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2024-07-11

《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通用9篇)

篇1:《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谓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三.能力检测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ãn)浦口

水浆迸(bâ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朗读时节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琵琶行》一诗中的音乐描写是十分出色的。根据要求,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诗中描写琵琶女被请过船来,最初弹奏根据自己心绪选定的曲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着描写她弹奏琵琶名曲《霓裳》和《六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这16句中,______句描写第一个乐段,乐曲柔和而清脆;______句描写第二个乐段,乐曲由愉悦转入停顿;________句描写第三个乐段,乐曲进入热烈而紧张的尾声。

5.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湓(pã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ã)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明年秋()

b.铮铮然有京都声()

c.穆曹二善才()d.年长色衰()

e.委身为贾人妇()f.使快弹数曲()

g.曲罢悯然()h.因为长句()

j.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附答案

1、b

2、①c ②d ③c ④a

3、b

4、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

③3~6 7~10 13~16

5、①b

②a.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f.畅快 g.忧郁的样子 h.于是作了 j.总共 字

③b

④c

泪的随想 高二(5)刘佳雪

走在已渐渐安静的大街上,无聊地打量已远离了白天喧嚣的城市。突然身后响起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妈妈,一滴眼泪多少钱?”

心,就在那一瞬间被搅乱。童言无忌--我们总爱这么说,可是那一句不假思索的话语竟令我久久无法释怀--从来没有认真思索过泪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感到那是一个至纯至美的词汇,无法说清它,因为那每一滴晶莹的液体中都包蕴了一份无价的感动与一份永恒的追忆;亦

篇2:《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 ]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七拐八绕,枝枝蔓蔓,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两旁青砖高墙,中间青石铺路。这是安乐巷27号门牌,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挂着江领导人总书记题写的“朱自清故居”五字,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

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在编选的《完美的人格》里的一个细节,朱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时,总是喜欢穿平底布鞋,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只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于是,我头脑中闪出本文的题目——《穿布鞋的故居》。

如今,到处在修茸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尤其在时髦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今天,名人故居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门庭下清咳一声,每个角落里都能听到。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绝不故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座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会向别人炫耀一番,我到过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没有殷殷期盼拜访的.人,绝不会有一种陈年老窖般的期待,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而到过的人更不会将此作为话题,因为我相信,能够在今日仍念念不忘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与平和的。为此我反复为故居的车马无声而庆幸,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

1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20字)

□□□□□□□□□□□□□□□□□□□□

14.文章最后说“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据上文,指出“本意”的具体含义。(不超过20字)

□□□□□□□□□□□□□□□□□□□□

1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6.C

7.A

8.E

9.A

10.B

11.C

12.C

13.朱先生学问很深,为人却平易近人。

14.不引人注目,做一个平淡、平和的人。

15.作者将朱先生的故居与别的名人故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朱先生的故居比别的名人的故居更具有召唤力:他的人格学问更值得后人敬仰。

篇3: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浙江网友“320101”: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位置是在中间, 还是在第一行前空四格排列呢?作答中数字、标点符号如何占格呢?

答:在汉语言书写习惯中, 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目前, 我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以及报纸、图书等纸质媒介的标题都是居中排列的, 没有在第一行前空四格之说。申论综合论述题的标题也应在答题卡的第一行中间, 书写时要居中排列。在正文作答中数字、标点均占一格, 引号、书名号不占格 (与引入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在一格中) , 每一行的第一格不能写标点。

北京网友“ZQXZ”:我想考国考, 申论练习哪个省的题比较适合国考的思路?

答:就目前看, 国考申论和地方考申论是不同的, 二者在作答要求、难易程度、评分标准、考查侧重点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考国考, 就要认真研习国考的历年真题和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 而不应把重点放在练习地方考上。

吉林网友“CHOO”:申论试题中有的要求答概括问题, 有的要求答概述问题, 概括和概述有什么不同吗?

答:概括和概述是不同的。概括是归纳、总结, 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并简明地表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尽快知晓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概述是大致地叙述出来, 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大概状况或发展过程。在申论作答中, 概述讲究详实, 概括讲究提纲挈领, 概述是在概括的基础上, 还要有评述、论述和必要的分析, 比概括内容涉及得广, 字数要求得也比较多。

河南网友“牡丹小姐”:求解两道数字推理题: (1) 35, 28, 11, 16, ( ) A.9 B.5 C.1 D.-5 (2) -1, 1, 0, 1, 1, 4, 25, ( ) A.64 B.216 C.841 D.1265

答: (1)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62-1, 52+3, 42-5;32+7, 那么下一项就应该是22-9=-5, 选D。 (2) 题中的数列规律是, 前两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项, 依次往下推, 空格处的数为 (4+25) 2=841, 选C。

江苏网友“红红火火”:2010年湖南省公考类比推理有一道题, 水:农业 ( ) A、消费:经济B、婚姻:人生C、文字:文化D、娱乐:生活。很多人说选A, 对吗?

