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2024-07-06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共3篇)

篇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

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办发[2006]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单位,部、局机关各司局: 现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

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推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通过查办案件,揭示发生问题的原因,依法惩治发生在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推动自查自纠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查处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突出重点。查办案件要突出重点,主要查处发生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中的大案要案。要从治理工作全局出发,抓住重大、典型案件适时突破,以推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注意政策。查处案件一定要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宽严适度。对于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商业贿赂行为,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决不姑息。同时,要体现政策,坚持惩处少数,教育多数。

(三)依法办案。要树立依纪依法办案意识,查办案件的全过程都要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的各项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规定,又要重视程序性规定,既要充分使用法定的调查、处理权力,又要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四)服务全局。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查办案件时,要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要惩治商业贿赂,净化医疗服务环境,又要维护正常的机关工作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推动医疗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查办案件重点

(一)坚决查处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公务员以及直属事业单位受委托行使行政管理、审批、执法职能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要查办利用行政管理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索贿、受贿的行为。

(二)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干部和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的行为。

(三)认真查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利用业务之便,索要财物的行为,以及收受提成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而拒不自查自纠的行为。

三、把握好查办案件的关键环节

(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其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要主动请示工作,汇报情况,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一是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执纪执法机关建立案件协查制度、办案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协调机制。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与当地上述职能部门相互沟通情况,共同研究政策,参与案件的调查办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二是省(区、市)内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各省(区、市)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内卫生、中医药系统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之间的联络工作,保持信息畅通,及时通报情况,加强案件查办的协调,掌握案件查办工作动态。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办案工作的指导。

三是各省(区、市)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各省(区、市)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将本地区案件查办情况上报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生重大案件要及时报告。遇到特殊个案需要协调的,可上报卫生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二)拓宽案件线索来源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都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开通网上举报系统,鼓励群众举报,收集案件线索,并注意从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

清理举报信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2001年以来的信访举报件进行全面清理,汇总相关材料,梳理案件线索。

认真了解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自查自纠工作情况,从中分析疑点,扩大案件线索来源。

对案件线索要认真研究。对反映同一单位、同一人员的问题和有关联的线索要统筹研究,充分发挥各种线索的综合作用。

对所有案件线索要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做到来源清楚,处理及时,结果明了。

(三)严格办案工作程序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依纪依法办案的重要性,要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办案方针,树立正确的办案工作政绩观,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办案程序。

严格受理程序。建立健全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和集体排查制度,办案人员对从各种途径掌握和发现的线索要及时报告,不得私自扣压、搁置,对重要线索不得擅自处理。

规范线索转办工作。根据线索的具体情况,需要转送有关部门办理的,要严格转办手续。对转交下级办理的重要线索,特别是要结果件,要加强督办、催办,下级要按期上报办理结果。

严格初核程序。对涉嫌违纪问题进行初核,必须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立案和调查程序。所有案件的立案,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遵守审批时限规定;调查取证时,必须2人以上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依法收集有关证据。

严格审理程序。凡属追究有关人员纪律责任的案件,都要履行审理程序,对重大典型案件,应及时审理。

严格处理和执行程序。坚持案件处理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不得个人决定或以少数人意见代替集体研究决定。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处分手续,加强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正确把握政策法律界限

查处案件要体现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纪律为准绳,综合考虑违纪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当事人的态度等因素,做出恰当处理。

四、工作要求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切实抓好案件查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案件报告、案件研究和办案考核制度。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等失职渎职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办案工作要加强指导,对重点案件要加强督办或派员参与,及时解决办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用不同形式,对各地查办案件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处理好与有关工作的关系。一是查办案件与自查自纠的关系。在自查自纠阶段,各地区、各单位就要收集、排查案件线索,组织力量查处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并将办案的成果运用到自查自纠工作中,推动自查自纠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查办案件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在查处有关案件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分析发案原因,查找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强化监督,推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都要安排专门力量,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卫生、中医药系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工作,并给予经费保证。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和加强办案队伍,集中精力从事办案工作。要加强对办案人员的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教育办案人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刚正不阿,敢于碰硬,严格遵守办案纪律。

(四)做好宣传工作。在查处案件工作中,应适时适度选择一些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以增强办案效果。但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防止出现恶意炒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篇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和《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沪委办发[2006]15号)精神,推动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治贿发[2006]4号),现就本市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重要意义

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引发严重腐败问题,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一项重要任务,是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发生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中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坚决查处,依法惩治,有利于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有利于落实各项规定、措施,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有利于查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的发生。

各区县各部门,尤其是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把查办案件作为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出成效,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始终把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办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又要维护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法律和政策,宽严相济,讲究策略,使少数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使大多数人受到教育和警示。

