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2024-06-24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精选6篇)

篇1: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教学论发展历史:6个阶段。①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1)②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1960)③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60-1982)④地理教学法阶段(1982-1992)⑤地理教育学阶段(1992-1999)⑥地理教学论阶段(1999-今)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7要素)。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中的以上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下页的“地理教学主要因素关系示意图”粗略地表示了这七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3.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8论。(一)地理教学论总论

(二)为什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目的论)

(三)教(学)什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课程论)

(四)怎样教(学):(方法论、形式论、媒体论)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五)教(学)得怎样:中学地理教学评估(评价论)

(六)如何教(学)得更好:中学地理教学科研(科研论)

(七)谁来教、谁来学 :地理教师、学生(主体论)4.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论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思考题:上述五个问题之间关系如何?

1、地理教学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谁最早提出来建立地理教学论学科的?

4、地理教学论揭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

5、地理教学论在国内外的影响、已产生的效益、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

6、支持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核心思想(决定思想)是什么? 地理教学论主张地理教学是有规律的,地理教学论就是要揭示这些地理教学规律,为地理教学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7、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地理教学论具备这些条件吗?

8、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21种)

9、地理教学论发展趋势如何? 10.地理教学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 1.问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关系?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 的预期教学效果。(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5)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结论: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2.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释: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2、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目标。

3.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

地理教学目的的整合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动机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评价功能

地理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学生、地理教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6大要素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决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它一切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有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安排、编写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等各种地理教学环节,这些地理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地理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地理教学目的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教学环节,明确了地理教学目的,就从总体上把握了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也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具体规律的认识。

结论:

(一)整合功能:要素;环节;

(二)动机功能:目标-兴趣-动机;

(三)选择功能:内容、方法、手段、形式;

(四)评价功能:对象;标准;目的;形式。4.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制定地理课程目标 5.黄河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能解释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2、能说出黄河在水力发电、灌溉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3、能分析黄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黄河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

1、通过地形、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能根据有关地理原理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治理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6.地理教学目标四要素

(1)行为主体:指学生,一般可省略。

(2)行为: 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3)行为条件:说明产生行为的具体条件。(4)行为标准: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7.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人类经验,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描述或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结果。

地理知识: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认识。

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科学知识最基础部分,按着人类的认识阶段划分,它可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

地理 感性 知识

地理名称 北京、阴山、亚洲 地图法、地名学 直观方法

地理分布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两侧 地图法 地理景观 温带草原景观、城市景观 多媒体、观察法 地理演变 昼夜更替、人口变化 多媒体、比较法 地理数据 内蒙古118万km2、图表法

地理 理性 知识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中国地理特征 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逻辑法

地理概念 地理环境、天气、温带草原 归纳法、定义法

地理规律 内蒙古草原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 地图法、版图版画法、归纳法 地理成因 气候的成因、气旋的成因 分析综合法

一、地理感性知识

(一)地理名称——它是个体地域的指称。

1、种类:点状、线状、面状分布的地域

2、教学方法:点、线、面相对性;地名学;地图法;准确书写

(二)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知识。

1、种类:纬度、经度、相对位置 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2、教学方法:地图法(读图习惯、心理地图)、略图运用、文字描述、逻辑方法;

(三)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综合景象的知识。

1、种类:自然景观知识、文化景观知识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 描述性语言的运用

(四)地理演变——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知识。

1、种类:自然地理演变知识、人文地理演变知识

2、教学方法:媒体的运用;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变化特征;文字描述。

(五)地理数据——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量化知识。

1、种类:定量数据、比率数据

2、教学方法:图表法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直观方法

二、地理理性知识

(一)地理特征——是对一定地区内地理事物和现象及性质的概括。(是地域差异性的本质反映)

1、种类:地理要素特征、地理区域特征

2、教学方法: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小结:地理特征知识结构模式(1)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时间演变(2)类型特征:类型多少;主要类型(3)分布特征:具体分布;分布规律