答:此题选A不对, 应该选C。农业和文化都是产业, 经济不是一个产业;再者消费对于经济是一种行为, 是动态的, 不像文字对于文化是一个基本组成要件, 类比程度不如文字和文化贴切。作答类比推理, 一定要选择与给出的一组类比最为相近、最为恰当和贴切的词。

二、阅读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l.A国政府于1985年启动了“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25年来A国人均寿命延长了6年, 其中3.9年________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 包括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实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归功于 B.归结于

C.是由于 D.受制于

2.针对时下有媒体称“吃疫苗鸡蛋就能抵抗禽流感”这一说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教授在上海召开的“新发、再发传染病防控对策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这种说法过于夸张, 且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属谣言 B.无稽之谈

C.匪夷所思 D.不可理喻

3.刘勰撰著《文心雕龙》的钟山定林寺, 自唐代以来就________, 从此寺庙的位置成了历史上的谜团。随着南京“钟山二号寺庙”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 这个谜团终于被专家________。在日前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有关专家首次全面披露了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沓无音讯 揭开

B.消失怠尽 发现

C.扑朔迷离 揭晓

D.时隐时现 发觉

4.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 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B.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5.总之, 《百姓纪事》是一档高格调、高质量、高品位的民生新闻节目, 它讲述的一桩桩百姓身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体会到了党中央实行亲民、富民政策的无比威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反映实际

B.生动感人 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C.反映实际 贴近生活 生动感人

D.贴近生活 反映实际 生动感人

6.今年以来,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环保等词汇频频见于报端。在社会上, 这是最_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 这是最_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 这是最具_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 这是最有________的商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英明 潜能

C.时尚 连篇 开放 利益

D.开放 深入 实际 利润

7.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过于侧重功能性, 传统美德教育相对弱化, 感恩意识便在漠视中逐渐“断裂”。这样一来, 出现把父母的爱看做天经地义, 对别人的关心无动于衷的“冷漠群体”, 也就在所难免。

这段文字论述的矛头指向:

A.应试教育 B.缺乏感恩

C.冷漠群体 D.弱化教育

8.“轻松”的背后, 是巨大财力的支撑。一个占世界1/5人口的农业大国, 要办免费的义务教育, 没有财力谈何容易?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增加, 免费义务教育才提上议事日程。从2004年起, 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陡增, 不久前又将106亿元春季学期的经费预拨到位。这样短时期、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已经具备了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力

B.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C.办免费教育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

D.我国第一次在这么短时间内国家财力大幅度地投入农村教育

9.“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国资源节约过多地专注于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比较忽视工业产品类型的改变。推广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新产品, 效果将更明显。比如半导体照明, 比传统的照明方式耗能低75%, 使用寿命高几倍到几十倍。

这段文字主要是谈资源节约与:

A.节能降耗

B.工业产品类型

C.节约型用具

D.半导体照明

10.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 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 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向蒋介石转述, 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 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 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 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备指导思想。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论持久战》: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

C.深受国民党最高层的赞赏

D.对抗日战争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11.事实上, 医院并非越大越好。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 合理的规模, 才能产生最好的效益。因此, 现实中有的医院规模可能确实需要扩大, 有的医院则不然。现在, 很多医院是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为了早日还债, 就必须多创收, 从而为过度治疗提供了土壤,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极大。

这段文字是针对什么问题阐述的?

