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机车发展

2024-07-18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通用6篇)

篇1:我国电力机车发展

我国重载电力机车车体设计及技术发展

结合我国现有的重载直流传动机车及交流传动机车的`运行情况,介绍了我国重载机车车体的技术现状及主要特点,根据重载机车的技术特点,着重阐述了重载机车车体设计,并提出了重载机车车体的技术发展方向.

作 者:金希红 JIN Xi-hong 作者单位: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刊 名: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英文刊名:ELECTRIC LOCOMOTIVES & MASS TRANSIT VEHICLES年,卷(期):32(1)分类号:U260.32关键词:重载电力机车 车体 技术现状 设计 技术发展

篇2:我国电力机车发展

张晓芬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发展前景,分析发达国家电力系统发展中的不足之审视我国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我们的电力系统,明确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成为推动我国电业顺利发展的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电力供需动态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为民经济的基础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电力工业,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已2.7 0亿千瓦,人均拥有装机容量只有0.22千,人均电力消费约935千瓦时,大致为世界平均平(2230千瓦时的42%)。2003年,我国发电机量已超过三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二,而人均水平只有0·3千瓦。我国电力供应总量不足的问题然存在今年春节后,全国的日用电量一直在高位行,每天都在55亿度左右,6月11全国用电总量创新高,达59·67亿度电。超过去年夏季的最高58亿度的历史最高值。一季度全国用电达4800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4%。一季度除吉、辽宁、黑龙江、新疆、海南电网外,其他省级电网律拉闸限电,形势比去年严峻得多。预计今年全缺电将高达3000万千瓦左右,将是近几年电力口最大的一年。我国电力严重不平衡,已严重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电力投资将进入第一个爆发性增长年,预计增长35%左,而电力缺口加大、电价上涨迫切、GDP用电单耗持续上升等三大难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电源点建设的动态情况

配电网络电源点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城市规模和商业的建立,电源点容量及电能输受到限制,尤其是配电电线的传输通道因成本高而受限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力市场的垄断将会打破,发电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电价也会出现一定的下调,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会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两极分化,逐步淘汰机组规模小、发电效率低的小型电力企业。电力环保领域,国内产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在烟气脱硫方面,目前我国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领域,技术尚不成熟。在30千万以下,尤其是20千瓦以下,也只有少数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在发电设备领域,我国尚未掌握一些亚临界的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大容量的火电、水电和核电以及新能源机组主要以购买国外机组为主。大规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无疑对刺激电力设备市场,扩大内需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我国输变电设备市场前景空前看好,各个电压等级的各类输变电产品市场容量扩大。电备制造类上市公司如东方电机、特变电工、东电子、阿继电器、国电南自等将在市场需求的扩中获得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电力设备无论整机还是零配件生产水平,都与发达的国家存在定差距,除了30万kw及以下机组要求国产化设外,目前兴建的许多电站都使用进口电力设备。家对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力设备进口一直采取优政策,电力设备总体进口关税税率并不高,某些机设备进口甚至采用零关税。逐步降低关税税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电力备的关税水平有下调的空间,这将有助于电力企降低投资成本,并促进全国联网工程的早日实。

三、输电技术的动态发展

对输变电企业,国产输配电设备由于其生产集度低、规模小、成本高,加入WTO后在价格和质等方面将受较大冲击。近年来,FACTS技术已经在美国、日本、瑞典、西等国重要的超高压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有表性的FACTS设备有:可控串联补偿器、静止同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灵活交流输电技术CTS———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国际简FACT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现代电力技、微处理与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体综合而成的用于控制交流输电的新技术。它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并具有其他静止控制器交流传输设备,它们能够增强电网的可控能力,大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并增大输电量。由此可见FACTS就是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术并直接用于电网的一类快速控制功率设备的合,它们能实现灵活快速调节电网的无功、有功、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的参数调节,大幅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国家电网目前正在推行全国联网。东北和华已于2001实现了交流弱联网,联络线功率十万千瓦。遇到的问题是两大区域电网之间的频震荡,其频率抵达0·3HZ,靠调整两大区的各发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解决。03年9月又实现了华北和华中两大网交流弱相,联络线功率限四十万千瓦。遇到的问题是更低的振荡,频率抵达0·13HZ。至此,从我国最北的龙江南到西南四川的二滩水电厂从电气上已联一体,共四千多公里。从分析计算可知黑龙江省障有可能引起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二滩水电站跳。华东和华中联网采用高压直流输电,可以控制频振荡的传播,是合理而前瞻的方案。对南方电力系统来说,交直流并行输电形成了特色,对系统分析、运行和调度都提出了复杂的新课题。要实现全国莲网,必须研究广域安全防御措施:做好远方故障的预警报告,实施紧急控制,将故障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范围,尽可能保证重要负荷,并且在最段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

电华东分公司已在国内率先装设了广域测量系统(PMU),以卫星同步(GPS)时标实时采集全网范围重要节点的信息,该系统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四、配电网的动态发展

