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学什么

2024-07-17

出国留学学什么(精选8篇)

篇1:出国留学学什么

出国留学学什么?

出国留学到底能学到什么呢?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向我提过,可能大家都在想国外什么都好,出去肯定能学到东西,至于能学到什么,就没有必要想得那么多了!

作为一个在海外学习生活多年的学生,我的感触很多。暂时归纳三点,与准备留学的学生分享:

一、生存的能力

我个人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在国外学习,学到最多的是生存的能力!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生存”很简单,活着呗!是呀!简单的说就是活着,但是,当我第一次降落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的时候,真正在我脑海中呈现的是“迷茫”。我知道,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将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我的身后——在那遥远的地方,会有很多人支持我和帮助我。可是,太远了,那些所谓的帮助和支持在那个时候显得很无力!下面,我列举一些小小的困难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1、回家迷路(不止一次,而且是屡教不改)

2、坐车下错站(错到总共8站路,我可能换乘5次车)

3、回家的时候走到高速公路上(被警车送回家)

4、每天吃三明治,肚子饿了在外面不知道能有什么吃的(就怕点的都是汤)

5、想主动跟老外聊天练口语,可是很难分清楚是谁说话听不懂!

以上列的都是刚刚到国外的一些尴尬和难堪的困难,在后面慢慢跟大家说!

二、理财的能力

出国留学还能学到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还能培养自己一定的理财能力。原来我们在国内,每周或者每个月都可以从家长那领到生活费和零花钱,额度不至于超出自己的想象。但是一旦到了国外,很有可能一次性带上一年的生活费,也许会有大几万乃至上十万。怎么样去管理这一笔钱呢?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我当时也是这样!看到自己手上有这么一大笔钱,脑袋里面一片空白,非常急切的将它们存到了银行。我这里所说的意思,不是让大家去想理财的方式方法,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有计划的去使用手里的这笔钱,千万不要因为短时间里自己帐户里面有很多钱而忘乎所以。

一个人到了国外以后,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去注意,千万不能漏财,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少钱,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这些都很有可能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管好自己的钱,有计划,合理的去分配和使用这些钱。

三、思考的能力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两点,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最关键的一点,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出国留学,让我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知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在出国之前我不会思考问题,而是因为在经过了国内的小学6年,中学6年,乃至大学4年教育后,我一直认为,老师教给我们的都是对的,老师在上课时说的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这些必须被掌握的知识,在后面的考试、测验中都是会被验证的。当我第一次在国外的大学参加考试的时候,我非常认真的将老师平时讲到的要点认真记熟、背熟。然后将这些能够体现我背诵功底的鸟语写到试卷上后,我会心的笑了,多美的一份试卷,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了!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我的很多题目都得了0分,我所获得解释为,我的每一道问题的回答,全是“抄袭”的书上作者的理论,而不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只要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清楚,解释的有道理,这道题目我相反会得到很高的分数。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从此以后,我考试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许会被我找出不同的答案!时间长了,我对待任何一个问题,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乃至与现在工作上的问题,我都习惯性的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去看待问题。我收获了领导的赏识,收获了同事的认可,收获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我出国留学这些年真正学到的东西!

张毅刚也分享了自己在美国遇到的一件小事:

在黄石公园,同学倒车,把别人的车给撞了。不知道怎么处理,下车看看没事,于是按照中国的惯性思维想走。这时候旁边的一个车主拦住我们说youcan’tleave.Youguysmustleaveanote.(你们不能走,你们必须留个纸条。)我们想想确实应该这样,于是停好车,写note.写的时候,被撞车的主人来了,一对老夫妇。我们赶紧上前道歉解释,并问我们应该怎么赔偿。出乎意料的是,人家看了看车,跟我们说:”Thankyouforwaiting!Thankyouforbeinghonest!(感谢你们的等待!感谢你们的诚实!)”那时我们那个感动啊~我立马说我得留个电话给你,万一以后发现什么问题。他们说不用了,还指给我们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地方是之前撞的,都跟你们没关系。

我的天哪~是我们撞了别人车哎~

这种感觉太温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很低。讲真话就行,不用拐弯抹角地猜忌和怀疑。我们从小心里都有一颗讲真话的种子,后来发现

很多老师啦领导啦讲的尽是虚的,于是种子慢慢尘封了,直到有一天被某些事情唤醒。

这不正是人与人本应该有的一种相处方式么,双方都得到了满足。作为一个厚颜无耻的人,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我如果在美国,我马上可以很好的适应那种生活,没办法,素质高就是这样。

不能一概而论,而是看各人了。

美国的移民文化很包容的,人在那边可以很自我,愿意改变或谨守本身,都是看各人的意愿。

留学主要是一个独立生活的经历,这个经历会给人一些磨炼,尤其是对国内现在的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而言。

至于学业,不必期望过高,求学最终无非是为了就业,人力资源部门看重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可以证明学生的真的具有可以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现在“海归”变“海待”很常见,都是看个人了,自己去努力的。

