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2024-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通用12篇)

篇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在高年级阶段偏重于应用性知识讲解和练习,多种类型的应用题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在高效课堂成为数学教学方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效课堂的载体来完成应用题教学,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数学一直将应用题教学放在首位,也是课堂内容的主导。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够理想,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效果也有所降低。从总体上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1.知识难度增加,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能力滞后。

高年级数学的知识难度比中低年级有所增加,体现在应用题上,就是数据关系复杂化、题目理解难度提高,对于理解能力初步完善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一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比较容易跟上,但是一部分接受新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则不能够在正常的教学进度内完成知识学习,尤其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系统,条理性也不够强,对这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

2.训练强度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降低。

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和大量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大幅度提高了相应的练习量。大量的练习对于提高成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从课堂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是不利于合作学习的。训练必然要自主完成,虽然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不过从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对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点的理解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合作学习的效率降低明显。

3.教师点拨由简趋繁,应用题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掌握不足。

应用题的设计思路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解题点拨过程中,也会占用较长的时间。相对复杂的讲解打断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及点评的连贯性,干扰了高效课堂的高效性。另一方面,应用题的讲解除了授人以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即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在大量训练和复杂点拨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思维等方面的限制,在方法指导上做的并不够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点拨的难度。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往复,造成了应用题教学的效率不高、课堂组织方式单一。

4.高效课堂模式僵化,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内容预设不够灵活。

高效课堂对课堂组织形式有一定的程式,教师在组织课堂时为了完成既定的几个环节,对应用题内容的设计不能完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用题教学的灵活性。从实践中可以发现,应用题教学既要注重讲解方法,也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高效课堂为应用题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这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5.应用题训练量加大,展示和点评环节被压缩,高效课堂效果下降。展示和评价是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的两个重要秘诀,应用题教学同样如此。在应用题训练量加大的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展示和点评的时间相对减少,一方面这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和把握程度减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有效的衡量。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会影响高效课堂中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误区。只有采用正确的策略,有针对性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让应用题教学高效而且有效。

1.数学教师钻研教材,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应用题教学。

高年级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内容的预设、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难度的把握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掌握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依托高效课堂的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掌握。教师在点拨过程中灵活多样的运用各种方式,达到应用题教学的高效目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应用题解题思维能力。

一切事物的转变都是以内因为主导的,学习同样如此。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积极的探索知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合理设计应用题训练难度,让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其效用。

应用题的训练是掌握解题技巧、突破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度来预设训练难度,选择切合知识点、注重基础能力提升、思维含量较高的题来进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探究合作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即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让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起来。

4.科学掌控应用题训练强度。让课堂充满思维含量。

正所谓物极必反,应用题教学并不是训练越多越好。教师选取的适当难度的训练题有时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训练。优秀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增加题量,中等生鼓励他们提高解读速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题量,后进生则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即可。针对每个阶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强度,提高课堂思维含量,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能力。

5.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技巧,让课后作业成为巩固应用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课后作业对巩固课堂内容十分有用,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来设计课后作业,将知识理解、技巧形成、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摒弃大量练习、僵化背诵概念等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提升思维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当然,合理的分层作业布置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各个阶层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充分研究高效课堂的课型,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来有机组织课堂,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导演、教练、裁判、心理医生、辅导专家)。

3.学生角色-课堂主角、学习主人、探究者。4.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5.教学观-教学是通过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通过学习学知识。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于启动与提升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再是褒贬学生的一种手段。

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1.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室整洁舒适,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2.教材的使用与教法的选择

使用教材的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学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

教法(模式)的选择:“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既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不要忽视以前常用的“讲解、谈话、演示”等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教法,教师都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都必须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要坚持“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3.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1)善于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游戏情境表演情境假设情境音乐情境情绪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应该注意

创设情境应该注意:

创设情境难度要适中,深度、广度要切合实际; 创设情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情境创设方法要多样性 ; 情境创设要有开放性。(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要经历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知识形成的情境,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感悟,并把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常用方式有:阅读自学式、尝试归纳式、动手操作式、小组讨论式、观察发现式、猜想验证式等。实施环节一般为: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尝试归纳-教师评价(3)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外化促内化的过程。合理的练习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练习设计要有“对应练习”和“拓展练习”,并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4.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可以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生成”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示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又叫教学机智。

