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2024-08-03

202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精选3篇)

篇1:202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结合国内外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前沿动态,从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的角度出发,确定以下7个方面为重点研究资助方向。

一、近红外检测技术研究

近红外检测技术是药品检测车上配备的一种监督检验手段,是药品快速检测车核心技术,具有多项优势。随着我国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目前中检院下发的模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地市药品市场监管的需要,无法覆盖药品监管中涉及的全部品种,各地应当有针对性地建立各自需要的模型。结合我省的用药特点,拟对抗艾滋、抗痢疾、抗结核等类药品进行相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建立我省企业的产品的一致性模型,有利于有效控制药品流通市场的产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也有利于保护我省企业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不被假冒。

二、高风险药品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针对在检验中发现有较大安全隐患的化学、抗生素和中药品种,尤其是我省生产的注射剂,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此类品种的使用风险,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找出其不良反应多发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及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三、中药微性状鉴定新方法研究

中药微性状鉴定技术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中药鉴定方法,是性状鉴定法向微观领域的延伸,对部分中药材的鉴定有重要意义。拟通过在全省范围内收集中药标本并建立中药的微性状鉴定方法,起草中药微性状鉴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探讨其作为一种中药检验标准方法的可行性。

四、药品、餐饮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研究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包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残留等,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药品、餐饮食品和保健食品均需对外源性有害残留物进行控制,目前,监管工作中急需对药品、餐饮食品或保健食品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为完善标准加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五、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与数据库构建

动物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养殖户有意或无意在饲料中违法添加兽药,或为了预防或治疗动物疾病使用违禁兽药,或超量长时间使用兽药,致使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食用药物残留超标的食品,可以引起很多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重者会致残、致癌,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氯霉素、四环素、孔雀石绿等检测方法,构建相应的方法检测数据库,为保证我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提供标准依据。

六、食品、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学研究

在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发现,微生物检验方法存在适用性问题,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拟选择食品、化妆品样品,对菌落数、致病菌通用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微生物快检方法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考察,以此评价不同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不同类样品的适用性,以保证食品、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安徽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方法和质量标准研究 我省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石斛等,它们的道地性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拟运用现代药物分析组合技术研究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及其比例,体现我省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特征,通过建立符合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又体现我省道地药材特征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突出我省道地药材的优势。

篇2:202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指南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目 录

一、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计划

1.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重大项目………………………………………3

二、专业结构调整服务地方发展计划

2.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重大项目………………………………6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

3.重大教学改革资助项目…………………………………………………8

四、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4.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11 5.数字图书馆及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项目……………………………13

五、国际合作与开放办学计划

6.“留学安徽”项目……………………………………………………15 7.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16 2

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重大项目

一、建设目标

以实施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为契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重点建设一批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以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实现我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特色发展。

二、建设内容

(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通过地方政府与教育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共同建设等方式,建成一批有国际水平和影响的重点本科专业,有2-3个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进入ESI前1%,或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3(不含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级A类重点学科)。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形成一批重大教学和科研成果,建成一批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培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发展,为安徽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工程中心满足应用型人才 3

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达到30%以上。“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集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中,在国内有影响,省内有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不少于10个。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不少于5个。建立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专业体系,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的比例不低于50%。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积极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提升通道。通过本项目建设,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立项限额与资助额度

在2013年立项建设的4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基础上,2014年新增4所左右省属高校实施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资助额度为1000万元/校/年,连续资助5年。

2014年遴选6所左右省属高校实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资助额度为1000万元/校/年,连续资助5年。

学校应在“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或自有资金中配套一定比例的项目建设经费。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1.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申报条件

(1)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优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2)具有支撑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国家级平台,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在全省高 4

校或全国同类型高校具有领先水平。

(3)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部委具有合作建设基础。

2.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申报条件

以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适应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的省属本科院校。

3.申报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高校,需填写《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申请书》或《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4.按照《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13‟59号)的要求,安徽科技学院和合肥学院在上一轮立项建设的应用型示范本科院校检查验收中,验收结论达到优秀,两校填写《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申请书》并参加建设方案评审论证,在建设方案通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批准后,通过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立项建设。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重大项目

一、建设目标

鼓励高校改造一批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鼓励高校增设支撑我省重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引导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内涵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与特色鲜明、能服务和支撑我省重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二、建设内容

鼓励并支持高校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实际,改造传统专业,鼓励高校设置尚未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新专业,重点支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

