特色的“山海协作”工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及时修编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坚持海洋、海岛资源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重视搞好无居民海岛规划,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4)要注重在内与外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着力在自主创新、体制创新上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还要认真研究浙江出口总额占比超过全国出口总量10%后如何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推动浙江经济率先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习近平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度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度结合起来。在新的一年里,浙江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全省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要加快。他就浙江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提出五个“加快”:

1.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希望浙江顺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普遍要求享受优质教育的新期待,着眼于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着眼于有效解决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矛盾并存这一现状优化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办好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扩大城乡一体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要加快扩大社会就业。希望浙江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重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体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服务业来扩大就业。

3.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希望浙江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加大财政投入,深化相关制度改革,率先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

4.要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希望浙江加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服务投入的力度,加强基本公益性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增加面向老、少、残等特定人群的公益性社会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广泛提供养老、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浙江一直做得比较好。现在特别要注重研究和加强面向外来人员和农民工的公益性社会服务,通过提供各种亲情化服务,让他们尽快融入浙江、融入城市。

5.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希望浙江继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壮大全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加快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增强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习近平最后强调,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加快社会建设和重视改善民生,要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一种亲民情怀,还要作为一种检验标准。要坚持用改善民生的实绩来考核干部政绩,检验干部作风,检验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

(二)张德江副总理3月5日下午、10日上午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主要精神

张德江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

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同时,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清醒认识、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以转变经济方式为主题,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促进国有、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政策措施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继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张德江指出,2009年对浙江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1至2月份,浙江工业增加值负8.2%(全国增长3.8%),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顶住了巨大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回升非常快,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提振信心、扩大投资、开拓市场、提高消费、帮扶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统筹发展、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而又有力的政策举措,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张德江强调,今年全国发展环境可能好于去年,浙江也是如此。从去年年初,不论从全

国还是浙江来看,我们对经济发展都有点忧心,但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到年底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又很开心。所以去年的情况是从忧心到开心。今年一开始,大家又有信心,但是要注意,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也要格外小心。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是靠大量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基础是不稳固的、不牢靠的,稍不小心要掉下去。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浙江要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全力以赴地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路甬祥副委员长3月10日上午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主要精神

路甬祥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工作许多方面都走在前列,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浙江一马当先,同时在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浙江省最早实施省管县,积极倡导、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卓有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最小,形成城乡同步繁荣的局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浙江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根据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评议,浙江省的生态环境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路甬祥指出,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常委会来行使全国人大的职责。常委会是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对代表负责。每年吴邦国委员长都要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真地报告全年工作,同时报告下一年工作计划,这体现了常委会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宪法要求。希望浙江的代表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因为浙江的发展比较快,许多方面走在前面,浙江发现的问题,浙江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就立法方面来说,我们的法律体系并不仅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还包括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来自基层、来自实践,地方立法有基础、有实践、有探索,对全国人大立法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希望浙江依法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方面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四)韩启德副委员长3月5日下午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主要精神

韩启德指出,当前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第一,要找准投资与促进消费之间的结合点。加大民生事业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应是最好的结合点。第二,要把推动就业作为提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环节。增加就业的主要环节在于打破垄断,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发展服务业。第三,要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要采取政策手段,使产业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第四,要使农民收入幅度超过城镇居民,应该要让农民从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中获得财产性收入。第五,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财产性收入;同时切实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行政费用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三、代表审议政府工作等各项报告关注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2009年的工作回顾,二是2010年的主要任务。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得出五条工作体会:第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第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关系;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第四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第五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09年工作得出的经验。第二部分从概要分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出发,明确提出今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着重从八个方面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关于当前的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通出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开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去年也是900万,但是实际上新增就业是1102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这是主要的经济指标,当然还有居民收入,信贷增长等指标。

