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2024-07-08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共6篇)

篇1: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摘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1-0124-03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科技创新主要侧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忽视社会因素在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科技创新机制构成要素与社会互动也略显关注不够。所以,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STS分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广东温氏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从1983年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全国的20个省(市、区)开办了99家分(子)公司。通过研究温氏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其历来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温氏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温氏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东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的STS分析

STS的英文名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澳大利亚的M?布里奇斯托克等指出,STS研究的关键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我国的殷登祥认为,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怎样需要和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社会历史观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以,从STS的视角分析,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产业创新。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有基本的养鸡技术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如集团利用所拥有的鸡种和技术优势,经过长期的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先后育成一系列优质肉鸡和优质鸡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兴黄鸡11号”、“新兴矮脚黄鸡”两个品种在2001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新兴黄鸡(优质型)被评为云浮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集团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成为国内上市肉鸡较多的企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在肉制品市场份额中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升,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该项目的开展,推动和改善了我国种猪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和2005年的两次禽流感事件中,温氏集团都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疾病。2007年,温氏集团被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合建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级(BsL一3)实验室”,这些技术平台使集团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温氏集团还组建公共P3实验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温氏研究院,并成为国家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定点生产企业。

2.动力――开放创新。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合种苗、饲料生产,动物防疫与技术服务,形成产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下,温氏集团联结的农户为45000户,比2008年仍增加5000户,比2008年平均每户增收5.9%。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人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将企业剩余折股送股,实际上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市场衡量,体现创新劳动对剩余的索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华南农业大学

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猪)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为温氏集团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饲料加工技术、鸡种培育技术、肉鸡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保健技术、疫苗防治技术的科技成果。目前,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扩大到中山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通过不断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更加促进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壮大。

同时,温氏集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和持久的激励效应。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集团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资助集团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以外,还公开向社会招标,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

3.保障――机制创新。首先,温氏集团重视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温氏集团的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集团技术中心和集团总服务部一各区服务部(技术员)一片区助理员一农户。其中,集团技术中心有决策和调控权利,他们不仅负责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程序、饲料营养标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案,还负责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抗体水平状况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验诊断室。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按集团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进行生产,以确保质量和成活率。集团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为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还派出技术服务队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另外,集团还通过《温氏报》和互联网对养殖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总之,通过“公司――技术员――助理员――农户”四级技术管理建设,为合作农户提供包括种苗、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体系。

其次,温氏集团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使其形成资本的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温氏集团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温氏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职称评定机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据统计,温氏集团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3300多人,硕士185人,博士22人,外聘教授级专家26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温氏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长期专心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温氏集团参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建立了一套温氏内部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设置了经济、会计、畜牧、工程等四大系列,并根据技术人员的业绩由专家委员会评定其技术职务级别,由集团公司发文聘任,并享受同等的管理干部相关待遇,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推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陈齐芳]

篇2: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 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丰收糖业有限公司 广东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大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新华海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翼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康辉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海大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锦丰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国通物流城有限公司 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广州花卉博览园有限公司 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农牧实业公司 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

深圳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 汕头大洋(集团)公司 汕头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 汕头市侨丰集团有限公司 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 东莞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 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 珠海市铭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 湛江金岭糖业有限公司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茂名金信米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1家

广州市(15家)

1、广州花卉博览园有限公司(国家重点、花卉种植)

2、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重点、蔬菜种植加工)

3、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

4、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饲料加工)

5、广州市畜牧总公司(畜禽养殖)

6、广东东升农场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加工)

7、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

8、广州市从化顺昌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

9、广州市珍奇味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

10、广州市百兴畜牧饲料有限公司(畜禽养殖加工)

11、广州市花卉科技园有限公司(花卉种植)

12、广州力智农业有限公司(畜禽养殖)

13、广州市恒发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

14、从化市友生园林有限公司(花卉种植)

15、广州市宝生园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

深圳市(11家)

1、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2、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加工)

3、深圳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加工)

4、深圳市农牧实业公司(国家重点、畜禽养殖)

5、深圳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养殖)

6、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加工、销售)

7、深圳市水产公司(水产品加工)

8、深圳市永桦农产品有限公司(水果加工销售)

9、深圳市源兴果品有限公司(水果加工销售)

10、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棉花种植)

11、深圳市绿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加工)

珠海市(6家)

1、珠海市铭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2、广东省珠海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农产品加工)

3、珠海市世海饲料有限公司(饲料加工)

