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2024-07-22

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精选10篇)

篇1: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当今大数据下的时代背景为前提,我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以大数据为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化,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如何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是我们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以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为题,一同探讨现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创新教学,以此能够为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找到创新改革的道路,从而不断地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的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一、大数据下的教育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和发展,我国正朝着大数据方向开始前进。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存在着大数据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谁能率先实现大数据,谁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将有可能抢占未来先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有些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让教育者们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状态。使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下的发展情况从而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教学的方案,从而实现个性化和创新性教育。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利用数据的管理和探究可以真正的了解学生。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阻力

1.师资力量的不足

有些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匮乏状态,教师资源的不足就直接影响到了民办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的进行和开展。并且有些民办学校有很多兼职的教师,这样的任课模式流动性较大,不利于高校管理和调控师资力量上的处理和协调,从而无法为学校长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且很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经过考试直接进入学校任课,从而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满足有些民办学校对于教育教学管理中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调整师资力量的不足现状,从而使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2.高校课程结构设置欠妥

在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下,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和学历要求越拉越高,这就使很多民办高校发展迅猛。但有些民办高校在课程的结构体系上不够科学合理,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时间较短,使许多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在结构体系上存在很多不够妥当和完善的地方。但民办高校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寻求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调整好课程结构问题,使之在今后的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好,从而剔除之前在课程结构中设置单一和不合理的问题。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办学时间并不是很长,从而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但很多高校又追求快速的发展,从而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民办高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使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民办学校要有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的管理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使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民辦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师资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师资力量决定着整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民办高校的教师选择和建设中一定要慎重考虑多种因素。在当今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该建立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去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选择品德端正、具有上进心、为人师表和富有爱心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从而建立一批健全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使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规模之间壮大和规范,这就有利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工作和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从而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管理和培养好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教学的素质。

2.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优化和改革课程的设置,从而符合当今社会下提倡的素质教育,构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符合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在当今时代大数据背景的影响和发展下,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推进科大数据教育改革的第一股浪潮。大数据为背景下的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出现,改变和摒弃了我国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生搬硬套的讲,从而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教育模式。现在网课的出现,比如:尔雅课程、超星慕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和进度从而自主的制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看视频和作业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教师更加清楚和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现在的传统课堂不再之讲解新课程为主,而是把学生的在网上做作业的情况进行当堂点评和讲解,使传统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报考的学生认为民办学校没有公办院校好。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给与学生正确引导,使之明白民办高校也是很多发展前途的,是被国家认可的。在如今大数据的教育下,翻转课堂和慕课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觉性有一定的引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抱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而后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应大数据下教育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日益正规和规范,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民办高校。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是现代的教育教学制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将是我国推进和完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关键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我们带来的优点和好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进一步实现民办教育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京川.大数据在民办学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10):239.

[2]齐峰.基于新公共管理视域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12):114+120.

[3]韩炜,王文琦.系统视角下的民办高校“阳光体育”提升策略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82-87.

篇2: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1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的不足

针对我国目前民办高中的发展现状而言,教师队伍人才缺乏的现象普遍严重[1]。师资资源储备不足,不但导致了我国民办高校无法正常的开展日常教学管理相关的工作,而且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很多民办高校的教课老师并不是全职,而是从各个学校聘请的兼职老师,导致教师岗位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性,无法使高校将有限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进而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民办高校的很多任课老师并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大多是通过专业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岗位任职,使得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满足。所以,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和能力不足的现象应该作为发展民办高校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否则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被严重阻碍[2]。