(5)学会赏识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期待赏识是人最可爱的弱点。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就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评价学生,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个美国纽约学区督学的实验:

当学生反复体验到学习的失败时,这是失败教育的开始;相反,当学生反复享受到学习的成功时,学习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厌学的情绪少了,这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他举了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当缸里的大鱼经过反复努力后,仍然吃不到小鱼时,它就会绝望,而放弃一切努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这样的一条鱼,失败使他们变得厌学。

鲨鱼隔着玻璃吃小鱼,经过多次努力总是吃不到,最后失望。小鱼只能看不能吃。

(7)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篇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 有效教学着重关注与教学效益, 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高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有效教学诉求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及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新课标的理念得到全面落实。新课标背景下, 实施有效教学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模式较僵化, 教师往往根据教案进行授课。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需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引导性、目的性,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并且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 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及探究性,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学活动的展开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时不能够过于局限, 要进行适当拓展, 同时也要给予引导启迪, 让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挖掘出更多的信息。3.提高学生的互动性。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可知,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 因而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够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要经常拿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探究性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增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探究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提出

(一) 营造教学情境, 让教学融于生活。

新课标教学理念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因而,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该突出一定的引导性, 并且以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 以及游戏化情境教学等情境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引导性。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往往不能够被学生所能理解, 特别是对于几何形体的学习更是如此,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先利用火柴棍摆出一个四边形, 让学生分析这个图形的特点, 创设出问题情境并且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讨论的方向进行有效引导, 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补充总结,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化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教学, 其更重要的是充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 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角色, 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情景化引导, 而不是“言传身教”, 进而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空间,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重视思维引导,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新课标教学内容体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 同时课程教材中也增加了探究性课题的设计, 在提高教材趣味性的同时, 也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并且进行学习技巧的点拨, 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进行抽象化数学知识教学阶段, 要培养学生直观几何思维, 即以直观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某一数学问题, 促使某一数学问题更容易被理解, 从而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解决抽象化的数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胜于加强知识内容的教学, 只有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三)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 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在新课标教学环境中, 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三角形认识》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 让学生任选三根摆出封闭的三角形, 让学生对每次选择的木棒长度进行记录, 并且让学生讨论研究为什么有些情况下任选三根木棒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此时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 并且探究出三角形形成的规律。这种以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方式, 能够让教学贴近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总之,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探索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道路, 改进教学方式,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彻底地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我, 多与学生沟通,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雪芬.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 .

[2]董文歆.“有效教学的标准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 2011 (20) .

篇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这会严重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如果再允许小学生这种现象延续下去,那么必然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寻求全新的教学方式,尽全力重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那份激情。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众所周知,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教与学的重要桥梁,更是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尺。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去认真研读、掌握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真正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内涵。另外,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授课,促使所有的小学生逐步加深对小学数学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将分层教学法落到实处,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当前的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智力、家庭教育等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理解数学知识等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分层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分层教学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但是,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在施行分层教学方法之前,一定要根据科学的依据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保证分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三、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考核机制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思想,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考决定命运,一考定终身”的偏差思想严重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创新。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考评机制,只有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并充分落实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勉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深入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而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推动课堂有效教学变革进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于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是非常渴望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于拉近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会因为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而喜欢上数学科目的学习,他们希望能够让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到自己,所以他们会拼尽全力在数学科目上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数学教师一定要放下自己师长的姿态,与小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面,与小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用心去关心和呵护自己的学生,让小学生相信自己,愿意与自己亲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势了,数学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制定出更加适合现代教学的教学方式。

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问题性、游戏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等诸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際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主流趋势便是追求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要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与考验,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拿出自己的专业精神,拿出足够的耐心来争取小学生的积极配合,大胆尝试各种教学策略,争取将教学策略的功效发挥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邓丽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15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吴魏 .《读与写旬刊》 - 2016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3]熊富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5以新课标为基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4]何奇 .《中外交流》 - 2016初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5]达瓦拉姆 .《科教导刊:电子版》 - 2015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6]左敏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 - 2016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篇5: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也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

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

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

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

(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即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