(二)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1、种类:地理个别概念(地理名词术语)、地理区域概念(集合地理概念)

2、教学方法:逻辑方法

(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联系的知识。

1、种类: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

2、教学方法:归纳概括法,地图法、版图、版画法、与感性知识关系;

(四)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原因的知识。

1、种类: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

2、教学方法:逻辑法 例:拉丁美洲湿热气候的成因

(1)分析南美洲的范围及地理位置(2)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3)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4)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小结:地理成因教学方法(1)果 因(初中)(2)因 果(高中)(3)综合分析法 地理理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逻辑方法 9.地理基本技能

一、地理动作技能(地理操作技能)

(一)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

1、填绘地图技能

2、绘制图表技能

(二)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1、地球仪的使用技能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天象、气象、水文、地震、环保等方面的简单测报技能

(三)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地球模型、地形模型、等高线模型等技能。

二、地理智力技能(地理心智技能)

(一)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1、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观察技能

2、乡土地理调查技能

(二)地理分析技能

1、识别地区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2、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技能

(三)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1、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2、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法

(四)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1、区域地理数据统计技能

2、有关比例尺、高度、气温、时间、日期、距离、面积、产量等的计算技能

(五)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识别、获取、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体系表 种类 类 型

举 例

教学方法设计 地理 动作 技能 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 填绘大洲轮廓图、绘制气温变化图 示范法、练习法 示范 法练习法 实习法

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地球仪使用、高度表使用 示范法、练习法 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褶皱模型、制作地球形状模型 实习法

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某地气温、降水统计、计算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下载地图、网上收集资料、资料处理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智力技能 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观察大青山地形、调查呼市道路建设情况 实习法 实习法、地理科学 法

地理分析技能 分析呼市邮局分布发展原因 逻辑方法、地理科学法 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 示范法、练习法 10.

对地理方法掌握的要

一、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

1:地理逻辑方法: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比较法;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学术为中心)

(二)综合课程(知识体系的客观存在与内在联系)

(三)问题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

(四)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课 程 改 革 目 标

1、课程目标改变

2、课程结构改变

3、课程内容改变

4、课程实施方式改变5课程评价方式改变6课程管理改变

四、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1、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的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3、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1)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基本素质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2)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3)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4)地理课程标准是评价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综合性: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6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核心理念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因材施教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七、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与地理思想(意识、情感)。

八、袁书琪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四体系说(1)认知层次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2)学科要素体系A.自然地理知识;B.人文地理知识;C.人地关系知识。(3)学科分支体系A.系统地理知识; B.区域地理知识;C.地理技术知识

(4)要求层次体系A.要求知道的地理知识B.要求记住的地理知识C.要求理解的地理知识D.要求应用的地理知 2.刁传芳的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三体系说

(1)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A.地理基础知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D.系统地理。(2)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地理知识的表述体系 A.文字形式;B.图象形式;C.实践练习。

九、地理教材分析含义

一是要弄懂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地理教材的科学体系;

二是要弄清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从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地理教材的教育作用。

科学体系 地理科学 教材的科学体系及其价值 明确教材内容的范围、确定最佳进度和教学目标 认知体系 教育心理学 教材内容的知识属性及各种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 明确学生在地理认知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教材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设计认识方法 表述体系 地理教育学 各种知识表述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关系 协调各种表述关系,使之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最佳结合,设计活动方式(读、看、练等)

十一、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 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

十二、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方法

(一)背景分析(前提)

1、背景分析的内容:背景环境;背景环境对教材的影响。

2、背景分析的目的:教材功能、特点。

(二)结构分析(核心)

1、结构分析的内容:教材组成及其关系。

2、结构分析的目的:教材各部分的地位、作用。

3、结构分析的步骤:划分组成、确定关系、建立模型。

(三)外部联系分析(补充)

1、外部联系分析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

2、外部联系分析的目的:提高教材的功能。

3、外部联系分析的方法:确定联系对象、分析其关系。

十三、土地资源的微观分析

一、划分知识组成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的丘陵;(2)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山区;