配电网的发展是随城市建设规模及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城市规划与电力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不相适应配电网结构,使配电网规划及发展不适应城市的需求,而且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设备技术性能落后,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建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显得越来越突出,反映在如下几点:

1·早期建设的线路导线细、年久失修,高能耗设备多,线损率高,由于导线半径小及无功缺额较大,合线损损耗大,个别地区配电网损耗达到30%,一般地区在l5%~20%,造成能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速度迅速,负荷增长率高,但电力配套建设不及时,输电线半径小,线路长,瓶颈效应比较突出,出现卡脖子现象严重,电能输不出去,往往因此而引起停电事故。

3·出线通道影响与城市规划不相适应,有的地方改用地下电缆,施工及投资不允许,采用架空导线环境,条件受限,有的采用绝缘导线,网络复杂较为普遍。

4·电网结构复杂,环网联络接点较多,使供电不可靠因素增大,由于配电网投资不足,设备老化和技术性能低劣,供电事故频繁,往往是一点故障引发全线甚至大面积停电事故。

5·城市电网改造涉及面广,要求较高,停电难度大。重要场所的用户停电,影响社会治安及经济市场。

五、继电保护的动态发展

继电保护是发电设备和电站、变电站及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监控调度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线路安全提高电力传输和供电的可靠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着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是电网安全的哨兵。随着计算机技术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微机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用,常规保护装置正逐步从电力系统中退出原占据的舞台。正在普及应用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自检功能,有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和记忆能力,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这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此外,微机保护以软件计算实现保护功能,使继电保护摆脱了传统保护原理的束缚,能够充分用现代工程数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果,结合继电保护的工程实践,研制性能更加优、更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保护装置。现在因为有了量功能,加入了电压测量,而有了电压测量值,继保护的实现方法就有了更大发展余地,这必然会发并研究出更适用于配电网的保护方法。伴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蓬勃发展,在电力监控配网自动化过程中,城网、农网改造拉动中低压统控制保护,给继电保护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运行管理水平进步提高的基础上,继电保护必将能适应我国电力统的发展对保护灵敏性、选择性、快速性和可靠的新要求。继电保护事业必将得到大力发展。

六、我国电力发展前景

我国电网基本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由小到大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力不断加强,我国电网发展开始进入全面推进西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资源化配置的新阶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进程的加快,电力工业改革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善,为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发电市场开辟广阔的空间,而国内潜力巨大的发电市场则为外提供了用武之地。在电力发展方面,我国坚持统一规划,电网和源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设,保证电网安全。在网管理方面,我国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的方针,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电网事故的应急理机制。首先,应当保证现已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能够快速正确动作,不断提高其正确动作率,确保各个开关装置不拒动、不误动。并且要考虑在并网运行的主要发电机组上安装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PSS),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应当尽快研制开发并推广应用实时、在线的快速解列装置,以便在一旦电力系统出现失稳迹象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列故障点,保证电网迅速、可靠地过渡到稳定状态。第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快推广应用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促进本土化的步伐,以便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潮流的灵活控制,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十五”期间我国电力规划发电装机净增4500万kw,投产规模7500万kw,到2005年全国装机达到3·5亿kw,预计投资7000亿元。

篇3:我国电力通信的现状与发展措施

一、我国电力通信网的现状

电力通信网有着极强的专业技术性, 是我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 电力通信网的市场业务形式也在逐渐发展。目前, 我国电力通信网的业务现状主要有:

(一) 气象监控与新能源开发

电力通信系统在气象的监测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某长期无人看守的水利发电设施上布设监测设备, 对水电站范围的一年内的降水情况进行采集、储存, 通过网络将监控获取的数据输送至数据分析系统中, 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过滤, 这样就实现了对水力发电设施的网络远程监控。电力通信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也突显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 电网的实时控制与监视

由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电力网络较为薄弱,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或者故障, 通过电力通信网的实时监控与反馈, 采用例如线路故障测距等技术手段, 可以寻找的故障部位, 并及时的进行处理与修复, 提高了线路维护的工作效率,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 环境监测与保护

随着我们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 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因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电力通信系统对一些大型工业厂房, 例如火力发电、化工等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施监控, 综合了全球卫星定位、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 将监测数据及时、快速的传输到数据中心, 以供分析处理, 有效的提高了环境质量检测与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我国电力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根据全球电力通信的发展现状、我国电网较大地区甚至全国联网的趋势以及电力市场的发展等对电力通信网的要求, 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尚未达到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技术要求, 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通信网络结构相对较差

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主干网络结构还是以星型结构、树型结构或前两者的复合为主, 这些网络结构的互联性都相对较弱, 可靠性也比较差。

(二) 主干线路带宽严重不足

电力通信系统的主干线路带宽普遍为34Mbit/s, 只有极少数网络带宽达到了140Mbit/s和155Mbit/s, 主干节点之间的带宽严重不足, 严重限制了新业务的开展。

