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促现代诗歌有效教学

2024-07-26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促现代诗歌有效教学(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促现代诗歌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促现代诗歌有效教学

12月3日-4日,初中语文学科在大连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骨干教师培训。来自甘井子区余名市级骨干教师以及盲聋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以“现代诗歌教学有效规划及实施”为主题,初中教师教育中心刘世斌主任作题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的讲座,讲座中结合大量视频案例,呈现信息时代教学的变革,带给教师们以视觉、思想的冲击,为学科有效教学的开展做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铺垫。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杨丹妮老师汇报了自己近几年在现代诗歌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丰富、扎实、鲜活教学实践展示,深深地触动了与会教师。80中冯家军老师作《乡愁》一课的诗歌教学展示。骨干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现代诗歌教学有效实施”这一主题热烈研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表见解。市研训教师齐雅萍老师从“现代诗歌教学要读透、要教透”“要立足语感培养、为学生搭建言语运用的平台”等角度作总结性评课,并作题为《从<乡愁>看现代诗歌教学》的讲座,为现代诗歌教学指明方向。

此次培训,内容充实,从理论讲座到实践展示,从经验汇报到实时互动,点燃了教师们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热情,促动了我市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

篇2: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促现代诗歌有效教学

时间的脚步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学期末,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收获,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学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语文教学方面,我担任七年三班和八年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侧重训练点。七年级,抓习惯的培养,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读书习惯,方法,复习方式的具体指导,积累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和诗歌的能力,培养阅读名著的`方法,课上督促 ,检查。八年级培养积累,阅读好习惯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习态度,避免辍学和过早的分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针对课文教学,利用学案,拓展巩固习题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反思,关注生活,关爱同学,关心每一个人。开展百字百词竞赛,书法展,作文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将两个班级同学一起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七年级力争面批面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反复纠正,修改,加强记忆。

面对两个年级的授课,自己有时真的会被扰乱,感到头痛,但能坚持尽力去做,不敢说做的好,只要尽力,对得起学生,不辜负学校的重托就好。我接收工作以来,从不敢懈怠,坚持辅导,每周多家4节课,每周15节课,一个学期下来,累计240多节课。由于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成绩不是很理想。

篇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一、反复诵读, 体会诗歌内涵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因句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而被大家所喜爱, 它最适合朗读、吟颂。教学实践表明, 诵读是课堂中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节, 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因此, 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 教师可先播放配乐录音进行示范朗读, 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品读诗歌, 以达到感其形、揣其意、悟其情、记其文的目的。

1. 读出音韵节奏。

如,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时, 应指导学生把握“绿”、“闹”字的重音朗读;读杜牧的《赤壁》时, 为了更好地明确此诗的结构层次和情感表达, 就应对前两句的叙事和后两句的议论朗读语调进行区分使用。

2. 读出诗歌大意。

例:一次外出听一位老师教学《在山的那边》一诗时, 对于诗中“山”和“海”所蕴含的意义, 老师没有进行深入讲析, 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原诗, 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品味, 几遍下来, 许多学生自然理解了“山”与“海”所蕴含的象征意义:“重重困难”与“理想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感情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往往是在对诗意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

二、发挥想象, 感悟诗歌意境

高尔基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其高度凝炼集中与丰富的想象密不可分。因此, 感悟诗歌意境, 就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 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 再现其中的事物, 从而获得真正的艺术感受。例: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一次郊游流连忘返的经历:“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作者借景抒情, 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既描绘了美的境界, 又展示了美的心灵。全词仅33个字, 郊游的趣味、景象却写得栩栩如生, 如临其境。从字面看, 出现的景象似乎只有溪亭、暮日、藕花、鸥鹭和醉人, 但经过反复诵读, 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我们会发现一道道情趣盎然、绚丽多彩的景观:远处是一座掩映于落日余辉中的溪亭;近处是一位醉入藕花丛中的女子。伴随在女子周围的是亭亭玉立的红花, 摇曳多姿的绿叶, 展翅惊飞的白鹭, 幽深湛蓝的湖水。色彩清新, 情致动人, 景象优美。词中一个“误入”, 一个“惊起”, 使动景静景交相辉映, 声音色彩融为一体。

