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发展

2024-07-26

幼儿的发展(通用8篇)

篇1:幼儿的发展

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发展中的第一小学幼儿园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附属幼儿园于2007年3月正式建立。幼儿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小两个户外活动场地,设大、中、小、托班四种班型,16个教学班,幼儿300余名,教职员工63人。幼儿园配备了充足的活动室、寝室、舞蹈室、保健室、阅览室,有独立的食堂和卫生间,园内外环境优美舒适,精致高雅,童趣盎然,活动室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设备齐全,是一个育人的好地方。

幼儿园以“以人为本,发展为本”为办园理念,以“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办园宗旨,坚持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在一个追求智慧的领导集体带领下,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幼儿园的环境建设遵循“生活化、教育化、艺术化„“三化”并重的原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需要,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生活和活动,幼儿园做了细致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了保教的有机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工作我们中精益求精,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孩子们更健康了,习惯更好了,能力更强了,家长放心了,社会认可了,一小幼儿园正

稳步向前发展。

篇2:幼儿的发展

追随迪斯尼的小风潮,幼儿园的“迪斯尼嘉年华”也顺利的落下了帷幕,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长。而我们班的孩子借助一部影片――《汽车总动员》与老师一起行走完了愉快的四周,在这四周里记录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精彩的活动片段,也给我这么一个新老师带来了新的收获、新的体验、新的反思。

反思一:什么是生成课程

这一主题结束之际,我又重新审问了自己“什么是生成课程”?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曾用排除的方式他强调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因此,我认为:生成课程的确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我们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幼儿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不过,如果我们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孩子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幼儿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幼儿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样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探索很多也将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有所收获。除此,我们可以更好的考虑是不是可以将动画和原有蓝本课程相结合,从而融合出一种别样的精彩呢!

反思二:如何顺应幼儿兴趣,拓展教师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如何将主题《汽车总动员》深入开展,为幼儿获得有效经验?如何将主题渗透孩子们的生活中?如何从幼儿的兴趣寻找切入点?……一系列问题从我脑海里发散出来。这时,“汽车”两字突然浮现在我的眼帘,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下子拓展了原局限的思维中。因为汽车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交通工具,几乎每个孩子都拥有汽车玩具,足见孩子们对于汽车的喜爱。活动开展的思路有了,但为了切合迪斯尼《汽车总动员》主题,我在第一周按惯例进行了亲子调查,初步了解幼儿对迪斯尼的认识、对汽车总动员人物的认识、了解,从而延伸到孩子们生活中所感兴趣的汽车,并开展汽车系列活动。但是在顺应幼儿兴趣的同时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与遗憾,比如因为身边资源的限制,孩子虽然对赛车非常感兴趣,但是没法提供相应的参观、观察活动,而小班孩子收集资料、分享资料的能力也有限,所以这个话题被遗憾的“忽略”了。与此相关的:赛车比赛需要怎样的团队,为什么比赛时团队需要密切合作,一个人能获得成功吗,生活中的团队合作等相关的.活动和话题也都没有能开展,如果这个主题放在大班,则能给予孩子更多的讨论博弈、资料分享与亲身体验,这样更能引领幼儿全方面发展。