篇6: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状况:形式比较单

一、乏味,以教师讲解为主,因而学生识字过程困难,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低。教师的讲解脱离课文内容,导致学生能读出生字,却没有真正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对生字的记忆力不强。课后作业大多是词语和段落甚至是课文内容的抄写,巩固效果不明显,因此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增。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优点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玩好动是最常见的特点,而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是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趣味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发挥想象。中国的汉字比较丰富,不仅字形结构巧妙,而且每一个汉字的由来都有其深厚的内涵。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音形意的关系把故事和动作神态等融入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提高记忆力。例如在学习“漏”字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分析:漏字左边有三点水代表其与水有关,而漏字右边上半部分代表屋子因为其和屋字上半部分一致。有水有屋子,而雨字在下面代表雨进屋,所以是漏雨。教师根据字形和字义有意识地分析和解释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拓展思维和加强思考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加强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的生字时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想象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字的由来过程,加强对字的学习,而且将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声音和文字及图片的有效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其生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心理,符合小学生对动感和色彩的偏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牛、马”等与动物相关的字时,教师可将字的演变过程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象形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由来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如动画片,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可学习不同的动物名字,加深对字的记忆。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使单纯的识字过程变得形象化和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短暂记忆,而是深入理解后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益。

3.演示体态动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体态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字词,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帮助学生记住字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可以借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孙悟空形象引导学生上台模仿孙悟空看向远处的动作,并要求其他学生观察理解“看”的意思是把手搭在眼睛处,注视前方,另外“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进一步加深对含义的理解。又如学习字“弯、闪”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并且眨眼。教学中应用体态动作可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

篇7: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夯实一种基础:识字写字

写字是一个大难题,在学字之初,很多学生喜欢看一笔写一笔,这就使得每个字失去了它的整体性,间架结构也无从提起。更多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写字时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的现象。在我声嘶力竭地讲完生字后,仍然有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刚开始我也采用罚的办法,写错一个罚十遍,结果再回去改时,学生仍然看不仔细,错着再写十遍,这样是越改越错,反而把错字的印象深深地种在脑中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写字前,我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先“赏”字。也就是引导学生先分析字的组成,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在范写的时候慢慢教给孩子起笔、收笔、长短、斜正的内容,如:“半”字是个独体字,点、撇分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短横和第四笔长横分别在横中线上下,最后一笔竖是悬针竖,写在书中线上。在观察的时候我常常对那些观察仔细、到位的学生提出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先赏后写的习惯便养成了。

二、改变一种观念: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已不是一个新名词,“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但对于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师而言,因习惯了“导入———集中识字———理解课文———写字”这样的模块式教学,似乎很难接受随文识字这样的模式,总觉得在文中识字,似乎是把语文味浓浓的课文给分割得支离破碎了似的。当越来越多的随文识字的理由灌入脑海,就有了实践的勇气。几次打磨后竟觉得这种“读读书———认认字———写写字———再读读书———认认字———写写字”的方式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应该是轻松、适合的。如在《“红领巾”真好》一课中,“巢”“崭”“蓬”等生字运用看图、字源、摸实物等多种方式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随文识字”中,机械的读记、分析不见了,活泼有趣的体验感悟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识写字,学生尝到了识字的乐趣,愿意识字、乐于识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生成很多,课堂效果非常好。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课堂教学,我们往往习惯于一种固有的模式,不愿去主动改变,其实尝试过后就会有全新的收获,迈进一步,前方有更美的风景。

三、形成一种习惯:阅读积累

篇8: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有效教学的理解

自教学诞生以来, 教育者就在追求有效教学, 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 但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 其历史并不很长。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 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 以及心理学, 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现代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应包含以下内容: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 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应明确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标背景下, 不少教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但是花了大量的精力都不见其效, 结果还是在使用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教, 学生在下面死命地学, 最后导致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 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原因: (1)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因此, 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由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的是教师, 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是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人。由于教师未曾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 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能,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者、创新与实践者,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深对数学的了解,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 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 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进行分解、细化, 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二)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一名教师, 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关键所在, 如果一位老师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 但是从未与学生沟通, 从不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学生, 那么课备得再好, 还是死的知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要充分把握住这一点,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成为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这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才乐意去听课。如果一个老师一走向讲台, 就给学生一种恐惧感, 那么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就不是在获取知识上, 而是在观察这位老师的一举一动, 害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就挨训。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 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 是无法去实现更高层次学习的需要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之所在。

