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2024-08-27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共6篇)

篇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全面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的确认是伴随赊销的发生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时间。应收账款可以促进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加快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化速度,从而降低存货中的产成品数额及相关费用。但不合理的应收账款也会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对加快货款回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经营全局看,应收账款的产生直接受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等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动,进而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应该从经营管理全局思考,结合企业战略需求和财务管理目标等,依托生产、销售等部门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全面管理。

一、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一)商业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二)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差

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

(三)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

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例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二、企业应收账款全面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应收账款回收责任

应收账款回收责任明确与否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理念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的结果。在对多家企业的实践调查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发现,制度设计中责任明确、激励目标突出、激励指标明确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变现至关重要。例如,A公司自2000年改革其资金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应收账款总额进行控制,明确规定各客户应收账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20%,超过比例的异常部分必须调查处理;二是财务部门每月编制账龄分析表,将货款回收情况通报销售部门,及时采取催收措施;三是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将账款回笼情况与销售人员奖金挂钩,销售占奖金比例的20%,而回款占80%,且逾期应收账款按银行贷款利息扣除销售人员的奖金。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该企业应收账款由1999年的1.5亿元降到2000年的0.75亿元,降幅达50%。

(二)应收账款变现渠道

2003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对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应收账款列为金融资产之列。应收账款融资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以低成本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满足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三、应收账款全面管理措施

(一)利用应收账款产生因素的引导作用

应收账款管理应该由财务部门全面负责的观点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应收账款管理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由企业销售部门、开发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物流部门共同完成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开发生产部门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为指导,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重视市场的反应,通过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优势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尽量为降低应收账款发生率提供保证。其次,销售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的指引,充分利用信用调查等方法,在销售过程中积极为企业创造销售业绩,合理选择赊销客户和信用额度,尽量少产生应收账款。再次,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信息服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财务发展目标,并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销售收入表、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表等,为促进各部门改善各自的发展状况,提高利润创造力、降低应收账款产生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二)发挥制度激励作用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尽量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即在完成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应收账款,明晰信用销售网络及客户名单,形成的应收账款能在信用期内有效变现、回收。本文提出如下制度设计方式:

(1)加强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积极性,主要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率,兼顾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的控制。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对应收账款回收责任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销售人员选择赊销的可能性或选择赊销客户、信用额度等的谨慎程度。同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可以有效增强销售部门整体销售的积极创现行为,促使其将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产品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开发部门等,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服务作用。事实上,财务部门不仅提供财务信息,还参与财务决策,监督企业经济行为。财务部门直接参与财务目标、现金预算等工作,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并帮助企业有效地完成财务目标。所以,可以 “辅助各个部门完成财务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完成任务”为激励机制,从完成企业总体发展财务目标的角度,激励财务部门为各部门积极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3)加强开发生产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作用。如果产品本身供不应求或者存在制胜优势,应收账款自然就会降低。所以,可以将开发生产部门的业绩奖励与产品在市场上的前期销售业绩挂钩,力争创造有价值的订单。目前,这种制度已经在一些公司内部得到有效应用,并创造了良好业绩。

(三)借助应收账款出售与融资渠道提高变现能力

应收账款产生之后,企业除了积极催收以外,还应尽量想办法对其进行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是银行根据商务合同交易双方之间的赊销行为而设计的一种金融产品。卖方将商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受让银行提供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应收账款融资可以迅速满足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中是属于变现能力强、风险低的优质资产,其变现能力仅排在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之后。因此,企业为解决临时资金紧张,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以其作质押,银行和企业都乐而为之。随着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通过应收账款出售和质押进行融资的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因此,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提高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规避坏账、呆账风险。参考文献: [1]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四川会计》2002年第6期。[2]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河北会计》2002年第6期。[3]张采风、李忠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收》,《黑龙江财会》2001年第12期。[4]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年第5期。[5]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财会通讯》2002年第2期。[6]田园、冯永东:《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刍议》,《广东财会》2006年第6期。[7]贾成海主编:《管理会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

能否按期顺利收回应收款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现金流周转速度,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应收账款潜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金成本上升

第一,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常常通过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以获取更多的商业渠道、扩大销售份额。当应收款项居高不下、企业可流动资金不足支付相关税费时,必然需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此问题。然而,沉重的利息只会徒增企业费用,且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长,其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从而使资金成本上升。第二,由于交易方存在恶意拖欠账款,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基本上都靠企业自行催收,销货方因此增加的交通费、话费、业务招待费无法转嫁,也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增加应收款的回收风险。

