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2024-08-05

中考语文语言表达(共9篇)

篇1: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朗读、节奏专项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81分)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D.余闻之也/久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D、丁壮者∕引弦而战。

4.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B.五十弦翻/塞外声

C.塞下/秋来/风景异D.肠断/白频洲

6.下列各句句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义/不杀少而/杀众

C、欲语泪∕先流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诗文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惶恐/滩头/说惶/恐B.茅飞/渡江/洒江/郊

C.塞下/秋来/风景/异D.衣冠/简朴/古/风存

10.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笼 / 寒水/ 月 / 笼沙 , 夜泊 / 秦淮 /近/ 酒家。

B.人有 / 悲欢 / 离合 , 月有 / 阴晴 / 圆缺。

C.此夜 / 曲中 / 闻折 / 柳 , 何人 / 不起 / 故园 / 情。

D.千嶂里,长烟 / 落日 / 孤城 / 闭。

1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1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安求/其能千里也

C.故/余虽愚D.其言/玆若人之俦乎

14.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鸟 / 惊 心

D.后∕遂无∕问津者

1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B.我/在路口/久久/伫立

C.他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7.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故虽/有名马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下列对诗歌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不要悲伤,不不心急B、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C、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D、一切都是瞬息

2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D.断肠人/在天涯

22.下面句子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复/行/数十步。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5.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26.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7.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B.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C.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其他

28.27、请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3分)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2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

郢 人 有 遗 燕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者曰 举 烛 而 误 书 举烛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国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尚 明 也 者举贤

而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悦 国 以 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2.B

【解析】

试题分析:B句应当在主谓这间划分,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3.D

【解析】

试题分析: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点评: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古代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要真正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句读的划分。

4.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考点:诗句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律诗节奏的划分一有定的规律,记忆即可。七言律诗节奏4/3,可细划为2/2/3,五言律诗大的节奏是2/3,可细划为2/2/1。可根据意思来判断节奏,一小层为一节奏,如C句,“将军”“百战”“死”,可根据结构来判断,如C句“将军”是主语,“百战死”是谓语。

5.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中“将兵/徇蕲以东”中不应划开,因为这是一层意思,不需要停顿;D句按此句的含义停顿应该是“五十弦/翻/塞外声”;C句按诗词的音律节奏,“塞下/秋来”之是不应该停顿。

考点:古诗停顿。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读古诗文一直是有问题的,因为古诗文和现代语言的节奏往往不同。古诗词的节奏停顿,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音律,两者要结合考虑,即要符合句意的表达,又不破坏音律的和谐。

6.D

【解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A中应是“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中应是“义/不杀少/而杀众”C中应是“欲语/泪先流”。

7.D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节奏的能力。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A

【解析】应该选A。因为A所停顿的位置比较合理,而B,C,D不对

9.C

【解析】这里考查诗词的朗读节奏。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这里A应是惶恐滩头/说/惶恐 ;B中应是茅飞/渡江/洒/江郊;D中应是衣冠/简朴/古风/存.10.C

【解析】正确节奏应改为:此夜 / 曲中 / 闻/折柳 , 何人 / 不起 / 故园 / 情。

11.C

【解析】

试题分析:C句中“断肠人”构成一个偏正短语,作该小句的主语,不易断开。“在天涯”构成介词短语,系一个意义单位,不易断开。

考点: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点评:本题容易。该类题题型有直接划分、选择等,内容可涉及朗读感情、语气、节奏等。节奏划分一参考意义,二参考音节,三参考表达习惯,四参考特殊读法。

12.D

【解析】

试题分析:D中应是“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点评: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

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A句的正确停顿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4.C

【解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C最正确。

15.C

【解析】他/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16.C

【解析】C应是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7.C

【解析】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8.C

【解析】ABD正确

C错误,应改为“故/虽有名马”

19.B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B

【解析】应该选B。因为B所停顿的位置比较合理,而A不对

21.C

【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是一个词作为“争”的宾语,所以应该在争后停顿。

22.C

【解析】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改: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

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23.C

【解析】:“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头的词语,奇是零头的意思。“八分有奇”是八分多长的意思。不能在中间停顿。