国家发改委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认真报告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财政部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认真报告了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对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进行了说明。我们也进行了讨论。讨论的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报告。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履职实践,对今年人大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如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努力把人大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从切实履行审判、检查职能出发,紧扣司法公正、司法为民、提高办案的质量和队伍建设等主题,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

关于各项工作报告,代表们均表示赞同。同时,代表们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审议。

(一)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大家都认为,做出这样的判断非常准确,也非常关键,有利于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今年,政府拟安排财政赤字是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是8500亿元,包括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分、充裕,广义货币增长目标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度是7.5万亿元左右。去年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全年的贷款额度是10万元,今年压缩了四分之一,7.5万亿元,今年仍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的看,贷款的目标是“有保”、“有压”,报告里明确提出重点会投向高科技、新兴产业,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代表们认为,这个安排合乎实际,这样也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着重在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上下功夫,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要在实际执行中灵活对待,不断改善信贷结构,扩大直接融资,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非常状态转向正常状态;三是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地区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次大会最热的一个话题,受到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把这点放在突出的位置,用的词是“刻不容缓”。从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强调要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谈到六个方面:第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这是在国家去年推动十大产业振兴调整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国家明确提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和网络、高端的制造业,以及“三网”融合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第三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提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第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比如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商务、节能环保等面向生产性的服务业要重点发展。还要大力发展政府公共事业如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等。第五是加强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第六是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有多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去年一年就有11个地区性的区域发展,上升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浙江省在大会期间得到一个好消息,被列入全国首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试点省。

(三)关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还是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安排补贴资金是1300多个亿,比去年增加60多个亿。还有“三农”的投入是8000多个亿,比去年增加了900多个亿,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强化。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根本问题。同时,还认为城镇化发展和新的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抓手。

(四)关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科技最强调的一年。过去的教育工作,都只是放在社会事业的范畴来加以阐述,这次有所区别。对于教育,所用的篇幅最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推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改革要尊重“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事业”16字方针。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都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对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西部地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少数民族教育等问题要均衡发展,体现公平。第三,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第四,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布局,促进科技创新与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教师专注于教,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创建若干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我想不同类别的大学都可以办出特色,也可以办出我们相应的水平。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终身从教,增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事业是“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教育部关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方案纲要在2月28日“两会”之前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教育改革尤为关注。大家对教育的期盼,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也有很多建议,比如说教育投入。人大在审议财政部2010年财政预算时,2010年全国教育支出预算是2160亿,比去年增加178亿,增加幅度9%,这高出中央财政平均指数增幅的2.7个百分点,可见,对教育的投入增多且有所倾斜。

“两会”期间,代表们还围绕高校招生改革、高考改革、办学制度改革等问题展开热议,尤其是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认为,高校去行政化要认真对待,不是大学取消级别就取消行政化了。大学对内去行政化应从提升教师学术话语权,促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机统一,让行政权力为教学、学术服务。对外,则不能简单地去行政化,有很多问题还需认真考虑研究。对我校而言,去行政化要强化学校行政权力为教学、学术服务的职能,切实发挥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这是今后改革的一个必然方向。

科技和人才方面,代表们指出,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注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文化方面,代表们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增强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是代表们目光聚焦之处。一是促进就业方面,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而且鼓励拓展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学校创设的大学生创业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是完善扩大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185亿用于社会保障。2009年,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在国家11%的县进行了试点,今年准备扩大到23%。全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个月50元钱的养老保险金,浙江省已全面覆盖且在60元/人以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工

作中的比重,深化垄断行业的收入改革,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四是住房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保障基金632亿,比去年增加81亿。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280万套。代表们积极热议住房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居民自主性消费住房、抑制投机性住房等举措,另外在信贷、税收等方面也有一些政策出台。五是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六)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总理报告里“改革”这个词出现频率较高,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代表们指出,推进改革开放,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四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等。总理还提到,政治体制也要改革,而且是全面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当然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别强调要依法治国,着重按照法制框架来规范行政和监督力的运行。