(二)对信用条件的确认不合理

为促进销售、加速收款,企业常常对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条件,这必须付出一定成本。在确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时,必须遵循对客户提供信用条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必须大于其信用成本的原则。如果信用期过长、盲目实行现金折扣,或折扣率确定不合理,都只会增加企业的信用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和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1)对大量债权资金清理、催收不力,带来资金损失。及时清理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繁重任务。财会部门应及时核算,正确反映应收账款情况,并管理好应收账款。然而,在财会工作中普遍存在债权、债务账务调整不及时,造成收付款错乱;对债权资金未能及时清理、核对、催收,许多款项的业务内容不详,使本可以收回的款项成为呆账;将资金损失和当期费用长期挂在应收账款科目内,造成虚盈实亏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企业经营中的潜亏损失,不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和使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容易使人对虚假债权产生错觉,误以为当前资金紧张是受“三角债”的困扰,从而扩大资金管理漏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领导作出正确决策。(2)缺少专职机构或人员从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完整有效的客户档案;缺少专业的资信评级、资信限额和资信控制;没有对坏账风险进行事前、事中的防范与控制。(3)存在经营者短期行为。许多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一味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营造出完成或超额完成指标的假象,不考虑资金的使用价值和款项的可回收性,造成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加大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四)应收账款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经济业务不仅复杂而且关联密切,现有的信息系统下容易产生数据重复输入、数据不一致、信息反应慢等一系列问题。客户信息系统和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客户相关业务信息模糊是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加大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事前控制

第一,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根本保障。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但却不利于企业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松,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企业风险。可见,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 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二,企业应作好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工作。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信用额度前,必须对赊销商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估,给出合适的信用标准,从而有效控制应收账款。信用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可采用5C分析方法。所谓5C分析方法就对企业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这五个信用情况方面作出分析:(1)品质。品质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如数偿还债务的一贯作法、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等。品质经常视为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2)能力。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客户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应注意客户流动资产的质量,看其是否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3)资本。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物和财务状况,表明着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品。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一旦收不到客户款项,可以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客户可以提供足够的抵押品,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5)条件。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这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定量分析可采用信用评分法。5C分析法主要是凭借经验进行评判,而信用评分法则是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评价顾客信用。这种方法需要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进行信用评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顾客的信用分数。进行信用评分的基本公式是“y=a1x1+a2x2+„+aixi”。式中,y为某企业的信用评分,ai为事先拟定的对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Xi为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进行信用分析后应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一般分为优、合格、差三个等级。企业规模大,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可评为优;资产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的业务中,经催交后能够结清货款的客户可以评为合格;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客户可以评为差。

第三,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控制交易量,并根据授权有限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分别规定各级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限额以上须报经上级领导审批,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这种分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将赊销业务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同时,企业应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安全、合理。

第四,完善业务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位。应收账款管理不应只是财务人员、销售人员、或清欠人员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合同洽谈、开标、配货及发货、出门及收款等业务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稽核;销售、财务、发货、清欠等部门和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收账期,减少呆账。

第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企业采取何种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业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坏账损失。为分解坏账损失风险,企业应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将对损益造成的影响,按期提取坏账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放弃了对应收账款的索取权,企业应继续关注欠款单位情况,尽量收回账款。

(二)事中控制

第一,加强合同规范化和评审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销售要授权相关人员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因此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进行合同规范化管理,建立评审制度。一方面,签订的合同应规范,符合合同法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评审,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以此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精细化。

第二,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财务部门收到的客户货款应及时入账或作查询手续;要对照合同和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并送交运输人员或客户签收;运输部门应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并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发货 后应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第三,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地采用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先进的结算手段(如网上银行、电汇),加速资金回笼、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企业也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带款提货,以确保货款及时回笼。

(三)事后控制

第一,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系统是指从赊销过程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应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客户能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发生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服务,可以与客户经常保持联系,提醒其付款到期日;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与纠纷,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可以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使客户感受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由销售所产生的客户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资金管理、款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对企业优质应收账款实行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ABS)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资产结构整合和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以部分资产为担保,由受托人控制的专门特设机构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融资手段。具体操作过程是:(1)由发起人或独立第三方组建一个特设中介机构(SPV)作为发行人。(2)以和约方式将发起人所拥有的优质应收账款合法地转让给特设中介机构,使发起人自身的风险和证券化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相隔离(破产隔离技术)。(3)对SPV的应收账款进行信用增级。一般由SPV向信用级别较高的专业金融担保公司办理金融担保,向投资者提供担保,履行按期支付本息的义务,这样SPV交易的信用级别就被较高的金融保险公司所取代。(4)对即将发行的ABS进行信用评级。(5)SPV对信用评级后的应收账款发行ABS。(6)证券经销商对ABS进行包销。(7)投资者购买ABS。(8)特设中介机构通过托管银行向原始债务人收款,清偿资产证券持有者的证券本息。应收账款的证券化融资流程图1所示:

第三,对应收账款建立销售人员全面负责制和坏账追究制度。为防止销售人员盲目销售,企业应该按“谁销售、谁付款”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将货款回笼责任分解至每位销售人员。企业要每月从销售及资金回笼两方面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并根据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失职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第四,利用法律手段捍卫企业利益。由于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企业履约守法观念不强,司法部门执法不严,地方官员干扰较多,对抗法违约者处罚不够,甚至存在企业胜诉仍无法收回账款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合同时,企业应利用合同条款和规定保护自己,防止应收账款拖欠现象发生。如拖欠已发生,在双方难以协调的情况下应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做好诉讼准备,切不可观望和等待。

第五,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委托给专业的应收账款公司进行回收。大中型企业如果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可以委托应收账款公司进行回收。专业的应收账款公司在催缴款项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在应收账款上投入的人力与财力。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资金风险控制和提高资金收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下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尽量减少因应收账款过量引起企业垫付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和其他相关费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利润。笔者认为,本文所讨论的应收账款风险全过程控制法,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法,对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和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尽快加以推广和运用。参考文献: [1]孙明华:《企业竞争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2]黄海文:《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对策》,《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赵伊川:《创业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5]孙念怀:《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3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企业的应收账款不仅面临着回收的风险,同时其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特殊功能,而且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同时这种销售过程又称赊销。狭义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应收销货款。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

目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企业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逾期应收账款比例过高;二是企业应收账款总量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20%左右的水平。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应收账款总额的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据商务部研究院信息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先生提供的数据,我国1991年到1995年期间形成的应收账款额超过800亿元,目前形成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高达40%。另外,由于控制不严,管理不善,应收账款迅速扩大,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统计表明,截止2003年11月底,仅全国规模以上(500万元销售收入以上)工业企业间的不良债务拖欠高达1862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6.9%。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短缺,极不利于企业的再生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内部信用风险不合理造成的。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赊销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具有不确定性。简而言之,应收账款风险就是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回收额度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坏账风险,指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按发生的数额收回形成坏账而造成的损失。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拖欠风险,指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拖欠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坏账风险。应收账款之所以存在预期损失风险,是由于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应收账款风险状况的因素也叫应收账款风险因素。具体包括:

(一)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而且社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二)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对于社会上的信用缺失现象不够重视,有些企业仍存在侥幸心理,未在销售时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进行赊销,这虽然会使销售额有所攀升,但却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问题。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

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诸多企业并未及时地、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不能正常流转。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在一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 可能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导致了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收。应收账款的回收没有责任到人,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收信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第二,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赊销制度。赊销不应单凭销售人员的经验判断,而必须经有关具有审批资格的人员审批方可实行。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式,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额度审批权限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同时,应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各经办人员应对经办的业务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其对每一经办的业务都要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第三,针对长期不对账等管理措施不力现象,企业要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良好的应收账款控制措施,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赊销前,要明确赊销合同的内容。其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赊销后,应对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行发货查询、货款跟踪,并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不能使管理脱节,以免造成账目混乱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同时要详细记录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经常进行账龄分析;再次,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款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所以应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评估来预测账款的回收情况,从而根据回收情况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四,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也要进行事后防范控制管理工作。一个企业销售后利润的真正实现是从企业的客户那里收回资金。因此,对拖欠账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种方法清讨,并使催收账款责任到人。财务部门应负责应收账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销售人员是应收账款的直接责任人,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的最终点是收现指标。货款到期限的前一周,销售人员应电话通知或拜访欠款单位负责人,预知其结款日期,并在结款日按时前往。

