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2024-07-17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低年级学生的已知和实际语文能力出发。而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读写结合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语文教师们广泛应用。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我在低年级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1、模仿性练笔

模仿性练笔是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结构的典型句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无需了解这些句子间存在的结构特点,但作为老师可以意识地进行渗透。如《黄山奇石》一文,文中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五老奔天都”和“金鸡叫天都”。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读,男女生配合读,让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课后再让学生仿照这种写作特点,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的其它石头的特点。“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又会是怎样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呢?再如教学《称象》一课,曹冲想出了

“以石代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称象呢?于是,学生想出了“以土代象、以人代象、以木代象”等方法,随即让孩子仿照课文称象的过程写一段话,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仿写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2、理解性练笔

理解性练笔就是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此,我在教学《花木兰》一文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抓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巾帼英雄”这几个词,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语简单地介绍一下“花木兰”这个人物。通过对课文中这些词语的运用,学生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感受就更深刻了。学生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如《小冰熊》一课,课后创设情景:“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这样的练笔学生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写。课文中小冰熊在家里,妈妈给它盖上了棉被。棉被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小冰熊才不会融化。学生必须理解了这一内容,才能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练笔。

3、想象性练笔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培养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教学《迷人的秋色》,抓住“迷人”这个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里还有哪些景物是迷人的?展开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并用语言描绘一下。如教学《沙滩上的童话》一文,文中的孩子们是用炸城堡的方法救公主,而这种方法可能会使公主受伤。让学生展开想象,想出

更好的办法救公主,把救公主的过程写清楚。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自然就乐写。

想象性练笔还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神秘的恐龙》一文,文中说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作了种种推测。课文的第三节结束用了省略号,省去了其它推测,这里便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写一写还有哪些可信的推测,并写清理由。补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读写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以化“我”入文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情感激发奠定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时,就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莉达,听了奥莉娅的话,你会怎么对她说?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虽然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但是扔下的垃圾毕竟把树林给弄脏了呀!”另一位学生写道:“爱护环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孩子写的内容看,学生的确理解了课文中莉达这个人物的内心所想,发自内心的赞同莉达保护环境的这一举动。

再如《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去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和爸爸之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呢?”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说:“我如果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会对爸爸说:„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带回家,这条鱼不到22厘米,我们不能把它带回家。‟爸爸说:„就差半厘米,马马虎虎算了。‟我说:„半厘米也不行啊,应该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点点头,觉得挺有道理,就把鱼放回了大海。”之后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自觉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感染。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的训练内容,如各单元的训练点,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训练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篇2: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篇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工具性,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要读,更要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教学二年级《找春天》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大胆想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课文例句为范文,设计如“嫩绿的柳条又细又长,那是___?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那是___?”小孩子们写得太有趣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成了他们眼中美丽的春景,都成了他们笔下趣味横生的素材。

有时候读、想、说、画、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画风》一课我就让孩子们先读再想然后说,最后画,并写出来。此时不得不感慨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总会不时地送给我很多惊喜。

三年级时,我又不断加深读写结合的深度。如《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中对荷花的描写淋漓尽致、非常优美。我就以此为范文,寻找促写点:其一是总分的结构,荷花开了不少,用三点说明;其二以“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组织文字;其三学习用词,展开丰富的想象。按照这样的促写点的总结,让学生仿写一段课间十分钟的场景。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所钟爱的,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快乐展现出来,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又一次给了我一个惊喜,有的把跳绳想象成调皮的风,有的把毽子想象成可爱的小精灵……

二、读写结合,要让孩子们打开思维,大胆想象补白

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去,身临其境地与作者站在一起,在读的基础上让自己也去经历一番,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去体会作者意图,然后再把自己的发现、感受写出来。孩子的思维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颜色,可以调配出世上最美的颜色。如此的教学践行了新课标理念,还原了课堂真实,给了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小练笔的:金吉娅以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动了她的妈妈,感动了我们所有人。给予是快乐的,被给予是幸福的,假如你是那个“什么也没有”的陌生小女孩,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写一写吧!教学时,我们一起认真体会了陌生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的心情,展开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小女孩,当她站在给予树下,想得到礼物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收到礼物又会有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现呢?然后我把印有挂满爱心的大树的小练笔纸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涂色中整理自己刚刚所说、所想的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的反应,最后写下来,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三、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读写结合是一条漫漫长路,只有边走边丰富自己的视野,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教师的指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必不可少,需要在找准读写结合点的基础上,去寻求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趣味中读写,在快乐中成长。长此以往,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就会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生根发芽,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好朋友。

教学,是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写结合不仅在考验学生的学习,更是在考验教师的学识。这是一条长而远的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再实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建军.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篇4: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10-01

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读写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当前喜欢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使得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下降,而教师方面也缺乏对学生读写兴趣和方法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原则

1、积累运用原则 读书对人所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多读书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情感和文学,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生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不断的积累,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2、全面发展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开展读写结合,就要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通过读写结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并非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而要找准侧重点。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读写结合教学应当是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的,根据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写作兴趣 小学生十分的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同时孩子的探索欲望也非常的强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对语文写作有新的认识,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有过多的限制,尽量的使学生可以最大的限度的自我发挥,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不拘于形式的描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时,可以适当的在作文中配上插画和插图,展现出不同的作文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积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而少使用打击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哪怕是学生的一件小事也要给予肯定,使学生对学习有自信心。通过教师鼓励式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受到了鼓舞,自身的写作兴趣也更积极,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写作信心。