24.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准确断句朗读的能力。ABD三项均有错误。A句“康乐公”指谢灵运,特称,属专有名词,不可断开。B句“远”修饰动词“出”,不可断开。D句“一”标明“小船”的数量,应连读。“毳衣”与“炉火”系并列关系,同为“拥”的宾语,不必断开。C无误。

25.C

【解析】、C项停顿应为“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副词和动词间要停顿。

26.B

【解析】B.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改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7.D

【解析】D改为: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细察指仔细观察,其纹理指事物的纹理,不能破读。)

28.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划分节奏对一处得一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

29.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夜书 / 火不明 / 因谓持烛者曰 / 举烛 / 而误书举烛 / 举烛非书意也 /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曰 / 举烛者 / 尚明也 / 尚明也者 / 举贤而任之 / 燕相白王 / 王大悦 / 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解析】略

篇2: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练习题

1、不用比喻句,以“想象”为表述主体,以“生活、理性、感情”为阐发点,将下面这句话的含义明明白白、丰富具体地表达出来。

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来源于生活的,对生活的再认识;同时,想象也必须接受深刻的理性指导,否则就容易失去方向,而想象的运作

乃是强烈感情激发的结果,缺乏激情就缺乏想象。

2、归纳下面的数据材料,用比较说明的方法,补充表述调查得出的结论。

根据调查发现,下面四对法官,公众认同的比例为:

头脑快 为人和气

 

威严 亲切

 

知识广博 有专门知识

 

高学历 经验丰富

 

47.91%

 

17.12%

 

31.29%

 

35.90%

 

34.98%

 

32.19%

 

12.31%

 

54.73%

 

 

 

 

 

 

 

 

 

这项调查表明,中国人对法官形象:

要求头脑快,有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胜过要求为人和气、威严、有专门知识和高学历。

3、按要求扩展下面的语句。

要求:以原句为总说,扩写两个分说的语段,每段不超过40字。

原句: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博:广泛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科技、天文等方面的书籍。

专:有专门的钻研,独到的见解和学术成就。

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真正的成功者,从来不会给自己留退路,相反,倒往往————。虽遇挫折,————;每次跌倒,————;别人放手,他——,别人后

退,他——————;—————————这种人一定能成功。

在山重水复中踏出一条路来;决不气馁;随即站起;仍然坚持;仍然前冲(奋勇向前)。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

在庐山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洞和一些小水潭中游弋着一种淡黑色、身长仅二三厘米的小鱼,这就是庐山特有的石鱼。庐山石鱼腹部生有吸

盘,常常吸附于飞瀑深潭、高峡山崖石缝之间,不游动时,不容易被人发现。石鱼肉质鲜美,可与鄱阳湖银鱼媲美。

庐山石鱼的特征、习性、价值。

6、把下面的一段话改为整句

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在地上的雪花。

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苗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荡。

7、将下列对偶句补写完整

A、滔滔黄河

B、巍巍泰山

8、下面句子写到两种人,续写句子,使续写的句子成对比,并与前文意思一致。

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是把最好的先吃,另一种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这两种人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一种人,留下记忆,因为 ;第二种人 , 。

最好的葡萄已经被吃掉;留下希望因为下一颗葡萄总比前一颗好。

9、“春天真美”可拓展为“正如春天原野上柔美的风情一般,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花草和春天的一切,是那么地惹人爱恋,叫人留恋。”请仿照上文的句式,对“她真让人怀念”进行拓展,拓展后的句子要求突出铺陈美和形象美。

她正如联欢会舞台上的小天使一般,清白的脸庞,苗条是身段,飘逸的裙子和黄莺般的歌喉,是那么让人怀念。

10、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去各自完成一项使命。他吩咐第一位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

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一个人才干的大小,——;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

篇3:体味语言,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一、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表达语感

语文教学中信息输入的渠道就是阅读,它是我们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语言表达技巧、汲取营养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好高骛远,先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经典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和体味文字所描摹的情感,体验语言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阅读其中对景物的精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笔者按照“读、思、品、诵”几个环节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启发他们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千秋魅力和不同特色。然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酝酿和体味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总之,文本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边想边读,这样才能掌握表达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素养。