第五,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企业的坏账损失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减少了可以运用的流动资产。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企业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触目惊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而是要加强对其进行辅助管理,随时准确地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应收账款控制。如果所有客户都全额准时地支付货款,那么在收款循环阶段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客户都做不到准时付款,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收账款控制应了解每一项应收账款的欠款人、金额及到期日;了解哪个客户的应收账款已逾期、其金额是多少、是否还有其他未到期的欠款或是其他订单;尽量高效快速地处理客户的质询;督促逾期未付款者付款;企业应对未结清的 应收账款定期编制报告。按照个别账户监督与总账监督相结合的思路,编制账龄分析表,按时间顺序详细列出每一项逾期未付的款项,监督客户的支付情况,以利于催款人员追收。此外,有关人员还要定期计算企业的平均收账期,与同行业和本企业的历史情况作对比,并随时调整企业的收账政策。另外,企业还应该定期检查客户投诉、质询的次数以及妥善处理的速度。如果对客户质询处理得太慢必然会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对逾期客户的最后手段是提请诉讼,企业应该确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发出提醒函的次数、频率以及对拒付者应采取的措施。企业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采取上述方法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必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加速资金回笼,实现安全系数目标,提高现金销售能力比率,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篇2: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摘 要】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应收账款的增加,不仅会使企业资金周转缓慢,而且还会引发企业的经营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及时收回帐款。本文主要阐述了应收帐款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应收账款 问题 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输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逐年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之间存在拖欠货款现象,呆账和坏账比例逐渐提高,这已经成为了企业良好运转的一大弊端。我国企业应该在日常资金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1.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探讨

1.1赊销现象严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的,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将加大了收账的风险,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1.2企业的信用状况不甚乐观。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1.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却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再者,企业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却由于盲目扩大销售量也没有认真落实到实处。其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

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1应收账款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随着销售的增加,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大量的应收账款不仅削弱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且随着现金流量的减少,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甚至可使企业倒闭。

2.2应收账款的坏帐风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就会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致使企业存在利润风险。企业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的计提或不提人为调节利润。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3.1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方面。首先,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区别标准。信用标准较高,能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短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在增加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不能为了增加销售而置应收账款风险于不顾,也不能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3.2加强销售、财务的监管。首先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其次,必须同经销商核对账款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大家要尤为重视: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不同;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经销商不能够按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他款项。以上情况会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款现象,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的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账不符,这主要是由于对账环节的时间差所致。当前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而且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应收账款同样如此。在对账时一般是债权单位首先实施,但是却和销售部门没有完全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对账效率的降低。企业应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共享信息,这样在进行任何一项业务时都会形成较好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3.3对客户信用调查。企业应对自己的客户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分析,便盲目的赊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商品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提供信用的客户,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4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3.5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考核机制相应扣减工资。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企业经营者不应忽视这方面的情况,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1 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 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 赊销作为企业促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越来越被广大企业所采用。

首先, 赊销能剌激购买力。对于那些资金暂时有困难的买方, 赊销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其次, 赊销能够提高卖方的竞争力。一家有能力赊销的企业显然比没有能力赊销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 那么它就有条件对客户进行赊销, 经受得起由赊销带来的资金周转负担。

第三, 赊销能够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对信誉好、实力强的客户以提供赊销作为优惠条件, 为保持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提供了保障。对相互了解而又暂时没钱的老客户进行赊销, 帮助其缓解资金周转困难, 客户会因此加深与供应商之间的感情, 为今后的交易铺平道路。

第四, 赊销能够减少企业的库存。很多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 资金大量占用, 无法变现,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赊销虽然不能使企业的资金马上回笼, 但起码使其成为可能。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随着商业信用的广泛推行, 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赊销这一经营手段, 从而也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应收帐款。

2 企业应收账款的影响

2.1 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很大

据统计, 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 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 而在我国有些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60%以上。尤其是国有企业, 实际已成为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 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 虚增了企业账面上的销售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2.2 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 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 而赊销的背后就会出现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 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 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也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 账面状况良好而资金却出现匮乏的状况。

2.3 企业应收账款的存在影响企业营业周期

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 使营业周期延长, 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 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 致使企业现金短缺, 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4 企业应收账款的出现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并没有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 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 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主要表现在企业流转税的支出、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等。

3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2) 企业没有设立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 (3)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 (4)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 (5) 企业未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 (6) 企业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

4 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法

4.1 加强对企业营销部门和营销人员的内部控制

一是按营销部门和营销人员建立健全营销台账, 谁经办的业务由谁结清账款, 实行一条龙管理, 防止互相推卸责任。二是对营销人员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 以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三是建立激励机制, 将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与营销回款挂钩, 以防止营销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 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应收账款。

4.2 强化财会部门职能, 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

第一,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 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 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 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

第二,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财会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缴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 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 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 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 需分发催缴欠款通知书, 及时催收欠款。

4.3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加强对赊销工作的控制

一是广泛采集客户的资信信息, 评定其信用等级, 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信用政策。二是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强化管理。所有的赊销业务, 均需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 方可进行。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 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 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 各经办人员在各自的审批权限内办理审批。