在国际上,大学教育是个人投资,要算投入产出比的,没有人会先给自己背上个大债务,再去挣的。

国际学位的层制上,认为硕士以下只是就业前的必要训练,没有人指望学生就能如何,一切要看个人在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三至四年的磨炼,才能知道一个人究竟有没有真本事胜任他/她的职位。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并非是在学位上,而是面对实际工作的处理能力上的对比。你可以申请美国大学的Co-op学位,读学位的同时,在美国公司做实习工作,报酬可支付学费,且得到美国的工作经验,这对求职有关键的用处。

你可以十万人民币拿到美国本土硕士学位,去看看美国HTIR的官方com网站,拿学位的同时,在美国公司内做白领工作,取得报酬和工作经验的独特机会,更多细节见“Visa Tea博客人”和网站。

过度的教育投资,总是会为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带来麻烦。

或者,你可以二十万元就能拿到美国本科本土学位,同时还可以拥有工作经历,去看看美国HTIR的官方com网站,读学位的同时,在美国公司做白领正式的实习工作取得报酬。更多细节见“Visa Tea博客人”和网站

篇2:出国留学学什么

明星子女出国留学学什么

日前,张艺谋的女儿张末和男友孟丹青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四合院内举行了婚礼。婚礼简单而低调,婚礼现场张艺谋只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参加。据了解,张末是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的独生女儿,高中毕业被父亲送往美国留学,后来在纽约大学进修“二学历”,专业是导演。

篇3:留学生临床技能学教学初探

关键词:留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接受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华大学国际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学生主要来自索马里、加纳和巴基斯坦等国。临床技能学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实践性学科。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医学高度发达的国家都无法用现代高、精、尖、新的诊疗技术取代临床基本诊疗技能操作。对医学生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临床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之一。我们通过分析留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提高留学生临床技能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为留学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全英文教学中的困难及对策

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全英语教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由于本学科绝大多数的老师没有留学海外的经历,教师的听力、口语水平及医学课程中大量的专业词汇使得老师没有办法做到流利地与留学生交流,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所以教师自身存在着很大的畏难情绪。我校招收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巴基斯坦等国,他们的英语发音也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另外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以前在医院工作过或者是在当地的大学接受过医学相关学科教育的,而另一部分仅仅只是高中毕业,所以留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再加上他们喜欢在课堂上随时提问的特点,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就各种深浅不一的问题给出切实合理的解释,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加上其中一部分同学对于医学学习缺乏兴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留学生上课的到课率比较低,有些学生来到课堂也不是在听课而是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就更加挫败了老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师资质量,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英文水平。我校为了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为相关授课老师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条件,建立了国外、国内和校内三级培训制度。我校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长期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多名一线教师出国参加“双语教学”培训。从各个相关教研室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首个来华留学生师资培训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学习。校内开设留学生授课教师英语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全英文课程授课教师资格。此外,鼓励授课老师课后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增加信任和感情,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选取合适的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选取适合留学生特点的优秀的全英文教材,是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前提。目前国内对于留学生还没有统一的规划教材,经过我科教师反复对比和讨论,我们决定选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基本操作导论》(双语版)和《临床技能操作》(英文版)作为主要教材。教材的编写以临床基本操作为核心,紧贴临床,侧重应用。此外,全科的教师根据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学教学大纲。例如我们在讲授离体肠吻合时,考虑到大多数留学生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禁止食用猪肉,禁止用手触摸猪身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将常规用于教学的猪小肠换成了塑胶制成的肠管模型。再譬如我们在讲授外科无菌术之前,考虑到伊斯兰教规定妇女除了脸和手之外都是羞体,是不能让非近亲的外男人看到的。所以为了方便教学,我们为留学生配备了一男一女两名老师,男学生由男老师带教,女学生由女老师授课,这样就一举两得,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又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宗教信仰带来的授课困难。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先进开放的临床技能数字教学平台

1. 多媒体组合、网络化教学。

我们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手术同步转播系统,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网络数码影像阅片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学习环境。目前,我们已制作多套多媒体教学软件,拥有大量教学图片、教学视频和音频等资料,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先后建立了临床技能教学网及临床技能学数字化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也已上线“爱课程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资源的限制,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复习、测试和提高。同时,网站还设置了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都可以在互动环节中提出,教师会一一相应地做出解答。

2. 仿真模拟教学。

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引进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模型,如:四大穿刺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模型、ECS高端综合模拟人等。建立了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模拟诊室等现场环境,使学生犹如身临真实的临床情景,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新型医患关系的形成,临床工作出现了新变化和新趋势。为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留学生能够与病人良好地沟通,学校将留学生的学制由5年延长至6年,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汉语与汉语口语技能实训,第三学期开设了中国概况课程,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制度文化,帮助留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特点,为留学生日后在临床上顺利地完成医患沟通以及同本土的医学实习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做好铺垫。此外,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医学人文素质导论、医学生临床思维教程、医学生临床沟通教程以及医学汉语等课程,教师紧密联系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实际案例,将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诊情形和医疗纠纷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留学生学习正确的行为原则和处理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病人的影响,从而懂得尊重患者、体谅患者、鼓励患者,争取患者的充分配合,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广玲,王梅梅,熊亚南,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520-521.