1.2高校课程结构设置欠妥

伴随着社会整体水平逐渐上升的良好势态,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量和运用的能力,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应运而生,进而满足人们想要获取知识的愿望。然而现实却不是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在具体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加上我国民办高校模式相比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开展的时间比较晚,具体的实践也不够完善,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学结构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难以长久的发展下去。比如,在现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专业型人才转向专业性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式,那么针对这个现象,高校就应该开设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3]。但是在民办高校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就算有内容也不够科学完善,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1.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篇3: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冲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高校区别于一般研究所的关键所在。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体系、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模式一旦固化,就难以接受变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讲授课程,按照预先设定的反馈来开展教学活动,并不能很好地实时应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利用大数据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预判。例如,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了解什么样的讲课方式、什么样的举例内容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什么方法对巩固和提高知识更有效;上课的核心内容在哪个时间段抛出更容易被学生接纳。甚至可以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数据,归纳出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合理预防不利情况的发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析的预测结果对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方法也会随之被归纳出来,例如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等,这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具有前瞻性。

(二)推动教与学的融合

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预测在未来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和潜在的问题。这一学习方法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具备许多优势,能够解决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潜在性问题。对于专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取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行为、心态等方面的动态描述,综合评估讲授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加合理地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大量的教育教学数据也能够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特点,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通过校园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获得学生的显性学习数据,如考试成绩、实践能力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还能够获得学生的隐性学习数据。例如,参与学生网络社交情况、参与学校内外的社团情况以及非专业技能情况等。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基于非课堂的教学资源支持模型,评价学生的特殊潜质,从而构建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弹性模式,培养学生在未知环境领域中的学习理解能力与学习责任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对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优化,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个性化发展。

(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综合素质包含了许多方面,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在现在的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往往比较看重专业知识水平。虽然它是教师正常开展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在大数据时代,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对教育教学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这也许是教育教学质量能否跨越新台阶的关键性因素。在现在的教育时代,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将产生海量的教育数据与教学反馈,如何在这海量数据信息当中忽略无意义的数据,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对教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处理,并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实时响应,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做好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好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工作,以适应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挑战。

二、面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构建高校信息管理体系

在行政管理方面,建立数据管理体系,让信息化管理真正落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体系,但在整体架构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的融合共享,也没有数据运行管理的保障机制,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首先,要建立高校信息管理的相关专门机构,让校内外专业人士以及高校负责人参与其中,完善数据监督责任制,协助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其次,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培训制度,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教育信息,不断拓宽高校教育信息和发展信息的来源,更加规范地开展信息管理的工作,同时可以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以激励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商业智能技术支持平台不断涌现。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是其核心的技术,该技术能够从纷繁的信息数据中进行提取、分析出有效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采用该项技术与高校管理相结合,对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提取整合后,能够帮助决策者清晰地了解全面的教学、科研动态,这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商业智能技术有利于高校收集、存储、处理大数据信息,为高校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信息管理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也推动商业智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二)保持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大数据背景下,虽然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要保持新时代的创新精神,不能完全被信息管理系统所束缚,做一个会思考的高校管理人员。这主要体现在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思考与创新,对教学理念吸收和创新。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革与完善高校学校教育机制与方法,从而提升高校管理质量。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能否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高校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挑战,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管理体系,管理、分析庞大的教育教学数据,以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数据管理也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这必将促进教与学、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使高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走向统一,相信随着适当的信息科学技术与方法的使用,定能让高校在大数据时代大放异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大数据环境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变革,如何在数据爆炸式发展以及在线教育资源不断涌现的浪潮中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是目前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就“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管理,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唐雪飞.大数据:智慧的计算指引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阮绍萍.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路[J].科技视界,2015(9):111.

[4]刘进.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体系[J].电子商务,2015(9):72-73.

篇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辅导员 大学生 多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99-02

一、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现状

1.辅导员工作的定义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肩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的重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

2.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常常扮演着多重身份和各种角色。对于一线辅导员来说,没有严格意义的上下班界线,手机24小时必须保持开机状态,并且随时要充当110、114、119、120……

在上班时间,可以化身为思想的引领者,带领学生开展各项团学活动和主题班会;可以化身为生活的管理员,监督学生的早出晚归饮食起居;可以化身为政策的传达者,变成“表哥”、“表姐”和各种文件表格、评优评奖随时亲密接触;可以化身为成长的好帮手,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助他们成长进步;还可以化身为人生的领航员,为学生升学、求职择业排忧解难,指引方向。在下班时间,巡夜、查寝、谈心、处理学生个体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维护好老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常态。既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3.辅导员工作中要面对的各类信息数据

