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遗忘的约定作文

2024-07-31

那个被遗忘的约定作文(共12篇)

篇1:那个被遗忘的约定作文

将被遗忘的约定六年级作文

藏在我心里的一个秘密,不能说,也不再想记得……

它,是一个约定,一个将被遗忘的约定;它,是一个约定,一个令双方心酸的约定;它,是一个约定,一个从未兑现的约定。

日子随着闹钟“嘀嗒、嘀嗒”地过去了,日子随着天空变黑,变白,变黑,变白,也过去了。五年三月零七天,我们曾经约定好的三年呢?过去了,全过去了。她,我曾经的朋友,我曾经唯一的朋友。上小学前我们约定好三年之后再见,我等她三年,她就会回到我身边,陪我度过以后的日子,被我经历以后的风风雨雨,我们要相信那一天总会来到。

两年后。这一年是我觉得生命中最漫长第一年,这一年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年。每天一回到家,我就坐在窗前,看着远方的路上是否有自己熟悉的身影,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直到深夜,路上再也没有行人了,我才肯上床睡觉。

夜无眠,皎洁的月光透过薄纱照进房子,床上的我望着那柔和的月亮,我轻轻抚摸着被月光照着的身体,我多么想冲上去扑在月亮的怀里大哭一场,或许哭过就好了。两年八个月零九天,每每在日历上打一个叉,我的心中就多一次失望,看着日历上满是鲜红的叉,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停地问:你答应我的事还能做到吗,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看不见也听不见,这样我就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了。还有三个月二十二天,你是否能兑现你的诺言。天上明亮的星星围在月亮身旁,俏皮的眨着眼睛,夜空下窗边的我显得十分孤独,明天又是新的一年了,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只有我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每每有人经过,我都会对他们开心的笑。我脸上的笑容还是真的吗?我不敢想。夜深了,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仍然没有我熟悉的身影,一颗晶莹的泪珠在脸上悄然落下。

之后,我又等了你两年多,可你始终没有回来,我开始想忘掉那个约定,我不想再记起它了,但我做不到。

五年三个月零七天,我还在一天一天地算,一天一天的等,同时我已在尽力忘掉那个被遗忘的约定。我不知道,你能告诉我,你还会回到我的身边吗?

篇2:那个被遗忘的约定作文

被生活欺骗的她,上演怎样的繁华

她一直单纯的认为,背着梦想的行囊就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人们却失去了最初的本真,那份原本纯粹的梦想,却像泄了气的热气球,摇摇欲坠。

被囚禁了的梦想,被注定了的结局,被生活欺骗,一个高考,拉近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一个高考,又彻底而无情的将单纯的她抛向社会生活。她欲哭无泪,曾经她是那样勇敢的追逐着梦想,拼搏过,奋斗过,但当失败的寒意突然袭击而来的时候,她会感觉莫名的失落和被害,现实总是喜欢开玩笑,梦想也会一不小心打盹犯困,只有她,拼了命的在失败的`深渊中挣扎,但挣扎,竟是如此无力,那些徒劳的感伤,挤满她青翠的年华,当梦想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她苦涩的泪水倾泻谁家?

卸去假装坚强,原来竟是这般模样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那样无助,又像是受了委屈离家出走的孩子,把所有的苦楚全部都咽到肚子里,把所有的泪水都流淌到心里。总有一些感伤,想要掩藏,却又欲盖弥彰,瞬间往往具有永恒的力量,那么长那么久的梦想却被一瞬间折成十分之一,现实折磨着梦想,梦想又被现实打折。最无助的时候,最伤心的时候,她把苦水一遍遍咀嚼,试图尝遍人生的所有甘苦。当眼泪已超载,流泪已经成为的另一种明白,她拼了命的眨着眼睛,害怕眼泪不争气的流到脸颊,她一遍遍告诉自己,不准在别人面前哭,这样等于告诉别人怎样伤害你。

她喜欢黑夜,喜欢阴霾的下雨天,这是她心情的代言。每当夜幕降临时,她便会放下白天的虚伪,放下所谓的坚强,勇敢的拥抱黑夜,任眼泪肆无忌惮的流,白天,她不会哭,也不敢哭,即使心很疼很疼的淌着血,她也不会把眼泪掉下来,只有在黑夜,她可以哭,可以流泪,黑夜不会抛弃她,她喜欢黑夜,因为在黑夜流泪,没有人会看得到,也只有黑夜会一次次地包容她,给她安慰,喜欢哭,喜欢黑夜,喜欢阴霾的下雨天,并不是因为她有足够的安全感,而是因为黑夜流泪可以释放她骨子里的脆弱。

梦远了,心碎了,泪干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败了,是败给了自己,也许,在失败中,她才会懂得如何诠释生活。3年前,3年后,同一条路,却是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人生。她才知道,仅仅装有一腔热血,并不能把整个人生都照亮,沸腾的热血,遇到风霜雨雪,也会被凝固冰僵,是残忍的现实冰封了她的梦想,她的柔弱,仅靠骨子里的不屈,又怎能释怀这些冰霜雪冻?睫毛下的伤城,流泪的边疆,沸腾的热血,席卷了她黑色的青春。

枕头里面那些发霉的梦想,静静的呆着,也许,她枕着这些过期的梦想,静静的流泪,也是另一种明白。青春的朝气蓬勃在她的脸上变得黯然失色,梦想被泪水打湿,枕下一念执着,一念无奈,一念挣扎,一念苦楚。那些懵懂的,懂了的,路过的,错过的,便已成为另一种风景。后来,她懂了,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最疼最爱自己的人,如果连自己都抛弃了,谁还会温暖你,这个自己,谁也无法替代,别人给不了你最完整的爱,最完整的心情,最完整的自己,只有她自己,去创造,去揭开生活的本来面目。她读不懂自己,这个世界,谁也读不懂她,甚至她自己,只有黑夜,只有阴霾的下雨天。

