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2024-07-17

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通用9篇)

篇1: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多媒体1121班吕永云

还记得去那之前,又是兴奋又是期待,还幻想着在企业肯定要比在学校舒服。当看到公司大楼时,已按捺不住那激动的心情,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开始产生情绪了。

宿舍和学校差不多,既没空调也没热水,那兴奋劲一下就灭了一半,但是对工作的好奇心还是让我期待中。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一开始觉得外呼也没那么困难,并且我也学的很好,还有第三天的试呼我的成功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受挫了,两百多个电话我才成功了八个,听到组长说我呼的少了,心里挺难受的,看到其他人呼的很多,心里更难受,那天,我脱了组里的后腿。

俗话说,贵在坚持,所以第二天我又继续呼,那天,我呼了十八个。我觉得我的耐心变高了,不会因为呼不到而太大的影响心情,所以下午的态度还是很好,我想这就是成功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吧。所以说,在服务业态度还是很重要的。

再后来,被调入了彩铃点歌接线,本以为肯定要比外呼轻松,至少是别人主动打电话来寻求帮助。但想象总是美好的,有的客户很礼貌,还会说声谢谢,有的客户当查询不到他需要的东西时他们会大发脾气,更有甚者会骂你。那么,我学会的便是一个字“忍”。光忍还是不够,还要以更好的服务态度去安抚他们,因为他们极可能给你打不满意。

如果是在学校,我想我绝对转身走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种地步,我原来也可以忍受到这种地步。

虽然嘴上常抱怨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我心里明白,当我真正踏上工作的道路,这已经是一份很好很轻松的工作了,但我想这份工作还是不适合我的,或者说服务业并不适合我。我需要释放我的个性,但这个行业会束缚我,我觉得个性是我身上的闪光点,学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我了,我需要一份释放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或者说就是针对我的缺点而来,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身的缺点。

这次工作让我对我的职业生涯重新做了调整,让我真正明白,我的自我压缩极限还是很大的,这是我在学校里永远也不会感受的到的。

篇2: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好几个月的实习时间就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专业知识不深的中专生来说,学校带领我们高三学生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中职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中职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中职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我们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一是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课堂,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在我们实习的单位里,我就遇见了几个非常和善的老员工,只要问他们的是技术上的问题,他们都会一一作答,使我了解到,原来理论跟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二是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多问来积累经验。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只是自由观摩,如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三是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四是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篇3:市场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岗位

2007年3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正式启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比如说, 时间的安排、校企指导教师的配备、工作和岗位的选择、管理与监控等等。然而笔者认为, 重中之重在于岗位的选择与落实。一个好的岗位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前提, 是工学结合成功的关键。文章将着重叙述《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岗位的落实, 从岗位的筛选原则、岗位的类型、岗位的落实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和确定合适的岗位。

一、岗位的筛选原则

工学结合的目的是缩短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从业岗位 (职责) 间的距离,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因此, 选择岗位时, 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以使学生在该岗位上真正能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在实践中, 我们总结了以下两条原则, 而且这两条原则缺一不可。

1. 真实需求原则

很多年前,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里讲述了一位商人生产了一个带灯的眼镜, 产品质量好, 价格合理, 可就是不畅销。营销学家的解释是, 在随处可获的光源下, 没有人愿意在黑暗中使用带有灯的眼镜读书, 即顾客没有需求。这就是说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营销的实质, 是必需要遵守的原则。有需求, 学生才能真正被视为员工, 学生才不会被忽视, 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所在, 才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机会。没有需求的企业, 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与学校合作, 提供一定的报酬给学生, 但事实上, 学生还只是可有可无的“看客”, 而非真正的参与者。对于学生而言学不到技能, 对于企业而言, “慈善活动”也不可能天天搞, 因此, 没有岗位需求的企业我们会首先淘汰。