A.医院服务不让百姓满意

B.医院靠贷款、举债盖大楼

C.医院盲目地扩大规模

D.医院注重创收, 加重患者负担

12.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 既不能当饭吃, 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________。

这段文字后画线部分最可能是:

A.因此, 有必要去学习国学

B.所以说, 国学很有用

C.所以我奉劝大家要学习国学

D.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13.有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之所以在大规模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 “先试验, 再推广”的改革策略是一个主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不仅缔造了自身的经济奇迹, 更为国家的改革闯出了道路。改革的“试验策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验”。

根据这段文字, 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

B.中国经济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 就是因为采取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策略

C.深圳的发展就是坚持了“先试验, 再推广”的“中国经验”

D.改革的“试验策略”是西方学者认为的“中国经验”

14.作为国家美术馆, 普拉多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它对本民族画派作品的收藏。在多达3万件的馆藏作品中, 西班牙画派的作品占1/3。西班牙绘画在15世纪后半叶接触了佛兰德斯绘画, 在17世纪受威尼斯画派和卡拉瓦乔写实主义影响之后进入全盛期。从里贝拉、苏巴朗、穆立罗这些画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发展脉络。而普拉多博物馆对西班牙画派3位天才——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作品的收藏,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普拉多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画主要是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B.西班牙画派的作品都是本民族画作的精品

C.西班牙绘画的风格从15世纪到17世纪在不断地改变

D.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的作品的数量是世界第一

15.漫步在克里姆林宫中, 可以感觉到它似乎被划分成了三个功能明确的区域。靠西一侧为军械库和兵器馆, 靠东一侧则为行政机构所在地, 而中间偏南坐落着几座教堂。这样的布局似乎是在提醒人们, 政教合一, 军政合一, 是俄罗斯一贯奉行的国策。兵器馆和墓地, 博物馆和总统官邸, 宗教与世俗, 军事和政治, 历史和现实……不同的元素在这里交织, 使克里姆林宫成了俄罗斯国家体制的一个生动象征、俄罗斯民族历变的一份神秘标本。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俄罗斯的国家体制

B.俄罗斯的民族历史

C.克里姆林宫的功能

D.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的地位

答案

篇4: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选词填空题(三)(承上期)

作答之道

之二:辨析词义。词语填空的四个备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这就需要对这些备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弄懂它们各自的含义、通常的搭配、习惯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等,特别是要找到它们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这些细微差别,判断出应该选用哪一个词。比如: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对于选项中的四个近义词,削足适履是指为了把鞋穿上而把脚削小,比喻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顾实际和具体条件把内在的东西损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界限。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语段的意思是因版面限制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就去砍综述、删注释这些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削足适履。所以本题选A。

之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语段中对作答有关键作用的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推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在一些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往往要有顺承连接,要有前铺后垫,要有逻辑顺序,要有前因后果,这些都会通过一些词来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体现上述关系的这些关键词所带的信息来推断出应填入的词语。重点是要能发现这个关键词,并且能从关键词中看出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解析】此题中第二个画横线处前的“互相”就是一个关键词。互相一定是指两个什么事物,一个是不会称之互相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分析出这“两个”是指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判断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应该是协调发展。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A。

例题精讲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作答讲解】把一个文人学者的稿件、言论汇集在一起编全集,是对一个文人学者形象的呈现,是希望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资料进行认真辑佚、整理,不放过的应该是“只言片语”。因此本题选D。不选A,是因为“描绘”一词带有描写和画的意思,“蛛丝马迹”指的是不明显的线索,这两个词都不符合语段的意思。不选B,是因为“还原”是指呈现本身的面目,填入此词曲解了语段的意思。不选C,是因为“展现”没有“呈现”更恰当,再者“闲言碎语”有贬义色彩。

考题练习

1.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等环保词汇频频出现于英国。在社会上,这是最 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这是最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这是最具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这是最有_______的商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号召 价值

C.时尚 丰富 前途 前景

D.倡导 深入 前瞻 优势

2.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把视线从厚厚的专业书上,以年轻而真诚的心灵去________社会、________民生、________发展,在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的同时,悟出“书本之外”的“真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感受 体察

B.体察 感受 关注

C.感受 关注 体察

D.关注 体察 感受

3. 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B.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答案】1.A。2.D。3.B

公务员申论讲解与训练

(一)申论讲堂

2014年4月12日部分省市区

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给定资料2”就是讲文化输出的,有许多内容可以参考,关键是要答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应该答四部分内容: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什么。这四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给定资料2”中找到,全部找到后进行总结、提炼,答出即可。

nlc202309082137

【高分作答】

文化输出,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走向世界。它是对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扭转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增强后劲。文化输出,一要与引进相结合,拿来和输出并举;二要创造性输出,以原创作品为主;三要符合世贸协定;四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保证质量,伪劣的要杜绝出口;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能代表国家、人民和民族文化形象;要输出包含中国价值观,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

