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2024-07-24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共9篇)

篇1: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重危病人抢救制度

一、病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l、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各级医师应当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2、各级医师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法定代理人或重要家属详细告知病情的严重性、预后、院方采取的抢救措施、需要代理人或家属配合的方式等等,并向他们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请收到者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病危通知书”一式三联,一联交给患者代理人或直系亲属,一联粘贴在该病人病历上,另一联送医务处备案。

3、对重危病人要加强三级查房,住院医师(含进修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查房。针对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副主任以上医师要在“病危通知”发出以后的三天内,每天对该患者进行查房,在病情需要时,随时查房。查房内容主要是病人当前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在病人病情突变,进行抢救时,应由当班最高年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

4、要按要求及时写好病程记录,重危病人(报病危病例)每天要有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记录病情演变及抢救过程(注明参加抢救的人员以及起止时间、方法效果等)。

5、对重危病人,每天除了口头交班,还要有书面交班,有的要进行床边交接班。

6、当疾病涉及—个以上科室时,要及时邀请会诊,涉及多科时,可组织全院大会诊或进行远程会诊,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医务处要做好院内外大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

7、对重大的抢救病例,科室要成立抢救小组,由科主任任抢救小组组长;对特别重大的抢救病人,要成立全院抢救小组,由医院分管院长任抢救小组组长。主管科室为主,各相关科室、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一起参加,共同制订研究抢救方案,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8、医技科室、后勤保障部门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满足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

9、节假日,科室要安排好足够的医疗力量。

二、门急诊重危病人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工作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二)、抢救工作事先要有充分准备,做好各种抢救的预案,抢救时应快速、准确,争取时机,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

(三)、抢救危重病员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由急诊科主任(下班期间由值班医师或科二线班人员)和急诊科护士长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由急救科具体组织有关医师共同抢救,并上报医务处。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4.对送到抢救室已经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除了向家属或陪送人员交待病情以外心肺复苏至少进行30分钟,如果无效须经家属或委托代理人同意(须有书面签字),才能放弃抢救。

5.对送到抢救室是无名氏或经济困难者,先做必要的处臵,然后联系家属或有关部门,必要时报请医务处、总值班。

(四)、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

(五)、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有明确分工,又耍密切协作,避免忙乱,不得互相指责、埋怨。应做到一科抢救,多科支援,一科主持,多科参加。

(六)、抢救工作中遇到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七)、—切抢救工作和会诊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八)、按照要求可执行的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土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九)、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瓿、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十)、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土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十一)、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对已住院的急症病员定期追踪随访,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十二)、对经抢救病情稳定,费用不存在问题的病人,相关科室有空床应优先收治抢救室的病人;如在抢救室滞留超过48小时以上的上述病人,由医务处协调相关科室病人收治工作。

(十三)、检查总结,应由急诊科主任(或主管医师)或护士长于抢救后组织总结。内容如下:

1.病员到院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2.组织是否得力? 医护配合如何? 3.抢救中有何经验教训?(十四)凡发生下列情况者,应严肃处理:

1.抢救中不积极主动,不负责任,强调客观而延误抢救时机者。2.抢救中互相推诱,借故拒绝救治,造成不良政治影响者。3.听到抢救召唤,而借故不到抢救现场,或召唤后久不到场,因而延误抢救时机者。

4.在抢救现场指责或埋怨,导致病员家属告状或引发纠纷者。

篇2: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一、抢救范围:

凡病人处于危重阶段,有生命危险的即属抢救范围。

二、抢救分类:

1、大抢救:由于各种疾病或外伤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及重度呼吸循环障碍(或衰竭)、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休克、持续性惊厥、多脏器损伤、重症急腹症、大面积II°以上烧伤、严重感染导致败血症等,危急病人生命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均可列为大抢救。大抢救应由本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组织进行。要求组成抢救小组,并要求在病程中记录。