反思三:如何疏导幼儿兴趣,推动课程建构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匮乏,生成活动往往在进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胶着”的状态。此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 同时,我还加入了蓝本课程一些优秀的素材,让幼儿进一步从汽车延伸到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等方面。此外,我在蓝本课程中生成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如,在蓝本活动《红绿灯》中,孩子们说道:“我们行人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司机叔叔开车要注意红绿灯”还有幼儿问道:“司机叔叔天天在马路上开车,那他们肯定知道很多马路上的秘密吧?”就这样让我从孩子们的回答和提问中萌生出了一个生成活动――“采访司机叔叔”,让司机叔叔告诉孩子们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事项。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可是课的生动性却远远不够,因为我当时只是打印了一张司机叔叔的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孩子们仅仅是看着图片进行与司机叔叔假假的交流。经过思考,我意识到一堂好的课可以呈现各种形式,不要仅仅只是留在教室,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可以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让孩子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知识,所以这节课我可以利用我们老师自己的小汽车,让幼儿围坐在小汽车旁边,请一名空班老师扮演司机叔叔,这样让幼儿真正的与司机叔叔进行了密切的采访与聊天。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也切合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篇3:关注幼儿的需要支持幼儿的发展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双翅, 没有责任办不好教育, 没有爱同样没有教育, 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 滋润孩子的心田, 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 温暖孩子的心房。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 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在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爱幼儿是教育的核心, 要搞好教育, 就要打开孩子的心门, 走进孩子的内心,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你用心爱孩子的时候, 你的收获将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有两个小朋友下课找到我, 说她们放在桌上的卡片不见了, 有人说是小雨拿了, 但是他不承认, 随后我找到了小雨, 告诉他:“犯错误不怕, 只要知道自己错了, 有勇气承认并且改正, 大家还会喜欢你的。”我向他投去期待的目光, 他又低下了头。轻声说:“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玩卡片, 我也想玩, 我看到明明她们把卡片放在桌子上, 我就拿了。现在我知道错了。”下午小雨找到我, 说他跟小朋友已经道歉了, 把卡片也还给了她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让我们以宽容之心, 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瑶瑶又在哇哇大哭了, 原来是她想中午吃饭时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个孩子比较任性, 做事完全靠自己的喜好, 稍不如意, 就哭, 又有爷爷奶奶的袒护, 父母管不了。根据这种情况, 我与她的父母达成共识, 家园共育, 让她改掉这一毛病。我们细心观察她平时的表现, 抓住她点滴进步去燃起她爱的火花, 在无尽的爱里, 她变了, 变得乖巧, 懂事了。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作为一名教师, 我会时刻记得“师德的核心是爱幼儿, 师德的底限是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素养, 提高自己的素质, 以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广博的知识做基础, 讲授的语言要精确, 精炼, 精彩, 善于把生成的资源作为活动的内容。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 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 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 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 愿意和你玩, 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 拉拉手、摸摸他的头, 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 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要有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创设具有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习活动环境, 正视幼儿的能力差异, 同时要十分注意保护每个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 让幼儿自由组合, 自由选择, 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每个幼儿都要一视同仁, 鼓励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的任务挑战, 让幼儿在气氛平等、活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要把所有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的来爱,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幼儿智力和潜能的开发者, 也是幼儿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记住孩子也是生动活泼的人, 我们要把幼儿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 与幼儿当朋友, 做幼儿的表率。教师要时刻提高自己的素质, 全面影响幼儿, 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

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用劳动创造了人类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的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羡慕与尊敬。但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要满足孩子的需要, 让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要有“八心”:

热心:是家园关系的黏合剂, 用教师的热情调动家长的热情, 使家园密切配合, 共同教育幼儿。

关心:让幼儿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自己的, 乐于亲近老师, 听老师的话。

诚心:与家长交流时要坦诚相待, 真诚的交流会让家长感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乐于家园交流, 坦诚孩子在园不良表现, 达到共同教育目的。

公心: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原则出发, 不偏爱孩子,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开心:教师要热情面对家长, 正确对待工作, 每天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面对孩子、面对家长。

爱心:教师应有对工作地热爱, 对孩子的关爱, 对家长的热情。

耐心:面对素质不同, 性格各异的幼儿, 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耐心对待幼儿的询问, 耐心的解说, 耐心帮幼儿解决疑难问题。

细心:教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细心留意幼儿的反映,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对于性格内向的小朋友要不断的鼓励他们, 这样他们才能放开自己。对于活泼调皮的孩子需要老师随时提醒, 他们才能管好自己, 做自己该做的事。

因为有“八心”, 我读懂了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中闪现的那份天真与烂漫;

因为“八心”, 我明白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稚嫩的声音背后的那份无忧与快乐;

因为“八心”,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力量, 那就是爱的力量。

篇4: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摘 要] 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该对每个孩子给予平等的关注,通过实践和探索积累经验,找到最适合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方式。在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部分,幼儿文学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文学能促进儿童读音的标准化,在儿童形成世界观之前起到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师应从幼儿文学和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两个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幼儿文学;语言能力;发展与影响