对于一名辅导员来说,掌握了学生的各种信息就等于打好了学生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而这些信息的种类如何去整理、归类、统计和存档,也是辅导员在学生信息数据处理当中的所要面临的难题。

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中经常会面临的统计数据种类繁多,诸如:党团信息(党团员发展材料、各类活动)、学籍信息、学生32项基本信息、贫困学生家庭信息庫、各类参保信息(城乡医保、商业保险)、班级成员基本信息(班委、寝室、通讯等)、集体活动材料、综合测评材料(德育、智育、素质拓展信息)、重点学生信息统计(家庭困难学生、生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违规违纪学生信息等)、各类评优评奖、学习信息(教材、课表、讲座、学科竞赛、成绩、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就业等等。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面和信息量,如果不能有效合理的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和存档,那么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将举步维艰。

二、传统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带班数量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章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现目前由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少高校辅导员的带班人数远高于此比例,一些辅导员的带班人数可以达到300-500人左右。如果按50人每班计算,一名辅导员原本的带班数将由4个班增至6-10个班。

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际关系数将呈指数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也是如此,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因此,辅导员带班人数的提升虽然在物质层面上给辅导员增加了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工作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学生安全事件不可控几率的增加,精神层面的付出将成倍地增长。

2.管理模式和辅导员专业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当中,常常是通过以辅导员为主体,学生干部为辅助的方式来开展对班级的二级管理。辅导员纵览全局,学生干部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但最后工作的归口实际上还是由辅导员来全权负责。这样的管理模式比较简单,中间程序也不复杂。但对于辅导员来说,需要参与的具体事务过于琐碎,加上学校的各种临时安排,大事、小事、杂事、琐事,一系列工作让辅导员随时随地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

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导致学生工作无法深层次地开展下去,辅导员也很难抽身出来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探索学生工作当中规律性的问题。加之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带学生专业并不一定相符,又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就业创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宽口径知识储备,如不系统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将很难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3.信息传达和数据整合问题

(1)信息传达问题

在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方式当中,信息的传达往往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的模式,有的信息经过多次传达之后,出现信息失真和扭曲,并且传达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速度都比较缓慢。

(2)数据整合问题

面对各种庞大的学生信息数据,传统的方法往往是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统计档案,并未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譬如普通的纸质档案盒和电子档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照班级分类,一种是按照文件类别分类。这种分类的有点是便于简单的存放和查阅,缺点是不能进行横向数据、纵向数据以及综合数据的对比分析。

三、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仅仅依靠辅导员单枪匹马的管理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加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化、社会化,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存在的不同问题,辅导员很难及时并有效地解决和应对。因此,除了传统的“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还应当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补充教师、党员学生助理和互联网平台等元素,对所带学生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具体可补充为:

1.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可由学院指派相应年级的专业课的青年老师担任,在专业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实行兼职带班,不坐班,工作主要针对1-2个班级(不超过100人)进行开展。

2.高年级学生党员助理对学生的管理

高年级学生党员助理可在大三年级的学生党员中选拔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主要在大一一年中开展带班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协助,每个党员助理负责一个班级,对学生开展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指导工作。

3.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管理

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畅通与否对于不断变化发展并复杂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带来的弊端可以让我们借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实现信息的进一步扁平化,让辅导员和学生能够相互及时地沟通和掌握有效信息。

与此同时,数据的有效整理和利用也会让学生管理工作如虎添翼。譬如除了利用传统的QQ平台开展日常管理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管理手机APP平台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立体化地管理。当辅导员把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导入平台后,所有的信息可以横向和纵向随时展开查阅,一个学生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一目了然,并不用辅导员再去翻阅各种不同的档案来了解一个学生。并且从常规的班级通知、考勤、查寝、请销假、日常操行、学生谈心等方面,全面立体地整合了学生的信息数据,从一定层度上解放了辅导员的管理时间。

总之,在信息数据越来越繁杂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辅导员们做好对碎片时间的管理和利用,提升自身素质、创新管理模式(传统+现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管理”的模式,让信息的传达进一步实现扁平化,让学生的综合数据更加立体化,让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小花.高校辅导员队伍扁平式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1):77-78

[2]张彦彦,曾福清.关于构建辅导员工作资料数据库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3):22-23.