4、珠海市斗门区海源水产贸易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

5、珠海农丰进出口有限公司(粮食加工)

6、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农产品种植)

汕头市(6家)

1、汕头大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加工)

2、汕头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粮食加工)

3、汕头市侨丰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养殖加工)

4、广东省汕头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

5、汕头市德兴种养实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汕头龙锋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佛山市(10家)

1、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国家重点、花卉批发市场)

2、广东国通物流城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3、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4、佛山市南海区富山饲料有限公司(饲料加工)

5、广东佛山高明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禽产品生产加工)

6、佛山市顺德区甘竹罐头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7、佛山市南海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品批发)

8、佛山市南海创贸投资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

9、佛山市中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

10、佛山市南海盐步环球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水产品批发)

韶关市(6家)

1、广东翠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2、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粮食生产加工)

3、始兴县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蚕桑生产加工)

4、广东金友集团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5、广东五联木业集团有限公司(林产品生产加工)

6、翁源县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花卉生产)

河源市(10家)

1、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养殖加工)

2、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河源市三友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4、广东雄达实业发展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5、广东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粮食生产加工)

6、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水果生产加工)

7、广东汇先丰农牧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

9、龙川县联生畜牧水产养殖场(畜产品生产加工)

10、河源市丹仙湖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

梅州市(13家):

1、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木制品加工)

2、广东客家邨农牧业有限公司(原梅州市客家邨金柚产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

4、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

5、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6、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7、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广东梅县雁球食品有限公司(粮食加工)

9、广东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生产加工)

10、广东鸿利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林产品生产加工)

11、广东健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12、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13、梅县客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惠州市(9家):

1、广东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养殖加工)

2、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惠州市顺兴食品有限公司(禽产品生产加工)

4、惠州市广田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5、惠州市兴牧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惠州市盈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7、惠东县广兴农贸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8、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食生产加工)

9、惠州市盈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汕尾市(4家):

1、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加工)

2、海丰县海发食品贸易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3、广东中大海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4、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东莞市(4家):

1、东莞市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养殖加工)

2、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粮食加工)

3、东莞市江南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

4、东莞市穗丰食品有限公司(粮食加工)

中山市(6家):

1、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养殖加工)

2、中山市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禽产品生产加工)

3、广东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水果生产加工)

4、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原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苗木生产)

5、中山粤海饲料有限公司(饲料加工)

6、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江门市(7家):

1、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养殖加工)

2、江门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江门市新会区水果食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

4、开平市玉林参皇养殖有限公司(禽产品生产加工)

5、恩平市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广东新粮实业有限公司(粮食加工)

7、台山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粮食加工)阳江市(8家):

1、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加工)

2、阳西县粤富水产养殖鱼粉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3、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原阳江市羽威实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4、阳江市百盛园实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5、广东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阳西县金凤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7、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8、阳东县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林产品生产加工)

湛江市(19家):

1、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养殖加工)

2、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养殖加工)

3、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甘蔗种植加工)

4、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甘蔗种植加工)

5、广东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甘蔗种植加工)

6、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甘蔗种植加工)

7、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8、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蔗生产加工)

9、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10、广东湛大集团有限公司(饲料加工)

11、湛江市国溢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12、廉江市罗氏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13、亚洲海产(湛江)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14、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饲料加工)

15、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16、湛江市伊齐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17、湛江市粤水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18、廉江市华南糖业有限公司(甘蔗生产加工)

19、湛江市霞山粮食企业集团公司(粮食加工)

茂名市(7家):

1、茂名市金信米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粮食加工)

2、高州市杨氏农业有限公司(禽蛋生产)

3、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4、茂名市佳辉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5、化州市耀明糖业有限公司(甘蔗生产加工)

6、茂名长兴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7、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肇庆市(8家):

1、四会市华贡农科集团公司(水果生产加工)

2、德庆县金福绿色家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畜禽产品生产加工)

3、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4、高要市联发工艺有限公司(藤制品生产加工)

5、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木制品生产加工)

6、肇庆科茂树脂有限公司(林产品生产加工)

7、肇庆市华雄农牧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德庆县银龙实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清远市(7家):

1、清远市凤中皇清远麻鸡发展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2、清远根本农业科技扶贫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清远震兴农产品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4、英德市五联人造板有限公司(木制品生产加工)

5、广东和润堂保健品实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6、广东省佛冈金鲜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食加工)

7、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潮州市(10家):

1、新华海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水产品加工)

