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 设想与 教学反思 薛丽锋

2024-07-24

条形统计图 设想与 教学反思 薛丽锋(共5篇)

篇1:条形统计图 设想与 教学反思 薛丽锋

教学设想: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图,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

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学情分析 :

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

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篇2:条形统计图 设想与 教学反思 薛丽锋

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空白统计图、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体会生活数学 (略)

二、自主探究, 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1. 形成冲突

师提问:三年级时, 近视人数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生:老师, 把课件回到男生那一页, 让我们再看看。

师:你为什么要老师把课件回到男生那一页?

生:因为我们要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近视眼人数进行比较, 看了女生的, 还要看男生的………

师上下翻动课件。

师:像这样把两个统计图分开来比较, 你们感觉如何?

生:麻烦。

师:那孩子们能不能想想办法, 让我们能更快速地、比较容易地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呢?

生1:把两张统计图合在一起。

生2:画一个统计图就够了。

师:那统计表呢?

生:也可以合在一起。

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师:对, 将两个简单的统计表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现在请孩子们根据这个统计表, 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让我们能更方便地比较出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复式统计图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从单式统计图到复式统计图, 教师巧妙的设计了比较男女生近视眼人数的多少的教学环节, 当学生发现两个单式统计图不方便比较时, 自然会想到能否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统计图画在一张统计图上, 复式统计图的知识学习自然生成, 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

(1) 师:“复式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 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幅复式的条形统计图?

(2) 学生尝试制作复式的条形统计图。

交流: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

生1:把两张统计图简单的画在一张纸上。

师:对画的统计图想说点什么?

生:绘图繁琐, 而且不方便比较。

生2:统计图中同一个年级的男生和女生条形分开, 并且每一个条形都标注年级和性别。

生评:要用很多汉字来区分年级和性别所以麻烦;不能很清晰地看出各个年级的情况。

生3:统计图中男生和女生的条形并列, 并且在每一个条形上用文字标注来区分男生和女生。

生评:很明显地对比男生女生, 但这样标注也太麻烦。

生4:在第三种的基础上, 加上区分的标志。

生评:简洁, 方便比较。

生5:统计图中男生和女生的条形重叠在一起。

生评:如果数据大则受篇幅的影响;如果男生和女生某一项数据相差不大的话仍然不太方便比较;但这种统计图对于男生女生总数的比较是比较明显的。

(3) 引导:像这样的统计图, 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个标志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图例。 (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和“图例”并正确地示范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二年级男女生近视人数直条的画法。)

(4) 作图:学生自主完成自己的统计图。

【制作复式统计图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 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

3. 对比分析

师: (对比)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

生1:单式只表示一种人或者事物数量的变化。复式同时表示两种或几种事物数量的变化情况。

生2:复式统计图必须有图例, 用于区分不同组的数据。

生3:复式统计图能让我们发现更多信息, 了解更多情况。

师: (分析) 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男生近视人数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一直在增加。

生2:女生近视人数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也一直在增加。

生3:从二年级到四年级, 每一年都是女生近视人数比男生多。

生4:男生近视人数和女生近视人数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师:那面对这种情况, 你有什么要对同学们说的呢?

(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充分给与时间,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大胆展示、汇报不同的设计方案, 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主动获得了知识。】

三、巩固应用, 拓展思维

1. 基础练习

师:说到孩子们用电脑, 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平时上网最喜欢干嘛呢?

师: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

师:昨天老师统计了咱们班孩子使用电脑的情况, 如下:

(出示2010级四班使用电脑情况统计图)

学生分析

2. 综合应用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咱们的日常生活, 它还可以用于很多领域, 比如: (出示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教材第101页第2题。)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你是商店经理, 下个月进货时有何打算?