二、强化口语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和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书面的字词句记忆,忽略了口语表达。其实口语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前奏,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强化口语表达训练,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交流、交际,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提高写作能力,不光要学生多写多练, 更需要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驾驭能力。现行教材遴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 从立意取材, 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教师这时可因势利导,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还要指导他们逐步体味语言知识,以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

篇4:体味语言,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体味语言;口语

语文是对母语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小学时期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不光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句的默写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初步体验语言知识,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素养。鉴于此,笔者联系教学经验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分析两点提升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表达语感

语文教学中信息输入的渠道就是阅读,它是我们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语言表达技巧、汲取营养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好高骛远,先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经典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和体味文字所描摹的情感,体验语言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阅读其中对景物的精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笔者按照“读、思、品、诵”几个环节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启发他们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千秋魅力和不同特色。然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酝酿和体味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总之,文本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边想边读,这样才能掌握表达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素养。

二、强化口语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和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书面的字词句记忆,忽略了口语表达。其实口语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前奏,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强化口语表达训练,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交流、交际,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提高写作能力,不光要学生多写多练,更需要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驾驭能力。现行教材遴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从立意取材,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教师这时可因势利导,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代银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2(11).

篇5: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语句优美表达精

【范文展示】我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遵义市中考满分作文)

即使曾经迷失了方向,即使曾经丢失了对爱的信仰,但终会在这一种自然之语中品味出生活的芳香。 ――题记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林间吹刮着的无止息的风,时而呼啸,时而轻柔、旋转、跳跃、尽情尽兴地舞蹈。风儿改变着周围的事物,也被它们改变着。它就这样轻声低喃着从我耳边掠过。噢,我读懂了它的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若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努力完善过程……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那永远不愿平静的海。它低沉、壮阔。海啊,纵容着自己的孩子和沙滩上的人们嬉戏,也欢迎着融于其间的人。容纳着所有所有的事物,荡涤着它们的灵魂,迎接着黎明、朝霞、烈日、夕阳,绝不悲观,绝不绝望。噢,我读懂了它的话:永远相信着、包容着,就能看到不完美中的完美。或许在另一个界,晴空布幔已经悄然拉起……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春夜里的.细雨。雨水跃动空中,如同轻盈的精灵。落入水泽,激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然后,消失不见。细雨绵绵,为春天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华丽的开场,弥漫着花儿和泥土的清香,涌入心田。就在这神秘幽远的雨声中,我读懂了它的话:就算短暂,也要美丽一次,留下印迹……

我曾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它来自交织回旋的雷电。电闪雷鸣,惊鸿出世,划破长空,照亮黑暗,在天空中起伏跌落。就是这样疯狂,就是这样超乎想象地完成着它的旅行。就在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读懂了这样一种自然之语:坚守自己的信仰,纵然黑夜无边,也尽情闪亮、歌唱,永不被黑暗吞噬……

我读懂的这一种自然之语,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它代表着坚持,领导着光明,带来了希望;它带领着我飞向那自由神圣的天空,寻找我丢失的翅膀。

就是这样一种自然之语,让我品味这一声,沉淀着这一生……

推荐阅读:

篇6: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

我们仅以和的高考试卷中的第六大题为例,比如20福建卷考了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年福建卷和年重庆卷和安徽卷考了辨析并修改病句,20的湖北卷和四川卷等考到扩展语句,2010年的福建和浙江卷等考到压缩语段,至于考到修辞方法和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运用题就更多了。可以说高考语言运用题涵盖了《考试大纲》对语言表达应用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本文将为大家解密高考的变脸王。

一、回归教材,注重课本人物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与课本相关联的题。为课本剧写串联词,概括林冲和杜十娘的形象,分析《药》的一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仿写玛蒂尔德和水生各自对幸福的理解,2010年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和为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的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2011年为蔺相如或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这告诉我们回归教材,注重课本知识梳理势在必行。因此,在高考备考中,考生要对选修和必修教材所涉及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如作者、朝代、国别、体例、流派等最好能系统全面的梳理,对教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要了然于胸,对名著的重要人物要能概括和简评。