篇3:被遗忘的角落

她总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她在班里一直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仿佛被遗忘在那个角落里了。

又到开运动会的时间了, 班长拿着比赛名单稿, 在班里急寻参赛人员。由于班上的同学们一直都埋头苦干拼成绩, 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做运动, 所以一个个你推我让, 不报名。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让梦参加, 她的体育非常棒, 一定能为我们班取得好成绩的。”这时, 大家才注意到了在角落里沉默不语的梦。

大家一拥而上, 全部都跑向那个角落, 一个个问长问短, 热情无比, 把梦吓了一大跳, 他们都叫梦去参加比赛。

于是, 梦在大家的鼓动下, 参赛了。她不负重望, 在跳高比赛中, 就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围着梦, 跳啊, 蹦啊, 把她举得高高的, 梦高兴极了,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了, 她被大家注意到了, 而且是绝对的焦点。紧接着, 在200米比赛中, 大家全都站她身后为她加油, 希望她再接再励, 梦再一次获得了第一名, 这时, 大家对梦更加热情了。在4x100中……

因为梦的努力, 班级捧回了一张又一张金灿灿的奖状。

此时的梦, 简直被同学们奉若神灵, 大家对她都很亲热。连平时从未交流过的同学, 也都跑过来与她闲谈, 聊天……她们一起笑、一起嬉戏, 一切仿佛如此美好。这是梦到这个班以来, 头一次这么开心, 这么快乐。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 在运动会后, 同学们再次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学习中。于是, 再没有人和梦一起谈笑, 一起聊天了。

梦再次被遗忘了, 被遗忘在那个角落。

一阵风吹来, 吹掉了那金灿灿的奖状, 梦也随着那阵风走了———她转学了。但大家仍然在埋头苦干, 没有人注意到那个角落已空了。

又是一次运动会, 班长又拿着比赛名单稿。发愁地向那个角落望了望……

篇4:那个被遗忘的约定作文

直到后来你遇见了他,终于明白了“心悸”那个词的含义。

他在你口中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一回你的好友实在看不过去,抱怨说:“既然你那么喜欢他,就让他知道啊。万一哪天他跟别人交往了,你岂不是连暗恋的资格都没有了?”

好友随便一句玩笑话,你居然心里紧张了起来。你怕他真的会跟别的女生交往,更怕自己一直这么喜欢他,他却始终蒙在鼓里。

于是你厚颜无耻地给他打了电话,那号码也是你到处打听才得来的。电话才刚接通,你竟然连呼吸都忘记了,那时你才知道,原来他在你心中已经占了那么大一个地方。好在他很给面子,答应跟你交往。挂了电话之后,你像中了五百万一样,把你跟他要交往的事儿跟你所有的好姐妹都说了一遍。

你的朋友们都说,这丫头准是疯了。

你龇牙咧嘴,丝毫也不在意。谈恋爱的时候能保持镇定,那才不是真的喜欢呢。

后来你跟他也算得上模范情侣。他知道你爱看漫画,总是将最新的漫画书买来给你看。你知道他感冒不爱吃药,总在他生病的时候像个大妈一样,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不要忘记吃药。有一回他说:“你怎么跟我妈一样唠叨,这么一辈子下去,我耳朵都要起茧了。”

他说完那句话,你就傻了,要这么跟他过一辈子吗?然后你又笑了,其实一辈子也挺好。

你爱他多过他爱你。开始的时候你并不介意,以为慢慢地他会给你更多的爱,可谈了那么久,他还是当初的他,仍然以他的事为主。他不喜欢你大大咧咧地笑,不喜欢你跟别的男生走得太近,不喜欢你一直看漫画,不喜欢你的数学成绩始终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你为了让他更加喜欢你,学着笑不露齿,学着不再爱看漫画书,不再跟男生过多来往,也努力地去学数学。你为他做这些改变,就是想让他多爱你一些。

有时候你也弄不明白,明明刚开始的时候,你们在一起很快乐,他不喜欢你的那些事,你在牵着他手的时候就坦白了。当初的他不介意,为什么现在一遍遍地提起?

有一次好姐妹例行聚會吃饭,有一个朋友忍不住说了你:“看看你,谈个恋爱,变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别人都是越谈越开心,你是越来越悲伤。”

也不知道哪句话戳中你的泪点,你饭也没吃完就落荒而逃,一个人躲在洗手间哭得撕心裂肺。你的努力他都看不见,他依然活在他的世界里,他依然活得自我,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篮球打得很好……

你掰着手指数他的缺点,可数着数着,就变成了他的优点。

都说处于恋爱中的女生是不够聪明的,因为你看不清你喜欢的那个人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你以为只要你给的爱比以前更多,他就会舍不得离开你,他会记得你的好,你的笑。你总以为现实是美好的,可现实却送给你一把刀子。

有一次他感冒,下了晚自习你跑到药房去给他买药,想到了楼下再打电话让他下来取,可到了他家楼下,却看到他跟别的女孩抱在一起。

你站在原地愣了一小会儿,又赶紧掉头跑开。你怕他看见你会觉得尴尬,你怕你不知道怎么面对他,其实更怕的是他要跟你说分手。

后来你没有再给他打电话,也没有问他感冒吃没吃药,他也没有主动跟你联系。高三的日子说不快也快,你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因为老妈说:“总要对自己的青春有个交代。”

因为数学没拉你的后腿,你高考成绩出奇地好,竟然超过了他。这是他也没想到的,他主动给你发来了信息道贺。这是你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三个月之后的第一条短信,你该感到开心的,至少在他眼里,你也变得优秀了。可不知怎么的,你就是很想哭,想哭着问他,要是成绩上去了,你们是不是就能和好如初了,更想哭着问他,毕业了之后你们是不是还可以继续联系。