2. 不熟不做原则

随着工学结合的推广, 我们要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扩充合作伙伴队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信手拈来, 仅仅为了数量而盲目的扩张。在筛选工学结合合作伙伴时, 我院本着不熟不做的原则, 成熟一家发展一家, 合作一家。我们对每一批新参与工学结合的合作企业都有一定的考查期。通常在考查期, 我们会安排学生 (非工学结合学生) 在该企业参与两周至三周短期校外顶岗实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磨合, 确信学生在该岗位上能有所收获, 校企双方的了解也进一步加强, 并建立了彼此的信任, 此时开展工学结合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案例】我们有过失败的案例, 某企业在网上招聘人才———符合第一条原则, 经过校企双方交涉, 确定了合作意向, 可学生顶岗实习没几天就因岗位不适合而申请重新安排岗位。这是因为没有经过具体实践, 学院对岗位的分析与判断往往会出现偏差, 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良后果。因此, 我们在选择岗位时慎重加上了第二条———不熟不做原则。在我院第四批与苏宁电器的合作时, 就利用一学期的时间, 与苏宁电器合作了三次短期的营销岗位实习, 共计六周。同学们反映, 在企业中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同时, 企业对我们学生的实习工作业绩也比较认可, 在管理上也比较严格, 又恰逢新店开张, 急需用工, 因此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入合作。

二、岗位的类型

如果说岗位的筛选原则是我们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 那么岗位类型的划分则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岗位的基础, 是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借用营销的理论, 我们把与营销相关的工学结合岗位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会议营销型, 第二类是等客上门型, 第三类是蜜蜂采蜜型。

1. 会议营销型

所谓会议营销型的岗位主要有电话邀约员、会务推广员等。这类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主要任务是电话邀约客户, 讲求团队配合, 往往由团队合作完成订单, 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话营销技巧。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与顾客主要的沟通工具是电话, 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工资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 比较适合于能力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由于女生声音甜美, 更适合此类工作。

2. 等客上门型

所谓等客上门型的岗位主要有门店营销员。这类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 主要任务是遵守规章制度, 熟练掌握产品知识, 能主动向上门的顾客推销产品, 需要具备一定的推销技巧。工资相对比较稳定, 提成较少, 比较适合大多数能力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

3. 蜜蜂采蜜型

所谓蜜蜂采蜜型的岗位主要是上门推销员。这类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 主要任务是主动出击, 寻找潜在的客户, 完成产品推销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底薪, 但相对较低, 主要收入来源是业务提成, 比较适合于敢闯敢拼和思维活跃, 能力超强的学生。

如果说人员推销的基本过程是:过滤顾客 (识别潜在顾客) ———事前准备———接近———介绍———应付异议———成交———事后跟踪, 蜜蜂采蜜型的岗位要完成每一个步骤, 经历推销的整个过程, 而等客上门型的岗位无需经历第一和最后一个环节, 第一类岗位中的电话邀约员只接触第一个步骤, 其余由其它人员完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蜜蜂采蜜型的岗位要求最高, 需要人员的稳定性更强, 顾客在选择产品时对推销员的关注程度更高, 所以很多企业为了防止顾客流失, 放弃使用只有半年的学生, 而更愿意雇佣经验丰富、更稳定的员工。同时, 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薄, 经验欠缺, 加之工作难度较大, 有能力胜任此类岗位的人也较少。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下, 找到一份能发挥自身潜能的工作, 因此,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性格特征, 合理选择适合的岗位。我院对于这三类岗位的分配比例大概为4:4:2。各种类型的比较分析见表1。

【案例】此次我们共有97名同学参与工学结合, 无锡创新启业有限公司、青年人才网等大型会议推广公司接受了我们36人, 主要是会议营销型的岗位;国美 (无锡) 电器有限公司、苏宁 (无锡) 电器有限公司、宏图三胞等大型卖场接受了我们39人, 主要是等客上门的岗位;天诚家具有限公司、无锡市金色智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无锡博爱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等公司接受了我们25人, 主要是蜜蜂采蜜型的岗位。

三、岗位的确定

确定工学结合的岗位, 我院经历的过程是:第一批工学结合的岗位落实, 我们戏称为“不平等条约”。所谓不平等条约即企业无权选择学生, 企业无权辞退学生。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有企业提出要面试和筛选, 在小范围内我们允许企业选择。经历了三期工学结合的历练, 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也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大环境的需要, 我们决定进一步开放选择制度, 主要以双向选择为主, 差额配置为辅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岗位。