对于班级中阅读和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优秀作文,或开家长会时给家长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生的自豪感由心而生,因此对语文写作和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果缺少丰富的词语积累,其在写作时就很难写出有内容、有文采的文章,所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尤为重要,只有灵活、丰富的语言才能写出有感情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中,将精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更好的运用,写作也更加的流畅,写作出生动的文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为了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教师应多为学生们介绍一些对学生阅读有所帮助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使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演讲、阅读赏析等,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阅读,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不要求学生的积累材料有多么的出彩,但是一定要够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通过用心的观察,就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

另外,在学习优秀诗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背诵,并引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背诵是小学生更好的运用语句写作的基础,是运用资料写作的最直接方法,更是学生知识积淀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更好的引用到写作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培養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多读书、读好书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最直接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不是很丰富,较为单一、枯燥,对于学生的教导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这些读物不仅语言运用的丰富,而且叙述的方式也很新颖,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词语记下来,便于在以后写作中引用,进而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剖析语境的含义,并分析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领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创新,这样不仅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遣词造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培养小学的遣词造句能力,教师不可过急,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动笔写作,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的积淀,这样发展下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遣词造句才能够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向持续、渐进、长期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与写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所以应将读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宁.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4,20:8.

篇5: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论文

1.课改前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力最强,教师在此阶段因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改之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只有一部分教师将此教学方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从以往教师应用的具体做法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点:(1)大量的读写任务,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加快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读写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性。(2)阅读文章作为写作话题,在以往读写结合教学中,最不正确却常见的就是语文教师将阅读文章或课文作为写作话题,让学生以这些文章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将读写融为一体。(3)以教材为主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多数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为了能够将读写结合渗入教学中,便让学生多加练习记叙文写作,而忽视了其他作文格式。以上几点充分说明了在新课标没有贯彻小学语文教学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也无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1根据教材,以读带写。“用教材教”作为新课标改革的亮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的质量,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发挥了教材编写的本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熟读教材内的文章,再与同学或教师通过交流的方式,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并将自己的感悟用写作的方式描述出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内经典的文段着重教学,让学生主动诵读这些经典文段,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另外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拓展,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密西西比河风光》作为一篇描绘风景的文章,文笔细腻,构段清晰,词句优美,采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把风光旖旎的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密西西比河的景美与富饶,更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构段方法以及语句和修辞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作文。

2.2拓展阅读,打好基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应当及时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在阅读与写作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教师在拓展课外阅读时,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在写作中。另外,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书籍内的名人名言、优美词句或是好的段落等摘录下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周末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看完一本课外书籍后,摘录200字的优美词句,再写200字的心得体会,在周一语文课堂时抽取几名学生诵读自己摘录的优美词句和心得体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能在拓展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2.3强化写作,以写促读。由于学生的资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某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但写作水平一般,其原因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在读写分离之后,没有及时将自己的阅读知识运用在写作当中,才造成写作水平不高的现象。读与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阅读后,要及时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中运用和巩固自己的阅读知识。要想使小学生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就需要让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具体思维转换成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如给学生一个句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知识,重新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式,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优秀的作文来写,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文章中,逐渐找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4重视技巧,适度点拨。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式,更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阅读一篇文章,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和含义,如资历较高的教师通常会教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种名为快速阅读的方式,简言之就是一目十行,这种阅读方式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且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大意,但这种阅读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怎么去写,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适度点拨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逐渐找到自信,这样一来,教师也能更好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3.结语

篇6: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论文

1.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水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学习往往是采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的语文阅读学习中,虽然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况比较和谐、积极,但是整个领读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盲目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课本内容;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自主把握整体课本内容和内在思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学生会形成无法独立阅读的依赖性格,这些缺点会对整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言告诫我们要积极增加阅读量和培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真实文化能力。

1.2读书和写作相互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极其重要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知识底蕴;写作过程恰好是将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文字和底蕴加以分析和组合,从而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会贯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方法,从而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忽略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也使作文的语言文字缺乏艺术感。

2.读写结合的有关方法和措施

2.1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读写在素质教学中是整体,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个主次关系,在创新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在对优秀作品进行阅读赏析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和解析文章的能力,特别注意文章中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语言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文学方法,然后积极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达到用阅读引领写作的目的;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注重以下方面,从而推进整个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读中带写”,所谓“读中带写”就是要在进行相应的文章阅读的同时积极结合对应的素材和寓意进行写作,从而将阅读中学到的手法和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强化作文能力。其次,要在阅读后积极安排写作任务,通过阅读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对文章中一些知识点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外找到相应的作文题目进行复习,达到彻底地将阅读所掌握的课外技巧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的目的。

2.2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听书读写的相互协调,我们在加强读写结合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结合听说读写四者的综合训练,从而提升读写能力;读和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特点,因此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要积极结合读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特性,然后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综合训练,通过加强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积极通过作文练习,熟悉在阅读中掌握的技巧和写作手法,通过二者之间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上一篇:第六节鸟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教师师德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