可你盯着通话界面发呆了很久,还是放弃了。你怕得到他的否定回答,你怕听到他说:“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了。”

高中毕业之后,你选择了离你家最远的城市,因为你无意间听说他要留在本地上学。其实在家里窝了一个假期,你还是没给自己的那段恋爱一个圆满的交代。你总对自己说,现在的时机不太合适,等再过一段时间,你一定要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这么一等,就等到了大学毕业。

几年过去了,你依然没有忘记他。都说初恋是最难忘的情怀,你总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那年你心如鹿撞的表白,想起他后来对你的冷淡。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你这么把他当回事,可到后来却剩下你自己一个人在回忆。

后来的你,在职场上如鱼得水,不管多难缠的客户,你总能从容面对。你发现,你不会那么容易就脸红,也不会被什么事情影响情绪。可当在微信里聊天时,一个人说起了他快结婚的消息,你还是难过了一下。转身将手机丢在办公桌上,接着埋头工作。

多少次你问自己,敢不敢不要让他再影响你的心情,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可现在,你居然做到了。

有一天你接到他的电话,说他要结婚,问你会不会去。你问了日期,表示一定会去。你终于明白,是时候该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了。

在他的婚礼上,你见到了好些多年未见的好友,相聊甚欢,大家像是有默契般不去主动提起你与他的过往。当你看到他牵着新娘手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竟然不再想哭了。你爱他,爱了那么多年,连自己都以为这场婚礼上,失态的一定是你,然而你没有。

时间是个好东西,能让感情变成永远的秘密,也能让秘密变得不再是秘密。这时候你才知道,原来过去缠着自己不放的不是他,而是自己。现在的你,是时候将自己的心锁打开,还自己一片明媚的天空了。

临走之时,他托人送了一盒茉莉茶给你,你想起自己当年总喜欢喝这种清香的茶叶,总是问他要茉莉茶。若是以前,你想起当年的事,一定会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可这一次,你居然把茶叶给退了回去。自从上了班,你便开始喜欢喝咖啡。原来口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就如当年浓烈的感情。

以为一辈子爱着的那个人,终究要成为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可现在的人生连一半都没有过去,你就已经放下。没有想象中的痛彻心扉,没有当初非要在一起的你死我活,也没有年少时的浪漫情怀,说放下,就真的放下了。

当有一天你再想起时,它会提醒你,爱让人变得勇敢,变得懦弱,变得成熟,变得坦荡,却不会改变你的人生。

(摘自《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过一个人》,中国华侨出版社)

篇5:那个美丽的约定作文800字

“叮”——手机转来了有消息传来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了广告:“樱花四月,您还在犹豫吗?”手指顿了一秒,点开页面。一树樱花冲着我笑,一股莫名的冲动让我击中了“去购票”,笑了笑,手指又滑向“退出”了。

想起去年四月时和阳去看樱花,是我软磨硬施地拖着她去的。我沉醉于番剧与和式风格,阳却没有多大兴趣。可只有这样一次樱花之旅,让她也对日本这个国家充满了期待。记不得在哪里了,只记得那条蜿蜒的小道旁开满了樱花,嫩浅的粉,和煦的白。像云层一样缀在枝干上,一丛丛一簇簇一朵朵,星星点点,看一眼樱花,沐浴在醉入的阳光下,整个人犹如倒在席梦思上,陷在沙发里似的。幽幽的花香,也乘着风儿来了。每一朵花都绽着可爱的脸,带着羞怯的娇笑,好像穿和服参加夏日祭的女孩。阳很兴奋,一路跳着跑着,活泼地变成了一只小兔作文wWw.ZuoWenwang.Net/,嘴角也开出一朵樱花来。

看完樱花回来,阳的手机界面就设成了樱花,每一个笔名里都有了樱花的影子。在阳光里看到一些穿汉服或cosplay的小姐姐,我们约好明年也要与樱花用这样的方式如约而至。

然而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升入初中,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有了不一样的精彩。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我上的是私立学校,作业量较大,学习进度较快。只能一味地去追赶,去奔跑。“去看樱花”这样的约定,也一并都抛之脑后了。可为什么再次沐浴在四月的阳光下,再一次看到樱花们的合影,我又再一次地心动了呢?

《四月是你的谎言》中,宫国熏用一整个四月连同她的人生编织了一个谎言——她是有马公生四月里的阳光。相信有马公生在未来的日子里,看到樱花,遇到四月,都会想起那个可爱任性又倔强要强的元气少女。

那么我呢?看到樱花,也会想到阳——那个可爱的女孩,连同四月的阳光和樱花吗?

篇6:关于奶奶的作文:那个夏天的约定

交朋友,但我自己蒙蔽了自己。我认为我的心中没有天使。

但,不幸总在我身上降临。我的父母从小就不要我了,或许我生下来就讨人厌,是奶奶从小把我带大,她是我唯一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是爱我的。但,上天仍要将我唯一的幸福夺走,是的,医生说,奶奶要走了。奶奶一直认为我学习很好,捡破烂把我送到本市最好的A中,想让我出人头地。但我才上了一学期就跟不上了,我很刻苦,但智商不好。奶奶只盼我在这个学期考好,才肯安心离去。但,我考砸了,很差很差。我不愿让奶奶伤心死去。我上课心不在焉,没有高分的成绩,我怎么对得起我含辛茹苦的奶奶!我只能找人帮我做个假证明,可谁能帮我呢?我想起了海妍,可她会帮我吗?我从未求过人呀!我几次偷看她,她在聚精会神的听课,我绝望了。

放学了,我走回家,我好怕,怕奶奶的绝望。我恨自己的无能,连奶奶的最后心愿也不能完成。

“孩子,成绩下来了吗?考的好吗?”