幼儿对一切陌生和新鲜的东西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表达,好奇心强。但是因为年纪太小,他们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人表达清晰。所以,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是教师需要探索之处。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向孩子们灌输语法、语言点、词汇句子等呆板的内容,就不符语言的真实目的,而是舍本逐末。

笔者认为,培养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生动而丰富的书面介绍和交流实例去学习,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得到实践训练。书面介绍的一个主要阵地就是幼儿文学,作为真善美的传播媒介,幼儿文学往往通过优秀的表达方式,在净化心灵、启蒙真知的同时,不知不觉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幼儿文学和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一)幼儿天生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对故事有着天生的喜欢,幼儿的成长特点决定了幼儿文学的形式和意义。幼儿对文学故事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喜欢文学故事中有趣的故事、色彩艳丽的图案,幼儿文学作为提升幼儿教育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文学形式。幼儿文学就像一扇窗,为幼儿教育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满足了幼儿们对新鲜事物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幼儿文学可以针对各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启发,可以贯穿各幼儿阶段的教育,满足幼儿对文学故事的阅读需求,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文学的故事中得以提高,将幼儿文学的魅力播入幼儿语言发展的心田。

(二)幼儿文学具有多元化、文学化的教学作用特点,是现今幼儿教育中的一大亮点,成为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帮手。幼儿文学以丰富的故事内容、繁复多变的样式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从快乐趣味的、优美幻想的主题意境吸引了幼儿强烈的关注,把幼儿带到了幼儿文学的故事中,成为了幼儿最喜欢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文学中那纯真稚拙体现出幼儿的纯真,带给幼儿愉快幽默的审美品质。

(三)幼儿园中语言的教学形式决定着幼儿文学成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媒介,而幼儿的语言教育可以理解为对文学故事作品的表述和倾听,在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中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一般为谈话、讲述和语言游戏,在这些形式的材料中有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幼儿文学作品原本就是幼儿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和幼儿结合语言的产物,是幼儿语言发展教育中最好的选择。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幼儿文学作品是最好、最重要的媒介。

二、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文学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文学显然能够让孩子在作品中学习更多的词汇和表达,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到基本的语言点和表达方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词语,教师就要给出一个具体的语境。比如说,笔者讲完《大象救兔子》的故事就会问孩子们:“三只小兔在树林里玩得怎么样?”(很高兴)“从树林里窜出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凶猛)“这只老虎对小兔怎么样?”(瞪着贪婪的眼睛,露出尖尖的爪子,发出凶恶的吼叫)“小兔子看到老虎后怎么了?”(飞快地跑了)。在听这个故事之前,孩子们可能并不能理解“贪婪”“凶恶”“飞快”是什么意思,但根据故事情景,他们可以根据常识大致判断这些新词的用法,并且比较容易接受,形成长期记忆。这种通过实例让幼儿们学习词汇的方式,不仅快速有效,而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对智力开发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幼儿文学让幼儿养成倾听习惯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做一个乐于倾听的人是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而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与幼儿的“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想培养孩子的倾听意识,不仅要靠文学作品中故事的吸引力,还和教学者的引导方式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聆听欲望。比如给孩子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就可以先提问:猪大哥盖的是什么房子?猪二哥盖的是什么房子?猪小弟盖的是什么房子?大灰狼有没有抓到小猪等问题引起幼儿的注意。整个过程都让孩子参与其中,去理解、思考,获得更多的语言技巧。

(三)幼儿文学可以培养语言创新力

语言的运用不是天生的,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就能掌握。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并不断摸索创造找到规律。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幼儿文学往往会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比如说,和孩子在户外踏春时,看到黄色的花儿,就告诉他这是“黄色的花朵”,以此类推。那么一段时间后,幼儿看到黄色的花儿就会习惯性想起之前的经历,这时候教师再适当引导提问:“这是什么呢?”幼儿馬上说出这是黄色的花,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儿歌《摇篮》中有一段“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通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儿歌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幼儿兴趣。儿歌中反复出现同样结构的句子,让幼儿熟悉此结构,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创编。幼儿学会了这些表达后,就会加以应用:爸爸的手是摇篮,摇着乖宝宝,歌儿慢慢唱,宝宝睡着了。这种创作对于孩子今后的写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幼儿文学促进幼儿语法完善