(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属于可再生资源;

(2)利用中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3)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

(2)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

三、分析外部联系

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

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读图分析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一)划分教学因子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

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 地图册 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 填充图册 初中、高中填充图册 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 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 曲线图形法 折线图形法 模拟形象法 地理版画 自然景观画 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 联系图表法 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 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 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 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 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

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

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

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 类 型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

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 地图册 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 填充图册 初中、高中填充图册 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 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 曲线图形法 折线图形法 模拟形象法 地理版画 自然景观画 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 联系图表法 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 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 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 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 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

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

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

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 类 型 举 例 含 义 应 用 类

比 法 同类同型 事物比较 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 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 同类异型 事物比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 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 异类共性 事物比较 煤、石油、天然气比较 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 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 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 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 纵比法 世界政区的演变 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 五种基本地形比较 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 几个同类地理事物 中心内容 比较法 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 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

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

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

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

(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

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 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

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5.教学语言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 层次 教学方法体系 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 3 观察法、逻辑法、记忆法、学习技能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 教科书、地图、地球仪、直观形象教具、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电化教学手段、微机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等比 法 同类同型 事物比较 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 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 同类异型 事物比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 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 异类共性 事物比较 煤、石油、天然气比较 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 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 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 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 纵比法 世界政区的演变 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 五种基本地形比较 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 几个同类地理事物 中心内容 比较法 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 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

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

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

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

(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

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 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

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5.教学语言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 层次 教学方法体系 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 3 观察法、逻辑法、记忆法、学习技能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 教科书、地图、地球仪、直观形象教具、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电化教学手段、微机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等

篇2: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语文的含义:

1.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语。

2.语文,从其本质特征上看,它应该是“语言”和“语言行为”的统一体。

3.从教育的角度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规定,语文还应该是学习,掌握应用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习得语文基本情感的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的性质:

①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③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的就是人的完整性和人的个体差异性的合谐统一,也就是人性的张扬和回归的和谐统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总之,开放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互助,语文情感与语文智慧的共进的语文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人文性的情感教育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哲学思想、教学论、心理学、语文学为理论基础,针对具体教学对象,预先对语文教学系统各要素——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方式、教学环境等作合理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学设计原理、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当代语文教学设计的特征:

第一,整体性和系统性。

第二,再现性和操作性。

第三,开放性和生成性。

第四,育人性和个性化。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

第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和平等对话。

第二,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有利于做好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预测。教学设计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有六个层次: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有五个层次: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有七个层次: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五类,其中“态度”又包括三类:期望达到的目标、对某类活动的积极偏爱,有关公民身份的态度;“动作技能”有两种成分:动作的程序、因练习与反馈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智力技能”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亚类;“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二)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原则

1、应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2、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反映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

3、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二、组织语文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方法

1、突显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努力优化教学内容

2、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3、优化和重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方法:

1、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讲授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讲授要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2、谈话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提问要讲究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坡度。问题要有启发性、计划性、目的性,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首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回答一般总是从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语言表达也多是由含混到确切,由模糊到清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近本质,并且用确切的语言表述出来。其次,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评价学生的答案要用商讨的语气,学生如有不同的意见要允许保留,还可让别的同学参与评价,并择善而从。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即使学生答错了,也要进行的中肯的分析和有益的引导,而不能讽刺挖苦,应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并受到激励。

(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有关课文宏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问题,首先要对提出者加以表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可能把问题叙述清楚。

(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一般的提问都要首先面向全体,以引起大家的思维活动,经过适当的时间距离后才让个别学生回答,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别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讨论法要注意三点:

(1)明确目的。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讨论的问题要集中,要既有思考价值又与教学目的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讨论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可以用整个课时,也可以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点拨。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讨论成败的关键。特级教师宁鸿彬用“三不迷信”、“三允许”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不迷信”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允许”是:允许有错误,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要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在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参加者。对争论中的问题,要让各方充分发表意见,不能生硬地下结论。学生的意见如有错误要正确引导,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发现自己有错误或疏漏,要勇于承认和改正。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意见要充分肯定,对有创见的看法要及时表扬。