三、强化背诵, 丰富诗句积累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初中生的诗歌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背诵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背诵中学生可以深情地体味, 积累大量的字词佳句, 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 在平时的诗歌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强化学生的背诵。需要注意的是背诵应能做到持之以恒, 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同时, 在背诵中还应做到和朗读一样富有感情和节奏, 要尽量多采用理解背的方式, 而少采用机械式背诵, 从而更好地提高背诵的质量。

四、练笔延伸, 拓展学习能力

实践表明, 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 进行练笔尝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在具体练笔时, 可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练笔手段, 以此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1. 仿写。

所谓“仿写”即立足前人创作的基础, 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范本, 根据一定的要求重写一个类似范本的语句或语段。具体练笔时可模仿其用词、句式、修辞手法、段落格式、主要内容、思想情调等。如此仿写练笔虽具一定的限制性, 但仍为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对于初涉诗歌写作的同学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帮扶作用”。

2. 改写。

所谓“改写”就是以原作为依据, 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例:一位教师教学《石壕吏》后, 引导学生将其改写为散文。改写后, 文章中不但增加了一些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等内容, 而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 如孩子的啼哭声, 门被踢开的情景, 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 等等。如此情节的增补, 不但忠实于原作的精神, 而且使原作的诗意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 对于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

3. 创作。

能够独立创作出富有质量的诗歌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在今后的学习, 乃至在一生中去不懈地追求。

总之, 诗歌是文学的精灵, 是性灵的艺术。诗歌教学能激发热情, 感召人生。诗歌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应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的力度, 从而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展现出蓬勃生机, 用“诗歌营养”浸润学生初中时代的五彩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玉岩.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学欣赏[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4) .

[2]唐雪梅, 唐朝伟.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宿州师专学报, 2003, (01) .

[3]张波.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 2004.

[4]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1) .

篇4:初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刍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探讨

诗歌是文学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包含了绮丽的景色,因此,诗歌教学承担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行培养的任务,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然而,诗歌又因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用法,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诗歌教学是语文老师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一、从诗歌本身出发研究诗歌教学

1.语言是诗歌的主体,也是诗歌教学的关键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从远古时期人们自主创作、口相传送的歌谣,到后来精心锤炼编撰成书的文字,它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类别,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真实的社会生活,甚至蕴含着人类浪漫的愿望和美好的社会理想。独特的语言形式是它的主体,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美妙的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甚至有时语言的用法不同,所传递出的信息也不一样。因此,在赏析诗歌作品时,要着重品味它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样的,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要首先从学习诗歌的语言着手。初中语文对于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相比小学上升了一个档次,小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积累诗歌,大致理解诗歌内容,着重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美,而到了初中,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要开始对诗歌的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必要的认知。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细细的品读,在理解意思之后教学生尝试着去赏析诗句。比如关键词,特殊句式,词语的活用等,从语言的多方面进行切入,尽量详细全面地剖析诗歌的语言。而不是停留在对诗歌进行大致翻译的层面上。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度,有助于更好的赏析诗歌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紧依公式,很多时候它甚至可能因为每个人对语文的感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而诗歌这样高度凝练的语言更是需要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在阅读时迅速捕捉到诗歌中的细节,更好地把握整首诗。这种敏感度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诗歌的敏感度可能来源于天赋,而在后天的培养中也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也就在于对学生的敏感度进行培养。

二、从教学方式入手探索诗歌教学的道路

1.设计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诗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用寥寥几句就能创造出一个意蕴丰富的情境,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在诗歌的意境中又包含了诗人丰沛的情感。诗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同时也与读者进行感官与情感上的互动,产生共鸣。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进行领悟和把握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诗歌内容设置真实的情境则更容易将学生带到诗歌的环境中去,从而跨越时间、空间与诗人进行互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借助音乐和画面是很好的辅助方法。学生难以理解诗歌中的情境,很多时候是由于阅历等原因,不能在脑海中构建诗歌中的画面,致使与诗人的情感不能很好的对接,也就不能顺利地体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的学生或许已经很难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画面,也就很难理解诗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心境和思乡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舒缓中略带悲伤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可以搜集一些图片或相关画作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扫除学生理解的阻碍。

2.借助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同样也能弥补很多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不足,大大增强课堂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甚至动画等,更加生动地展现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诗歌中的画面,想象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景象。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都相对欠缺,学习诗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个人在诗歌学习中很难获得充足的提高。此时,教师上课时,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来弥补个人学习的缺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给学生们自主探讨,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即可。

三、结语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水平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根据诗歌的特点,不断提高诗歌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建辉.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2013(7).