在幼儿语法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句子长度增加,句意表达完整,句型更加复杂。幼儿时期,最早接触的一般是简单的词汇或者零碎的句子,难以理解,只有理解他的表达习惯并结合应用的情景才能“猜”出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比如他说“吃”,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这个东西很好吃”“这个东西是吃的”等,不同的孩子或在不同背景下,都有不同含义。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接触的词语越来越多,句子越来越复杂,表达也会渐趋流畅。而幼儿文学的作用就体现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个过程,缩短周期。幼儿文学是针对幼儿语言使用习惯和表达水平进行编制的作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反映他们的语言表达。比如说,形容花好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说“娇艳的花朵”“百花争艳”等,但幼儿文学往往形容为“美丽的花儿”“花开的真漂亮”,简单直接,易于幼儿理解。另一方面,虽然简洁,但不会出现像“吃”这种不完整的表达,而是“我想吃东西”的正确说法。书籍中提供了大量词汇和表达作为他们的语言材料,长此以往,幼儿就可以学会准确的表达方式,放弃之前的单个词语。当然,为了作品的文学性,书中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表达,例如复式句、倒装句、反问句等,幼儿暂时不能理解,但经常接触也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些表达方式。

幼儿文学因其丰富的形式、全面的内容得到了广泛地认可,成为儿童语言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应利用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全面提高幼儿的各方面素质并达到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幼儿文学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各种幼儿文学,以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协助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王杰,杨红霞,周杏坤.儿童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国作家儿童文学委员会.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5:幼儿的智力发展

20%50%80%92%100%

2、谈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规律的认识及启示,对教育有什么启示?智力开发的方法和内容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布卢姆的智力发展的速度的规律表中,可以看出,幼儿1岁到8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素质教育的有利时期。所以,我有以下的看法:

现代教育必须注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尤其注意在幼儿期进行素质教育,对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率。

在进行智力开发研究时,尤其注意要研究幼儿、小学生的智力,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教育,使每个个体的智力都能得到好的发展,既而在德体劳等方面都能很好的发展。

基础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的儿童与少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将是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全面的、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或方法的指导。教育的功能不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都要全面的、因材施教的、针对性的、灵活多变的,以适合于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目标教学的理论依据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我们知道,目标教学的理论依据是B.S.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策略”、“形成性评价”三方面理论。这是布氏学派教育理论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部分,这些理论所代表的全新观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目标观。

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布卢姆参加了前两个分册的编制,第三分册是美国另外两位教育家完成的。认知领域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14个亚类。情感领域的目标有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的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5个层级13个亚类,动作技能领域有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7个层级10个亚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知领域是智力活动因素,情感领域是非智力活动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而形成人的个性特征。布氏学派重视研究动作技能对学 1

生发展的作用,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作技能。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人的发展看,除需要有一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动作技能外,还需要学习和工作的动作技能。人的动作,特别是技能技巧性的动作,大多是后天习得的,是教育或模仿的结果,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然后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忽视动作技能发展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人。布氏学派三个领域目标反映了教育培养的三个方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合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与我们强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2.教育观。

长期以来,全球性的基础教育将选拔功能当成唯一功能,使整个教育成为升学服务的应试教育。布卢姆严厉地批判了以往学校教育淘汰、筛选儿童的性质,指责那种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他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体获得发展。根据这种见解,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其基本假设是:通过教育手段能够发展英才;学校的主要资料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他还说:“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将是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很明显,布卢姆认为教育的功能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

3.评价观。

过去由于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在人们的观念中,考试的结果与教师的评判只是一种划分等级的制度。它用分数将学生区分为好、中、差几等。这种分等,给学生的心理、情感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成功的学生可能是积极与良性的,而对于失败的学生肯定是消极与不利的。由此,布卢姆认为,这种以分等为目的的评价对于改进教学的作用甚微,难以保证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教育功能的转变,布卢姆指出教育评价不能只是用来分等,更主要是用它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学生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都是正态分布曲线,即两头小中间大。教师认为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是天经地义、不能改变的,随着年级的增高出现两极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布卢姆在经过大面积实验后认为,学生学习中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学生成绩差异日益增大,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结果。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够领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够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可以全力学会教学给他们的所有东西,他们没有学会,是因为没有正式的程序保证教师的讲解适应学生的需要。”布卢姆崭新的学生观使教师教有希望,学生学有信心,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布卢姆上述理论观点适应了我们今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育转轨的需要,对我们实现《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掌握布氏的理论对教师具有促进作用。