4、练习法

练习法又称巩固法、总结法、复习法等。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技能。练习法只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有时也可以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练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可过多使用,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法的一般程序为:

(1)教师设计练习题,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和方法;(2)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

(3)通过问答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馈信息;(4)调节和校正练习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5)检测评定练习成绩,强化练习效果。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学科目的,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本于教材而又有综合性和灵活性,具有创造性和迁移性。

练习法的主要方式有朗读、背诵、默写、填空、论述、智力竞赛、写短文等。篇章教学的检测阶段、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单元复习和学期复习,都经常用练习法。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

第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教学对象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第五,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素养。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模式简介:

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强调“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其教学模式为“三阶五步”。三阶:自学阅读(输入)、思考讨论(转化)、运用创新(输出)。五步:自读、自思、自述、自结、自用。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六步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即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攻关有数。

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复读式、教读式、作业式。

颜振遥的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模式“启、读、练、知、结”。“启”就是启发、诱导。其主要内容是从旧知识引进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示自学方法和自学程序等。其主要形式是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讲授或提问,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模式。该方法是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主要用导读法)——组织学生研讨(主要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精讲(主要用讲授法)——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主要用练习法)。

张富的“四分”“三度”教学模式。“四分”:分级评价、分组结对、分“学课”和“习课”、分“读”“做”“比”“改”。三度:加大密度、提高速度、注意适度。一堂“学课”一般要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一堂“习课”要做十多道听记练习题或写一篇文章并自改互查;一堂口头作文课要做三、四个题目。板书设计的原则:

1、求实,直观、通俗易懂。

2、求准,富有科学性。

3、求精,富有简洁性。

4、求序,富有条理性。

5、求新,富有独创性。

6、求美,富有艺术性。板书设计的类型:

1、结构式板书

2、提纲式板书

3、图表式板书

4、形象性板书

5、对比性板书 板书设计的步骤:

1、钻研教材,概括内容

2、选择形式,表现内容

3、精心修改,定格内容

一、语文教学新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发展走向: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多地体现个性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建立交叉型网络式的科学化信息传递体系

(三)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在媒体运用上,将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举隅

(一)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1、定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量,控制课堂信息的接受范围,排除学习重点之外的干扰信息。

2、自学。根据定向内容,学生独立学习,接受和消化知识,主动接受信息。

3、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4、答疑。小组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或有分歧的问题,交全班解决。在讨论和答疑这两个步骤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正常传输。

5、自测。根据定向的要求,出测试题,自考或互考,当场解答,当场评分。

6、自结。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当堂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并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测与自结是课堂学习的终极部分,是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和强化。

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和行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型。常用的导入类型和方法:

1、开门见山,解析课题

2、提出要求,明确方向

3、温故启新,自然过渡

4、变换刺激,引发兴趣

5、情感熏陶,创造佳境

6、投石激浪,巧设悬念

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导入的内容要精选

2、导入的语言要推敲

3、导入的时间要控制

提问的功能: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参与教学。第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第四,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和反馈机会。提问的原则:

1、设计问题要与已知的知识衔接。

2、设计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准重点、难点。

3、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难易的程度。

(1)对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应多提“知道”或“领会”层次的问题。

(2)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设置的问题,要有“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难度,使他们在答对问题后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3)对水平较高、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学生可设置一些“综合”、“评价”层次的问题。

课堂收讲是指一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用简要的语言引导学生小结,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创造灵光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收讲的类型和方法:

1、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2、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4、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5、布置练习,巩固所学

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本人以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际为根据,口头阐述自己开展某课题教学的思路、构想和设计,及其课堂运作,并对之进行可行性或自我评价性阐释与论证的一种独立的教研活动形式。语文说课的特点:

(一)语文说课具有阐释性与论证性

(二)语文说课是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三)语文说课具有演说性 语文说课的作用和价值:

(一)语文说课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自觉性”与“理性”

(二)语文说课是语文教学教研活动改革中的一个突破

(三)语文说课能促进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 语文说课的内容和方法:

一、说教学思想

二、说教材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五、说板书设计 作文教学的原则:

一、全程训练,整体教学的原则

二、读写结合,选好切合点原则

三、重视生活积淀,抒发真情实感原则

四、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训练原则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一、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二、作文主体的确立

1、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认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2、让习作训练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新课标提倡学生写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出真情实感,把作文建立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之上。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作文中他们可以不断审视自己,作文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作文中他们说真话抒真情,是人生的一种成长和历练。

篇3: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一、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为期末复习奠定基础

最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都显得时间紧, 任务重, 复习压力大。但是, 无论如何, 都要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防止抢进度, 防止把新课内容弄成“夹生饭”, 在后期教学中更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导”是关键, 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以讲为主, 而是以导为主。学生不再以死背为主, 而是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学生间的单向传授, 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向交流。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便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做实验, 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 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多鼓励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学生间的争论, 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 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 结论的整理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二、复习中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复习的方法很多, 比如分知识块复习, 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就可分知识块复习, 以氧气板块为例, 可分为: (1)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H2O2、KCl O3、KMnO4、H2O、Hg O) ; (2) 氧气与非金属单质C、S、P、H2的反应; (3) 氧气与金属单质Mg、Fe、Cu、Al的反应; (4) 氧气与化合物CO、CH4、C2H5OH、CH3OH的反应。每个知识块复习, 或者各种形式的复习, 都是为了抓好重点, 培养能力。教材重点除知识重点外, 还有技能、方法方面的重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或教师讲授、处理较难的知识内容。关键点是指最本质的内容, 或是能联系一个知识块、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这三者的关系, 有的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一致, 有的是三者散列。抓住重点, 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突破难点, 能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 对于每一个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 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要把握好尺度, 选好切入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生, 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锻炼学生的毅力,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块的联系。例如, 化合价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点就是原子结构知识,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化合价知识后,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使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就能逐步解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就容易了许多。

复习期间, 尤其要注意, 在处理教材难点时, 切忌教师夸大难度, 使一些意志品质差的同学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动力。如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一些难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仅举几例如下:

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是教学重点, 对于中等以下

的同学来说也是难点, 复习期间又是学生粗心大意的地方。可按以下顺序设计一组练习, 就可以轻松复习好这个知识块。已知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试计算: (1) 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 (3)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 80g Fe2O3中含铁质量为; (5) 多少克Fe3O4与120g Fe2O3含铁质量相等? (6) 含铁56%的Fe2O3样品 (杂质不含铁) 中, Fe2O3的质量分数为?

2. 溶解度的复习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Na Cl的溶解度为36克。 (2) 、20℃时, 17克KCl在50克水中溶解, 恰好饱和, 则20℃时, KCl的溶解度为34克。 (3) 、20℃时, 30克NH4Cl完全溶于100克水中, 则20℃时, NH4Cl的溶解度为30克。 (4) 、某温度时, 100克饱和的KNO3溶液中, 含KNO360克, 则该温度时KNO3溶解度为60克。

3. 质量分数的复习也是如此, 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把5kg食盐溶于20kg水中, 所得食盐水中食盐质量分数为25%。 (2) 把500g KNO3溶液蒸干, 得到50g KNO3, 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 (3) 从100g10%的KMnO4溶液中, 取出50g溶液, 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4) 在20℃时, 将50g食盐加入50g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基础练习之后, 再加深巩固。

4.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复习中拓展练习。

1.使饱和的Ca (OH) 2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 , (2) , (3) %。2.往饱和的Ca (OH) 2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 恢复到原温度, 下列各量将怎样变化。 (1) 溶质%, (2) 溶剂, (3) 溶液, (4) 溶液的浓度。这种练习题量不大, 效果不错。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计算, 既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练习题的设计就应做到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在复习期间, 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只要做到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并巧妙组合形成难题。当学生能解决基础题时, 也就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