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点、从严惩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上和纠正查处案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和以罚代纪、以罚代刑、以纪代刑的问题。

坚持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严格依法办案的要求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切实做到事实请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依法审慎使用办案措施和手段,及时纠正办案中的不当行为和失误。

坚持标本兼治。在坚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加强对案件发生原因、案件特点、作案手法等的剖析,举一反三,堵漏建制,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办案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闲难和问题。对查处阻力大、久拖不结的大案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排除干扰;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案件,要组织力量联合办案,形成办案合力。

(二)严格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案件调查组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严格办案考核制度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办案职责,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对因重大过失,致使案件主要违法事实失实、证据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在办案工作中以案谋私、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耍依法从严处理,并根据情况,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三)切实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办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本领。加搔业务培训,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新知识,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运用政策策略、组织协调办案和突破复杂案件的能力。注意运用高科技成果,提高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水平。

(四)各区县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上级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通过案件督办、办案质量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下级机关查处案件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保证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案件查处、协调、督办制度和向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报告查办案件工作制度。要按照有关时间节点,各区县、各部门将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情况报送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掌握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总体情况,协调解决查处案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突出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重点

(一)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领域和行业,开展查办案件工作。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发生的案件;查处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

(二)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特别要查处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

(三)严肃查处涉及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要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行为,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违法行为。

五、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力度

(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要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网络。结合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新案源。本市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等,畅通举报渠道。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投诉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

(二)排查处理案件线索。要全面清理积案,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从中梳理出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认真核查举报投诉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档案查询系统,对所有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确定查处重点。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归口处理。

(三)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要统一部署、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突破一批大要案。对具备立案条件的重要案件线索,要抓紧立案查处;对在查案件,要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细查,注意发现并查处串案、窝案和“案中案”。要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效果,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及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查处或配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审计检查,查找商业贿赂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管,认真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公安、检察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依法查处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金融监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本系统本行业发生的案件;审判机关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审判起诉到法院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耍严肃查处在商业贿赂案件中涉及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案件查处工作。

(二)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耍及时沟通信息,通报相关案情,搞好案件及线索移送和案件查证工作。各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完善查处重大案件协作机制,规范和完善工作衔接程序,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联系,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建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对职权范围外的案件,要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要在立案和追诉标准、案件定性、证据规格等方面加强研究,统一认识,提高办案的整体效能。

(三)各区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协调。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部署和要求,研究部署本地区的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要加强对查办案件中线索管理、移送,调查取证,定性量刑量纪、协作配合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办案合力。

七、正确把握法律政策尺度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处理,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分清罪与非罪。综合考虑违法犯罪事实、情节、后果和悔改态度等因素,依法作出处理。对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且态度恶劣或阻碍调查的,要从严处理;对投案自首、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退赃或有立功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八、充分发挥案件预防功能

篇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1、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2、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情况如何?

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印发以来,国家层面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试点,在团队组建、筹资、激励、考核等新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主要包括签约服务内涵有待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等。同时,在基层服务的家庭医生与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薪酬、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推广。

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目标是,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4、谁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什么服务形式?

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其中,家庭医生将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其他专科医师和卫技人员也要与团队紧密配合,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5、居民如何与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

居民或家庭可以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将明确签约服务的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每次签约的服务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根据服务情况选择续约,或另选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同时还要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对接,各地在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时,居民或家庭还可以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6、居民签约后能得到哪些服务和优惠?

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nlc202309090744

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7、签约服务费从哪里来?如何发挥家庭医生在合理控费方面的作用?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服务维护好签约居民的健康,是从源头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控费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8、如何激励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提供签约服务?

调动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积极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在收入分配方面,要综合考虑包括签约服务在内的绩效考核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二级以上医院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也要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家庭医生团队以及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同时,应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一是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二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94号),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三是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四是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及团队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9、如何加强签约服务的绩效考核?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促进家庭医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一是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各地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健全签约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开展定期考核。鼓励家庭医生代表、签约居民代表以及社会代表参与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家庭医生团队具体考核情况及评价结果。三是建立挂钩机制。绩效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群众意见突出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相应惩处机制。四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向社会公开的反馈评价体系,畅通公众监督渠道,使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居民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参考。

10、如何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签约服务的顺利推进、签约双方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资源的协同共享和技术的有力支持。要积极促进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提高家庭医生、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服务、互动的效率,节约成本、改善体验、提升绩效。一是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二是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需设施设备的配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家庭医生配备统一的着装、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四是构建完善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讯等方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家庭医生的技术交流与业务指导。六是通过智能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平台,为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七是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增强群众对于签约服务的获得感。

来源: 卫生计生委网站

上一篇: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下一篇:高三成人礼议程方案+总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