(三) 线路带宽的利用率很低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带宽不仅很低, 而且由于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限制, 以及电力系统数据传输业务发展不足, 导致了通信带宽的利用率很低。

(四) 通信网络标准与规范发展不足

我国的通信网络标准与规范体系不太健全, 严重阻碍了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迫在眉睫。

(五) 模拟信号接入限制数据高数传输

用户主要通过普通电话线等模拟信号接入网络, 不能传输和调整数据信息, 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较为困难, 不利于网络应用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战略

(一) 统一通信网络设施

就目前而言, 在我国, 很多地区使用电力同通信设备有着很大的差异, 不利于电力通信的优化与进一步发展, 提高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为此, 有必要把各个地区的通信系统和网络设备统一化, 做到设备型号、运行功率以及通信线路的一致性, 才能更好的实现运营。

(二) 加大网络设施的建设力度

在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系统中, 存在着光纤设备功率较低, 光纤容量严重不足等情况, 需要加大对基础通信设施的投入, 对传输网络进行有效的升级与改造, 严抓工程建设效率, 保证质量, 进一步扩大电力通信业务、技术的覆盖面, 全面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效率。

(三)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 我国电力通信系统运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 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在保留原有传输模式的大前提下, 积极进行技术更新, 鼓励创新, 把宽带IP等高新技术应用到电力通信网络中去, 提高管理水平,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四) 进一步开拓市场

在电力通信系统的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 我们同样也要关注市场需求, 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把传统的生产服务模式变为生产经营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宗旨, 注重提高企业效率, 促进发展。

四、结束语

电力通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现代化的生产与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坚固的电力网络, 先进的科学技术,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金融体系的支持。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正在稳步进步, 作为政府方面, 需要加大关注, 及时的给予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 为了电力通信行业自身, 要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 努力开拓市场, 明确发展战略,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电力通信网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管理以及商业化运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就此提出了我国电力通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对我国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战略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电力通信现状,问题,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群, 蔡斌.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2]高欣, 刘富平.探讨电力通信在体改中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3]殷卫民.电力通信规划初探[J].民营科技, 2011.

[4]曲肖燕, 高欣.综述电力通信的发展及建设规划[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篇4:浅谈我国绿色电力发展之路

一、绿色电力的含义

绿色电力就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因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等,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节省了有限的资源储备,相对于常规的火力发电(即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方式来获得电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绿色电力的种类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能汽化发电、小水电等。

二、我国绿色电力的发展情况

根据已有的评价结果,我国具有大规模发展绿色电力资源的潜力。其中,风能资源总技术开发量可以达到数亿千瓦的规模;全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约1.7万亿吨标准煤,具备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我国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工业有机废弃物等,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资源潜力达到数亿吨标准煤的规模。此外,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在我国的储量也相当丰富。

我国近些年来高度重视绿色电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电源结构有较大改善,非化石能源的发电装机比重上升至26.5%。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达到21340万千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1082万千瓦,在建规模达26台合2914万千瓦;全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399万千瓦,总并网容量达3107万千瓦。另据了解,我国“十一五”期间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5年累计超过3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

中国绿色电力产业虽然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挑战,如:我国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有效利用难度加大;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电力装备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宣传营销不充分等等。

三、对发展我国绿色电力产业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绿色电力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完全通过自发的市场机制实现配置,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予以规范与引导。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实践也表明,绿色电力产业的发展、成熟、壮大离不开政府的一揽子支持。

绿色电力的产业链由5个部分组成:一是绿色电力的供给方,即电力生产企业;二是绿色电力的输送方,即电网公司;三是绿色电力的需求方,即电力消费者;四是绿色电力设备技术支持方,即制造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五是市场或规则的制定者和秩序的维护者,即政府或管理部门。在我国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制定的政策要兼顾各方利益,通过设计和安排有效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因地位不对等而产生的显性和隐性冲突,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目前,我國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支持措施,继《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相继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还有待加强。需要各有关部门根据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及时出台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机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细则、优惠的投融资机制,以及规范、标准、完整的检测认证体系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办法等政策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绿色电力的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研发,提高我国绿色电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绿色电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必须加大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开展试验风电场、公共试验平台等利于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绿色电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发展能力。

重点支持一批企业和研究单位,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联合攻关,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途径,逐步提高设备本地化制造比重,建立健全绿色电力产业。同时政府应建立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的“孵化”机构,要搭建核心技术专利的流转交易平台,让技术更好地成长。

(三)着重加强电网建设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电网建设已成为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相对集中的资源分布条件、相对薄弱的电网发展基础以及新能源迅猛发展势头,也对电网的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如何与其他能源资源开发和电网发展相协调,已成为关系我国新能源能否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一是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电网系统调峰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和使用抽水蓄能电站,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燃气电站,发展调峰性能好的火电机组等。二是加强区域互联,扩大消纳范围,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扩大风电消纳规模至关重要。如果采用风电和火电联合输送,输电通道的利用率可大幅提高,并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四)努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绿色电力领域的人才战略储备