实施目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布氏的理论。这理论是外国的、先进的。但由于理论本身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创立起来的,揭示了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因此也适合我国国情,容易接受,易于掌握。在接受了布氏理论,开始目标教学后还需继续不断地学习,深入地研究。长此以往,可以帮助教师养成学习教育理论的习惯,钻研教法、钻研教材的热情。这对教师本身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是大有裨益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标教学的依据是深刻的、先进的,但并不晦涩难懂,目标教学的操作过程是有序的、合理的,但并不难掌握。它继承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革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它突出教育的发展功能,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它更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现代化、科学化。因此,它走向常规也是应该的、可行的、必要的。目标教学走向常规不是简单的更换名词术语,也不是照猫画虎的机械摹仿,它以教师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掌握操作方法为基础,要求从心领神会到灵活运用。

.在实施达标的教学环节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

学生参与教学即实施“掌握学习”策略是目标教学的核心。参与可以激发兴趣,制造气氛,提高效率,培养能力。不注意学生参与的表现是:老师留给学生说、读、写的时间不足,自己繁琐分析有余;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不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余。一句话就是老师相信学生不足,学生被包办有余。这样做无形中消弱了目标教学的优势。为了顺畅流利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参与上动脑筋想办法,如设计巧妙的提问、组织讨论、竞赛、游戏、分角色朗读、即兴表演、口头作文等等,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在从容自信中达到预期目标。

3.要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双向调节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目标教学的显著特征。在现代教育中,人们已认识到: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同样,没有评价的目标教学是不完全的目标教学。特别是布卢姆创立的形成性评价因其是相对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一种独立评价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评价,因而既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又是促进目标达成的动力。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一是不习惯将课时形成性评价当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有时间就随机出几个问题问问学生,时间不够就免掉了。有的在反馈后缺少平行性检测,这实际上是对目标教学的偷工减料行为,要加以纠正。二是有的检测题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度不高,实际是没有用教学目标规定评价。三是不注意评价的双向调节功能,只注意依据评价的结果要求学生改善学习,而忽视用评价获取的信息改进教学,使评价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三、教学模式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每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就是讲,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理论的一个突出弊端是:“从教的方面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与方法比较多,而从学的方面研究学习过程的规律与方法则比较少。”由于传统教学理论只重视研究教师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学进行研究,因此,有人认为传统教学论实际上是一种教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相对应,传统教学模式也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构建教学目标、策略体系、教学程序及师生活动的。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教的模式”。而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流派在对传统教学理论加以否定的过程中,却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中心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重学生、轻教师;重学、轻教的思想也使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成了一种“学的模式”。不论是“教的模式”还是“学的模式”,实际上都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单维构建。现代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的实质更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由教师的职责、任务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等所决定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教与学双方的整体联系上来构建教学模式。这是当代教学模式与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

四、教学程序由刻板到灵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它是人们可遵循、可仿效的标准样式和标准的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讲,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对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等都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倘若教学模式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模式就无从固定下来,更无从被学习、掌握和运用。但现在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在具体实施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其稳定性产生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他们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无限放大,把其相对的稳定性绝对化,从而拘泥于固定的操作程序、方法和细节。这种现象在古代和近代社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模式与之后发展出的五段教学模式在过去就一直被作为一种经典模式,认为它的教学程序和阶段是不可置换和逆转的,更有甚者,把它作为唯一的模式,不允许产生其他的模式或变式。这种把教学模式刻板化,认为教学模式是一成不变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而现代教学模式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教学模式向灵活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国内与布鲁纳的发现教—综合──引探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程式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有相似性,是一种变式。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其操作程序应该是有差异的。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一方面要遵循模式;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模式。