(七)关于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代表们认为,作出这样庄严的承诺,是对民主政治的深刻践行,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代表们指出,新形势下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该管的事切实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真正放下去。二是要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三是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督促政府的各级人员自觉遵守廉洁的各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八)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代表们对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司法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一是要确保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如期实现。现在,国家层面的法律,地方性法规,各省、市、自治区法规共计8800多部,有些还在制定出来,今年也将新出台一些,法律体系的架构在逐步完善。二是要着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加强对经济工作和民生问题的监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认真总结监督工作实践,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人大的重要职能就是监督政府,各级人大代表对各级政府都有监督的职能和权利,怎样按照监督法来更好的监督政府工作。代表们认为要围绕大局,转变方式,注重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改进和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扩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参与,同时要根据选举法修订的情况,及时对代表法进行修改。四是要有效履行审判和检察职能,坚持司法服务大局,坚持一心为民,司法公正的方针,强化司法审判和执行,关注人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维护法制尊严和权威,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审议选举法修正案,对选举法进行修改,是本次大会一项十分重要的议程。大会在听取王兆国副务委员长关于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审议。

代表们认为,修改选举法非常必要,关键要体现三个“平等”,即“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主平等”。人人平等,指的是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过去,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

明显,最早的是8:1,然后是4:1,城市的1个人口相当于农村的4个,现在农村和城市都是1:1。民族平等,人数再少的少数民族也要保障一个。三个“平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但需分步到位。人大明确提出,在实施过程中,要再修整,或者再调研,逐步来完善,需要着重考虑农民工流动问题。

五、结合学校实际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闭幕,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新的信息,如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国家2010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政策措施以及目标任务等。结合学校实际,学习贯彻全国人大会议精神,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如教育改革方面,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浙江省代表团讨论时,吕祖善省长与我交流这个问题时谈到“政府以后要多讲一点投入,学校或者教育界自身要多讲一点改革”。确实,教育一线同志应多一点改革的意识。我们如何去适应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深化自身的改革,如学科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我们都已经启动在做了。

一是人才强校。我们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深化学术权力,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深化改革运行机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新问题。还有适应绍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在抓机遇的过程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如何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也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二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我们怎样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技术力量,为新兴产业、持续老产业振兴、文化强市、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等做贡献,也要认真考虑。

三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怎样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引导,制定政策、措施在总结已有的好方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和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四是做好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工作。国家经济宏观环境和政策已经基本确定,学校今后的基础建设问题,如元培学院易地新建经费问题,我们面临一些困难。要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货币政策调整,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压力,认真研究怎样合理的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来促进校园建设。我们要有信心,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最后,希望全校上下能学习深化,加深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篇3: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夏德仁、刘国强、高鹏、孙远良、滕卫平、李晓安、唐建武、王松、武献华、史桂茹。大会秘书长崔德胜。

今年, 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同时也蕴含着新的机遇。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需要动员各方力量, 调动各方积极性, 形成最大的政治共识。要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推动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

会议期间, 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 审议并通过了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深入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草案) 、省“两院”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紧密围绕实现辽宁省“十三五”良好开局, 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提出了许多有质量、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议征集到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大会发言,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多有真知灼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 生动展现了政协委员心系发展、认真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6年是全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着力”总体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围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开展协商议政。要弘扬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统一思想, 增进共识,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协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努力开创辽宁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篇4: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李源潮指出,社会进步离不开优秀青年的奋斗,引导鼓励优秀青年做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是青联的重要任务。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新一 代青年企业家、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科技专家、文化人才、海归人才等各方面优秀青年。与祖国共同命运是当代优秀青年成长的共同特征,当代优秀青年要团结、进步、跟党走,为国家富强作贡献。