必须结合国家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的任务,将人才培养作为未来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培养专门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包括技术研发带头人、企业层面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坚技术力量,为我国的绿色电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五)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民绿色电力意识

国际实践经验表明,消费者需求是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让消费者明白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至关重要,公众对绿色电力的了解越多,需求就会越强烈。目前我国绿色电力营销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没有配套资金,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营销和宣传。因此,居民家庭对绿色电力认知度不高;购买绿色电力的企业,也只有在实施绿电认购初期在签约的时候在媒体上宣传一下,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绿色电力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不同消费群的异质需求,采取差别的营销策略来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电力,提高绿色电力的社会普及度,为绿色电力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最终使公众正确认识、使用、支持绿色电力。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拓宽绿色电力发展的新思路

目前,我国在制度机制、关键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敢于吸取借鉴,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科学技术信息,掌握国际的最新成果,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篇5:我国电力发展未来十年展望

关于2020年的电力规划,首先应对电力需求、建设规模、电力结构及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要使我国国民经济再翻两番这一目标,是我们电力发展规划的依据,也是目标。电力的发展及其供应,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要为国民经济翻两番提供电力的可靠保证。关于到2020年的电力电量需求预测及供应的规划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例如全面小康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分析就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地区和国际的比较,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工作,并做定性、定量的分析,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需要进一步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但是对于2020年或更远的电力长期需求和供应的分析工作,在90年代以来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学校以及一些公司,国内与国际组织都陆续的开展了研究工作,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且已取得相当重要的研究成果,留下大量的研究资料。

根据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资料分析,预计到2020年全国需要的发电量为4.3万亿kWh,相应的装机容量为9.5亿kW左右。这与今后20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2%基本上是相适应的。电力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根据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的统计,其电力弹性系数约为0.82,也是基本吻合的。而且这一预测值也基本上在以前各种预测值的范围内。

到2020年全国达到4.3万亿kWh的电量,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电量约为2900kWh(按预测2020年全国人口数为14.7亿人),这只比2000年世界人均电量2500kWh略高,相当于美国50年代初,英国60年代初的水平,且比西班牙1982年人均占有电量(3100kWh)还低。而西班牙的用电水平是作为我国电力水平国际比较的参照量之一。

考虑到预测时期内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2020年的发电量预计值,可取在3.8万亿、4.3万亿、4.7万亿kWh的高、中、低3个方案,相应发电装机容量将在8.5亿、9.5亿、10.5亿kW之间,而把4.3万亿kWh的发电量和9.5亿kW的装机容量,作为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所需要和保证20年内GDP再翻两番的基本方案。

根据上述预测,今后20年内,中国电力发展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从2000年起到2020年的20年内需要增加装机容量将在6.3亿kW,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3000多万kW,如再考虑期间还有大量寿命期已到需要更新改造的设备,其建设规模将更为巨大。如何保证中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非常重要与迫切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对其能源供应、电源结构、电网结构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进行全面研究。

关于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扩大可靠的和能支付得起的电力供应,同时减少负面的健康与环境影响,重点在于优化电源结构、扩大供应范围、激励提高效率、加速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我国的电力结构将包括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电力的产业结构和电力技术结构。而电源结构则更大程度决定于能源结构,电网结构决定于电源布局与负荷分布,产业结构则决定于企业发展战略,技术结构则随科技进步、装备水平等而变动。

---------------

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平均的电力供应水平低,到1999年我国人均发电量979kWh,只为世界平均水平2479kWh的39%,为OECD发达国家8348kWh的12%;我国民用电比例更低,2000年我国人均生活用电为132kWh,只占总消费电量的13.7%,而发达国家达30%以上,按此推算,则相差近20倍;从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来看,1999年我国占10.9%,而OECD国家为19.2%,相差近1倍。从上述人均占有电量,人均生活电量和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3个指标,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电气化处于较低水平。而电力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桥梁,电气化水平低也就意味着社会总体的能源转换效率低,也是造成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电力的发展,提高电气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而在发展电力的同时,必须重视电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重视电力自身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电力自身结构中突出的问题:

①电源与电网相比较而言,电网相对落后于电源的建设,电网结构薄弱损耗大。

②在电源结构中,水电及新能源发电比重较低,水电开发程度低,到2000年水电容量开发率为20%,电量开发率仅1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电开发率20%;核电和新能源比重极小,特别是核电到2000年仅为210万kW,仅为总装机容量的0.66%,电量的1.2%,而世界平均占到16%左右,从能源投人量来看,中国核能投人只占电源的1.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2%(1999年)。