五、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巩固性和直观性等,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从知识授受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比较经济、高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另外,这种教学模式渊源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在实际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这也使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注入式和满堂灌等现象。现代教学理论则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生活和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如此,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教学模式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必然是追求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旋律的素质教育,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必然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发展。又如在当前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其追求的直接目标就是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培养两者之间有着逻辑性极强的因果联系。

六、学生学习的方式由接受到探究

篇6: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的环境。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幼儿为本

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应该色彩明亮、谐调,富有童趣,如:户外活动场地色彩鲜艳的大型运动器具,夸张的人物、动物形象等,会使孩子们一进幼儿园就感到愉悦和开心。我觉得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要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这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针对教育目标,要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价值。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例如,我们的结构游戏区中的积木,幼儿通

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二、将目标化于环境之中

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认知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具体形象的协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与环境之中是幼儿教育的独特之处。如:我们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游戏,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就这样对照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当表现方式,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同化或者顺应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环境育人细无声的隐性作用。

三、因地制宜,遵循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体现自己的特色,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的管理,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不断优化。

1、效用性原则

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将环境创设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手段。如:我们为了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将文明礼貌编成了一些讲文明的小漫画画在墙上,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有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很多孩子会自觉遵循墙壁上的文明行为去做,即使有的孩子一下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文明,也会有小朋友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这样的环境创设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2、安全性原则

篇7:幼儿的发展

1当前幼儿教学中语言环境的现状

1.1幼儿园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环境有一定的限制。长期不规范的幼儿园教学制度使得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和课堂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最大的一个就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就是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忽略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发言,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充分锻炼和训练自己的语言的说和思考的能力。在孩子的语言教学阶段,让孩子充分进行语言的听说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成长。

1.2幼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在当今的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遵守纪律,不违反纪律以及不要太闹和说话,这些限制规则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在需要进行语言的练习阶段,硬性的减少了学生的语言练习机会,这种模式的制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使得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训练,同时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

1.3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单一的现象,阻碍了幼儿语言的快速发展。当今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思想部分是陈旧的,简单的,没有教学方式,没有办法快速适应当今幼儿语言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导致了幼儿语言发展的缓慢低效和片面。在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孩子的提问学生无法按照老师的思维进行回答,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地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鼓励,导致这些学生的激情和说话的热情就逐渐的被打击掉了一部分,因此,不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

2对提升幼儿语言发展在语言环境上改变的措施和建议

2.1在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活泼的灵活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有活力,需要孩子们具有相当意愿的心情去接触,正是这样,就需要在幼儿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创造出一个活泼的和灵活的语言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让孩子在语言的学习阶段,逐渐的认可语言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对学生听和读的方面进行引导。比如说,让学生先进行大量语言方面的听和说,以及训练学生进行语言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好,不要对学生规定过多的规则,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地进行听和读,充分发挥幼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没有压力和充满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就会逐渐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整体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2.2在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幼儿园为学生创建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幼儿语言的发展,在非常大的一个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比如说,在当前每个班级都有25个人左右的班级上,教师要充分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是非常的公平的,教师没有偏向谁,同时学校的老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好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所有学生的提问,就要做到在课下组织一定形式的活动,达到对学生充分的提问,等等。有了这样的提问,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发言,这样的教育环境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到了促进学生放得开的去学习和发言的作用。

2.3在幼儿语言的发展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和鼓励,使得学生在语言的发展中有强大的自信。自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具有自信的学生会敢说话,不怕说错,反之,不自信的学生不敢说话。所以,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创造出一个让学生敢说话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对说话文明礼貌和多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对不敢说话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鼓励,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有饱满的自信心,敢于充分表现自己。总而言之,幼儿语言环境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够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合适的、轻松的以及自信的语言环境,从而高效的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小展.论幼儿园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读与写(上,下旬).2015.3

[2]贺玲.浅谈如何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环境[J].才智.2013.6

篇8: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体能锻炼,幼儿,健康发展

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智力、情感和行为各方面发展的基础。3-6岁是幼儿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是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自2005年以来, 我园根据本园地域情况, 结合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和幼儿身体生长发育情况制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能锻炼计划, 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合理选择内容, 科学开展体能训练

体能, 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两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运动力量、速度、敏捷性、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 涉及走、跑、跳、投掷、攀爬等运动的技能。幼儿期的身体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选择训练内容时, 我园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 针对各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水平合理选择训练内容。