三、立项限额与资助额度

支持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数为40个,资助额度为100万元/个/年,连续资助3年。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1.申报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能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或填补我省专业空白点,对优化我省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贡献。

(2)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列入学校“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条件保障到位,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3)是近五年(2009年以来)新增或改造的专业,具有前期工作基础。其中,专业改造是指对某一停招停办的传统专业,通过对原有专业师资、设备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将其改造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另一新的应用型专业,是属于专业的一种结构性调整和布局变化,单纯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涵建设不属于此列。新专业建设是指针对高校设置的尚未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新专业,或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进行规划建设,提高新办专业的办学质量。

2.各高校需根据现设自身专业建设、专业改造和专业发展需要,对照条件自主申报。“985高校”、“211工程”大学和2013年立项建设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每校申报限额为4个,其他冠名“大学”的本科高校,每校申报限额为3个;其他省属本科高校申报限额为2个;民办本科高校每校限报1个。

3.申报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需填写《安徽省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重大教学改革资助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资助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支持高校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资助一批高质量的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确立。

二、建设内容

(一)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遴选一批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导高校管理者、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科学研判教育发展形势,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对高校顶层设计、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针对高校联盟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自身建设需要,重点扶持联盟高校间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跨校、跨区、跨专业联合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专业评估与认证、学分互认、教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二)学科和技能竞赛承办单位资助

为充分发挥学科和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管理,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 8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 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承办省教育厅支持举办的A、B类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单位或组织,可通过此项目申请给予承办项目的经费资助。鼓励探索建立安徽特色的大学生竞技体育联盟,开展全省大学生竞技体育项目校际联赛。

三、立项限额与资助额度

支持建设200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额度为10万元/个。

四、申报条件

(一)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申报范围:全省各级各类高校、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不再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4.项目建设周期为2—3年。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需填写《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二)学科和技能竞赛承办经费资助

申请学科和技能竞赛承办经费资助,原则上以经省教育厅批准的A、B级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秘书长单位高校或者赛事组织高校牵头申报。申报材料为该项赛事的工作总结、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赛事规划、经费预算等。

五、申报限额

各高校申报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本校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1‰。经批准设立的安徽省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合作和教学改革需要推荐申报,不超过2项。

根据需要,设立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项目,委托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依托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改革成人函授高等教育手段,实现我省成人本科高等教育由函授、业余等教学模式向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变。加强校际合作,建设一批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统一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促进我省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我省本科高校社会声誉。

二、建设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高校自主建设课程资源及学生学习的过程支持。要立足成人高等教育特点,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为服务主体,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成人高等教育资源服务。

三、立项限额与资助额度

2014年遴选10所省属本科高校实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资助额度为40万元/校。

四、申报范围与条件

依托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遴选一批省属本科高校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1.申报高校应是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或成人本科高校,2013年度已立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高校不再申报。课程资源建设高校必须与省电大联合申报,签订合作协议;每校申报课程资源至少应包含2个专业,不少于10门课程。

2.申报项目要明确合作专业、合作课程等具体合作内容。项目建设规划合理、建设思路清晰、合作内容具体。

3.申报高校要负责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审查,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4.项目建设周期:课程资源建设周期为3年。

5.申报课程资源建设高校需填写《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数字图书馆及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

一、建设目标

全方位满足省内教师、学生和创新主体的教学科研需求,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保障与服务,并将服务延伸至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使高校数字图书馆最终成为安徽省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学习中心”,为我省高教强省和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全省高校共享、国内一流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库,包括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外文电子书、中文电子书、精品课程及视频公开课、中文自建特色资源(包括古籍、地方志、家谱等各馆特色资源)等。引入公共文化资源,丰富高校信息资源。

2.建设集成搜索引擎、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身份认证、区域流通等应用功能模块的数字图书馆门户,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3.建设覆盖全省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全省高校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名师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4.建设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依托省内优质课程资源联盟,开发一批基于MOOC的网络示范课程供省内高校学生学习,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三、建设方案及要求

已承担省级数字图书总馆和数字文献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高校,要在充分调 13

研的基础上,提交2013年工作进展情况及2014年工作计划。建设方案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方案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保障到位,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共性需求,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兼顾教师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着力为全省高校教学与科研提供系统、优质、开放的文献信息综合服务环境。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立省内优质课程资源联盟,建设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开发10门左右基于MOOC的网络示范课程供省内高校学生学习,争取2-3门课程在2014年首次进入高校选课系统,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2.资助额度