③发电设备技术结构不合理,调峰能力弱;技术经济指标差。在火电机组中,燃气轮机比例低,3亿kW多的机组中,燃机只有70。多万kW,燃机最大机组只有E级水平、单机17万kW。在电力能源结构中,1999年天然气只占0.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8.8%(1999年);我国煤电的比重大,且机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特别是超临界大机组,我国到2001年底只有780万kW,约占电力工业宏观管理火电机组容量的3%,加上在建容量也不到5%,而日本、俄罗斯等国超临界大机组比重大,如日本占到60%左右。至于调峰能力弱,主要由于火电机组的调节性能差,燃气轮机容量少,特别是抽水蓄能机组比例低。我国2000年统计抽水蓄能电站容量只有550万kW,占全国机组容量的1.8%,而世界平均水平达到3%左右。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20年内,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及分布特点,要予以调整,并要按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

2020年我国电源结构规划设想

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的状况,我国电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直到2020年都将以煤电为主,这是难以改变的。但为了努力减少电力对大气的CO2排放及,必须要尽可能降低煤电的比例,尽可能的早开发、多开发水电,并尽快增加核电、天然气及可再生新能源发电的比例。根据世界电力发展规律并结合中国的资源和技术供应情况,对2020年的电源结构的规划设想是:在9.5亿kW中,煤电为6亿kW,占63%(电量3万亿kWh,占4.3万亿kWh的70%);水电2亿kW,占21.1%(电量为7000亿kWh,占16%);另有抽水蓄能电站2500万W,占2.6%;核电4000万kW,占4.2%(电量2600亿kWh,占6%);气电7000万kW,占7.3%(电量3000亿kWh,占7%);新能源1500万kW,占1.5%(电量400亿kWh,占1%)。

(1)、煤电发展。

到2020年约为6亿kW,占总装机9.5亿kW的63.1%,发电址3亿kWh,占总电量的70%,比2000年火电装机的74.4%和电量的81%下降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相应的发电量约3亿kWh需耗原煤约14亿t,占2020年原煤预计产旦20~22亿t的64%~70%左右。

这种电源结构是由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在世界化石燃料中,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其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煤炭比重在下降,油气比重在上升,世界平均从50年代初的煤占60%下降到90年代的初的30%,到1998年世界第一次出现全球天然气消耗占能源的比例超过了煤炭的比皿,到1999年煤下降到24.95%,而气上升到26%。但我国却不然,我国在化石燃料资源中,气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得多,因此我国能源一直以煤为基础,煤在能源中的比重一直踞高难下,1949年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为100%,随后逐年下降,但速度缓慢,到1990年煤仍占76.2%,直到2000年仍为6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多个百分点。根据初步分析,即使到2020年,我国煤在能源中的比重也在55%以上,而煤主要用于发电,因此在2020年煤电在全部发电量中占70%的预计也是难以再有大幅度下降的。

由于煤电的比重大,所以在进行电源规划时,特别是进行燃媒电站规划时,必须同时做好煤炭发展和运输的规划,将煤、电、运和环境保护的规划统一起来。协调发展。为了减轻电煤对运输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煤炭基地的煤电联合开发和外送电网的建设。特别是山西、陕西、宁夏、内蒙、贵州、东四盟等煤电基地的开发,要努力实现开发体制上的创新。这几个煤电基地可装机容量在1.5亿kW以上,如山西煤藏丰富,1997年的保有储量是2600多亿t,占全国的1/4,根据其水量可建2000万kW以上,蒙西根据其水量,规划可建6000万kW,东四盟可建2500万kW,陕北基地可建1000万kW,宁夏1000万kW,贵州规划3000万kW等等。煤电基地的电站建设规模,主要受水的制约,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空冷机组,以节约电厂用水,现在我们已掌握20万kW空冷机组的制造技术,30万kW的空冷机组正准备实施,60万kW的空冷机组要尽快掌握,并在煤电基地推广应用。

在大规模的燃煤发电站建设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科技进步,要积极推广高效、经济、清洁、可靠并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装备的应用。要积极推广使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的发电设备,首先要在东部沿海的港口、路口电厂中推广应用,并要努力加快发电设备制造供应上的国产化、本地化。使发电热效率由目前一般亚临界机组的37%左右提高到45%左右,并要使火电设备的调峰能力达到50%以上,此外要高度重视燃煤电厂的环保问题与清洁燃烧。我国现有火电厂的单位发电量的CO2、SO2、NO2,的排放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火电厂每发1kWh电的SO2排放比日本高出6.678,NO2高3.82g,CO2高0.93g。这涉及到发电热效率和脱硫、除氮等电力环保以及煤的清

洁燃烧等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问题。目前我国火电厂中装有脱硫设备的只有500多万kW,不到火电容量的2%,而发达国家的火电厂一般都装有脱硫装置,因此今后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对含硫量超逐步推广循环流化床(CFBC)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清洁煤燃烧技术,这对于我国大规模建设燃煤电厂来说更为迫切。因此必须抓紧“十·五”期间的白马30万kW的CFBC和山东烟台的30~40万kW的IGCC的示范工程试点,尽快总结经验,并实施国产化。