篇4: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关键词:掌握情况;知识结构;复习教学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弥补学生在过去学习中的知识流失部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进而快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知识后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进行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回想、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惑,了解他们当时思考问题的思路有哪些不足,找出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去回顾,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巩固知识。

二、教师梳理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书写复习教学教案

教师要想积极地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必须先要对所学的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划分,编写复习教案,将知识条理化,使初中数学的复习脉络清晰,这可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主次划分,易抓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三、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教师对学生展开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以往简单的题海战术,而是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取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结合知识,渗透思想,不斷弥补学生在所学阶段遗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可以优化复习习题的设计,进而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对学生展开复习,积极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化差异,通过在学习阶段的课堂提问、所完成的作业情况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筛选,个别辅导,以提高不同学生的复习效果。最后,一定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对初中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习题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完成习题归类、知识划分,总结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对学生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目的是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变化规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篇5: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

2、生物学课程的地位:必修课程

3、生物学的课程理念: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课程标准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③爱国主义教育;

④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5、课程标准能力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6、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填空):

①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②科学是一些了的思维方式 ③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④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7、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填空):假设、观察、实验

8、如何算是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简答)

①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学概念的发展

②应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③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的利用技术;能够在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作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④并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变现出反应,即便是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①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10、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叫做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

11、建构主义的重要人物:

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③皮亚杰的双向的建构过程(同化、顺应):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 存在于学习者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上的 ②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

③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④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在教导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

②角色的调整: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协助者”,适时创设机会给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③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④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学习者能对过去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加以思考,教学时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⑤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于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论协调,及澄清疑问等过程,以引导学习者由非正式的先前概念向正式的科学想法接近。

14、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5、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6、导入技能(名词):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及其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简历治时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17、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18、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③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19、提问(名词):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20、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焦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 ③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④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预想学生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⑤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⑥教师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态度提问,不用强制或惩罚的态度提问 ⑦学生思考不充分,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给予启发和引导

⑧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⑨对于学生的答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有明确结论,强化学习

21、讲解技能的优缺点:

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缺点: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低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

②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物亲身体验

③只靠听信息,保持率不高,教学效率不突出

22、板书的设计目的(简答):

①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或教学思路 ②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③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23、板书的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

24、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25、命题:是对宇宙中自然发生或建构的食物的陈述,这种陈述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及其连接词形成的有意义的陈述。命题有时被称为语义的单位。

26、绘制概念图是最后的大题,具体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见P85-86

27、概念图在教学中应用:

①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②作为学的工具

③作为评价工具

28、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9、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至学生;④学生不仅自己学会,有责任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30、STS指的是科学-技术-社会

31、如何使用直观教具(举例说明P119-120):

①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②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③用于突出教学重点、④用于突破教学难点、⑤用于揭示机理、⑥用于设置悬念、⑦用于巩固知识

32、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的环境条件;②出示教具的程序。;

③出示教具的时机;④传统教具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33、认识哪些属于教具。各种模型见P118-119

34、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分类学实验 从教学活动的特点: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制作实验

35、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36、生物学实验中认知和情感的教学目标(了解P156)

37、学生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38、实验的组织方法: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伴随讲授实验

39、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简答可扩展P165-166):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效果、小结及清理结束 40、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③演示实验装置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41、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结合实例论述哪个教学目标正确)? 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③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④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体现了谁(行为主体)做什么(行为动词),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

42、备课从哪几个方面备学生,通过什么具体途径?

①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阅读文献、课下和学生聊天,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课堂发言,以及注意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测验中的答题等。

②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阅读相关课程文件或教科书,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听课,去图书馆浏览刊物,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使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情况。

③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听课,课前与班长、生物科代表交谈,初几次授课要倾听班主任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43、生物学教师如何选择课程资源?