“我,我„„”我不知所措。

“怎么,没考好?”

“不,奶奶,布茹考的很好,老师让我送来成绩单,她考了年级第一呢!”我吓了一跳:“年海妍?你„„”

“奶奶,布茹学习可好了,你看,这还有老师的评语呢,我给您读„„”那评语是老师给她的,那成绩单也是她的。我才发现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好听,像天使的歌,给所有人送去祝福。

奶奶走了,永远走

了„„

在那以后,每一次考试都会有两个女孩并列第一,没有人知道这个幸福的秘密。只是在夏天的走廊上,你会看到两个女孩子,穿着漂亮的白色裙子,在一起玩耍,你会发现,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完美的笑„„

篇7:记住那个约定记叙文作文

那是一个约定,与它同行,可以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坚持、等待;那是一个约定,与它同行,可以体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浑、刚健;那是一个约定,与它同行,可以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平和、宁静。

小时候,身体虚弱,妈妈让我学打乒乓球。教练说,要完成一百个拉球训练,我产生畏惧心理。果然,不多一会儿,汗流满面,动作变形。教练鼓励我:

“加油!还有十个球。”

十个球的约定,让我看到希望,使我懂得坚持。

上小学,班里考第一,进人重点中学重点班,考了第四十一。我沮丧极了,痛哭流涕。妈妈没有安慰我,只是告诉我她看过军艺演出的一个小品《前面有棵树》,剧中有句台词: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值得你流泪,真正值得你流泪的人,不想看到你哭。”

一句台词的约定,让我变得清醒,使我坚强。

进入中考前的最后冲刺,我刻苦复习,但难以排出偶或袭来的惶恐不安。

爸爸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人生仿佛一次旅行,不必在乎所到达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不见的心境。”

这个心灵旅行的约定,我想一定会让我轻装上阵,让我充满信心。

是啊,人的一生的确像一场心灵旅行——

记住那十个球的约定,它是对心理素质的`训练,让你适应承受面对艰苦的考验, 成功往往缘自难能可贵的坚持;

记住那一句台词的约定,它是对性格品质的要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伤悲只能使人消沉;

篇8:作文评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作文评语,实际上就是作文评价问题。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来看看语文教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的:或是“本文取材新颖,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视角独特,立意深刻,语言优美,文笔老道”,或是“本文结构不够清晰,内容不充实”,“取材过于陈旧,主题不够突出”,“详略不得当,语言不够简洁”。类似评语比比皆是。然而语文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这些评语,有多少学生能认真的看一看,仔细的想一想呢?几乎没有。这些评语又有多少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几乎不能。问题在学生身上吗?不在。笔者认为,问题恰恰在那些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评语上。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种评语实际上都是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的评价,是一种工具性评语、技能鉴定型评语。语文教师作这样的评语,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掌握写作这个工具。然而写作仅仅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表明,写作已经超越了工具这样一个形式上的意义了,它更多地包含了个体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个性化的看法,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真诚袒露,是心灵交流的情感需要。总之,写作的人文内涵大大超过了它的工具意义,它是一种生命活动。因而,语文教师所作的作文评语也必须揭下工具性那副冰冷的面具而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评语从工具性评语变为人文性评语呢?笔者不避浅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语文教师应明确作文训练的意义及作文评语的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字,从而在考场上获得高分(不可否认这确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考试这个功利环境之外能毫无障碍地书面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因而,教师的评语就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关注学生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如果说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那么作文评语就是教师对这种真诚的回应。因此可以说,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心灵的一座桥梁。我们强调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强调它的人文性,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对学生写作技能评价的必要,而是认为技能鉴定并不是评语的主要任务。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结构……选材……语言……”等有关写作技能的评语,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放在写前指导中。教师在指导中应该尽可能详细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因此在评语中就不必再重复这一环节,否则就是教师智力资源和教育时间的浪费。

2.作文评语应少点指责,多点赞赏。许多教师都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根本就不看,白白浪费心血。难道学生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老师给自己的评语吗?事实上学生是很在乎的,作文本一发下来首先看的就是分数和评语。但老师给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的冰冷面孔,总是写些结构怎样、语言怎样。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次次都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烦了。更何况评语里大多都是“结构不合理、语言不简洁、主题不突出”之类的话。看了自己成果被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就大受打击,时间长了也就懒得理这样的评语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作文评价同样也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个个都是写作高手,事实上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都很强的,在作文中出现那样这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语文教师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不足,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再差的作文也会有它可取的地方,例如没有错别字、某个词用得好、某段描写较精彩等等。教师要及时对这些闪光点进行表扬。如果教师每一次都能发现学生的一个闪光点并表扬,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进步,从而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整天口干舌燥地讲那些写作的条条框框、写那些冰冷的评语,还不如另辟蹊径,多给些赞赏,激发他的写作兴趣。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直都处于高涨状态,他的写作能力也就会逐步提高。