李源潮指出,青联委员是当代优秀青年的代表,希望大家做青年的爱国中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 念,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做青年的创业骨干,抓住机遇带头创业,引导帮助青年创业;做青年的学习先导,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引领青年形成学习思考的好 风气;做青年的道德示范,以德立身,倡导新风,严格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选举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为全国青联主席,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梅、汪鸿雁、周长奎为全国青联副主席。贺军科作了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篇5: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汇报提纲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规划“十二五”,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盛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参加这次会议,精神振奋,很受鼓舞。为了传达省“两会” 精神,我简要汇报一下会议概况。

一、大会议程

这次大会安排八项议程:

1、听取审议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批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神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草案);

3、审查批准河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

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审查批准河南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5、听取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6、听取审议省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7、听取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8、选举事项。

二、大会日常安排

这次会议正式会期安排7天,加上报到和召开预备会议时间,共安排9天。具体安排是:1月15日报到,16日召开预备会,17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听取省人民政府郭庚茂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印发了书面报告。17日下午到18日上午,在代表团驻地举行代表团会或小组会,分别审议了上述报告。19日下午,召开了全体代表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20日到22日,在代表团驻地召开代表团会或代表小组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讨论酝酿了大会选举的各项候选人。23日上午,举行了第三次全体代表会议,进行了大会选举。23日下午,举行了四次全体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计划报告的决议、关于财政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举行了大会闭幕式。

三、大会取得的主要成果

大会按预定议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一是审议讨论各项工作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二是审查批准了“十二

五”规划纲要。盘点“十一五”,总结了经验和体会;谋划“十二五”,规划了蓝图和愿景,明确了未来五年我省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三是审查批准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了全省2011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特别是确定了一大批项目;四是审查批准了河南省2011年财政预算,确立了全省预算安排。五是选举陈雪枫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选举曹维新、蒋笃运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毛凤兰、高德领等7人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会议还补选叶冬松为省政协主席,同时还补选了一名副主席和几名常委。通过选举进一步加强了省级领导班子建设。

四、这次大会的特点

这次大会与前几次会议相比,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省委对召开“两会”高度重视,会议报到的当天,省委书记卢展工就召开了各代表团党员领导干部会议,明确大会指导思想,通报中央对河南领导班子建设的人事安排,对开好大会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省委副书记叶冬松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也对召开代表大会事宜作出部署安排。二是组织严密。大会向每个代表团都派出了联络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代表团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情况、讨论各项报告情况与往年相比。三是省高法、省高检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审议报告期间,法检“两院”各庭室负责人都派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回答代表的询问。四是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是这次大会的一个突出特点。郭庚茂省长的报告总结了“十一五”发展成就,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战略。五是更加注重基层代表意见。卢展工书记强调多让基层代表发表意见,宣传工作提出,电视台要把更多的时段,报纸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代表。大会简报限定市委书记、市长的发言不准超过400字。省领导带头执行这一规定,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带代表团参加讨论,不发专题简报,只发一句话新闻。会议期间,卢展工书记先后到14个代表团听取意见,没发一个专题简报。在周口代表团,卢书记给我们一个特殊待遇,让代表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并可作简短发言。六是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表决各项报告。电子表决器的使用,从技术上保障人大代表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

四、落实会议精神的建议

篇6: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总书记、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兆国主持。

吴邦国在报告中说,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紧紧围绕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了社会保险法等一批重要法律,督促和指导有关方面全面完成对现行法规的集中清理任务,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紧紧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工作,着力加强对经济工作和保障改善民生工作的监督,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开展了次专题询问,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实效;紧紧围绕常委会中心任务做好其他经常性工作,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外交往积极展开,自身建设继续加强,为确保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吴邦国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他庄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吴邦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吴邦国指出,改革开放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他从五个方面深刻总结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三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篇7: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敬爱的党组织: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9时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物价、房价、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一直位居“两会”期间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在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百姓民生,从细微处可以看出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关切。

这其中,房价和就业这两个问题是现在离我们最近,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谈及2011年重要工作时指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切实体会到了房价的飞速上涨,没几年的功夫房价就一下翻了五倍乃至十倍。身边的楼盖的越来越多,盖的越来越高,然而房价却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涨的越来越快。