上述高效、清洁、节水、经济的电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和充足的供应,这是实现我国电

力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电力的可靠经济供应的基础与前提。

(2)水电发展。

到2020年水电要达到2亿kw,占总装机容量的21.1%,电盘7000亿kWh,占总电量的16%;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2500万kW,占到总装机容量的2.6%,比2000年装机比重的24.9%下降了1个百分点,电量比重的17.8%下降1.8个百分点。但水电开发率已由2000年装机开发率的21%提高到2020的53%,电量开发率相当由12.6%提高到36%,都超过目前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水电开发速度比较慢,从1910年开始,经过90多年的开发,到2000年水电开发率只有12.6%,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因此优先并加快开发水电,仍然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西部开发、西电东送的主要内容。争取在20年内将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西部的大型水电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即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部的湘西、长江中游、红水河以及西部的乌江、澜抢江中下游和金沙江下游段、黄河上游基本开发完毕,容量在1.2亿kW左右,其中包括如红水河的龙滩、大藤峡,乌江的构皮滩、彭水,清江的水布娅,沉水的三板溪、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大渡河的瀑布沟,雅碧江的锦屏一、二级,澜沧江的小湾、糯扎渡、景洪,黄河上游的公伯峡、拉西瓦、黑山峡以及乌东德、白鹤滩、独松等等,另外还有一批中型水电站将在20多年内建成。

另外为了适应系统调峰要求,我们还要建设相当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比照世界平均抽水蓄能电站占总容量的测算,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到2020年应达到。2500万kW以上。这就要求20年内建设抽水蓄能机组约2000万kW,约需上百台的20万kW级的抽水蓄能机组,因此水头在200.左右,20万kW级大型蓄能机组成套设备要抓紧研究并实现国产化。

(3)核电发展。

到2020年,规划核电容量约为4000万kW,占总装机的4.2%,发电量的6%,比2000年

1.2%上升约5个百分点,使电源结构有所改善。

我国核电起步不晚,发展缓慢。2000年只有210万kW,到2002年末为370万kW,加上现在在建规模也只有870万kW。在“十·五”期间内计划开工600~800万kW规模的核电,已过去2年,至今一个也没有批准开工。

然而,核电是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经济、清洁”的电力,是实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这也是全世界438座核电站运行近一万堆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核能是目前世界电力技术发展水平下,技术上成熟、可以大规模用以替代矿物燃料电站。

并能有效地作为减少向大气排放CO2的根本措施。我国政府已承诺了控制的CO2排放的“京都协定书”,因此今后20年内必须高度重视我国核电的发展。特别在沿海能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地方,更应积极加速核电发展。现在我们,己选核电厂址在4000万kW左右,从现在开始抓紧到2020年使我国核电达到4000万kW是有可能的,但任务十分艰巨。而在进人21世纪后的世界核电复年兴的浪潮,应当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首先是要在思想认识上,上下左右要统一。同时要加快核电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和设计自主化的步伐,使核电设备制造尽快实现国产化和本土化,以大大降低核电造价,并确保安全可靠性,提高运行的负荷因子,大幅度降低核电上网电价,使之具有与煤电同等的竞争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现在的广东岭澳电厂和秦山二期60万kW核电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2020年以内建设的4000万kW核电站,在技术路线上建议原则上仍坚持以原定的100万级压水堆的路线,并充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进步和改造的经验。具体堆型可在明确安全、经济及国产化率的条件下,通过国际标准来确定,并用以批量建设100万级核电站。这是充分发挥现有核电制造能力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尽快实现核电设备供应和建设、管理上的国产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使我国核电”既安全,又经济”的可行路线。与此同时,还要在核电技术上加强开发研究,跟踪国际的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堆型的核电,争取在20年内建设示范堆型,为20年后批量过渡到新一代堆型做好技术供应的准备。

(4)气电发展。

规划到2020年燃气发电的容量达7000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7.3%,电量约3000亿kWh,占总电量的7%。这将使20年内燃气轮机组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多,使电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再加燃气轮机制造技术落后,所以在世界各国燃气轮机快速发展,在电力比例中很快上升时,我国仍处于很低水平。随着我国“西部开发”“西气东输”及海洋气和进口天然气的计划的启动,在“十·五”期间,国家计划安排建设10个电站23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约800万kW,并拟打捆招标,实现技术转让,引进国外先进的F型35万KW级的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制造技术,这可为今后我国气电的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石化部门规划,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用量约2000亿澎,其中进口约600亿矽。根据建设部的能源密度最大的能贵,核电是预测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用于民用的约937亿m3,即约1000多亿m3可用于工业与发电,先初步按800亿m3用于发电能源系统,即其中700亿m3用于常规发电,100亿m3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一共约可建7000万kW左右的电站。

燃气轮机能否很快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在于天然气和燃气轮机设备供应的保证与天然气价格问题。我们规划中希望天然气发电比重的进一步提高,这也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同时也要理顺能源价格体系,„使天然气发电能与其他煤电、核电等电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使气电成为可支付得起的电力,这同样也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新能源发电。