预测新题

1.阅读下面一段台词,揣摩周朴园的潜台词(4分)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周朴园内心想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示例:你不要与周萍相认,(2分)会给他的生活和我的家庭带来很大不利。(2分)

2.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无臂钢琴师刘伟时写道: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20字。(8分)

林冲 别里科夫 翠翠

篇7: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中考凝眸】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中考作文中,在选材用材方面,常见的失误之处有: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的想象必须合乎情理。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深度。

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以“尝试”为题,有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

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感悟升格】 [来源:Zxxk.Com]

下面是片断练习作文《校园活力》:[来源:学_科_网]

我们学校要进行一场体育比赛。这场比赛各班都很重视,很早就做好了准备。各个同学呢,非常盼望。比赛开始,先是个人赛,比如有100米短跑、200米短跑、跳高、跳远、撑杆跳等,最后是精彩的4×100米接力跑。满场上掌声雷动,赛场沸腾。比赛结果出来,人们都向胜利者表示羡慕。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段话,完整的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文段的主旨:活力。也就是说,叙述过于讲究材料的完整性,却没有扣住重点、突出主题。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只写操场上的体育一次比赛,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导致过渡就很牵强。

修改本文,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现活力。还应该以“活力”为半径,扫描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

“加油!”A班方阵队一声“河东狮吼”。“坚持住,冲呀!”B班啦啦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在教室、在考场,都留下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中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校园活力,就像反比例曲线图——跌宕起伏,色彩缤纷!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成分。通过叙写在教室里、在考场上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化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

【精彩回放】

1、第二天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我猛然醒悟:我的生命只有三天了,我不能再浪费每一分钟。于是,迎着太阳,我用力挺了腰杆。就是这一个动作,我由一粒绉绉的、扁扁的种子变成了一棵小小的芽儿。圆圆的腰杆上长满了绒绒的小手,嫩黄嫩黄的小手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细细的茎脉,痒痒的。我猛地想起了风姐姐的话,忙把脚插进了湿润的泥土。我对着

太阳大声喊道:“太阳公公,早上好!”一整天,我努力地向上长,到与太阳公公道别的时候,已经有妈妈一半高了。

——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幸福原来在风雨中》

2、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山光水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选自湖北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

3、早晨,不安分的阳光总是透过窗帘的细纱,均匀地铺在地上,像一滩柔软的细沙。我打开窗帘,让和煦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刺眼,望着它,昨日的疲劳一扫而空,心灵瞬间平静下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阳光温和的问候,告诉我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新的挑战,新的事情又会到来。不要停留在昨日的辉煌,脚步不要停歇,新的高峰等待攀爬。每当此时,心灵便会成为鲜艳的金黄,和着朝阳,不断向前。

——选自湖北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在窗前欣赏阳光》

4、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语文,是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鲁迅的彷徨呐喊;语文,是郭沫若的凤凰涅磐;语文,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寒冬;语文,是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5、怀着满腹悲凉,绕过方场,沿方场边的林阴道而行,路边法桐高而茂密,粗长的枝干竞相向高处及远处伸展。巴掌阔的树叶青翠欲滴,在天际张开了一张巨大的绿色的网。只有星星点点的阳光射到地面上,像一块块玛瑙的碎片。清风徐来,这张大网也微微地舞动,以“沙沙”的伴奏与风之歌和鸣,而地上的阳光也慢慢舞动起来了,像一个寂寞的影。——选自山东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泉畔濯缨》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6、夕阳逝去,在那桥边卖米线的伙计们,骄傲而快乐地把衣领翻开。汗味、太阳味轰隆隆地弥散。那穿着扎染布衣的船娘,摇着橹,船在划开的水纹中,伴着吱呀呀的橹声,摇

到远处的石桥洞里去了。那卖古玩意的商铺里不见了人,留下的古玩字画让人忘却今夕是何年。还有,那撑着油纸伞,身上散着丁香一般的女子立在桥头,凝眸着水道远处。犁春有一首小诗:“我站在桥头,看着流水,流水在看我,碎倒在它心上。”

——选自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

7、谁为我们送来了阳光?是他们,吴天祥几十年来为三镇有困难的居民送去了阳光;徐本禹为农村孩子们送去了阳光,任长霞为千千万万老百姓们送去了阳光。在我们心中,他们是阳光的源泉,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千千万万个在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才有阳光!