篇5: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王石磊 陈 楠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

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

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有的学生说:亚里士多德;有的学生说:柏拉图;有的学生说:释迦牟尼。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

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

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篇6: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自身工作效果。第一,档案馆应建设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聘用专业素质较高且具备丰富技术经验的档案管理人才,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可针对档案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管理,提升档案服务工作水平。第二,需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培训,在阶段性培训的过程中,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掌握软件技术知识,建设大数据技术时代下的数据库系统,融合档案数据信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档案馆需与当地高校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技术人才,并创建良好的合作机制,满足当前的档案管理需求。第三,需针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全面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与氛围。在创建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加大安全防御力度,根据大数据技术之下的安全隐患问题,合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合理防御安全隐患问题,在病毒防控的情况下,安装使用效率较高的杀毒软件系统,并协调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完善大数据时代之下的档案管理内容,提升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水平。在信息技术时代之下,还需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特点与具体形式,创新档案管理内容,总结丰富的经验[1]。

 

篇7: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方法探究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全世界每天以千万亿字节的速度在增加数据总量,知识的呈现状态也越发的丰富。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大量知识的数字化、非结构化,越来越多的知识变得支离破碎。作为还在学习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将每天直接面对数量庞杂的数据,因此知识管理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知识管理的能力。本文将以大数据时代作为背景,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针对目前的真实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知识管理;方法

【作者简介】

左欣蕊(1994-),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方向:市场营销。

马众(1982-),男,黑龙江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0 引 言

目前,大数据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其价值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出来。对于企业而言,数据的掌握理解开始逐渐成为企业立足的根本,而相应的员工每天接触到的数据知识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应聘单位的考核项目,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知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1.1 对知识进行整合管理

对于现在许多大学生而言,并不能清楚地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否在学习生活中需要掌握。知识管理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明确知识需求,并且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现在,网络信息量庞大,信息冗杂,较好的知识管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判断获得知识的质量与有效度,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判断所获取的知识是否可以切实解决自身问题。

1.3 提高知识获取的能力

在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老师同学们之间的日常交流、校外社会实践以及一些知识获取平台如书店、互联网等来获取相应知识。大学生在涉及非熟悉领域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或遗漏一些重要知识,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较好地梳理这些知识,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共享模式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工具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对于知识管理中的获取、创造、应用、共享和创新起到了帮助作用,这些工具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具主要是指以下几种。

社交通信工具:是指人们在日常通过网络建立的聊天途径。在这一途径中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建立群体讨论交流。目前较为常见的社交通信工具有微信、QQ、飞信、阿里旺旺等。

博客:是由英文blog音译过来的,其主要是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共享的日志,其内容主要以个人心情、心得体会、社会事件等组成,个人负责管理更新,与传统笔记不同的是博客可以加上视频、音频、图片等,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便于理解。微博则是在博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相较于博客,微博更加简洁短小,便于人们在短时间内记录共享信息知识。

网络书签:是指人们将自己需要的网页加入网页收藏夹,以便下次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原网页。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模式

3.1 无意识的知识管理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仅可以在网上查找阅读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进行评价,上传自己的资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管理,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知识管理这一定义并不了解,或者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3.2 对于软件的功能了解不全面

实际上现在成熟的社交软件有很多,这些软件对于知识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使用这类软件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应用状况却不是很好。举个例子来说,微博是现在一种较为流行的社会软件,虽然微博中有RSS订阅功能,但却少有人了解RSS的真实用处。再比如百度百科在打开词条后,在右上角有“编辑词条”这样的字,通过点击可以修正词条下的错误或不完善资料,但真正用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只看内容,并不会思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方法探究