2、广东翼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茶叶生产加工)

3、广东康辉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农产品加工)

4、广东国宾集团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

5、广东真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蔡叶生产加工)

7、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饶平县之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

9、潮州市绿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10、潮州市信发畜牧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揭阳市(5家):

1、广东锦丰实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粮食加工)

2、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揭东试验区宏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4、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5、揭东县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云浮市(11家):

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禽养殖加工)

2、新兴县东宝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3、新兴县马林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4、罗定市联兴玉桂有限公司(原罗定市玉桂有限责任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5、新兴县多威实业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6、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7、郁南县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广东省罗定市食品企业集团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9、郁南县信达茧丝绸有限公司(蚕桑生产加工)

10、罗定市真丽丝丝绸有限公司(蚕桑生产加工)

11、广东省新兴县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省直企业(9家):

1、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生产加工)

2、广东省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生产加工)

3、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畜产品养殖)

4、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橡胶种植加工)

5、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水产品捕捞加工)

6、广东省广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生产加工)

7、广东智威畜牧水产有限公司(畜产品生产加工)

8、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水稻种植)

篇3: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当今世界知识是创造财富的宝贵源泉, 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提升国家在国际创新竞争中的实力, 成为世界各国面对今天和未来全球竞争必须应对的重大战略决策。世界各国都纷纷调整国家发展战略, 把重点聚焦到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创新竞争力。我国于2006年适时地提出, 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1]。

众多学者认为, 目前中国产学研合作水平低, 创新主体地位模糊, 合作模式层次复杂[2], 合作各方利益权衡差异显著[3], 科技成果价值评价体系缺乏[4],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成型[5], 存在着大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难题有待研究解决。众多失败的案例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就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也是众多学者和管理者所担心的问题。

然而有一家公司, 却让众人的担心化为乌有。它就是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或温氏) 。温室集团成立于1983 年, 是一家以养殖业为主导, 兼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粮食加工及贸易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针对自身企业地理位置偏远、高素质人才紧缺、科技含量低等不利局面, 温氏集团创立并发展了“农业龙头企业+基地+高校”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 实现了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信心”与企业“资金、基地”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形成了风险共担、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 企业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引导, 认真组建立多个省级研究开发机构, 汇集高素质人才, 增强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 温氏集团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机制,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

2 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

2.1 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的产生背景:企业发展的必然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温氏集团) 的前身是勒竹畜牧联营公司, 创建于1983年3月, 由温北英、温鹏程、严百草等七户农民集资8000元股本组建而成。公司成立之初, 员工不足10人, 资金仅10万余元 (包括10万元贷款) , 年上市肉鸡不足1万只。在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物质短缺的市场形势下, 勒竹鸡场在1984年、1985年生产有所发展, 在广泛计划经济的环境中成活了。1985年起, 由于联营公司所需的种苗增加, 联营公司开始饲养种鸡, 走上自养自销的一体化道路。到1985年底, 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上市肉鸡达到5万只, 年产值35万元。1987年, 随着种苗的增加与市场的扩大, 勒竹鸡场没有足够的场舍饲养肉鸡, 便将肉鸡饲养环节交给合作养户饲养, 勒竹鸡场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服务, 农户养大肉鸡后, 勒竹鸡场负责全部收购, 正式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走上了肉鸡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到1989年, 勒竹畜牧联营公司发展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养鸡企业, 当年上市肉鸡36万只, 总产值235万元。从1985年到1989年的短短4年时间, 勒竹畜牧联营公司的产量和产值都增长了600%左右, 年平均增长率60%以上。

温氏集团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从整个肉鸡生产过程来看, 由于肉鸡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与公司签订合同的普通农户经营规模不可能太大, 而在肉鸡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这些关键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农户, 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得不面临着生产的高风险。若出现大规模的瘟疫导致大量农户亏损, 必将对“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致命的影响, 最终将拖垮公司。因此, 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上看, 温氏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作为集团创始人的温北英先生1986年就提出了科技兴场, 一方面自己努力钻研, 总结出养鸡36条, 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科技合作对象。