【简要点评】这份作答把文化输出理解得很透彻,也很全面。所有内容是“给定资料2”里的内容。作答分四个层次,先是答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概念,从整个给定资料看文化输出也是发展文化的一个举措,理解一个词首先从概念理解,必须把文化输出的意思先答上。接着答了文化输出的意义,一项措施有什么意义至关重要,分析理解类试题答意义也是很必要的。然后,又答了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也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作答的四个方面都是在“给定资料2”归纳概括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最后,答的是文化输出要输出什么,将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都答了出来。

(二)对话申论

“sycrool” 15:31:29

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都有若干项要求。题目要求很重要吗?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3:47

当然了,题目要求非常重要。每一项要求,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给分。作答前一定要把题目要求每一项都弄懂,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吃透。弄懂之后再去考虑作答的事。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要求让怎么答就怎么答,老老实实作答,力争使作答最切合题目要求。

“sycrool” 15:35:57

什么是最切合题目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8:39

就是要使你的作答内容,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你是按题目要求答的,所有题目要求你都达到了。千万不要让评卷者对此产生哪怕一点的怀疑。

“sycrool” 15: 45:21

哦,记住了。现在,申论大题有的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52:59

这就要求对给定资料要在“度”上进行把握,既不要过分局限于给定资料的框定,要突破给定资料给你的思维限制,又不能过度脱离给定资料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这样做:首先你的论述引题、观点、所感所想所议都要源于给定资料,由给定资料所引发,也就是文章的“根”要在给定资料上。其次,申论是选拔性考试,要把真正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因此你的论述又不要受给定资料的局限,要超越给定资料,要看得更远更深,理解得更全更透,要有自己独到的务实合理的见解和韬略。这就是这一要求的本质,也是我们作答应该着重把握的。

篇5: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篇6: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2、D(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篇7:《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迢迢牵牛星

诗歌分析:此诗写诗人遥望星空,瞩目银河两岸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联想起凄迷美幻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诗人满怀同情地站在织女的角度,设身处地地遥想她的思恋与忧伤,那无心织锦,泪如雨下的形象细腻传神,其苦恋之情更令人唏嘘。仅仅一水相隔,却无法倾诉一句情话的表白,让人更能理解织女因何“泣涕零如雨”。在神话的背景下,这首诗呈现出浪漫含蓄的韵味。

诗中六个叠词的使用更增加了诗的缠绵之感。如“迢迢”与“皎皎”一远一近,写出了寥廓明净的秋夜星空下,牵牛星的迢遥悠远,也写出了银河近处织女星的光彩动人。“纤纤”与“札札”紧扣织女,纤纤素手可以想见织女的美丽,札札的织机声响又增添了静夜中的一份烦乱。“盈盈”与“脉脉”配合,则描绘了牛郎织女隔水相望,泪眼在星光下闪动的凄迷景象。

短 歌 行

补充作者介绍

一.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有《魏武帝集》。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也凭借着家庭的势力,年满二十即举孝廉,步入官场。在汉末大乱中自聚兵马,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继而于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并实际统治了北部中国。曹丕代汉建立魏朝后,追尊他为武帝。

二.诗歌创作:

曹操现存的诗歌作品,都是曾经配乐演唱的乐府歌辞。曹操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并且一生对音乐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的影响,曹丕、曹植及其他建安诗人,也.写作了相当数量的乐府诗。可以说,在把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乐府诗改造为文人文学重要形式的过程中,曹操起了关键的作用。

正因曹操的乐府诗脱胎于汉乐府民歌,所以其中有些作品并不是写自己的经历,而是沿用民歌中常见的题材。比如《却东西门行》,抒发了征夫长期从军征战、思念故乡的悲哀,《善哉行》“自惜身薄祜”一篇,以代言的形式,描绘了孤儿的痛苦。另外,像《苦寒行》,虽然可能与曹操的某一次具体的军事活动有关,却是用了士兵的口吻来写的。“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所表现的当然不会是主帅曹操的生活,而是士兵劳苦思家的情绪。这些诗明显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同情的态度,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歌反映现实,一般来说眼界比较狭小,对于重大的政治事件,则很少涉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又心怀雄图的曹操,其眼界要广阔得多。他的诗,像《蒿里行》等,就是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的,这就突破了民歌的传统。下面是《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那些抒发人生情感、表达政治抱负的作品,具有更鲜明的个性特点。比如课文《短歌行》。

此外,《步出夏门行》也是一篇格调相近的杰作。诗的第一章(《观沧海》)描绘大海的壮阔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第四章(《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抒发了英雄之志,给人以奋发之感。这首和《短歌行》都是四言诗。《诗经》之后,四言诗已经衰微,曹操的诗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练习: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A、纤纤( )擢( )素手 迢迢( )牵牛星 青青子衿( )