1. 双向选择为主

对所有有工学结合的意向单位我们都会发出邀请, 确定企业需求人数, 提前两周安排面试时间和地点, 向学生做简短的公司介绍。每个工学结合意向企业招聘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由公司工学结合的项目负责人介绍公司的情况, 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背景和相关情况;其次介绍公司的岗位需求、提出岗位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第三阶段的双选会。双方均选中对方的, 岗位即刻确定下来。

2.差额配置为辅

我们允许公司选择学生, 也允许学生同时参加几个公司的招聘工作, 这样势必会出现几家公司同时选中一名学生, 同时也会出现没有被任何一家公司选中的“落榜生”。所以, 在选择的过程中, 企业要同时接受我们的附带条件, 即企业必须在原计划需求的基础上增加20%的人数, 以防企业“落选”的尴尬, 同时必须同意按比例接受我们差额配置的学生, 当然, 配置的学生比例不会超过20%, 最低限也可能是零。换句话说, 就是企业在与学校工学结合的合作中, 至少有80%的自主选择权, 最多承担20%无条件接受的义务, 以此达到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岗位。当然, 企业如果不满意, 可以在试用期 (一个月) 内对配置学生进行辞退。

【案例】第四批工学结合中, 通过某公司招聘的有20名学生, 但实际上只有13人愿意到该公司工作, 该公司接受学校配置, 从配置的5人中选择了2人, 累计接受学生数字达到15人。

篇4: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摘 要:高职院校要发挥实习工厂的作用,拓展产学结合的路子,彰显工学结合特色,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关键词:实习工厂;工学结合;高职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实习工厂作用,拓展产学结合的路子,彰显工学结合特色,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一、实习工厂的基本情况

我院的实习工厂主要有济南第六机床厂和济南装备实业公司,是集生产、教学、科研、经营为一体的中型企业。实习工厂现有两大类产品,一类是磨床系列,主导产品“2M9120多用磨床”曾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二十余年来共生产了4000余台,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2MK7125数控可转位刀片周边磨”系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被国家三部委确定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第二类是化工、轻工、造纸、塑料等行业专用生产线。我院先后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日本三菱、德国布鲁克纳、法国DTM公司和国内感光龙头企业中国乐凯集团胶片公司合作,在感光涂布、高档纸加工和塑料薄膜双向拉伸生产线的加工制造、安装调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工厂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学院进行高级技工教学时,所有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全部由实习工厂承担。实习工厂下设实习教学科,专門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实习教师,协调安排生产和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生产任务,各专业、各工种联合完成成型产品的生产制造。学生自二年级开始顶岗实习,实行两周理论学习和实习轮换制;每天则实行两班制,学生完全按技术工人岗位要求,一人一岗,每天都有完成工时和废品率的考核;实习教师的课时费、奖金和学生工学结合完成的工时挂钩,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008年学院系部结构进行了调整,实习教学划归系部管理,一体化教学得到了加强,机械装备系等系部也安排部分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生产性实习,较好地进行了产训结合。

三、进一步发挥实习工厂的作用,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1.坚持厂校并举,把实习工厂作为办学的必备条件

从办学指导思想上,要保持实习工厂的中等规模。一是要对实习工厂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实习工厂用人自主权,引进急需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能手。二是对生产设备进行适度更新。一方面学院要兼顾实习工厂的需要,可对工厂急需的设备进行更新,满足其产学结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机电系的实训设备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生产需要的锯床、镗床、磨床、摇臂钻床、线切割、齿轮加工机床等辅助设备,在让学生了解这些设备的同时,增加系部设备的生产能力。

2.实行产教互动,优化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明确实习工厂为一个教学单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成立由实训教学管理处牵头的实习教学协调组,实习工厂、四个系部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统一协调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事宜。一是协调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将实习内容“模块化”,实行模块化教学。二是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参加实习工厂的技术设计、加工工艺编制和生产调度、产品试制过程的熟识,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三是让实习工厂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实习工厂的实习环节。四是明确实习工厂不仅要在实习教学层面发挥作用,还要为学生校外实习以及就业发挥作用,即注重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初始化训练。五是加强实习工厂内部管理,选派职业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师傅带领学生实习。六是加强系部实习教师的培训,让他们熟识工厂管理和产品生产工艺,能够带领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七是进一步探索新情况下的工学结合规律,建立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制订实习教学安排、实习考核制度等教学文件。

3.坚持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工学结合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实习工厂作为学院内部良好的实习场所,只是工学结合的外在条件,而学生才是工学结合的真正主体。要充分利用实习工厂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一是实习工厂可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识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到校外顶岗实习、就业上岗和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实习工厂组织学生进行产品生产的实习,通过真实的生产环境促进学生提早进行角色转化,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三是实习工厂组织学生实习,可为各系部和校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累经验。

我们结合学院和实习工厂的具体情况,调整校内相关专业的实习教学安排,发挥实习工厂的作用,努力做到厂校并举,产教互动,工学结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长东,温景文.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5(1).