3.作文评语应少些定性的语气,而多些商量的口吻。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人格平等的主体,因而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提倡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和交往,其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教学的民主气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中,教师常常因为师生之间知识的不平等,而漠视师生人格的平等,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学的民主意识淡薄。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常对学生作文的优劣下结论、定性。例如“本文结构安排不合理,某个部分显得多余”等等。这样的直接结论式评语缺少对话与交流的真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产生离群索居的焦虑感,被人抛弃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一旦与写作产生条件反射,那即使你作文练得再多,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在评语中多用些商量的口吻,例如“构思挺用心的。你看如果……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好一点呢?试着这样写一写,看看哪个效果好。”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他的作文被老师认可了,并且老师还真诚地给自己建议,自己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这种被认同感一旦与写作活动建立起条件反射,就会提高他写作的积极性并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也就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不知不觉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4.作文评语要善于求同存异,保护学生敢说敢写和创造性创作的冲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生活中的收获和疑惑,他们总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因此他们就在作文中大胆吐露出来了。但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积极的,而且由于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他们的思想中常被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浸染着。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写些“思想不够积极”之类的评语,那无疑雪上加霜,只会压抑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与冲动,让学生更加消极。因此,我们的评语必须对那些“奇谈怪论”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释放成长中的冲动。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方式来聆听他们的倾诉,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疑惑。

5.作文评语要优雅些,多些文学的味道。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作文的语言要优美,要多点文学气质。而老师自己呢?评语永远是那样干巴巴冷冰冰的。学生长期看到这样的评语,就会失去对语文教师的崇拜感,对语文教师的水平产生质疑。试问,学生对你的水平产生怀疑,你又怎么能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呢?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评语多点文学味道,可以用散文的笔调写几句感性的美句,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样新鲜的形式会让学生对评语产生一种惊喜感、期待感,从而关注评语,从关注评语形式到关注评语内容,进而思考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肤浅体会,仅做抛砖引玉之用。写作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还需所有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者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

篇9: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题记

我站在夜色朦胧的阳台,抬头出神的望着月亮,望着夜空,丁香花散处的香气让我陶醉,身后,又有一丝声响。但妈妈出现在我身旁,她笑着,也望向星空,搂住了我的肩。

六年前,也是这样的。

我还是这样的站在阳台,还是这样的望着夜空,丁香花也还是这样的散发清香。可妈妈,你变了,你的脾气和以前一样温柔,你的笑没变,和以前舒适的让人无法厌烦,可你还是有什么地方变了,是什么呢?

我记得,你那时笑着望向星空,我迷茫的眼神看着你,你的头发,在清风下微微飘着,在灯光的温和注视下,那么乌黑,有光泽……我偏着头,看向你的头发,在微风的抚摸下轻飘着,可在灯光的注视下,却没了当年的乌黑,没了当年的光泽,我看见的,是一种有了银丝,有些干枯了似的不再光彩夺目的头发。妈妈,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那些乌黑漆亮的头发,都藏在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里了啊!我记得,你搂住了我的肩,我伸手拉住,细细抚摸着那玉根修长,白皙,有弹性的手指,感受着。可现在,那我再拉住那五根手指,为什么,它们不再修长,有弹性了呢?它们像干枯的树叶,让上面饱满,没弹性,处处喧嚣着那些横行霸道的皱纹。妈妈,我知道这是为什么。那些修长,白皙,有弹性的手指随着我长大的步伐,躲进了被遗忘的时光里了啊!

我还记得,我面对着妈妈的侧身,紧紧抱住了我的妈妈,抬头望着她的笑容,轻声道:“妈妈,你真美……”现在,我紧紧抱住了我的妈妈,望着她的银丝,她的笑容,她举起一只手,轻声道:“妈妈,你真美……”

妈妈,您美丽的模样躲进了遗忘的时光,妈妈,您后悔吗?”

篇10: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重拾记忆,我汲取了那份最明朗、最靓丽、最刻骨铭心的部分,将它复制脑海。

被遗忘的时光,被遗失的美好,那些梦境一次一次重现的瞬间犹如倩影一般若即若离。此时,你在这里,而彼时,你在那里。掩饰不住内心的沧桑,笑容洋溢在脸上,不小心又不易察觉的泪水滑过嘴角,隐隐约约,点点滴滴尽是思念。

夕阳依然发散着恬淡的静谧,有时候一个人,望着残阳的余晖,记忆中的黄昏,我竟然看见落叶的无奈与落花的悲哀。空中仍存留那一抹晦暗,失意的伤感在这样的经景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听着小巷里那断断续续、哀哀怨怨的萧声,心中涌动着那份残缺的回忆。

被遗忘的时光,被夜半的钟声准时敲响,被韵味依存的古墨香熏陶,被寂寞遗失美好,被离别冲昏头脑,被繁琐的生活节奏打破沉寂,被和谐的过往云烟充斥了浓郁的回忆,被挣断了线的风筝带到了另一个国度。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世界里,我一直默默期待着黎明的曙光,之后用心去感受、去包容、去接纳。

篇11: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我在你们早就遗忘的地方开始了孤单的岁月。在人群中一脸木然的穿梭着,只为寻找自己想要的天空,追求的梦想。

我会突然间停下脚步,看着飘落的黄叶在秋风中无力的飞舞,然后宿命般的归于尘土,无法拒绝。“是不是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我们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无能为力。”我想对落在手中的黄叶说。然而它已失去了生命。

“我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依旧颓废的活着。”我把这句话发给我的好友,闭上眼等着他的抚慰,哪怕一句话我也会快乐。我等了很久,真的很久,最后失望的看着手机把它塞进口袋。很难过。被遗弃的失落。我冷笑着看着天空飞掠而过的飞机,想起朋友说过他那片天空也有飞机不时的从头顶掠过,而他则总在那时一遍一遍数着自己的落寞。我想此刻我也很落寞。

我是个冷漠的孩子,曾经你们这么告诉我。当我一个人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没有人会打扰我,你们说我的姿势冷漠得让人不敢靠近。我就笑着问:“真的吗?”你们也笑了,说要是我永远这样就好了。我无语。我知道我笑是因为不想让你们担心我而不是真的快乐。一直以为快乐是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的,而我找不到这样的理由,别人怎么说都是无用的。