4.4 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灵活采用催收措施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 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 如果有必要的话, 可以成立“应收账款清查小组”, 对客户的资金状况、信用品质与偿债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 运用多样的催收措施。如对远期、近期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或清理陈账未动的区域, 应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 并加强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 人为发生的赖账, 应在诉讼有效期内, 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以避免丧失追诉权, 造成坏账损失;对确实无力支付的欠款方, 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 采取物资抵款, 也可以实行商业票据;对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货款的客户, 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 鼓励客户及早偿还货款。

4.5 对应收账款实行风险转移

篇4: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坏账

一、 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1.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的过程中,因赊销而形成的应收款项。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

2. 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意义

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环节,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赊销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如,企业对日常所用的信用政策做调整可能会带来经营收入的提高,从而可能会大大增加应收账款数额。但是,如果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得不到及时解决或回收工作不到位,企业只垫付不收款,没有资金回流,则会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的经营将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倒闭。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加强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及时收回,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从而防范各种经营风险。

再者就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加强的话就会使销售收入快速回流企业,不会形成主营业务成本已经发生,销售收入所开发票需要交纳税款而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

总之,如果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将会使应收账款及时回收,加速资金周转,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二、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理念缺失而形成应收账款的增加

(1)企业一味抓收入,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不考虑赊销带来的应收账款结算问题。企业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为提高收入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只顾及经营收入的数字攀升,没有认识到赊销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导致企业出现经营收入只是数字增加,资金并没有回流的情况,同时夸大了收入和利润。

(2)没有对客户做相应的信用调查就盲目合作和赊销。在不了解客户信用情况的前提下就开始业务合作,这种盲目赊销往往给应收账款的清收带来许多障碍,常常会导致坏账的大量增加。

(3)由于风险意识缺乏,从而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企业管理中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科学分析和管理,导致资金回收不到位,阻碍企业发展。

2.企业制度不健全而形成有款不追的现象,致使应收账款不断增长

(1)制度片面,导致企业中经常出现:为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营销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只与营销业绩挂钩来做考核,这样就会形成营销人员只顾及销售业绩的提升,对销售中形成的应收账款回收问题根本不重视,久而久之,业务垫付款会越来越多。

(2)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督,没有行之有效的对账制度,更缺少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制度,导致出现有款不追的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制度不健全导致对应收账款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致使流动资金不能保持正常比例,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

3.企业日常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形成应收账款堆积

(1)日常经营管理不严而造成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企业在业务经营中缺少依据,没有经营合同,或只有口头协议。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业务结束后款项无从结算,垫付款越来越多,从而加大了应收账款数额。

(2)财务管理与实际脱节造成应收账款数额高居不下。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形成只记数的工作,缺乏账实相符的意识,无法在管理上真正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失去了对应收账款的财务监督作用。

(3)信用政策的缺失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混乱。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外营销工作底线,如果信用政策缺失,营销人员对外营销的政策口径会不一致,将会使应收账款的发生、回收以及应收账款管理出现无序状态,不利于资金回收。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1.内部管理的加强是应收账款保持正常比例的前提

(1)业务合作应用合同做依据,法律做保障。企业营销活动中应以合同作为双方业务合作的依据。双方的业务合作应就合作内容达成共识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进行,如有违约,企业可运用法律做武器来保障正当利益不受损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日常经营中的具体业务应以合同为依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让经营业务的来龙去脉有据可查,为应收账款的清收打牢基础;

(2)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依此强化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调查

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由5个方面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

企业的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先与客户进行近距离交流并对客户的企业情况做实地调查和了解,运用5C系统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这种资信等级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客户在业务合作中的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并做记录,可以用部门会签的方法形成记录,记载客户业务往来中的表现。记录的内容应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内容详实,也为企业日后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

(3)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用书面文字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督促和提醒有关人员及相关部门催收垫款,至少应保证每月通报一次。这样,即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也可以提醒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经办人员及时进行催收,可以有效杜绝部门之间及相关人员之间互不通气所造成的垫款到期不追或有款不收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资金及时回流。

2.加强信用政策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坏账的发生

企业应该制定并具有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底线;与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行业要求制定出一系列合理适用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的制定应包括3个方面:信用标准的制定、信用条件的划分以及收账政策的松紧适当。

(1)信用标准,是在客户具备信用条件时所享有的企业信用。企业的信用标准应该针对该企业的客户群体和结合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要求来制定,应综合考虑:同行业内的情况、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就不可以使用较低的信用标准,否则将会使企业陷入压价竞争的深渊;企业 还应该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正确判断,这将是企业实施信用优惠的前提。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谨慎使用。因为企业信用期限的延长,对于客户来说相当于小额贷款,起到了低息贷款的作用,可以吸引一部分客户,从而提高收入;但是资金的占用时间,始终是企业需要权衡的问题。