4.1 强化在网络中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的观念

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多的是强调群体的学习与知识共享。在网络中,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换共享,获取更多的准确有效的知识。正如上文提到过的Blog、RSS、微信、QQ都是现在较为主流的知识资源交换、信息交流的工具。在这些软件中人们可以用图片、语音、视频、网页链接等将自己的资料、知识、技巧进行共享。因此要加强人们在网络中资源共享与交流的观念。

4.2 锻炼人们对于知识的反思能力

反思的含义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知识或观念进行修改、替换或删减过程。反思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将知识为自己所用,当一个知识经过自己的反思之后,才是开始能够真正了解到知识的本质以及内涵。在Blog、RSS、微信、QQ中由于交流人数多,且记录时间长久,因此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所上传的经验、知识、技术进行多次反思总结。

加强对于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知识管理的研究,充分适应目前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知识管理能力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管理能力体现了个人对知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竞争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充分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在共享中管理知识、使用知识和创新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篇8: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大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技术是对量级数据流进行集中的统计分析处理,特别是针对多元化的数据源,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通过清洗,整理,筛选转化为结构数据。当数据流量达到规模,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达到更加真实、全面的反馈。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档案管理的传统管理理念,同时也促进高校后勤工作者对信息数据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加强后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观念得以增强。对后勤档案管理的数字技术手段应用和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后勤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后勤各个业务服务保障部门都开发了相应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数据产生的终端数据量和类型发生了变化,也使得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了新的特点。

(一)形成电子档案的数据量逐渐增大

高校后勤档案由后勤保障部门在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原始信息数据形成。后勤各个部门都依据本部门的业务内容建立相应的业务系统,如节能维修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等。按照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标准,这些业务系统产生数据文件、流媒体文件、图片文件都属于后勤档案收集范围,具有很高的保存、利用价值。

目前,各类服务保障项目的增加、验收流程的严谨,使得数据保存的作用和价值愈发凸显,加强“痕迹管理”直接导致了巨大的数据量。不仅如此,电子档案数据还包括文件本身的数字转化,通过人工方式生成新的数据类型也成为主要的数据增长来源。

(二)后勤档案数据类型多源异构

高校后勤档案涉及后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项服务保障项目,档案数据囊括办公文件、项目合同、宣传资料等,各个业务管理系统也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档案,形成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共同存在、交叉联系的现象,造成了档案数据多源异构的新特点。

(三)后勤档案的利用需求更加多样化

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高校后勤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不仅是是数据的产生者,同时也是数据的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数据方面涉及后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后勤利用统计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学校师生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满意度,作为不断改善、提升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依据;同时高校后勤的功能较传统后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后勤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后勤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内涵建设、文化宣传活动产生的流媒体资料、图片资料、特色资料档案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后勤档案的利用手段、方式也随着需求的丰富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大数据分析提升后勤档案利用价值

高校后勤档案是后勤一线服务保障工作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记录,并且在推动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向大数据技术应用过渡的进程中,各个服务保障业务产生的各种中间数据、重点数据均有其利用价值。因此,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不同业务系统、工作过程产生的大量初级的、多样的、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挖掘,才能真正激发后勤档案的宝贵利用价值。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也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档案收集、整理、归纳的传统方式影响和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限制,后勤档案管理仍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初级管理层次,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后勤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粗放,档案信息决策功能受到限制

目前,后勤档案管理缺乏对档案中记录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地统计、分析,忽视对各类分散信息的整理,缺乏对大数据环境下动态数据流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能力,使档案管理整体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重要信息资料的价值被忽视,无法充分发挥后勤档案在服务保障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制约了利用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开展推动服务保障工作的决策作用。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缺乏制度依据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进行管理,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机制,后勤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完善。由于后勤档案管理组织的缺失和机制建设不完善,直接造成后勤各类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档案的保管、保密等工作都没有相关的制度参照执行,容易造成资料流失,严重影响档案应用效率。