篇4:音乐留学到底学什么

然而,一篇关于钢琴神童沈文裕的访谈文章①,却让笔者深有感触,加上笔者本人在德国留学几年的所见所闻,产生了若干自问自答的疑惑,写成此文②与音乐教育界同行交流。

一、中国音乐留学生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学?

沈文裕在访谈中说:“其实我只会弹琴,其他什么都不会!别的事我根本比不上别的小孩。”这或许是更多的中国钢琴学生的真实写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问题是,只会弹琴的“音乐神童”,毕竟还需要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而不可能永远只生活在他所理解的音乐世界里。更何况,对于音乐的理解如果失去了对生活的感悟,就如无源之水了。

尤其是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表演,毕竟是源自西方的艺术,在国际音乐舞台残酷的竞争下,中国音乐家要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世界大师,的确具有西方同行所没有的巨大障碍,笔者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差异。钢琴等西洋乐器演奏作为欧洲音乐艺术精华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环境,绝大部分这类音乐经典文献来自于欧洲。作为中国人,要深入理解这一深具欧洲文化特质的音乐艺术实属不易,相对于本身具有欧洲文化根基的西方音乐家而言自然要困难得多。钢琴专业杂志“Piano news” 2004年第1期对李云迪的人物专访③里,欧洲的记者就直接表露了他们对李云迪作为一个不是在西方音乐世界里成长的中国人能够获得肖邦大奖的惊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西方人也承认钢琴艺术对于东方音乐家而言存在的文化差异。

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音乐教育方式。这里笔者仅出于个人以前在国内音乐学院的求学经历和后来作为一位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的工作经历与现在在德国学习后的感受对比,总结以下两点,绝对无意以偏概全,批评整个中国的钢琴教育状况(为表述方便,以下仅以钢琴专业为论述对象,但其问题可以扩展到整个专业乐器教学领域):

1)重技术训练,轻文化修养。两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现象:音乐学院里的文化课一般不受学生与专业教师的重视,谁的演奏技艺高超谁就是好,如果能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是为国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即便其他学习科目有多门不及格,也是教师和同学们的“骄傲”;由于师资力量所限,对于钢琴专业学生应该是极为重要的一些课程,诸如“钢琴音乐风格史”、“钢琴乐器的演变”、“钢琴经典文献研究”等,在很多音乐院校缺乏④,而这些课程在欧洲以及美国的几乎所有音乐学院是所有钢琴主科学生的必修课。这对钢琴学子全面、准确地理解钢琴音乐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2)“榜样式的强制诱导”代替“启发式的自我思考”,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导致思维惰性。中国音乐教师的责任心和认真态度是很多外国教授与学生绝对无法想象的。中国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大量示范演奏和谆谆教导,这样虽然能够给学生直观、直接的感受,但同时也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强制性”地朝着一个方向打下教师的烙印。相比之下,笔者所感受到的是德国教授很少示范,常常感觉是信马由缰地谈天,并不始终谈论正在回课的作品,但却常常给人以很多的启发和感悟。教授几乎从不在课堂上谈论技术课题,而更多的是音乐的问题,从音乐史角度宏观分析作品应有的时代风格和作曲家风格,甚至谈作曲家生活时代的趣闻轶事,到与学生共同探讨乐句的微观处理。最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讲授,而是由教师不断提问与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与对音乐的理解回答与不断调整自己的演奏而完成。从教育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处理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在上述榜样式的强制诱导型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久之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导致对音乐的理解与处理只是一种缺乏个性的复制与模仿,显然也将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发展的潜力与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学子能够到国外学习,无疑是件好事情。从理论上说,上述两个影响中国钢琴家成为世界钢琴大师的因素可以得到大大地改善,钢琴留学生们至少具备以下优越条件来“恶补”自己的不足:

1)主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例如聆听各类音乐会、歌剧,参观博物馆,参加各种城市或民间音乐节等,切身感受与深入了解西方的音乐文化。

2)充分利用充足的图书馆资源,广泛阅读外文文献,不仅仅是音乐专业的,也包括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例如文学、艺术史等,打下深厚的文艺理论基础;这样,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发展障碍将由此而大大减少。

3)通过外籍教授的指导,参加各种大师班的学习以及参赛或聆听各种钢琴比赛(在海外学习这种机会远远大于在国内),接受各种教学方法,学会主动思考,积累艺术实践的经验。

然而,上述的“理想境界”常常在实际中不能得到实施。很多的情况是,中国钢琴学生常常只是勤奋地练琴,对其他活动一概没有兴趣。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以及主观认识的不足,不能或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主动交流,外文文献阅读更不容乐观,进图书馆恐怕也只是为了借乐谱和听音响。这样无异于主动切断了与周围良好的文化环境的联系,放弃了深入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机会,与在国内音乐学院学习相比,除了换了老师,还有多大的差异呢?沈文裕恐怕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年轻钢琴家在欧洲、在美国继续进修应该充分感受与融入那儿深厚的古典文化艺术氛围,才能真正达到“留学”的目标,像沈文裕说的那样“除了练琴,什么也不会”实在是可惜。