3、拓展

向同学介绍自己见过的复试条形统计图。

介绍其他类型的复试条形统计图 (课件) 。

四、回顾知识, 总结全课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生活、生产实例, 重点引导学生对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未来做出科学决策,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的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无处不在。】

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 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 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增加了一个教学重点, 重视制图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 在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 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总结以下几点: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做为教学内容

以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近视眼人数的调查作为学习的素材和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 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 从中了解多种信息, 并提出各种问题, 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索, 探究出制作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我启发学生, 同桌两人合作尝试制作统计图。问学生“复式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 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幅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的提问, 立刻引起了学生要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在画图的时候我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地方?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知道了怎样画统计图, 所以, 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图。之后, 我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 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制图的分析能力。

三、让生活成为数学的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鉴于教材例题“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的统计图表”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本案例大胆地将例题变成学生熟悉的实物信息——本班学生近三年近视人数情况, 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他们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自主发现并感悟到利用单式统计图解决“比较同一时间段男女生近视人数谁多谁少”这样的问题不太方便, 从而产生了“需要将男、女生的近视人数情况绘制在同一张表格中”的学习需要, 并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一定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 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交流。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尽量做到学生已会的老师不教, 例如:统计数据、画单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能相互教会的老师也不教, 例如:学生制图作品展示将两个单式统计图简单的并列在一个统计图上, 学生立即质疑这样的画法比较起来仍然不方便;展示同一年级两个直条分开画, 学生质疑这样比较起来仍然不方便, 并且每个年级的数据看起来不明显;直条形状相同, 通过在每个直条用汉字来标示男女的, 学生帮助解释“这样的标示方法太麻烦”并引出图例, 他们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例等等, 这个过程中, 教师充分给予时间,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在学生困惑处, 例如教师只是提示图例, 在黑板也只是示范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二年级男女生近视人数直条的制图过程, 其余的年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制作。

篇3:《条形统计图》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关键词:统计;条形统计图;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小学教学中“统计”的内容与目的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苏教版的统计类知识起始于二年级下学期,在六年十二册教学中一共出现了六次有关统计方法的知识。小学期间学习统计知识的目的在于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由于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大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而直接获得的数据纷乱无章,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经过整理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才能为我们所用。所以,统计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我一直想设计一堂有关统计的课,迫切地想对统计这部分进行探索和尝试。当然,除了想攻克这部分知识外,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选择“统计”进行教学,那就是我觉得这一课中可以融入统计的目的和思想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找到一些可以解决统计事物的局限性或者缺陷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与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定位不应仅仅局限于“小学”的知识,笔者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能在本堂课中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并形成统计图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点是需要对知识体系有连贯性认识并对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进行应用,特别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待数学的应用,让孩子们学会理性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是一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承前启后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却大多局限于教材的“就事论事”,这种片面的学习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非常局限,更不用提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自觉性了。

三、设计与教学过程

1. 整体思路

我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进行教学。本课设定如下目标:一是统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统计价值;二是建立与二年级所学简单统计表的联系,使统计知识不产生断层;三是感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在我的思路中,本课不会让“条形统计图”单独呈现,它是统计的一部分,应融合在统计的过程中。整体思路为:图1是统计的第一步,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图2是第二步,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并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第三步,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图中的变化趋势或占比,绘制条形、折线或扇形统计图。

我没有直接呈现条形统计图,而是展现了条形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构思往往有新意,但若真想落实在课堂中,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智慧。就像文中所说的,需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数学教学,同时也需要其他教师在你的思路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去点拨。

2. 局部构思

可能是自己对于数学教学的认知不够抑或太想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全部融入本堂课的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和试教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当然,这些问题在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下面笔者就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突破的点进行一一阐述。

(1)真实场景的设置

体现收集数据的过程,形成基本的直条图。我设置了如何购买午餐的场景,提出疑问:该怎样准备午餐的数量呢?学生会利用之前的知识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喜好准备”“投票”等。而这一环节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

教学片断一:

师:学校计划组织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日游活动,总务处的茅老师给大家设计了四款午餐,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套餐A、B、C、D。

套餐A:鸡腿饭套餐;

套餐B:大排套餐;

套餐C:火腿套餐;

套餐D:鳗鱼饭套餐。

师:可是茅老师遇到一个难题。

(PPT出现茅老师的声音:“我该怎样准备这些午餐的数量呢?”)

师:谁来出出主意?

学生1:每种都准备些。

师:谁还有更好的建议?

学生2:根据大家的喜好准备。

师:好主意,怎样了解大家的喜好?