B、札札( )弄机杼( ) 脉脉( )不得语 何时可掇( )

C、绕树三匝( ) 羁( )鸟恋旧林 暧暧( )远人村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红色的词:

(1)纤纤擢素手

(2)泣涕零如雨

(3)人生几何

(4)悠悠我心

(5)契阔谈

(6)天下归心

(7)少无适俗韵

(8)依依墟里烟

3.下面这首诗,为《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对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

A、本诗书写的是丈夫远游不归,妻子在家守候时的相思之情。是以思妇的口吻在倾诉衷肠。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运用比兴,是妻子遥想丈夫在异地也应有一份思乡之情。

C、“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突出了割不断的`思念,拦不住的岁月,焦急而无奈的等待。

D、“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是劝说丈夫不要在外漂泊了,快快回家,并多多保重身体。

4.补充背诵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三首,写自己与世稀交,屏绝尘俗杂虑,只关心桑麻之事,本诗写田亩间的劳动和对于劳动的热爱。)

答案:

1.A、xiān zhuó tiáo jīn B、zhó zhù mò duō

C、zā jī ài

2. (1)擢:引、伸出 (2)零:落

(3)几何:多少 (4)悠悠:长久的样子

(5)契阔:久别重逢(6)归心:人心归服

(7)适:迎合 (8)墟里:村落

3.D(弃捐是抛开、丢掉的意思,道即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不幸撇开不说,保重身体最要紧,多吃饭,活下去。)

泪的随想

高二(5)刘佳雪

走在已渐渐安静的大街上,无聊地打量已远离了白天喧嚣的城市。突然身后响起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妈妈,一滴眼泪多少钱?”

心,就在那一瞬间被搅乱。童言无忌――我们总爱这么说,可是那一句不假思索的话语竟令我久久无法释怀――从来没有认真思索过泪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感到那是一个至纯至美的词汇,无法说清它,因为那每一滴晶莹的液体中都包蕴了一份无价的感动与一份永恒的追忆;亦或者,根本不必要去说清,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确乎有自己对它的理解,每一滴泪中都有一个或美丽或感伤的传说。或许,这就是它最奇异而神秘之处。

不禁想到了与初中的同窗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天。那天,夕阳就那么斜斜地透过教室的窗子,那是一份昏暗的明亮。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有了一种很沧桑的感觉。突然发现,我曾经失去了那么多东西,突然明白,冥冥中的一切定数,都是带着一份感伤的。互换纪念礼物时,一位平时不很显眼的同学很郑重地递给我一个显然是精心选过的信封,打开时,又是一张很精致的小正方形卡片,用玻璃纸小心地封着,他笑着对我说:“好好珍藏,因为分别,我在这上留下了一滴眼泪。”说好不哭的,可心,就在那一刹那彻底崩溃,只记得自己笑着,流着泪。忘了那天是否有晚霞,只记得泪珠后面的夕阳美得很神圣。

又记起小时候,问妈妈泪从哪里来。妈妈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大湖,湖里有一个人一辈子要流的眼泪。于是小时候自己很少哭泣,因为怕过早地让自己的那个湖流干。其实现在细细想来,就算真的流干了又怎样呢?我们不是总爱边在心底流泪,边在嘴上说着“坚强不相信眼泪”吗?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选择,我们会真的选择丢弃它吗?丢弃一种感动,一种经历,一种思绪?我相信,没有谁会真的希望一双永远干涸的眼睛,一次如沙漠般荒芜的生命,一颗被永远冰封住的心。

很厌恶看曾经某个节日的一项比赛,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流出眼泪。不明白他们到底要证明些什么――当泪已失去了它最美的意义,当泪成为不过会随时从身体某分部溢出的液体。

当与别人一起大笑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当与某人一起哭过时,便觉得关系得到了升华。或许,这就是泪的伟力。因为笑只不过是嘴角的舞蹈,而我固执地认为,泪的源头通往心底,泪是心海上的水滴。

听着心跳动的声音,我们便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存在,那么,倾听泪滴落的声音,我们便会感到自己灵魂的存在。因为泪,是灵魂最深处的感动,是心灵最真实的震颤。

一位朋友曾写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已记不真切了,只记得最后一句是:“如果真的可以,我愿用情丝串起你晶莹的泪珠,把它永远挂在胸前珍藏。”是的――珍藏,珍藏一滴晶莹的泪,就是珍藏一颗最真的心。