(三) 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健全, 对一些抽象的事物还难以准确地把握, 因此化抽象为具体,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情境而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同时经过一些情境的再现, 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精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中, 要做到情境的内容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规律而创设, 情境要有利于小学数学的学习, 要紧扣教学目标而创设, 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及时地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一节课创设的情境不能过多, 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教师创设了个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遐想, 一节课的情境最多不能超过两个, 过多反而不利于知识的传授。

(四) 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时间科学合理地留给学生, 让他们感受、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做的能力、思维的能力等各方面着手。

1. 说的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思维的工具。在说的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说的机会, 如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等, 例如教学《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 当给出算式20+30时,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得数。于是老师又问他们:“那是怎样想到50的?”学生纷纷发言:“因为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 5个十就是50。”“因为2+3=5, 所以20+30=50。”“因为50-30=20, 所以20+30=50。”……课堂气氛随着交流的深入愈发活跃, 在这样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做的能力的培养。

行是知之始, 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创造的基础, 身临其境, 动手尝试, 才有真知, 才有创新。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式, 让每组学生都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任选其中的三根, 看能否搭成三角形, 并记录下每次选用的数据, 再根据数据进行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操作活动中, 边操作边讨论, 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 形成了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因为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了规律, 所以在其后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相当顺利。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可促进他们思维的有效发展。

以上只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建议, 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需要教师的充分把握, 才能实现新课标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孟飞.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J].青年科学, 2009.6

篇9: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习氛围沉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革新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加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更乐于进行数学学习。

一、利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因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例如,在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时候,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一知识,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张纸条,并将纸条平均分成5份,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问学生红色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份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列出算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共同讨论总结出算式:。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与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这一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正、负数。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去年11月份某一天几个城市的天气:哈尔滨:-17℃~-6℃;北京:-4℃~3℃;广州:11℃~22℃,让学生读出温度值,并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到上述温度。由于教师举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能更快地找到规律,通过温度计直观地认识到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为正数,零下为负数。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利用游戏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都是贪玩好动的,因此,游戏活动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教师可以举办小组竞赛,给出不同圆柱体的相关数值,让各小组学生来计算圆柱体面积,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快又准确,给第一名的小组相应的奖励。通过竞赛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规程中,应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02):37-39.

[2]隋红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21.

篇10: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

一、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

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感知10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0以内各数。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首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0这个数比10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 xiaoxue.xuekeedu.com

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且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进而发现“十”“百”“千” “万”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篇1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更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配乐朗诵,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心情更为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愿意去钻研,乐于去学习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它更容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视频技术的应用使静止的知识灵动起来,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吸引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使语文知识有时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时又像一幕幕变幻多样的图像,这些由静到动的色彩变换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比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明媚和细雨清风,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将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适当地拓宽教学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图像和声音动画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时间差距和空间差距,把教学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处理消化语文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图像、声音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感官的综合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课堂单一的听觉体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创造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教授语文知识,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绝句时,教师根据这首绝句强烈的画面感让学生总结其中出现的景物,然后,根据诗句的描述来加以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出这一景象,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结合诗中内容和自己的适当想象进行创作,创造能力被完全激发出来,既掌握了教学内容,又感受到了的语文的美。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递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这样单调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种教学弊端,它把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画面和知识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得到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些难点的知识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不知不觉被掌握。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把学生在课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复习和巩固,不但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巩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语文教学的意识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课文内容,然后结合画面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来畅所欲言,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通过把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由最初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讨论交流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和安排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课上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出学生需要的各种教学信息,学生结合这些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探究,最终达到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适时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结语

篇1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汉字是一种优美而深隧的文字,它“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拐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安子介)但是,由于汉字笔画较多,形状交叉繁杂,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学生,学习汉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使他们乐于并易于识记汉字,走入汉字规律的大门呢? 通过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得出结论:低年级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印象深刻,好奇、爱玩,容易在游戏、活动中产生习惯式的学习联想,进而促进他们对规律性事物适应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我认为构建趣味性识字为主的教学课堂,采用趣味性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有着相当的必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方法,效果良好。

一、独体字教学

独体字是汉字的基本构件之一。在进行独体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主要使用:

1、直观展示法。即通过种种直观演示,如图片、实物、肢体动作等使汉字形象化、具体化。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当看到抽象难懂的汉字突然和他平时见过的东西发生了联系,他的大脑马上会反映:“这个我会!原来这字是和它有关的呀,真像,太容易学了”就这样,汉字一下子在他的脑中生动和具体起来,在不断的观察、对比中,他逐渐感悟到汉字的构字规律。

2、歌诀记忆法。例如在学“瓜”时,就可以直接教学“平撇竖撇竖提点,再加一捺瓜儿甜”的儿歌。

3、综合法。如下面“雨”字的教学:

我出示一幅“雨”图:一间漏屋,外下大雨,内下小雨。然后启发提问:“同学们看一看,‘雨’字的各个笔画和图中的哪个部分很相像呢?”