生:可以投票选一选……

师:大家接受他的建议吗?下面我们就用投票的方法来了解我们三(7)班同学的喜好情况。先来看看投票要求:①当音乐声起,从第一大排开始有序投票;②投完票后回到位置端正坐好,等待投票结束。

师:听明白的同学坐正,好,开始投票。

播放音乐,投票开始。

自然引出要用投票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这是统计的第一步——“收集数据”,也是积累原始数据的过程。

(2)图尺的生成:“横轴”

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直条,背面附有吸铁石,学生在投票时可以吸在黑板上。为了让学生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在投票过程中,学生所贴的小直条并不整齐,于是顺水推舟引入了“横轴”的概念。

教学片断二:

第一大排投票完成。

师:你们觉得黑板上这些直条的摆放需要调整吗?

生:要把票排直。

师:对,这样看起来比较美观,而且便于比较,谁来调整?(学生调整)可以了吗?接下来投票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继续投票,直至投票结束。

师:现在有需要调整的吗?除了要排直,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此时黑板上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况:

师:那么,邵老师有一点建议,同学们的投票有多有少,为了正确清楚地比较,我们最好从同一起点开始贴。以这根横着的线为起点,我们通常叫它“横轴”。

通过投票,为方便比较长短出现了一根横着的箭头,自然引出了“横轴”的概念,这样不仅介绍了横轴,也体现出横轴在条形统计图中的作用。

(3)图尺的生成:“纵轴”

待学生投票完成,并且“横轴”生成结束后,就遇到了本堂课设计的难点——“纵轴”的生成。纵轴上有数据,我一直想不出该用何种方式引出“纵轴”。想直接出示,又和本堂课设计的出发点相违背,我实在不想放弃这次的探索机会,最终的设计不尽完美,稍有遗憾。

教学片断三:

师:现在你们知道选择套餐A、B、C、D的都有多少人吗?

此时有学生建议数一数黑板上的小直条,当然几十根小直条数起来必然麻烦,这时候教者就可从旁点播……

师:如果我们有一把这样的刻度尺,看看找起来会不会方便一点?这根刻度尺与横轴相接的地方代表起点,用刻度0来表示。这里的每一格代表两人,标注数字2,那2格代表几人呢?3格呢?(依次标)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表示的都是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选择套餐A、B、C、D的分别有多少人?(用长米尺比画标上数字)。

这里的纵轴上的刻度特地做成了每格2人,目的是当遇到如“13人”这种特殊数字时,米尺指向12和14之间,这个知识点在本课中也尤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纵轴在整个条形统计图的布局中起着“尺子”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遇到单数可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进行知识进一步强化。

(4)其他要素的生成

统计图中还有一些其他要素,如绘图时间、图题等,都可以在讲解图尺时适时出现。

如: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都表示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又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投票结果形成了一张统计图。怎样让大家知道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生:加一个题目!

师:对!我们可以给它加一个标题。“某某班级午餐选择情况统计图”。

所有的统计要素是因为需要才出现,并不是直接机械化地呈现给学生,直接呈现的知识内容只会成为孩子知识体系中的结节,而我们的知识是一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成为孩子之后创造的资源。

篇4:条形统计图 设想与 教学反思 薛丽锋

1. 统计学的发源。

“统计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国情学”, 原本是收集和分析国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数据, 比如国民收入、各种税收。为了直观, 人们才发明了各种报表、直方图、扇形图等等。后来到了14世纪左右, 随着航海业在欧洲兴起, 航海保险业开始出现。为了合理地确定保险金与赔偿金, 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是近代统计学的发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们把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引入到统计学, 构建了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教师层面。

(1) 目标定位不清晰。统计教学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统计教学的目标把握不清晰、不明确, 主要将能够获取统计结果作为教学目标, 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的经历, 很少关注学生对数据调查的体验以及根据这些调查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培养。

(2) 课堂形式难把握。统计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所以在教学时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一个相对完整的统计过程往往包括收集数据、数据整理以及分析数据这三个主要过程。在具体的统计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经历了整个的统计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统计的意义以及价值。在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总结。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统计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课堂中组织活动时间与教师点拨、总结、加以指导和反馈检测的时间比例应相当。