2、中抢救:由于各种疾病或外伤所致的急性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中度休克,反复惊厥等对病人的生命构成一定威胁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可列为中抢救,中抢救应由主治医师组织进行,并要记载在病程记录中。

3、小抢救:由于各种疾病或外伤所致的轻度呼吸循环障碍,各种原因导致的轻度休克,一过性惊厥或晕厥等对病人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时采取的治疗措施,或病人出现一过性的明显不适给予即刻处置并需要观察变化一小时以上的可列为小抢救。小抢救由住院医师与在班护士进行,抢救过程也要记录在病历记录中。

三、抢救准备:

1、各病区及相关科室(包括麻醉科、手术室、产房等)需常备抢救车、抢救器械、抢救药品等,指定专人保管,保持固定位置,并有明确标记。定期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科室对常见抢救病种要订出抢救常规,包括抢救程序、措施及所需设备和组织安排,以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

四、抢救要求:

1、抢救室专为病人设置,要求环境安静,秩序井然,除医务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2、凡多科抢救,其组织者由在场各科医师中职称最高者承担,以保障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他人要绝对服从指挥。

3、参加抢救人员要按岗位定位,遵守和抢救常规及时准确地工作,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讨论,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

4、抢救时如病人家属或单位人员不在医院,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家属或单位,并报告医务部加以协助。

5、凡抢救病人为保健干部、知名人士、重大事故所致伤员、外宾、涉外单位人员时,均应及时报告医务部及院领导亲临现场。

6、在抢救过程中病人的病情、抢救过程、效果、主持抢救人员的意见以及向家属(或单位)所交代情况等均应及时记入病历。要求应在抢救6小时内完成。

7、每次抢救完毕,要进行小结,计入抢救登记本,并按规定填写危重病人病历登记表上交医务部。

8、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氧气、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9、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10、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篇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关键词:ICU,抢救护理讨论制度,效果分析

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 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后, ICU的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及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5月住院抢救病例876例 (即时讨论804例和每月一次讨论72例) , 其中男性496例, 女性380例, 年龄6~82岁, 住院天数1~27天。原发病:恶性肿瘤10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128例, 循环系统疾病306例, 呼吸系统疾病272例, 消化系统疾病96例, 中毒64例。

2 制度内容

2.1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记录本

2.2 时间安排

即时 (小组长组织抢救人员讨论) 和每月一次 (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 部分医生参加) 。

2.3 讨论内容

围绕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护和护士之间的配合、ICU的工作环境及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是否方便抢救、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问题等。

2.4 讨论过程

①即时 (小组长组织抢救人员讨论) :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护理效果或死亡原因。小组长归纳总结, 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措施, 汇报护士长并上交相关材料;②每月一次: (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 部分医生参加) :由质控员选取典型病例, 以多媒体形式简述病史、诊断、治疗、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护理效果或死亡原因、医生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等, 大家进行分析讨论, 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措施, 护士长归纳总结。

2.5 改进措施

①修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抢救流程;②五常法应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③建立标准化的告知程序和良好的沟通制度;④抢救人员合理的组织分工;⑤护理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⑥护士应急能力培养: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 (简短的理论授课、分解训练、综合考核、播放录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2]应用, CPR (心肺复苏) 资格认证。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护理病历的规范化、标准化

它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 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 也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3]。讨论中发现护理病历存在记录不及时、医护分离、药物剂量错误、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病情演变的过程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每3个月组织全科护士, 学习护理书写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 并进行考核;②定期或随时召开病历书写研讨会,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③每年举办优秀护理病历比赛, 评选先进奖;④制定简捷、方便、全面, 并能体现ICU专科特点的护理记录单;⑤标准典型模式病历建立;⑥保持医护记录的一致性: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 抢救后进行记录前, 医护之间应进行认真核对, 特别是抢救、死亡、用药的时间及药物的剂量等;⑦组织护士学习药物的相关知识, 特别是药物的剂量。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使护理病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实施前的90.1分提升到97.8分。