(3)收账政策。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客户的要求科学地设计收账政策。因为企业收账政策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应收账款的数额,从而影响企业的坏账损失。

总之,由于信用政策关系到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获利水平,所以企业对客户的信用优惠应该谨慎使用为好。

3.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降低经营风险

首先,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分析。第一类,客户将企业的赊销款看成是无息贷款,有钱不还,延长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时间,加大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企业对此类款项应重点管理并加大催收力度,应将此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第二类,客户因资金周转暂时出现问题,用资产抵押或担保的办法向企业赊销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此类应收账款如果逾期收不回,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拍卖抵押物来收回款项,可以划分为B类;还有一类没有收款风险,由于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在先、收取款项在后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此类应收账款是由于时间差造成的,客户收到货物后就会立即付款,可以将此类应收账款划分为C类。

其次,可以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类分析。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实际账龄情况做分类。将账龄长、回收可能性小和风险大的划分为A类;将账龄最短的,收回的可能性大和风险小的划分为C类;将其它划分为B类。

第三,还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金额占其总额的比例进行分类分析。企业应根据自身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对客户应收账款的比重划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例如,高比例为占总额75%及以上的;中等比例为45%~75%的和低比例为占45%及以下的3个档次,所占比例高的,风险高,应划分为A类;所占比例低的,金额少,风险相对小,划分为C类;将其它的划分为B类,B类是一些较稳定的客户,风险相对小,垫款的收回较其它类别有规律。

无论从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还是从账龄或金额比重中的哪一个角度来分析,企业都应将精力集中到风险大、安全性小的A类客户上,当然,对B、C类客户的盯控和催收也不可放松。

4.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制度

(1)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企业应在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分别设置专人共同完成对账工作。首先,财务部门应定期根据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等因素,将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财务部门应该确保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由营销部门的有关人员配合财务人员,共同与客户单位进行往来账核对。这种对账工作应该保证每年组织一次,形成制度。对账后由债权人债务人的双方法人盖章签字,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存档备查。如遇差错账项,双方单位可以及时调整处理。

(2)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

因为企业有赊销行为所以会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产生将会面临发生坏账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考虑根据配比性原则,将发生的坏账从当期收益中扣除;还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提取以及坏账损失的发生将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更加真实,不再产生夸大利润的现象。坏账处理中的备抵法更符合配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所属行业的有关要求建立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使企业健康发展 。

(3)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在财务部门下设一个监察小组,规模小的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配备一个专职财务人员,负责有关营销往来账款的核算分析、核对清理和回收监督,以保证企业的应收款项能够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更要以此来控制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金中的比例,科学地分析资金动态,确保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流动资产,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垫款催收,从而形成和逐渐建立一个以财务监察人员为主,业务主管人员为辅的应收账款监察控制中心,并将催收业绩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

5.选择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回收

实践证明,企业对结算方式的选择,是决定垫付款能否安全及时收回的重要因素。根据客户的资信度企业必须将结算方式在合同或协议中列明,作为双方当事人执行的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加快资金回收,保障正常经营。

参考资料:

[1]王诗琳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第2014年第7期(总第450期).

[2]董昕玥 周赛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企业管理 2015年02月(上).

篇5: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是指在施工经营活动中,依据合同规定或价款确认书向发包方主张的债权。面对困境,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坏账风险。此外,应收账款管理成本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应切实加强应收账款成本管理;强化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现状、类型、影响、管理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是指在施工经营活动中,依据合同规定或价款确认书向发包方主张的债权。面对困境,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坏账风险。应收账款,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实质是被拖欠工程款。在步入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九五”以后,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款现象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愈欠愈多。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企业交易信用环境,极大困扰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1.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1.1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长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动荡、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应收账款余额增长幅度较大。据统计,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0%的水平。1.2社会信用环境欠佳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利用市场信用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销售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诚信、企业信用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给一些单位和个人进行商业欺诈、恶意拖欠账款、欠账不还造成可乘之机。加之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亏损,企业资不抵债,根本无法支付到期款项。1.3应收账款基础管理工作差 1.3.1领导不够重视。

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建筑施工产值的增长,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工程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项目管理的相应绩效考核中,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只重产值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工程项目的现金流情况。1.3.2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有些企业为了调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完成工程量挂钩,而忽略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科技论文。项目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片面关心工程量的完成情况,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1.3.3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清,控制薄弱。