①学校资源:熟知本校和学校周边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极其在教学中潜在的利用价值,如场地条件,设备耗材,药品等

②社区资源:了解和熟悉学校中生物学实验员,校医以及花卉栽培人员,注意本地农业科技人员,养殖场管理人员等

③家庭资源:自己活着有生物科技背景的学生家长等

④媒体资源:了解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和由计算机互联网支持的教学资源

44、教学评价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形势来分:纸笔测验、实作评价

45、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分:配置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46、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分:效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47、实作评价: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平时成绩等。

48、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期中期末考试。

49、效标参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位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适用于学校内的教学评价。

50、常模参照评价:指在某一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或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适用于选拔考试。

51、试卷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相关性分析

52、试卷分析:综合分析、难度(P)分析、区分度(D)分析

53、信度: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学习成就的一致性。

54、中学生物学教师选题考虑的因素:实践性、探索性、客观性、行动性、实效性

55、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

56、行动研究法(名词二选一):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是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身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

57、教育实验法(名词二选一):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8、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①学情分析 ②教材分析 ③教学目标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 ⑤教学方法 ⑥教学用具 ⑦教学过程 ⑧板书设计 ⑨课后作业

篇6: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2、通过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的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也就非常明了了。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般的理论,对有关一般的论据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整,并且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简答)

3、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4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5、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一综合性,二基础性,三独立性,四发展性,五实

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教育调查法,二文献法,三行动研究法。四教育实践法,五教育经验总结法,六基于设计的研究。(填空)

7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二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三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81、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熟悉中小学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技术科研的一般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常用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具备信息技术科研的初步能力。

5、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9、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

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信息化社会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2、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3、经济全球化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1、信息技术是基础学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技术转变了人类的思维

3、信息技术能有效支持终身学习

4、信息技术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

11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简答)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有效支持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

5、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工具性、实践性、13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2、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3、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4、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14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可以表达为: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法之和。

15、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耦合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发1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

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讲授

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进行思考既是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

3、口头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4、教师要对江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

优点: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教学,难以顾及个体差别。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17、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习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18、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见见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和完成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优点:

1、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避免了单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3、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和锻炼意识等方面,都有作用。

19、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含义,基于问题式学习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他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20、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具有如下优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

2、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3、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缺点

1、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2、难以形成合适的问题

3、应用难度比较大。

21、课外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

三种意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

四种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22、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评价、23、导入技能的类型:直接导入、直观演示、温故导入、提问导入、趣味导入、241、要有明确的讲解结构

2、语言要流畅准确明白

3、讲解要有启发性

4、善于使用例证

5、注意形成连接

6、进行强调

7、要重视获得反馈和及时调整。

25、指导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26、结课技能的类型:27自主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有两个重点:一是自主,二是探究。所谓的自主及学习者在总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学习者自己对学习目标,学习进程进行分析并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所谓探究给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28、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论述)

每节课结束以后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及时总结,把经验、教训、改进方法等,都写在教案的反思栏中,反思也可以称作课时教学后记,反思是极深刻人格修养的重要心理活动,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反思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只有反思才能发现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与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成长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控,通过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提升,也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和整改措施,写教学反思是技术老师成长的重要法宝。

29、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有叙述式和表格式等。(简答)P123 30特点:学生的学习一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1、根据对学习的心理学解释,将学习能力分为操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3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计算机为主的媒体,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特点:小组目标,个人责任,成功的均等机会,小组竞争,任务专门化,适应个人需求。

培养策略,明确学习目标,恰当选择内容,提前进行指导,控制小组差异,保证同等成功机会,提供合作技巧,提供支架,保证学习时间,总结评价。

33、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绩效评价:前置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

2、游历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3、能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331、信息意识

2、信息伦理道德

3、信息知识与技能。

34、课堂讲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动手操作演

35、说课是指教师面对同行或评委,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学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系统的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361、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难题

3、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4、有利于发展和改革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在课外活动作业中要求使用信息技术大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师招考题库下一篇:二年级猜灯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