笔者愿意分享自己在德国留学的收获:在读博士的第一学期开始,我问教授需要学些什么课程,教授的回答是:第一学期不要求你什么课程,但要求你走出课堂和图书馆,多多参加各地的音乐节,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期末汇报自己的感受。我当时莫名其妙,但随后才逐渐明白教授的良苦用心——后来她也曾明白地告诉我:你到德国来学音乐,就要亲身感受这儿的文化,如果只是泡在琴房或图书馆,你就在中国学好了。几年中,教授还亲自带领我们参加一些音乐节,参观了德国若干著名的博物馆,包括排队参观当时由于闭馆维修而移居德国柏林展出的美国现代艺术展览(MOMA)。这样一些经历和由此获得的关于艺术与文化的认识,的确是在中国以及仅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

二、作为年轻的学生究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是多多参加各类比赛磨炼经验?

访谈中提到沈文裕从德国卡尔斯鲁尔音乐学院转学到汉诺威音乐学院的理由——沈文裕的父亲认为卡尔斯鲁尔音乐学院院长规定沈在校期间不得随意参加各类比赛极不合理,因为音乐表演就是要历经各种比赛的磨炼才能成功,而汉诺威音乐学院允许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音乐家就是要通过比赛的磨炼才能成功,这绝不会是沈父的一己之见,而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无疑,多参加比赛对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毋庸讳言,这也是一举成名的最好途径,正像台湾著名音乐评论家张己任先生指出的:“音乐比赛似乎已经成了20世纪后半期音乐演奏界的一种‘科举制度’。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显然不会有太大的转变。日后凡是希望从事音乐演奏的新人,大概都无法不先具备‘音乐比赛得奖者’的身份。”⑤

但问题是,现如今的各类国际钢琴比赛曲目的分量都委实不轻,作为年轻的学生,如果为了参加比赛而疲于准备各类比赛曲目,是否会耽误其他的学习而导致得不偿失呢?

窃以为,学习阶段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知识营养,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过多的商业性演出或比赛,主要的时间将被练习表演曲目而占用,磨炼了舞台艺术经验的同时,却剥夺了学习其他东西的时间和权利,而且很可能使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过早地迁就于商业或某类比赛的需要而失去个性的光泽和全面发展的可能——很简单,除了有国际声望的钢琴大师,其他的商业演出或灌制唱片,主办者常常会有曲目的要求,各种比赛常常也有各自指定的曲目范围,如果整天只是为了准备这些曲目,就会没有时间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或者发展其他的兴趣。欧洲最近还曾爆过丑闻:有钢琴教授鼓动学生不停地参加各种比赛和各类演出甚至录制唱片,一是从中收取报酬,二是学生获奖也是在积累自己的名声以便更进一步提高价码。如此,学生成了教授所掌控利用的生财旺名的工具,而这一切竟是掩盖在教授说多参加比赛和演出才能多积累经验的谆谆教导之下,要不是因为有学生觉得太不公平忍无可忍而揭发,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如此“阳光”的愿望下竟是这样的阴谋。

更何况,从比赛获奖到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还有很长的路程。如今国际钢琴比赛是越来越多,但众多的比赛获奖者中后来成为钢琴大师的又有几许?在全球古典音乐市场严重萎缩的今天,只有那些真正的具有国际声誉的世界钢琴大师才是乐坛常青树,更多的比赛获奖者可能如昙花一现,此后尽管也许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继续享有声望,但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从此就销声匿迹了。毋庸讳言,这种现象在中国钢琴家中也同样存在。

或许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卡尔斯鲁尔音乐学院院长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爱护沈文裕的?

也许沈文裕当时还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童言无忌”,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其中的隐忧。另一位具有世界乐坛明星地位的中国钢琴家郎朗的访谈,则反映了他的成熟。从他的一些观点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足迹,并能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仅引述郎朗在该访谈中的以下文字作为本文的结束⑥:

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但是音乐领域中的确存在着文化差异。就我个人来说,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我还接触了很多西方的文学、艺术、语言知识,为我现在所走的西方古典音乐这条道路做了文化上的铺垫。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该到国外来深造了,因为古典音乐的鼻祖在西方,中国毕竟缺乏古典音乐生长的环境。我喜欢身临其境地去经历西方的自然和人文,我从中获得领悟和演奏的灵感。

中国的音乐家,我认为应该涉猎更多的题材,而不是仅仅弹奏棘手、重点的保留曲目。德国人可以弹海顿、舒曼、贝多芬,俄国人可以弹柴科夫斯基,都有民族的烙印。可我们靠什么?我们就必须能够全部承担起来。