我觉得要想控制住房价的上涨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只有严格控制住买房的人的条件,才能保证大部分房子不会最终落入到少部分有钱人手中,而导致大部分中层家庭买不起房。其次就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在报告中提到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就是要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所有的政策方针都是要以健全的监督机制为基础的,只有有了健全的考核问责机制,前面提到的各项方案才能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房价问题在去年两会和今年两会中反复提到,可见党和国家对房价问题重视的程度,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房价的问题最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再有就是就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正是人生又一个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就业,但如今社会需要就业的人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却很是有限,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而硕士研究生的文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自己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方法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比如英语水平出众,社交能力强等等,总之我们要有一技之长。

篇8:2011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学习体会

2011-3-11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检察工作回顾

2010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深化检察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

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共批准逮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37532人,提起公诉5077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6%和19.5%。

着眼于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大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力度,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448件;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协同开展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起诉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等犯罪嫌疑人5642人,同比增加14.1%。

深入开展查办重点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房地产开发、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领域,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533件。

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立案侦查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8584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立案侦查土地和矿产资源审批出让、开发利用、征地补偿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1248件。在近年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机制,及时依法查办相关犯罪。

积极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检察机关积极救助受灾群众,依法打击影响灾区稳定、侵害受灾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注重预防和查办侵吞、挪用救灾款物等职务犯罪,全力保障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上海、广东及周边地区检察机关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投入世博会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安保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中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保障平安世博、平安亚运和廉洁办会。

保障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各级检察机关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深入调研,改进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意见,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加强和推进检察援藏、援疆工作的意见,完善对口 援助机制,从业务、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西藏、新疆检察机关的支持力度,服务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批捕、起诉等工作,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重视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完善社会管理。

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16209人,同比减少2.6%;提起公诉1148409人,同比增加1.2%。

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积极参与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害幼儿园儿童和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的犯罪。

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涉枪涉爆犯罪、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努力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加强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注重结合办案化解社会矛盾。在坚持严格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倡导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注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依法决定不批捕64195人,同比增加20.7%;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决定不起诉29898人,同比增加16.9%。

推进刑事和解、检调对接机制建设,对民事申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加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等环节的释法说理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推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规范和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协助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完善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及制度,加强教育、感化、挽救,对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决定不批捕13080人、不起诉3114人,同比分别增加10.1%和1.8%。

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信息、实施赌博等犯罪,净化网络环境。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完善制度的检察建议。

三、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把严肃查办、积极预防职务犯罪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依法严肃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909件44085人,同比分别增加1.4%和6.1%。

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同比增加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含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同比增加2%。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立案侦查行贿犯罪嫌疑人3969人,同比增加24.3%。

健全境内外追逃追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82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4亿元。

坚持依法文明办案,正确区分合法收入与违法所得、工 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等界限,注意维护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注意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注意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

规范侦查办案活动,慎重使用强制性措施,严格执行举报人和证人保护、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以及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澳门检察院联合举办国际反贪会议,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贪机构深入探讨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

大力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专项报告的意见,加大办案力度,健全办案机制,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7349件10227人,同比分别增加4.5%和9.3%。

其中,立案侦查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508件,同比增加10.5%。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等问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文件。

在京举办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大型展览,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巡展,已有55.5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观。

更加重视职务犯罪预防。结合办案加强犯罪分析和对策研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预防建议55628件,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教育964万人次。

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以政府主导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重点,协助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推动实现全国犯罪联网查询。

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及时研究职务犯罪发案态势和预防对策,每年形成综合报告提交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四、全面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执法司法公正

制度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着力解决执法司法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立、刑讯逼供、违法取证、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的监督。

一是加强立案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制定《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对形势立案的监督职责及程序,建立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互相通报刑事案件情况等机制。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公安机关立案31203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0702件。