2.2 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特征:技术入股

1992年10月, 温氏集团以10%的股份力邀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入股, 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 实现了“从科技兴场”到“科技立业”的重大转变。双方以股份为纽带, 达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 紧密联系在一起。华南农业大学派出30多名专家长期在温氏集团开展工作, 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病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温氏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成立了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和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育种分公司两个产学研合作研究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原畜牧系) 和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 派出30多名专家长期在温氏集团开展工作, 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病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目前, 华南农业大学共有8人在温氏集团担任部门副总经理以上的职务, 以双重身份, 长期在温氏集团工作, 是温氏集团各主要专业的技术带头人, 另有20多人担任公司顾问。温氏集团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或向华南农业提供科研经费, 双方合作开展研究, 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自1999年以来, 双方共同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十余项;双方精诚合作, 优势互补, 促进了优质肉鸡产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形式》1996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 温氏集团根据自身产业、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态势, 已将这种科技创新模式扩展到了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广东分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

2.3 温氏集团科技产业化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温氏集团科技产业化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3-1988) :粗放型阶段。温氏集团的前身勒竹鸡场早期的养殖技术非常低, 主要技术支持是温北英的自行研究与经验积累, 华南农业大学的个别教师作为顾问, 也给企业以很大支持。企业由于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闭塞,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 经常请顾问解决。

第二阶段:技术萌芽阶段 (1989-1992)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企业开始注意到科学技术在养殖中的作用, 逐步增加了和外界的技术交流, 注重引进先进技术。期间, 勒竹鸡场与外界沟通接触增加, 开始注意引进新技术。勒竹鸡场引进当时国内黄鸡最优良的品种882, 通过引种接触到系统的先进养鸡技术, 提高了种苗的生产技术, 降低了生产成本。1991年, 勒竹鸡场又引进世界优秀品种AA鸡, 吸收到世界种鸡饲养的新技术。这时, 勒竹鸡场也开始建立饲料分析室、疫病诊断实验室等, 科学配合饲料日粮, 及时准确监测与诊断疾病。通过新技术的引进与吸收, 勒竹鸡场的领导者认识到技术在企业创造利润中的重要作用, 更加渴望应用新技术, 因而, 他们于1992年底, 以10%的技术股力邀华南农业大学畜牧系加盟勒竹鸡场, 对企业作全面的技术支持。

第三阶段:技术发展阶段 (1993-1995) 。以华南农业大学加盟温氏为标志, 温氏集团进入了技术发展阶段。华南农业大学畜牧系以技术入股加盟广东温氏集团后, 派出了多位技术人员进驻集团, 对生产技术作了全面的改进, 并且在技术研究方向上对集团进行引导与把握, 对温氏集团日后能跻身行业的前排起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 温氏集团开始向社会广纳人才, 相继有大批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加盟集团, 集团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每一个技术指标都基本可控, 技术努力方向基本明确,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这个阶段, 集团开始组织科研攻关, 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如家禽育种 (也即研究新产品) , 他们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建设场地, 配套各软硬件, 招收人才, 1995年以后, 育种成果渐渐突现, 使集团的产品能随市场的变化, 快速更新换代, 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巨大的效益起了关键作用。

第四个阶段:技术成熟阶段 (1996-至今) 。温氏集团的技术随着科研的大规模开展而进入良性的循环。集团建立了肉鸡试验场、肉猪试验场、种鸡试验场等先进实验设施也广泛使用。集团每年从销售值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科研基金用于研究开发, 促使技术快速进步。集团每项关键技术都由硕士或博士把握, 不但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产, 还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开展前沿性的研究工作。他们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合适的时候引进使用。因此, 广东温氏集团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如4亿只肉鸡成活率达96.5%, 100多万头猪料肉比达2.4:1等, 这些指标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成熟的技术保证了集团生产的连续稳定, 总体生产成本为全国同行业最低, 企业很具竞争力。

3 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经过20年的实践与探索, 温氏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及其他院校产学研合作领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下畜禽品种繁育、饲料营养、养殖技术三个方面, 并以此为突破口, 创新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养殖业产业化先进技术, 科学组装成为优质肉鸡产业化关键技术群、优质肉猪产业化关键技术群、动物保健品关键技术群等三大产业化关键技术群。

3.1 科技成果

温氏产学研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有:

(1) 研究创新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80余项, 其中具国际领先水平的 3 项、国际先进 5项、国内领先 60余项, 授权或受理专利3项, 通过审定的新品种3个, 新产品138个。

(2) 研究集成、组装配套了优质肉鸡、优质肉猪和动物保健品三大产业化关键技术群, 解决了畜禽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技术问题。