[2]李雪飞,盛宏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时代特征新探[J].南京大学学报,2003(6).

篇5:中职工学结合教师带队实习总结

我系28名学生在东莞市赫美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已圆满结束。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企业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会到了社会的竞争压力,勤奋与敬业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现我总结情况如下:

一、纪律方面

1.学生能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能服从单位的安排。听从老师和师傅的指导,能做到爱护公物、爱护设备、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学生能遵守工厂的作息制度,按时就寝。有些同学嫌上班时太多人上机,没有锻炼到,于是双休日不休息,去车间练习。基本上也没有同学叫苦叫累,保持着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学校跟工厂协定的请销假制度,出去时跟带队老师请假,写请假条,然后拿给门卫才出去。回来时跟老师报平安。

二、实习(技能)方面

1.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练习,逐步熟练,体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师傅在磨床加工零件的时候,他们也能很自觉地观察师傅是怎样谨慎细心心地加工的,遇到问题或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能虚心向师傅请教,受到厂方的一致好评和师傅的表扬。

2.很多学生改掉了懒惰的毛病。在这里他们明显感受到工厂竞争的激烈,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就的技能,那么将来在企业里就只能是低人一等,学生们开始感受到压力了,在学校那种浑浑噩噩的心态也开始向积极进取的心态转变。以前在学校车间不愿意动手打扫卫生的,现在每到下班时都会争着去拿清洁工具,以前不愿意动手开机床做工件的,现在都抢着要上机操作。而且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师傅及其他工作人员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礼貌地和他们相处,给企业工人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三、实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次实习总体来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这次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在学校得到了专业方面的训练,但其他方面需要加强。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对生产管理了解甚少,应该针对这类同学开一些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选修课;待人接物和心态调整方面需要加强;对社会、企业与如何择业方面缺少了解,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

(2)这次因为组织时间短,有些工作还需再完善。第一,带队老师对联系的企业和具体的实习情况不了解,在前期无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以后的实习应该让学生多了解联系的企业和能够提供的各个岗位,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主岗位。不要像这次,在机床严重不够的情况下,并没有安排其他能让学生动手的岗位,像这种情况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选拔好带队老师:“工学结合”是中职学生正式步入社会工作的职前培训,在实习的企业里能否得到很好的职业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关键,所以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能过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而且还应该有一定相关的培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得到更好的指导。

每个系还应储备2-3个指导老师。如果出去“工学结合”的学生太多而指导老师不够的话,一方面学生工厂里的纪律得不到保证,因为有些学生刚过来还是改不了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必须要有老师及时帮他指出纠正;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每10个学生配一个指导老师是比较合理的。

(4)做好“工学结合”期间的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像这次“工学结合”,有些学生刚开始表现得比较好,因为初次到工厂可能有点新鲜感,干起活来很积极。但是,一旦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的时候,有些学生就开始厌烦,变得纪律懒散,下班后卫生也不搞了,每次都是那几个学生在打扫。所以这个时候,除了指导老师做一些必须的职业素养的指导之外,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比如说设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实习生”,“纪律标兵”等;当然如果有些学生对这些也不在乎的话,那么就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去遏制他们这些违纪行为。