[2] 陈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5: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培训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是每次培训的时间都很短暂,多则八九天,少则五六天。二是培训的档次都不很高,基本上都是一线的老师讲课,经验自然丰富,但理论高度却不甚了了。三是走不出丰都教育这一潭死水。只有外界逼人的春风,清澈的流泉,飞速的火车,才能带给人本质上的革命,才能带出脱胎换骨的变化。

对我,这次培训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让我撞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得淘汰,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寻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习是唯一的路!在培训班上,各位学员思维活跃,团结互助,开放而又严肃,竞争而又宽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回到学校后,我一改以往形成的惰性,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这样的培训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机遇。要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迎风怒放,不是每一块金子都有机会闪光。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一点价值和长处,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并使我认识了很多同行,为我今后在教学上的拼撞打下了基础。我发现,这次培训后,我不会在任何场合因害怕表现不好而局促,我会因有机会展现自己而高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班上应该属于收获最大的一类吧。

这样的培训当然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在培训班上的老师和学员的解剖下,每一个坦然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都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如此之多的良师益友,该是一种幸福的事吧。

没有一成不变的辉煌,任何一个人要赶上时代的步伐,都要永无止境地学习,永不停息地实践!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保持了全勤,做到了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和授课,尽力完成作业;在回校教育教学实践期间,我承担了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学期在校内上公开课,教学效果优异。

篇6:初中语文教师骨干培训总结

回顾10天来的培训,使我领悟颇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领悟到什么是灵动的课堂

老师始终充满笑容的表情,始终充满课堂的活泼,有时一个幽默的笑脸、一个夸张的身体动作,甚至是即兴的表演,都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由于精彩,我乐于参与;由于精彩,我觉得时间悄然而过;由于精彩,我把上课当成了乐趣,舍不得落下每一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享受+快乐。xx准备了很多的道具运用于课堂,比如说会叫的大公鸡、铃铛、还有愤怒的小鸟、小丑的帽子。班里的一名学员有一次迟到了,差点被戴上小丑的帽子。其实他的这个做法就给了我们启示:学生上课迟到了,我们没必要大发雷霆,可以向xx学学。

二、领悟到什么是平等

我们说尊重学生,往往是一句口号,“师道尊严”使我们保持着老师的神威,让学生望而却步。这几天外教的授课,才让我大开眼界,真正地体会到平等的含义: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走近学生,以身作则,亲身参与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活动。l李老师,他是最有亲和力的一个,在他和你谈话的时候,他有时会蹲在你面前,感觉很亲切;有时他让你回答问题,你不愿回答,他会牵着你的手,把你带到台前,让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领悟到什么是素质教育

我从教达,习惯了安静的课堂,习惯了老师的充分讲解、个人发挥,给学生的自由度极小,属于填鸭型教学法。而老师这几天的活泼课堂、活动课堂,既有提问,又有同桌练习,还有小组讨论;不但动嘴,还要动脑,更要动手和脚。老师只是引导者,更多的是学生的充分活动。能够从分发挥我的思维,比如:让我们编写童话故事,通过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我们选择是老鼠还是猫,每个老师都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四、领悟到了什么是责任

什么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这群具备足够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有自制力的成人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内心渴望自由、快乐的孩童们!创新真的不是说说的。无味的课堂持续几天便有惰性,何以达几个月、数年之久?

十天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xx的教学真谛:他们重视营造语言环境,重视课堂的趣味性,他们常常使用夸大的生动活泼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我们交流,甚至把自己融入所讲的故事情节,按不同角色给我们表演。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施教之工,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思考的进来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把讲堂变为课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像演员一样体验人生的种种际遇,在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领会语言运用的真谛。

束缚式的教学、强迫式的学习是一种破坏性教育,我们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分数高,能力差……让我们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甸甸的包袱,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条件,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前我经常忽视教材中活动环节的有效利用,经常把它们随意删掉。通过此次培训,我明白了,这些活动任务恰恰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固定的句子,固定的课文。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由驰骋,每个人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面试教师自我介绍下一篇:金融工作会议主持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