“弓在箭射出前低声对箭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

我没有自由,很早很早的时候就被父母约束着,他们煞费苦心地栽培我,任劳任怨地为我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生活。我说我会做个乖孩子不让他们生气。母亲很快乐,她快乐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幸福。

等我长大到需要独立的时候却可悲的发现,我已习惯了被父母管束的生活,习惯了他们为我铺平道路,习惯了在困难的时候找父亲解决,习惯了不动老筋的生活,习惯了做个乖孩子,不出门不与人说话。父亲的一句“你长大了”就把我放飞了,我自由了,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翻天覆地。可我仍傻傻的站在原地说我仍想做个乖孩子,一个孩子。

父亲黯然,许是后悔当初了,但他仍坚定的说:“你长大了,我不再管你了。”我想哭,因为我把它理解为:你自由了有困难别找我了。但我笑了泪花在眼眶中闪烁却迟迟不肯滑落。我抬头看到父亲新增的白发,深深地明白他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无论曾经还是现在。“我会独立的,不再依赖身边的人。”父亲笑了。有一抹掩不去的沧桑。

学校有很多的树。这些高大的树木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人一望过去除了白色的墙壁还有生命的绿色。每一棵树下都有一抹阴凉,可以抚慰一个忧伤的灵魂,可以驻留一个孤独的孩子。

一个流浪的无知的孩子。

满眼物质,满眼繁华。我的目光涣散,一切成了飘渺的影子。我走在这座校园里。看着地面上自己的影子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一天又这么挥霍了,我朝很久很久后的死亡又迈进了一步。

我的朋友就这样把我忘了,我就这样被那些曾很在乎我的人遗忘在一个角落。他们都高兴的以为我很快乐。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黑色的六月。

时间可以洗去刻骨铭心的伤痛,同样也可以淡去我们曾用力在一起的快乐。

篇12:遗忘的,被遗忘的

一九○一至一九○五年的科举改革,中国急遽从科举时代步入学堂时代,此后兴学堂、变学制、改教法逶迤而来,目不暇接。废科事件被严复称为无异于“废井田开阡陌”,其震撼性影响,制度革新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晚清中国的知识人社会因科举停废而发生的巨大逆转。科举将废未废之时,即有人慨叹:“当此之时,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由科举制度为读书人提供的升迁希望随着西学的盛行而日渐微薄。权势虽在转移,但士林风气的流变却往往滞后于此。一九○三年《申报》上有大幅议论描述时居上海守旧士人的可鄙状貌:“上海之布鞋大袖,大圆眼镜,斯斯文文自称我秀才者,不下四百余人。案头储则大题文府,高头讲章尚盈尺也。近日又购新书矣,则《直省闱墨》,《应试必读》者也。叩以五洲,问以大势,询以国政,瞠目而不知所对。呜呼,痛哉!”作者云,他将为上海之士习一大哭!晚清提倡新学经年,然科举一日未废,士习的扭转依旧只是少数先觉者的敏感。大部分读书人埋首于课艺帖括,醉心的还是那条功名仕途。科举既废,原本指望靠它出人头地、致君泽民的读书人既丧失了作为朝廷养士的身份,又不及吸取新知、顺应时势,因此生计日蹙,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据张仲礼先生的研究,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约有举人一万九千人、贡生四万人,生员则达到九十一万人,尚为保守估计。他们将寄寓何处?朝廷并非全无准备。举贡有考职拣选,城居者、年富力强者可继续进入学堂,家计殷实者可出洋留学,或者行商入幕,出途较之于科举时代是更加多样了,但对于乡野贫民、一般年华老大者,那些既无力反抗变革、又无能为自己寻找出路的白屋之民来说,就不免陷于困顿和凄惶。

朝廷的一纸诏令将无数人挡在了生计之外。在乡村社会,最早感受到这种绝望的,就是藉馆地谋生的塾师群体。塾师多为进身不顺的寒儒,以舌耕为业。科考废除之前,为帮助散居在乡村地区的众多塾师适应学堂制度,清廷和新兴的教育社团就曾积极推行私塾改良。一部分塾师接受革新,仍许其教馆,但他们在变动秩序中所面临的困境仍是明显的。学堂制度植入乡村社会,要求学生入蒙学堂和初等小学堂接受正规教育。因此即便已经接受改良、勉强维持的私塾,也存在生源减少、生计不保的难局。塾师也往往自觉无力适应,将就入馆,聊作糊口而已。

刘大鹏是山西省太原县举人,三次会试未中,自一八八六年起,在太谷县南席村票号商人武佑卿家塾中任塾师近二十年。一九○五年清廷废科上谕下达后,刘大鹏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近乎绝望的一段悲怆心路:九月十九日,停止科考的消息传至太谷,“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虚空”。此后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他在日记中屡屡兴叹,科举停罢,藉舌耕为生者多失其业,“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寒无生路矣”。失掉馆地的乡曲宿儒,若非张皇不知措手足,即是苦于无米为炊,“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废科前后,刘大鹏身居乡间,耳闻目睹同行塾师与乡间寒儒的惶惑不安,眼前只见得一片苍凉。朝廷连篇累牍的上谕、诏令,凯歌高奏的新政改革在一个乡村老塾师的笔下却全是一派满目萧然的末世心态,这里自然有见识短浅、守旧顽固等原因,但生计被夺、一时无以安身的困厄境遇是更加致命的。藉舌耕为业者因为新的学堂体制植入乡间,无力随时势完成相应的转型,除了失业坐困,也只有徒生“我生不辰”、“将如之何”之叹。