规划到2020年达到1500万kW,占总装机的1.5%,发电量400亿kWh,占1%。新能源发电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也包括地热发电和垃圾、生物质能发电等。

人类保护环境的较好出路是大力发展再生能源的利用,而再生能源利用的最好形式是通

过发电系统,将新能源转化为电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能源发电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新领域,虽然目前新能源只占总能源的2%左右,犹如一百年前的石油工业也只占商品能源的2%(1912年)。在新能源发电中,近20年内重点抓好风力发电。我国风力发电1986年起步,到1990年为0.41万kW,2000年为34.7万kW.1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55%,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从2000--2020年,按年增20%左右来安排,则到2020年风力发电可达1500万kW左右。

风电场的发展,关键在于风电设备国产化和规模化,增大单机容量到2000kW左右,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将风电场造价降下来。目前国内正在生产600kW和660kW的风机,同时正在引进生产1300kW的风机。正如欧洲的风机由20世纪70年代的100kW提高到现在的2000kW,风力发电成本由1970年的16美分/(kWh)下降到1999年的6美分/(kWh).再加政府政策的支持,风力发电有可能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电能。

其他新能源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目前和今后20年内主要用于解决边远无电地区居民的供电。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和安装容址仅为世界的1%左右,我国目前初步统计太阳能单晶硅电池和非晶硅电池产旦在5MW,而世界光伏电池装机容量已达1500MW,光伏电他的能源转换效率已达16%~17%,且其造价和电价也大幅度降低。我国“十·五”规划高效晶硅太阳电池工业化生产达到年30MW的生产能力,发电容量达到5.3万kW;并规划开发5座3~5MW的屋顶并网发电系统和2座10~20MW的大型并网系统电站;以及开发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技术,建立0.5MW的实验生产线。这些都预示着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发电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对于解决边远无电地区的电网所未及的用电问题,将会起重要作用。

关于地热发电,我国已探明地热可用于发电的为150万kW(现已开发3.2万kW),“十·五”规划中,要建立KW级高温地热发电示范工程以及促进热泵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以进一步充分用好地热资源。

关于海洋能源我国也有很丰富的资源。据统计为4.6亿kW,其中潮汐能1.1亿kW(技术可开发2000多kW),温差、波浪和潮能等约2.4亿kW(技术可开发约为1.6亿kW)。现在我国潮汐发电装机已有1.1万kW,十五期间拟开发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示范工程,并完成波浪发电示范装置。海洋能的使用也有广阔前景,特别对解决海岛地区的供电供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篇6:我国电力机车发展

摘 要:创新驱动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重工”)亟待寻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借助SWOT分析法剖析了华电重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华电重工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如何塑造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规划。

关键词:创新驱动;华电重工;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4-79-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4.019

Abstract: Innovation driven has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urgently needs to seek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and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y,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shap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SWOT analysis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为指导,电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从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30余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阶段,逐步从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到自主经营的现代化、公司化企业。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电力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但是,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电力行业中的一些关键装备和材料都有赖于进口。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及资本运作平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涵盖国内外电力、煤炭、石化、矿山、冶金、港口、水利、建材、城建等领域,已成为电力行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随着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变革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崛起,电力行业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华电重工既要适应不断变革的行业环境和经济形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发展,如何保持自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华电重工现阶段的战略发展重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在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华电重工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见表1)。华电重工虽然在技术实力和合作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自身体制的弊端和人才的流失率高也使企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电力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和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前景给华电重工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水平和电力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给华电重工的发展增加了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2.1.1 技术实力雄厚。我国电力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转变发展理念,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能源转型升级。首先,发电方面,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 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国家对发电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渐增强;其次,输电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我国的电网跨省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下属二级单位,以发电为主业,华电重工建立了“由公司领导层领导,由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组织管理,由各事业部及其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实施研发”的三层次技术研发组织体系,设有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人员约占公司员工总人数20%。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百千工程企业”,拥有物料搬运及仓储工程、轻型钢结构工程、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甲级设计资质与制造许可等20余项资质,已取得专利技术200余项、科技奖项60余项、行业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5项,大型散料装卸输送成套设备跻身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

2.1.2 注重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快“一带一路”能源领域中的合作,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能源项目,其中能源装备和核电“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5年,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战略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国际能源署(IEA)建立了联盟关系,由能源宪章组织的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

华电重工一直重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最早一批开始做跨行业物料输送,华电重工的技术、总承包能力一直深得国外行业认可;在噪声治理业务方面,华电重工与上海交大、美国声与振动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劳保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和香港大学、英国IAC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相关降噪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并参与完成华电集团噪声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2.2 劣势