在中国,很多人都比较急功近利,这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太大。所以,我认为学习音乐最好还是在国外,当然这要基于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

这样一些观点相信是他从自己对西方文化的切身体会中感悟出来的。

①鲍蕙荞《后来的人如果不能超过前人,就太可悲了!——钢琴神童沈文裕访谈录》,《钢琴艺术》2003年第8、9期连载。

②本文的初稿写于2004年,近日在电脑中重新发现此文,加上2007年厦门中国第四届国际钢琴比赛沈文裕铩羽而归引得一些媒体和专业人士“莫名惊诧”,笔者觉得还有必要将此文修改发表,期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

③Yundi Li mit zwei CDs zum Weltstar(《李云迪——两张CD成为世界明星》,von Carsten Dürer,第36-39页。

④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开始开设这类课程,有一些教师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⑤张己任《谈乐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⑥欧洲中文报纸《经济时尚导报》人物专访《郎朗,巅峰之上的感觉》,2004年6月1日第17版“名人广角”。

代百生 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客座副教授

篇5:文科生留学学什么专业好

现代传媒业可说是起源于英国,英国大学新闻传媒专业的细分方向也很多,包含数字电视、多媒体、广告学等各传媒领域。新闻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能从事传媒工作所需的全面扎实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

部分英国大学新闻传媒专业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熟悉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英国大学还设置了传媒相关学习叫轻松的科目,比如时尚与商业管理、媒体制作等专业。

专业申请要求:通常英国大学传媒相关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要求不严格,如果学生有社会人文科学类相关专业背景更好。语言要求雅思总分在6.5~7.0,部分院校个别专业语言要求会在7.5左右,比如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学专业雅思要求7.5及以上。

专业名校推荐: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莱斯特大学等。

美国:商科专业、管理专业

美国商学院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所以商科专业一直是国际学生申请的热点专业之一,而且商科专业的毕业生被就业市场青睐的程度更高。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读商业/ 管理的学生数量近些年一直位居第一,在32.8 万中国学生中占比24.3%.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指对消费者需求以及工业产品和服务产生影响的人口、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和文化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以便进行适当的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以满足这些要求。

市场营销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它是市场营销原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结合。作为应用性颇强的学科,Marketing更多的时候不是去研究商业手腕(如调查技术或谈判技巧),而注重培养先进的思维方式,包括多元化的视角、有针对性的判断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金融学

金融学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性金融课程,它深入探索了公司金融和投资管理方面的原理和操作。金融硕士针对的是想在金融领域从事分析,操作,咨询及管理的学生。学生毕业之后可在银行、投行、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或者会计事务所工作。

如果学生想要继续攻读金融博士(PHD in Finance)的话金融硕士也是必经之路。大部分美国大学的金融硕士可以在1年或15个月内完成,也有2年完成的,通常第一年都是一些财务会计、统计和经济方面的先修课程。

金融硕士的申请者本科最好有金融、会计或经济学的背景,大学至少要修够一年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如果有修统计学方面的课程更好。这些课程至少要达到3.0以上的成绩。同时,商科、会计课程的成绩学校也非常看重。金融硕士申请者有工作经验当然更具竞争力,但大部分学校对金融硕士没有最低工作年限的要求。申请金融硕士可以考GMAT或者GRE.

会计学

会计专业是商科申请的热门专业,美国会计专业的课程偏重于市场发展和会计领域的工作实用性,毕业后在美国的就业率比较高,回国后的就业也有保障。

会计专业又会细分为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国际会计等方向。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金融、经济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会计在美国属于最容易找工作的专业,而且毕业生的起薪也相当的高。

加拿大: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

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方面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也比较被看好。不过,提醒文科学子们,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时可能觉得这条路最适合你,但出国后,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思维会转变,也许会变更专业;再者,国内的职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文科学子们应根据个人兴趣、经历及国内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校推荐:多伦多大学、布鲁克大学、约克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西安大略大学

澳大利亚:翻译专业

备受文科生青睐的澳大利亚留学专业非翻译专业莫属。如果学生希望在英语领域有进一步的提升,可以选择翻译专业。澳洲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是受澳洲Naati认证的。Natti是澳大利亚对翻译和口译资格进行认证的一个官方机构。如果将来希望留在澳洲或者新西兰从事翻译工作的话,必须取得Naati的认证资格。提供Naati认证的硕士课程的大学有麦考瑞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悉尼大学等。

1.文科新加坡留学学什么好

2.韩国留学什么专业好

3.出国留学选什么专业好

4.文科生出国留学可选专业范围广

5.英国留学物理专业就业前景好

6.赴日留学生知道在留资格?

7.出国留学去什么国家好

8.香港留学毕业后可以留港工作吗

9.留加可为移民加分 移民政策或影响省份选择

篇6:出国留学学什么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的翅膀。

编辑手记 昨天晨露的分享《在复旦大学灯泡系开始人生之旅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短短几个小时,在写这篇编辑手记的时候,文章已经接近了两千的阅读量(所以颜值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吗?)。

来自金老师的转发是其中一条,让我们感觉内心一阵温暖:

有的“东方不败”肯定会说:看,她长得好,本科学习又是高大上的复旦,肯定能过得很好啊。

但“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颜值”或者好地学校的确能让人在事业道路上或许有捷径可走,但那些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看不到的那些付出,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在前进?