(3) 建立和完善了“公司+高校 (科研院所) ”的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深入到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积极的农业科技开发与产业化体系以及风险共担、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4) 建立并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模式。该模式具有拷贝效应, 在全国10多个省市得到了推广,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5) 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科技体制创新、科技管理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运作的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系, 并成功实践, 取得巨大的效益。

3.2 科技奖励

据统计, 自2000年以来, 温氏集团累计获得地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其中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其中《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兴矮脚黄鸡配套系的选育与产业化》和《禽流感灭活油乳GMP规范生产和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优质高效瘦肉型种猪生产示范》项目获广东省农业推广二等奖。

200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这是我集团第3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05年, 由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蓝天主持的"瘦肉型猪一体化养殖疾病防疫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以及集团营养部副总畜牧师汪汉华主持的"温氏肉鸡饲养标准研究"成果, 分别获得云浮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2005年, 科技成果"农业龙头企业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与示范"项目,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08年, 由温氏集团主持完成的《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3 专利

目前广东温氏集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及产业化项目26项, 研究创新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近20项, 其中具国际领先水平的3项, 达国际先进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10多项, 授权或受理专利8项, 通过审定的新品种3个, 新产品138个。疫苗研制方面, 温氏集团建成了2间GMP灭活疫苗生产车间, 取得研究成果5项, 申报专利7项, 有1个产品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 1个产品获得农业部中试批文。温氏产学研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有:

3.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与示范, 在使企业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从1995年开始, 温氏集团按照上述农业产业化管理模式, 开始走出集团本部, 把分公司开到了广西、河南、福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及重庆等省 (市、自治区) , 加上省内的郁南、三水、高明、河源、清远等开办的分公司, 目前共有40多家集种苗生产、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农户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分公司。温氏在广东省外开办分公司之时, 总部只派少量的管理人员 (包括总经理) , 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都是拷贝温氏总部的模式, 这些分公司也像温氏总部一样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其中江苏的太仓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等省外公司还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集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大提升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原来一户农户一年饲养300只鸡都算较大的, 农户跟温氏合作后, 现在的饲养管理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一年饲养肉鸡13000只左右, 最大农户一年可饲养30多万只, 与此同时, 农户通过与温氏合作, 不但享受到温氏的技术培训, 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而且通过温氏这座桥梁走向了大市场,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从1992年到2004年, 温氏的合作农户从6500户增加到30000户, 农户累计获利25亿元, 平均每户农户年获利1.7万元。

优质鸡产业化关键技术群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使温氏集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温氏”在全国17个省 (市、区) 建成4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 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 农民增收显著。“温氏”的合作养鸡户达3万户, 1995—2004年12年期间, 养鸡户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 企业的产值从合作当年的4200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55亿元, 增长了130多倍,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目前, 温氏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养殖企业和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温氏”的成功, 奠定了广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优质肉鸡研究与开发利用方面的领先地位, 也促进了全国优质肉鸡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我国肉鸡品种结构的改变, 优质肉鸡占肉鸡市场的份额从80年代的20%达到目前的60%以上。

摘要:以农业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突破口, 也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难题。广东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中国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典型范例。在回顾温氏集团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历程及其绩效基础上, 阐述了广东农业在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机制中的发展经验。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温氏集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刘本盛.关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 2000 (6) :43-50.

[3]雷永.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8.

[4]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 (1) :54-57.

篇4:探讨民国期刊《广东农业通讯》

关键词:探讨;民国期刊;广东农业通讯

《广东农业通讯》创刊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起初为月刊,从第五期开始改为每两月出版一次。《广东农业通讯》旨在成为“增加农产的急先锋”,“镰刀的锋芒”,“锄头的利刃”。到1943年底停刊得到了省内外农业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1 创刊的历史背景

从1938年日本侵略者开始入侵广东省,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于1941年编辑出版发行了《广东农业通讯》,一方面建立以一个学术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用于宣传农业政策和理论指导农业生产。从1941年第二卷第6期开始由于日本侵略的加剧,该刊更名为《广东农业战时通讯》。1943年,由于种种原因该刊停刊。

2 《广东农业通讯》的编排

《广东农业通讯》在创立之初在编排上包括特载、论著、研究、计划、调查报告、专载特写、农业消息、局务报告、资料室、附录、征稿简则。从第二期开始在刊首又增加了小言,不定期开设讨论特辑和广东农业通知动态。每期的封面都会引用一段话,主要来源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蒋介石的训示讲话,到1941年第5期开始取消训示,年底会增加年度工作报告。1942年第三卷开始改版,封面不在显示目录而改为名称和一张图画,目录放在第二页,最后也增加了广告栏目。