项目管理人员只埋头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而忽视工程现场签证及进度结算;财务人员只管埋头做账、报报表,不了解合同的签订、工程签证、工程进度、付款条款、质保金的约定等情况,管理责任模糊,经营与核算脱节,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核算,只是进行事后反映,不能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2.应收账款的类型 2.1应收工程款

应收工程款是指施工项目部与发包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照工程合同规定应收取的工程款及质量保证金。也有单位将质量保证金作为其他应收款来核算。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预算单价及各项取费标准计算工程价款,向发包单位办理结算。2.2应收销货款

应收销货款是指施工项目部因销售材料物资、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在有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折扣因素。3.应收账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筹资成本。如企业为垫资而贷款所形成的贷款利息。二是管理成本。如调查建设单位信用状况的费用、收集各种有关信息的费用、应收账款的核算费用、应收账款的收账费用等:三是坏帐损失成本。由于各种原因,在应收账款中总有一部分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这些坏账损失往往与应收账款的多少成正比,也就是说,应收账款越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3.2增加了施工企业财务的风险

施工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其所有权属于企业,但主动权往往受控于债务单位。应收账款数额越大、期限越长,坏账越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量资金被拖欠,资金周转困难,为维持正常生产,只能靠增加贷款,因此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潜伏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同时也是企业当前最大潜亏风

险,对利润的影响尤为深远。3.3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资金严重紧缺,企业长期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医药费、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下岗、待岗职工的基木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没有保证,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所以,为保证企业能持续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自身要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加大清欠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4.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成本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应切实加强应收账款成本管理。在收账过程中,要考虑应收账款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分别采取信用方式、委托收账等方式,尽快回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在各环节造成的损失;另外,一旦诉讼案件发生,在索赔金额中应将应收账款已经形成的成本计算在内,最大限度地争取索赔费用。4.2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强化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公司各部门到公司高管人员,在抓好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效益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要求全体管理人员从日常工作中培养对工程项目全面管理的风险意识。4.3 加强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经常并及时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控制,以便能第一时间地发现并解决问题。4.3.1事前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主要是指合同管理。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签订必须明确工程价款的结算方法、付款时间、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等,明确承包方式、材料供应、质量、工期、安全等条款。每个工程业务不仅有必要的合同规范、合同条款,还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熟悉工程合同内容,在经济纠纷时能够有据可查,同时对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到监督和预警作用。4.3.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对应收账款进行的管理。施工单位要按照完成的工程量以及事前签订的合同及时向业主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定期了解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以及拖欠工程款项的原因,对故意拖欠的要诉诸法律途径,对没有偿债能力的要随时关注其财务状况,谨防恶意拖欠的产生。若存在变更事项,要加强和业主单位的沟通,规范合同,及时完善变更索赔手续,在增加工程量的同时也需要增加相应的工程结算价款。4.3.3 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工程竣工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程竣工后,按照事前签订的合同,工程质量预留保证金从工程款项中预留,用于保证工程在责任期内出现缺陷时进行维修。业主资金不到位,可能造成人为拖欠工程款,这就必须设置专门机构,例如“清欠办公室”,委派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拖欠工程款的管理。清欠人员需要定期与业主核对往来明细账,相互签字确认,给应收账款提供一个有理有据的条件。4.4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强化客户资信状况调查和评估,根据不同客户,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台账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自觉维护社会信用体系,不故意拖欠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工程款项,并利用社会舆论、行业监督和法律武器等手段来打击拖欠工程款项和恶意商业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通过这些计划和制度的贯彻实施,使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公司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适时监控,建立应收账款预警制度,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制定恰当的催收政策和机制,定期监控大额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对应收账款的进行账龄分析,对逾期应收款项,分析拖欠原因,对属于工程质量问题的,应积极与业主联系,争取尽快解决纠纷,尽早收款;对于信用良好,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不应过多干扰,而应积极派人沟通;对资信不良的客户,应加紧催收。建筑施工企业应遵循稳健性原则,积极建立弥补损失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具体分析各应收款项的特征、金额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对符合坏账损失条件的应收账款进行整理上报审批,然后核销,核销后的坏账应按项目逐笔记录备案,以便对项目部进行奖惩兑现。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认真落实应收账款终身制,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科技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制定目标责任,不仅从进度、安全、质量方面进行考核,而且从资金流量方面进行考核,包括从项目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后保修金的回收,直到工程竣工决算后把工程质保金因素都考虑进来,然后兑现奖罚。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要