[评语]

眼泪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是真情的流露。文中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有一颗细腻动人的心!这颗心解读了一颗最平凡的泪滴,品出这颗泪滴的份量,读来让人韵味无限。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细腻,感悟透彻。

篇8: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例题1]在防治癌症方面, 橙汁有多种潜在的积极作用, 尤其由于它富含橙皮素和柚苷素等类黄酮抗氧化剂。研究表明, 橙汁可以减少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 并有助于预防乳腺癌、肝癌和结肠癌。根据研究结果, 橙汁的生物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成分的影响, 而其成分的变化又依赖于气候、土壤、水果成熟度以及采摘后的存储方法等条件。

由此可以推出:

A.并非所有的橙汁都有相同的防癌功效

B.过度饮用橙汁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C.相对于健康儿童而言, 白血病患儿的橙汁饮用量较小

D.生长于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成熟并避光保存的橙子最有功效

【作答精讲】作答此类试题, 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尊重题干, 严格按照题干的信息进行推断, 不增加信息, 不加入主观认识;二是自然而然推断, 合理得出结论。此题中, 尽管研究表明橙汁有诸多预防癌症的功效, 但又受到其成分的影响, 其成分又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 所以很自然推出橙汁有防癌功效但不会都有相同的防癌功效。因此本题选A。不选B, 是因为题干没有谈及橙汁对身体有害的信息, 不是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 属于过度推断。不选C, 是因为题干只谈到橙汁可以减少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 没有涉及健康儿童与白血病患儿饮用量多少问题, 属于在题干基础上人为增加信息的推断。不选D, 是因为“最有功效”不是题干应有的信息, 是过度推断。

【例题2】一个旅行者要去火车站, 早上从旅馆出发, 到达一个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四个方向上分别有饭店、旅馆、书店和火车站, 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 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该旅行者要去火车站, 应当往哪个方向走?

A.东B.南C.西D.北

【作答精讲】作答此类试题, 哪个信息点出现得多, 就从哪个信息点入手。此题, 饭店出现得多, 作答要从饭店位置人手。因为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 所以饭店不能在北方, 也不能在东方 (如果在北方或东方, 就不可能出现东北方向还有书店) 。同理, 因为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 所以火车站不能在北方, 也不能在西方。假设火车站在东方, 因为饭店在火车站西北方, 所以饭店就在北方, 这与上述分析矛盾, 所以火车站只能在南方。因此本题选B。

【例题3】碎片化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 让用户在邮件页面停留更长时间已经成为营销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随着富媒体化的逐步流行, 邮件逐步从单一静态向动态转变, 个性化邮件的特性也逐步凸显, GIF制作简单, 兼容性强, 在邮件中可以增加冲击力。因此, 在邮件中插入GIF动态图片, 更能吸引用户的目光, 增加用户的点击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如果针对特定用户群而制定个性化营销邮件, 那么销售机会会增加20%

B.过去没有插入GIF动态图片的个性化营销邮件, 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成功

C.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习惯于电子邮件的静态界面, 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

D.插入GIF动态图片的个性化营销邮件, 比普通发送的邮件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多18倍

【作答精讲】对于此类试题, 首先要找到得出结论的论据和论证过程。题干的结论, 是在邮件中插入GIF动态图片, 能吸引用户目光, 在邮件页面停留的时间更长些, 增加点击率。D选项, 恰好以一种实际效果 (比普通发送的邮件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多18倍) 来佐证题干结论, 所以最能支持题干结论。因此本题选D。不选A, 是因为“个性化营销邮件”并不同于“动态图片”, 属于偷换概念, 干扰选项。不选B, 是因为没有动态图片也给企业带来成功, 这是削弱结论的选项。不选C, 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 是拿个别群体来代表整个群体, 不但不能支持而且还削弱结论。

二、行测月月练

1. 通过检查甲虫化石, 一研究小组对英国在过去2.2万年内的气温提出了到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描述。该研究小组对现存的生物化石进行挑选, 并确定了它们的日期。他们发现在同一时间段时, 现存的甲虫类生物的已知忍受温度可以用来决定那个地方在那段时间内夏季的最高温度。

研究者的论述过程依赖的假设是:

A.甲虫忍耐温暖天气的能力比忍耐寒冷天气的能力强

B.在同一地方发现的不同物种的化石属于不同的时期

C.确定甲虫日期的方法比确定其他生物日期的方法准确

D.在过去的2.2万年的时间内, 甲虫类生物的可忍受气温没有明显变化

2. 街道办事处共有12名工作人员。有人会使用复印机;有人不会使用复印机;街道办事处主任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根据这段文字, 可以推出的是: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3. 当颁发向河道内排放化学物质的许可证时, 它们是以每天可向河道中排放多少磅每种化学物质的形式来颁发的。通过对每种化学物质单独计算来颁发许可证, 这些许可证所需的数据是基于对流过河流的水量对排放到河道内的化学物质的稀释效果的估计。因此河流在许可证的保护下, 可以免受排放到它里面的化学物质对它产生的不良影响。

上面论述依赖的假设是:

A.相对无害的化学物质在水中不相互反应形成有害的化合物

B.河道内的水流动得很快, 能确保排放到河道的化学物质被快速地散开

C.没有完全禁止向河道内排放化学物质

D.那些持有许可证的人通常不会向河道内排放达到许可证允许的最大量的化学物质

4. John:今天早上我开车去上班时, 被一警察拦住, 并给我开了超速处罚单。因为当时我周围有许多其他的车开得和我的车一样快, 所以很明显那个警察不公平地对待我。

Mary:你没有被不公平地对待, 因为很明显那个警察不能拦下所有超速的司机。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所有超速的人被拦住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

最有助于证明Mary的立场是合理的一项是:

A.如果在某一特定场合, 所有违反同一交通法规的人因违反它而受到惩罚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那么这些人中不管是谁那时受到了惩罚, 法律对他来说都是公平的

B.隶属于交通法的处罚不受该作为违法的处罚, 而应作为对危险驾车的威慑而存在

C.隶属于交通法的处罚仅对所有违反那些法律的人实施惩罚, 并且仅对那些人实施

D.根本不实施交通法要比仅在它适用中的一些人身上实施更公平一些

【答案与思路提示】

1.D。如果D不被假设, 则现存的甲虫类生物的已知忍受温度是不可能被用来决定那个地方在那段时间内夏季的最高温度的, 因为甲虫类生物的可忍受气温已经变化了。

2.A。有人会使用复印机, 有人不会使用复印机, 这两句话相矛盾, 其中必定有一句是假话, 并且办事处主任不会使用复印机是假的, 说明他会使用。那也就是说有人不会使用复印机是假的, 所以12人都会使用复印机。

3.A。如果A不被假设, 则化学物质形成有害的化合物, 就可能对河流造成不良影响。

篇9:赏析《琵琶行》与中国民乐之王

关键词:琵琶 技巧 地位

中图分类号:J647.3 文献标识码:A

一《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演奏技巧

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人借用虚构的手法,用以寄托自身的感慨,以及诗人对音律、对琵琶的演奏技巧的谙熟,通过描写琵琶女的生活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由此道出琵琶做为弹拨乐器中的一种,不仅音色优美,而且极具人物情感的抒发。

《琵琶行》中用“轻拢慢捻抹复挑”7个字,概括了琵琶演奏的基本指法与技巧。句中所说的拢与捻,指的是左手的两种指法。拢,今称为“推”,即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现在称为“吟”和“揉”,即在左手手指把弦按在柱(就是今天说的“相”和“品”)上,左右捻动,使弦上发出摇曳不定的余音。“拢”和“捻”这两种左手指法,非常适于表现婉转细腻的情调。诗中描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一定少不了这种左手指法的演奏。在现代戏曲音乐伴奏中,特别是河南豫剧曲牌《哭剑》的音乐伴奏中,琵琶的这种“吟”、“揉”指法,经常被运用,表现一种缓慢、悲痛、伤感的情绪。

至于句中的“抹”与“挑”,则是指右手的两种指法。“抹”就是今天所说的弹,即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弹弦;“挑”和今天的说法一致,是用右手大指自左向右挑弦。弹和挑是琵琶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法,是基础。因为琵琶的右手演奏指法约有50多种,其中包括基本指法、派生指法与组合指法。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指法,所以才有琵琶丰富的表现形式。那么,为什么称弹挑是右手最基础的指法呢?因为右手的50多种指法中有90%的指法是由弹或挑派生的,或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弹和挑质量的高低,对琵琶演奏的右手技法如“滚指”、“轮指”、“摭分”、“扫拂”等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对于左手的发音和音色也概莫能外。