4.2 建立标准化的告知程序和良好的沟通制度

它是建立患者畅通的治疗通道和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有力保证, 以提高病人或家属满意度。讨论中发现存在护理告知不到位、告知流程不通畅、沟通方式不妥当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 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写字板、图表、摇铃、言语沟通等) ;②建立危重抢救病人护理通知单, 从护理的角度告知患者的病情、护理项目、护理可能的后果等;③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天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护患配合、医疗费用等情况, 耐心倾听家属对医疗护理的需求, 理解他们的心情,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若病情变化时随时告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病人满意度从90.1分提升到98.7分。

4.3 保证抢救仪器设备药物的应急备用状态

ICU医疗设备先进、数量多、用药复杂, 病人的情况危急, 要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争分夺秒, 要求保证仪器设备药物的完好率达100%。讨论中发现备用电源充电不及时、备用药过少、床旁缺呼吸皮囊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五常法”对抢救设备、药物及用物进行管理, 物品、药品标识明确, 归类放置, 并有专人管理, 做到日、周、月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 使抢救设备仪器、药物的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确保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抢救成功率从实施前的86.3分提升致93.6分。

4.4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

它们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讨论中发现流程过于复杂或与实际不符、CPR操作不熟练等现象, 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每季度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抢救流程, 并不断地修定, 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简单化, 并与实际相符,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与考核。②CPR资格认证:针对抢救中部分护士CPR掌握不熟练情况, 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应用高仿真模拟技术 (简短的理论授课、分解训练、综合考核、播放录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护士, 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 并随时抽查。③培养护士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 合理调整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参数, 要求报警开关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但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客观数据,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观感受。高危患者除颤仪应备在床旁, 室颤者应早期实行除颤, 有资料显示, 每延迟1分钟, 成功率下降7%~10%[4]。④严格筛选ICU护士:进入ICU工作的护士必须是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各专科轮转、按ICU护士的要求进行考核后能胜任ICU工作者。⑤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护士, 不断提高护理评估能力和解决患者疑难问题的能力;所有仪器操作项项考核, 人人过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护士的应急能力、理论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5 抢救人员规范合理的组织分工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它们是保证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促进抢救组织的协调性。由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整个抢救过程, 并对抢救人员进行了合理的组织分工和站位安排。抢救时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床头或中间, 护士位于患者右侧床头、中间、床尾, 抢救车置于床尾, 制定2名、3名 (或3名以上) 护士配合抢救分工法;有2名护士参与抢救, 1名负责组织协调及按医嘱准备好急救药品, 另1名护士专门实施注射、给药、吸痰、心肺复苏等操作, 由医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用药情况等;3名护士配合抢救时, 由责任护士组织协调并拿取物品, 1名护士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并随时做好记录, 1名护士专门实施各种操作等。通过实行上述改进措施后, 提高了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 使年轻护士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较好的锻炼, 避免了抢救分工不明确导致的慌乱紧张现象,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纲目.现代管理“五常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179.

[2]孙长怡, 秦俭, 王征.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 2007, 11 (5) :74.

[3]曲艳静, 孙娟.护理活动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1-21.

篇4:浅谈危重病人抢救护理道德修养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道德;责任感;并发症;挽救生命;敢于负责,勇于承担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3-02

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瞬息万变,在一无陪人在场,二无医生可喊得情况下,护士是先找人,还是先行救治?前者护士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而后者则需要承担风险。然而,抢救时机稍纵即逝,在危急情况下,作为护士应本着“四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在报告医生和通知家属的同时尽快进行救治,如摆好体位、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肺复苏等,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意识,及时抓住救治时机,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生命。不能明哲保身,无所作为。在新型的医护患关系中,护士作为职业行动者,拥有职业自主权,包括护理伦理决策权,对自己的行为负有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护理伦理学中规定,护士在支持维护(advocacy)、行动负责(accountability)、互助合作(cooperation)、关怀照顾(care)四方面拥有自主权、决策权,并承担相应责任。