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形成原因、风险可控大小、应对的不同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以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降低企业风险,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摘要】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赊销业务的产生使应收账款迅速膨胀。应收帐款管理问题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含义,针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增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加强贷款回收。为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收账款 企业 风险 制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及时占领市场,经常会冒险采用赊销政策,造成应收账款的不断上升,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严重的使企业经营因此陷入困境,甚至造成资不抵债。因此,如何减少企业应收账款过大而带来的损失已成为每个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

1.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供应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向客户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如代垫的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增值税等。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销售;二是减少存货。所以它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另一方面也因为赊销的货款收不回来,形成了呆账、坏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2.我国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2.1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近年来,除了外部融资难度逐渐加大外,企业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占用企业运营资金,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尤其一些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资本项目中,而是抽取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营运资金的周转,这样必然会使企业丧失其他投资的收益,从而加大了企业潜在的损失即机会成本;另外,应收账款逐年递增,导致其相应的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也随之增加,扩大了企业的成本,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2.2对企业营业周期产生影响

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存在,延长了企业的营业周期,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3发生坏账的风险

持有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据统计,近几年我国企业呆账、坏账金额占应收款总数的比重,远远超过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3‰~5‰坏账准备提取标准。当发生坏账时,不仅账面利润虚盈,而且会发生更大的亏损,使公司潜伏着破产、倒闭的巨大风险。

2.4减少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

由于会计上采用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将本期尚未收到的现金收入也确认为本期收入,因此,应收账款能使企业增加利润。但由于权责发生制使收入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流入并不一致,赊销最终会导致账面利润与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不符,甚至会出现盈利能力高,而支付能力低的情况,从而给经营者的决策带来失误。目前在股票市场上,某些上市公司年终因缺乏足够的现金支付股利,往往采取低现金股利、高股票的分红政策,就是明显的例证。

3.防范应收帐款风险的措施

3.1加强日常应收帐款管理

3.1.1严控应收账款管理过程

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财务部主管应收账款的会计每周对照信用档案核对债权性应收账款的回款和结算情况,严格监督每笔账款的回收和结算。根据每一笔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先后滚动收款,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赊购商品的销售动态,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及时处理有关业务事宜,还可以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3.1.2制定合理的信用制度

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管理,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率,降低风险损失的根本保障,也是销售控制的主要措施。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权衡应收账款风险、收益、成本的对称关系,通过民主、科学、集体决策机制,前瞻性地考虑信用政策对赊销业务的影响,制定本单位的信用政策,明确企业赊销业务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以及客户违约时的收账方针,并在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资信程度基础上,谨慎选择客户,以有效地促进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的良性循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宜对策,加速账款回收,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3.2强化应收账款会计控制

3.2.1建立账龄分析与清理核对制度

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赊销货款的回收情况,建立经常性的账龄分析制度,把逾期未收回的赊销欠款当作工作侧重点,提示信用管理部门对逾期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分析,检讨现有的信用标准和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以防发生新的拖欠;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定期清理,分户函证核对 督促销售部门及时组织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行使追索权,防范因时间过长潜移默化为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抑减应收账款逾期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风险,进而取得良好的应收账款收现率,优化应收账款的资产机构。

3.2.2谨慎计提坏账准备

财会人员应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坏账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应结合已实施的账龄分析和函证核对情况,分析债务人的实际偿债能力,认真进行独立审查,分户进行合理预期,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以缓解坏账损失对企业日后的财务状况产生突发性的影响,杜绝坏账准备成为企业财务成果及领导手中利润的“调节器”。

3.3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由于信用销售产生了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的形成又增加了企业潜在的风险,特别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缺少适当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缺少系统的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因此,在外部环境尚未建立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的情况下,企业应在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把应收账款的风险降至最低。合理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预警防范和预警处理。

作为系统的方法,对预警机制尚需进行以下的完善工作:(1)根据公司业务和销售特点,规定每半年或一年对各客户的应收帐款预警指标进行修订,通常以适量减少赊销额和缩短赊销期为主。(2)增设应收帐款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预警指标。总量预警指标即对集团公司应收帐款总额设定一个最高限额,不得突破。这一最高限额应低于各下属企业最高限额之和。比例预警指标即规定应收帐款总额不得突破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可以是应收帐款总额对预付货款总额的百分比。(3)确立预警指标报告制度,包括常规报告和紧急报告。常规报告可按季度进行,而当某一客户一旦突破或面临突破预警指标时,则应紧急报告以采取措施;当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预警指标突破或面临突破时,也要紧急报告。预警指标报告制度应明确规定报告责任人和报告程序等要素。

参考文献:

[1] 耿丽.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10).[2] 赵爱良浅析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4).[3] 朱勤丰.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3)

上一篇:农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下一篇:有关洒扫应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