(三)后勤档案信息管理风险增加,存在安全漏洞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风险,直接给信息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人员属于兼职,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因此容易忽略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同时由于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存在不足,易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泄露。

(四)后勤信息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率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时代下,复杂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存储格式使电子档案文件的统一收集难度增加,同时对档案利用的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多元化的利用手段,容易使各类档案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信息支持功能。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尚无法完全体现后勤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因此,高校后勤需要通过设计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推动应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

(一)树立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理念,为数字化管理奠定管理基础

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充分实现高校后勤档案利用价值,必须转变高校后勤“重藏轻用”的管理观念。明确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必要手段,实现数据决策支持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立高校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安全、高效

伴随高校后勤大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的推进,应及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处理、使用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责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明确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配合档案大数据管理建设需求,确保后勤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并通过制度规范做好档案使用要求和保密制度,保证后勤档案安全管理,实现数据高效利用。

(三)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内部的非专业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也受到学历、年龄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要建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引进专业人员或加强本单位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从安全意识、信息风险意识以及保密意识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优化管理人员内部结构,有效提高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摘要:高校后勤档案是后勤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工程建设等工作的主要信息记录资源,对学校后勤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价值巨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更新升级,不断推动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可以使高校后勤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本文结合大数据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旨在推动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后勤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欣.解读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J].理论观察,2014(1):108-109.

[2]赵勇,林辉,沈寓实等编著.大数据革命—理论、模式与技术创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侯英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探析[J].城建档案,2015(6).

篇9: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一、大数据与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联系

大数据的概念是指在超出可预见时间的范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科学有效分析的数据的集合。大数据能够高效获取多种多样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还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承载着又一个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新应用的发明和发展。

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大数据为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工具,对于现代学生的发展很有益处。

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传播工具

调查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几乎已达到100%,其中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学生占总比例的25%甚至更多,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上网时间会受到家长限制,但也维持在平均每天1小时的水平。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沟通交流与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利用网络传播工具,使学生课上课下都能够获得相关知识。

2.开展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网络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来增加教学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例如,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各种信息的组合能够给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

3.注重大数据质与量的发展

大数据在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运用中:大数据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庞杂,并非全部能够直接应用,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才能够确保其为教学提供帮助。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首先要扩大学校数据库的范围,要利用更多元化的互联网工具来收集更多信息,然后再对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从中筛选出对教学有益的信息,并加以恰当的利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1.教师要走进网络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全面进入网络化时代,因为网络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网络中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和结构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实验课“粗盐的提纯”就可以利用网络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的预习,在网络上查询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整个实验的多媒体展示,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的验收。学生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通过网络数据信息,接触粗盐提纯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将实验过程亲自呈现出来,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进而更好地掌握实验。

2.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引导者

在创新型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所转变,勇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融入信息化元素,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引导学生学会享受课程,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大数据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资源,颠覆学生以往对于学习的看法,要让学生知道: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如何学习。例如,在“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课中,首先,利用PPT演示,引出钠的重要化合物,让学生来发现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与钠有着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把所知道的钠的化合物都说出来,如Na2O2、NaOH、Na2CO3等。最后,把学生的回答分组总结,引出各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对于钠的化合物有更深的理解。

3.教师要做学习的领跑者

教师要有所创新,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条件,广泛吸收各种信息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要采用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库资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想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利用好每一分钟,就要在课下进行更加充分全面的准备,对于实验设计的知识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实验效果的展示都要做到全面的准备,只有经过这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才能够完美诠释指导者和领跑者的角色,才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4.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要注重教学的全新模式,尤其是协作教学。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增进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喷泉演示实验”就很适合利用协作形式进行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喷泉实验发生的条件等进行整合,然后对于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例子进行总结。氯化氢和氨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在常温下,能够分别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和700体积的氨气。利用这种特性,就可将氯化氢和氨气溶于水的实验设计成喷泉实验。此外,还有氯气跟氢氧化钙的反应,在500ml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气,加入约10g氢氧化钙后,塞紧带尖嘴的玻璃管的胶塞,摇动烧瓶,使氯气跟氢氧化钙充分融合并且发生反应,然后将玻璃管插入到盛有红色水的烧杯中,再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烧瓶内就会出现喷泉。这些例子,就是让学生以网络为资源,以教师为指导,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教师要秉持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互联网的信息和便利有机地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来,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篇10: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论文