1 坚持慎独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律。在护理危重病人时,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大量具体、复杂、重复性工作由护士独立完成,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长,困难多,责任重,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又无法详知,所以护士所进行一切护理全凭自己的道德信念,对事业的忠诚、医务人员的良心和自觉自律精神。一切为了病人利益,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把病人生命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是护理人员忠于职守的显著标志。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服务对象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解决处理。绝不能因为时间紧就随意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争分夺秒的同时还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有无有人监督,都不能有一丝疏漏。例如,血压的检测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病请需要及时监测,就可能因血压观察不及时而失去抢救机会,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护士在救治危重病人中,应本着“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护理难度大,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因此,护士应该具备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和具备献身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和较高的科学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当牢记责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吸取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做到胆大心细、机警敏捷、严谨果断。抢救病人时,动作要快、反应灵敏、忙而不乱,准备工作做在前,对意外出现的情况能估计到并能及时处理,在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时做到百分之百努力。要稳、准、快的抢救每一个病人,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工作中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在工作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要懂得药物的药理、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的正常生理与病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向医生报告。即使是医生不在的紧急情况下也能妥善的处理好病人抢救工作。

如在救治危重病人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了解急救药品的用途、用法,以熟练过硬的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准确、快速对病人实施救治。

3 热爱护理事业,关爱护理对象

热爱护理事业,这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只有热爱护理工作,才能潜心钻研专业知识,才能有高度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觉维护病人利益。危重病人病情重,有的预后差,他们对护理工作依赖性强,客观要求多,既不能配合护理工作,也不能监督本人医疗权利的实现。病人能否顺利度过重病期,使病情逐渐好转和达到治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的质量。危重病人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而心理负担较重,家属也常有急躁、焦虑情绪,甚至无理取鬧、无端指责。护理人员应保持克制态度,无论是轻病重病,还是预后好与不好,都应竭尽全力关爱护理对象,任劳任怨做好护理工作。

4 重视心理护理,讲究护理艺术

篇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目的

及时、迅速、有效地抢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建立健全的急、危、重抢救组织、技术操作常规和抢救程序。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作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和各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的正常供应,便于工作。

3、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4、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并留有医院领导、主管医生、家属的签字,交家属和医务部各一份,病历保留一份。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抢救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5、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应亲自到场指导和协助抢救,遇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会诊,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和主管院长。

6、抢救时,当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最好有第二个人复核后,再行注射。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抢救结束后,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足,抢救物品合格率要达到100%。

8、若遇特殊情况超出一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9、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10、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省、市卫生厅(局)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篇6: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人员(值班医师与责任护士)要按岗定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按时交接班,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

二、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遵守各种疾病抢救常规进行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危重病人抢救时,当班医务人员应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一般抢救由该科值班医师及抢救班护士负责,特殊抢救请示医务科(质控)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合作。

四、医务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病人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或其他任何理由而延误抢救。

五、医务人员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

六、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

七、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八、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 医师要补开医嘱和处方。

九、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人物避免医疗差错。

十、抢救的全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十一、在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通报病情,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利取得患方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十二、如因检查、入院、转科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单位在了解病情后的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书面记录。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并同时携带必要的急救器械和药品。

十三、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收住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十四、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有关值班医师应尽快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必强调常规的术前准备或入院手续,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十五、遇重大抢救突发事件或其他特殊问题,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的病例,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质控)(白天)、总值班(夜间)汇报,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医务科(质控)汇报、备案,也可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因临床需要,医务科(质控)或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十六、经抢救病情稳定后,由医务人员送至病房或手术室,因病情不宜搬动者,留抢救室观察。

十七、抢救病员完毕后,由负责医师及护士(长)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十八、急诊自动出院的留观病历及死亡病历,由值班护士整理收回后,由科室统一交病案室保存。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介绍同门诊病历一起由家属带出院。