“当你学会独立思考,才是真正获得自由。”

坦诚地说,十多年前的“灯泡专业”绝对是个冷僻专业,多少人在避之不及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躲着这些冷僻,只有很少的人,沉下心,在学习中去思考。

坚持用“实践”而不是“听说”为自己的判断作依据。

她说,“本科学习是个找方向的过程,逐渐意识到自己更喜欢设计类的方向,而大学的专业更偏向技术,知不足而继续往前走,于是下定决心出国。”

见过太多本科之后出国读书的人,把“出国”当作“念完了大学还是不知道能干啥自己想干啥不如再看看”的死缓。

她恰好不是。

世界那么大,想那么多,不如努力来看看?

好不好,选择了才知道:适合最重要

LRC 学些什么?

十年前美国有两所学校有照明专业的研究生学院,一是以设计出名的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另一所是以编辑照明教科书出名的Lighting Research Center(属于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建筑学院),我

选择了和我的背景更适合的LRC,在纽约州一个叫Troy的小城市,完成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两年时光。

LRC的要求很严格,每学期要完成12学分。12学分的要求是每周12小时的课程,老师的作业量要求是4倍学分(12x4=48)的时间,此外还需要20小时的助研(Research Assistant)工作,所以每周的工作学习时间至少是80小时(如果想周末休息,那平时就得每天学习15小时)。因为只有五位同学,所以任何缺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完成的现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说本科课程只是把我们领进门,那么研究生的课程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成为“professional”!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Lighting Design:

系里请来了在景观照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和办公照明领域分别有所建树的四位设计师给我们上课,带我们去纽约市和其他地方实习参观讲解项目。然后带我们实际完成一个项目:根据他们出的题目,我们做设计方案规划。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掌握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习和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和项目。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各种异想天开的方案,变成了理想和现实兼具的设计实施。而每周两篇的速写要求,让没有设计和建筑背景的同学也不得不逼迫自己拿起画笔,人的潜力往往都是这么挖掘出来的。

Light:

这门课基本相当于把本科时学习的各种光源原理和照明计算,以及配光曲线设计用英语再教授了一遍。不同的是,大学时课程的考核是能背出公式,而研究生课程结束是开卷考,需要完成十几道复杂的照度和亮度计算题目。

Final Project是两人一组完成一个反射器设计,以白炽灯为光源,教授给出配光要求,学生完成配光曲线计算,制作出反射器,并且进行测量,将设计与实测数据做比较。还记得当时我们组得到的题目是:设计一款灯具,使之在40度光束角范围内,和灯具垂直的远距离平面照度均匀。

下面图片就是当时我们用微积分算出来的配光曲线,然后自己动手用铝面反光材料做成反射器,并在黑光实验室进行实测。这门课结束之后,估计这辈子都再也不会搞不清那些照明计算了。

Human Factors in Lighting

以Peter Boyce的同名教科书,讲解人眼以及生理系统对光的各个方面的感受。同时搭配自己亲手完成的实验,透彻的理解眩光、人眼内不同细胞对不同波长和光谱的反应等等。

Light and Health

通过学习国际新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实际操作案例,更深一步的地将光与人的健康相结合。光对人的健康最大的影响就是作息系统,这一切决定于光与褪黑激素的形成之间微妙的关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需要直接采样自己的血液。学校请来专业的护士,在我们搭建好的光环境实验室里,24小时内,每小时采集一次血样分析褪黑素(针头插在血管里睡觉的经历,是不是很珍贵呢?)。

Ligh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这是Light那门课的延伸,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模拟反射器设计。我们学习的是Lightools这个软件,它们给我们学生免费的学习版本。期末的项目是自己设计

一个灯具,外形/配光/电器都要完整,给出造价预算,分析配光有无达到预设要求,最后放在照明软件中模拟使用场景。

下面是我当时设计的 LED 雨伞庭院灯,拿到了当年的ORA国际学生光学竞赛三等奖。

Lighting Research Design

这是一门培养研究能力的课程,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写出逻辑缜密的实验报告。这是所有研究生课程中对逻辑思维和EXCEL表格分析的极大挑战,纯设计的专业一定不会染指此类课程。

Lighting Leadership Seminar

一听课程的名字就知道这是“管理学课”。从对自己的人格分析开始,对Jim Collins所著《Good to Great》深入学习,外加无数的阅读和案例的析。按照老师的口号,我们系的目标就是培养Leaders in lighting。