学生想象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一横一门框,一竖在中央,四个小雨点,柱子两边藏”的口诀。

形象的字形分析、琅琅上口的识字歌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有利于他们掌握字形,把字写正确、写熟练,为以后合体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体字教学

合体字的构成通常是有一定理据的,经过对一些独体字的学习,小学生对汉字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他们会很快发现:合体字是由一些他以前学过的独体字或部首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学合体字时我采用了“部件分析法”(部件分析法:指把合体字拆成一个个学生熟悉的小部件,然后将其组合,使学生易学易懂)。在这时我制作了一些能够活动的教具:⑴转动式。主要用于部首变换练习。⑵拼装式。主要用于在独体字基础上的合体字学习。⑶抽拉嵌入式。用于强调关键部位等。通过使用活动教具对这些合体生字进行拼、拆、变、换,“双手动一动,头脑动百动”,在手和脑的并动中,学生轻松完成了生字的学习。这些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有效地防止了错别字的出现。活动教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文字游戏等配合,这样效果较佳。例如“步”字的教学,我就采用了拼插法和字谜的综合法:先出示谜面“上面正少一横,下面少缺一点”,叫学生凭空进行猜想,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我分别出示两个插片“正”和“少”,学生就有了思路了,纷纷提示老师:“把‘正’字的那一横摘下去!”“把‘少’字的那点去掉!”老师于是在学生的“指导”下,把部件多余笔画去除后进行拼插,学生兴奋地喊起来:“那是——‘步’!”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果实总是格外甜美,这个字他恐怕很难弄错了。

字谜和儿歌在引导学生学生部件分析中所起作用也是很大的,我和学生经常一起编写儿歌、字谜,现在已经积累了近千条,如:

“金” 值钱不值钱,全靠这两点。

“高”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边藏。“叶” 一字生得怪,田里到田外。“闷” 一心不出门,烦人不烦人。

“弟” 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腿站立,一只腿跷起。“春夏秋冬” 三人同日去观花(春),一自文是一家(夏),禾火二人并肩坐(秋),夕阳桥下一对瓜(冬)。

“十分好笑” 东西南北路迢迢(十),八仙下山带把刀(分),一子一女并肩坐(好),一根竹子比天高(笑)。

这些方法,既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又利于他们掌握汉字字形,易记难忘。

三、处理形近字、难繁字

形近字、难繁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法。我通常运用活动教具使这些生字“活”起来,让学生分出他们的“长相”“特色。如区分“清、青、睛、晴、情、蜻、清”等字,这些字不但形近,读音也差不多。这时,我使用了转动式教具,并配上相关的图画,在转动教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发现了“青”是表音的字,“虫”与虫有关,“目”与眼睛有关,“日”与太阳有关等许多都是本来打算教授的内容,既分清了形近字,又感知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一举数得。最后我们一起编写儿歌:“青青草,草青青,小小蜻蜓大眼睛,天空晴朗太阳红,青山清水好心情。”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背儿歌中结束了这堂课。

像这样的字还有“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大量使用了活动教具,配合嵌入法,填空法等进行难繁字教学,使错别字的数量大大减少了。

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在班里进行“赛诗会”“字迷会”等语文活动大量运用文字游戏,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背诵、猜想,有的学生自己发挥编写的字迷更是多姿多彩,我们班现在就有“儿歌大王”“字谜大王”30余人,学生兴趣极强。其它像“打苍蝇”、“找朋友”、“记路牌”“看我东西南北风”……这样的语文活动数不胜数。我在班里还设立了“活动专利奖”,谁想出了新的“玩生字”的方法,马上可以获得专利,取得学生们自制的奖牌。这些做法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孩子识字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控制了错别字的出现频率,事半功倍。

上一篇:渴望的记叙文500字作文下一篇:2011年市场部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