2.2.1 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自1987年国务院逐步开始实施“政企分开”,但是大多数电力企业作为央企、国企,在机构管理上依然残存着体制弊端,比如电力行业中的一些输电项目属于垄断业务,国企依靠自身体制优势得到这些项目,但实施中却缺乏创新性、积极性;机构设置上,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依然未摆脱行政化机构运行导向,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业务流程、人事管理,都体现不出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公司化的运营理念。

以华电重工为例,作为央企下属公司,首先,市场化业务方向与行政化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冲突,组织机构不够合理,经营层下设职能部门、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5个部分,其中职能部门下设10个分部,而研发和销售部门仅下设5个分部,分公司和子公司共有9个,行政管理组织庞杂,而业务部门组织布局过于简单,有待科学细化管理。其次,审批流程过于复杂、拖沓,不如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灵活,影响业务部门的办事效率,有可能延误商机。再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有待优化,受到体制影响,收入不能稳步或大幅提高、提升主要看资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

2.2.2 “双创”环境导致员工流失率高。市?鲂枨笸贫?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在就业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80后和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并称“创业新四军”。“双创”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电力行业中新能源这类国家鼓励的领域,创业政策优惠力度大,激发了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华电重工在电力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聚集了大批电力专业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但是由于地处北京,受到近几年北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举措的影响,华电重工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尤其是技术人员和海外人才。

2.3 机遇

2.3.1 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实力。基于近五年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情况来看[1](见表

2、表3),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情况都优于其他能源。具体来看,虽然近五年能源生产总量有所波动,年平均增长率呈负增长,但是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生产量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28%;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水电、核电、风电能源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44%。不难看出,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可以满足消费量,并且消费量是逐年增长的,说明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并且现阶段的技术也可以保障生产需求。

2.3.2 从生态角度来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产业成为主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能源消耗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华电重工以“创造绿色生产、促进生态文明”为己任,践行“拼搏进取、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秉持“诚信求真、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奉行“客户至上、价值导向”的经营理念,坚持科技导向、资源协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深入贯彻国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以及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电力行业,华电重工研发、引进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绿色能源产品,着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

2.4 挑战

2.4.1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3―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3]。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2.4.2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竞争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已经全面开始实施,电力行业有一大批工程类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力图通过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赢得竞争优势,打响品牌,从中低端向高端需求定位进发,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同时也给华电重工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具有技术和合作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但也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才流失等内部管理问题;面对电力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保新能源的新业务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华电重工还要面临同行竞争和整体经济发展欠佳的压力。可见,我国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应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把握行业市场机遇,改进管理弊端,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多角度迎接同行竞争的挑战。

首先,拥有前瞻性的战略嗅觉,洞察电力企业发展方向。政府制定、修改政策普遍具有滞后性,企业应顺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市场、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的需求密切关注、预测政府态度和政策走向。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快速回落导致第二产业乃至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电力企业可以将业务的重心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倾斜。华电重工地处北京,北京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可以把握这一地理优势,率先发展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电业务,抓住市场先机。

其次,以创新带动技术进步,为电力企业占据更多市场。近年来,创新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地处北京、上海、广州等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企业,应结合地区优势和特点,加强创新投入,在研发方面向“高、精、尖”项目发展,着重提高科研水平,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现有产业布局,缓解能源问题。华电重工应在继续发展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市场的需求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为新兴的高精尖产业,以高新技术拉动产业经济增长,这样不仅缩减了创新成本,还能在竞争激烈的传统业务和广阔市场的新兴业务中同时占据一定的地位。

再次,开放协同、走向国际,达到合作共赢。我国的电力企业不应再“闭门造车”,而是通过“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的聚集融合,增加与国内外市场、资本互动的机会。一方面,紧跟国内政策方向,发展区域间合作,比如2015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到,实施国土生态整治、清水、大气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治理需求切实转换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规划给华电重工与天津、河北相关企业进行新能源、环保项目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央企的技术、资本优势,与国外市场交流,促进技术与社会需求、资本等要素的有效对接。在打开国际大门的同时,不应盲目追求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而是要坚持以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群。

最后,借鉴“蓝海思维”,调整电力企业竞争战略。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涅教授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通常会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上二选一。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增长渐缓的需求环境下,任何一种战略的结果都是缩小企业的获利增长,企业应把关注点从供给方和竞争对手转向客户,低成本为客户提升价值,通过挖掘、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创“蓝海”,实现“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并重,使企业获得持续性获利增长。对于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应重点关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号召,重组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剔除现有业务中重污染的元素,将发展重点定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方向,构建和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

另外,还应加快培育人才,抢占竞争核心。我国各省市都利用落户、工资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抢占”高层次人才。而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自身魅力和待遇可以吸引人才,但是培养和保有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包括华电重工在内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正在面临由于“双创”等外部环境带来的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放在提高人才的归属感上。一方面,为员工定制成长计划,使其找到工作价值,比如实行轮岗制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实施各种人才计划为员工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信心,比如建立定期晋升和优秀评选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增加员工凝聚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东方明珠写景作文下一篇:党员工作思想报告