Evaluation of Roadway Lighting

这门课程是跟随我的导师John Van Derlofske独立进行的,导师是光学设计和交通照明的专家,所以给我的课程主题是对那时所有美国品牌的路灯产品做行业水准的统筹分析,以及安装过程的小失误和偏差会对路灯光学产生的影响。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自己的一门选修课,一个古董般的建筑系老教授给研究生上的建筑审美课,每周几十页比GRE还要晦涩的关于建筑和美学的英语阅读外加每周一个建筑的审美分析。

Lighting Workshop

照明设计课的升级版,目标是更实际的去做设计。一个学期完成了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亲自去到匹兹堡的一个矿山里,应他们的要求做矿井内的照明。第二个项目是做一个照明艺术装置,开设展览邀请全建筑系的师生参观。第三个项目是为一个残疾人家庭设计舒适和无障碍的照明,从方案到灯具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造价预算,最后对那栋房子的主人做汇报。

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那么全世界都会帮你

研究生论文

美国的研究生专业不是全部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我们的要求是一年时间完成150页的硕士论文,最后要对5个教授组成的的答辩委员会答辩。我的论文是和导师的研究工作相结合的,《Performance of Luminaire Metrics for Roadway Lighting》,通过对路灯光学的综合评估,对其产生的眩光和城市光污染作出分析。

研究生课程只是一部分,课外的助研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提升同等重要。作为非设计背景的学生,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在那两年可以借助学校里丰富资源的优势,恶补建筑学知识,自学CAD和Photoshop等软件,将AGI32和Lightscape也用到得心应手。虽然导师是光学设计的权威,在知道我更倾向于做照明设计工作之后,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相关的机会,例如让我去协助副导师编写一些照明设计书籍和标规等等。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辛苦充实的日子过得特别快,那仿佛与世隔绝的两年很快就结束了。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选择去做工程师,有的选择去做研究,我还是选择了去美国的初心 —— 做照明设计。

就这样,我的照明设计师生涯开始了。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放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绝对会到达

--《最初的梦想》

篇7:出国留学什么意思

1、开阔眼界和经验。

2、学习与该国有关的`语言、文化知识。

3、追求更好的教育条件。在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留学的学生中,这个原因最为常见。

4、外交原因。政府之间为了表示亲善合作,可能互派学生,官员或者军人到对方学校学习。

5、与移民有关的原因。

6、随父母暂时居住在外国的未成年人。

7、以留学生身份申请学生签证,获得暂时定居权。

8、熟悉该国社会,积累经验,为以后永久性定居作准备。

篇8:俄罗斯留学生学汉语语病分析

“目前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很快要赶上在俄居住的华侨华人。”在2010年3月22日下午举行的“俄罗斯的汉语年”北京—莫斯科新闻连线发布会上,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校际教研室主任切尔内赫说, 虽然这种比喻有些“玩笑”, 但这正说明了俄罗斯人对汉语日益增长的兴趣。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参赞陶米恒说, 20年前, 俄罗斯的高中、高等院校中仅有20所有汉语教学, 而目前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获得官方认可, 还有更多的学校开始自发教授汉语, 不少学生在选择两门必修的外语之外, 还自费学习汉语。

目前, 俄罗斯已成为中国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 俄罗斯赴华留学人数也跻身各国留学生前十。

近年来, 掌握汉语逐渐成为俄罗斯年轻人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目之一, 俄罗斯的很多高校适时开设了中文课程, 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中文的高级人才。

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库里洛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 现在俄中两国各领域交流发展迅猛, 精通汉语的各专业领域高级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在俄罗斯不仅汉语系的学生学习汉语, 国际关系、法律、经济等其他各院系的学生也都在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东方学系主任弗拉基米尔·库尔久莫夫说, 俄罗斯很多高等院校对于这个需求反应很快, 已经开始培训汉语翻译和教师, 因为很多地方都愿意花大价钱聘请出色的专业汉语人才。

目前, 俄罗斯已有近百所国立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 其中以中文为第一外语的大学就有40多所, 学习中文的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已经过万。随着需求的扩大, 俄罗斯出现了汉语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 于是俄罗斯各地开始竞相申请开办孔子学院。自2005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开办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 目前俄罗斯已有1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和1个广播孔子课堂, 遍布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远东等地区。

二、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常见错误分析

1. 词语偏误的表现

(1) 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义上互有交叉。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 一些学生缺乏对汉语的了解, 一旦接触到一个陌生的词汇时, 就会想到用自己母语中的某个词来替换前者, 并很容易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

(2) 目的语与母语中对应词的搭配习惯不同。

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常常会把母语中某个词的搭配习惯套用到与其对应的目的语的词语上。比如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了“开”这个动词, 知道了“开”可以与“门”、“窗”、“电视”、“收音机”等词搭配, 于是想当然地写出“开嘴”、“开书”之类的错误搭配。汉语应该说“张 (开) 嘴”、“打 (开) 书”, 一些学生生搬硬套, 将其套用在“开”上, 就不符合汉语的搭配习惯, 发生了偏误。