1人本理念管理的含义

社会的进步要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演变为合作者的关系,人本理念的管理思想最初使用在以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源和财富。而在高校教育的管理机制中,也逐渐使用人本理念的管理思想,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信息网络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个性显得更加张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以“管、卡、压”为特征的传统的灌输式或强制性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以人为本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协调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秩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育主体的创造性,为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提供基本的保障,同时也是现代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因素。而高校管理的人本理念就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通过尊重、支持和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师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使学校的管理更具规范化和科学性。

2高校管理机制中实行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机制也面临着重要的变革,这就需要认清传统意义上的强制性的教育管理制度,重点分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理念,这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大的变化,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实行人本理念,是为了促进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中实现人本理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同时,要倡导人性的管理方式,才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对于自己的追求越来越高,人性化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群体,高校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既重视以制度化、理性化为基础,又特别强调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大学生的潜能,营造一个更为和谐宽松的管理氛围,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因此,在现代社会潮流下,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体现人本理念思想,才能满足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这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已经基本成熟,尤其是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高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学生的人权。高校的教育管理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因素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够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为高校实行人本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

3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讲授内容缺乏针对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出现了多种思维方式,尤其是在理论课的讲授上,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这种讲授方式没有针对性,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面对当今社会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管理者必须改变培养人才的基本内容,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3.2教育管理人员思想守旧,缺乏人本意识

就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过程而言,虽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往往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互动性对于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挥和求知的欲望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中,要意识到人本的观念,尤其是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建立一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从而实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管理机制。

3.3管理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每个教育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并不相同,但是这种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无法体现人本的关怀,这就是在刚性的管理手段上忽视了情感的成分,因此并不能够达到尊重学生人格的体现。所以,需要在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度。教育管理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4在高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理念的重要措施

人本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中重要的理念,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最大保障,人本理念的实现就是要关注人的需要。高校教育制度管理人本理念是根源人的本质属性的相互制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民主平等、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和科学评价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人本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高校中实现人本理念的措施就是要从每个人的需要出发,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进而为高校的管理提供可参看的标准。只有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人才的创造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高校管理中要实行人本理念的重要措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改变教育理念,实行人本观念

要想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理念,首先要确定科学的人本观念,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树立人才的价值观和和谐的发展理念。首先,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尊重人才的价值是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个性发展能够促进高校的进步。其次,要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学校与个人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形成共同的价值信念,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团结成员,成为激励成员的精神力量,这对于促进学校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因此,要从人本的观念出发,从人的各种需要和现实需要出发,实现高校的有效管理。

4.2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高校的管理机制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组织,涉及的管理部门很多,每个部门都分管着不同的管理任务,所以要想在高校管理中体现人本理念,必须将各管理体系的管理机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同一体系下建立管理制度。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就是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从管理制度上创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尤其是在用人的制度上,要改变过去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考核,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适应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从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多角度地考虑人才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在工作的环境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从而做到依法办事,按照基本的原则办事,形成公平的竞争意识,才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色,共同促进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人才结构的最优化。

4.3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了高校教育管理的风气,是高校管理的基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要体现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校通过自己的校风、学风实现校园的文化建设。教风是教师道德素质和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学生中增强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高校人本管理的理念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增进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人本理念实现的关键。因此,只有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在学校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文化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总而言之,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但是这些评价的标准都需要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来培养和熏陶,才能够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提供有效的指导。但是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是实行人本理念管理下的体现。

5结语

上一篇:春季安全大检查自查总结下一篇:地震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