二是加强侦查监督。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制定检察机关适用两个规定的指导意见,强化对侦查取证活动的监督,确保依法全面客观收集证据,有效提高办案质量。

会同公安部制定《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完善检察机关听取犯罪嫌疑人申辩和律师意见、保障律师职业权利等机制。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33836件次。

三是加强刑事审判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起诉时依法提出量刑建议,促进量刑公开公正。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裁判的监督,建立一审判决两极检察院同步审查机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5425件。

强化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全国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活动,重点排查解决“牢头狱霸”问题,对87名严重破坏监管秩序的在押罪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推进与监管场所的监控联网,完善和落实收押检察、巡视检察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0813人。

开展保外就医专项检察活动,纠正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程序或脱管漏管555人。加大清理久押不决案件力度,依法纠正超期羁押525人次。

强化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制定实施《关于加 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坚持依法监督、居中监督等原则,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2139件。

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对认为裁判正确的44021件申诉,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对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督促起诉33183件,支持起诉21382件,防止侵害国有资产和公共利益。

强化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监督。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制定《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明确对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等12种渎职行为,可以通过调查核实违法事实、提出纠正违法意见、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措施进行监督。

坚决惩治利用司法权贪赃枉法的行为,查办涉嫌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员2721人。

五、坚持执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立足检察职能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做到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拓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加强接待窗口建设,推行民生服务热线和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推行“一站式”受理接待中心和网上查询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

深入开展文明接待室创建活动,推广“融入群众、公正执法、情理兼容、促进和谐”的张章宝工作模式。

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在乡镇、社区探索建立派出检察室,开展巡回检察,就地受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依法惩治严重危害民生的犯罪。坚决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侵害群众权益的犯罪,严肃查办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

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立案侦查涉嫌非法拘禁、报复陷害、破坏选举等侵权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24人。依法同步介入重特大事故调查,严肃查办火灾、矿难等事故背后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1037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参与9起重特大事故调查。

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高度重视涉军案件和涉港、涉台、涉侨案件,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切实维护国防、军队、武警部队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坚决打击侵害残疾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起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4422人。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开展支持起诉工作。重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对6280名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供救助救济。

依法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完善控告申诉、涉检信访工作制度,开展带案下访、定期巡访、联合接访等活动,共办理群众信访439750件次。高度重视、妥善化解涉检信访积案3959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出8个工作组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督查。认真贯彻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制定《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规定》,依法自觉履行赔偿义务,加强对赔偿案件的法律监督,切实保障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内部监督制约,提高自身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切实加强对检察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保障自身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检察人员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执法思想。

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制定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和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表彰宣传张章宝、李彬、刘宝瑞、王世杰、杜云、张敬艳等先进典型,建立检察官宣誓制度,大力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以领导干部和执法办案一线检察官为重点推进全员培训,共培训检察人员11.9万人次。最高人民检察院完成对基层检察长的普遍轮训,开展对省级检察院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普遍轮训。

强化基层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市级检察院普遍轮训 基层检察人员、省级检察院重点培训基层骨干机制,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大规模推进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公诉、侦查监督、反渎职侵权等部门的业务竞赛活动。加大对西部地区检察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加强执法规范化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全面整合规范执法办案各环节的流程及细则,首次颁布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开发布首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指导检察机关统一执法。

建立案件评查机制,以涉检信访案件为重点,全面评查各类案件42229件,对其中确有错误的163件依法予以纠正,对存在执法过错的91名检察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完善检务督察制度,加大对执法行为、检风检纪的督察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对10个省市检察机关进行了专项督查,组织6个省部分检察院开展了交叉督察。

狠抓纪律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制定《检察机关领 导干部廉洁从检若干规定》。严格规范检察人员对外交往行为。专项治理违规使用警车问题。