(3) 目的语与母语中发音方法不同。

汉语有四个声调 (阴平,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声;阳平, 也就是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 , 而对留学生来说, 掌握声调的发音却非常困难。尤其是三声变调, 留学生们读起来普遍感觉很别扭, 在与他人交流时容易产生误会。儿化音问题在留学生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发儿化音留学生来说并是不太难的事, 但相对他们的母语来说, 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发音规律, 运用时常将它忽略或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主要问题在于分不清哪些词该发儿化音, 哪些不该发;哪些儿化音属于普通话, 哪些儿化是地方方言。在轻声这一问题上, 学生感到困难。对留学生来说轻声的问题与儿话音的问题差不多, 它也是新的语言规律, 在交流时没有养成使用的习惯。经常出错之处主要也是分不清哪些词该读轻声, 哪些不该读轻声。

对留学生的翘舌音的问题应格外关注。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 我们发现造成翘舌音发音不准确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 有些人发不出翘舌音。第二, 有些人会发翘舌音, 一使用不当。平舌和翘舌经常发生混淆。

(4) 目的语和母语中的词语, 意义对应, 但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有所区别。

汉语中很多词语褒贬色彩鲜明, 而俄语中具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较少, 因此两种语言中意义上对应的词, 感情色彩往往不能对应起来, 比如“爱”这个词, 在汉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但是它在俄语中的对应词“нравиться”有时并不具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 而更多时候只表示“喜欢”的意思, 比如“Мненравитсярыба”所要表达的意思仅仅是“我喜欢鱼”。如果初学汉语的学生根据两者之间简单的对应关系将其翻译成“我爱鱼”, 那么就错了。

上述这些偏误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独立的, 而是综合、交叉的, 常常是几种偏误混杂在一起发生的, 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偏误,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办法, 比如消除学生对等词的概念;在给对应词时对词义作一定的限制, 避免出现一对多、多对一的情况;在教学生学习汉语时注意阶段性, 根据每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来教学生, 而不是一股脑儿地给出某个词语的全部意义和用法, 等等。

2. 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1) 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 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 比如俄罗斯学生受其母语的影响, 在运用汉语时常常出现“这个/那个+量词+名词”的错误用法 (如“这个书很有意思”) 。

(2) 文化因素负迁移。

有研究发现其实一些偏误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 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 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 不外乎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 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比如:英美学生常常不会发汉语中的第四声, 因为在英语中, 发第四声通常带有生气的意味, 而在中国这只是四声中的一个声调, 不带任何特殊的含义。这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使学习者有一种心理上障碍, 造成偏误。

(3)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或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为克服困难, 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常常会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 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 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 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这两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简化的策略则是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 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 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 回避和语言转换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回避是指第二语言学习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感到没有把握时而尽量避免使用的学习方法。回避可能是保持沉默不愿开口, 但更多的则是采取代替的办法, 用熟悉的词语代替陌生的词语, 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比如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奶奶”这个词, 那他在表达时常常会选择用“爸爸的妈妈”来代替, 从而达到他的交际目的, 而错误的替换也成了学生们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学习环境的影响 (课堂训练的影响) 。

另外, 外部因素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 主要指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 甚至不正确的示范, 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 课堂训练的偏差, 等等。比如一些老师在课堂训练中教学生运用“把”字句却忽略了教学生“把”字句的转换, 学生要转换“把”字句时就会出现“我看见她把教室进去了”、“大家把那些话听见了”之类的错误;另外, 一些老师在课堂训练过程中的一些习惯也会影响学生, 比如一个老师在课堂训练举例时习惯用“她”, 久而久之他的学生也会跟着习惯用“她”而不会用“他”。

三、解决对策

由于在华留学生具有与在本土学生无法比拟的条件和优势, 我们根据留学生不同的学习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 在校学习

在学校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因在老师的指导下, 留学生可以更快地学好汉语, 也可以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 多记笔记, 积极发言, 认真完成作业。除此之外, “不怕”的精神也很重要。这里所说的“不怕”指的是:不怕发错音、不怕造错句、不怕写错字。勤开口, 勤动手, 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汉语。在学校学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 老师有必要了解俄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2. 非在校学习

非在校学习主要是指自学或在生活环境中学习, 我们认为这是在华留学生的学习优势。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汉语至关重要。留学生应主动与身边的华人交朋友, 多听、多看新闻, 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 将学校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体会汉语的精妙之处。所谓“功夫在室外”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建议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应该先掌握好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基本知识。学生们可以常听播音员讲话, 加深对声调的印象;不要怕自己讲错, 多与身边的朋友进行日常口语对话, 学以致用, 熟能生巧;先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特点, 再反复练习;归纳总结儿化音和轻声的词语, 重点记忆;掌握好上声的抑扬顿挫, 汉语双音节的前短后长、前轻后重等韵律知识。

总之, 对于留学生来说, 学汉语困难重重主要源于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 关键要先放弃自己母语的语言规律, 在头脑中重新建立新的汉语语言规律, 才能克服困难, 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0.

[2]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3]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杨柳等, 程南昌.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 , 2008, (7) .

上一篇:人民调解员培训教案下一篇:严守纪律规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