(5)我建议在实习期间最好能为学生请两位师傅,并让两位师傅做好协调和安排,使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更能系统化,规范化。不要出现学生要找师傅的时候,师傅不在,或者是师傅要去加工工件,没时间指导学生。这样在不同程度上,会打击某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习结束后,厂方领导表扬了部分学生,准备和学校协商在他们实习完后留他们在赫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这也是对此次实习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肯定。但是学生中间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平时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实习期间,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出现此类现象,也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因为这些习惯与在校期间学校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次实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但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导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推动学生勤奋学习,苦练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带队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很不错的锻炼和提升,它将指导我对教学内容的一些改革变动,让我的教学会更加有针对性,从而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企业应该要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虽然此次“工学结合”比较圆满,没有出现任何安全和重大违纪的问题,但是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应针对性的结合以前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取精去糟,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学生,更要结合厂里的工作情况,布置有关和厂里需要或有联系的课题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地、自发地进行练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初步的上岗技能基础,也希望我们学校能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优秀技术工人,为人类、为全社会、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篇6: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类职业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机电工程系近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我系专业发展的需求,我系与山东陆宇斯通车轮有限公司,山东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博瑞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山东汇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广饶县华骜钢丝帘线有限公司,东营恒力威管件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业建立了机电、数控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经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新加坡远东航海公司合作为学系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学生提

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近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系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我系每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高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系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系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我系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有个别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更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我系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系多年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5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篇7:工学结合实习周记(第八周)

1Distributorship 出口企业与国外经销商的协议。利用国外经销商就地推销某种商品。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经销的经销商虽然享有经销权,在购货上能得到一些优惠,但没有专营权利(这个有区别于独家经商【Exclusive Sales 包销】也就是说独家经销商货物买过来之后自行销售,自负盈亏,存在一系列的风险)

2Agency

代理是许多国家的商人在从事进出口贸易中比较习惯性采用的。代理按委托人授权的大小也分为总代理、独家代理和一般代理(这里的独家代理和包销还是有区别的,独家代理人不承担运营的风险,赚取的是佣金)

3Invitation To Tender and Submission of Tender(招标和投标)

招标和投标首先是一种竞卖饭方式。招标是买方发出招标单邀请卖方即投标人进行投标的行为。因此对应的投标就是指卖方按照招标单的邀请向招标人发盘争取中标的行为。所以是先有买房的招标才有后续的卖方投标。一般政府采购物资都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当然其他还有两段招标(先公开后选择)、选择性招标、谈判招标(非竞争性招标)。

4Auction拍卖

看过电视节目《鉴宝》的朋友可能会对拍卖有一定的了解。拍卖其实是一种中介性质的交易方式。并且由众多竞买人公开竞价,最高出价的人竞拍成功。

5Consignment寄售

篇8:工学结合岗位实习总结

从教育发展的背景来看,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被作为新时期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 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国内外关于“工学结合”相关概念

工学结合是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是:从法律角度强制性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依靠资产联结等方式建立“职教集团”, 以最低“交易成本”实现校企联姻;以“双师型”教学名师为支撑,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时能够顺利被用人单位录用。

因为各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有不同特色的培养模式。由于培养模式的不同, 其培养模式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有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德国的“双元制”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们之间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 是有区别的近义词语。

1. 我国教育政策中相关概念的纵向比较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教育政策中“工学结合”这一词汇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而在此之前我国教育政策中一直使用的是“半工半读”一词。“工学结合”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学结合”这一思想的提出使职业教育都围绕着实行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来进行积极探索。进入21世纪以后, 国家再一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教育政策。

2. 学术文献中相关概念的横向比较

在各种学术文献中查找“工学结合”时, 可以查到的是“工学结合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定岗工作相结合”, 且把“工学结合”列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七个要素之一。不言而喻,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中“产教结合”摸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定位于操作层面的概念, 是在“产学研合作”和“产教结合”概念之下的, 是与学生顶岗工作或实习有关的与“校企合作”同位的概念。

二、关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综述

目前的中职教育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 然而,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中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

“十五”期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改革不断深化, 事业不断壮大, 迈出了新的步伐, 取得了新的进展, 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2.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1) 教育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 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解放思想, 打破学科体系, 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近年来职业中专生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可将学生大致分为: (1) 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 (2) 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群体综合职业能力的; (3) 掌握一两种岗位操作技能的。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 实践能力。职业中专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 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各大专院校规模的扩大, 以及“普高”热潮的冲击,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是, 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政策将不断得到夯实。中职教育只要分析好形势, 做好相应教育教学改革, 与时俱进, 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3.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是当前职业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改革当前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按照积极推进、分类指导、逐步扩大的原则, 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三、结语

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指出了方向, 并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适应企业需要,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减少课程门类, 突出职业技能。要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 尤其是实训教学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培训手段与方法。使融“学习”与“工作”为一体的课程体系能够实现: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变“你让我参与工学结合”为“我自觉投入工学结合”, 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在价值创造中学习”, 开展顶岗实习,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豪感;学生通过工学结合, 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而且很自然地融入岗位、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摘要: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指出了方向, 并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4) .