3 《广东农业通讯》的具体内容

《广东农业通讯》栏目丰富,学术严谨,注重实用,主要有一下内容:

3.1 论著 论著是《广东农业通讯》的主要栏目之一,主要是学者关于农业政策,农业动态的理论分析,以及对当前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第一期刘荣基写的《战时广东农业建设的实施》,第五期翟克写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失败之内在原因》。

3.2 研究 该栏目是《广东农业通讯》的核心栏目之一,主要是农学专家撰写的农业技术研究,这个栏目对于基层农村同志知道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第一期谢其炳写的《几种重要种子传播之稻作病害及其防治法》,第26期王贵儒写的《天蚕雌雄辨别之研究》,第18期的梁其寸写的《绿肥作物之研究》等都属于这类。

3.3 计划 该栏目主要刊载广东省各县各季度和年度的农业支出,分配,生产实施计划等,通过公布计划可以使各县市保持信息通顺和步调一致,从而实现节约资源和农业增收最大化。如第一期的计划栏目《广东省二十九年度各县市农业生产计划纲要》,第二期的《广东省二十九年粮食增产计划纲要》 。

3.4 特載 该栏目是每期约一名撰稿人写的一篇给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及政策宣传等,如第二期《告各县农业指导工作站工作同志书》,第一期特载《增加本省粮食生产的九项农政》。

3.5 资料室 该栏目主要刊载各种农产品常识、各县农业收入数据、各县市经费使用情况等,如1942年第6-7期资料室一项《农林部补助各省农业改进经费办法》。

3.6 调查报告 主要刊载学术调查报告,如第一期《南雄县天蚕调查报告》,1941年第2卷第一期《曲江县水利初步调查报告》《曲江县重要受旱田垌一览表》 。

3.7 附录 主要刊载各时期的法律法规,会议通告,法律草案,暂行办法等。1941年第二卷第一期附录刊载了《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实验总场组织章程》,《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畜疫防治所章程》。

3.8 其他栏目

在其他栏目中本刊还夹杂了其他信息,如《敌人在我东北的增产计划》 主要宣传敌占区的剥削政策,《广东农业同志消息》主要刊载广东省内农业有关的人事变动,学术动态。

4 主要撰稿人

由于战时农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在创办《广东农业通讯》期间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很多学术专家为其撰稿,比如对中国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邓植仪教授,除此还有谢其炳、刘荣基、庞孔文、胡少波等都为其撰稿。

5 特点

5.1 学术性 《广东农业通讯》作为一本农业刊物,他给广大农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展示出来,各专家得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碰撞,促进了农业技术、管理和政策等的研究

5.2 可读性 《广东农业通讯》刊载的文章不仅只有学术研究,也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语,领袖讲话,农业资讯,农业动态,敌占区侵略政策,政策法规等大量增强可读性的内容

5.3 实用性 《广东农业通讯》刊载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文章,为基层农业同志提供了非常宝贵和实用的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6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战时少有的几种农学期刊《广东农业通讯》为广大专家提供给了个良好的学术讨论平台,也为农村基层带去了最新的农业政策和技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广东农业通讯》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一期刊和与他一同成长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现在的学术研究和解决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

参考文献

[1] 广东农业通讯,1940年第一期 刊首语

[2] 刘荣基,战时广东农业建设的实施,广东农业通讯,1940年第一期

篇5: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发布文号】粤府〔2004〕141号 【发布日期】2004-12-23 【生效日期】2004-1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通报

(粤府〔2004〕14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粤发〔2001〕8号)实施以来,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产品精加工、创立农产品名牌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企业规模大、产品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明显的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和优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和陆河伟能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优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企业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龙头辐射作用,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20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2.5家优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20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康蓝中密板企业有限公司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新华海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梅县梅雁经济发展总公司

深圳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湛大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

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

湛江金岭糖业有限公司

附件2

5家优秀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陆河伟能食品有限公司

惠东九华农贸有限公司

遂溪县农业开发公司

清远根本农业科技扶贫有限公司

揭西京明茶叶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篇6:广东农业银行笔试经验

最后就是性格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这部分不费什么时间)。我做完大概也就一个半小时。

申论两题,材料就是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第一题要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内。第二题以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为主题写1000字文章。

汇报完毕,希望对笔试的孩子们有点用处。

上一篇:幼儿园升国旗讲话稿(共)下一篇:教师家访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