2014年对我省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建的数字图书总馆(含基于MOOC的网络示范课程)以及其他高校承建的9个分馆进行资助建设。其中数字图书总馆(含基于MOOC的网络示范课程)建设资助额度1050万元,各分馆建设资助额度为50万元/个。

“留学安徽”项目

一、建设目标

落实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努力扩大我省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外国留学生学习的专业结构,着力提升我省留学生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声誉和竞争力,推动我省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

设立安徽省留学生奖学金,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

三、立项限额与资助额度

根据我省留学生规模,按比例对留学生择优进行资助。2014年博士研究生资助额度为5万元/人/年;硕士研究生资助额度为3万元/人/年;本科生资助额度为2万元/人/年。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我省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和办学机制建设。各高校按照《关于印发“留学安徽”计划和安徽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教秘外„2013‟134号)的有关要求,填写《安徽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和汇总表》。请各校认真组织申报工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组织审查并下达奖学金名额。

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

一、建设目标

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载体,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推进我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促进举办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改革创新。为安徽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建设内容

(一)中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

按照引进优质资源,加强专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的方针,着力推进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和办学机制建设,分类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项目建设。

(二)中俄两江流域合作交流

设立安徽省“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资金,推动中俄两江流域高等教育合作,完成2014年国家外交部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的活动,促进中俄青年人文交流,搭建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俄罗斯学生来皖研修、留学,体验徽文化,推动省州间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资助额度

2014年每个项目资助50万,用于项目启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专项交流等方面。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中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

1.申报条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以上项目且已实际招生。2.各有关高校要科学规划,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与配套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辐射其他专业,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3.申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项目,需报送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合作交流方案。

(二)中俄两江流域合作交流

篇3:2022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联合申报与实施协议

甲方(申报单位): 安徽省本草国药饮片有限公司 乙方(参加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省本草国药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联合研究,为了进一步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安徽道地中药材品牌产品。甲乙双方共同合作安徽道地中药材亳白芍的品质提升研究项目申报和实施,经甲乙双方友好商讨,就该项目的实施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本合作协议用于安徽道地中药材亳白芍的品质提升研究项目并申报实施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双方分工情况 甲方:

(1)负责具体本项目的全面实施以及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建立白芍药材良种繁育和GAP种植基地,形成良种繁育及技术规范和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无公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投入品施用(水、肥料、农药等)、采收等操作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建立建立涵盖白芍种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成面积不少于100亩的白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不少于1000亩的白芍生产基地;

(3)负责研究制定白芍药材等级标准,制定白芍药材包装及仓储规范等。

乙方:

(1)负责具体本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

(2)协助甲方建立白芍药材良种繁育和GAP种植基地,形成良种繁育及技术规范和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无公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投入品施用(水、肥料、农药等)、采收等操作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建立涵盖白芍种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3)协助甲方研究制定白芍药材等级标准,制定白芍药材包装及仓储规范等。

二、成果归属及收益分配

1、成果归属:

甲、乙双方共同享有科研成果,研究制定和发布的标准、规范署上双方的名称。具体分配如下:(1)成果报奖署名:合作享有成果的完成单位排序按甲方、乙方排序方式进行;

(2)论文发表:在征得各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将各方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联合发表;联合发表论文时,完成单位排序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

(3)专利申请:各方可以将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申请单位排序按实际甲方、乙方排序方式进行。

2、成果转化收益分配:

项目合作研发所产生成果及相应知识产权的转让权归合作各方共同拥有;各方协商后实施转化本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

三、协议的生效变更与解除

1、本协议自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合作各方确定,执行合同中如遇不可抗力和技术风险等因素导致协议不能继续履行时,各方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共同协商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

3、除上述情形外,任何一方欲变更、解除本协议,必须提前 15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方;

四、其它

1、本项目如获得批准后,本协议有效期自动延伸至项目结题通过时;本项目如未获得批准,本协议将自动终止;

2、本协议一式 6 份,甲乙双方各持 2 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未经对方许可,各方及其各自人员均不得将本协议内容以及相关技术信息、材料等透露给其它方,保密期限为 三年 ;

4、合作各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应协商、调解解决。

5、合同未尽事宜,各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协商约定;

6、与本协议相关的附件、备忘录等与本协议拥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上一篇:《新唐书崔邠传》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再上防疫一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