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扎实的基本功,仅用一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描述就跃然纸上。“转轴拨弦”是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这准备工作只在“三两声”中便已完成,并且这“三两声”已经溶入并酝酿出了演奏者的感情。拧轴拨弦,弹奏几声,曲调未成就充溢着感情;一声声低沉缓慢,充满沉思,好像在倾诉身世的不幸。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描写琵琶女弹奏技巧的文字也只有“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先弹《霓裳》曲,又奏《六幺》调,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对音乐的形象描绘和艺术感染力的渲染,反衬琵琶女“曲罢曾教善才服”的高超技艺。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弹奏中,粗弦铮铮,急促得好似急风暴雨;细弦嘤嘤,细缓得犹如低声私语。急缓高低,错杂成一片,就好像大小珍珠落满了玉盘。时而如花下黄莺的婉转鸣声,时而又似泉水下滩,声声幽咽,渐渐地泉水冷滞弦音凝结,乐声嘎然中断。这些名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急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当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除了上述的演奏技巧描写,还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句子,这是一种右手指法,相当于现在琵琶演奏中的“扫弦”。既右手食指用力急速地从缠弦到子弦一划而过,四条弦霹雳一声发出强烈的和声效果,在这里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怒之情,是乐曲结束时常用的技法。不过,《琵琶行》中的“扫弦”是用工具,即诗中所说的“拨”,而不像今人用手指。前文中提到的“抹”与“挑”,也是用拨子,拨子可以是木质、牛角或象牙的。不过,也就是在唐代,已经开始有人用手指代替了拨子,乃至最终完全放弃了拨子。

二琵琶的由来

琵琶,是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琶原是在马上演奏的胡乐,秦、汉之前的“琵琶”,又称为“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有“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的记载,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以此可见是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同时代的应勋在《风俗通》中也说:“以手批把,谓之琵琶”。由此可知,它是以演奏手法来命名的乐器,其形制,秦代为直柄,园形音箱,竖抱演奏,又称“直项琵琶”。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在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这在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的浮雕中十分多见。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的基础中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薄桐木为面,琴颈向后弯曲的形制,颈与面板上设“相”和“品”,张四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近代通行的琵琶,为四相十三品,以后又经过逐步的改革,增至六相二十三(四)品,因而能演奏出所有半音,是许多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当今的琵琶,是“融贯中西”的结果,当不为过。古代琵琶的视觉形象,在敦煌莫高窟的诸多壁画中,有极为生动的描绘;在日本奈良正仓院(古物库)中,还藏有多面唐代彩绘琵琶的实物。

三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琵琶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它的音域宽广,半音完备,技法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被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它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还可以与交响乐队合作,既能表现气势磅礴、壮丽雄浑的大型乐曲,又可以表现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如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大型乐曲,乐曲壮丽辉煌,气势雄伟,艺术形象鲜明,它以雄伟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震慑了很多人。一把乐器“琵琶”只有四根弦,却能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很多人为之倾倒。《十面埋伏》这首乐曲是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全曲共分十三段,采用章回小说结构,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从列营到走队),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浑厚雄壮;接着是一段吹打乐,全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然后进行排阵、点将等等,这都是古战争中必有的内容。真正精彩激烈是在作战部分(从埋伏到九里山大战):埋伏表现了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首先是在鸡鸣山进行了一段小规模作战,然后是九里山大战。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人仰马嘶声、兵刃相击声、马啼声、呐喊声等等,惊心动魄,让人振奋。中间一段琵琶长轮模拟箫声,隐约透出四面楚歌,暗示项羽兵败,直至项羽自刎,刘邦得胜回朝,全曲结束,整个乐曲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的交响效果。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也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再如琵琶文曲《夕阳萧鼓》,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技法,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近与远、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琵琶的许多名曲如《霸王卸甲》、《狼牙山五壮士》、《海青拿天鹅》、《昭君出塞》、《阳春古曲》、《高山流水》、《月儿高》、《彝族舞曲》、《春雨》、《渭水情》、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不仅为炎黄子孙所钟爱,同时也为各国人民所青睐。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渊源流传,为中华名族的长盛不衰储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素有单个民族乐器之王美称的琵琶,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精品。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吸纳、综合、取舍、繁衍的过程,已成为一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曾使千万人为之动容。一首《十面埋伏》,演义出一场战争的宏伟场面。由此可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宽广的音域,清脆明亮的音色,成为中华民族瑰宝中的精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族乐器之王。

参考文献:

[1] 朱炯远、毕宝魁、陈崇宇:《唐诗三百首译注评》,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2] 孙继南主编:《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袁静芳编:《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第一次愤怒初中生作文下一篇:文博单位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