[2]温从雷, 王晓瑜.芬兰学徒制培训基本特征和质量管理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0) .

[3]聂劲松, 白鸿辉.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合理内核与改革实施[J].职教通讯, 2006 (5) .

[4]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 2006 (17) .

篇9: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探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信息管理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程云燕(1968-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刘永福(1965- ),男,广西蒙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226)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教高教[2006]194号《广西关于公布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的通知》重点资助项目第11号“高职高专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34-02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具体时数,教育部有相应的要求:“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

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有的学校把半年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也有的学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年。为了获得充足的真实工作岗位和就业岗位,多数院校采用把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准就业结合在一起,并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对实习地点不作统一安排。只规定学生实习的范围,对具体的实习内容亦不作详细规定,而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种个性化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而且能顺利地完成由学业向就业过渡。正是这种实习地点的分散性以及实习内容的不统一性,造成了管理上的复杂性,有些出现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即便是采取教师巡视检查的方式,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但也很难做到每点必到,因此学生的实习基本上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呈“放羊”状态。

实习过程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在学习、角色、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违反企业的纪律,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学校的声誉。

实习点的分散性、实习过程不可预知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及时反馈实习过程的信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辅导,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地监控,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

1.“多赢”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体现“多赢”,才能保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想通过接收实习学生,找到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学生在毕业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试图通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就业单位。学校希望利用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顶岗需求的交流平台,通过实习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只有双方的需要比较吻合,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有效地进行。

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信息流的构成与特点。顶岗实习的信息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实习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习的意向;二是学生实习进度汇报,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学生之间实习体验或经验的交流;三是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学校从教学的角度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这些信息的互通与反馈是即时的、动态的。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多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由于分散的顶岗实习企业、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学习地点由课堂转移到了公司、工厂,实习指导的教师由校内的老师变成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车间里的师傅。同时,学生是实习的主体,经历实习之后,学生对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作出一个自我的判断和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应从学校单一主体转变成学校和企业、学生多元主体,并按不同的权重构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对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一般可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工作态度、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二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三是实习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作品,或者是调查报告、营销策略建议书,等等。对毕业论文成绩应结合实习类型、个性化特点、分类评判。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开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快速、及时地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果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可以依托校园数据网平台,设计基于Web方式的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供学生、企业、学校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信息。该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上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服务:向学生、社会、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条例、管理制度、顶岗工作流程、实习安全教育、考评办法等。二是岗位信息发布: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发布岗位需求及岗位描述信息,也可以作为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的信息展示等功能。三是选岗:供学生进行岗位信息阅读及选岗、退选操作,对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提供学生选岗监控、分析操作。四是过程信息监控:一方面为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等多方参与的管理人员反馈学生顶岗信息(在岗情况、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另一方面为学院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监控学生在岗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情况。五是实习评价:供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或学生本人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总体评价反馈,同时可对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六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及客户等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交流顶岗信息、评价管理经验、实习经验等。七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者负责用户身份认证以及系统模块设计与管理(如图1所示)。

2.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组织保障体系。顶岗实习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分别成立相应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机构,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指导工作,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校内部门的职能,综合教务处和就业办公室的部分职能成立产学合作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顶岗实习的日常学生管理由教学系(部)和企业共同承担,并且以学校管理为主;形成纵向管理结构的组织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产学合作处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规划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搭建企业与系部联系的桥梁;三是监督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系级顶岗实习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专业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指导、行为指导、生活指导,执行专业顶岗实习计划,检查实习进度和效果。

3.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为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切合企业生产特点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比如,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考评办法、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在实习期间,首先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企业的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出勤制度等;其次是从教学上对学生要求,如写实习日记或工作情况记录、定期汇报制度、实习总结等。因此,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应该融合了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总之,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实习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分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者的利益关注点,建立健全由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技术手段构成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2008-04-09.

[2]刘学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骨干教师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