这里,且暂旁逸主题,说说废科前后的乡村教育情况。从科举时代到学堂时代,按额取士的限制虽被取消,贫家子弟却又立即面临新的制度性障碍。新学堂体制更明显的精英倾向对求学者的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癸卯学制》规定除初等小学堂及师范学堂不收学费,各项学堂均令学生补贴学费。一九○七年学部奏定《各学堂征收学费章程》,规定学费额度:初等小学每人每月银元三角,高等小学为三角至六角,中学堂为一元至二元,高等学堂为二元至三元。这是就官立学堂而言。此外为数众多的公立、私立学堂,学费从四十元至七八十元不等,另需缴纳入学费,书籍、笔墨、纸张、石板及操衣、靴帽等杂费,寄宿者还有寄宿费、膳食费,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就很可观了。学杂费之外,学时和学制也是一个问题。学堂教育为规范的全日制学习,各学堂章程均有作息时间的严格规定,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退堂。据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学制的规定,初小五年,高小四年,中学五年,仅从小学到中学就需要十四年时间。学童六岁入初等小学堂,二十岁中学堂毕业,意味着在这十四年间家庭不但基本丧失这一劳动力,还必须为他筹集相当数量的学杂费,这对于大多数贫寒之家都是难以承受的。废科后,不断有人指责学堂教育的“贵族化”倾向和教育的不普及,比如,刘师培那篇声讨新政的著名檄文:

夫学堂之善于科举,夫人而知,然按其实际,则学堂之制,便于绅士富民,贫民鲜蒙其益,远不若科举之公。……彼乡野贫民,仰事俯蓄,尚虞缺乏,子弟虽有求学之心,亦以无资而中止。是则享学校出身之英者,均富民子弟。多数贫民,因失学之苦,致绝进身之望。无阶级制度之名,具阶级制度之实。若官立学校,虽免纳费,然舍达官荐达外,鲜克入校,白屋之民,望学校若阶天。岂非科举之弊,作弊者仅数人,学校之弊,则所在皆然,较科举尤甚!其因有以为利者,则牧令援之以超升,绅耆因之以敛费,少数新党恃为糊口之资,富室弟恃为进身之路,不独使昔日之儒生失业已也,即在下之民,亦以兴学之故,增加赋役,既吸其财,并妨其学。由是而降,贫民永沦为奴隶,富者益智,贫者益愚,因智而贵,因愚而贱,可逆睹也。(刘师培:《论新政为病民之根》)

这段涉及废科举、兴学堂的议论,略带偏激,但其中有两层意思值得深究:一为新制度的阶级内涵,贫富差距将导致更为严峻广义的机会失衡;二是“在下之民”永无升迁之途的绝境。这或许是救亡论者竭力回避的问题——时代的“进步”(如果我们暂且断定其为进步的),将以无数人的流离失所作为代价。这种抛弃,既是指生计的、前途的,也意味着种种心境上的怅惘。时代的洪流原本也不是人力所能扭转,在中国被迫卷入世界之际,讲信修睦的田园风光与优雅深沉的儒教理想显得迂阔而尴尬。想要坚守,则理不直气不壮。而我认为,这是晚清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至为无奈苍凉的一种。

时间在前行之余,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学堂时代的乡村寒儒,他们的声音隐没于历史的深处。在苏州府长洲县,举人管祥麟因为久试不进,遂绝功名之念,授徒自给。垂老依人,十数年来家徒壁立,不过苟延生计。科举废除以后,长洲县内广设学堂,私塾寥落,而书院的月课亦将裁撤,寒儒生计几近绝望。年力强壮者,尚可入新学堂,稍稍修习科学,他日进新学堂做教员。而如举人管祥麟这样的年届古稀者,已不具进入新学堂的资格,面临失业,生活困窘不说,连糊口之资也难保。苏州学务公所总董王同愈为此上书本地学务官员,他说:诏废科举,振兴学堂,朝廷因时布政,作育人才,意至深远,但旧时帖括之士,穷老不遇,也不可就此不管不顾。王同愈请求设立师范传习所,专为培训塾师之用,为寒宿儒筹划谋生之策。他还建议,校士项下常年有每两提出五分赏银拨充儒寡会,现应将这笔经费提出,专备长元吴三县举人七十以上年老无倚者津贴之用。一九○六年春,江苏学务处拨银二十四两移解乡约公所,由公所作为津贴拨给举人管祥麟(《力荐举人管祥麟任教及有关函件》,苏州市档案馆藏)。

这是一起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年届七旬的老举人,赖教馆为业,此外别无糊口之资。面对制度的骤然转型,上失其根,下断其路。苏州府的绅士们对于这些衰老无助的寒儒尚有温婉的同情,可新制度带来的社会压力已扑面而来了。随着“士”身份所赋予的权威象征渐渐消散,儒生们对下层社会曾保有的影响力也日益枯萎。在顺天府涿州,学务官员视察私塾改良情况,记西坛村小学,置于一破庙中,“坛宇颓剥,芜秽不治”,教师为一名六十九岁的聋老翁,学童八九人,所习科目仍然不过是《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之类(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较之于长洲县的老举人管祥麟,这名塾师尚可算是成功接续新制度的转型者,但那生存境况也是极坏的。据教育史家的研究,清末,初等教育的重心仍在私塾而不在学堂,这与传统势力的植根甚深有关。然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新制度的来势汹汹。私塾改良的旗帜高张,各类视学员、劝学团体持续不断的视察与劝诫,这是一种无形中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塾师们的勉力维持恐怕已很不容易。