——选自湖北孝感市中考满分作文《谁为我们送来阳光》

【备考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善待”,是指好好对待地对待。这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道德修养。

善待父母,用孝心回报养育之恩;善待老人,用体贴温暖他们的心;善待孩子,用关怀帮助成长;善待弱者,在扶助中送去爱心;善待对手,在公平中友好竞争;善待自然,在呵护中和谐共存„„用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准则来为人处世,就能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得到和谐共存的局面。

请以“善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所写内容必须扣住话题。[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友情提示:面对话题,请想一想:什么是善待?为什么要善待?应该善待谁?谁没有善待他人?怎么样善待他人?要不要善待自己?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你不妨从正反两个方面看看能找到哪些材料,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找到哪些材料。注意:写作前一定要先确立主题,然后在围绕主题选取合用材料。为了丰富文章的材料,可以将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将自己围绕某一件事追溯、推测出的前因后果,将平时积累的名言、典故,将记忆、想像中的情景等等,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篇8:中考语文语言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积累并运用语言学会表达更是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加以运用,从而使语言由“内化”转向“外化”。我校自2007年开办至今,长期在语文教学上下苦工。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课程研究,均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架起语言积累与运用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平台:将语言学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将语言积累与学科活动相结合,将语言运用与学校主题活动相结合,将语言实践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在各种契机的创设下,在宽松、愉悦的语言实践氛围中,教师将语言的交际性功能发挥到极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课既要教会学生怎么读课文,又要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写作的“养料”。我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努力落实年段要求,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资源,让语言表达训练真真切切地“落地生根”。从“有内容说”到“有选择地说”,继而发展到对某一部分内容能“具体地说”,这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体现。从日常备课到组内研讨,从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到学校名师课堂观摩,表达素养的培养始终是全体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们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法,建立阅读与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在循环往复中得以整体推进。

当然,语言表达素养培养除了明确的要求和细致的内容之外,也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因此,无论是日常表达实践,还是有主题引领的表达活动,学生们都会拿到一份明确的表达评价表,上面清晰罗列了表达能力的评价指南。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我校的“微笑理念”,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标准,这种“微笑作业”的倡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开始不满足于通过一堂堂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从具体的课例研究走向了对课程设置的再思考。为了填补教材空白,教师们对现有内容进行了补充,编创了校本课程。例如,确立了以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方案。通过主题引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拓展学习内容,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落实不同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性地建构一种有弹性、有张力的课程模型,以此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9: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之技巧

关键词:激情;锤炼;变化;激趣;感染力;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课堂教学语言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即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洗炼的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更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这些作品的内容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成为典范,也就是其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教材《金色的鱼钩》、《 难忘的一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的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饱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等的真实情境,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诱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以致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消除学生和作品之时代、地域情感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易学、乐学,接受所教的内容。

二、教师语言要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懂得:病句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只胳膊或一条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并且让学生修改“他穿上了一件灰上衣,一顶蓝帽子”这一病句,学生知道再也不能把“一顶蓝帽子”直接砍掉,只能在其前面补一个动词“戴上”或“戴”与之搭配,句子通顺了,原句意思也没有改变。这样,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效果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为什么相声、小品的表演者,当他们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时,越发表演得好,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理亦然。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的语言富有幽默感,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产生出美感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尤其不同于那些演小丑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有损别人的手段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熏陶教育。

三、教师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

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儿活泼、时儿严肃……尽力做到抑扬顿挫,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如此,提问亦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这样效果会大不一样。一个老师在教杜甫的《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她说:“这首诗主要表达春雨悄然而至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上一篇:长沙市灵活就业人员下一篇:六年级作文附点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