附:急诊范围

凡病员由于疾病发作,突然外伤受害及异物侵入体内,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或非常痛苦的状态下,医院均须进行急诊抢救。例如:

l、急性外伤、脑外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等。

2、突然之急性腹痛。

3、突然高热。

4、突然出血、吐血、有内出血征象、流产、小儿腹泻、严重脱水、休克者。

5、有抽搐症状或昏迷不醒者。

6、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道中有异物者。

7、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

8、颜面青紫、呼吸困难者。

9、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

10、急性尿闭者。

11、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迅速恶化者。

12、烈性传染病可疑者。

13、急性过敏性疾病。

14、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抢救条件者。

篇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多少次()

A、-次 1-2次

B、2-3次

C、1-3次

D、3-4次

2、主治医师查房制度规定()

A、每日2次 B、每周至少5次 C、每日1次 D、每周5-6次

3、住院

()

A、每日至少1次B、每日至少2次C、每日3次D、每日至少3次

4、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查房。A、科主任B、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C、主治医师D、住院医师

5、节假日必须有()职称医生坚持查房。

A、科主任B、主任医师C、主治医师以上D、副主任医师以上

6、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A、一级手术以上B、二级手术以上C、三级手术以上D、四级手术

7、择期手术应在术前()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

统一

术。

A、≥0.5天B、≥1天C、≥1.5天D、≥2天

8、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 及时组

织讨论。A、3天内B、5天内C、一周内D、十天内

9、入院()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周讨

论,周提

。周 A、2B、3C、一月D、110、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填写病危通知单()A、一份B一式两份C一式三份D一式四份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等工

底。

2、主治医师查房,应有本病房()、()或()、()、()参加。

3、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并及时通知()()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4、主治医师决定病人的()()()等问题。

5、主任医师查房,应有()、()、()、()、()、()和有关人员参加;节假日必须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坚持

房。

6、科主任查房可()、()及(),发现缺陷,改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7、术前讨论对将要进行的()、()、()进行讨论

8、术前谈话和签署()依照()要求进行。

9、死亡病例讨论由()主持,()和()参加,必要时,()

加。

10、死病例讨论应该明白()()()()()五个问题。

1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应由()或()和()组织,重大抢救应由()或()组织。

12、抢救工作中遇有()()()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

13、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和()。

三、问

(每题

分)

1、什么是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查房应包括哪些要点?

3、简述疑难

4、简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B

7、B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检查、诊断、治疗、转科、转院

2、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

3、首先抢救、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

4、出院、转科、转院

5、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

6、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

7、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

8、《手术同意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9、科主任、医护、有关人员、医务科

10、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

11、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科主任、院领导

12、诊断、治疗、技术操作

13、医务科、科主任

三、简答题

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主治医师:(1)每日查房一次,应有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参加。(2)对所主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3)对危重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7)系统检查病历和各项医疗记录,详细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8)检查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医嘱,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殊检查申请单、特殊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9)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问题。(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以及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住院医师:(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一般要求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和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和化验检查单,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并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判定及医疗操作要点。(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6)做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1、入院二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科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篇8: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所选20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危重病人。按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男54例, 女46例;年龄20~78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55例 (55.0%) , 心脏骤停18例 (18.0%) , 多发伤27例 (27.0%) 。对照组:男51例, 女49例;年龄23~74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51例 (51.0%) , 心脏骤停20例 (20.0%) , 多发伤29例 (29.0%)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第三代Y型留置针, 型号22、2 4 G, 另备3M透明敷贴, 操作均由同一批技术熟练的护士完成。观察组:术者立于床头, 使病人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选择其右侧或左侧较充盈的颈外静脉, 取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 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皮肤直径8cm×8cm, 准备穿刺。颈外静脉充盈不佳时可由助手用食指轻轻挤压颈静脉三角区, 使静脉充盈。术者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 右手持针呈15~30°角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沿血管前行少许, 右手固定针翼, 左手将软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拔出针芯, 确定在静脉内后用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悬挂输液瓶, 填写置管日期, 调节好滴速, 使病人头部恢复自然体位。对照组: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要求, 选择四肢较粗直的静脉 (前臂内侧或小腿内侧浅静脉) 穿刺留置输液。两组病人输液暂停期间均用含25U/ml肝素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3~5ml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收缩压升至8 0 m m H g所需时间、置管保留时间, 以及导管脱出、液体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比较 (表1)