(3) 教学趣味性不强。有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当, 教学方法欠缺, 对于教学技巧的应用较少, 或者教学目标不清晰, 课堂中特别注重技巧与程序的学习, 注重统计量的计算, 设置的情境远离学生生活, 出现的数据虚假等。这些现象都会使学生很容易对这部分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产生厌倦情绪。

2. 学生层面。

“统计”是在数量上对事物属性的整体把握。统计思想的本质是从局部观察到的资料的统计特征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 或去判定某一论断能以多大的概率来保证其准确性。它是一种由局部推断整体的思想方法, 是一种探知某个系统的规律性的科学。儿童的统计思想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在儿童的经验里, 往往是通过对一组单一数据的比较, 来作出简单的且具有唯一性的判断。儿童主要是从“大、小”开始认识数的。因而, 对低年级的儿童说, 他们往往对数据的“最大”或“最小”比较敏感, 当他们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的时候, 最关注的是“谁大”或“谁小”这样的数据特征。

三、中小学统计学的教育价值

史宁中教授指出, 中小学统计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三点。首先, 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其实质是通过事实来分析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 应当去调查研究, 应当去收集数据,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推断才可能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其次, 建立随机的概念。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 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即便如此, 只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多了, 也能够合理地推断实际背景。第三, 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

四、借助翻转课堂模式, 探讨统计教学策略

当下“微博”、“微信”、“微视频”……盛行, 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以可汗学院和TEDEd为代表的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MOOC) 以及诸如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触发了教育工作者将微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笔者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为例, 谈谈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小学统计教学的有效帮助。

1. 制作微视频, 直观体验统计全过程。

微视频不是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课的资源, 而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资源。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 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学习任务, 即学习需求来开发的。统计教学相对容易把握的显性教学重点大致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们教学中的“正”字统计法等属于收集数据内容;统计表、统计图等属于整理数据的方法;而分析数据相对隐性一些, 更加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在微视频中, 笔者创设情境:学校图书馆, 打算购进一批图书。为了使图书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引发统计“最喜欢图书种类”的必要性。在用“正字法”收集得到数据之后, 采购员根据记录表绘制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视频中重点展示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与方法, 从条形统计图中直观的看到喜欢科普类的人数最多, 喜欢哲学类的人数最少。经过数据的简单分析, 可以建议采购员叔叔多购进科普类的书, 少购进一些哲学类的书。微视频作为视频资源, 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和形象直观的方式, 用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直观体验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全过程, 并将学生所需自主学习的重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做了详尽的介绍。

2. 设计学习单, 辅助自学统计技能。

“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是自主学习单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与方法, 把“任务单”本身创设成一个目标明确的学习情境,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 和其他知识点转化成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达到主动的逐步建构知识的目标。

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分为四个问题。第一题: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相应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自学到的统计技能, 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能够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二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能想到几点就写几点) 。本题的设计遵从统计的基本思想, 统计学不存在绝对的正误,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整理数据, 并清晰的表达数据。但是由于其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整理数据的方式。例如统计表绘制起来方便快捷, 如果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整理数据, 那就可以选择统计表。如果想直观地看到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那就可以选择条形统计表。基于此, 笔者设计了第三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 你更喜欢哪种形式?请你说说理由。让学生主动思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势, 从而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选择更好的统计方式。但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的效果不一, 笔者继续设计了第四题: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或者你还想知道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什么知识?通过这简单的几个问题, 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2.变革课堂学习, 巩固技能发展观念。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 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在有效的自主学习之后, 课堂上学生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1) 检测进阶, 巩固统计技能。课堂前半部分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深入探究。为了巩固统计技能, 笔者在课堂检测和进阶作业环节主要设计了两个版块, (1) 会看; (2) 会画。会看版块:笔者出示了一系列的统计图表, 让学生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名称上来看统计的内容;从制表日期上看出绘制表格的日期;能从项目栏和数据中看懂各个数据表达的含义。会画版块:笔者创设情境, 出示用“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让学生在课始交流反馈的基础上, 再次巩固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课堂内这两个版块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掌握统计技能。