在开展扣押冻结款物专项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扣押冻结款物管理制度。注重运用自身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入剖析40名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例,举办检察机关自身反腐倡廉教育展览并在各地巡展。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巡视等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听取和评议11个省级检察长述职述廉报告,对3个省级检察院领导班子进行巡视并回访检查。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267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8人。

扎实推进基层基础教育建设。全面规划和落实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从制度上解决基层检察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落实政法干部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到基层挂职锻炼,进一步解决基层办案力量不足、人才短缺等困难。

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业务部门对口指导等制度。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市县级 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等配套制度。中央财政增加了转移支付和补助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支持力度。

七、自觉接受监督,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和落实自觉接受监督的机制和措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检察权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梳理审议意见,逐条研究整改措施。按照全国人大要求,完成对现行司法解释的集中清理任务,宣布废止63件。

坚持经常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情况。

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的决议或决定,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加强与人大代表的经常性联系,主动通报检察工作情况,诚恳听取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全国人大代表联系专网和专线电话,协调江苏、广东检察机关做好香港、澳门部门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的有关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79件议案、建议全部办结。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主动向政协通报检察工作情况,邀请政协委员座谈、视察、专题调研。健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机制,推进联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定期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通报各级检察机关。完善特约检察员参与检察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特约检察员的咨询、监督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21件提案全部办结。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经7年试点,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改进人民监督员选任方式,扩大监督范围,增强监督效果。

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完善和落实公开审 查、案件信息查询等制度,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来自高校、社区、媒体的公众代表参观,并与检察官面对面交流。

完善检察机关新闻发布制度,注意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人民群众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二是检察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检察人员执法水平不高,群众观念淡薄,不善于化解社会矛盾,仍然习惯于就案办案、机械执法,一些案件办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三是自身监督制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仍需加强,少数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执法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不廉洁,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甚至贪赃枉法,严重损害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四是基层基础建设的力度还需加大,一些基层检察院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有的仍然面临案多人少、检察官断档、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2011年检察工作安排

2011年,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司法保障。

一、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切实发挥打击、保护、监督、教育、预防等职能作用。

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资源的犯罪,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积极参与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工作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三、更加注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依法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犯罪案件,发生在基 层政权组织和重点岗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犯罪案件。

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继续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加强新领域、新类型案件法律政策研究,依法打击犯罪者,挽救失误者,保护无辜者,支持改革者。

加强法制宣传、警示教育、检察建议工作,建立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风险预警制度,落实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四、更加注重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加大对黑恶势力、涉枪涉爆、“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非法集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的惩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案件作为查办职务犯罪重点,严肃查办侵占惠农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的案件,官黑勾结、欺压百姓的案件,干扰、破坏、操纵基层选举的案件,以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 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2011-03-11 16:48:17]

重视涉检信访工作,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积极采取带案下访、送法下乡、巡回检察等方式,加强群众工作,完善和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五、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改进监督方法,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刑事立案监督,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切实纠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

加强对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的监督,完善对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机制。规范量刑建议工作,强化对刑事审判特别是量刑畸轻畸重的监督。加强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积极推进相关司法改革,稳妥开展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试点工作。

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依法严厉打击“牢头狱霸”,规范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加强对诉讼中渎职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等犯罪,维护司法公正。

六、更加注重自身公正廉洁执法。全面落实检察官 职业行为基本规范、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和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突出抓好对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制约,强化对重点执法岗位、执法环节、执法人员的监督,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监督,自觉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在诉讼中的制约,防止检察权的滥用。

推行案件集中管理,建立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综合考评的执法办案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案件评查工作,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对执法和队伍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坚持从严治检,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

深化检务公开,进一步落实权利义务告知、检察文书说理、检察工作通报、检察开放日等制度,保证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七、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扎实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和认识,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办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协同党委选好配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基层检察人员力度,提高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专项报告为契机,加强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和能力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建设。

做好援藏、援疆工作,重视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层检察院建设,进一步解决案多人少、检察官断档、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提高基层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

上一篇:在街道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大学生村官推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