例如, 在小班, 着重进行的是“走”的训练, 选择的体能训练内容从“踩地面小脚印走”开始, 逐步增加走的难度, 进行“头顶沙包走直线”等。在中班, 则着重训练幼儿的跳等基本动作, 如:“助跑高跳”、“单脚向前跳”、“立定跳远”、“纵跳触物”等。到大班后, 则进行跑的训练, 如“接力跑”、“拍球跑”等。

适宜的活动量, 适量的身体运动, 有利于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增强各器官系统的适应性, 提高机体的功能。幼儿在园中每天都有户外活动时间, 利用每天上午的户外时间, 分阶段选择项目进行练习, 即提高了户外活动的质量, 也保证了户外锻炼时间。针对幼儿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 根据活动量的大小和动作的难易程度, 制定了体能训练计划, 为教师们开展体能训练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开展多种形式训练, 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

1、游戏活动

体育游戏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能很快掌握锻炼技能的游戏, 使枯燥的、纯技能性的体能训练转变为有情节、富有童趣的活动内容。例如, 利用儿歌组织“开火车”、“拉个圆圈走走”等游戏。带上头饰模仿大象走、小鸡走等训练方法。持“物”走 (小玩具、小红旗等) 或“爬高山”。设计情景, 把各项技能训练相互结合起来, 以加强体能锻炼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将学过的走、跑、跳、爬、钻、滚等基本动作改编成“猫和老鼠”、“小兔找家”、“小蚂蚁运粮食”、“打败大灰狼”等游戏。

2、运动器械

幼儿正处于骨骼、大脑等发育不完善时期, 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差, 为此, 配备了相应的运动器械。在锻炼幼儿上肢协调能力方面, 增添的器械如:球、沙包、独轮车等。拱形门、平衡木等器械, 便于发展幼儿钻、爬、走、平衡的能力。

在户外场地上用颜料绘制不同形状的图案, 例如跳方格、跑道、飞机图案等, 为幼儿提供体能锻炼的场地。

自制适合各年龄段幼儿使用的体育器械。如小班的钻山洞、拉小车、瓶子拉力器等;中班的赶小猪、袋鼠跳、滚轮胎、梅花桩等;大班的小高跷、抓尾巴、障碍山、大沙包等。

三、长期坚持不懈, 体能训练逐见成效

幼儿的机体如果任其自然发展, 是难以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形成抵抗疾病的能力, 体能训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 增强了体质,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1、提高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通过一定量的跑、跳、拍、踢持久的锻炼后, 幼儿的身体得到了协调发展, 在日常活动中精力充沛, 食欲增加, 睡眠质量提高, 身高、体重等生理标准健康增长。

2、增强适应能力

人体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能力的高低是人体技能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通过体能训练, 幼儿的体质增强, 抵抗力提高, 能够适应严寒和酷暑的变化, 发病率减少, 出勤率也有所提高。在寒冷的冬季, 幼儿的着装也比一般的幼儿穿得少, 季节变化的适应性很强。

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包括心理上的。体能训练使幼儿更能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环境。体能训练后在心理上突出的特点是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活力。促进幼儿精神饱满的去参加体能锻炼, 两者相辅相承, 周而复始, 使幼儿感到集体快乐融融。

3、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 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 越是害怕受伤, 越是不敢运动, 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 钻爬攀登熟练, 反应敏捷, 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带动了基本活动能力的增强, 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能训练, 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培养良好品质

在体能训练中, 幼儿需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协调, 需要感知运动速度, 有时还需要边练边数数, 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体能训练, 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坚强、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不论是动作还是机械练习, 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除了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外, 还需要克服胆怯和畏难的情绪。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 许多孩子克服了畏难、胆怯的心理, 懂得了什么是勇敢, 自信心得到增强, 当他再度面临新的困难时, 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尝试、去克服。

长期的体能训练, 让幼儿在良好的运动中充分自由的活动, 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能力, 达到了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的目的, 证明这是促进幼儿体质发展, 保障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钱郭小葵.婴幼儿生长及发育 (二)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林崇德, 主编.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电子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3000字下一篇:垂钓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