(2) 情景模拟,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本课的后半部分笔者设计了会分析环节。

情境一:学生熟悉的某公园一周旅游人数的统计图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a.如果没有数据, 你还能知道这一星期旅游的人数, 哪天最多, 哪天最少吗?b.哪些天的旅游人数都比较多?你能推测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c.星期一、二、三旅游的人数大约都是多少?可是为什么星期四旅游的人数会最少呢?你能推测一下吗?这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让学生主动思考、推测数据背后的原因, 明白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做出推测。

情境二:开心水果店这天水果的销量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从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你是老板, 第二天准备怎样进货?从上面的统计图表中学生既能看到这六种这天的具体销量, 而且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西瓜的销量最多, 枇杷的销量最少。知道了这样的情况, 作为老板为了提高利润, 可以做出决策第二天应该多进一些西瓜, 少进一些枇杷。让学生体会认真分析数据, 还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情境三:苏州全年空气优良的天数统计

此情境中笔者提出问题:分析数据,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直观地发现从2013、2014年空气质量明显不如前三年, 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平台, 要求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寻找原因、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一些意见。

篇5:“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喜欢探究一些新的东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条形统计图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准确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你们都喜欢动画片中哪些卡通人物?(课件出示各种卡通人物图。)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让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拿瓦、喜洋洋、小魔仙、美羊羊、孙悟空。)

2.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统计出每个卡通人物的个数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学生动手填写一号数学卡。)

(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统计喜欢的卡通人物的情境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旧知、巩固旧知,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描述数据,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

二、自主交流,探究新知

1.整理数据,完成记录。

师:同学们都用了什么好办法?谁愿意将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呢?(学生到展台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我用统计表表示的;我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的;我用画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式更好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2.探究画法,交流数据。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任务:1.看一看:每个直条代表的卡通人物是谁?2.想一想:一个小格表示几个,卡通人物有几人,要涂几个小格。3.画一画:从下往上画,涂出相应的格子。4.说一说: 第 个直条表示的卡通人物是 ,每一个小格代表 个,卡通人物有 人,要涂 个小格 。 )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生汇报4个问题。)

4.梳理定义,概括方法。

师:同学们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统计图,应该是这样的。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顾下,刚才你们是怎么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的,谁能试着总结方法?(学生试着总结。)

师小结:在画统计图时,我们首先要画出两条数轴,一条是横轴,一条是纵轴,横轴上通常标明事物的名称,纵轴上标明数量,再画出直条标清数量。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还要有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比较筛选得出画图的方式更加方便实用,引导学生依据学习提示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自主探究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的愿望就变得比较强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会很轻松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5.认识特点,比较异同。

师:之前有同学制成了统计表,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

师小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统计表用表格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而条形统计图因为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所以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板书:直观 形象。)

(设计意图:将统计表与统计图异同点进行比较,沟通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明确各自的优越性,凸显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性,从而深化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师: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已经探究出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呢,老师要考考大家。

(出示习题:1.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水果的个数代表喜欢的人数,根据图完成统计表,制成统计图。2.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3.完成第102页的习题内容。)

师:同学们,无论我们是几月出生,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爱就如源源不断的清泉时刻伴随我们,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身边帮助过我们的人,热爱学习,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基本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生出生月份,渗透感恩教育,将德育教育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

四、探索奥秘,拓展延伸

(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同学们周日喜欢做的事”条形统计图;“某家庭月用电量” 条形统计图;“学校艺术节卡拉OK比赛观众人数” 条形统计图;“某县1999~2003年家庭电脑拥有量”条形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 条形统计图;“喜爱的卡通人物”纵向条形统计图、“喜爱的文艺”横向条形统计图;“全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复式条形统计图;“服装店销售衬衫情况”折线统计图;“6.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

师小结: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可以统计同学们星期日喜欢做的事、用户的用电量、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等,今天我们学到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今后还会学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看来统计图的作用真的很大。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同学们周末喜爱做的事、用电量、各大洲人口数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统计图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出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作为本课知识的拓展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深入生活,调查实践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统计自己家里今年1~10月份的用水量,并制成条形统计图。问题: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2.小组内同学进行对比,对用水量多的用户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六、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总结:关于统计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乐于学习,一定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紧扣统计教学重点,有机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巧妙的问题探究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启发下,进行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分析比较、自主探究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相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作者单位:穆棱市民主小学)

上一篇:党支部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下一篇:煤矿职工岗前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