辛亥老人梁若尘曾回忆,在他的家乡广东省丰顺县的一个小山村,一九○九年村里才办起一间新式学堂叫“自助学堂”,村里的老塾师梁百泉不仅在他主持的学塾里照旧读四书、五经、千家诗,还带领一帮学童见到自助学堂的学生便连骂带唱地嚷:“学堂生人辱,辱死人”(梁若尘:《一个山村里的革命风暴》),这种仇视情绪自然有文化上守旧心理的作祟,但也不可排除生计被夺、困顿无措时的愤恨与无可奈何。彼时的中国,正“彷徨于两个世界,一个已死,另一个却无力出生”。一部分人亟亟以谋的,是要把中国变成现代国家;另一部分人却被迫在困厄中,体验并身受变化无端的世事。在一个变动的世界中,那些曾沐浴科名荣光的读书人正深感秩序的消散。山村中的学堂与私塾,可能正暗示了嬗替之际的中国,在新旧之间复杂而模糊的融合。

民国元年,苏州吴江县视学调查各区私塾情形,诸多可怜可悯的老塾师形象又让我们对于乡村寒儒的生存挣扎,得到了令人心悸的一瞥。严基顾氏私塾,设于一间三椽矮屋中,“光线黑暗,龃龊异常”。塾师顾卯生有小先生之名(因十四岁课蒙起至今已五十余岁)。劝学员描述其状貌——“甚为骇然”:背伛偻而且突出,满目烟容,衣衫褴褛。劝其改用新教科书,顾以手指口云,“我欲吃饭,有什么改良不改良”;随后劝说,改用课本亦可吃饭,顾云“我不会教”。像顾卯生这样的塾师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施氏私塾,生徒共十人,课本用神童诗、《千字文》、《四子书》、《幼学须知》等,塾师施伯贤“满口斯文酸气”,劝其改用课本,施云:“洋书亦是中国字,何必改换”;萃塔徐氏私塾,生徒十一人,课本与施氏私塾大致相同。塾师徐少畲五十余岁,劝学员参观时劝其改良,徐云生徒父兄皆欲读此书本;告以不适用,徐正色而谈曰:“此乃圣经贤传,天地同昭,数千年于兹矣。”(《县视学调查报告》,苏州市档案馆藏)时值民国,大量乡间私塾仍未完成改良,塾师老苦无依,又不愿接受新学,别无出路,困窘之形状乃成为他们的常态。在这种常态的背后,既有传统式微的年代里老塾师对“圣经贤传”的深执,也有新旧交替之际衍生出来的种种困乏、苦难和不适应,还有心理上对一种古老生活的眷恋。无论是顾氏,施氏,还是徐氏、都以自己的窘态,刺目地写照了绵延千年的私塾制度的日暮黄昏。

触及对“人”的描写,废科举、兴学堂便不只是诏令下的那几道章程和学则,伴随制度兴革而来的利益关系调整,是尤为惊心动魄却又易被忽视的历史。从科举时代到学堂时代,固然体现出一种“前行”,但时代“前行”与乡村寒儒的茫然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些被遗弃在新体制之外的老塾师,自然无法与革新派的热情和力量相抗衡,即使有不满也不可能找到有效的发泄途径,更没有可能构成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抗。因此,在新时势下的被遗忘,也就成了一种群体的宿命。他们的挣扎与深悲,最终只能以一种徒然的方式沉入淡漠的历史。留在革新派笔下,关于那群乡村老儒荒谬可笑的历史记忆,使我这位日后的观看者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震惊,及至直面历史时的一刻无言。也许我们可以说悲剧是自己酿就的,因为他们不能清醒地面对传统在新时代的日渐式微;也可以说他们只是遭遇了命运的随意摆弄,因为时代前进之急促并未给这些人预留足够的时间。而我则从中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更严酷的逻辑:个人与历史的狭路相逢,归于沉默,乃是一种常理。

近些年,历史学界响应“声音考古”的号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的这些“失语者”。事情总有它的另一面。历史学的功用,还在于将“被遗忘的”从“遗忘的”历史记忆中打捞出来。本雅明说,历史学如果只对胜利者认同,便会不可挽救地沦为当前之当权者的奴仆。这意味着,不可默认存在即为合理。去挖掘曾经遭历史遗弃的那些人和事,则有助于人类对于自我持续不断的反省。当然,需要澄清,我所列举的并非事实之全部;在废科事件中,有人困顿,也有人成功。对于治史者而言,责任在于,让他们在共存的那个时代中彼此相遇,描述出悬搁状态下各种纷乱复杂的情节。近代中国沤浪相逐,“守”与“变”,传统与现代,其中并没有多少从容选择的余地,更无法做出是非对错的判断。“士”阶层的消失以及革命的爆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帝制末期的急促改革相关?清王朝的存在与否和中国能否成功步入现代是怎样地关联着?帝制的崩溃又何以发生在竭尽全力改革旧制度的当口?我常常做完诸如此类的假设,又徒叹历史留给清王朝的巨大难题。莫非,矛盾着,才是世界的本质?

有关于新学堂时代乡村寒儒的经历,科举制度的废除还仅仅是个开始。自此以后的三四十年间,私塾仍然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地区,坚韧地存在着。新学堂对于私塾的挤压,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到一九三六年,中国仍有私塾十一万零一百四十四间,塾师十一万零九百三十三名,塾生一百八十七万八千三百五十一人(《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教育》)。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开展过规模浩大的私塾改良运动,帮助遗留的塾师进入新体制。在整个民国时期,塾师仍然在初等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社会急剧的新旧变革中,塾师作为一个阶层,才真正消失。对于那些以舌耕为业、坐困乡间的塾师而言,时间照样像从前一样的过去,和龙旗飘扬的时代,无甚差别。总是《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朔望之日,或许还带领着一帮村童祭祀至圣先师。不同的是,他们再不会向往以科名显扬的往昔。私塾作为传统中国教化达至于底层社会的一种文化象征物,它的现代命运透露出的历史讯息令人深思。就像这些风烛残年的乡村老儒,任他们守着属于古典时代的一点点余温,伴着中国文化,一齐老去了。

上一篇: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下一篇:社保局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