观察组留置针效果优于对照组, 各效果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其他指标比较

(1) 静脉穿刺后患者收缩压上升至8 0 mmHg所需时间:观察组 (12.01±1.64) min, 对照组为 (28.45±1.99) min;观察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63.75, P<0.01) 。 (2) 留置针保留时间:观察组 (7.9 2±1.26) d,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 (2.83±1.0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0.91, P<0.01) 。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颈外静脉较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具有诸多优势, 具体如下: (1) 穿刺所需时间短,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留置针保留时间长。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管径粗, 充盈时最大管径可达0.8~1.0cm, 体表投影较明显, 易充盈, 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笔者体会, 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在充盈良好的情况下, 均能在2min内建立静脉通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 往往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搏骤停、多发伤等周围循环衰竭和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静脉塌陷, 穿刺不易成功。而颈外静脉在上述情况下一般也能显示, 且行径表浅, 走向直, 位置较恒定, 相对四肢浅静脉而言, 容易穿刺。另外, 由于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减少了反复穿刺所致的血管内膜损伤, 因此保留时间长。 (2) 液体通畅良好、流速快, 收缩压上升快。颈外静脉尤其是右侧离心脏最近, 管径粗直, 弹性好, 循环干线短, 液体流速快。经此路输液、用药, 对提高抢救效率无疑有重要价值。 (3) 导管脱出、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由于危重病人经常出现肢体不随意性运动, 而且幅度与强度较大, 故进行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易发生导管脱出及渗漏情况。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置管部位易固定, 病人相对活动度较小, 输液瓶离注射部位距离较近, 有足够的活动余地, 故导管不易脱出, 渗漏发生率低。临床上影响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 而机械性刺激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2]。颈外静脉管腔粗大, 血流量大, 留置针在其内随血流漂浮于血管中, 对血管壁刺激性小, 可较快稀释药液, 减少药物的刺激, 从而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小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20.

篇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试题

【关键词】实施;专人监管制度;危重病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6-01

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我院在最近两年实施了危重患者专人监管制度,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1]。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每组各50例。男60例,女40例。护理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10.80)岁。对照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63±10.9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就是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服务[2]。

第一,弹性排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计划表对自己工作时间需要负责的危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了解和护理监督,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同时在记录中要规范自己的书写,这样便于其他护理人员能够在交接过程中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在护理期间,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在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3]。

第二,明确职责[4],护理人员在确定了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后,就需要对患者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操作,明确自己的责任,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三,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就是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对患者的病情信息掌握不当,从而对护理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前一任负责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情诊断记录等对下一任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同时对患者的用药量、不良反应、精神状况等需要进行很好的记录和告知[5],这样能够保证下一任护理人员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危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配合医护工作开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护理服务工作中,对危重患者开展辅助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需要及时的汇报给临床医师,降低危重患者的危险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急救管理、病房管理、護理书写记录和医院感染的护理质量结果分别是92.00%、92.00%、96.00%、96.00%和94.00%,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危重患者是属于我院的重症监护区域,该区域的抢救设备是比较齐全,通常情况下,危重患者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同时患者的病情是变化多段且负责的,因此对于这类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就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那么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同时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开展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结果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实施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对于提高危重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我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提高危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小容,罗捷,廖花平,刘翠兰.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09:12-14.

[2]戴晓珍,张立荣.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3:157-159.

[3]曲云云.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305-306.

[4]吴益芬,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01:44-45.

上一篇:【精品】生动作文下一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装订目录(附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